由丹納赫看成長股投資-寫的好。唯一問題是聰明人是不會在錯誤行業呆很久有很多實例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09289135/
匯添富基金專戶投資經理:楊嵐春
丹納赫,一個不為大家所熟知的公司,卻創造了資本市場的奇蹟。公司最早成立於1969 年,1984年更名為Danaher Corporation。自20 世紀80 年代中後期開始,丹納赫以超過每月1 家的速度收購企業,目前已經擁有超過六百家子公司,這些子公司分屬六大戰略平台,4個細分市場,並大多在所屬的各行業均處於領先地位。1987~2009 年的20 多年間,公司收入、淨利潤和總資產的復合增速分別達到14.4%、20.5%和16.8%,毛利率、淨利率水平逐年提升。期間公司股價更是上漲了9,641%(年均達到23.1%),而同期的標普500 指數漲幅僅為356%。
探究丹納赫的成長戰略,基本可以概括為:在高利基細分子行業中,尋找可收購公司,收購後運用其獨有的DBS系統進行整合,創造附加價值,實現共同成長。
怎樣去尋找具有成長性的企業並與之一起共同成長呢?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尋找優秀的成長型企業,以合適的價格買入,中長期持有(直至出現變化),分享企業成長的投資收益,這樣的價值投資理念更適用於成長股投資。而尋找優秀的成長型企業,我們應該從商業模式入手,深入分析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潛在競爭對手和替代產品、供應商、購買者等產業結構力量,獲取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它可能是成本領先優勢、速度優勢、聚焦優勢或增值優勢等,分析這些競爭優勢的持續性,進而辨別出真正的成長企業。
近期A股市場創業板股票持續暴跌,一方面是對高估值的風險釋放,同時也是對偽成長股的集中清理。其中一些創業板企業的成長可以說偽成長,原因在於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沒有持久性,無法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持續成長。
企業的成長可分為內涵式成長和外延式成長兩大類,國內一些企業是典型的內涵式成長,而丹納赫則是外延式成長的成功典範。無論是內涵式成長還是外延式成長,都要求在清晰的商業運營模式下,綜合公司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別人無法模仿的獨特 護城河。我們看看丹納赫做了什麼?我們發現,首先,丹納赫的併購是出於「行業第一、公司第二」的原則。對此,沃倫巴菲特有句名言:「當某個行業以經濟狀況不佳而著稱,某位管理者以卓越運營而聞名遐邇,兩者相遇,通常後者都無法改變前者」。製造業、行業規模10億美元、集中度非常高,這樣的高利基製造行業是丹納赫喜歡的併購行業。
其次被收購公司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在行業中已經處於較好的競爭優勢地位,行業份額數一數二;同時可以實施丹納赫的DBS系統進行改造(DBS系統又稱為丹納赫業務系統)。
做好這些準備後,接著就是對被收購公司進行DBS系統改造,這也是公司競爭優勢的綜合體現。DBS系統要求每位員工(上至總裁下至保安)每天都動腦筋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打造一種負責任的企業文化,努力做到對事不對人,從而實現企業的優化運營。通過其獨有的50多個工具,在員工—計劃—過程—績效四個方面全面實施,最終達到制度優化合理、改造流程,節約成本,提高利潤率,提升市場份額,實現附加價值的目的。
丹納赫的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成長股投資,我們應持續關注其進入壁壘,企業是否通過經營加長、加寬了護城河;是否不斷加強其競爭優勢;是否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最終其業績的持續增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因此,如果在投資類似丹納赫這類企業的時候,我們關注的重點應是被收購企業的運營整合情況,是否如往常一樣持續展開,並獲取附加價值,至於其業績,是其運營整合的結果,不應過分關注其業績的每年變化,更應關注其整合的進程。回頭看看丹納赫的年度利潤變化,儘管長期趨勢是增長的,但間隔性在某些年份會出現利潤的下滑,如果我們僅以業績為依據,而不是關注其收購運營整合情況,肯定會錯失這個漲幅接近100倍的「tenbagger」。
在進行投資研究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同時去看業績財務分析與運營整合兩個方面情況,但這顯然是兩個不同的著眼點,一個更注重定量化的分析,分析企業財務現金流狀況、分析資產負債情況、分析利潤表、分析運營風險大小等,要求的是精確;而運營整合情況則是強調定性和方向性的分析,它的分析可能是模糊的。成長股投資分析時,兩者都重要,但比較而言,方向的正確顯然更重要!
投資成長股: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航運-上個月寫的忘記貼這裡了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0864.html航運是一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
早在70年代末包玉剛在航運最熱的時候上岸。買入九龍倉。這是非常經典的案例。同期的另外一位船王OOCL的董浩云去買船結果差點倒閉。當然最後是沒有倒閉如果倒閉了也不會有前特首。
今天看到華爾街見聞的文章「幾家全球最大的為航運業提供融資的銀行告訴FT,這甚至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歐洲銀行緊縮信貸—>船舶交易融資困難—>交易價格下降—>船舶抵押品貶值—>銀行催促出售方加速拋售船隻—>交易價格進一步下滑。」
這段讓我有了想寫東西的衝動。
這個所謂的流程讓我的第一反應是完全是模仿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裡的模型。信貸和抵押品那個部分。
只是模仿的不夠漂亮。這應該是某個MBA畢業的學生使用的模型。
以下是我對航運的一些看法。成熟度大約80%-90%包括時間點很多還不夠清晰但是提前寫出來也大致不會有太大偏差。
一週期性行業
世界上只有兩個行業。A.高增長性 B。週期性。
這是我的看法。
這裡只探討週期性
週期性的特徵更多體現在供應和需求的不同步上。而非其他。
週期性的長度和兩個因素關聯最密切
A.信息傳播的速度
B.供應更新的速度。
A.信息傳播速度現在都是接近光速而且也是速度提高的極限。
對於航運行業的分析主要在B。
對於航運也來說,供應取決於兩點
A。新船建設週期。
B。舊船拆解週期。
一個是新增運能的週期算增量 一個是削減目前供應的減量。一增一減就是供應端的變化。外加一個需求端的變化就是整個行業的格局。
二.分解航運的需求
航運需求按照我目前的知識大約分三塊
1.干散貨
2.油輪
3.集裝箱。
1.干散貨的目前的最主要變化是三個。
A.鐵礦石最大供應商力拓自己建設干散貨船隊。從巴西吧狂運到中國。
B.中國的需求疲軟,主要是房地產下滑和鐵路下滑導致鋼材需求減少。最典型的特徵是港口積壓的厲害。C.中遠拖欠船的租金後來是大新華海航旗下的。這都是典型的見底標誌。
2.油輪最大的變化是對雙殼油輪的需求。好像單殼被撞後洩漏會導致環境問題。這也是管制要求。
3.集裝箱最大變化是A380方向就是點對點大船的趨勢明顯。同時馬士基的準點開始了一個航運新時代。對時間的追求超過對價格的追求。這會對行業有深遠影響。
同時作為整體來看可以把航運的需求和全球化和全球的GDP增長劃等號。
符合年增長3-5%是很容易看到的。在未來的10年內。
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什麼歐債什麼中國地方債都是小事。唯一的是美國國債可能有些許影響。
這裡需要指出的週期股不包含光伏。光伏不光是供應過剩的問題。需求消失的問題。不是週期性的供應過剩超越需求的自然增長。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光伏的故事可以參考我寫過的關於補貼行業的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http://slamnow.blog.sohu.com/192775116.html
三。分解航運的供應。
供應簡單一句就是造船週期。按照我的知識範圍理解的情況大約6-8Q是建造週期。外加2-4Q的提前量包含產能安排之類甚至信貸。
也就是決定造船到投放運能大約10Q
從這角度說我們幾乎可以確定航運的週期也就是10Q左右。
造船業的景氣度幾乎就是航運業的先行指標。
這裡有兩個參考閱讀關於造船也的景氣度。
一半船企無船可造:中小船企欲「剩者」突圍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125233207/
這篇篇中的最亮點是:
「受危機影響,打折降價、延後客戶的付款時間、接受訂單生產延遲、甚至修改船型,等等,我都可以為你做到,但是唯一的條件是你不能棄船撤單。」11月28日,大型民營造船廠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向記者表示,在他的這一堅持下,揚子江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沒有一條棄船的船廠。「
熔盛重工半年報數據有誤?
http://space.wolun.com.cn/38713/blog/40453.html
這篇中的亮點是
」也就是說,如果從交付的船隻數推算,有兩隻船是退掉的訂單。從載重噸推算,應該是合理的,因為10只船的載重噸大於8只船交付的載重噸,但是從訂單金額推算,卻不合理,上半年的收入比10只船的訂單總額還高。「2只船是退掉的訂單。結合上篇看或許就是棄船。
從這兩篇文章看。造船業的壞日子才開始。現在是棄船未來是沒有訂單。
那麼推演到航運就是目前還有新的供應。未來2年新的供應會減少到極限。
那麼比較合理的推演就是未來的2Q是航運股最佳的投資點。這就是本文的最核心結論。
同時2Q後的大約8-12Q後是結帳日期。大約收益會在3-5倍。
前提是投資的標的沒有倒閉風險。
用一句話總結本文就是用造船週期推演航運的Boom bust週期。
向Jobs致敬--以前寫的保存下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17l.html
以前寫的,有錯誤。Jobs的黑色turtleneck是三宅一生的。後來我更正過。
引子
Jobs 給我最後一個驚喜竟然是他的服裝。參考這個網站
http://www.stevesoutfit.com/
他著名的黑色Cashmere Turtleneck Sweater是Jos. A. Bank出品。
Jos.A.Bank也是一家Nasdaq上市公司。
http://www.josbank.com
簡單的用Google
Finance對比下AAPL和JOSB的股價兩家公司的漲幅這十年間差別不大。如果放大到12年那麼JOSB的股價漲幅遠超過Apple!
如果按照ipod上市日期2001年10月26日算,那麼Apple還是稍微領先一些。如果按照Jobs重回Apple的1996.12.17日到今天算。那麼JOSB是60倍。AAple只有40倍!
Jos.A.Bank的股票代碼也比較有意思,是JOSB/和Jobs只是一個字母顛倒而已。
這個驚喜的背後是Jobs的極致態度。用最簡單的詞說就是認真。極度的認真。連選什麼衣服都那麼認真!都能選到60倍漲幅的衣服!
我並不知道他是在Jos.A.Bank 大漲前選擇了JOSB還是之後。但是這件事情足夠讓我驚訝。
說道認真年初看過一篇文章關於Jobs他們家為了選一台洗衣機全家討論了2周!
INSIDE THE MIND OF STEVE JOBS: He Spent Two Weeks Debat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A European Style Washer/Dryer (AAPL) - SAI: Silicon
Alley Insider
在我重新看完這篇文章後我人不住想貼這樣一段
:Read the excerpt below and think about this guy designing the iPad
or iPhone:
「We didn't have a very good one so we spent a little time looking
at them,」 he told contributing editor Gary Isaac Wolf. 「It turns
out that the Americans make washers and dryers all wrong. The
Europeans make them much better – but they take twice as long to do
clothes! It turns out that they wash them with about a quarter as
much water and your clothes end up with a lot less detergent on
them. Most important, they don't trash your clothes. They use a lot
less soap, a lot less water, but they come out much cleaner, much
softer, and they last a lot longer.
「We spent some time in our family talking about what's the
trade-off we want to make. We ended up talking a lot about design,
but also about the values of our family. Did we care most about
getting our wash done in an hour versus an hour and a half? Or did
we care most about our clothes feeling really soft and lasting
longer? Did we care about using a quarter of the water? We spent
about two weeks talking about this every night at the dinner table.
We'd get around to that old washer-dryer discussion. And the talk
was about design.」
Two weeks of discussions to choose a washing machine? That's life
in the Jobs household. (He opted for Miele in the end, adding, 「I
got more thrill out of them than I have out of any piece of high
tech in years.」)
看了這段我只想說他不成功是在太難了。甚至他在選擇他的Turtleneck的時候也可能問了同樣的問題。能符合如此挑剔的客戶的需求。這是什麼樣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才能在十年間股價上漲幾十倍!
一。蘋果股價
今天上午,打開電腦看到Jobs仙逝,其實並不讓我太多吃驚。年初時候我就預言過他應該來日無多。人類歷史上得過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5%我當時特意研
究過一下,看了很多關於這方面資料。Jobs能活到今天應該說已經是醫學上的奇蹟。2004年中他announce自己得了
pancreatic
cancer到今天差不多7年。同時在這期間他還做了肝移植。他的存活已經是醫學史上的奇蹟!我記得Bloomberg有一篇文章提到過Jobs做肝移植
為了插隊換到TN等待排隊。這個非常的八卦。(1)
本質上如下兩個命題是相同的。
1.Jobs的偉大=Cook的平庸
2.Jobs對Apple的作用越大=他離開Apple後Apple的損失越大。
那麼換到投資的命題就是假設Apple早前的股價沒有包含Jobs離職溢價的話,那麼現在Apple的股價應該跌很多。至於具體多少=Jobs對Apple的影響力多大。
當然現實會複雜一些。畢竟Jobs不是突然離開,傳聞已久目前的股價應該包含了Jobs的負溢價。不然這家公司絕對是低估。靜態市盈率10-15倍。連續10個季度以上同比50-100%增長。
有一點可以肯定蘋果股價一定會下跌而非上漲,跌幅未知。同時蘋果對手的股價一定上漲。漲幅不會太小。漲幅一定大於蘋果的跌幅邏輯上。因為從絕對值上說蘋果
跌一個百分點是30億夠其他人漲幾十個百分點的。邏輯上手機公司的總市值變動會效果當個公司的變動。所以這裡跌掉多少市值哪裡多少會漲些起碼漲30%。
2.Jobs的我個人的影響。
這個問題我上午想了很久。從本質上講,Jobs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對生活的態度。把每天當最後一天。我讀過梵高的自傳渴望生活。非常有類似的感受。非常強烈的對生活對自己的價值的追求。每次我荒廢時間的時候我就會想到Jobs的話。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哪怕夢想最後是失敗。
下午我把渴望生活又拿出來讀了一下,依然能感覺到梵高對是如此的瘋狂的熱愛他的繪畫,在不斷和命運搏鬥。
只是梵高在他身前是一個失敗者。
對比Jobs不同。Jobs在身前就是一個成功者。
但是兩者身上我能看到同樣的東西
1.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熱愛到把工作當度假,這在巴菲特身上也能體會到。一定要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需要點狂熱的精神。
2.認真專注+極致,沒有任何藉口就是做到極致。極致的美,極致的努力。
我相信主創造的沒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定留給個人異與他人的稟賦。只是你有沒有努力去挖掘自己,成就自己。去榮耀主。
我相信熱愛和專注本質上會趨同。只有你從事的是你熱愛的工作才能做到極致。所以兩者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事情。
Jobs在Stanford2005年的演講應該是會感染很多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期間傳遞出來的也是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做喜歡的事情,去做事而非享受人生。努力去回報社會而非向社會索取。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價值觀。去證明自己有異與他人。
我非常感謝Jobs對我的影響。
3.Jobs對IT行業的影響
我相信Jobs對IT行業最大的影響是他讓IT產品消費品化。
這個消費品化有兩個時代背景
1.用戶的IT應用水平低下。
2.產品過剩時代開發新需求的要求。
超過40歲的都不是IT時代的人,他們應用電腦的水平應該是比較弱的。在這個背景下,apple的所見即所得之類的關鍵包括觸摸屏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最早的dos是文字界面到後來windows時代才模仿Macintosh的圖形界面。讓用戶在更友好的界面下使用。
ipod和iphone甚至ipad都是產品過剩時代的產物。
如果在有手機和沒手機VSiphone和沒手機
之間選擇無疑人人都選擇有有手機先。
手機供應過剩,這樣就讓更好的更cool的手機有了特定的市場。
ipod也是在移動聽音樂這個需求被很好滿足的情況下才誕生ipod
ipad更是如此。在筆記本已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人類離不開電腦才導致了ipad有流行的可能性。
這些在我看來都是新需求。
所以這些新需求中外觀佔的比例非常大。我相信50%的iphone用戶真的不太會使用太多功能的iphone.除了打電話和發短消息。
大部分還是因為他的外觀到後期是因為他是iphone而愛上iphone
這是有時代背景的。
時代背景的本身沒任何問題,只是Jobs把他發揮到了極致。
我只見到那具一個例子。是我親身體會到Jobs厲害的地方。
Apple的產品外觀設計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簡單少外接藉口。好像Mac是連RJ11都沒有的。
為什麼這樣設計?
僅僅是因為美觀嗎?
我覺得並不是。
當然美觀是最重要的因素
接下來
減少接口還是三個好處
1.接口少自然成本低減少芯片
2.接口少自然份量輕便於攜帶
3.接口少自然還可以多賣點外接的配件
4.接口少自然耗電小
真的是一舉若干得。
我相信Jobs在IT產品消費品化上是一代宗師。前一定是無古人。後面有沒有來者還不確定。
他開創了這個時代並且做到了極致。
應該還有很多可以寫。他為何選擇極簡的設計風格。他是如何發現或者創造客戶需求的。如何跟隨他的思路開創新的時代。
只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對我個人的影響。僅此向Jobs致敬。
(1)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u6imqRi7UHE
幫主劉強東寫的「小說」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27/230337.html這兩天玩微博,認識了牛人@萬能的大熊 老師,咱們還共同得罪了號稱「電商微博第一」的@mrbrand龔文祥 老師。那是因為看不過龔老師替@劉強東 吹牛京東靠「微博營銷一天賣了10億」,站出來說了句話,才一起慘遭被龔拉黑厄運。
抱著崇敬的心態,學習了大熊老師的文章,很有營養。竟也發現大熊老師是強東的粉絲,他的一篇文章《大師京東》(文章見
http://weibo.com/1095240537/ytPQaC62K)高屋建瓴,直把強哥京東的宏大佈局和傲世理想娓娓道來,一氣呵成,「馬云
看後非常震驚...」,我想,馬云看沒看不知道,強粉看了也是足以非常震驚的。
不過,我是不同意...而且是十分不同意...對京東的評價如此樂觀的。大熊老師這是捧殺,京東雖好,但也不要貪杯哦...灌迷魂湯貪杯忘乎所以,
會忘了自己還在燒錢虧本經營。叫好的不一定叫座,龔老師們幫強東哥叫春,強東哥果然就把西紅柿當偉哥,你這左聲大師,右一聲大師的,強哥會以為他全家都是
大師...大師,大師...這話太傷不起。
我一直以為,中國的電商界,有三個氣場,從北到南,分別是北京--杭州--深圳,而且做法絕不相同,基本上自說自話,各自無擾。
北京--那是帝都,電商都是先談模式,靠資本燒出來的,所以項目都是構想,再找個投資人拿錢來燒,代表就是京東,還有一大批後來者;杭州--只因為有馬云和阿里巴巴,浙江老闆的精明,賺錢賺瘋了,千萬家淘寶開店的大小老闆也實在,跟著老馬走;廣東--那基本是個吹場,沒啥實質和模式的亮點可言,就連騰訊拍拍還有反淘寶聯盟,也相聲捧哏的。
最近派帶在南方開了個大會,一南一北聚首,集體訴苦,做電商苦逼至極,都在悲情的為燒錢跟不上痛哭流涕,感嘆「冬天來了」,南帝北丐開基友大會,中神通不參加,自我排斥在華山論劍之外。外人看熱鬧這是針對馬云的復仇者聯盟,內裡看門道這實在是燒錢界的失敗者聯盟。
這就是京東,風水輪流轉,昨前天還是陳年李彥宏李國慶,今天變幻大王旗,拳打腳踢,幫主選了強東。
幫主強東有幫主的范兒:格局布得最大,融資最豐,人數最多,營銷最狠,殺價最烈,當然,燒錢也最猛。其燒錢的邏輯無非如下:起項目
--融資--燒大規模--再起新項目--再融資--再燒規模。於是平台開始從3c擴展類目:圖書、消費品...自建倉儲到自建快遞...反正不是自己的
錢,越燒規模越大,估值越高,融得越多。這不是資本驅動操盤的最佳典範,而是操盤驅動資本的最佳案例,由此不得不佩服劉強東的強大氣場,人品比不過氣質,氣質比不過氣場。活脫脫整出方鴻漸耍了洋大人,欲罷不能。
很多人看不懂:規模越大,燒錢越多,為何強東還能繼續融到大錢?甚至超過別家上市的估值?好幾年了現在的資本基本不投平台了嗎?我意味,這就是造神機制--資本靠燒錢造神,最後萬能的神卻收了資本做小弟,不繼續投入,則前面砸的就打了水漂,你只能相信上線做的規模越大,下線募集更多錢進來,才能造出通天塔,這個塔,不是價值幾十億,而是價值幾百上千億。這就是強東遠超陳年的邏輯和魅力,你可以想得到,但只有強東能做到。難怪當軟銀賽富閻炎要談股東利益念叨緊箍咒,強哥反手就給一棍,只因早改了遊戲規則。
獨霸武林最好就是改寫規則,規則就是--把武林用金箍棒劃圈,在圈裡做幫主。整個武林就割裂了,成了劉強東的武林和馬云的武林,兩個武林,一個圈外,一棍圈內,各自做幫主,願者入圈。
大熊老師說,「京東的敵人不是淘寶之流」「阿里系現在已顯頹勢」,強東的敵人的確不是淘寶,因為在不一樣的氣場,但說阿里已顯頹勢,相當的意淫。剛好阿里集團調整,放出了CBBS的佈局,孰強孰弱,我們不妨來盤點盤點兩個幫主的家底:
先說現有的賺錢能力:
【阿里系】
--一淘網收廣告費:直通車一天近億元,加硬廣和鑽展,一年收入200億以上;
--天貓服務費扣點,按平均3-5%計,一年1000億銷售,收入約40億;
--聚划算平均提點和拍賣展位,按平均8%計,一年銷售150億,收入12億;
--阿里巴巴B2B服務,保守估計一年收入30億;
其它忽略不計,支付寶已在阿里集團之外,收入不計。淘寶和整個阿里收入保守估計年收入300億;熟悉Ebay平台的人都知道,Ebay的各種收費遠高於淘寶,淘寶這還是順手就賺了這麼多錢,若放開手,500億年收入不在話下。
【京東】
京東能賺到多少錢呢?劉強東都說,還在燒錢,還在虧本。虧多少,收入多少,都是一團霧水,既然虧本,那談收入就無意義。
但就未來的增長和預計收入,可以估計,若年銷售突破500億,平均收入佔銷售額的10%,則年收入50億。即便年銷售1000億,那也才100億。現在和天貓規模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天貓預計2012銷售1000億)
再說開銷:
電商企業,最大的開銷一是養人,二是軟硬件投資。
京東展現拉得長,用人也最多。如客服,業務增長,人力成本會急劇增加。如倉儲和快遞派送,同客服;
阿里的企業,無論是天貓,淘寶還是阿里B2B,做平台為主,服務人員(客服),快遞,倉儲,採購,運營,都是平台以外的「生態鏈」,靠商家自己解決。
因此,京東商城對等的比較對象,是天貓,而不是淘寶和其它。
與天貓對比,差不多的業務規模,差不多的業務收入,京東需養人是淘寶的15倍以上,即天貓一個人,京東需要15個人。
阿里的平台化策略,和京東的全產業鏈策略有什麼不同呢?
--淘寶+天貓:平台就是個大賣場,各個商家和品牌只是這個賣場的店舖租賃經營戶,阿里系賺的是租金,是商業地產;而售貨員,送貨員,採購員,老
闆,都是店舖自己養的人,與平台無關;所以在大淘寶戰略下,這個平台集中了數十萬品牌,近千萬賣家,數千萬服務人員,數億款商品,這就是「電商產業生態
鏈」
--京東:京東自己做老闆,搞定一切,從招商採購--銷售運營--銷售客服--採購入倉儲--發貨配送--售後服務一體化。需要2-3萬人服務,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則需急劇擴張到5-8萬,甚至10萬,這大概叫通吃的「電商一體化產業鏈」。
報表裡沒寫的風險才是最可怕的風險 Mario
http://www.jztzp.com/a/51003.html週四早上在京東買的書週五下午就送到了,贊一下效率。這次買了10本書,京東滿300減80,蘇寧易購是買多少返多少券,在價格上肯定是蘇寧更優惠。問題是蘇寧永遠沒有我要的任何書,以前也沒有,不知道他們家賣什麼書。
好了,說銀行的事。在《金融道2:把錢貸給誰》裡,詳細描述了廣發銀行杭州分行(以下簡稱杭州廣發)的一個信託理財產品曝出風險事件的案例。
2007年9月11日,杭州廣發發行了一項創新性理財產品——「薪加薪2號」。現在網上只能baidu到一條當時的宣傳:該產品投資於中信信託計劃,安全性能高,且更為重要的是中信信託以一定比例的自有資金參與,若到期年投資收益低於6%,將以該部分資金及其收益進行賠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是投資者構建安全資產的最佳配置。據悉,該產品投資期限一年,投資起點為5萬元並以1萬元的整數倍遞增。
其他條款從書上推測為:期限為一年。資金投向幾個項目。其中投向中瑞置業有限公司2.2億元。中信信託投資的劣後級份額為2000萬元。這個理財產品說白了就是投資於信託計劃的優先份額。推出以後很快就銷售一空。
2008年9月8日,一年時間到了。杭州廣發如期兌付。而事實上,所有兌付的資金都是杭州廣發自己拿出來的,根本不是信託資金。
當時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普遍緊張,中瑞置業又藉著民間貸款,資金鏈斷裂。大股東也沒錢幫忙,這個項目就算泡湯了。杭州廣發和信託公司就一起處理不良資產了。中瑞置業還有一塊很有價值的土地。如果轉讓成功,完全可以彌補理財資金的本金和收益。
2008年8月27日,他們與一家集團簽訂了轉讓協議,處置這塊資產,約定9月5日交割。就在那一天,突然遭到民間借貸債權人提請的法律保全。這塊土地被查封,無法轉讓了。
這時理理財產品兌付只有3天了,根據理財產品合同,風險應由投資者承擔。但是那時不是奧運會嘛,上面要什麼什麼的,銀行也要聲譽,只能自己吃下這筆不良資產。信託公司損失投資的2000萬,銀行承擔2億。
後來杭州廣發又把這筆不良資產出售給了另一家企業,全部收回了本息。不良的處置很不錯,此處不再多說。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銀行在銷售融資類信託產品和信託類理財產品時,實際上同時出售了自己的信用。雖然是隱性的,法律不認可的。但風險發生時,銀行還是墊款了。實質上等同於用高息吸儲,再放出貸款。在負債端付出高息,在資產端沒有自己去做充分的風險識別(信託公司介紹的項目),而且投向了低信用級別的客戶(能直接從銀行貸到款的企業才不會要那麼高息的信託貸款)。但是這些東西都不進表,連表外業務都不計入,更不會計提風險準備和計入加權風險資產。
而那個中瑞置業的倒下,銀行事先從公司的財務報表更沒法看到。2007年末,接收了信託資金以後,這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僅為41.8%。2008年一季報又降為36.9%。看上去很健康。但是民間貸款也是不直接反應在負債裡的。名義上的低負債率在加上了不知道多少的民間貸款後立刻就掛了。
報表裡沒寫的風險才是最可怕的風險。回到銀行業,誰在干名義上安全,實際上無比危險的事?誰在利用資本管理辦法的漏洞,在表外偷偷加槓桿卻又不寫在報表裡?米國賣CDS的那幫傢伙用的就是這招。
再說一次,投資銀行股需要極高的風險識別能力。不能在那些銀行家玩完之前識別出問題所在,在重組時的股東名單裡就可能有誰的名字。
昨天失眠寫的一篇文章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37608452013年5月5日的夜晚,躺在床上,一直無法安睡,失眠於我是件比較可怕卻又現實存在的事情,我的思緒在夜晚會特別的活躍,使得我睡覺總是不安穩,也是因為睡覺前這個活躍的思維,所以也養成了我半夜寫文章的習慣。我的幾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這個時候寫的,夜深人靜,在電腦前,我寫東西會是很順暢和流利,個把小時寫上萬字應該是很平常的事情。
畢業十一年,從最初的在支行網點押鈔開始,到現在每天在西湖邊亂逛,確切的說,我都是在從事金融工作,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銀行基層的工資實在太低,我也幹過在學校兼職教書的事情,教書的內容涉及挺多,貌似除了政治沒教外,其他的都教過,英語、數學、歷史、語文,政治之所以沒教是因為高考不及格,這個之於我也是個奇蹟,因為我是我家鄉的高考狀元,在政治不及格的情況下,我居然能考出這個成績,也一方面可以凸顯出我其他四門課成績的相對還不錯的事實了。
除了這份工作外,也在杭州空餘的時間辦過一個網站,那時候因為孤身一人從北京跑來杭州,沒有朋友,很孤單,想到跟我一樣的人或許會很多,本著給自己找些朋友玩玩的簡單想法,我就創辦了一個叫「杭州寶貝網」的網站,這個或許是中國比較早的社交網站吧,我記得創辦的時候是02年的12月,創辦那天下了個大雪,我和另外幾個朋友一起吃飯慶祝了網站的開通,用的是BBS的模式,吃飯後,還狠狠的打了一場雪仗。
網站的進展很順利,倒了03年的非典時期,人員就突破了三萬多人,倒了06年大概破了十萬人,論壇有很多很多的活動,目不暇接,也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隊,籃球隊,網球隊,攀岩隊,登山隊等等,不一而足,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個網站,讓我認識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可以說我現在身邊的朋友都是從這個網站開始,包括我老婆,和我老婆的小姐妹們,他們都是在這裡認識,然後一起走到了現在,網站成立到2007年,我關閉了她,大概撮合了30來對人結婚,因此我也成了一個很忙碌的證婚人,陸陸續續的給在這裡認識然後結婚的人做著各種各樣的新婚祝福,當然,也吃了很多的蹄髈(杭州的習俗,要請做媒的吃蹄髈)。
之所以關閉了論壇,其實雖然我有很多理由,但是卻不能否認還是出於我自己的私心,我其實骨子裡是個悲觀主義的人物,我相信任何事情,有開始,就必然有結束,既然遲早需要結束,為何不在最高潮的時候結束呢?一如張國榮在頂峰時候退出歌壇呢?我很能理解這種情緒,尤其是在自己在銀行裡不斷得到提升,已經在也沒有經歷來顧及論壇的繼續運營和維護,我如同一個家長,呵護著論壇走到了輝煌,卻實在無法繼續維持了。也有很多人勸我商業化。他們認為只有商業化才能讓論壇能繼續的進行下去,我也拒絕了。因為那背離了我的初衷。我是個喜歡純粹的人,簡簡單單的,不希望有太多的想法。大家走到一起,聚會也好,娛樂也好,運動也好,那是因為沒有商業化的特徵,大家都很喜歡這种放松的感覺,尤其是我們的論壇很溫馨,我努力在論壇裡撇棄各種各樣的商業化的可能,也用了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大家感覺這裡像個家,我們有自己的杭寶電台,編輯成MP3格式,在這裡大家可以互相祝福和點歌,在線收聽,每個月還有生日聚會,大家一起為這個月生日的寶貝們,聚餐等等,因為沒有商業化的氛圍,所以有了大家在一起的理由,真有做的不好的時候,因為沒有商業化,大家反倒也能理解和寬容。我記得杭州寶貝網因為人數不斷擴大,倒了後來網站容量不夠,每年租用空間的費用要接近八千多,都是論壇的會員大家一百兩百的捐贈出來的。這種感覺其實很好。但是一旦商業化了呢?大家就對你有了要求,而且會進行衡量和比較,而一旦有這些的時候,也就脫離了我辦網站的初衷了,所以在寶貝網達到十二萬會員的時候,我關閉了他,然後離開了這個論壇。那一刻,我很輕鬆,雖然也有一絲的內疚,網站是關閉了,但是朋友卻都留下了。我倒現在還能記得2005年的12月份,我過生日的時候,來了15桌的朋友,給我過生日時候的場景,還有06年我結婚時候,他們來參加我婚禮的盛況,朋友比商業更重要。
這個網站雖然關閉了,但是給我的影響卻很大,他讓我對互聯網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寫那麼多互聯網金融文章的緣由吧。好像扯的有點遠,我在建行的經歷其實挺有意思,我一直想寫一篇建行工作的回憶錄,因為裡面的坎坷曲折,可以寫本小說,絲毫不亞於杜拉拉升職記之類的情況,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自以為是的孩子,漸漸的明白些人情世故,我曾經在建行最基層的組織結構裡,從事著最繁重的勞動的同時,我自以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是事實卻是全行評比,我是倒數第一,沒有一個人認為我是個好員工,甚至被要求調離崗位的時候,十一個轄區網點,沒有一個肯接收我。那一刻,我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不好。人生就是這樣的,各種各樣的情節其實都可能上演,你永遠沒有你自己想的那麼好。不對,甚至是比你想的不好還要不好。
在那樣的環境裡,我除了自己安慰自己,努力添傷之外,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我告訴自己更多就是做點有積累的事情,上班給不了我,那就自己給自己找點吧,也是這個原因,我在外面教書,自己自學更多的大學,看更多的文章,寫更多的東西,交更多的朋友。這樣的生活過了將近一年多,想起來其實還是挺悲慘的,每天早上七點,坐一個多小時的車上班,每天晚上八點多才能下班回家,日子過的艱辛,其實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人認同。呵呵,好像也不是沒人認同,至少跟我一起押運鈔票的幾個經濟民警很認同,其中有一個人,曾經私下跟我說,他說,你以後肯定會有很大的出息,我看好你。他說,他在行裡呆了這麼久,接觸了好多大學生,你是最優秀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跟每個大學生都這麼說,但是我還是很高興。其他的經濟民警人都很不錯,我們經常在押運鈔票結束後一起喝點小酒,然後互相吹吹牛,寫這文章的時候,我貌似又想起了他們在我身邊喝酒吹牛的情景,挺想念他們的。不知道過的還好麼?
人生,其實是需要很多機緣巧合的,我在十一個網點都沒人要的時候,有一個網點的主任,很勉為其難的自己提出來說,好歹是個大學生,打打字總是可以的吧,就到我這裡吧。於是我陰差陽錯的到了浙江電視台邊上的武林巷一個很破敗的儲蓄所裡做起了櫃員,那邊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能經常看到電視台的主持人,還有就是易盛大廈裡的孫德良。那是個很偏僻的小巷子,平時沒什麼人來存款取款,所以有人來的時候,我總是能跟他們聊上幾句,實在無聊,還能打個瞌睡,總之,是個被人遺忘的角落。時間推遲之後,網點裡的幾個比我大的同事,都很困惑的問我說,你這麼好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沒人喜歡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都差點淚如雨下。是啊,我自己也覺得自己挺好的,為什麼卻沒人喜歡我呢?那個網點我呆的時間不長,我就走了,但是我真的很懷念在那個四五個月裡特別照顧我的四個大姐,因為我當時已經辦了網站,經常要週末搞活動,而儲蓄週末是不能休息的,他們經常主動提出讓我別去了,他們幫我加班。我對他們也無以為報,就只能平時多干活,然後幫他們寫寫論文,或者給他們的孩子輔導輔導功課。後來的後來,再一次聚會的時候,他們跟我說,叫我辭職,別幹了。他們說,難道你想跟我們一樣一輩子就在這裡麼?我沉默了很長的時間,是啊,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
尤其是每次半夜的時候,上當時很熱門的5460同學錄,看到班級裡的同學們,一個個在中金、百富勤、凱雷、銀行總行過著看上去意氣奮發的生活的時候,我在儲蓄所裡做儲蓄,我多少總是內心不甘的吧。我當時的狀況,可以說是窘迫至極,買不起手機,我用小靈通,而且小靈通還是論壇上一個朋友送的,為了省錢,我經常自己騎車個把小時上下班。更鬱悶的是有一次,建總行有個同學來杭州,我做了個機場大巴去接她,結果發現她已經被我們省行領導接走。那種落差,對於男人來說,總是會有很多不甘心吧。所以,無數次,我都跟自己說辭職吧。很多時候,人最害怕的是不確定性的因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明天的感覺,讓你很痛苦,缺乏安全感,之於我這樣敏感脆弱的人來說就更強烈了。
故事的後來,其實是我在辭職前,遇到了省行招聘,這個招聘的過程也是異常坎坷,變數很多,畢竟因為招聘要考察原先基層的整體群眾考評,我倒數第一的考評,無論從那個層面上,都決定了,我即使在出色,都不可能被錄取的結果。對於其中的細節,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但是最後的最後,我還是被錄取了,只能說我很感謝幾個領導吧,尤其是當時分行的副行長,跟我說的一句話,她說,年輕人,有點爭議是好事情。
一句話決定人的命運,或許就是這個時候的表現吧,當然,我更要感謝堅持著頂著巨大壓力,也要堅持要我的直接領導吧,所以在我就職以後,她跟我說,我做的好,她臉上有光,說沒沒看錯人,如果我做不好,也就只能怪她看錯了人。這個時候,對於我這樣特別害怕辜負別人的人來說,如同一道緊箍咒,每當我鬆懈的時候,就會讓我不斷警醒。基層的生活,其實特別磨礪人,因為經歷過這樣的生活環境和極度的缺乏安全感,所以才能讓你更加珍惜你來之不易的工作,而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或許對很多人來說卻壓根不會珍惜,因為他們來的很容易。所以,每次我工作到凌晨三點四點的時候,別人是不會也不能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的,我或許只是想珍惜這份工作,也或許只是不想辜負領導的信任而已,雖然我也曾經在半夜裡無數次罵娘,憑什麼,同年進行,人家下班了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我卻要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憑什麼,人家說說話,指揮指揮人就可以了,而我卻要不斷的加班,加班,加班?回到最後,都是沒有任何理由的,我只能跟我自己說,你在積累更多的東西,你比別人加班多,必然學到更多的東西,因為學到了更多的東西,你自然就有更多的機會。碰到同樣的事情,別人沒做過,你做過了,就是機會。
不管這麼安慰對不對,但是事實證明我是對了。我自己不敢說是建行最年輕的部門經理,但是我想我應該是提拔最快的幹部吧,基本上一年一個台階,從科員、到副科、到正科,到浙江省優秀客戶經理,到全國先進個人,確切的說,如果沒有基層艱辛的磨礪,也必然沒有之後的踏實勤奮吧。許多事情,放到更長的時間來看,壞事的背後可能就是好事。
事情的最後,我離開了銀行,到了一個擔保公司擔任了總裁助理,從最開始進去時候的意氣奮發,到最後離開時候的落魄不堪,經歷的是另外一個人生階段,兩年不到的時間裡,讓我從我自己覺得是天堂的人生,跌落回人間,或許可能更低,這段時光是沉默而安靜的,之於我,從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最後的坦然面對,並不僅僅只是時間的流逝,更多還是自我心態的調整吧,人生起伏,總是如此,最開始的時候,被寄予厚望,到後來可能連走進辦公室,都需要躲避員工的目光,進入辦公室之後,第一動作是關門,然後一天閉門不出,害怕接受員工的各種眼神,這就是我那大半年的真實寫照。我不是一個特別願意接受失敗的人,這期間,我嘗試著努力改變這種狀態,總覺得需要做點什麼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挽回公司對我的看法,但是發現到了最後,可能很多事情,的確越努力去做,結果可能越糟糕,如同陷入到沼澤地,掙扎的後果就是越陷越深。於是我也終於相信了這個世界,很多事情並不是越努力就越好的事實,努力的前提是,你要順勢而為,否則走錯了方向,你回頭的時間只會更長。人生許多簡單的道理就是要這樣那樣不堪的經歷來讓你認識吧,撞的頭破血流之後,你才明白,原來撞牆是很疼很疼的。既然什麼都做不好,那就乾脆不做吧,安安靜靜的,站在原地吧。這一站就是半年,等待著時光拯救或者別人拯救。半年後,有個以前的老領導來拯救我,他跟我說了一段話,我終於放棄了想在這裡重新證明自己的努力和嘗試,他跟我說,哪裡跌倒哪裡爬起,是不現實的。在中國,哪裡跌倒,往往是另外一個地方爬起來。在離開前,我很難得的再一次中層幹部會議上作了個演講,我題目是《團結一致,振奮精神,開創事業》,我對這個標題印象很深,因為我當時在看《紅星照耀中國》,我在演講裡跟員工說,這個世界上,其實並不是有能力的人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跟你價值觀一致的人,價值觀不一致的人,能力越大,對你的副作用其實是越大的,他對你沒有絲毫的幫助,只會拖你的後腿更厲害,公司也是一樣,組織體系裡不需要能力強,卻不認同這個組織的人存在,而很不幸,我其實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到了我該退場的時候了。彼岸繁花似錦,而我卻只能在這裡祝福你們到達彼岸了。就這樣,我離開了,跟著這個給了我人生兩次關鍵性選擇幫助的領導,開始創業了。我們一起創辦了個資產管理公司,幾個人搭的草台班子,開始起步。其實,我並不是個執念很重的人,總體上還是比較淡然,尤其在時間過去之後,但是那一刻,我還是很想能努力做點事情,至少證明我在過去的這個擔保公司並不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我過去的十多年的人生軌跡或許就是這樣,最終停留在這個資產管理公司,公司成立三年,不死不活,不好不壞,一不小心也進了2012年度的中國本土最佳私募股權機構的五十強的機構,也算能滿足自己其實挺不小的虛榮心吧。也或許或多或少,能證明些東西,證明自己雖然沒在建行時候想像那麼能幹,也證明了沒在擔保公司想像中那麼不能干。然後生活也開始安逸起來,我給自己的很多簡介都是西湖邊的金融評論人,去年7月份開始沒事寫了一篇《浙江經濟怎麼了》開始,陸陸續續的寫了三十幾篇金融文章,成為了一個很多人眼裡的職業寫手,事實上,我不是職業的,寫這些文章,基本上佔用不了我什麼時間,最長的一篇文章,大概也就兩個小時吧。金融這東西,沒想的那麼複雜,也不需要太多數據支撐,因為邏輯就放在哪裡,那天你看明白了,自然也就看部門了,看不明白,可能就需要點時間。這些文章,很多都是我自己這麼多年在金融業內走走停停的一些心得感受和體會吧,或許很多地方,寫的不對,或者不合大多數人的邏輯,但是總歸,符合我自己認為的邏輯體系吧。我離開建行的時候,就跟自己說,想把這麼多年的信貸從業經歷寫出來,編成本文集,紀念自己的建行生涯,沒想到建行的文集沒出來,到是這些金融分析的文章先出來了。
$聚美優品(JMEI)$ 這個搞大了呼叫citron手機轉發的 有標點符號的都不是我寫的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9334279利益相關:空方
涉及大量數據,匿了。雖然我說的根本不是market rumor,而是fact。
既然你關心正品,我默認你關心的是一線和二線品牌,如雅詩蘭黛、伊麗莎白雅頓、蘭蔻、歐萊雅、歐珀萊等,所以我就不說那些三四線品牌了(佰草集、相宜本草等等)。
如果按照一二線化妝品品牌銷售的定義來說,所有非官方認證渠道銷售的化妝品,都是「假貨」。即,只要渠道假就是假。如果以此為定義,所有垂直化妝品電商渠道(包括聚美、樂峰),95%以上是假貨。其中,一線化妝品全部都是假貨(一線化妝品指:國際大牌,百度指數上2,000,正常銷售渠道常常破千的)。
為什麼?因為這些國際大牌為了維持自己的價格策略和品牌形象,絕對不會把貨拉到聚美這種折扣平台上去賣的,媽的動不動砍我30%的價,你玩我呢?有些稍微低檔一些的一線品牌(如SK-II)去天貓開旗艦店,更多是從品牌宣傳角度考慮的,那上面的價格也不便宜。
(解釋個沒說清楚的地方,上面說了一串品牌,有一線有二線,下面說的SK-II雖然說他「低檔一些」但他還是個一線品牌,不是說比上面所有都低端。答主不是化妝品白痴謝謝)
那聚美上的一線大牌化妝品怎麼來的呢?兩類:1. 大型百貨商場大規模團購或積分卡兌換的,佔3成,這部分產品本身是正品無疑;2. 來路不明(走私、假貨等),佔7成,這部分中,走私/代購的可能為正品。
聚美面對的法律風險,主要來自於2。對於1來說,你從線下渠道採購的,法律管不著,頂多是品牌商做渠道調查的時候,發現某百貨公司總走大單竄貨,一氣之下把這渠道封了,那聚美沒法從這兒進貨,只能開發別的渠道了。
那對於2來說,法律風險兩重:1. 劣質假貨,不多說;2. 海關/工商嚴查,聚美和相關渠道商都將面臨制裁。對於2來說,還有商業風險,即假貨毀掉平台信譽。
那你說,劣質假貨有多少?土豪小夥伴為了支持本報告撰寫,特意去聚美買了50個一線品牌化妝品(果然便宜,至少是專櫃價7折),並拿到百貨專櫃找專業銷售鑑定。從這50個中,通過包裝、色澤、氣味和手感,從50個中挑出了10款明顯可疑的產品,又買了這10個的同款正品,送到實驗室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做對比。這10款的色譜圖中,每款都出現了2-3處不同(不包含色譜圖的前5分鐘)。色譜圖見結尾。
為了測試這個方式的準確性,土豪小夥伴又去其他百貨商場買了10款同樣的正品,一測,正品和正品之間的色譜圖果然一模一樣。一線品牌品控能力可見一斑。
什麼意思呀?就是這50個產品中,至少有10個是劣質假貨,剩下的40個沒有做測試,所以沒看出來,但不保證不是劣質假貨。
天啊嚕(過去做DD的方式弱爆了,不敢花錢,誰做投資啊)
那你說,都是什麼人在買這些東西呢?
圖便宜的。
我是男的,我聽到的最觸目驚心的訪談結果是一個男性同胞說的:「我從聚美上買一線化妝品,是為了送人,送給女孩子他們開心。我不在乎真假,反正不抹我臉上。」真他媽無恥。(有看出來我在含沙射影嗎?)
而做過這個訪談的女性消費者(相對高端組),一個也沒有在聚美上買化妝品的。畢竟是自己的臉,誰用誰知道啊。
色譜圖:Estee Lauder Vita-Mineral Moisture Crème
大家來找茬:上面是假的,下面是真的。
補:
一開始說了是空方,就是提醒大家注意我的立場,如果有條件要自己去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還是那句話,「人在做天在看」,別人說什麼他自己心裡清楚,但你信不信你要自己去查證。我就是在查證聚美,而我說的東西你們也可以查證。這裡面除了採購渠道37開不太容易查證之外,其他的東西都屬於普通人(土豪)可以驗證的事實。
至於為什麼不上實驗報告全文、不上批次、不上聚美購買票據,連色譜圖也只摳門地給了一組……我要是這些都敢上我匿名幹什麼?真的做空報告絕對不會像這個一樣,再說誰又會在知乎上做空一個股票呢?我寫這個,已經是最大限度,能起到給各位知友提個醒的作用,就行了。
另外就是,希望陳歐融到錢後能積極洗白,重新做人。另外,貴司洗地的姿勢太難看了。
《福布斯》沒寫的十個30歲以下創業者:每一個都可以單挑福榜上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7/149297.html
黑馬哥:《福布斯》又照例發布了新一年的“30歲以下30位創業者”排名,不過這一年的爭議是如此之大,因為很多本該上榜的人並沒有上榜。
例如“影響一代性觀念的90後”馬佳佳,“長得最帥的極客”施凱文,火遍中國的“囂張90後”余佳文等等。
就讓我們來細數一下,被《福布斯》遺漏的年輕創業者TOP 10吧,他們每一個都不比《福布斯》上的那30位差一星半點。
TOP 10、孟兵,西少爺肉夾饃創始人
26歲
去年最火的餐飲品牌不是來自傳統餐飲,而是由一位年輕的互聯網人孟兵創造。
先後在騰訊、百度工作時,孟兵年薪達30萬元,這在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里,算是十分可觀的收入,但在孟兵看來,更關鍵的是他收獲了“學會用互聯網思維創業”的財富,他說“我用互聯網思維顛覆了肉夾饃”。
孟兵最開始創業做了一家名為‘奇點兄弟’的互聯網公司,後來才開始下定決心做肉夾饃。敲定做肉夾饃,第一是自己喜歡吃家鄉的肉夾饃,第二是“看到了在消費體驗和商業規則被重塑的今天,餐飲這一位於互聯網側面的傳統行業,擁有廣闊的商業機會”。
最早開業的位於北京五道口網易大廈旁的西少爺肉夾饃店,自開業以來,便經常排著幾十米的長隊。這家店還創下過100天銷售20萬個肉夾饃的紀錄。
成就:★★★
潛力:★★★
TOP 9、許妙成,趣火星CEO
23歲
許妙成是趣火星的創始人,趣火星是“年輕智能硬件愛好者社群”模式的新興創業公司。據業內人士透露,他先用“趣火星”這個有趣味的智能硬件垂直媒體制造影響力,然後在各地發展各地“智能硬件”愛好者社群“火星人俱樂部”,目前已經深入北上廣深,甚至二三線城市,依靠微信組織起數千的智能硬件愛好者,定期在合作的咖啡館舉行“無處不科技”的智能硬件愛好者線下聚會,玩樂各種智能硬件。
“我要把智能硬件推廣進大眾群體,讓科技更有趣”,這就是許妙成的創業初心。92年水瓶座的許妙成,踩在智能硬件的風口,讓一切看起來很美妙。
成就:★★
潛力:★★★★
TOP 8、溫成輝,禮物說CEO
22歲
阿里和京東似乎已經吞噬了整個電商市場,逐漸死亡的那些垂直電商似乎只在證明一句話“垂直電商沒戲”。
但是,93年出生的溫城輝似乎在打破這一魔咒,他創造的禮物說上線不到三個月,用戶數就飆升到100多萬,如今交易額已經突破數千萬。
禮物說的定位是禮物電商導購平臺,以推薦禮物攻略為核心,收羅時下潮流的禮物和送禮物的方法,為用戶呈現熱門的禮物攻略。禮物說的分類主要從“對象”“個性”“場合”三個維度劃分,采用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的方式將精選內容集中到送禮的場景中,幫助用戶給戀人、家人、朋友、同事制造生日、節日、紀念日帶來驚喜。
93年的溫敏是這個榜單中年級最小的創業者,但是已經摸爬滾打三年的他已經是一位創業老兵。
成就:★★
潛力:★★★★☆
TOP 7、余佳文 超級課程表創始人
25歲
2014年11月22日,央視一套一檔名為《青年中國說》的欄目里播出了一段一名90後CEO的演講,其出位言論如,“明年發一個億給員工”、“員工工資自己開”、“上下班時間自己掌控”、“鼓勵員工用打架解決問題”等充滿爭議,引起微信朋友圈的瘋狂轉載。這個人就是廣州周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超級課程表CEO余佳文。
火過一遍,充滿爭議,公眾對余佳文已有充分認知,本榜單不過分贅述。
成就:★★★
潛力:★★★☆
6.劉靖康,V直播創始人
24歲
劉靖康,曾經在互聯網紅極一時,因為在2012年他曾根據視頻中幾秒的聲音破解了360董事長周鴻祎的手機號。而這一破解也被周鴻祎在微博證實,隨後李開複在微博發聲邀請劉靖康加入創新工場。
91年生的劉靖康已經做了多年黑客,他曾經破解過學校的教學系統,並把學校7000多人的臉整合出一張“標準臉”,在學校人送外號標準哥。
如今他創建了自己的公司“V直播”,為商業公司提供在線視頻直播服務。V直播有著劉靖康獨特的極客基因,在直播中融合了虛擬現實,智能硬件等多種最新技術。
成就:★★
潛力:★★★★☆
TOP 5、杜夢傑 追夢網創始人
26歲
作為90後創業者範例,杜夢傑有著典型的時代特征,喜歡在微信曬心情與自拍,也有敢想敢做類似遊學七國的舉動。2011年創辦眾籌平臺追夢網之前,2010年杜夢傑懷揣眾籌募得的6萬余元,成功實現了從印度、尼泊爾、巴林、阿聯酋到阿富汗的遊學夢想。追夢網對自己的定位“年輕人文化創意消費眾籌平臺”。
眾籌的始祖kickstarter於2009年在美國成立,到目前國內的眾籌平臺已數不勝數,杜夢傑希望“專註年輕人的眾籌”,京東和淘寶等巨頭相繼在2014年入局眾籌行業,擺在杜夢傑面前的路並不平坦。
成就:★★★
潛力:★★★☆
TOP 4、郭列 臉萌創始人
26歲
曾經,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臉萌給刷屏了?2014年,一款名為“臉萌”的手機“拼臉”軟件爆火,在幾天之內占領了朋友圈頭像的半壁江山郭列出生於1989年,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後,加入騰訊,2013年創業,2013年底做了臉萌,2014年6月,臉萌做到了APP排行榜第一。郭列的身上有眾多標簽,準90後、騰訊前員工、臉萌CEO。如果要評一個“最有影響力的30歲以下創業者”,相信郭列也很難輸給福榜中的30位。
臉萌一度爆紅,盡管郭列自己說“一夜爆紅是走狗屎運了”,但你不可否認,他確實“非常紅過”。
成就:★★★★
潛力:★★★★☆
TOP 3、施凱文 Jing.FM & Blink 創始人
有“IT圈的金城武”之稱的施凱文現年27歲,但已經是個連續創業者。2005年開唱片公司,2008年創辦Koocu音樂網,2010年創辦Saylikes音樂網,2012年Jing.fm上線。前不久,他正式從Jing退出,又開始了全新的創業項目瞬時社交應用Blink。之前有媒體發文章報道Blink《50天,1600萬美金A輪融資,1億美金估值,每天10萬張照片上傳量》,這種事只有靠刷臉才能做到吧?
Blink想打造的是輕量級和簡單、無拘束,施凱文想借此營造的是一種可以輕松到無目的性、無壓力的聊天狀態。施凱文的新項目賭的是未來的新社交方式,但一點是確定的,創始人確實帥。
成就:★★★
潛力:★★★★☆
TOP 2、馬佳佳 Powerful情趣用品 & high 女性社區 創始人
馬佳佳沒有入選“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榜單,還是比較令人意外的。這個曾經的“90後創業者代表”,曾經因為其創業項目是情趣用品,以及其誇張的言論尺度和個人的獨特ID定位火遍互聯網半邊天。但Powerful情趣用品店創業項目最終還是走向了不溫不火,據悉該項目已經宣告失敗。在短暫的停歇之後,一向“大尺度”馬佳佳又開始了自己的新創業項目——女性社區App“High”。在產品還未上線前,High就拿下了千萬天使投資。為了宣告這款新應用的誕生,馬佳佳與其團隊策劃了一場自稱“全球最屌的發布會”,並請來了陳升、留幾手、左小祖咒以及資本圈的各界人士站臺,馬佳佳的個人影響力可見一斑。
“High的目標用戶是:受美國文化影響長大的新一代女孩,既不乖巧,又不野模。既不奶茶,也不潘霜霜的艾瑪沃特森女孩。”馬佳佳這樣描述著自己的創業項目,從目前情況來看,High社區內容基本上也是大尺度風格,馬佳佳不缺話題。堪稱“最具話題的30歲以下創業者”。
成就:★★★
潛力:★★★★★
TOP 1、張旭豪,餓了麽CEO
30歲
1985年出生的張旭豪如今剛滿30歲,不過他已經創業7年。如今最成功的O2O外賣餐飲公司“餓了麽”由張旭豪和小夥伴們在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宿舍中創立,經過7載,已經成為一家估值超過20億美金的O2O公司——他們在兩個月前獲得了互聯網巨頭騰訊領投的3.5億美金的投資。
張旭豪喜歡用遊戲的方式去管理公司,如今5000人的O2O團隊管理得有條不紊。他是人工智能的倡導者,因為他認為“只要數據足夠,只要建立模型讓機器去判斷相關業務決策就好,不需要人的管理”。張旭豪崇尚的是全自動化治理公司,而非人治,所以餓了麽是O2O公司中“動作最快的大胖子”。
成就:★★★★☆
潛力:★★★★★
--------------------------------------
本文作者 韋物主義(微信公共賬號:weiwuzy),創新商業觀察者。轉載請註明。
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heimage0001。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4月5號到4月7號寫的感想 思想花園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5/04/4547.html
4月7號寫的
回故鄉三天,感受三句話。一,土豪越來越多。二,經濟越來越差。三,只有股市才能救中國。
故鄉的親戚朋友,早富的不在少數。但見到連以往以為是經濟條件很差的,也開著豪車,住著裝修非常好的大宅,不免自慚形愧。去香港的,幾乎是經濟條件最差的。
財富主要來自拆遷賠償。我們那個區,成為了規劃的金融區和政府中心。鄉下的宅基地換成了城區的幾套住房和百萬計的現金。這些賠償過往只是概念上的,但政府逐步兌現,紙面富貴成真。
但經濟的蕭條是顯而易見的,幾乎在每個人的口頭上。大量鋪面空置,餐飲慘淡,年輕人一直找不到工作,盡管開著好車。才待三天,親戚朋友工作中, 我就聽到了兩個裁員一半以上的案例,一個是四星酒店,一個是房企。
中國09年到13年的大放水,資產價格價格膨脹,有錢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錢,但金融只是虛擬運行,和實體經濟脫節。
在之前所有阻止金融脫媒的努力失敗後,股市,是剩下的唯一能讓存量財富投入實體經濟,盤活經濟的方法。對比僵化的國企銀行放款,資金流入股市,至少理論上能以更市場化,更有效率的方式刺激經濟。加大直接融資是三中全會提出方向。
中國股市必須升,而且必須現在升,並且不能跌,現在是土豪的財富換成社會財富的最後機會。否則皮之不附,毛之焉存。中國政府有一千條理由把股市推上去,而見不到有一條理由壓制股市的上升。
土地泡沫的爆破,後果比股市泡沫嚴重得多。如果能讓土地財富,有秩序地逐步向股市轉移,那還將延緩土地泡沫爆破的時間,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把經濟起動的話,那兩者還有機會皆存。
用股市泡沫來替代必然爆破的土地泡沫,是中國政府的唯一選擇,否則就是坐以待斃。
----------------------------------------------------------
4月5號寫的
----------------------------------------------------------
我來說說,為什麽覺得恒指今年可能沖破三萬點,甚至破07年的高位。當然,也許一年過後會發現錯的離譜。首先,要從內地說起。內地最近發生了一些之前會覺得不可思儀的變化。可能比較長。
第一,中證監在3月20日,上證升破3600點時,說此輪上漲是必要而合理。這句話威力無窮。放眼全世界,不會有任何官方證券機構說這種話。這句話的實際含義是,3600點的價位,中央可以包底。股市只準升不準跌。
這並非不可思儀。內地有十多萬億的信托產品,其中有過萬億是爛帳。但內地一直實行剛性兌付,每到信托資產出了問題,總有神秘機構出來包底。基本沒出什麽事。這是潛規則和默契的威力。
中證監的表態,實際上等於是剛性兌付。問題是,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發這個信息?
第二,內地孖展的理論上限是一點五萬億,現在已經破了。就算去年券商資本額增加,最多也不超過兩萬億,很快也破。人大前,官媒和中證監一直叫人不要借孖展,現在已經爆了。反而只字不提。
3月18日,中證監推出券商股票質押指引,券商借出融資額不能超過凈資本兩倍。表面上是限制了借貸金額,但有分析指實際上是增加了,因為之前只是一倍。現在看來這個版本才是真的。
內地券商孖展理論上限的計算非常複雜。有受制風險資本和凈資本比例,有凈資本和凈資產比例,有受制借出額和凈資本比例等。按最後一種算法,新規則大概增加了6000億的孖展額度,有原來的1。5億增到2萬億以上。
到現在為止,a股最大的風險就是中央限制孖展,和要求已經違規和爆額的孖展強制平倉。119只是流露出這個意向,股市就暴跌7%。
在孖展已經快用盡的時候,中央雪中送炭,為其吊命。明顯是想股市升而不想跌。
為什麽?
第三,地方債是中國金融最大風險。中央推出一萬億地方置換計劃,其實等於是債務重組。銀行展期,減息,必且有擠出效應。但上禮拜李可強宣布可以社保基金買地方債,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在金融層面完美解決,盡管在道德層面大有問題。
地方債置換最大的目的,是為股市解除後顧之憂,增強信心。問題是,為什麽要這樣做?
第四。3月15日,李克強在人大記者會說,房地產是剛需。剛需一直只是民間的談笑語,什麽時候成了官方定性了?
房地產有金融屬性,也有民生屬性,有基本的居住需求,也有升級的改善需求。公屋可以是剛需,居屋不可能是,至於私樓只能市場解決。這些需求是不同層次的,說它們是剛需,等於打包了。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李克強竟然歡迎提問的外國記者來中國置業。因為敏感的政治問題,而且怕搶高樓價,全世界政府都不可能公開鼓勵境外人士來買樓。
更何況,之前因為擔心熱錢湧入,中國對境外人士置業,一直是不鼓勵的態度。
現在一百八十度轉變是何理?
之後再寫,為什麽這些很可能導致恒指今年破三萬點。
=============
4月6日寫的
--------------------
我再說說,為什麽覺得,今年恒指有可能破三萬。這是二之三篇的筆記。上篇已經歸納了一些a 股政策面的異動,雖然很微小,但流露出一些很以往政策截然不同的性質。
再說一些a 股的基本因素。除了政策面以外,這些基本因素是不能或缺的牛市成因。主要有兩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在發生作用。
第一,現在a 股的情況和2007年的情況很像,都出現了一套所有人深以為然,到目前都沒有人,也無法反駁的牛市理論體系。這理論一旦提出,對整個市場影響深遠,要到這個理論幻滅,起碼要一兩年的時間。
2007年a股牛市的指導理論,是人民幣資產的價值重估,結合當時的商品牛市和中國制造業的如日方中,所有人都被迷惑了,深信不疑。
2014年至今的a股的指導理論,是無風險利率的下行。至少在目前我還沒有見到任何反對的觀點。
在2009年到2013年,我還從來沒有見到市場上出現過一個這樣一面倒的觀點和理論體系。
我是這樣理解這個理論的,無風險利率,並非真的全無風險。而是反映整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系統風險。美國制度讓人信賴,所以美國國庫券息率一定低過中國。
中國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反映的是市場對共產黨政權和整個社會制度的信心加強,對整個系統性風險的溢價,要價低了。
中國有120萬億的存款,差不多數字的房產價值,11萬億的信托,20萬億的銀行理財。無風險利率下行,導致這些錢要開始流向股市。過去余額寶利率都有六厘,中石油息率不過五厘,怎麽還會有人買股票。
第二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是a 股又來到了牛市周期。
內地股市是1991年出現,之後一直維持“牛市兩年,熊市五六年,牛市兩年,熊市五六年”的規律。
例如91,92年是牛市,之後一直跌,96 ,97牛市,然後再跌。04年複蘇,07年大跌。到13年剛好六年。
為什麽跌六年後,就會出現牛市,我的理解是,這剛好是一代股民心理療傷所需要的時間。同時,六年時間,也剛好可以培養出新一代對股市完全沒有負面記憶的股民,和足夠的購買力。
例如,內地基金經理和賣方分析師,平均年齡是三十歲左右,也就是說,大多沒有經歷過08年的大跌。內地現在湧進來的新錢和新股民,相信也大都沒有08年以前經驗。
他們現在戰意正濃,越戰越勇,沒有任何風險意識,直到進入下一波循環。這也是a 股牛市一旦啟動,很難停下來原因。
在任何一個成熟市場,擁有完整牛熊經驗的投資者才是值錢的。但在a股,經驗並不值錢,整個市場也20多年歷史。整個市場不成熟,所以和市場心理博奕是有利可圖的。
上述的想法寫下來,是想挑出邏輯上的錯處。但目前還找不到。
------------------------------
也是4月6日寫的
關於恒指今年可能破三萬,把最後的一些想法寫下來,這是三之三篇的筆記。希望不要錯的離譜。不過寫下了,將來至少會知道錯在什麽地方。
前兩篇說了,a股出現大牛市已經勢不可擋,這是大前提。
不過按a 股以往的規律,牛市一般兩年,然後暴跌。期間升幅都超過一倍。也就是說上證很可能在15年升到5000點,然後16年大跌。這是不符合中央利益的,因為國企改革和股票註冊制最快今年啟動,明年才開展,如果股市進入熊市,就沒人來買單。
從中央角度,這輪股市牛市起碼要維持到2017年,召開十九大之前。
以下純粹猜測。我只能說,只能看它是否符合邏輯的。因為中央怎樣想,誰是中央,外界也不知道。
直接調控股市,已經證明是不可行的。2007年中央試過,證明無效。現時可以看出來中央的傾向是瀉洪,引導資金買港股。可以把a 股的牛市搞久一些。例如港股通基金放行和批準買險資創業股。如果是這個方向的話,之後甚至還有鼓勵措施。
從另一個角度,06年a 股大升,07年港股才受帶動(指817直通車消息前的升勢),證明次年傳導機制才起作用。如果加上有秩序有組織的瀉洪,是有可能表現好過07年。
以下純粹胡說八道,因為很多數字,我也不一定記得正確。
上證3600的時候,a股整體市盈率21倍,如果升到5500點,大概30倍。離07年約40倍仍有距離。事實上,在08年以前,a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30倍以上。
港股現在大概16倍,按相同比例,如果一直維持低a股三分之一的估值,那麽在a 股達到30倍,上證5500點時,港股應該去到20倍和恒指三萬點的水平。前提是,a股的確存在牛市,和傳導機制發生作用。
以上的想法,我現在更關心的,是它在什麽下不會成立。
雀與劍-無意中看見自己寫的老文章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nbj.html
無意中看見自己寫的老文章,的確比現在鋒芒畢露,呵呵,難道現在是老了嗎?
雀,又名話兒,或名麻雀。
國人好賭,尤其好麻雀,此處讀jiang,後被誤讀為麻將。麻雀的藝術在於防住上家,看住下家,支牢對家。我不胡不要緊,首先不讓你們胡;我放沖不要緊,關鍵是你們都陪沖,那麽心理就平衡了。最關鍵的時候,最好誰放沖,拯救另外兩家。
不僅僅是買鹽,其他東西也是如此。我買一百斤鹽,哪怕齁死,也不會讓你在子虛烏有的核輻射里比我多一個生存機會。
國人好劍,武俠片里常看到如此良器,華麗而不實用,只有在武功超群的大俠手里,才橫掃武林。為何如此?只是中國文化里對於武力的炫耀止於虛榮和意淫,所謂飛花摘葉,傷人立死,既是這類狗屁。西洋劍在奧運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直沖直刺,利用速度和直線攻擊,直接殺傷;日本刀背厚刃寬,體狹長略彎,劈砍時以腰勁發力,攜勢能斬殺,幾無阻擋。只有國人的劍,適合自殺,京劇與評書里常提及抹脖子,用的就是這麽個物事。而自殺,日本武士以短刀切腹,好友持長刀協助斬下腦袋,死之壯烈和對死亡的毫無顧及,比拿一把劍切脖子、白綾子上吊、喝藥、赴水等等溫柔死法粗魯且剛硬。我們的自殺也死的妖嬈溫婉,劍這玩意是比較適合的。、
反應國人性格的還在於雀,這話兒是國人的面子。太監切了存起來做寶貝,皇帝切了身邊男性的話兒是自感對女性沒有把握,需要徹底的保證自己的雄風。其余奴才多半喜歡壯陽,反正這玩意沒有個吧蟲草、鹿茸、生蠔,自己是沒辦法硬起來的。然而古今話本里面卻充滿了夜馭十女的奇人。
到了今天,時代似乎從沒前進,國人從沒進化。青年人的雀鳥話兒,仍舊需要壯陽,在民族主義、大漢文明、抵制日貨、日本地震的喜悅里達到高潮。這玩意反正長在國人男性的身上,自己是從來不會硬的。
你是個中國人?不錯。但你首先是個人,是一個自由的充滿生命力的個體。你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生存觀,為了什麽而活著,為了什麽而死去。你的自由、家庭,是你值得付出和肩負責任的。你的內在動力,是在和自己的女人交媾時,充滿愛和荷爾蒙而自發堅硬無比的。不是民族主義推著你的屁股、不是國家摸著你的話兒、不是大漢雄風吮吸你的雀,然後你可以高潮紛紛的。
你憤怒,為何?總想著犧牲他人,由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失足少女來犧牲,為你的幸福安康犧牲。反正你的觀點是我不胡不發達,沒關系。你也不要想胡。
在這塊土地上,魯迅先生說,充滿了奴才和欲做奴才而不能的人。只有做了上一層奴才,才能切去下面奴才的雀兒,以便自己獨享女人與權利的快感,連他們的話兒都能控制,你真是天下無敵了;可惜上面還有一層主子。在過去只有一個人是可以隨便切人話兒的,那就是皇帝;初次之外,普天之下,都是奴才。今天沒有了皇帝,只有一層層疊疊加加的奴才,再沒有皇帝,人人的意誌都可以被閹割。
當精神陽痿的時候,內在的動力無力強硬,也只有依靠外在的刺激意淫來推動,依靠下層奴才的吮吸和俯身,才有那麽一瞬間的愉悅。
所以,當奴才們眼睛的余光看到居然有老王這麽一個人不靠喝藥壯陽就可以施施然硬著時,都憤怒了:你是個數典忘宗的漢奸!
對不起,我是不會拿劍抹脖子的,你們愛怎麽罵怎麽罵吧。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