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論兩大民營電影公司:華誼與光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62.html

光線傳媒:與華誼無相似之處

截至2月11日,《爸爸去哪兒》的電影票房累計突破6億。

早在2月9日,華誼兄弟高調宣佈,當時5.7億的票房已超過光線傳媒2012年全年營收的一半(2013年度業績未公佈)。

6億票房,還是光線傳媒2013年淨利潤(預期)的兩倍,接近於華誼兄弟去年全年的淨利潤(預期)。

與豪華陣容,超大製作的《大鬧天宮》相比,這個用五天拍成的電影,賺錢顯得更為容易。

從去年的《泰囧》火遍中國,到《爸爸去哪兒》「躺著數錢」,電影給光線傳媒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外界也常將這家「電影公司」與華誼兄弟相提並論。

但對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而言,這不是他想要的。他表示,光線仍是一家傳媒公司,與華誼兄弟沒有相似之處。

票房大熱股價下挫

「我當時認為這個片子會到7億。」2月12日,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告訴記者。之前曾大大低估過《泰囧》的他,這次對《爸爸去哪兒》卻「心裡有數」。「這個節目在電視上播出後,品牌影響力已經非常大了」。

王長田說,「我們光線畢竟還是一個傳媒公司,我對傳媒的力量是非常清楚的。」

2月13日,記者在北京西城區的某家影院裡看到,上映兩週且已經度過最高峰期的《爸爸去哪兒》,在排片表上仍然不落下風,當日排片6場,而與之同為1月31日上映的另一賀歲檔電影《澳門風雲》已僅剩兩場。

晚上七點多,《爸爸去哪兒》的購票者仍為數不少,其中多半是「家長+兒童」的親子組合。

2月14日,瞄準情人節檔期的新片們已經擠上院線。據時光網數據顯示,當日北京共有86家影院315場次繼續熱映《爸爸去哪兒》。

早在2月9日《爸爸去哪兒》票房達5.7億時,光線傳媒即已公告,5.7億的票房成績「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50%。

截至目前,《爸爸去哪兒》單片6.2億的票房數字更具說服力:數據顯示,2012年光線傳媒全年營收為10.3億(2013年度業績未公佈)。

不過,在《爸爸去哪兒》熱映期間,光線傳媒的股價卻並沒有隨著票房曲線上揚。

2月10日,《爸爸去哪兒》上映十天,也是春節後股票開市的第二個交易日,光線傳媒逆勢跌近3%,隨後一天繼續下跌。截至2月13日收盤,光線傳媒跌6.26,報46.10元。

對於「電影票」和股票的差距,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認為「很正常」。「本來就不應該根據一個公司單個產品的動向去判斷投資價值。」王長田告訴記者。

對於此前外界猜測光線在《爸爸去哪兒》中投資比例低因此未受資本市場看好,他認為「也有這種可能性」。

去年12月,公司宣佈「少量投資《爸爸去哪兒》並負責該片發行」,但對於「少量投資」的金額究竟幾何,公司始終未予公開。

與此同時,多家券商的研報表示,光線傳媒在該片中的投資佔比約為10%。對於這筆投資的具體情況,光線傳媒並未公開,只表示,由於票房高,公司仍能從中得到可觀的收益。

光線與華誼「沒可比性」

「《爸爸去哪兒》票房的成功,會進一步增強光線傳媒在電影領域的地位。」某業內人士分析稱,去年《泰囧》大熱的時候,市場大多認為光線的成功是「偶然性爆發」、「小概率事件」,但之後《致青春》、《中國合夥人》相繼表現出眾,讓作為電影「新兵」的光線迅速被人們記住。

「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票房排在前兩位,國產片市場佔有率也是前兩位的公司。」王長田說這話的時候,上述三部電影已經為光線創下了超25億元的總票房。

近日,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雙雙發佈2013年業績預告,華誼兄弟去年淨利約為6.35億元—6.84億元之間,光線傳媒約為3.1億—3.4億元。

以電視節目製作起家的光線傳媒,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電視節目製作公司。2006年,光線宣佈進軍電影界,當時業內對其前景的判斷並非一片樂觀。

這個時期,華誼兄弟的電影業務正憑藉「馮氏喜劇」一家獨大。

有人甚至稱,相對於華誼,在電影市場裡光線將是「永遠的配角」。近兩年,光線的電影業務現逆襲之勢,市場更習慣性將光線與華誼兩家放在一起比較,甚至在一些投資論壇裡,網友稱光線就是華誼的「翻版」。

對這樣的說法,王長田向記者表示,自己並不認為光線和華誼兩家之間有什麼可比性。「我看不出我們兩家哪裡相似。可能我們的業務有些交叉而已。但投資者應該很清楚,華誼兄弟更偏重於娛樂公司,而光線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傳媒公司,這個方向從來沒有發生過實質的改變。」

「娛樂公司的運作模式是項目化,一個項目的收入對應一個項目的成本,一部電影大賣並不意味著下一部走紅;而我們做傳媒的理念是,長期持續運作而並非項目化運作。」王長田曾表示。

但事實情況是,從2013年年初以來,光線最耀眼的光環幾乎都來自於電影。

對於電影帶來的「江湖地位」,王長田有著憂患意識,他曾表示,電影製作最大的問題就是項目連續性不強,光線影業則正想辦法規避對單部電影過度依賴帶來的財務高風險。

《泰囧》「創造歷史」的時候,王長田有過這樣一番話:「我做了十三四年的公司,這個時候卻變成了我最風光的時候,這是一種悲哀。說明我做的其他東西,沒那麼成功。」

「娛樂傳媒集團」暗戰

按照王長田的理想軌道,光線傳媒所要參照的,是美國大的傳媒娛樂集團的路子:又生產內容,同時擁有渠道,在內容方面,電影、電視節目、電視劇、音樂、遊戲、甚至包括主題公園等等都是他們的內容。

從光線上市以後的投資行動來看,似乎正在朝這一方向佈局。2011年8月上市後,光線傳媒先後投資了網遊公司、電視劇製作公司、互聯網視頻公司等項目。王長田告訴記者,他的目標是光線傳媒要成為「中國最好的內容公司」:「在原有的幾個領域比如電視電影方面繼續擴展之外,我們在不斷地開展新業務,找新的增長點。動畫、遊戲、演出這些都有涉及。」

「不難看出,對於文化行業而言,大的公司會將觸角伸至更為廣闊的領域,跨界整合將成為年內熱點。這跨界背後的目的和未來的前景值得深究。」來自虎嗅網李拓的分析文章稱。

「面對一個有著同樣抱負、而且財大氣粗的華誼,光線願景中的『娛樂傳媒集團』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一位行業觀察人士稱,「不僅僅是華誼和光線,隨著文化領域新老公司不斷的跨界佈局,彼此間的重合和交叉會越來越多,未來少不了正面交鋒。」

「我們歡迎競爭,因為沒有辦法壟斷市場,市場是開放的。」王長田對記者說,「我們要做得比別人好,但不可能一家獨霸。誰都不可能。」

華誼與光線的對比

一,公司形式:

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都是上市公司,但有一個區別,華誼的主業是電影,然後是影院投資以及藝人經紀,再往後數才是電視劇啊神馬的。華誼兄弟上市,電影是主業。而上市的光線傳媒,主業是電視欄目,廣告啊什麼的,光線影業只是光線的一個分公司,上市部分並沒有包含光線影業。嗯,是這樣的。

二,關於電影:

既然兩家公司比較,當然要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兩家公司的交集,就是電影。

華誼兄弟是最早涉足製片業的大型民營公司,這大家很明白就不多說了。培養和締造了很多大導演,大明星,而植入廣告,包括貼片廣告的創始人也是華誼的王中軍,可以說華誼兄弟是一個具有開拓者一般素質的公司。

光線傳媒是做電視欄目起家的,大家熟悉的娛樂現場啊什麼的都是他家做的,做電影開始比較晚,加上影業高層的張昭和徐林在光線和樂視之間來回跳,也是件挺好玩的談資。光線對於電影的投資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發行形式投資的,或者加磅投資,光線的發行團隊,是張昭在光線的時候建立的,這種矩陣模式(就是每個城市都有發行人員駐地)是當時新穎的發行模式,現在樂視影業在國內的發行團隊也是矩陣模式,當然這算題外話了。

單從影片本原說,華誼不管在項目的策劃,拍攝的質量和票房結果看,都大大強於光線,光線在這方面實在是不能跟華誼相提並論,在這一點上,光線甚至弱於小馬奔騰。

三,關於電影發行:

這個問題要單說的原因是,我估計大家都挺感興趣的。華誼的發行是很傳統的模式,中規中矩,而光線標榜的矩陣模式就顯得很特殊,所以,光線利用這種模式拉來了很多大片發行權,包括致青春等等,但除了這種模式,還會有票房保底等等模式。

這也是比較有操作實力和預見力的模式,有人願意給我保底票房,我當然會欣然接受啦。不多分析,大家明白就好了。

四,關於掌門人:

華誼的王氏兄弟,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王中軍在美國學習奮鬥,回國後跟弟弟接手了華誼廣告公司,致力於企業VIS(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的工作,王中軍的作品包括「中國銀行」,大家很熟悉的「中國石化」的logo,還有「國家電網」的logo等等,而後做了電影,也開創了很多個第一,包括植入廣告,貼片廣告,找銀行抵押版權融資方式等等,在我看來,王中軍王中磊做的一些事,影響了整個電影業。

光線的王長田先生,早年間是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離職後開創了中國電視界製播分離的先鋒者--光線傳媒,並因此而名聲大噪。但很多年過去了,他依舊保存著那種張力,依舊是一位優秀的電視人。

五,結語:

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都是中國文化產業的生力軍,是兩家非常好的公司。華誼兄弟一如既往的對電影痴迷,光線一如既往的電視電影全面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38

港大民調:王維基方國珊或當選 泛民直選恐失關鍵一席

1 : GS(14)@2016-07-15 05:06:32

【立會選戰】【本報訊】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明日開始,民主動力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就已表態參選的名單進行民調,於6月20日至7月8日以電話訪問5,084名登記選民,結果按各名單支持度,泛民在直選中或只取17席、較現在18席少,失去分組點票的關鍵否決權。旗幟鮮明的建制派有16席,加上由於不屬泛民的香港島王維基及新界東方國珊均有當選機會,整體上非黃營佔多一席。港大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明言,選舉走勢在報名後才會明確,由於比例代表制鼓勵配票,候選人告急策略亦會影響真實結果,料民調結果受參選人知名度影響多於選舉工程。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過去選舉民調首兩輪都是高知名度候選人領先;隨着選舉工程展開,高知名度往往處劣勢,選民或認為他們夠票而「高開低收」,民調高但得票低。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15/196956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41

港大民調 梁天琦原或可當選

1 : GS(14)@2016-08-07 01:54:32

■梁天琦。


【本報訊】民主動力和多個傳媒機構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就立法會選舉進行的首輪滾動民調結果顯示,建制派有望在超級區議會界別取得3個議席,日前被取消參選資格的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民意調查顯示他有力在新東取得議席。港大滾動民調上月20日開始進行,昨日公佈首5天數據,超區民調樣本數目近1,000人,誤差率是1至2個百分點,其他5區樣本數目暫時介乎100至300人,民調數字會每日更新,直至選舉前夕。



建制有望取超區3席


剔除了未決定、不會投票等因素後,泛民在民主黨涂謹申支持度最高,高達32%;其次是民建聯李慧琼,有27%;而街工梁耀忠、工聯會王國興分別有7%及5%隨後,4人均有望入局;推算排李慧琼名單第二的洪連杉,會取代周浩鼎取得超區選舉最後一席。至於地區直選整體估計,泛民或會失利,其中民主黨港島區許智峰、新界西尹兆堅均可能落選;人社聯盟除梁國雄可取1席,其他人也可能落選;工黨何秀蘭民調顯示也亦未能連任。反而日前被取消參選資格的本民前梁天琦,民調則發現其支持度有8.3%,有望取得議席,支持度較同樣能入局的工黨張超雄、民建聯陳克勤及新民主同盟范國威更高,現任議員人民力量陳志全則議席不保。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指出,下月3日會公佈「高準確度民調」,民調受訪人數會較昨日公佈的更多。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05/19724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16

人力 社民連 轟港大民調誤導

1 : GS(14)@2016-08-19 06:44:07

【立會選戰】【本報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有關立會選舉的滾動民調顯示,民主派多名尋求連任及接棒的新星瀕臨落選,惹來社民連及人民力量指摘,質疑民調未有列出名單第2位、樣本少、誤差高等問題,呼籲選民不要單按民調結果配票。港大民研強調選民如何配票非他們的考慮。社民連與人力昨舉行記招,呼籲選民「民調不可靠,投票信自己」。人力港島區候選人袁彌明稱,今次選舉不少政黨如民主黨、自由黨都有高知名度人士排名單第2位,但港大民研調查時,未有如過去般讀出這些候選人,令民調結果未必準確,加上民調樣本少,在參選名單多的情況下導致支持度分散。人力新西候選人陳偉業以新西為例指,他名單首位的社民連黃浩銘,在提名期前民調支持度達5%,但提名期後的滾動民調就跌至0.5%,結果相差10倍。他批評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作為學者,公佈結果反差那麼大的民調會誤導公眾,又指今次選舉中,自己要花8成時間向選民解釋民調問題。


港大民研:配票非調查考慮


社民連新東候選人梁國雄擔心,若今次民調變成選舉就有很大問題,希望鍾庭耀能回應問題。人力新東候選人陳志全否認這次公開指摘港大民研是輸打贏要,而是「輸打贏打」,又提議一家人配票時可分散支持不同候選人。港大民研回覆本報查詢時,一併公開港大民研於本月10日回覆社民連和人力的信件。港大民研解釋,樣本少是由於資源所限,後期調查會逐漸增加樣本至一周3,500個,屆時誤差相應減少。至於未有讀出名單第2位候選人,是參考電子傳媒做法及資源考慮,今會再交代讀出名單首位與首兩位候選人的分別。港大民研亦解釋抽樣誤差問題,指一般所說的誤差值實為概念簡化後的最大誤差約數,但強調「政黨如何使用調查數字,選民如何配票,不是我們的考慮」。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記者呂浩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9/197424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35

港大民調 梁振英民望新低

1 : GS(14)@2017-01-21 03:32:54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周三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但港大民調顯示施政報告滿意率只有34%,不滿率為29%,評分為52.3分,為任內5份施政報告中排名第3,而梁的民望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支持率淨值大跌至負57個百分點,是上任特首以來新低。


港大民研在施政報告發表當晚電話訪問664人。調查顯示市民對這份報告的滿意淨值為5個百分點,評分有52.3分,比前兩份的評分為高,2016及2015年的施政報告評分分別為41.1分及49.5分,他任內最高分的是首份施政報告,有56.4分。梁振英民望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支持度輕微上升0.4分至41.7分,支持率淨值則由負44個百分點下跌至負57個百分點,是上任特首以來的新低。■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0/199030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31

港大民調 港人對2047悲觀恐核心價值消失 今日上街創造命運

1 : GS(14)@2017-07-01 10:46:30

■鍾劍華表示,經過雨傘運動及近年內地官員「打橫嚟」解釋《基本法》及一國兩制,欺凌香港人的態度,港人「冇理由會樂觀」。資料圖片



【本報訊】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迄今20年,《中英聯合聲明》承諾的50年不變已經走樣。中國外交部昨公開宣稱,《聲明》已無現實意義。到了2047年的50年限期,香港會變成怎樣?本報委託港大進行的民調顯示,近半港人對香港仍能保存現有核心價值感到悲觀,他們也不相信屆時已落實特首及立法會雙普選;有一半人更認為一國兩制將會消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引用譚詠麟歌曲《創造命運》圖勉勵香港人;今日正好再次上街,民主自治、重奪香港的願望定會一切都變真。記者:陳沛冰



本報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民調,上月13日至15日以電話成功訪問1,008名18歲以上市民,當中46.4%人認為到2047年香港不會實現普選特首及立法會,只有21.6%人認為會實現;有46.9%人對2047年時香港仍能保存現有核心價值感悲觀,只有31.2%人感樂觀。有48.2%人認為2047年後香港與中國維持一國兩制,但有45.7%人認為會變成一國一制。



京:《聲明》無現實意義

以政治立場分析,大部份傾向民主派及中間派受訪者,都認為到2047年香港不會有雙普選,對仍能保存核心價值感悲觀,及2047年後香港變成一國一制。以年齡分析,逾半18至39歲受訪者也作出以上三個選擇,顯示較年輕一代不看好香港前景。中央政府又怎樣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表示,香港是否成功,回歸20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英方對回歸後的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希望國際社會認清現實。英國外交部回應稱,《中英聯合聲明》至今仍然有效,並指這是法律上具約束力的條約,已在聯合國登記備案;作為締約國,英國政府會履行密切監察條約落實的責任。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經過雨傘運動及近年內地官員「打橫嚟」解釋《基本法》及一國兩制,欺凌香港人的態度,港人「冇理由會樂觀」,也令年輕人反彈特別強烈。剛過去的特首選舉及今屆政府問責官員任命,都被指有西環介入,「港人感悲觀好正常,睇唔到中央會有放鬆嘅迹象」。


學者:仍有不少人爭民主

但鍾表示,民調顯示不少人相信香港會有雙普選,顯示香港仍有不少人未放棄,心未死,繼續爭取自由民主。就如2015年及2016年的區會及立會選舉,市民以投票表達對政府不滿,才令本土派當選。《蘋果》亦在網上進行投票,結果顯示,66%人認為2047年後港人不會再享有言論及集會自由。33%人認為2047年後《蘋果日報》會消失、約39%人認為上facebook要翻牆。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反映港人憂慮香港會步內地後塵,變成傳媒自我審查,言論和集會自由受到限制。此外,港大民研6月以電話訪問逾千名市民,發現62%市民對成為中國國民沒感到自豪,較去年微跌3%,但比例仍高於感到自豪的34%。市民對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感到正面及負面評價分別為35%及36%。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同月也訪問716人,以100分為滿分,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評分為53.9分,較5月份低0.9分。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1/20075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