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獲客難、商業模式不成熟 社區銀行盈利不容易

冷冷清清,鮮有訪客,半小時才見零星一兩位客戶,有些網點因為租約到期仍無法盈利而關停,這是本報近日走訪一些銀行社區支行看到的普遍現象。

全國第一家社區銀行開業至今,社區銀行在中國已經走過了將近3年半的歷程。在2013年和2014年,“社區銀行”還是銀行業熱門關鍵詞之一,這兩年卻逐漸高調轉悄聲,網點門庭冷落屢見不鮮;最初的倡導者民生銀行,這兩年卻在悄然收縮;絕大部分銀行的社區銀行還在砸錢,絕少數也宣稱已經盈利,各家興衰攪亂了最初的江湖地位,整個行業最初的高調也不複存在。

社區銀行在中國到底現狀如何?為何盈利困難?《第一財經日報》最近就此采訪了部分業內人士。

網點快速發展

社區銀行這個概念的雛形發端於民生銀行。

一家股份制銀行負責全行社區銀行業務的負責人對本報談起社區銀行歷史時說:“2013年4月,民生銀行在大連與同業開了一個金融研討會,民生銀行原董事長董文標提出了金融便利店的概念。董文標提出這個理念是有數據支撐的,當時在北京,單價5萬元以上的樓盤有7000多個,所以他提出在北上廣深各建1000家社區銀行。我們銀行在2013年初就也在實踐社區銀行,想在2013年建設20-30家社區網點,聽到民生銀行的這個目標,覺得我們的目標太小了,當時也提出過5年時間建5000家的目標。”

隨後,在2013年上半年,民生、興業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啟動了社區銀行戰略,2013年開設了不少社區銀行。

然而,銀行大規模動作引起了監管層的擔憂,業內對建立社區銀行這一全新的概念是否與現行的新設網點法規相悖也頗有爭議。出於種種原因,2013年12月銀監會印發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中小商業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緊急叫停了社區銀行,開始整頓股份制銀行大量開設社區銀行的做法。

通知明確,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設立應履行相關行政審批程序,實行持牌經營。社區銀行分“有人”和“無人”兩種模式,而不是此前業內普遍流傳的“三分類”。其中“有人”網點必須持牌,“無人”則必須自助,不存在中間形態。這意味此前包括民生銀行在內的“自助+咨詢”的模式被叫停,一些已設立的網點必須打回去重新申請牌照或直接叫停。

“民生銀行目前已經關停了大概1/3的社區銀行。”上述負責人對本報說,而沒有采用“金融便利店”模式的銀行,雖然在當時被詬病為縮微版的銀行網點,相比傳統網點,“只是人少一點,面積小一點”,卻幸免於難,關停率較低。

雖然通知否定了一些銀行此前的探索和做法,不過在2014年6月,銀監會發布《關於推進簡政放權改進市場準入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城市商業銀行省內新設分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新設不跨省的二級分行由所在地銀監局審批。這一利好政策給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對開立社區網點的熱情又點了一把火,民生、光大、興業、浦發、平安、招行、中信等多家銀行加快布局社區銀行。

根據部分銀行定期報告數據,興業銀行的社區銀行網點目前已達1080家。平安銀行截至2015年末持牌開業的社區銀行304家,其中119家管理客戶資產過億,占比超39%。截至2016年6月末,民生銀行持有牌照的社區支行1605家,比上年末增長29家,增幅1.84%;社區網點金融資產余額達1554.3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64.27億元,增幅30.61%;社區網點客戶數達420.95萬戶,比上年末新增22.08萬戶。

想說盈利不容易

如果從2013年6月興業銀行全國第一家社區銀行在福州開業算起,社區銀行在中國已經走過了將近3年半的歷程。在這短暫的時長中,社區銀行網點雖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不過,就像走訪時遇到的冷清場面所昭示的那樣,盈利狀況卻普遍並不如意。

本報采訪了3家銀行總行和分行直接負責社區銀行的內部人士,他們均表示,目前社區銀行最大的問題是獲客和商業模式不成熟,致使盈利的可能性很小。

興業銀行是少有的宣稱社區銀行已經盈利的銀行。該行零售銀行總部銀行卡與渠道部副總經理朱建平是興業銀行社區銀行業務的負責人,他對本報說,興業銀行目前已開設的1080家社區銀行,其中只有100多家還沒有實現盈利。平均來看,每家社區銀行的成本在90萬元,凈盈利已經達100萬元。

而對於這個盈利數據,受訪的其他兩家銀行人士則表示懷疑。“從賬面上做到盈利很容易,我們以前的做法是,將社區銀行直屬支行的存量業務和存量客戶導到社區銀行中去,比如做了某筆業務,在系統中將這筆業務歸到社區銀行的編碼之下,既算了是社區銀行的業務,又算了是直屬支行的業務,實際上是重複記賬,數字遊戲而已。”

這兩位受訪人士均表示,包括租金、人工成本、裝修、水電和設備維護等各種費用在內,目前社區銀行單一網點的成本在100萬元左右,其中最大的支出是人工成本,約占4成。不過,社區銀行很難盈利,雖然持牌經營已不再是問題,但現在社區銀行首先遇到的是獲客問題。

“最初想的很簡單,以為將社區銀行開到小區門口就能獲客,但實際上,作為財富主力的中青年人即使在周末也很少去銀行網點,都習慣於線上辦理業務。平時有空閑的都是老年人,但老年人資產並不多。可以說,社區銀行基本吸引不到高端客戶。”該人士表示,最初該行社區銀行的做法是努力做大存款等負債端和財富管理業務,但發現太難,於是這兩年改為通過資產端和信貸業務,結合線上產品來發展社區銀行,“畢竟,做貸款業務還是容易很多。而且,不結合線上手段,更難獲客。”

為了獲客,銀行業通行的做法是采取“親情攻略”。比如,興業銀行的做法就是,在很多地方分行舉辦廣場舞大賽、歌唱比賽、防詐騙知識普及講座,社區支行網點則聘請老師開設各種興趣班,比如剪紙班、中國結班、書法班等輪番上陣,不計短期效益,以打通長期感情紐帶的方式去獲客。“只算請老師的成本,杭州分行明年計劃投入1000萬元。”興業銀行杭州分行零售事業部副總裁何維對本報說。

不過,以興業銀行杭州分行一家業務非常突出的社區銀行為例,今年半年以來,累計開設了14個興趣班,累計400多人參與,成為客戶的占比不超過40%。可想而知,社區銀行在獲客上的難處。

“我們也開設過各種興趣班以獲客,最後留下來的客戶全是老年人,平均金融資產只有5萬元,我只拉到過一個資產100萬元的客戶。”上述另一家銀行社區銀行的負責人對本報說。

何維對本報說:“我們測算過,一個興趣班20-40人,如果金融資產能達到2000-3000萬元,可以讓這家社區銀行形成比較良性的循環。”

除了獲客之外,社區銀行還面臨很多難題。“我們一度也提出過開設一萬家社區銀行,但在人員配備、管理上都跟不上,而且投入很大,銀行業目前根本沒有特別好的商業模式來盈利。”上述人士對本報說,總行提出社區銀行戰略,但到分行和支行層面實際存在抗拒情緒,“社區銀行不盈利,但要投入成本,要占用資源。此外,分配到社區銀行的員工心理上也很孤單,素質比不上傳統網點,收入也較低,人員流動比率高,這給社區銀行經營帶來風險,比如會產生‘飛單’等現象,對銀行聲譽造成影響。”

朱建平也對本報表示,興業銀行各地社區銀行網點的盈利程度不一,與各地分行和網點對社區銀行的認識與重視度有很大關系,越是重視的分行,當地社區銀行越容易盈利。

“事實上,在通知下發之前,社區銀行不經過牌照審批,僅以自助機具報備,存在人員管理上漏洞。之前也有多起銀行人員、非銀行人員銷售外部產品,造成客戶資產損失的案例。”一位在社區銀行工作過的股份制銀行員工對本報說,“如果一家銀行不是將社區銀行提升到總行戰略層面來支持,從資源上進行傾斜和扶持,那麽很難講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04

長實24億 奪元朗邨「限呎盤」地 料開售呎價6000 上車客難負擔

1 : GS(14)@2011-03-08 22:51:23






政府首個限建中小型住宅單位(限呎盤)前元朗邨用地,由長實(00001)擊退7組財團,以24.1億元奪得,每呎約3,629元,屬市場預期上限,連同建築成本及2成利潤,料開售呎價達6,000元,與同區YOHO MIDTOWN二手呎價看齊,非一般上車客可負擔。

紅磡2幅限呎盤地 4月招標

消息透露,長實以最高標價投得元朗用地,並與第二高標價接近,反映市場對中小型住宅用地需求大,地政總署接獲8份標書中,大部分高於政府定出底價。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前元朗邨用地投標結果反映市場價格,政府將會如期於4月份推出紅磡兩幅限建中小型住宅用地招標。該兩幅用地分別位於紅磡寶其利街與機利士南路交界,以及紅磡利工街5至23號。

為回應社會缺乏中小型住宅單位供應,政府主動推出前元朗邨用地,並於賣地章程增加多項規限,包括規限單位面積、數目及發水比例最高只限10%等。前元朗邨用地將提供最少960伙,平均單位面積650平方呎。

按長實是次以24.1億元奪得,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約3,629元,倘連同建築費及利息成本每平方呎約1,800元,料每平方呎總投資成本達5,428元,連同2成利潤及扣除10%發水樓面後,保守估計項目日後開售呎價約6,000元,與現時區內樓齡最新的YOHO MIDTOWN二手呎價看齊。業內人士認為,此樓價水平非一般上車客可負擔。

一太︰反映發展商看好後市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預計項目落成後呎價需要售5,000元以上,發展商才可獲利潤,是次地皮成交價亦反映發展商對後市看好。

長實執行董事吳佳慶回應指,集團很高興以合理價錢投得元朗市地段第518號用地,此屬政府首項在賣地章程內限制單位面積的試驗計劃,很高興能參與其中,提供合適居所,滿足社會需求。

前元朗邨用地位於元朗安寧路、大橋路、安樂路交界,位置鄰近港鐵朗屏站,而且地盤面積達13.28萬平方呎,可建樓面面積高達66.4萬平方呎,將可興建不少於960伙單位,其中至少800伙實用面積約377至431平方呎;另至少160伙實用面積介乎431至646平方呎。

撰文:何媛玲
2 : 龍生(798)@2011-03-10 01:26:41

都係呢句, 可賣7-8K 一尺

借9乘
30萬上車, 供35年
大把人OK

上車無望, 在乎有冇吉士, 不在乎有冇實力
3 : GS(14)@2011-03-11 08:08:50

我就無啦
4 : 雪貓(1200)@2011-03-11 13:50:03

2樓提及
都係呢句, 可賣7-8K 一尺

借9乘
30萬上車, 供35年
大把人OK

上車無望, 在乎有冇吉士, 不在乎有冇實力


真的可以借到35年?很少聽到能批這樣長的年期

同greatsoup兄一樣,無吉士,亦沒實力!
270萬,借35年,息率4.5%,每月供款比我月入還多,沒實力smiley
5 : 龍生(798)@2011-03-11 17:46:14

現在的息率只有1%

當然可以話唔係長期, 但現在只有1% 是事實, 將來升左先再說

35年是各大銀行的最長年期,

新樓一般都可以做到

又掉轉講, 270萬, 供25年, 息率1%, 計埋壓力測試都係3%左右

大把人上到車的, 至於會否車毁人亡...要視乎各人造化了
6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01:26:48

35年..smiley

以前一般都係上20年
7 : 龍生(798)@2011-04-04 01:32:42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8 : passport(1491)@2011-04-04 16:58:57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9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18:46:15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20年已經夠
10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19:50:05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11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19:53:59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
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12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19:54:15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所以話...一隻筷子係敲唔響
唔係銀行"幫手",攤分咁長年期,d人邊有能力供樓

地產商又賣到樓,銀行又有數..........

個個都賺,咁邊個輸呀?真係三贏?
13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20:00:21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
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
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14 : GS(14)@2011-04-04 21:01:55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
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其實統計署有人工的資料,樓價就要找一個代表性的屋苑,例如美孚新村...

唐榮做緊,但是本站的潘先生認為不好,其實我認為那個是好的嘗試

這數字其實是創新高的
15 : 草帽(1253)@2011-04-04 21:11:42

樓我冇咩意見, 不過樓價太高會令好多人不能安居樂業. 其實05-06年既樓價就是最好啦.
16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21:23:10

15樓提及
樓我冇咩意見, 不過樓價太高會令好多人不能安居樂業. 其實05-06年既樓價就是最好啦.


此一時, 彼一時, 光陰不復返

我寧願高樓價都不願像SARS 的事情來臨
17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21:25:06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不能用居屋smiley
18 : GS(14)@2011-04-04 21:51:44

17樓提及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不能用居屋smiley


咁用九龍站呢便來講,當日九龍站有幾個盤都是四千蚊,現在都過萬了
19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22:29:59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不能用居屋smiley
咁用九龍站呢便來講,當日九龍站有幾個盤都是四千蚊,現在都過萬了


我覺得而家算合理的貴
20 : GS(14)@2011-04-04 22:33:12

那邊是豪宅區,附近有大量大型基建...
21 : 龍生(798)@2011-04-05 02:58:19

好老實, 雖然無數據係手

亦明白無乜人想承認

但以難度計, 應該當年係較高的

因為當年的人肯鍊到最盡地去死供爛供, 而家己少有帶飯, 行番公司, 節日留在家,

除左我地某位版主外, 己無人做到...

而家既人只會望樓興嘆, 話而家咁貴, 我就唔會而家買啦, 齊齊等跌

結果, 太古城當初起好, 我無記錯係600蚊尺

1400唔買, 87 個下唔記得回過去邊個位, 又唔買, 89 又唔買
此後佢己經再無機會買了, 唔駛講, 03年, 佢又無買啦...

樓市的吊詭處在於, 你可以短期睇淡, 但千其唔好長期睇淡

如果你睇淡的日子超過一年, 請認真諗諗以上呢番說話

沙田第一城就係好例子

眼白白睇住佢由09年150升到而家240

邊個夠膽買? 買左的又有邊個唔賺?
22 : 龍生(798)@2011-04-05 03:02:55

其次, 呢個諗法本身己唔太要得

我地80後80年出世, 2000年岩岩20歲

望咁早可以參考, 但講當年有咩意思, 連自己未出世前既樓都想買埋?

貪心都唔好咁過份丫...

當年經歷日本仔, 國共, 67暴動, 紅衛兵就在新界隨時衝過黎, 83 年前景未明

個時既風險危機, 點能同而家相比,

就算個時樓價較低, 亦絕對合理

但的人就用同等數字去計, 得出黎既結果點會正確? 連參考價值都無
23 : passport(1491)@2011-04-05 03:52:25

其實我覺得回落到cci60左右已可買入…無記錯呢十年 平均都算係50左右 亦即係現價跌三至四成左右
24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5 09:47:33

22樓提及
其次, 呢個諗法本身己唔太要得 我地80後80年出世, 2000年岩岩20歲 望咁早可以參考, 但講當年有咩意思, 連自己未出世前既樓都想買埋? 貪心都唔好咁過份丫... 當年經歷日本仔, 國共, 67暴動, 紅衛兵就在新界隨時衝過黎, 83 年前景未明 個時既風險危機, 點能同而家相比, 就算個時樓價較低, 亦絕對合理 但的人就用同等數字去計, 得出黎既結果點會正確? 連參考價值都無


我覺得由90年頭開以, 95,96,97 起飛, 98金融風暴, 00 IT, 03 SARS
05,06,07 再起飛, 08 金融海嘯,

要低位往往係某D機遇...到個D時間, 如果你仍全倉股票
都可能蝕唔少, 都冇錢買, 更冇膽買, 因為前景不明, 驚會再跌

如果那一刻有現金, 無論買樓好, 買股票好, 都能夠令你買到樓
LET SAY, 33蚊用首期去買HSBC, 當2萬股@33, 而家都160萬
夠買樓啦

當然如果海嘯買其他, 175, 489, 3323,2342等
咩樓都買到, 買樓係講GUTS, 買股票何妨唔係?

呢D 根本冇得計, 但係D樓愈來愈貴係正常
建築成本同以前都冇得比.......同埋港紙係跟美元貶值中
試問樓可以平去邊? 如果我地個環境同老美一樣,
樓咪好平囉, 失業率8.X %......就係咁, 如果老美將來會翻到身既話
而家衝入去買美樓都得.......唔一定要買香港樓

八十後出來, 捱又未捱過, 錢又識得駛, 剩係識上街話買樓, 唔做樓奴
另一批卻冇志氣......新一代不如舊一代, 出人頭地既實踐好像已經好少見到
做得好既火星例子當然有, 不過主流既年輕一代真係......

PS: 而家D樓其實唔係買唔起, 只係租貴過供, D 人覺得唔抵咁幫人供樓
遠看元朗, 屯門其實仲有平樓, 冇人叫你買SOHO,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9&art_id=15138194

全世界都一樣, 有能力就住ZONE 1 ZONE 2,
冇能力自然住ZONE 3, ZONE 4, ZONE 5 啦

再冇能力, 附近CITY, 都唔係問題,
當年係LONDON, 又有幾多人住係LONDON 市中心?
25 : GS(14)@2011-04-05 10:50:50

其實投資低位最重要還是有現金在手...買樓買甚麼都無問題,但是物業要有槓桿,會危險D,但息低,你自然頂到,買股票如果不借好大的孖展,是安全的

但是聽人講,倫敦內城不是好似香港的中環咁,D樓好舊?
26 : 龍生(798)@2011-04-05 23:57:32

買乜都要有吉士, 鉛筆小生兄道出重點了

至於手邊有冇錢, 就是個人考慮了

而家一代人就係又要貪心又無膽, 這才是最大問題

上一代人又貪又有膽, 走得切上岸, 走唔切就哈哈哈

倫敦情況比你想像惡劣

像所有大城市一樣, 舊唔舊睇邊一忽啦

但倫敦中心區, 海德公園個頭己經全部係阿拉伯人, 俄羅斯人的天下

英國人己經無能力負擔個度既樓價, 被逼出外圍

過多20年, 香港會否變到咁, 仍是未知數呢...
27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28:51

26樓提及
買乜都要有吉士, 鉛筆小生兄道出重點了 至於手邊有冇錢, 就是個人考慮了 而家一代人就係又要貪心又無膽, 這才是最大問題 上一代人又貪又有膽, 走得切上岸, 走唔切就哈哈哈 倫敦情況比你想像惡劣 像所有大城市一樣, 舊唔舊睇邊一忽啦 但倫敦中心區, 海德公園個頭己經全部係阿拉伯人, 俄羅斯人的天下 英國人己經無能力負擔個度既樓價, 被逼出外圍 過多20年, 香港會否變到咁, 仍是未知數呢...


香港20年後, 可能富貴地方主要用國語
走向大城市, 國際化就係咁樣, M&A 永遠快過NATURAL GROWTH

-------
只好引用
長實主席李嘉誠在記者會上沒正面回應「地產霸權」的問題,他只回應稱,雖然香港政治化,但要為香港人前途着想
28 : 龍生(798)@2011-04-06 00:42:26

20年後....富貴地方主要用國語...哈哈

真新穎的想法, 現在聽有點天荒夜談的感覺

細細想想也未必不可能

希望不會有這麼一天的降臨吧

因為真到那一天, 香港的價值己徹底消失...
29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46:48

28樓提及
20年後....富貴地方主要用國語...哈哈 真新穎的想法, 現在聽有點天荒夜談的感覺 細細想想也未必不可能 希望不會有這麼一天的降臨吧 因為真到那一天, 香港的價值己徹底消失...


請問香港的價值是什麼?
30 : 龍生(798)@2011-04-06 00:51:03

如果北大人完全進駐香港

香港己淪為大陸的一個城市, 又怎及得上北京, 上海, 甚至深圳?

我意思是香港沒有利用價值

正解是真有那一天, 香港的利用價值己徹底消失
31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1:07:44

30樓提及
如果北大人完全進駐香港 香港己淪為大陸的一個城市, 又怎及得上北京, 上海, 甚至深圳? 我意思是香港沒有利用價值 正解是真有那一天, 香港的利用價值己徹底消失


再這樣下去, 香港遲早被邊沿化,
假若國家再開放一點, 上海, 北京等地20年後必超香港

不要要看看習總既才幹吧, 祖國有多精英
搞成功的話, 比新加玻還要好

香港現在既問題, 不是有沒有利用價值
尤其係人仔國際化, 香港係最好既平台促進呢件事發展下去

香港現在既問題, 係大部份人都唔知道
我們有咩機遇, 如果可以有個可持續發展既將來

如果能吸引多些人材? 如果留得住人材?
我們需要既, 唔係大學畢業剩係識搵政府"著數"既後生仔
EG 拎綜援配名牌眼鏡, 有少少錢卻走去住公屋
32 : 龍生(798)@2011-04-06 01:38:02

我覺得香港唯一的優勢在於政府唔係大晒

是講法律的地方

可惜現在卻不斷被國內同化

就算中國開放, 大行都唔會進行大規模投資

事實係咪我唔知, 但你做廠, 都至少有塊地掛

金融野, 得張紙

有咩事, 你同北京市或上海市政府打官司, 個種屈機程度可想而知

與國際接軌的價值早己失去, 國內可以自己直接聯系

所以剩下的, 就是搞好司法獨立

可惜.....可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90

內地客難再抵押保單套現

1 : GS(14)@2016-10-30 12:39:53

【本報訊】人幣經歷去年8.11滙改後,滙價貶值不斷,而且不斷破位,促使不少內地客希望將資金滙出本國,當中不少透過碌銀聯卡買保險方式,以避免資產長期貶值,最終遭到當局禁止,防止資金外逃加劇。


萬用壽險如投資產品

保險業人士指,內地最喜愛險種,除一般回報高分紅險外,尤其喜歡一筆過繳費萬用壽險,事實上,這類壽險保障成份不多,投資100元,身故賠償額僅101元、105元。有內地人買入這些100元保單後,會將其抵押給私人銀行,並按照保單價值最多七成融資套現,資金再投入債市及股市,故此實際上不是保險產品,以投資產品形容可能更恰當。故此,內地當局於年初時,透過將銀聯單次刷卡上限,由無限修定至最多5,000美元,希望藉此減緩內地居民來港投保趨勢,惟接近九個月過去後,走資情況未有好轉之餘,更有惡化趨勢,最終令內地再度出招,完全堵塞銀聯渠道。不過,新政策反而令市場憂心人幣貶值趨勢是否難以挽救;以銀聯繳交保單內地客,或可能因銀聯渠道遭堵塞需退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30/198165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51

阮國恒:內地客難開戶屬傳聞

1 : GS(14)@2017-01-27 07:40:02

【本報訊】市場時有傳出內地客來港開戶門檻提升,甚至本地中資行須響應內地當局嚴打走資政策。不過,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指,經了解後不少均是市場傳聞,對銀行業經營無甚影響。阮國恒指,當局有向業界了解相關傳聞,但未能確認屬實,不少做法可能是出於銀行因應自身風險胃納的分析,並無太多影響。有關銀行配合嚴打走資的傳聞不絕,據路透報道,招行(3968)將於2月起收緊內地居民於香港分行及其子公司永隆銀行的開戶資格,客戶日均資產門檻由過去3個月的5萬元,大幅提升至500萬元。事實上,客戶對銀行服務的投訴亦見提升,由前年的1,608宗升至去年的1,745宗,當中服務質素佔去年投訴總數11%,上升幅度較多。阮國恒解釋,服務質素投訴內容包括回覆客戶查詢時的員工態度、行政出錯,有客戶甚至投訴網站速度太慢。此外,金管局亦關注中小企難開戶問題,阮國恒指,現時三分二開戶個案均在15日內完成,當局希望時間再縮短,又透露目前開戶失敗個案減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7/199103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