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家長愛直資 左丁山

2010-12-09  AD




 

審計署痛批直資 學校,令好多人認為直資學校管理一塌糊塗,浪費公帑,人人得以誅之。評論員盧子健嘅立場素來中間偏左,認為直資學校理念係右傾思想之延伸,應該重新檢視。 傾左思想人物之所謂檢討、檢視,離不了加強監管又監管,盲目迷信政府監管能力,更誤以為得把口嘅議員可以指導教育運作。實則教育局官員已經有太多監管工作 要做。例如管教改、管課程、管教師校長升遷、管學校維修、掌控課本審核大權,仲要管埋課本售價(表面不理,背後施壓),總之全港學校嘅事情,不分大小,教 育局都有權管,就因為管得太多,如趙丹所言:「管得太死沒希望」,前教育局雙星李國章與羅范椒芬先至推行直資學校,希望為管得太死嘅社會主義辦學政策,稍 為鬆綁,給香港教育帶來新希望。

審計署批評直資學校之要點,大都並非原則性,而是行政技術問題。除咗真道書院竟可委託校長買樓作教師宿舍, 比較離譜之外,其他審計署眼中之缺失,係好容易改正嘅啫,如果因此而提到盧子健眼中之「右傾思想之延伸」,實在比較誇張,可能係左傾知識分子對直資學校之 出現,心有不甘,想藉審計署之報告,乘機反撲。

盧子健認為應該加強監管,左丁山就認為應該更加放寬,為廣大學子着想,推行學券制,讓清貧學 生憑學券叩門,進入直資學校。左傾精英每每以為思想高人一等,可以憑中央規劃、策劃就解決教育及貧富問題,實則市民集體智慧先至反映市場現實,譬如直資學 校最近俾人鬧到一面屁,家長卻不以為然,直資學校仍然大受歡迎,賴理審計署講乜。黃竹坑嘅港大同學會書院在上星期六舉行中一收生簡介會,就有五百名家長出 席,一位家長對記者講,「作為家長只看成績」,會考慮埋真道書院o忝!港大同學會書院校監李黃眉波話該校在2012年先至有第一屆畢業生,故此校董會內無 校友代表,審計署點解唔知道,就批評呢?可算笑話一宗。孫明揚局長在立法會講,佢對直資學校冇牙力。真好彩,佢有牙力嘅話,直資學校與一般津貼學校有乜唔 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8

怪獸家長的貨幣戰爭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4/blog-post.html
香港人白天在刀鋒口上的職場打滾,晚間和週末則變成怪獸家長。不少幼兒在Kindergarten之始便在怪獸家長呵護下以100米短跑的速度開展了人生未來幾十年生涯超級障礙賽。話說有次筆者「有幸」被小妖的Kindergarten邀請作入學登記的人群管理,還記得交表格共安排了分開兩天進行。據說登記人數有數千人,而且必須是家長親自來辦理。猶記得當天長長的人龍,由八十歲爺爺乃至中環OL均必須排隊輪候。有家長更在現場拍照,話要留給兒子將來長大後知道父母為了搵一間好學校之苦。
2013年4月4日兒童節是日經指數大奇蹟日,受惠新任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後的首次會議支持寬鬆舉措,日圓兌美元從近一個月高位急速跌穿94關口,而日經指數則扭跌轉升2.20%,大升272.34點,收12,634.54點。2013年首季中國A股和恆生指數表現令人失望。2013年4月3日清明節之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恆生指數和國企指數分別收報22,337.49點和10,758.80點。根據恆生指數公司披露,2013年3月恆生指數和國企指數市盈率分別報10.80和9.09,可謂非常接近多年來的底。這幾天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A股好友欲斷魂」!
據說為了考入心儀的直資小學,不少怪獸家長在孩童尚就讀Kindergarten時便已經安排他們參加面試班去Drill入學試技巧。要考入名牌學校,怪獸家長必須根據不同學校的要求製作度身而設的Profile,其情況同申請大Firm見習經理乃至投行阿蘇沒有兩樣。由於香港是一個活潑而有勁的資本主義社會,只要怪獸家長願意花六千至一萬大洋,便有人替閣下製作專業而高質素的Profile。
由此可見,香港的教育跟法治乃至其他各範疇一樣,均以一公認的核心價值運作:「所有人皆擁有平等的機會,但不同人卻可擁有差天共地的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90

愛奇藝與PPS:我們是「自由戀愛」不是「家長逼婚」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922.html

【導讀】昨日(7日)下午,在北京中關村,愛奇藝CEO龔宇攜PPS創始人張洪禹、徐偉峰向媒體詳解收購傳聞:我們是「自由戀愛」不是「家長逼婚」。家長指雙方的投資人。

此前,百度宣佈3.7億美金收購PPS視頻業務,並將PPS視頻業務與愛奇藝進行合併。雙方業務合併後,全平台用戶規模、時長均達到行業第一,愛奇藝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視頻平台。

再更早之前,愛奇藝與PPS「聯姻」的消息已在業內傳開,有報導稱此樁數億美金的收購案繞開了PPS的創始人和管理層,是由投資人談好之後才告之兩方。

愛奇藝CEO龔宇稱,事實上這項交易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談判,按照原計劃,這個合併案應該在2012年的下半年就完成,但是因為競爭對手因素,合併沒有如期順利。

PPS創始人徐偉峰補充,反而是「家長有點擔心我們的結合」。

據悉,PPS併入愛奇藝之後,將作為愛奇藝的子品牌繼續運營,PPS原資方全部退出。龔宇出任新愛奇藝公司CEO,負責新公司的統一管理,PPS創始人張洪禹、徐偉峰任聯席總裁,繼續負責PPS相關業務及新公司的新業務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PPS的三個創始人之一雷量先生並沒有出席此次見面會,徐偉峰在回答i黑馬記者疑問時稱,第一,雷量百分之百支持這個交易,第二,基於雷量自己的意願,他希望休息。

 以下為發佈會要點,由i黑馬記者整理。

  百度為什麼做這件事

龔宇:我們這次交易比較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呢?有人幫我們編劇本,我們自己拍到第二集的時候,別人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都已經編出來了,而且做了劇透,先公佈了,編劇本的人有的地方水平挺高的,但是大部分特別是一些細節,特別一些想像的完全不對。

對於百度來講,為什麼做這件事?我們理解百度愛奇藝和PPS的團隊有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規模,第二個要素是移動終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規模對於視頻行業來講太重要了,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規模是打通的規模,不侷限於某一個平台,某一種終端,某一種形態,而是全部的終端,只要開視頻,不管是大的電視,小的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或者PC,台式機或者是筆記本電腦,這個都不重要,無所謂。因為大家一天只有24小時,這個服務佔用了你一個小時,他就看不了其他服務商提供的服務,所以搶佔市場份額,規模從這點很重要。

從經營的角度來講也同樣重要,投入同樣的成本,比如說買一部熱播劇兩千萬,一個網站如果播出兩億VV,他對應的是幾百萬個CPM的廣告位,如果同樣一部劇兩千萬,換另一家網站播出的量不是兩億,是六億,顯然生產的產品能銷售的廣告庫存產量就是前一家網站的三倍。做生意的都知道,同樣的成本產生的商品的數量如果是三倍的話,那就可以干很多事。你可以打價格戰或者是通過自己生產的這種市場高佔有率,起到一些定價權,然後去搶佔市場份額各種各樣的手段,市場行為的手段都可以用到,這只是簡單的一個例子。

從別的角度來講,總結起來,你有了市場規模,那麼你就有市場的定價權,你買內容,對於上游來講你有定價權,對於下游來講,你賣你的服務也好,賣你的廣告也好,賣你的內容也好,你也有定價權,這就是規模的作用。

另外說到了移動終端,其實看視頻的終端越來越模糊尺寸大小這個概念,但是按照我們現在的認識,我們還是有點生硬的把它分成三種終端,PC終端、移動終端和電視終端。過去的網絡視頻集中在PC的終端上,從前年年底到現在迅速的移動終端的市場佔有率提高。不得不想起互聯網其他一些行業,比如SNS這個行業前幾年有一種形態的SNS非常火爆,就是實名的熟人的強關係的社區,後來被陌生人的弱關係的實名的社區取代,最近又是強關係的熟人的封閉式的很緊密的社區又取代了第二代的SNS,所以互聯網就是一個快速更新,快速變化的世界。

對於視頻行業來講,若干年,七年也好,八年也好,主要是PC這種平台上的視頻,用戶端還有收入端規模都很大,而且還在迅速的增長。但是一方面是機會,另一方面有點悲哀,這個市場雖然很大,雖然還在增長,但是這個行業還沒有一家大型企業真正盈利的時候,發現這個市場樂觀的說已經處於穩定增長期了,悲觀的說已經處於巔峰或者是巔峰已過,變成了一個移動端主導的市場,我們相信未來移動端還會演變,演變成移動端加電視綜合的一個市場。第一個是規模,第二個是移動終端,愛奇藝和PPS合併之後的這個體量,通過這個行業比較權威的數據,艾瑞的數據,如果全終端來講,無疑是從媒體時長還是用戶的覆蓋角度來講,都是中國網絡視頻最大的排第一的一個資產。最大的規模能產生巨大的效益,體現在多種規劃方式,包括廣告,包括收入等等,這是從最基本的道理來闡述PPS和愛奇藝的合併動因。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愛奇藝和PPS這種合併進一步加強了這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和有幫助的,這點通過一年前我們同業的合併已經看到了。我再補充一下,我跟媒體打交道,在這多一半都是見過的,交道比較多了。另外一個就是合併的問題,有些人在幫我們編故事,編劇本,但是這兩個巨大的不同,PPS主要的創始人領導全在場,兩個創始人全在場,他們會進入公司擔任要職,張洪禹和徐偉峰會做聯席總裁,洪禹做技術產品,偉峰會負責前項收入,還有我們新公司創新型的業務,這個是分工,會繼續做下去。對於合併來講,其實重要的就是兩個合併的實體有巨大的差異化,兩個從品牌重合,從提供的服務重合的角度,顯然風險要大很多。我知道同業這幾天都在做第三個一百天的計劃,要達到什麼目標,但是我非常擔心的說,除了剛才說到的在PC端佔領了有利位置,但是很不幸還沒盈利的時候,發現新的一撥浪潮已經來了,自己已經不是領先者了,這種悲哀以外。還有一個悲哀,第三個一百天的時候,我們算了算賬,比較富裕的說,我們這兩個品牌的整合最多三十天足以。為什麼這麼說?原來幹的不同的事,兩個團隊各差不多一千人,兩個團隊業務重合的人大概每個團隊佔10%上下,所以要解決兩個團隊10%,兩個合起來的團隊也是10%,不是加法,加起來還是10%,分母也相加了,所以重合度很低的情況下做這種整合,這個整合挑戰是相對要弱一些的。

更重要的一點,其實這是一個客觀的條件,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兩個團隊在交流過程中,我跟偉峰和洪禹談了很長時間了,大家多多少少也知道,我跟偉峰談了一年多了,這個基因是完全一樣的,兩個團隊歷史雖然不一樣,一個八年,一個三年多,但是大家都是互聯網創業型的精英團隊,特點是什麼?第一是激情高漲,大家有共同的一個目標,非常具有激情的,充滿了動力的要去實現這種願望,非常強烈,這是構成我們合併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人,不是業務,我覺得特別重要的第一點創業型團隊的特點。第二點是創新,無論是愛奇藝也好,還是PPS也好,大家談到最多的是創新,特別在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創新,這是一個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基因。雖然我們在做產品的事,但是我們絕對不認為傳統媒體的基因佔唯一主導地位的企業會有前途的,一定是傳統媒體的基因加上互聯網技術的基因,這兩個基因合併起來,就像人的兩個染色體合併起來,才能最終變成一個正常和優秀的人一樣,這是兩種基因的結合,所以這種團隊的吻合是非常強的,第三點各自有相對的專業性。愛奇藝的團隊在媒體方面,在網頁的技術產品運營方面,PPS在客戶端方面,各自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且這種專業性是不同世界的事,洪禹談到很多客戶端的事,無論是PC還是移動終端還是客戶端的事,一談到深處,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愛奇藝做品牌廣告的收入這方面,在交流過程中,PPS團隊也非常需要這樣的強基因的注入,共同來獲益。

  PPS創始人沒有退休計劃

徐偉峰:我們跟奇藝跟龔宇合併的傳聞已經傳了很久,我們今天才宣佈。PPS究竟是從什麼角度來想這個事情的?

第一件事情,我們看到很多報導上面寫說,我們可能會退休,可能會離開公司。我相信很長很長的時間之內,各位媒體朋友都會見到我跟洪禹跟龔宇跟愛奇藝的團隊,跟湯興一起跟大家見面,我們在短時期內沒有任何的退休或退出的計劃,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跟奇藝的合作是出於PPS團隊我們認為視頻未來一個很重要的選擇,我們覺得這個合作,這個合併會是帶動整個中國視頻互聯網的一個偉大的作用,我們希望這個事情能夠讓未來我們想像中的視頻互聯網把這個產品,把這個體驗做到更真實更好,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間跟奇藝跟龔宇這邊的團隊討論過非常多。我們覺得這是為PPS未來,為整個中國互聯網視頻有一個比較大進步的最好的方式。

另外各位可能好奇PPS到底是從什麼角度來考慮,因為視頻互聯網的公司特別多,很多競爭對手過去陸陸續續有各式各樣的緋聞產生,我跟各位說一下,我們考慮這件事情的時候最重要的兩點,我在這邊也跟各位說明一下。

  合併的唯一條件是龔宇要當CEO

第一件事是人的契合很重要,我開始跟龔宇見面的時間是09年,那時候龔宇奇藝還沒有開始為愛奇藝服務,我們在央視的錄影現場,我覺得這個人很高,可是不知道業務會怎麼做,因為他們還沒上線。經過了過去幾年,然後奇藝已經有一個很不錯的成績,PPS已經在整個行業奮鬥了八年。我們跟龔宇合併我們提出的唯一條件,就是龔宇你一定要當CEO,我們沒有討論過任何我跟洪禹未來要當什麼,這是中國互聯網團隊合並非常少見的,我們希望有一個很強力的領導者帶領公司走向下一步。第二個很重要的契合是業務的契合,大家知道PPS過去在PC客戶端軟件上,在移動終端上有很好的成績,但是我們知道我們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我們在媒體經營上,在品牌經營上,甚至內容經營上有一些不足,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合併,我們不但成為中國視頻互聯網最大的公司,而且能夠將自己原來不夠的地方補足,我們希望PPS未來的路不會一家公司走下去,我們跟奇藝一起探索視頻互聯網的未來。這是我想表達的,謝謝。

龔宇:我再補充一點,其實我們這個行業只要是有一定智慧的,有一定志向的,智慧加志向的人都會追求一件事,這事是什麼呢,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一個價值鏈,形成一個正向的價值鏈,視頻行業我們夢想的,無論是百度的領導還是PPS成員,我們夢想構建一個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裡面承載的是內容,內容越多越好,越好越好,這個平台讓觀眾看到的綜合成本,金錢也好,時間也好,空間也好,綜合成本越低越好,這是我們的夢想。這個合併讓我們向夢想邁進了很大一步,移動終端以PPS的形態為主導,愛奇藝和PPS在互聯網電視方面的一些佈局,因為兩個公司這種性格特點,在既有產品部署很多,同時在政策資源方面也佈局,除了大家關心的愛奇藝一年前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還有江蘇廣電集團成立一個公司,技術產品方面的積累,為我們下半年推出商業模式也好,產品模式也好,有巨大差異的產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之,視頻網站是靠金錢投資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市場目前流量的主導,但是天生它有弊端,比如說價格因為競爭的飆升,還有製片商跟網站之間簡單的交易關係,缺乏忠誠度,還有天生的一些缺陷,所以我們第二類大的內容,就是自制內容,今天我們首席內容官馬老師在做一個節目,我們的目標,就是整個愛奇藝的目標,就是做一個視頻製作的強有力的團隊,這個團隊產生的內容是既可以滿足互聯網的要求,又可以滿足電視的要求。我不是說一部劇,一部劇同時滿足兩個平台的要求,目前看是不現實的。但是同一個素材拍成兩個內容,或者不同的素材拍成不同的內容,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所以我們在自制內容方面有優秀的團隊,逐步擴大我們貨幣化能量的佔比。

  合併後將啟動UGC的內容

第三個內容就是愛奇藝原來從來說自己不做的,但是今年有計劃做,但是還沒有實質性開始的,因為這個合併立即可以實質性的啟動,而且這個啟動是在很高的台階上啟動的,就是UGC的內容,因為PPS頻道已經做了一年多的時間,無論是歷史,視頻的數量的積累,在同業中都是非常巨大的數字。我們希望把這種優勢移植到愛奇藝,並且利用百度搜索的資源,構成非常健康良性的價值鏈的一部分,這三類內容在龐大的一個規模的平台上給觀眾提供服務,構成這麼一個良性的循環。

對於觀眾來講,用戶端的平台足夠大,市場份額足夠大,剩下的事,互聯網都清楚,基本規律就是你有了用戶端的規模,那麼無非就是貨幣化,貨幣化早晚,貨幣化多少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你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經驗,你犯過錯誤,像我們互聯網創業積累最多的是錯誤,這些犯的錯誤,得到的經驗是巨大的財富。只要你擁有這些,水到渠成的貨幣化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們可以通過前項收入,可以通過後項收入,後項收入有廣告,效果類的,贊助類的,前項收入可以向用戶收費,通過遊戲,通過社交,只要你有用戶端的規模,貨幣化是水到渠成的,我們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下面請湯興談一下他的看法。

 合併後成本下降、收入提升、發揮協同效應

湯興:大家好,第一次跟這麼多媒體見面,我想從技術產品角度來說,愛奇藝和PPS的合併其實能帶來最大的協同效應,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成本快速下降。我們知道奇藝是全國數一數二的CDN的提供商,我們大概有2G左右的儲備,同樣在網頁視頻整個運營過程中,我們通過各種調度,我們的商務,包括一些P2P的技術,把我們成本壓的很低。更進一步從PPS來說,他擁有全國最大的P2P的網絡,我們一個在云端,一個在客戶端,兩個網絡相結合,能夠為用戶提供更流暢的體驗,P2P的好處在播放之後更加流暢,我們不但讓用戶播放更流暢,而且點擊之後播放更快。同時在低成本基礎上我們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我們給用戶提供的視頻質量,我們給用戶提供高清晰的1080P的視頻,清高清的視頻,這個在很快時間內我們都會面向整個市場來推出。我相信在今年新的愛奇藝能夠把用戶的體驗能夠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整個視頻行業面對的是一個更高的質量要求。

第二點在收入方面,奇藝有著非常精準的廣告投放系統,故障率也是行業內非常低的。但是我們現在最大的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庫存,我們的廣告量非常非常多,但是我們可能缺乏更大的流量去把它變現。PPS有巨大的流量,有巨大的用戶群,和奇藝的合併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廣告流量,讓我們更精準的廣告系統利用流量進一步的變現,在降低成本方面,提高收入方面都會有很大幫助。

另外和百度各方面的合作,百度貼吧,百度搜索,包括百度的音樂各種整合,會為新的公司導入更多的流量,同時我們也擁有百度大數據全面的支持。我們以後會更加瞭解我們的用戶,我想視頻的未來一定跟著人走,我們說多屏,其實我更多看到的是以後所有的視頻是圍繞著人,我們需要利用更多用戶的數據,瞭解用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他在每個屏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通過大數據的挖掘來瞭解用戶,我們可以給他提供他更想要的視頻。同樣我們可以給他播放那些他最不厭煩的廣告,在公司的商業化和用戶體驗方面得到一個最佳的平衡。

我想從三個方面,就是兩個公司的合併在技術產品方面會有巨大的一個協同效應,以後給視頻行業帶來一個巨大的變化。謝謝!

  高清視頻體驗將是重點

張洪禹:我說一下我心目中的這次合併,在我心目中,兩支剛走完長征的隊伍會師了,但是任重道遠,後面做的事很多,比如高清,我們要引導高清這個市場。比如我們用新一代Iphone的時候覺得很完美了,但是它的分辨率又提高了一倍,我們又為之感動了,其實視頻並沒有讓我們真正感動過、失眠過,我們要做的是讓視頻不斷提高,讓人們看到這個視頻太棒了,我以後要用愛奇藝和PPS,我們會師最重要的目標還是用戶用戶用戶,希望從用戶這兒能夠得到更好的回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29

怪獸家長S.W.A.T.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9/swat.html
這天跟補習社索老闆娘搭訕,談論只有K3程度小妖的進度。發覺雖然她的學生來自幼稚園為主,但泰半來自iSchool而不少已經把小二三的數操得滾家爛熟,基本上四則運算係冇難道。每逢星期六日,香港的中環、灣仔和銅鑼灣的橫街往往泊滿各款名貴汽車,這些汔車大抵似曾相識,因為小一入學申請在即,每逢小一簡介會或入學申請日,這些儼如S.W.A.T.的車隊又會出現。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出身寒微的筆者勉勵自已努力讀書的動力。那時筆者天真地想有錢仔都是「執絝子弟」,要嬴他們只要努力讀書。豈料出來做事以後才明白,不少所謂「執絝子弟」不單有錢,讀書亦非常拚命。雖然大家都是付出百份之二百的努力,但他們有成隊S.W.A.T.做Backup,莫講話要攻入直資學校,就算要白宮淪陷狂呼「Olympus Has Fallen」亦綽綽有餘!
究竟一隊怪獸家長S.W.A.T.有什麼配搭呢?首先是有架七人車,最理想係Toyota Alphard,最Worst起碼要一台Honda Stepwgn,因為要夠寛敞俾少爺小姐在陸上行宮吃、喝、做功課甚至小睡。有車自然要有車手,做阿爸的分分鐘幾十萬上落,所以車手一般還是請專業的人。家境好一點的請特衰正苦退休公安(分分鐘可能以前係前狗仔隊或衝風車車手),差一點可以考慮請菲律賓車手門多殺。車手以外還要有Support護送少爺小姐往返專車同補習社兼孭書包,這個一般由菲傭可勝任有餘。不過一隊S.W.A.T.豈可沒有車I.C.?這個責任當然由全職索太擔任。作為S.W.A.T.的I.C.,她每次行動前必須先編制Operation Order指示當天車手在何時接送少爺小姐往返全香港九龍新界各補習的Target Locations。此外要在今天不輸在人生起跑線,索太當然明白任何行動皆以情報為主導的。因此在少爺小姐在不同補習社上堂時亦會和其他索太交流情報。老實說,索太雖然嫁入豪門,但少爺小姐的成績乃年結呈俾老爺奶奶做自己Annual Appraisal的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少爺小姐可能只是仍讀緊K1,但為了在眾房子嗣中脫穎而出以繼承伯爺以億計的家產,亦一早經開了Full Throttle以免輸在人生起跑線!
出身草根的亦毋須氣餒,因為咱們中總有一個是宇宙最強的Donnie Yen。面對火力強大的「執絝子弟」的S.W.A.T.,擁有一身武林絕技的也可以好似Donnie Yen在《精武風雲·陳真》以赤手空拳大敗擁有強大火力的普魯士兵團!一句到尾:「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43

《新派幼教》美學馴服小皇帝 八○後家長甘心買單 台灣研發、上海展店 Otto2靠「軟教育」拚上市

2014-09-29  TWM
 
 

 

中國服務業的升級,在教育產業也催出缺口經濟。

傳統的硬式教育,已無法滿足市場,因為八○後的思想改變,更多家長希望孩子不再辛苦。誰能提供不一樣的「軟教育」,誰就是贏家。

撰文‧楊卓翰

充滿想像空間的十三億人口商機,最受矚目的就是針對「小皇帝」的教育服務業。不過,隨著教育市場的主力換成新一代的「八○後家長」,過去的精英教育出現變化。

下午五點,Otto2藝術教育集團在上海高級住宅區的旗艦店,一批又一批的貴婦準時報到。她們穿著時髦,帶著剛上小學的孩子來到Otto2的幼教中心,而不是傳統的數理補習班,就是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不同於自己過去高壓精英教育的童年。

來自台灣的Otto2執行長詹秀葳,一襲紫色高雅套裝,在大廳與這群貴婦打成一片,她說,「中國的教育風向正在改變,過去的『硬式教育』,滿足不了這些家長。」她在九年前成立的Otto2藝術教育集團,主打二至十二歲的互動式「美學教育」,看準中國幼教的「缺口經濟」,在一○年底來到中國後迅速拓展,今年在中國準備展店至六十家店,營業額上看一.八億元新台幣,並預計一六年上市。

快樂教學!

注重內涵培養,打動八○後富裕客層中國過去的幼教市場,主打升學前教育,許多孩子在進小學前,就要學奧林匹克數學;詹秀葳在中國反其道而行,用藝術教育切入市場。

拿下入時的墨鏡,八○後的李太太看著孩子說:「現在流行『快樂教學』,希望孩子能自在長大。找了好久,才找到Otto2這種注重文化素養的課程。」引領風潮的Otto2瞄準高端市場,一年VIP年費就要二萬八千元人民幣(約十四萬元新台幣),每堂課學費也比台灣貴二成,並提供客製化課程,舉辦「親子遊艇之夜」,每家店會員數高達五百名。

詹秀葳原本是大葉大學設計系老師,因為兒子有學習障礙,被學校老師視為問題學生。當她帶兒子去看精神科門診,「醫師認為,孩子其實很聰明,只是現有體制對特殊的孩子很不友善。」詹秀葳說,她下定決心要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於是,○五年她以美學的視覺理論出發,研發互動幼教課程。「但創業沒多久,就遇上金融風暴,」詹秀葳伸出雙手,手上卻沒有結婚戒指,「當時真的沒有資金,連結婚戒指都拿去典當掉了。」她說。「兒子還問我,沒有戒指怎麼辦。我丈夫只好回答,之後再買就好。」殊不知,母親正是為了他,千辛萬苦地創立新的教育體制。

走過金融風暴後,詹秀葳深覺台灣市場太小,需要達到一定規模,才有辦法永續經營,因此,她把目標瞄準中國。不過,發展初期資金仍然不足,這次詹秀葳懂得在資本市場上籌資,她引進大亞創投董事長沈尚弘及華鴻創投董事長顏漏有一同投資。

快速展店!

「中央廚房」策略,台灣研發再轉移技術一路看著Otto2茁壯的台灣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認為:「中國現在越來越重視文化和教育,台商的立基越來越小。因此你可以看到,Otto2發展的速度反而比王品還快。他們專注高端的藝術教育,和競爭對手有很大一段領先,因為沒有人可以提供這種服務。」王國安說。

詹秀葳把自己在中國的經營策略比喻為「中央廚房」:「我們在台灣總部研發課程,用台灣幹部在上海培訓老師,然後派到各個加盟店。這是一個技術轉移的模式,展店速度才會快。」在中國及資本市場這幾年硬碰硬,讓她從原本的女老師變成女強人。「中國的服務業,非常強調品牌。所以一開始一定要做出差異化,才有辦法在中國發展。」現在,Otto2也準備把課程產品化,把自己研發的拼圖、黏土等DIY課程,放到網路上販賣。針對高端市場,她也推出「親子遊學團」,提供更多樣化、更特殊的服務。「我們的研發團隊每隔一陣子就得推出新產品,因為這裡對新東西的渴望太強了。」詹秀葳隨時都得走在前面、準備下一步,她明年預計在中國開店一五○家,更計畫在後年上市,要趁著成長契機,進一步擴大。

Otto2藝術教育集團

負責人:詹秀葳

在中國年資:3年

員工人數:200名(兩岸60家)2013年營業額:1.3億元新台幣

預計上市:2016年

Otto2

如何進化服務?

客製化

提供VIP課程,針對孩童因材施教,

還獨享親子遊艇之夜

精緻化

以傳統托兒所

為出發點,

導入藝術互動教學

網路化

將課程商品化,

例如拼圖、黏土等

透過網路販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67

家長奇葩事,學校很受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165

(新華社 蔣躍新/圖)

奇葩家長年年有,學校煩惱何其多。學生在校生病、打架鬥毆、自殺身亡、放學回家戲水身亡、學生翻圍墻逃學摔傷...學校賠錢。為了保安全,學校幹脆拆了單雙杠,不再組織春遊,也不再辦運動會。可即便如此依然難逃“厄運”。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為你盤點現實生活中的家長奇葩事,感受下學校各種不能承受之重。

一年半以前,為了配合貴州省的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起草,我們深入一些中小學校,了解學校對辦學自主權以及提高教師待遇方面的意見。不料,這些調研常常變成了學校方面的“訴苦會”,其中的很多苦甚至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和學生相關的一切事情都變成了學校、老師的責任——學生在校生病、打架鬥毆、自殺身亡,學校賠錢;學生放學回家下河(塘)戲水身亡,學校賠錢;學生上學途中掉進糞坑死亡,教師挨打,政府賠錢;學生翻圍墻逃學摔傷,學校找人、然後接著賠錢……為了保安全、保穩定,學校幹脆拆了單、雙杠,封存了鞍馬、跳箱,不再組織春遊,也不再辦運動會。可即便如此依然難逃“厄運”。

以下,就是我們在調研中,得知的幾件荒唐事。我覺得,現在披露出來,或許有助於人們更好理解學校和教師,更有助於從制度層面進行深思,以防患於未然。

案例一:有償補課事件。

兩年前的中考前夕,在幾位初三學生家長一再堅持和要求下,一位馬上就要退休的女老師最終同意給這幾個孩子補課。也許是和補課有關,參加補課的學生都考上了比較好的高中。

但兩年後其中一位家長突然反悔,反悔的是一位退休老幹部,老幹部直接到學校反映問題,說“要借此懲戒教育系統腐敗”。接待他的是學校的副校長,副校長表示,會盡快拿出解決方案,然後登門當面匯報結果。老幹部滿意而回。但第二天當副校長給老人家打電話時,換來的卻是一通劈頭臭罵,“你有什麽權利給我匯報工作,你只是個副校長,代表不了學校,一點組織原則都不懂……”

當年補課的老師為了避免麻煩,決定退錢。不料,老幹部拒絕學校老師上門送還補課費。學校通過郵局寄,老幹部又拒絕簽收。

除了自己不依不饒,老幹部還要求當年的補課老師要把當年參與補課的學生的錢全部一一退還。對於這個要求,老師也認了,還一一想辦法聯系了當年的家長。結果,有不少家長表示,“老師當年很辛苦,這是您應得的”。但這說服不了老幹部,老人家不依不饒,至今仍在上訪中。而當年的補課費不過千把塊錢。

案例二:學生在課堂猝死事件。

有位初一新入學男生,本身有心臟病,家長並沒有明確告知學校,只是說,“孩子身體不好,希望你們多照顧”。開學第二天,正在教室上課期間,這位學生突然暈倒,學校的校醫一番搶救,並打120急救,可學生還是沒能救過來。這時候,家長撂下話來說“學生是死在學校的,學校必須得賠償”。還說“你們教師不是醫生,為什麽去救他,要不是你們救,我的孩子還死不了”。最後,在家長的不斷糾纏下,最終以學校賠1萬元,區教育局賠2萬元,區政法委添3萬元,才把這件事平息。

(新華社 蔣躍新/圖)

案例三:金手指事件。

一位留下不少打架記錄的學生,在學校經常欺負X同學。有一天,X同學受氣不過,在放學後找其討說法,一語不合動起手來,前者小手指受了點皮外傷。轉天,其母來到學校,開頭就要X的家長賠償7萬。X的家長表示願意帶孩子去醫院做全面檢查和治療,並承擔一切費用,包括營養費。但該家長就是要賠償:7萬不成,5萬也可以。

協商不成,第二天這位家長把孩子往學校一扔就揚長而去,並且手機關機再無音訊,而且,小手指受傷的學生同時在學校鬧起了絕食;放學後,該學生找了個“上廁所”的借口又玩起了失蹤,甚至驚動了派出所、區教育局,而家長的手機則依然處於聯系不上的狀態。

第三天,受傷學生的家長出現了,張嘴就是“小孩一夜未回,如果出事你們必須負責”。如此反複,最終是以區教育局、社區和家長一共賠償2.2萬結束這場鬧劇。

案例四:行為異常學生事件。

有位初中女學生舉止怪異,但這位女同學的母親門路廣,通過領導關系還是進了學校。

其怪異舉止包括:在教室上課時,突然當眾開始一件件脫衣服;老師正常講課時,這位同學突然走上講臺把老師的教科書撕了個粉碎,還會振振有詞批老師:“你這是什麽水平,還在這里教書……”;更甚的是,有一次拿著鋒利的圓規,直接刺向老師,老師直接被嚇哭了……

學校曾建議家長帶孩子做一下鑒定和治療,但家長始終不管不顧,還振振有詞地說:“我們小孩需要接受義務教育,學校無權開除學生”。結果,其它家長不幹了,紛紛上訪,在區領導的直接過問下,家長同意把學生領回,但也只是轉到了別的學校。這個孩子在家庭的“關愛”下,似乎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不過,別人的生活都不正常了。

案例五:學生在家跳樓,學校賠償事件。

一位初中男生,頭天晚上和自己的父親發生了口角,吵了一架,被自己的父親痛罵了一頓。這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第二天這位同學照常來學校上課,在課堂上聽課時,越想越生氣,越想越覺得委屈,就想回去和自己的父親理論,就直接沖出教室,沖破學校保安的攔截,沖回了家。

到家後,沒見到自己的父親,就從自家樓上一躍而下。事件到此並沒有結束。現在換這位父親沖回學校,以“學生是在上課期間出的事”為由要求學校賠償。學校不同意,就把學生屍體擡到學校,再不賠就揚言在學校門口設靈堂。最後在區教育局、區政府的調解下,學校賠償18萬了事。

以上案例,都是我們在調研中,真切了解到的。它們就發生在基層的學校。當然,在此為了保護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隱私,我隱去了真實的姓名。這些案例,並非中國獨有,事實上很多發達國家在社會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也都曾出現過。然而,這些問題卻不是單憑學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門就能夠解決的,它往往需要的是社會性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些案例當然鮮見,但它對一時一地教育環境的危害卻不容小覷,如何讓學校、教師不再有此類後顧之憂,也需要頂層設計。

(作者為貴州省教育廳公務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81

資深從業者看家教O2O:從家長下手,做好體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1/152223.shtml

 

istock_000017465496xsmall

 

     9月19日下午在深圳 3W咖啡舉辦了一場由IT桔子、3W咖啡聯合主辦的“2015年在線教育創業趨勢探討”,選師無憂創始人李興對創業者做出了以下分享。

關於家教O2O產品的思考

一、產品方面

1)是輕應用還是重內容?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是資源極稀缺的遊戲,是時刻與死神賽跑的遊戲。很多創業者喜歡既做工具又做內容,創業初期資源比較稀缺,選準發展的方向很重要。

2)服務連接家長還是學生?

只連接學生的應用,比如各種答題神器;連接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應用,比如作業幫。

K12階段中小學生的消費有兩個特點:

➀ 學生學習的被動性

➁ 決策權和支出權在家長

K12與成人教育不同,是被動性的學習。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需要有人在旁邊監督,需要正激勵。純在線不能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如果家長無法成為你的用戶,那麽在商業這件事情上,很難有所作為。放棄對家長用戶的連接或者不對家長服務,反而沒有了效率。至少商業變現的路徑變長了,繞彎了,甚至中斷了。所以我們認為這點非常非常地重要。

二、用戶體驗

線下參與越深,控制力就越好,用戶體驗就越好,這會形成你的優勢壁壘。但通常互聯網公司這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傳統公司或者相關背景在里面更具優勢。參與服務體驗的改善,優化。改變過去積弊已久的問題,找出提升用戶體驗的空間。

在此提出以下幾種方法:

➀ 自主研發CRM系統,用系統工具來保障服務不變形;

➁ 建立核心種子用戶群,聽從核心意見領袖觀點,快速叠代產品;

➂ 供需雙方都要有流動性,有促進流動的機制,保證優勝劣汰,提高平臺的匹配效率;

➃ 線上的社會化營銷和傳播,增加產品的“社交性”和“娛樂性”能將線上和線下活動形成閉環。

三、傳統家教模式改造過程

互聯網家教O2O對傳統一對一服務模式的改造,歸結到底就是提升效率。互聯網平臺公司的基礎服務都是在做提升信息流動效率和匹配效率的事情,所有資源供需雙方匹配效率低的行業,都是最先被互聯網改造的。現在,進入到核心改造,就是提升過程中的效率和體驗了。創業機會集中在對於垂直服務行業的改造,互聯網能做的事情還是提升效率,但僅僅提升信息匹配效率是遠遠不夠了,我們更看重提升服務過程效率。選擇垂直細分領域創業的切入點很重要,抓住兩端才是根本。

1)重構服務體系

這要根據具體行業具體拆解。

舉個例子:

廣州有二百萬的中小學生,市中心區的家庭有60%的家庭請過家教,平均一個家長在幫孩子找老師時要對比五六間機構,才能做出消費決策。而在選師無憂,每個家長只需要見1.5個老師,而且服務的好評率在90%。就是因為重構服務體系。

傳統一對一機構就是把機構里的全職老師,有空段的排出來給你,給您匹配面試。咨詢師的過度銷售會讓家長越來越反感。家長越來越清楚傳統培訓機構的全職老師的性價比不太高,不對比3-5個機構做判斷是很難的,所以用戶會貨比三家。

但是如果你用你的體系,先對所有的老師的教學資質進行認證,用專業能力先幫助用戶篩選掉專業技能不合格的,再通過互聯網,把教師信息前置,價格完全透明,並積累了大量服務點評,讓用戶獲取到足夠大量的信息去做判斷,80%的判斷已經提前做出了,最後只需要再見面確認一下,簽單當然就容易了。僅僅面試簽單,就提升了3倍多的效率,再加上退費率的降低,比傳統機構的30%降到10%,又是3倍的效率提升。

那為什麽傳統培訓機構不能也把所有老師的詳細資源和所有能服務的時段放上網呢?因為他們就是怕名師培訓出來後出走,依靠信息不透明來賺錢,服務體系完全不一樣。

2)重構成本結構

傳統機構的分成比例是7:3,機構拿七,老師拿三。隨著房租和人工的上漲!龐大運營團隊和大量市場投入導致成本大幅度上升,利潤下滑導致一對一輔導機構價格不斷上升。轉嫁給家長,導致家長付出更多的錢。而老師的痛點在於:老師收入低,無發展空間。

家教O2O在於減少中間環節成本,變革線下培訓機構跟教師們的分配機制,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家長的支付成本和提高教師們的收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更加透明,去中介化,將會對傳統的機構的模式進行改良和升級。

關於家教O2O趨勢的看法

1.家教O2O是逐步滲透的過程,不可能短期內顛覆傳統一對一機構;需要積累到一定時期,突破臨界值將會有裂變式的增長。

2.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找老師的場景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去中介化將是比較大的趨勢。

3.開放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將牢固地融入K12生態圈。

4.能回歸教育本質解決用戶的痛點,提供用戶良好的服務體驗的產品終將勝出。

5.信息技術將越來越發達,互聯網家教O2O將更註重“娛樂化”、“實用化”和“社交化”。應該在工具、內容或者服務上找準自己的定位,做深做透,樹立競爭壁壘,重視客戶體驗。

6.由於中小學生的自制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中小學家長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監督很重要。中小學純在線教育作用不大,需要學校和教師配合。表揚和正反饋激勵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孩子如果只是坐在電腦前學習,沒有獲得鼓勵可能對學習的興趣提升不夠。

7.互聯網家教O2O將在管理流程化、精細化、標準化,提升家長和老師對平臺的依賴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提升教學質量、家長和教師的滿意度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學生的成長檔案、學業規劃和大數據的分析對提升客戶滿意度也將有非常大的作用。

8.國內的互聯網家教O2O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而且競爭在初級階段,在細分領域聚焦還是大有可為的。同時要註重把握教學本質,而不要一味想擴張和貪大求全。國內中小學在線教育如果能在O2O、收費與免費結合、細分專註、大數據分析學生學習過程、極致客群關系方面有突破的話,將有巨大的成功機會。(完)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鬧客邦(微信公眾號:nockclub),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693

能不能富過三代 關鍵看女性家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0407.html

能不能富過三代 關鍵看女性家長?

一財網 秦偉 2015-12-24 17:49:00

盡管在富豪家族中,女性並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但她們對於家族價值觀的形成和傳遞對維系家族企業的存續和發展非常重要。

這對於想要嫁入豪門的女明星和網紅們可能不是好消息,如今,那些在家族傳承方面逐漸成熟起來的中國富豪們看重的不再只是顏值,更多是作為“一家之主”,是否能幫助富豪們從感情上維系一個家庭。

“在一個家族中,女性對於家族傳統和價值觀的傳遞和延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男性更多是家族企業控股權的持有者,女性則是維系住一家人的感情,把家族成員聚合起來的關鍵。”新加坡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財富計劃主管李文修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赫赫有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持續200多年的財富增長也不開女性家長、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Rothschild)的妻子今特爾•舒納珀(Gutle Schnaper)。她自身工作努力,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子女。她和丈夫一起為子女灌輸了一種對家族和兄弟姐妹負責的意識,讓整個家族的團結精神代代相傳。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一般家庭里是媽媽招呼子女回家吃飯還是爸爸?對一個富豪家族而言,晚餐桌是很重要的場合,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很多客戶保持著每周末全家一起晚飯的慣例。所以,女性維系家族成員粘性的能力也就尤其重要。”新加坡銀行大中華區環球市場總裁、香港分行行政總裁關國然直言。

《家族財富》一書的作者比爾·邦納(Bill Banner)把這些維系家族感情的女性家長稱作“首席情感官”,而女性家長不能建立起強有力的家族往往是大多數財富轉移失敗的根本原因。他表示,有數據顯示,70%的家族財富轉移都以失敗告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族問題,而家族問題的根源又是情感問題。“首席情感官”能夠幫助解決家族成員之間的爭議,加強家族聯系,維持家族和諧。

現在,隨著家族傳承問題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富豪家庭急需解決的挑戰,富豪們對於家庭中“女性主導”地位對家族傳承的重要性也逐漸重視。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及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說,盡管在家族企業中,少有女性占據主導地位,但一些對女性家庭角色的研究顯示,她們往往是家庭凝聚力的核心,而且這不僅限於傳統中國社會。

盡管在富豪家族中,女性並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但她們對於家族價值觀的形成和傳遞對維系家族企業的存續和發展非常重要。

“(在家族傳承問題上)把家族企業與家族財富分離對待是很重要的,家族財富可以按一定計劃分配給各個家族成員,但通常麻煩是在家族企業的部分出現,比如涉及到誰來繼承企業、誰可以參與經營、每個子女是否得到公平對待等問題時。”關國然表示,如果只是簡單地把股權平均分給幾個子女,結果誰都無法主導企業經營方向,還是會成為家族紛爭的源頭。

一種解決方法是考慮所有權均分(ownership equalization)的安排。李文修介紹說,所謂均分,就是對那部分沒有獲得股權的家族成員,以與股權等值的資產作為補償,這樣上一輩人就可以放心把大部分股權交給選定的家族企業繼承人,其他子女則可以通過信托或者保險計劃的安排,獲得其他形式的財富。

另一方面,家族企業接棒的壓力,也讓更多中國富豪加入到海外取經的隊伍中。李文修表示,富豪們組織訪問/學習團去日本等地拜訪長壽企業,正越來越流行。

日本有大量長壽企業,一些公開資料顯示,創業超過1000年歷史的日本企業有7家,超過500年的有39家,其中,位於大阪的寺廟建築公司“金剛組”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的企業,創辦於公元578年,衣缽相傳至今已近四十代。“中國的企業家們也會參考日本家族企業的一些做法,例如讓女婿參與經營。”李文修表示。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56

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 比上台大還有用 養自學力》台灣MOOCs先鋒葉丙成 向家長喊話

2015-12-28  TWM

MOOCs線上課程的新學習革命,改變未來一流人才的定義。 台大MOOCs計畫執行長葉丙成向家長喊話,不要再一味灌輸孩子知識,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力, 誰能最快學到浪潮上的技術與趨勢,就是未來全球搶著要的一流人才。

「我的小孩以後會不會念台大?學歷怎麼樣?我一點都不在乎。」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斬釘截鐵表示。這位讀建中、台大,然後赴美到密西根大學拿博士學位的高材生,卻大聲說不在意小孩的學歷,究竟怎麼回事?

身為台大磨課師計畫(MOOCs Project)執行長,自己也有一門概率課就在Coursera平台上,葉丙成每天都感受到來自美國、中國教育現場的變化,「教育變得很快,十年,台灣 若不改變,就沒希望了。」把憂心化為行動,在他主導下,一個從小五開始的實驗中學課程(無界塾) 今年九月正式上路。

葉丙成說,光講理念,家長觀念仍然改變很慢,唯有實際的對照組證明,家長才更能被說服。只不過,實驗課程執行才三個月,尚無法對外分享經驗。

未來人才定義變了

具備「自學力」 才是優先條件從一位台大副教授,搖身一變成為中小學實驗課程的創始者,乍看角色跳躍,其實背後的邏輯都根基於他認為的:「未來人才的定義不一樣了。」「未 來人才看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但什麼是「能力」呢?葉丙成從國際間這股猛烈的MOOCs浪潮看到,未來最關鍵的能力是「自學力」。

他回憶,就在十年前留學美國時,大家都很想進諾基亞(Nokia)上班,「那時候Nokia品牌不可一世,但現在呢?已經走入歷史。」他再以今年嚴重面臨 中國夾殺的聯發科為例,二○一一年時,聯發科也曾被看衰過,但去年營收創新高,現在又面臨挑戰。「全球化競爭,世界變得很快,公司樓起樓塌,都是三、五年 的事。

過去,主流價值是努力念書拿到文憑,最好是台大,然後就能進好公司。「學歷可能有助於找第一份工作,但萬一公司沒了,要找第二份、第三份工作時,人家看的就不是學歷,而是你有什麼真功夫。」葉丙成說。

一個趨勢是產業技術快速變化,另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磨課師的崛起。

哈佛大學商學院從一四年開始,對申請入學者有新的策略思考,他們將要求申請者提供過去在Coursera或edX等平台的修課紀錄。

另外,華頓商學院已推出Coursera的微學程(濃縮型課程),他們會邀請修課成績排名前五十名學生,進一步申請華頓商學院,而且還提供兩萬美元獎學金。

哈佛和華頓對入學申請者的策略改變,透露出重要訊息,「這表示這些美國一流大學要找可以自己把東西學起來的人。」葉丙成說。

一流人才要比別人更快掌握新技術、新趨勢,這些新技術去哪裡學?他認為,能在補習班學到的課程,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出來的教案,技術已經不在浪頭上,能夠自己從網路平台上找資源,才可能學得比別人快。

台灣學生仍太被動

直接上社會戰場 才學得比較快「自學力」聽起來很容易,但台灣學生卻普遍缺乏,學習似乎只有老師上課教書這一種形態。

「家長對孩子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台灣家長通常擔心孩子學得不夠,總希望在離開學校、上社會戰場前,把一切最該學的學完;所以學校、補習班都把東西整理得 很完整,然後整套在最短時間內塞給學生。「這種教育方法短期內看起來很有效率,但反而把孩子的自學能力給剝奪了。

」葉丙成惋惜地說。

上戰場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一進職場才發現,之前學的大半用不上,需要的又沒學到怎麼辦?現在很多上班族就面臨這種情況,「所以應該讓孩子直接上戰場,等上去後發現哪裡不足,就趕快去學,這樣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完全不同。」葉丙成強調。

他觀察,台灣學生過去沒有被培養如何自我學習,要學新東西最常想到就是去上課。「學校在職班一上十八個星期,每天固定時段,萬一卡到工作,三不五時就缺 課。」葉丙成很直白,「MOOCs的好處,就是可讓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如果老闆要你一個月內就會,也沒有問題。」哈佛、華頓商學院審核入學申請者條件 時,已開始加入MOOCs上的學習紀錄,葉丙成預測:「我相信,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普遍。試想,你找一家留學代辦中心,幫你應付填了一堆表格,另一個就看 MOOCs上的學習成果,哪一個比較容易看出是人才?」葉丙成強調,「我常說,未來一流人才有三個條件。第一,你有沒有眼光,能判斷什麼東西是重要的?第 二,你有沒有辦法靠自己把重要的東西學起來?前面這兩個是我們從美國一流大學、矽谷在搶的人才中得到的,也就是自學力。第三,是我自己再多加一項,就是 『玩心』,能把自己的志業玩到精采萬分。」

免於被淘汰的焦慮

一身真功夫 才能面對全球化競爭「兩年前,可能還有人質疑MOOCs會不會只是一時的風潮,但現在看起來絕對不是一時風潮,而是徹底改變學習方法的趨勢。」葉丙成很確信。

其實,不只大學課程有MOOCs,美國中小學也能在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平台上,得到類似的學習方法,而台灣的均一教育網路平台上,也有不少中小學課程。

「現在孩子都習慣看YouTube、會動的影片,對很靜態的文字反而理解比較慢,所以MOOCs只會越來越重要。」現今,台灣因為教育很普及,不像中國、印度的大學已經掀起MOOCs風潮,而中小學還陷在升學主義的魔咒裡,家長觀念仍無法突破。

由於體制內的改革不易,葉丙成才跳下來創立「無界塾」——一個從小學五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實驗性計畫,目的就是要脫離原有填鴨硬塞的教育,變成培養自學能力的教育內容。

「真的,如果你可以自己學,把程式寫得很好,把3D列印玩到精熟,公司還會在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葉丙成坦言,自己從小就是一個追求「第一名」標籤的典型台灣好學生,小學拚「全班第一」、中學拚「建中」、大學拚「書卷獎」,後來拚「留學名校」。

多數人心裡想:這些標籤一旦貼在自己身上,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但全球化的競爭世界,已經不是這樣了。」這位考試常勝軍,同時是兩個小孩的爸爸,如今對小 孩的教育想法完全不同。「是不是台大,真的不重要。」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這些實力遠比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有用。

面對沒有答案的未來,有自學能力,就不用焦慮自己會不會被淘汰,「單單不再焦慮這一點,就很值得了!」葉丙成說。

撰文 / 黃定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3

小孩學程式,專家解惑家長疑問 5大撇步顧好程式力+視力

2016-04-18  TCW

信義房屋資訊長蔡祈岩去年帶領兒子蔡宇翔與兩位同學,拿下WRO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全國總決賽的創意國小組第二名。許多家長慕名而來,請他幫忙給建議,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程式、開書單、找課程。

蔡祈岩的妻子夏煒瑋,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的眼科主任。夫妻倆正好一起為家長解答,如何兼顧小孩的程式力和視力等常見問題:Q1:幾歲開始學程式最好?

就我的經驗,小學二年級就可以開始從機器人程式入門。因為小孩在三、四歲時玩樂高積木,幼稚園進階到會動的積木,到了小二,以程式操控的樂高機器人能銜接積木玩具,吸引孩子的興趣。接下來,四年級可學簡單的App設計,再大一點、有能力Google時,就能搜尋自學資源,培養自學力。

Q2:如何延續興趣,讓孩子不無聊?

一開始的十個小時內,課程都很簡單,之後難度會逐漸增加,孩子受挫就容易想退出。這時關鍵在於要有奮鬥目標,設定題目讓他們解決,或是參加比賽。尤其組隊參賽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彼此鼓勵的效果很好。

Q3:每週該花多久時間寫程式?

小學階段我一週讓他花三到四小時寫程式,其中兩小時上課。如果是比賽前兩週,就將當週寫程式時間拉長到八小時。年紀再大一點,在先把學校功課完成的前提下,愛寫多久就不設限了。其實最容易沉迷的是玩電腦遊戲,我一週限制他只能玩三十分鐘。

Q4:如何選教材?老師哪裡找?

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Scratch、樂高機器人EV3都很容易入門,其他的選擇越來越多,收費或免費的教學資源也不少。父母自己有能力教學很好,沒有的話,坊間有教育中心開設課程,也能找大學生當家教,或與其他家長組共學團。

Q5:會不會容易近視?

最容易造成近視的是玩電腦遊戲而非寫程式,因為遊戲必須專注盯著螢幕,程式則主要在動腦構思。建議可準備計時器,限制一天玩遊戲不可超過十分鐘,一週不能超過三天;但寫程式時可放寬一次達三十分鐘,過程中藉由吃點心、水果,讓孩子有機會變化眼球焦距。

此外,要有充足光線與正確姿勢,電腦螢幕與眼睛應距離六十公分以上,讓孩子眼睛略高於螢幕,以往下三十度方向注視螢幕,這樣不只坐姿端正也能保護頸椎。

定期視力檢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