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印度新政府開啟最大膽改革:取消柴油價格管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11

a78b6b52-8695-4b20-83f3-c101a655f622

印度政府18日解除柴油價格管制並提高天然氣費用,希望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影響力,並藉此吸引能源投資、促進市場競爭,是總理莫迪邁向削減補貼、刺激能源生產和活絡經濟最重大的措施。

全印逾2/3商品靠柴油車運送,幾乎所有商品零售價都受柴油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報導稱,柴油降價可望使運費下跌3%到4%,並進一步降低民眾日常生活開銷。

印度政府宣布印度油品零售價將隨國際油價浮動後,柴油零售價立刻下降。

從19日起,消費者購買1公升柴油可以減少5.7%或3.37盧比(1 印度盧比 約合0.01632 美元)的支出;本地生產的天然氣價格則從11月起上漲三分之一,從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4.20美元提高到5.61美元,但漲幅低於原先規劃的100%。

這是印度柴油價格自2010年9月以來首度降價,有助對抗通貨膨脹並刺激經濟。同時,上述政策可削減政府補貼、吸引外國投資能源產業、提升競爭力。

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1日,印度柴油已政策調漲19次,每公升累計漲50派薩(paisa,相當於1/100盧比)。全球石油價格今年6月升到尖峰後已滑落逾20%,至近4年新低,使油品業者虧損獲補償,政府因此出手解除柴油價格管制。

若盧比兌美元匯率得以支撐且國際油價走勢不變,則印度巿場柴油價格將可續跌。

印度的逾七成燃油需求來自進口,專家估計,每桶石油價格降低10美元,可以讓印度的零售通貨膨脹率下降0.2個百分點,批發通貨膨脹率更可降低0.5個百分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98

專訪亞太最大廉航背後「大膽女」

2014-12-08  TCW

 

和競爭者相較,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有我!」十二月二日,全球最大訂房網站智遊網(Expedia)正式進軍台灣,亞太區首席執行長陳凱霖(Kathleen Tan)如此詮釋她的地位。

她的自信其來有自。年約五十歲、出身新加坡的她,在新加坡華納唱片時期,曾捧紅孫燕姿;轉戰亞洲航空(Air Asia,簡稱亞航)、擔任區域商務總裁後,又讓亞航營收在八年間攀升至一百億馬幣(約合新台幣九百六十六億元),成長二十倍,成為亞太最大廉價航空,因此被百度評為亞洲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領袖。

從娛樂業、航空業再到網路業,陳凱霖最大的能耐,是總能開業界先例,做讓人「跌破眼鏡」的事。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觀察,以亞航早年贈送兩百萬張免費機票為例,「從來沒有人敢下殺這麼大、放這麼多量!」亞航因此能在剛興起的廉航市場培養出第一批顧客,「唱片業經歷,讓他們行銷上的靈活、創新度,都和別人不同,」陳家瑜說。

外界看來,陳凱霖豐富的跨界經驗,讓她的決策大膽、破格;但鮮少人知道,她如今的勇氣,竟是因適應不良、重新歸零後成就而來。

進亞航第三週就辭職老闆一封簡訊,使她留下

「我到亞航的第三週就辭職了,」陳凱霖說,過去,她在華納唱片是名車接送、全身名牌,每天和劉德華、鄭秀文等大牌明星吃飯,豪華辦公室裡「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但轉戰亞航,光環不再,她搬到馬來西亞、走路上班,沒有人認識她、沒有秘書、沒有車,甚至沒有人幫忙泡咖啡,「我當時根本不懂航空,每天就穿著名牌衣服晃來晃去,和整個公司格格不入,我真的好想哭!」「於是我告訴Tony(Tony Fernandes,亞航創辦人),我不值得這份薪水。」

「我永遠記得他半夜傳來的那句:『I believe in you』(我相信妳)」陳凱霖說,這封簡訊,除了給她放手去做的勇氣,也完全扭轉她的觀念:「我開始學會『厚臉皮』:不懂有什麼關係?我就一個個問!和別人不一樣有什麼關係?我就當第一個做的人!」

沒多久,她接下開拓新市場的任務,隻身前往中國。當時,她不會說中文,就靠一杯杯茅台,拉近與中國官員的距離;拿不下一線城市的航線,她就改變策略,從鄉村突圍,開發廈門、杭州等二、三線城市。

「中國航空業幾乎沒有女生,所以我對他們來說『很新鮮』,但我不在乎,當成是我的優勢,」陳凱霖說。十年後的今天,在大多有官股保護的中國航空業中,亞航能成為最大的外資廉航,不能不歸功於她。

不過,陳凱霖的成功,不只是蠻勇,還有精密的計算。

「無論推銷孫燕姿或亞航,都是同一個道理:知道你在對誰說話,」她說,兩者的目標客群都是年輕人、喜新厭舊,單靠產品不足以打動對方,必須製造話題、營造趨勢,讓他們因為想跟上潮流而「上船」,再愛屋及烏對產品埋單。

用捧紅明星手法賣機票瞄準目標:網路世代首航族

因此十四年前,為替孫燕姿爭取學生粉絲,她從網路開始。靠「不露臉的二十二歲女生」掀起討論後,勤跑校園場,由下而上,在學生圈開始發酵,再擴大到整個市場,和當時偶像明星的行銷操作完全相反。

而到了亞航,是更大的挑戰。因當年亞洲消費者不只對廉航陌生、更鮮少在網路上買機票,「所以,我們瞄準年輕的『首航族』,第一他們沒有那麼多預算旅遊,第二,他們熟悉網路,容易接受改變。」

開通微博,和粉絲分享行程

陳凱霖從品牌形象開始塑造,將亞航Logo、機身漆成大紅色,把空姐制服改短、當作藝人培養,隨她巡迴各國;最後,還把空姐肖像直接搬上機身。

不只如此,她也成為第一個開通微博的航空業高階主管,大曝私下行程,介紹在各國的每一餐、每間飯店與戰利品。甚至常在微博臨時公布行程,邀請粉絲隔天和她喝咖啡,一天最多可以發近十則微博。

「這和我們以前在華納做粉絲見面會沒兩樣,就是在創造顧客忠誠度,只是明星換成她自己,」認識陳凱霖長達十八年、亞航台灣區公關傅美蓮說。

陳凱霖解釋,過去,很多人認為廉航是沒有錢、「不得不」的次等選擇,為扭轉此印象,她首先必須讓亞航成為一個很酷的品牌,除了視覺設計,還要靠人,如她與空姐來帶動,「就像名人穿戴過的商品,常讓大家趨之若鶩一樣,認同人,就會認同這個品牌。」

全版廣告,只印兩道訊息

再來,是提供誘因,改變消費行為。二○○五年,陳凱霖花新台幣近千萬買下全版廣告,只留下兩個訊息:兩百萬個免費機位、亞航網址。

開賣當天,亞航網站因流量過大而癱瘓,打響名號,還帶進三百萬馬幣(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萬元)營收,成為行銷經典案例。「我算準亞洲人不習慣單獨旅遊,一定會加買機位;且就算沒搶到免費機票,還有很多新台幣幾百元的選擇,創造額外消費,」陳凱霖笑說。

採訪結束時,陳凱霖拿出專用來經營社群媒體的手機,說她等一下就要上傳今天受訪的照片。如果說膽識、決策力,將她推向成功者之列,那麼,把每件小事放在心上,則是她與眾不同的關鍵。

【延伸閱讀】從賣唱片到賣機票,行銷創意沒停過 ──亞航女戰將獨創手法========娛樂界-------------讓新加坡歌手孫燕姿,打進台灣學生市場{搞神秘}做法:網路猛打不露臉廣告,在學生圈引發話題特色:不鎖定傳統電視、廣播受眾,從年輕世代網路族打知名度

========航空業-------------扭轉廉航給人「次等」、「貧窮」印象{玩酷炫}做法:‧將商標、機身漆成大紅色‧把空姐當藝人經營、肖像搬上機身特色:業界首例--------------讓消費者習慣在網路購票{拚免費}做法:官網免費送200萬張機票特色:業界規模最大、折扣最大--------------打進中國年輕人市場{搏感情}做法:經營微博,不定期舉辦粉絲見面會特色:業界第一人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58

百貨王子不再只是大膽做夢 廖鎮漢

2014-12-22 TWM 
 

 

二○一四年,微風集團常務董事廖鎮漢成功帶領微風跨入百貨ㄧ級戰區信義商圈,未來他還將透過微風創投,讓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出頭。

每十年,廖鎮漢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十年後,你要變成什麼樣子?現在的你,有成為十年前想要的模樣嗎?」今年,廖鎮漢四十三歲了,從二十一歲接手籌備設立微風廣場至今,已經歷了二十、三十到四十歲的三個階段。從一開始,沒有人看好招商困難的微風廣場、微風台北車站,到二○一四年微風松高開幕,終於正式踏入了信義計畫區的台北百貨業一級戰區,廖鎮漢心中反而沒了當年義無反顧的衝動與狠勁,更多的是如履薄冰的心態,謹慎而穩健。

他說:「因為二十歲,我要自己當個有夢想的人,有夢膽子才會大,創造力才會多。也就是這樣,當初才會不顧一切,執意在寸土寸金的東區,不重視坪效,規畫出擁有城市中森林感的微風廣場。三十歲,我有了經驗,要自己朝設定的目標努力去衝,才會在大家不看好的情況下,衝出了微風台北車站。現在四十歲了,我要的是穩健,發展成熟的信義百貨商圈,正符合現在的心境。」廖鎮漢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與微風綁在一起,他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其他工作,時間就這麼快速地飛過。

不過回頭看,他發現一路以來,都做到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我感到很滿意。」他常常想自己如果有一天躺在臨終的病床上,會不會因為什麼而感到遺憾?「絕對不會是錢!而是有沒有成為那個理想中的自己?」至於未來,他已經開始培育人才,自己因為家世,年輕時擁有發揮的舞台,現在他也希望能為別人提供舞台,除了積極培養幹部外,還設立微風創投,不只積極尋找台灣文創投資標的,也著重在網購電商上。

「我們是實體的頭腦,自己跳下去做網購只會做出實體的東西,不如將資源交出去,讓更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去打未來的仗,勝利的機會才更高。」話雖如此,但從微風松高LINE FRIENDS STORE大排長龍的人氣來看,廖鎮漢還是有顆年輕的腦袋,就算心態穩健,仍能用滿滿的創意寫出驚奇。

(鄭心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202

最大膽的外匯交易是什麽?一張圖告訴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75

本月15日,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漲近28%。一個月前,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匯率曾一天跌逾11%。這也難怪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會用下面這幅圖說明:“現在再沒什麽比做多俄羅斯盧布、做空瑞士法郎更不走尋常路的了。”

201501Swissfranc Russianruble

Hartnett提供的美銀美林圖表顯示,近幾個月瑞士法郎對盧布的匯率急劇上漲。瑞士法郎暴漲的理由不難理解。本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取消歐元/瑞郎下限後,當天瑞士法郎對歐元漲近28%,當周累計漲幅達41%。

本月19日的彭博報道還以下圖展示了瑞士法郎超過盧布的巨大波動性,圖中綠線代表歐元對盧布匯率的波動性,藍線代表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的波動性。

瑞士法郎,歐元,盧布

至於俄羅斯盧布,因國際油價暴跌和西方經濟制裁影響,去年盧布多次大跌。就在約一個月前的去年12月16日,盧布對美元跌逾11%,創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87

關於港股未來的一個大膽猜想:40—400—4000—40000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0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3 13:04 編輯

關於港股未來的一個大膽猜想:40400400040000
作者:格隆



編者按:這部分內容原本是昨天格隆發表的文章《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的後半部分,不過很多讀者可能沒有重視其中猜想的邏輯,今天再把這部分文章內容獨立出來,希望引起大家關註和重視。



1、股市上漲是國家意誌;
2、資本輸出是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3、2015年,是中國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的元年!
4、最受益的,當然是一衣帶水,估值超低的港股

港股的未來:40400400040000

很多朋友與格隆交流:你為何對這波港股行情如此篤定?對後市怎麽看?

其實隆篤定的不是港股,篤定的是2015年是中國資本輸出元年:這是國家意誌,更是歷史趨勢!這種背景下,廉價的港股想不見證一個奇跡都很難。

所以,在提出“港A股”概念的時候,格隆就想過寫這麽一篇文章,彼時選擇的題目是:300300030000(港交所股價上300元,港股日成交量上3000億,恒生指數上30000點)。只是沒有想到形勢比人強,這些數據眼看就到了。格隆鬥膽換一個小標題:40400400040000

40:格隆匯“港A40”指數翻倍

400:港交所股價上400

4000:香港日成交額突破4000億;

40000:恒指突破40000點;

以上目標也許現在看來有冒進成分(就像在本輪行情啟動前,格隆鬥膽預測日成交會上3000億一樣,當時覺得真不可能),但不影響我們大膽猜想,理性分析。

140:格隆匯“港A40”指數翻倍?

先複習一下格隆匯“港A40”指數成分股(見下圖)




在看看格隆匯“港A40”指數的表現:



從格隆匯324日提出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以來,格隆匯“港A40”指數已經再短短16格自然日內上漲了51.19%,到達151.19點。

能否到200點(翻倍),這個沒法用模型測算,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2400:港交所股價上400

這個是可以算的。

如果說港股歷史性的牛市才剛開啟,那麽目前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券商。但如果說要找一個比券商確定性還要高的,那麽就只能是港交所了!

港交所的盈利模式和券商是極其相似的。但是他比券商可要好做多了,熟話說我的地盤我做主,港交所可是整個市場的唯一參與者,說白了就是特許壟斷經營!這也是為何港交所常年都能獲得30-40pe估值的原因了,要知道在香港這個市場里面,這種估值的大型公司除了騰訊可能就找不出第二家。而港交所高達52%的凈利潤率也間接說明了壟斷的生活是過得多麽的愜意。

格隆本想用資金做的模型來講解,但估計很多人煩那種八股文。好吧,下面就跟著我的思路來簡單算算港交所到底值多少!

從旗下成員的名字以及公司財報可以發現港交所的收益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部分(2014年來自年報的數據):



其中1、2、3三部分的收益就是和成交量直接掛鉤的,而且基本呈線性相關,通俗點說就是成交量增加百分之多少,這部分的收益也相應增加多少。2014年的現貨日均交易額只有562億,這就給港交所帶來的64.83億的收入。A股牛市前後的成交量峰值差異可以達到10倍,而日均差異估計在5倍左右。港股的牛市才剛剛開啟,我們不用A股高規格的標準,保守點打個6折,那也有3倍了



4、5、6三項的收入合計是26.44億,我們保守一點,2015年這塊收益給個零增長吧。

除開收益就是各種成本和費用了,14年這塊是近31個億。如之前所說,港交所是個坐地收錢的主,可不是什麽制造業,收益端大幅上漲的同時,成本端的變化可以是微乎其微的。就算激進一些,15年費用這塊給30%的增長,那麽就是40億

最後一個剩下的因素就是稅收了,按15%來算

全部要素就清楚了,那麽結論就看下面這張圖吧。



最後的最後,咱們來算算股價吧,往年港交所都是給40倍pe,今年咱們再保守一點,給30倍行不行?結論請看下圖。



30倍pe,按預測中性的情況來看,港交所就已經達到395塊了,這就是開頭我說的,港交所可能到400元,可能有點瘋,但不是一個夢!

34000:港股日成交突破4000

這個也是可以從A股和港股過往牛市經驗推算的。

先看看A股成交額變化


A股在2000年之後到07年牛市前,很長一段時間的成交額只維持在100-200億之間,但07年牛市迅速向上翻了10倍至2000億。而本輪A股啟動前,很長一段時間的成交額維持在2000億左右,啟動後也迅速上翻了4倍至8000億(月度日均成交額),而且目前還在不斷的往上蹦。

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數據是:A股成交額/總市值比例在這輪牛市啟動前為0.5%-1%之間,啟動後達到2%,差不多就是07年最高的水平。

再來看看港股成交額變化:


同樣港股在2000年至07年牛市前,成交額平均在200億左右,牛市中最高翻了8倍至1600億。而牛市之後的很長時間里,港股成交穩定維持在700億的樣子,如果此輪定義為牛市,那就看成交額可以往上翻多少。從目前馬上要突破3000億的情況看,4000億應該不是問題,這個對應日常水平只翻了6倍。


之所以認為這個6倍不是問題,還有一個參考數據是港股成交額/總市值比例,目前為0.2%-0.3%07年歷史最高到達0.7%0710月港股市值創下當時新高,同比翻倍,成交額/總市值從0.3%漲到0.7%。假設現在港股市值翻倍,成交額4000億,比例剛好也是0.7%

440000:恒指突破40000

先看看目前香港股市的估值水平在全球的位置:



上圖橫軸為市盈率(PE),縱軸為市凈率(PB)。很明顯,A股創業板已經私奔到月球去創業去了,而港股則趴在地下礦井里

再看看歷史PE(如下圖)


152月香港主板平均PE10.87,恒指平均24800點。恒指在08年金融危機前的平均PE基本都在1718倍,歷史PE最高時(07年牛市時)超過25。如果本輪行情,未來PE可以到達17-18(差不多2009-2010的水平,也就是恢複到金融危機前的平均水平),則指數完全可以看高到4萬點。



最後的一個猜想:誰會是這波行情的十倍股?

每一波大行情,必定會出現10倍股。這類公司,除了一定的機緣湊巧,其最大兩個特征是:

1、合適的市值;

2、有還算不錯的基本面,但具有能脫離基本面約束的想象空間(任何股票短期漲十倍,一定是需要脫離基本面的);

這是我們正在認真尋找和研究的課題的,我們期待能夠找到,並分享給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80

27股大膽複牌 市場並非全部買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099.html

27股大膽複牌 市場並非全部買單

一財網 荊麗娟 2015-07-09 11:08:00

9日早盤開盤,滬深兩市共有27家上市公司發布複牌提示公告

早盤A股市場繼續低開,滬指以3432.45點開盤,下跌74.74點,跌幅2.13%;深成指跌幅收窄,以10953.33點開盤,跌87.56點,跌幅0.79%;創業板以2338.11點開盤,跌25.94點,跌幅1.10%。

9日早盤開盤,滬深兩市共有27家上市公司發布複牌提示公告。除東方財富(300059.SZ)、樂視網(300104.SZ)、特銳德(300001.SZ)、唐德影視(300426.SZ)4只為創業板,其余23只均為滬市股票。

早盤盤面顯示,上述四只創業板個股,今日開盤後,低走一路上揚至翻紅。但並不是所有的複牌股都被市場買單,滬市的多只複牌股票今開盤至今仍難以翻紅,而長春燃氣(600333.SH)自開盤至今一直趴在跌停板上,走出“一”字型走勢。

8日晚間,東方財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簽署投資合作意向協議暨複牌的公告,將於2015年7月9日開市起複牌。

公告稱,東方財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與易真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鄭炳敏,於2015年7月8日簽署《關於易真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投資合作意向協議》擬使用自有資金投資人民幣25,000萬元至標的公司,獲得標的公司27%股權。

而就在此前一天,東方財富發布關於籌劃重大事項的停牌公告,公告表示,為了促進一站式互聯網金融服務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東方財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自有資金投資第三方支付公司。

從停牌到複牌僅用間隔一天時間。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除長春燃氣(600333.SH)停牌時間超過40天外,其余複牌股均屬短暫停票,停牌時間不超過一周,且大部分屬於臨時停牌一天。

Wind資訊數據顯示,兩市停牌股票總量再升級,從周三的1317只攀升至1415只,周四超過半數的上市公司處於停牌狀態。如此規模的停牌潮在A股歷史實屬罕見。

對於停牌原因,有些寫明是“重大資產重組事宜”或“關於籌劃員工持股計劃”等,但也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多以“籌劃重大事項”等原因一筆帶過,另外還有些公司的公告甚至更為含糊不清。

據市場資深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大舉停牌可能確有難言之隱。隨著股價暴跌升級,一些上市公司的股價面臨尷尬境遇,如果再不停牌,任股價繼續下行,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票質押和增發盤就要面臨被平倉的危險。

據記者了解,7月7日晚間在多家上市公司申請停牌後,深交所向上市公司提醒,稱“非重大事項”盡量不要申請停牌。有上市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7月8日上午接到深交所電話,所有因員工持股、股權激勵而停牌的,周五必須複牌。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53

斯里蘭卡新政府醞釀大膽改革 對中資持開放態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119.html

斯里蘭卡新政府醞釀大膽改革 對中資持開放態度

一財網 王琳 紀瑋琪 2015-08-21 11:38:00

斯里蘭卡新政府正在醞釀的大膽改革包括,增加北部、東部地區的發展項目,減少政府債務,平衡與中國和印度的經貿關系等。

斯里蘭卡8月17日舉行的議會選舉結果意味著,這個2009年結束近20年內戰的印度洋島國徹底告別了拉賈帕克薩的時代。據外媒報道,新政府正在醞釀大膽的改革,包括增加北部、東部地區的發展項目,減少政府債務,平衡與中國和印度的經貿關系等。

連續擔任總統10年的拉賈帕克薩不僅在今年年初進行的總統大選中意外落選,又在剛剛結束的議會選舉中再次落選總理。他領導的統一人民自由聯盟以95席惜敗由維克勒馬辛哈領導的、取得多數席位的統一國民黨。

由於新總統西里塞納會取得議會多數黨派對改革的支持,因此,其推行的改革方案有可能被議會通過。現任總理維克勒馬辛哈邀請國內各政黨組建新聯合政府,並與統一人民自由聯盟主席、現總統西里塞納一道開啟大膽的改革。

對中國新基建協定持開放態度

基礎設施是前總統拉賈帕克薩過去10年大力發展的領域,旨在促使占有印度洋戰略位置的斯里蘭卡成為南亞貿易交通和金融中心。其中,中國企業一直積極參與。

長達25年的內戰於2009年結束後,斯里蘭卡的GDP從2009年的407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672億美元,人均GDP也從2009年的2053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280美元。斯里蘭卡因此成為世界最快增長的前沿市場之一,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拉賈帕克薩的發展政策和中國在斯基建方面的數十億美元投資。

盡管此前統一國民黨對前總統的政策持懷疑態度,但維克勒馬辛哈也表示,斯里蘭卡在基礎設施領域將有巨大發展。他競選中承諾的45個經濟開發區有很多會落在斯里蘭卡北部和東部。拉賈帕克薩時期則偏重對南部地區的開發。

中國在貿易和投資上與斯里蘭卡的合作領先印度。而新總統上臺以來一直強調,對外關系的平衡,特別是照顧印度的利益,提升斯里蘭卡與印度的關系。

即將組成新內閣的維克勒馬辛哈表示,計劃與中印達成新的貿易協定,並表示對未來中國企業和政府的新基建協定持開放態度。

除中印外,維克勒馬辛哈也歡迎其他國家對斯進行投資。他還透露,包括大眾汽車在內的德國投資商許諾在其中一開發區建汽車制造廠,並修建其他制造設備。

斯里蘭卡媒體報道,農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將是新政府的重點。新政府還有可能在房地產發展方面,特別是酒店和度假村,給予一定稅收優惠。到2014年,斯里蘭卡一直對外國房地產交易實行100%的稅率,而未來這一稅率有可能會降低。

期盼發行人民幣海外債券

在金融方面,斯里蘭卡新政府將面臨一定挑戰。不僅要解決斯里蘭卡的債務問題,還要增強當前受限的貨幣系統的開放。

去年與中國簽署金融合作協議的斯里蘭卡央行行長布拉爾也已經“人走茶涼”,新任央行行長為維克勒馬辛哈的親密盟友、匯豐銀行(HSBC)私人銀行部門前常務董事馬亨德蘭(Mahendran)。

布拉爾任內積極推動希望斯里蘭卡能夠成為中國人民幣債券的首個海外發行國,可惜這樣的頭籌已經被英國在去年10月搶先。

不過斯里蘭卡新央行行長馬亨德蘭仍表示,對在斯里蘭卡發行人民幣債券持開放態度。

今年2月斯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斯政府需要償還的今年年末到期的12個月債券總額,比其外匯儲備還要高。其中中國持有的份額在70%左右。

馬亨德蘭在采訪中表示,可能會通過延長一些價值5700萬美元的斯政府債券來減少付息,而這其中也包括中國國有銀行持有的。

盡管科倫坡港口城項目由於斯里蘭卡政府和政黨更叠而暫時停工,但中斯之間的合作仍在進行。

2015年7月4日,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易先良和西里塞納共同出席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項目開工儀式。

目前中斯還正在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國民營企業赴斯里蘭卡投資發展迅速,涉及酒店、旅遊、農產品加工、漁業、家具制造、紡織、飼料、生物質發電、自行車、倉儲物流等多領域。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08

德國出版業龍頭大膽投資要挽回營收頹勢 購併《商業內幕》等於買下搖錢樹?

2015-10-12  TCW

《商業內幕》主要是提供吸睛標題的新聞,衝高點閱率,以網路流量吸引廣告商上門,營收幾乎是來自於廣告。然而趨勢在變,這樣的經營模式能否長久,還是未知數。

譯者 連育德

曾是人人喊打的證券分析師布拉傑(Henry Blodget),如今隨著《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下稱BI)賣給德國出版業龍頭斯普林爾(Axel Springer),可望洗刷前恥。

網路泡沫時期,布拉傑擔任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分析師,大推科技股的同時,私下卻稱那些是投資地雷。他以證券詐欺罪名遭起訴,最後雖然和解收場,但條件是不得再從事證券業,罰款兩百萬美元,並繳回兩百萬美元利潤,自己亦淪為各界嘲笑與痛批的對象。

老出版商舉債朝數位轉型

布拉傑後轉戰商業新聞報導,更當上《BI》執行長與總編輯。0九年正式更名的《BI》,起初專門以吸睛標題刺激點閱率,因為節選財商要聞而迅速累積讀者 群。憑著這股潛力,《BI》不久便被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領投的創投基金看上,七輪籌資共募得五五六0萬美元。斯普林爾在其中一輪取得七%股權,後來又增至九%。

斯普林爾與《BI》形成鮮明反差,走傳統經營路線,旗下都是德國民眾耳熟能詳的刊物。斯普林爾多年來企圖轉型成跨國數位出版商,至今已有斬獲,國內市場目前只占總營收一半多一點,而數位媒體業務今年第一季更占了營收的六二%,息前稅前折舊前淨利的七五%。

但受到發行量與廣告收入萎縮的影響,斯普林爾顯得老態龍鍾,為了朝數位化轉型,一0年以來不斷舉債,至今幾乎成長四倍到十四.六億美元。

轉型雖然成功預防營收跌勢,但斯普林爾一直沒能打造或收購堪稱代表作的網路刊物。

斯普林爾幾個月前有意收購《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半路卻殺出《日本經濟新聞》(Nikkei)以十三億美元買下,執行長多夫納(Mathias Doepfner)於是把眼光轉向布拉傑。

這樁收購案恐難挹注獲利

對斯普林爾而言,《BI》比《金融時報》更有收購潛力,它不僅完全數位化,讀者群也比其他商業媒體更年輕,網站流量有六0%是透過手機,三九%使用社群網站。斯普林爾計畫斥資三.四三億美元買下《BI》八八%股權,屆時總持股將達九七%左右。

斯普林爾九月二十九日表示,收購案完成後,讀者群可望排名全球出版社第六大,主要是因為《BI》每月的不重複訪客(unique visitor)高達七六00萬人。多夫納稱此次收購案是斯普林爾進軍英語世界的一大步。

收購案可望衝高人氣,但對業績的挹注卻不明朗。斯普林爾財務長杜茲(Julian Deutz) 二十九日指出,由於《BI》今年積極拓展國際版圖,加上成立《科技內幕》(Tech Insider) 與《內幕》(Insider;內容以大眾興趣為主),導致今年獲利無望。斯普林爾預估《BI》的市場評價明年達營收的六倍,要到一八年才能損益兩平。

刊物衝銷量不能只靠廣告

《BI》未來會納入斯普林爾旗下的「付費模式」(Paid Models)部門,此部門約有半數營收是訂閱用戶的貢獻。但說穿了,《BI》從事的是網路流量分銷,提供大量有吸睛標題的新聞內容,以流量吸引廣告商, 所以營收幾乎全部來自廣告,與數位用戶達七十二萬人的《金融時報》截然不同。

網路廣告發展至今,已有重新探討的必要。廣告主買的是什麼?瀏覽廣告的是傀儡程式(bot)還是真人?網路廣告是否真能促進銷售?其實答案並不確定。與其 他以廣告為營收來源的網站一樣,《BI》深信影音廣告能將觸角伸向更多消費者,但問題是,用戶常是廣告看個幾秒就點開。對於谷歌與臉書等網路大咖,廣告無 疑是金雞母,但這樣的經營模式能否長期持續,仍是未知數。傳統出版商如斯普林爾知道,內容導向的刊物不能光靠廣告賺錢,訂戶營收也不能少。傳統商業刊物不 但報導自己來,亦採取付費模式,反觀《BI》之所以讀者群眾多,主要還是免費的關係,很難想像以後會有人願意花錢訂閱。

布拉傑打造出成功的《BI》,如今又風光賣出,儼然是狗熊變英雄的戲碼。但隱約中,《BI》與當年受到他大推的地雷股有幾分相似之處。要把《BI》扶植成實力堅強的搖錢樹,斯普林爾恐怕還得花更多錢修整一番。

曾是人人喊打的證券分析師布拉傑(圖),將《商業內幕》風光賣出,上演了一場狗熊變英雄的戲碼。

彭博觀點精選

全球發行量第一的財經專業媒體美商Bloomberg公司,獨家授權本刊精選摘譯專欄內容。透過《彭博》的獨特視野,帶您看透天下大事,掌握全球趨勢之先。

里奧尼德·波希德斯基(Leonid Bershidsky),《彭博觀點》撰稿人,現旅居柏林,著有三本小說與兩本非小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87

他大膽做夢 拍出超夯《星戰》

2016-01-11  TWM

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五日電影《星際大戰》首映,身為導演、編劇的盧卡斯覺得這部電影不賣座,決定不 參加首映;沒想到在戲院外,觀眾大排長龍買票,讓《星際大戰》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部《星際大戰》(以下簡稱《星戰》)首 映,但身兼導演、編劇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卻沒有參加。為什麼?因為盧卡斯以為這部片死定了!

《星戰》初剪後,盧卡斯請好朋友來看。影片放完,燈光放亮,試片室內的氣氛卻像蓋了一層黑布,所有人都用憐憫的目光看著盧卡斯。《鐵面無私》的導演布萊 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打破沉默,說:「這是有史以來最爛的一部電影。」盧卡斯是加州土生土長的小孩,他高中迷上賽車,十八歲在一場車賽中出車禍,差點死掉,賽車夢 到此幻滅,但他沒有離開賽車場,改拿起攝影機,專拍賽車紀錄片。這個經驗練就他抓住速度感的本事,速度感成就他日後的大業!

超賣座 票房逾七億美元

盧卡斯之後到南加大(USC)讀電影系,在南加大他認識他的最強夥伴,也是最大的勁敵,就是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試片室現場,當所有人都附和狄帕瑪的觀點,唱衰《星戰》時,史匹柏沒說電影爛,也沒說電影好,他說他感覺這一定是「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這下全場又靜 默,唉呀,不管是不是大爛片,大家還是拔刀相助,死馬當活馬醫,能救多少算多少!《星戰》的經典片頭字幕,就是狄帕瑪親自操刀的。

盧卡斯覺得死馬不會再活,活馬早晚得死,他決定不去參加首映,不必再接受刀砍箭傷。他和史匹柏跑去夏威夷放鬆,準備討論拍一個考古學家冒險的新片。

《星戰》的金主是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福斯投資《星戰》,是因為盧卡斯為他們拍的《美國風情畫》只花了七十五萬美元,結果票房賣了一億四千萬美元。

《星戰》花了一千一百萬美元,,雖然高成本拍出大爛片,但比起盧卡斯賺來的錢,這是小意思。

沒想到媒體影評都說讚!盧卡斯去機場前,接到福斯老闆亞倫.雷得的電話,雷得向他報喜,說觀眾大排長龍!

盧卡斯倒了一桶冰水在雷得頭上,說科幻片這類型的電影有固定的鐵桿迷,這些神經病不管片子好壞,都會衝去看電影。他要雷得冷靜,不要高興太早。

幾天後,雷得打電話到夏威夷,要盧卡斯打開電視看新聞。新聞報導說,大家都爭著排隊要看《星戰》,有很多人看一遍不過癮,看完馬上又排隊……。果然被史匹柏說中,《星戰》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票房紀錄保持了五年,才被《E.T.外星人》 打破。

《星戰》票房有多少?七億七千五百萬美元!那盧卡斯不是賺翻了嗎?他那時只是一位年輕小導演,只拿到了十五萬美元的編導費。拍《美國風情畫》時,他拿到了五萬美元,現在等於漲了三倍。

但是,山不「賺」,路會「賺」!盧卡斯保留了「商品授權」,福斯只想著電影票房,根本看商品授權是小錢,所以最大的金礦掉進盧卡斯的口袋。

看特效 戰機追打超過癮

盧卡斯不同於史匹柏,史匹柏超會「說故事」,盧卡斯的武器是「電腦特效」。《星戰》中在峽谷戰機追打的場面,是觀眾看得最過癮的片段。動人的不是劇情,是特效!一千一百萬美元的製作費,大部分花在動畫特效上。

盧卡斯擔任編劇的另一部作品《法櫃奇兵》也是如此,所以他後來成立了一家電影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簡稱ILM,《阿凡達》、《鋼鐵人》和《哈利波特》的特效都是他們做的。

皮克斯(PIXAR)也是盧卡斯創立的,但他因為鬧離婚,財務吃緊,只好以一千萬美元賣給賈伯斯;賈伯斯後來把皮克斯,以七十四億美元賣給了迪士尼。可惜 嗎?不會啦!一二年十月三十日,迪士尼收購盧卡斯的電影霸業,價錢是四十億五千萬美元!所以最近上映的《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與盧卡斯沒有關係!

二○一五年四月十五日,盧卡斯再度出擊,這回不是拍電影,他要自費一.五億美元,在高級住宅區蓋「社會住宅」,占地二十二甲,專門給年收入低於十萬美元的家庭和老人居住,他強調社區不該只有富豪,這是在造福高級社區。

盧卡斯的成功,在於他能夠發現結構的改變、抓住未來的機會。這種能力雖然與史匹柏說故事的夢想力不同,但是也須要有很大的夢想,否則只能計算現在,那根本看不到未來,也沒膽子去實現未來,世界就變成別人的!

撰文 / 郝廣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45

4个月,估值暴增1025%,这家上市公司的重组真大胆!

http://www.xcf.cn/tt2/201605/t20160527_772715.htm

 相隔4个月,*ST新梅收购标的江阴戎辉100%股权的估值骤增10倍,令人匪夷所思,其背后是收购相关方“一石三鸟”的利益安排。

  兴盛实业试图主导*ST新梅按照11.5亿元的交易价格收购江阴戎辉100%股权,实现对上市公司的“保壳”,而其自身也重回第一大股东宝座;同时,江阴戎辉6名原任股东也从中获取不菲的投资回报,甚至完成股权套现。

  *ST新梅(600732)公告拟以11.5亿元高价,购买“军工企业”江阴戎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江阴戎辉”)100%股权的余波,仍未平息。

  2016年5月13日下午,*ST新梅关于修改“涉军涉密”公司章程的议案,在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流产,惨遭公司61.61%股东反对、3.99%股东弃权。

  2015年12月9日,停牌3个多月的*ST新梅对外公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该预案称,*ST新梅 拟以11.5亿元(现金+股份)的交易对价,购买江阴戎辉100%股权;同时,向其大股东兴盛实业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本金金额1.93亿元的委托贷款 债权;另外,还将向张静静、王晓昱、张健和宝新投资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7.2亿元。

  上述资产重组预案公布后,引发了市场的轩然大波。江阴戎辉100%股权高达11.7亿元的估值,不仅令外界摸不着头脑,*ST新梅的中小股东也觉得不可思议。

  2015年10月29日,江阴戎辉原股东任标所持有的10%股权,曾被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裁定依法通过淘宝网公开拍卖。依据2015年6月6 日江苏润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资产基础法所作的评估结果,江阴戎辉10%股权价值为1037.8万元。按该数据折算,江阴戎辉100%股权的估值当时尚不 足1.04亿元。

  而以2015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ST新梅重组公告中披露的江阴戎辉100%股权的预估值则高达11.7亿元(经双方协商之后,资产交易对价最终确定为11.5亿元)。

  两次资产评估仅仅4个月之隔,江阴戎辉100%股权的估值却从1.04亿元暴涨至11.7亿元,实在匪夷所思。

  江阴戎辉的估值,为什么会骤增10倍呢?

  公开披露的高估值理由可信吗?

  对于江阴戎辉估值骤增,*ST新梅也在不同场合做出过解释。

  其2015年12月9日公布的交易预案中有这么一段话:“军工企业大体可分为总装企业、配套企业两大类,其中总装企业生产整机装备,军方是其国 内唯一客户。江阴戎辉属于总装企业,仅从事军事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直接应用于国防军事领域,不含民用产品的生产销售,军方是为唯一的客 户”。

  在答上交所的《问询函》中,*ST新梅称,“本次交易标的公司江阴戎辉100%股权预估值较2015年10月江阴戎辉10%股权拍卖价格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是由于估值时点上标的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两次估值的经济行为目的不同所造成的”。

  针对“预估定价合理性分析”,*ST新梅则指出,“江苏戎辉预评估增值幅度的大增,与其所处行业特点、目前成长阶段及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匹配 的”。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预评估情况,江苏戎辉预计2016至2020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6000万元、1.06亿元、1.8亿元、1.85亿元和1.9 亿元。

  概括起来,*ST新梅认为,江阴戎辉高估值的理由大致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江阴戎辉军工企业的特殊身份,并且军方是其唯一客户;二是由于江阴戎辉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三是江阴戎辉未来具备强劲的盈利能力。

  上述高估值理由能否让人信服,我们不妨逐一推敲。

  问题一,江阴戎辉真的是军工企业吗?

  *ST新梅数次强调,“军方是江阴戎辉的唯一客户”。并且,江阴戎辉持有国家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颁发的《三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2016 年4月9日,*ST新梅先后发布了《保密制度》、《涉军涉密业务子公司管理制度》等制度。2016年5月13日下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ST新梅提出了审 议新增“涉军涉密”条款的公司章程议案。修改章程的议案涉及一处修改、三处新增,且都是“涉军涉密”条款。江阴戎辉俨然被包装成了一家“军工企业”。

  披露信息显示,江阴戎辉是2010年9月26日在江苏江阴,由谭文辉、姚建英等5名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截至2015年11月,江阴戎辉 先后进行了7次股权变更,均为自然人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并无任何国有性质、背景的股东参股或控股。显然,江阴戎辉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民营企业。

  *ST新梅一位小股东向新财富提供的工商资料显示,江阴戎辉注册资本1亿元,住所在“江阴市徐霞客镇峭岐霞祥路”,目前住所产权为“租赁使用 权”,从业人数仅有15人。更有媒体报道称,“江阴戎辉的投资项目地至今仍是一片荒芜之地,亦未发现任何厂房设施。现实中的江阴戎辉厂房规模较小,占地面 积约3000平方米左右,工厂内未见停有相关军用车辆”。

  这显然与我们理解的“军工企业”——执行国家军事使命和国家战略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去甚远。

  工商资料显示,江阴戎辉的经营范围包括“通用设备、金属构件及其他金属制品、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的制造、加工、销售、安装;军事特种汽车改装 (含舟桥)、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从中不难理解,军事相关产品技术服务只是江阴戎辉获许可经营的领域之一,而且并非*ST新梅所宣称的“总装企业”。

  而*ST新梅之所以将江苏戎辉包装成为“军工企业”,其底气大概源于江阴戎辉持有解放军总装备部颁发的《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武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而持有这两个证书,能否与“军工企业”划上等号?

  问题二,如何认定江阴戎辉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10月,江阴戎辉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56.18万元、330.19万元和377.3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87.66万元、-1272.93万元和-872.13万元。从这份数据来看,江阴戎辉过去3年的营收呈腰斩式下跌,并且持续亏损,并未表现出“快速成 长”的趋势。

  *ST新梅指出,“2015年江阴戎辉研制生产的某型特种改装车辆已正式定型列装并批量生产,预计将于2015年第四季度完成第一批集中交付。江阴戎辉承接的某大型特种运输装备项目,目前正进入机样工程研制阶段,预计将于2016年完成设计定型”。

  这是否暗示,江阴戎辉今后就能步入快速成长的阶段?

  在预案的介绍中,*ST新梅强调“军方是江阴戎辉的唯一客户”。这意味着,倘若江阴戎辉要取得快速成长,必定是源自“军方客户”的业务快速增长。

  正如前文所述,江阴戎辉“军工企业”的“特殊身份”,源自该公司持有《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和《武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二项资质。那 么,江阴戎辉的“军工企业”特殊身份是否能够维持、是否稳定靠谱?因为其一旦失去上述二项资质,快速成长则无从谈起。再则,“军方客户”的业务会快速增长 吗?

  根据新财富的调查,《装备承制单位名录》是解放军为实施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而发布的装备采购企业名录。入选该名录的单位获得《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可入围军备物资的采购活动。另一项资质《武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则是由国防科工委等单位颁发的证书。

  据悉,《装备承制单位名录》的有效期通常只有4年,而《武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常只有3年。披露数据显示,江阴戎辉自2013年开始 即已经获得了“军方”的订单并形成了实际收入。这或许意味着,江阴戎辉获得相关资质已有3年,其《装备承制单位名录》仅剩下1年有限期,而另外一项资质也 将在2016年内失效。

  由于《装备承制单位名录》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加之2016年1月,《装备承制单位名录》资质的主管部门原“解放军总装备 部”已改组成为“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该资质管理将如何改革难以判断。换言之,江阴戎辉的相关资质能否维持、续期,充满了未知。

  根据2011年6月7日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发布的首份《装备承制单位名录》,上榜企业多达1600余家,其中包括900家民营企业。目前入选该 名录的A股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如山河智能(002097)、宏图高科(600122)、奥普光电(002338)、大立科技(002214)。同样,拥 有《武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资质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如达华智能(002512)、宝色股份(300402)等。

  事实上,《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和《武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两项资质并非“一票难求”。近年以来,为进一步扩大资格审查范围,不断吸纳社会优势资源为装备建设服务,加快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立,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该行列。

  两项企业认证资质,与“军方业务”的增长并无直接关系。仅从公布的资料来看,“军工企业”江阴戎辉并无更多资质或明显优势,可证明其具备竞争优势或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从财务数据看,在长达34个月的财务周期里,“军工企业”的特殊身份,并未助其业务快速增长。

  既然如此,判断江阴戎辉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依据又何在呢?

  问题三,江阴戎辉强劲的盈利能力可信吗?

  为证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江阴戎辉核心管理层及交易双方进行了业绩承诺。根据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江苏戎辉预计2016至2020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6000万元、1.06亿元、1.8亿元、1.85亿元和1.9亿元。

  一家2015年前10个月收入只有377万元、亏损872万元的企业,承诺其2016年能实现6000万元的净利润。假设按照净利润率10%计 算,则其2016年年收入要达到6亿元。一年时间,收入从377万元增长至6亿元,意味着收入年增长要超过150倍。果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相信这一利润可以实现?那就对赌呗。*ST新梅披露了该交易的对赌,“在公司业绩未达到承诺时将使用股份及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偿,且优先使用股份方式,当股份不足以补偿时,将使用现金进行补偿”。

  那么,上述对赌性质的业绩补偿承诺,真正具有约束力吗?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收购之后,标的资产业绩变脸、承诺业绩无法实现,乃至于收购之后随意变更业绩承诺的,其实屡见不鲜。

  例如,2014年6月,洲际油气(600759)收购了马腾石油,广西正和为马腾公司做出的利润承诺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3个会计年度累计实现的合并报表的净利润总和不低于31.46亿元。但随后,由于业绩不达标,广西正和变更了业绩承诺及补偿办法。

  更夸张的,2014年8月焦作万方(000612)以17亿元现金收购西藏吉奥旗下万吉能源,西藏吉奥承诺,万吉能源在2014-2017年度 实现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分别都不低于3000万元、3.5亿元、5亿元及8.2亿元。万吉能源在2014年实现利润目标后,不仅2015年 盈利3.5亿元的目标完全无法达成,还爆出47.61万元亏损。

  不论是神秘兮兮的“军工企业”身份,还是夸张的业绩承诺,其高估值的理由都经不起推敲。这家净资产仅7598万元的公司,短短时间增值1440%,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这份资产重组预案因何而来?

  2003年开始,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ST新梅一直处在大股东上海兴盛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兴盛实业”)的控制之下。截至目前,兴盛实业依然为*ST新梅第一大股东,持有其11.19%股份。

  兴盛实业是上海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由张兴标家族拥有,其中张兴标、全美蘋夫妇分别持有公司75%、4.54%股权,二人之女张静静持有剩余 20.46%股权。张兴标家族通过兴盛实业控制*ST新梅的经营权,*ST新梅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长期由张静静担任(2016年3月18日,张静静卸任总 经理职务,仅出任董事长)。

  *ST新梅2015年12月9日推出的上述资产重组方案,实际上是由兴盛实业主导。要寻找“江阴戎辉估值骤增10倍”的答案,不妨从兴盛实业的初衷着手。

  连续三年亏损的上海新梅

  在兴盛实业入主之前,*ST新梅为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的港口机械制造公司上海港机(600732)。2000年,这家公司一度以228%的 涨幅登顶“沪市十大牛股之一”。之后,由于经营江河日下,其控股股东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曾试图对其重组,实现战略转型、重振雄风,但这一计划最终折戟。

  2003年5月,兴盛实业出资2.3亿元受让了上海港机66.56%股份,取得公司控制权。随后,兴盛实业将旗下两项房地产资产注入,并将公司更名为“上海新梅”,主营房地产。

  兴盛实业掌舵的10余年,尽管赶上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但上海新梅业绩却乏善可陈(图1),仅开发了“新梅共和城”、“新梅太古城”和“新梅绿岛苑”等少数几个项目。

  2012年开始,项目日渐完工的上海新梅并无后续土地储备,业绩日渐衰变。当年,上海新梅声称,由于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中小房企发展空间狭小,为培育第二主业、逐步实现战略转型,公司将密切关注新材料、白酒、金融等行业。

  2012年9月,其通过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喀什中盛创投,以1.35亿元价格买入宋河酒业5%股份。双方约定,自股权转让完成之日起的3年内,倘若宋河酒业未能完成IPO,上海新梅有权要求宋河酒业回购该笔股份。

  随后数年里,由于宋河酒业未能在限期内上市触发回购条款,而房地产业务已陷入僵局,上海新梅经营可谓“青黄不接”,仅有江苏江阴地产项目新梅豪布斯卡和新梅大厦租金两项收入。倘若存量房产售完,公司只能依靠大厦租金维系。

  2013年、2014年,上海新梅亏损分别达2819.93万元、3555.15万元,随后公司被上交所ST处理。2015年,上海新梅创出上 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1.12亿元。2016年3月31日,*ST新梅公告称,由于公司连续三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上交所决定自2016年4月8日起 暂停公司股票上市。

  *ST新梅退市仅差一步,资产重组则是其扭转乾坤的速成方案。在公司经营层面来讲,注入优质资产有望快速扭转亏损,完成新旧业务切换及企业战略 转型。对于股东而言,*ST新梅急需在2016年内重组“保壳”,防止股票退市,确保股票价值及流动性。因此,此次“复活续命”的资产重组,*ST新梅各 相关方也翘首以盼。

  控制权争夺战

  但对于*ST新梅实际控制人兴盛实业而言,此次资产重组的意义或许远不限于此。

  过去数年,上海新梅经营惨淡、股价低迷,为资本创造了“趁虚而入”的机会。2013年7月份起,王斌忠透过上海开南、兰州鸿翔等7个机构账户及8个自然人账户(简称“开南系”)从低位大量增持上海新梅股票。

  截至2013年11月27日,“开南系”持有上海新梅14.86%股份,超过兴盛实业11.19%的持股比例,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 2015年1月27日,“开南系”持有上海新梅的股权比例高达16.53%。*ST新梅2015年年报显示,“开南系”账户上海开南、兰州鸿祥、上海腾 京、上海升创均位列*ST新梅前十大流通股东,仅此四个关联股东共计持有其15.42%股份,远超兴盛实业的11.19%持股比。

  不愿放弃控制权的兴盛实业与“野蛮入室”的“开南系”斗智斗勇,费尽心思。

  2014年4月,兴盛实业向上海证监局及上交所实名举报了“开南系”的违规举牌,2014年6月,监管部门对该事件展开调查。为限制“开南系”的势力,*ST新梅拟对公司章程进行修改,包括董事会不再设副董事长、非换届而选举的董事不得超过现任董事人数1/4等内容。

  由于“开南系”的搅局,在ST新梅2014年6月25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兴盛实业提交的8项议案被否决6项。2014年7月,“开南系”再向上海新梅董事会提交了16份议案,要求召开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罢免所有现任6名董事。

  2015年1月20日,由于“开南系”合计持有*ST新梅股票分别达到5%及10%时,未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中国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对“开南系”进行处罚,“责令王斌忠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的罚款”。

  兴盛实业顺水推舟,最终将“开南系”推上被告席。2015年2月1日,兴盛实业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自2013年10 月23日起,各被告买卖第三人股票的行为无效,判令各被告抛售2013年10月23日当日及后续购买并持有的第三人已发行股票所得收益人民币1.75亿元 赔偿给上海新梅”。

  但截至目前,法院尚未做出最终裁决,而“开南系”“挑衅”兴盛实业及*ST新梅管理层的行为却愈演愈烈。

  2015年6月,“开南系”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将矛头直指兴盛实业及*ST新梅管理层。“兴盛集团高位减持套现表明,其已经对上市公司转型失去信心,上海新梅现任董事、管理层怠于履行职责,没有能力继续推动上市公司实现转型。”

  由于*ST新梅《公司章程》规定,持股10%以上的股东,有权自行召集股东大会。2015年8月10日,“开南系”自行召开了股东大会,并罢免 董事会现成员。2015年8月14日,*ST新梅公告发布了此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议案,总共罢免了4位董事并重新选举了4位新的董事。

  2016年2月14日,*ST新梅第三大股东、“开南系”成员兰州鸿翔在网上发出声明,“*ST新梅无视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新董事会,一 再粗暴剥夺一致行动人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听任兴盛集团控制下的董事会及管理层不作为,延误宝贵的保壳机会和上市公司重组机遇”。

  2016年4月14日,*ST新梅举行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回购宋河酒业的相关议案时,“开南系”在距离股东大会百米之外设立了分会场,公开“叫板”兴盛实业。

  上海新梅沦落至“暂停上市”,也招致中小股东的不满。在中小股东看来,*ST新梅管理层及其幕后的兴盛实业的“不作为”乃是罪魁祸首。

  2016年4月22日,*ST新梅5名股东公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提案权的申明》,试图改选公司董事会、监事 会。“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监事会未能勤勉尽责,致使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被暂停上市,董事、监事参与大股东之间股权争夺,损害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不适合 继续担任公司董事、监事。”截至2016年4月28日,上述提议合计征集到2871.82万股股份支持,加之5名征集人及授权股东持股,共计达到 3005.47万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6.73%,远超《公司法》规定的3%的提案标准。

  兴盛实业的最大危机并非在于股票退市,更大的不安源自“野蛮人”的敲门及中小股民的“围攻”。强化对*ST新梅的控制权、稳坐“实际控制人”的 地位,才是兴盛实业的“燃眉之急”。从兴盛实业的角度而言,这次“万众期待”的重大资产重组是“一石二鸟”之机,“扭亏保壳”之外,还被兴盛实业赋予了终 结“控制权之争”的特殊使命。

  估值骤增10倍,如何促成“一石三鸟”?

  *ST新梅2015年12月9日披露的交易预案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按照11.5亿元交易对价,向谭文辉、张静静、陆毅敏、王建江、姚建英、徐建雄、姚鹏7名自然人,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 购买其持有的江阴戎辉的100%股权。二是,按照1.93亿元交易对价,向大股东兴盛实业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本金金额1.93亿元的委托贷款债权。三 是,向张静静、王晓昱、张健、宝新投资,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7.2亿元(张静静一人认购其中的6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江阴戎辉在建项目建 设,以及补充*ST新梅流动资金三项用途。

  我们先分析一下江阴戎辉的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张氏家族于*ST新梅持股效果的改变。

  2015年11月25日,张静静耗资1.84亿元,从江阴戎辉大股东谭文辉手中受让了16.08%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根据*ST新梅收购 江阴戎辉100%股权的交易安排,张静静将所持江阴戎辉全部股权,以1.85亿元价格转让给*ST新梅,后者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交易对价。

  按照6.68元/股的价格,张静静将获得2768.26万股*ST新梅股份,占股本增加后的4.51%。加之兴盛实业现持有11.19%的股份,张氏家族此时将合计持有*ST新梅15.7%股份,这与“开南系”股份颇为接近。

  伴随第二项交易的完成,张氏家族对*ST新梅的持股比则直接超越“开南系”。

  根据第二项交易安排,*ST新梅尚欠兴盛实业1.93亿元委托贷款债务,该笔债务将实施“债转股”。按照6.68元/股的转股价,1.93亿元 的委托贷款债权将转换为2889.22万股*ST新梅股票,使得兴盛实业在*ST新梅的持股比例从11.19%上升至12.84%。

  总结上述两项交易,一是张氏家族以1.84亿元现金及1.93亿元委托贷款债权的代价,加上原持股,最终获得*ST新梅17.35%股份,轻松 超越“开南系”,重回第一大股东宝座。二是,张氏家族以6.68元/股的转股价,获得了*ST新梅5657.48万股股份。按照*ST新梅停牌价7.67 元/股计算,溢价近5700万元。倘若重组复牌后,该笔股权市值增值恐怕远不止于此。

  倘若第三项交易最终落地,张氏家族的控股地位更是进一步强化。

  根据方案,*ST新梅将向张静静、王晓昱、张健、宝新投资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7.2亿元配套资金。按照6.68元/股的发行价测算,*ST新 梅将总计发行1.0778亿股股份。配套资金募集完毕后,张氏家族将持有*ST新梅27.22%股份,这一持股比例令“开南系”望尘莫及(图2)。

  上述资产重组,对于谭文辉等江阴戎辉6名原任股东(不含张静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妨计算一番江阴戎辉原股东的获益情况(表1)。

  表1中可见,仅以*ST新梅停牌价7.67元/股折算,谭文辉等获得的*ST新梅的股权已是价值相当不菲。在不考虑现金对价交易的情况下,江阴 戎辉原任6名股东,对比各自早期投入,都有9.26倍以上的投资回报,其中谭文辉的回报最高达到14.56倍。更何况这其中还未考虑资产重组过后的上涨预 期。投资回报水平,足见江阴戎辉原股东出售公司股权的动力。

  这场交易,不仅可以使张氏家族“一箭双雕”,即便在不考虑现金交易部分兑现的情况下,江阴戎辉原任股东也将获得不菲的回报,并且由于复牌之 后*ST新梅上市公司股票较强的流动性,江阴戎辉原任股东有望择机完成股份套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兴盛实业与江阴戎辉一拍即合的资产重组方案,实现了“一 石三鸟”的效果。

  毋庸置疑,这种“皆大欢喜”局面的促成,关键在于江阴戎辉高达11.7亿元的高估值。试想一下,江阴戎辉若按照部分股权被法院拍卖时1.04亿 元的公司估值进行交易,以6.68元/股的发行价格,折算为1556.89万股*ST新梅股份,仅相当于增加股本后的3.38%。即便张静静与江阴戎辉其 余股东达成一致行动人,资产重组后张氏家族方面的控股比例也不过16.22%,不及“开南系”的持股比,无法达成张氏家族强化控制权的目标。

  并且,从江阴戎辉股东角度看,谭文辉等人的获利也非常有限。以谭文辉为例,其57.02%的江阴戎辉股权,对价交易后折算为853.59万 股*ST新梅股份,市值不过6555万元,获利不过1000万元,收益率仅17.54%,何况其他股东远不及此。他们又有多大动力参与交易呢?

  为满足张氏家族、谭文辉等二方股东的诉求、平衡各自的利益,倒推设计重组交易方案,不难理解江阴戎辉100%股权估值何以高达11.7亿元。

  一是,为让利江阴戎辉股东,资产重组的交易价格按照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折价90%发行股份。因此,预案中所涉的发行股份价格6.68元/股,比停牌前交易日价格低约10%。

  二是,*ST新梅总市值约为34.2亿元。“开南系”对*ST新梅的持股比为16.53%,市值约为5.65亿元。张静静家族持有的 11.19%股份市值约3.82亿元。为超越“开南系”股权比例,张氏家族至少要再注入1.83亿元资产进入*ST新梅。于是乎,张静静于2015年11 月25日预先出资1.84亿元,从谭文辉手中受让了江阴戎辉16.08%的股权。

  三是,在江阴戎辉原任股东“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双方商谈同意以1.84亿元交易江阴戎辉16.08%的股权。按照此折算,江阴戎辉100%股权估值即为11.7亿元。

  未解的疑问

  江阴戎辉100%股权10倍高估值的真相,至此得以部分揭开。但*ST新梅及其幕后兴盛实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依然存在疑问。

  第一,张氏家族既然有意重夺第一大股东宝座、超越“开南系”的持股比例,同样是1.84亿元的现金投入,为何不在二级市场轻松完成增持呢?

  回溯2013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开南系”凶猛的增持势头,兴盛实业至始至终未在二级市场增持任何股份。兴盛实业为什么一定要借助此次资产重组 强化控制权呢?张氏家族是“有意”要让江阴戎辉6名股东成为*ST新梅股东,还是刻意在为该等人士之项目套现提供“便利”?江阴戎辉原任6名股东成 为*ST新梅股东之后又会怎样呢?

  早在2012年11月,张氏家族将兴盛实业持有的上海新梅28.23%股权,转让至家族旗下另一家公司荣冠投资持有,另外27.47%股份则继 续由兴盛实业持有。之后半年时间里,荣冠投资所持股份全部在高位套现7.47亿元,兴盛实业自身也持续减持,累计套现3.95亿元。

  此次资本重组过后,张氏家族会否再步此后尘呢?

  第二,当资产重组执行到第二步时,兴盛实业实际上已经如愿以偿重回公司第一大股东位置。张静静会再掏出6亿元巨资,继续完成第三项交易(配套资金的募集)吗?

  通常而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购买资产与配套资金募集二者互为前提,要么同实施,要么同搁浅。但在交易预案中,*ST新梅醒目地指出,“募 集配套资金的生效和实施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生效和实施为条件,但最终配套资金募集成功与否不影响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行为的实施。”这句话是在提醒投资 者,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最终未必会实施吗?

  倘若配套资金不成功,其中用于江阴戎辉项目建设的3.6亿元资金则无法到位,江阴戎辉的业绩承诺岂不成了无水之源?

  那么,江阴戎辉估值11.7亿元的支撑力又究竟在哪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