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邁入2016大選年,從1月16日台灣總統大選起,德國、韓國與俄羅斯地方與國會選舉接棒,到美國12月完成總統大選。對全球公民而言,選票不是評斷政黨的工具,而是推舉有能力與魄力的game-changer利器,帶領國家與世界經濟走出新局。 【2016大選年淺談】 game-changer 改變賽局的人/物 A:All of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candidates are pledging important reforms to the voters.(所有總統選舉候選人都向選民誓言改革。) B:Do you really think that 2016 wiII be a game-changer for thiS country? (你相信2016年這個國家的既有格局真會改變?) campaign rally 選戰造勢 A:Who knows?I only know they’ve made use of every opportunity to attend campaign rallies. (誰知道?我只知他們不放過任何造勢活動。)B:That’S true!AII polIiticaL parties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encourage turnout among theiR supporters. (的確。所有政黨竭盡所能鼓勵支持者去投票。) to shape up 改進 、行塑 A:According to the poiis,your favorite candidate isn’t favored by young voters. (根據民調,你支持的候選人未獲年輕選民支持。) B :Maybe.Anyway,let’s vote to shape up the worId into a better Place. (或許吧!總之,讓我們用選票使世界更美好。) [延伸關鍵字]— 1.to slam:猛烈抨擊2.to have the edge over:有勝算3.to woo:拉票4.foul play:爛招 撰文者周強 |
去年11月23日,筆者看到《明報》財經版一篇文章,題目是「大選年美股九成機會升」,內容是訪問 富蘭克林鄧普頓高級副總裁Kent Shepherd。Shepherd預測美國聯儲局會在12月加息,勢必吸引資金進一步流入美元區;雖然加息不利美國出口,但美國經濟主要倚靠內部消費, 故此仍然看好美國經濟前景。 Shepherd又引用過去數據,指在1994年、1999年及2004年三次加息周期開始時,標普500指數在其後五個季度的總回報均屬正數,可見加息 反映美國經濟轉強。另外,2016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數據顯示自1928年以來21次大選年,當中有18次標普500指數錄得升幅,贏面高達 85.7%。筆者看過文章後,對內容抱有懷疑。記憶所及,過去十多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至少已經有兩次美股錄得顯著跌幅,包括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以及 2008年金融海嘯全面爆發,故此不大相信由1928年至1996年,美股只有一次在大選年下挫。根據過往經驗,美股通常在大選年前一年錄得顯著升幅,因 為政府(加上聯儲局)要催谷經濟,方便總統連任,或者繼續由執政黨的候選人勝出,故此便抱着懷疑眼光去搜集相關數據。經過考證,Shepherd的說法果 然與事實不符。由1928年至2015年這88年中,美國共有22次大選年(不計補選),並非Shepherd所說的21次。這22次大選年中,標普 500指數共有16次錄得升幅,6次錄得跌幅,升市比率是72.7%,並非Shepherd所述的85.7%,故此贏面絕非九成。6次錄得跌幅的年份包括 1932年、1940年、1948年、1960年、2000年和2008年。1948年及1960年標普500指數的跌幅只得0.7%和3.0%,若然加 上當年的股息率,總回報便屬正數,大選年的贏面便升至81.8%。 數據顯示,大選後的第一年及第二年,標普500指數的表現顯著回落,升市比率由大選年的72.7%回落至54.5%和59.1%。平均升幅(未計股息)亦 由大選年的7%,回落至5.1%和4.8%。但到大選後第三年,即是下一次大選的前一年,標普500指數表現脫胎換骨,過去88年22次當中有18次屬升 市、3次跌市、1次(2011年)沒升跌,升市比率高達81.8%,平均升幅(未計股息)有12.8%。自1943年起計算,直至2007年,標普500 指數連續17次錄得升幅。若然把股息計算在內,2011年及2015年的總回報亦屬正數;換言之,標普500指數連續19次錄得正回報。1951年,美國 國會及州議會正式通過憲法第22修正案,任何人不得當選總統超過兩次。數據顯示,修正案通過後,共有五位總統能夠成功連任,包括艾森豪威爾 (1953-1961)、列根(1981-1989)、克林頓(1993-2001)、小布殊(2001-2009)及奧巴馬(2009-2017)。未 計奧巴馬,之前四位獲得連任的總統,除列根外有三位在8年任期最後一年(即大選年),標普500指數都錄得跌幅,跌市機會高達75%!1993年克林頓上 台後,製造科網泡沫,股市出現非理性亢奮,到2000年泡沫爆破,股市連跌三年。2001年小布殊上台,隨即面對「911」事件,聯儲局大幅減息救市,製 造樓市泡沫和次按風暴,到2008年金融海嘯全面爆發。2009年奧巴馬上台收拾小布殊的爛攤子,聯儲局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收購數萬億美元政 府債券及按揭證券,製造債市和股市另一泡沫。今年適逢奧巴馬最後一年任期,美股是升是跌,年底時自有分曉。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今年歐洲多國將迎來大選,特朗普登頂美國總統無疑給不少鼓吹民粹主義與權利的政黨最大激勵。法國、荷蘭將在春天迎來重要選舉、而歐洲火車頭德國將在9月迎來新一屆執政黨。
特朗普近期的言行似乎並未給右翼政黨提供正面支持。其提出頗受爭議的入境限制令讓歐洲選民逐漸向中左翼傾斜,而對歐盟的“冷淡”態度、貿易戰和匯率戰言論及與俄羅斯的親密關系也讓特朗普在歐洲人的心目中形象有所受損。不過大戰一觸即發,可以預見的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一定會作“殊死一搏”。
勒龐:法國優先,退出歐元區
上周末法國極右翼國民陣線領袖勒龐(Jean-Marie Le Pen)開始了競選活動,希望通過其反全球化立場在混沌的法國政局中占得先機。在數十年來可能是最混亂的大選背景下,勒龐在競選宣言中承諾將給予法國人民自由,傾聽人民呼聲,主張法國保護自己的邊界,擁有獨立的貨幣和國防,對抗移民、難民和全球化對法國身份的沖擊。與特朗普類似,勒龐提出了“法國優先”,其144項政綱包括退出歐元區、啟用獨立貨幣、重啟歐盟成員國條款談判、降低退休年齡、結束申根協定和像冷戰時期戴高樂那樣退出了北約軍事體制。
不過勒龐的立場未必能獲得主流民意的支持,歐洲人最看重的是領導人的能力和執政的穩定性,特朗普上任後給美國帶來的“混亂”說明缺乏執政經驗可能帶來的麻煩,這也是勒龐及其他右翼政黨所欠缺的。最新的民調也顯示,雖然勒龐有望通過第一輪初選,但在最後決戰中她將落敗。
德國:極右翼虎視眈眈,默克爾腹背受敵
成立僅三年,高舉反移民旗號的德國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 )目前的民意支持率已經達到11%,在去年舉行的地方選舉中他們已經贏得了德國十六個州中十個州的議會席位,在默克爾的政治故鄉梅前州選舉中,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甚至超過了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震驚全國。去年底發生在柏林的聖誕集市襲擊案深深刺痛德國人民的心,德國選擇黨等右翼政黨借機大撈政治資本,劍指大選。
除了德國選擇黨外,中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 )已經開始對默克爾造成實質性威脅。1月25日,社會民主黨主席,現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宣布放棄9月競選德國總理,轉而支持前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代表社民黨作為候選人參加競選,與現任總理默克爾展開最後爭奪。此後出現神奇的“舒爾茨效應”,社民黨與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支持率對比由落後15%逆轉為領先4%,德國《圖片報》則以大題形式發問:“德國厭倦默克爾了嗎?”。
荷蘭:自由黨欲帶“郁金香”脫歐
荷蘭將於今年3月15日進行議會選舉,屆時將有13個政黨爭奪議會席位及組閣權,值得註意的是極右政黨自由黨目前在民調中一路領先。自由黨主席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便在推特上表示“輪到我們了”,要讓荷蘭脫離歐盟。近日他已經將議會選舉渲染成“愛國者的春天”。
不過懷爾德斯的總理之路必定坎坷。民調顯示,倘若荷蘭現在舉行大選,自由黨將在荷蘭國會150席中獲得33席,超越現任總理呂特的自民黨成為第一大黨,但不足以獨立組閣。根據現行制度,合作組閣需要4-5個政黨形成聯盟方能獲得通過。歐洲輿論普遍認為,鑒於主流政黨很可能會拒絕與自由黨結盟組閣,屆時維爾德斯恐怕只能仰天長嘆。
意大利:“五星運動”或成“黑天鵝”
賭上自己政治生涯的倫齊隨著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黯然“下課”,並在2017年政府預算案或通過後正式離職。隨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任命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為過渡政府臨時總理,並運作到2018年春季的大選。
今年1月意大利憲法法院宣布選舉法部分內容無效,兩輪選舉制違憲,下次大選只需一輪投票,獲得眾議院至少40%席位的黨派應自動成為多數黨,修正的選舉法立即生效,這為可能提前舉行選舉敞開大門。如果意大利大選提前,從目前民調和局勢分析,“反精英、反歐盟、反難民”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黨”有很大可能贏得大選,屆時,意大利可能開啟又一次脫歐公投。
目前的情況是,執政黨民主黨支持率受修憲公投結果影響大幅走低,雖然“五星運動”尚不具備獨立組閣的能力與條件,但一旦他丟掉“不與其他政黨結盟”的承諾,尋求同其他極端政黨聯合競選,並利用近年來意大利經濟狀況持續惡化,移民增加就業率下滑大做文章成功獲勝,那麽真正的“黑天鵝”就來了。
2017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最終是默克爾作為“政治正確”捍衛者帶領各國成功保衛歐盟還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上臺並最終“肢解”歐洲,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