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統俄黨杜馬選舉大勝 普京2018年連任總統妥妥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支持的統一俄羅斯黨(下稱“統俄黨”)在此次俄國家杜馬選舉中成功保持了第一大黨的地位。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俄羅斯媒體引俄中央選舉委員會的消息稱,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90%的投票結果統計結束後,統俄黨的得票率為54.21%,在225個選區中的203個保持領先。

統俄黨的勝利和普京目前在俄羅斯的高支持率分不開,而統俄黨保持杜馬第一大黨的地位也被視為普京贏得2018年連任選舉的起點。

“生活不容易”

當地時間18日晚間,投票站關閉幾分鐘後,普京就對統俄黨黨員發表講話,他說盡管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俄羅斯經濟增長放緩,但勝利表明選民仍然信任統俄黨。

西方媒體評論稱,盡管普京尚未確認將尋求連任,但其幕僚很可能將此次國家杜馬選舉結果作為普京2018年連任選舉的極佳出發點。

“我們可以確定地說,統俄黨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普京和俄羅斯總理、統俄黨主席梅德韋傑夫一起出現在該黨總部,“我們知道,人們的生活不容易,問題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也很多。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獲得了現在的結果。”

普京所說的“生活不容易”被廣泛解讀為當前疲軟的俄羅斯經濟。原油價格下跌,加之西方的制裁令俄羅斯經濟遭到雙重打擊。2015年,俄羅斯經濟增速同比下滑3.7%,今年第一季度萎縮1.2%,今年第二季度略有好轉,萎縮0.6%。截至第二季度,俄經濟已連續18個月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稱,俄經濟今年將萎縮1.2%。

另據美媒報道,俄羅斯政府應急備用金 “雨天基金”本月減少到322億美元,為2年前的三分之一左右,有分析師預測,今年底該基金可能減少到150億美元,進而消耗殆盡。

為刺激經濟,當地時間16日,俄央行宣布將關鍵利率從10.5%下調至10%,今年6月俄央行已將關鍵利率下調了0.5個百分點至10.5%。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Elvira Nabiullina)表示,下調利率是為了支持經濟活動中的借貸活動。

根據俄媒引述俄國家自動化系統“選舉”數據,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統俄黨的投票率為47.93%穩居第一;俄共排名第二,得票率為13.53%;俄自由民主黨排名第三,得票率為13.28%;“公正俄羅斯”得票率為6.19%。其他政黨均未突破5%(進入杜馬)和3%(有權獲得國家財政資助)的門檻。

統俄黨在203個選區領先,“公正俄羅斯”和俄共候選人分別在7個選區領先,俄自由民主黨在5個選區領先。

普京效應

“杜馬”一詞是俄文音譯“議會”的意思,國家杜馬是俄常設立法機構,由450名代表組成,主要負責起草和制定國家法律,審議總統對政府總理的任命等問題。2008年,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由4年延長至6年,國家杜馬任期由4年延長至5年。

2014年2月,俄國家杜馬通過普京提交的恢複國家杜馬混合選舉制的法案。因此,此次選舉實行混合選舉制,即在總共450個議席中,一半議席按照政黨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另外一半議席則在單席位選區中選舉產生,在全國設立225個選區,每個選區選舉產生一名。在2011年的國家杜馬選舉中,統俄黨獲得了49%的支持率。

統俄黨的勝利和普京分不開。有民調顯示,目前普京的個人支持率高達80%。有政治觀察家稱,俄羅斯選民並沒有發現能替代普京和統俄黨的更好的選擇。在此次杜馬選舉開始前,俄羅斯的幾大政黨都加強了宣傳攻勢,但仍未能動搖統俄黨的地位。

住在俄羅斯西部城市薩蘭斯克的65歲退休工人科爾薩克(Yevgeny Korsak)說,自己將票投給了統俄黨,“因為它強有力”。

今年9月,普京在接受采訪被問及是否參加2018年總統選舉時表示,討論總統大選時機還不成熟,要等到9月杜馬選舉後再看。他稱,2018年的總統大選如何進行,誰參與進去,都取決於任務和目標的完成情況。

而從去年開始,普京就逐漸著手進行大範圍的人事調換,核心圈子的一些老友相繼離開。最早的跡象之一是,去年10月,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原總裁亞庫寧宣布辭職;接著今年5月普京的親信、年屆70的聯邦保衛局局長尤金·穆洛夫(Yevgeny Murov)被默默無聞的副手德米特里·科契納夫取代;8月,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Sergei Ivanov)的職務被解除。有俄羅斯政治觀察家稱,普京正在重新打造他的核心圈子,讓那些可以信任和容易控制,且不會危及其政府合法性的新夥伴進入圈子。

西方媒體將此次選舉稱為2018年俄羅斯總統選舉的預演,唯一公開批評普京的反對黨支持率未能達到進入國家杜馬需要的底線5%。如果普京成功連任,他將成為除了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外,在任時間最長的俄羅斯領導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36

十年前,巴菲特设立了一个赌局,看起来妥妥地赢了

http://www.xcf.cn/jrdd/201709/t20170901_781215.htm

如果说过去几年流入被动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业绩不佳的主动基金,那么剩下来的都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好基金的主动基金。

作者:艾特拉克特·穆尼

本文刊发于《新财富》杂志2017年9月号

原标题为《主动式管理卷土重来》

巴菲特曾在2014年透露,他曾经向妻子建议,在他去世后,她应该投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而不是劳心费神地与精选个股的投资经理打交道。这番话似乎为主动式资产管理作了盖棺定论。

在写给股东的一封信中,以精选个股闻名于世的巴菲特甚至表示,主动式管理很少有值得投资的。他说:“相比于绝大多数托付给高收费管理人的投资者——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投资于指数基金这一策略的投资者长期收益都将优于他们。”

此后几年中,试图击败市场的基金经理们迅速失宠,让位给跟踪指数的低成本基金,因为失望的投资者出于对收费过高和业绩不佳的担忧避开了精选个股的策略。

数据提供商晨星(Morningstar)的统计显示,在2016年,相比于主动式管理的基金,被动式共同基金所管理资产的增速快了4.5倍,达到了6.7万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评级机构穆迪在2月份预测,在美国,被动式管理的基金最迟在2024年将赶上主动式基金,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如今它们的份额是28.5%。但在穆迪作出预测后的几个月中,主动管理基金行业似乎扭转了颓势,缩小了与被动管理行业快速增长的差距。在截至2017年6月末的半年中,被动型基金吸引的新增资金是主动型基金的1.4倍,达到5900亿美元;主动型基金吸纳的资金为3690亿美元。

根据晨星的数据,这与2016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被动型基金吸引的新资金比主动型基金多出了5.1倍。

主动型基金开始反攻

晨星被动策略研究副总监约瑟·加西亚-萨拉特(JoseGarcia-Zarate)说:“主动基金似乎正逐步加大反攻力度,在美国尤其如此。”

问题是,主动基金能否保持这种势头?

摩根资产管理公司欧洲、中东和非洲的首席执行官麦克·奥布莱恩(Mike O'Brien)认为,未来几年,主动式基金取得成功并吸引新资金的条件已经成熟。摩根资产管理是摩根大通银行旗下的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87万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后,客户用脚投票,主动管理基金业遭遇了很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都曾面临挑战,”奥布莱恩说,“但现在主动式管理应会跑赢大市。”

在奥布莱恩看来,在金融危机之后的牛市中,主动基金艰难战胜了指数。不过,他表示,随着市场对于股市(特别是美国股市)能否继续上涨的疑问日益加大,主动基金将有机会发掘出最好的公司并展示他们的投资技能。

瑞士Syz银行旗下Syz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卡蒂亚·库德雷(Katia Coudray)认为,被动管理基金的成功是由2009年初以来的牛市上涨推动的,其公司管理的资产达161亿美元。

“对投资者来说,不幸的是,股票市场不会永远直线上升,我们会看到行情反复,从而影响指数的表现,”她说。

精品基金公司Orbis Investments UK负责人丹·布洛克勒班克(Dan Brocklebank)补充说:“如果未来三到五年内出现熊市,被动基金将全面下滑,但至少有一部分主动基金能更好地渡过这段时期。”

主动式债券基金受青睐

主动基金行业今年也受到资金强劲流入固定收益产品的帮助。在2017年上半年,主动式管理的债券基金吸引了大部分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的资金,吸引了多达2920亿美元,被动债券基金则为1450亿美元。

2016年,被动管理的固定收益基金吸引了1196亿美元,而主动式管理的债券共同基金则吸引了1800亿美元。

奥布莱恩表示,随着各国央行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一些投资者希望固定收益投资组合能得到主动式管理。

加西亚-萨拉特说:“在固定收益方面,主动基金仍有一定的优势。与股票相比,固定收益是主动基金更容易证明其工作能力的一个领域。”

还有迹象表明,相比以前,如今的财务顾问们将资金从主动基金向被动基金转移的规模已经下降了。

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对33个财务顾问的调查,财务顾问新客户的资金中,48%为主动基金,42%为被动基金,10%为另类基金。

瑞信分析师指出:“除非新资金在未来6个月内大幅向被动基金倾斜,否则我们会认为,这是又一个迹象,表明在2018年的美国,主动基金向被动基金的转换将可能放缓。”

加西亚-萨拉特说,近几年来,已有“数量庞大的资金”从简单的主动管理基金转向被动基金,这可能也对未来指数基金规模的增长放缓有所影响。

“被动基金的增长肯定是由低成本驱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基金都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如果说过去几年流入被动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业绩不佳的主动基金,那么如今日益明显的是,剩下来的都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好基金的主动基金,投资者愿意向它们支付管理费用。”

大势待定:被动管理终将胜出?

穆迪分析师史蒂芬?杜(Stephen Tu)表示,尽管主动基金行业今年出现复苏迹象,但总体前景仍然没变:主动式管理正在败给被动式管理。

“被动基金比主动基金吸引了更多新资金,这其中的差额会时小时大,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这个差额将始终存在。”

“这个差额将持续扩大,最终被动基金的规模将超过主动基金的水平,”史蒂芬?杜说。

加西亚-萨拉特也认为,被动基金业的快速增长不太可能很快结束。

“被动基金行业已经极具创新性,因此我预计,未来几年,被动基金业的产品开发将产生许多成果,在非传统金融产品方面将尤为如此。”

“这将继续为投资基金业中的主动管理基金带来挑战,”他说。

主动基金可能也很难摆脱如下的形象:收费高昂,业绩却令人失望。

研究发现,主动基金未能跑赢其基准指数,而且监管机构也表示担忧,认为主动基金管理人收取高昂费用,但基金表现却甚少优于指数追踪型基金。

十年前,巴菲特对一个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投资50万美元,赌它将在十年内带来优于一个对冲基金组合的回报——看起来,今年他可以轻松赢下这一局。

身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在今年致投资者的信中表示,他正考虑主动投资事宜,但“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企图超越市场的基金经理都将失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