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因辜家大少爺辜仲諒涉案而沉寂3 年多的中信金,近來企圖心旺盛。中信金本週三董事會後將遞件申設大陸子行,與其他6家金控升格分行,走不同的路;接著6月底,將把最大宗的金控私募案 420億元送入股東會討論。這是各家金控前仆後繼搶灘登陸中,動作最大,也最快的布局。 本刊調查,為了私募案,77歲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 不但將數十年苦心經營人脈全用上,引入中國前政委郭炎與美國布希家族關係深厚的Ed Rogers私募基金等;過去1年來,他還忍著坐骨神經痛之苦,往返大陸穿梭此事,一切努力,攏是為了因案無法浮上檯面的長子辜仲諒,能在大陸立足。 辜 濂松 小檔案 現職:中國信託金控董事長 生日:1933年9月8日 家庭: 妻辜林瑞慧; 長 子辜仲諒(前中信金副董,現為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次子辜仲(主導凱基證、中壽等事業,現為開發金顧問); 三子辜仲 立(仲利控股董事長); 女兒辜仲玉。 學歷: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碩士、菲律賓迪拉薩大學榮譽博士 經歷: 1966 年與叔叔辜振甫合組中信銀前身中華證券投資; 1984年出任中國人壽董事長; 2002年中信銀變身中信金,出任董事長至今。 上 週一(十九日),七家符合投資中國的金控中,有六家向金管會遞件,在「子行、分行、參股」三選二中,選擇「分行及參股」,獨不見唯一選「子行及參股」的中 信金;同時,還傳出中信金為了參股大陸銀行,將私募四百二十億元,此舉恐撼動辜家大股東地位,使中信辜家王朝「變天」。究竟辜家算盤怎麼打? 備妥銀彈 參股陸銀 這樁私募案之所以受金融圈矚目,一來它是發行新股籌資案,金額是金控史上最大宗;二則前中國政協郭炎要認一半二 百一十億元、約九.九%股權,市場已耳語四起,「參股法令還沒訂定,中信參股大陸銀行已經有譜了」。 為避免激怒金管會,對私募案,中信金封 口不提。本刊調查,中信金本週三(二十八日)董事會中,預定通過申請升格子行案以及討論私募事宜,預計六月三十日股東會通過,未來只要主管機關參股法令通 過並公布後,即可用於參股。 在金控各顯神通、尋找前進中國門路之際,中信將是步伐最快、動作最大的一家。「設子行可跨區經營,但一年新設二 百家,也打不過大陸的銀行,因此中信金有可能以子行發展法人金融業務,以參股中國全國性銀行方式,發展中信最擅長的消費金融業務。和其他金控以人民幣二億 元設分行,中信金備妥四百多億元銀彈,要做就做全區,法金、消金一起做,有點賭大的心情。」一位前金控總經理說。 小辭典 子行 與 分行 4 月19日金管會開放國銀申設大陸分行及子行,多家銀行搶遞件申設分行,惟獨中信金計畫申設子行。按中國法令,分、子行法律地位不同,設立條件和可承辦業務 也有差異。 分行在中國不具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權利義務多回歸母行承擔,財務與母行連結度也高,一旦發生虧損,母行就得金援,擴點也得靠母 行。子行則具獨立的法人資格,財務、業務等都可自理。 依法台資銀行登陸設分行,須注入人民幣2億元資金,不能發行信用卡,僅能吸收人民幣 100萬元以上的定存,母行得要設逾2家分行,才可能讓1家分行改制子行。子行資金門檻則為人民幣10億元,因被視為當地銀行,符合「開業3年、連續2年 獲利」的條件,就可做人民幣存貸等業務,子行還可擴點、參股其他銀行。 兩岸奔走 善用人脈 如今企圖心旺盛的中信金, 與三年多前不可同日而語。二○○六年間,中信在辜家長子辜仲諒的領軍下,原打算併購兆豐金,拿下第一大民營銀行龍頭,不料紅火案爆發,王儲淪為通緝犯,讓 中信士氣低落,直到一年多前,辜仲諒返台後,才又恢復生氣。 而私募案的關鍵人物,正是辜仲諒七十七歲的父親辜濂松。 辜濂松過 去一年,經常往訪北京,「他過來辦的都是私事(自己公司的事),想辦法弄個牌照或入股之類的。」知情人士透露。 本刊調查,辜濂松邀來前中國 政協委員郭炎、美國前總統布希家族關係深厚的Ed Rogers私募基金,及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等策略性夥伴。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辜濂松數十年來苦心經營的中、美、日政商人脈,在這一役中都用上。 最 令人驚嘆的是郭炎。台灣金控參股大陸銀行難度高,除了資金外,人脈關係更是關鍵。 「老先生年紀大,辜大少又因官司纏身,不能浮上檯面管事, 總得有人先頂著。郭炎日後若在中信金掛個位置,大家也不用太驚訝,而且憑郭炎與北京的關係,等於幫中信金進軍大陸開直達車。」知情金融人士說。 找來郭炎 政商均霑 這位郭炎,今年六十一歲,越南出生,一九七一年到台大念商學系,與現任行政院長吳敦義是台大同學,娶台灣老婆 後,即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成了正港的台灣人。九○年代回香港後,先是擔任美商新橋資本合夥人;一九九八到二○○七年期間,備受中國中信集團重用,他頂頭 上司是中共元老王震之子、太子黨重要成員—王軍。後來郭炎創業,買下香港上市公司東南亞木業,中信集團也入主。 「郭炎與中信集團關係深厚, 深受王軍賞識,也與後來的接班人孔丹有交情。」去年中信金為了競標南山人壽,要做私募案,郭炎在報紙上看到消息,打電話給子弟兵、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表 示有興趣。私下,郭炎早就是中信與辜家的座上賓,辜濂松父子經年與王軍、郭炎等球敘。 為回台投資,去年五月郭炎就辭去蟬聯三屆的中國政協委 員,現為香港同星投資公司董事長。「以他的年紀,要回鍋任政協是不可能,看來他已抱著破釜沉舟決心。」熟悉北京政圈的人士說。 持股縮水 傳言四起 四個月後,郭炎與準閣揆吳敦義在香港鏞記酒家見面一事曝光,入資案一度作罷,直到今年中信金重啟私募案,郭炎才又捲土重來, 以九十億元自有資金,並向國泰世華等銀行聯貸一百二十億元,湊足二百一十億元,認下半數私募股。 「郭炎雖表示資金為自有(撇清無中資),但 郭炎過去是大陸中信的代表,眾所皆知。」香港商界人士說。了解內情的國內金融圈人士則盛讚:「辜濂松果然薑是老的辣,這著棋真是高招。」兩岸「中信」應有 合作的空間。 同時間,市場也傳言「中信恐變天」。「辜濂松難道算盤不會算?新股東持股會比老股東還多?除非辜家不要玩了,從此脫離金融圈, 莎喲娜啦(再見)。但這怎麼可能!」熟悉辜家人士說。 「辜家絕不會引狼入室。從中信金年報來看,表面上,辜家持股只有七%,但四七%的外資 持股是純外資嗎?他們不會出去、再從日本、美國回來,以外資身分控制持股?辜家持股少說二成,但媒體不管寫多寫少,辜家都啞巴吃黃連,沒可能自己亮底 牌。」他說。據指出,辜家至少持有中信金二成五股權。 憂經營權 老臣不安 不僅如此,中信金內部也隱隱不安。親辜家人 士說:「羅聯福等老臣,多是從基層做到高階主管,不希望在經營權不穩的公司上班,怕隨時沒頭路。」 為此,老董(辜濂松)不斷與老臣、主管溝 通,「中信金如同我第五個孩子,我絕不會放棄中信金。」「郭炎看好中信金未來在大陸的成長空間,而且郭炎近幾年重心在經營飯店與信仰密宗,並不想經營金融 業。」辜家老臣說。最關鍵的是,辜家與郭炎等大股東間,已簽下一紙「由辜家掌握經營權」的書面協定,內部才達成私募案共識。 事實上,辜濂松 前年因坐骨神經痛開刀後,復原緩慢,身體微恙,但這一年來,為了私募案,他仍力排內憂與外患,苦心布局,背後為的還是辜仲諒。 上週,辜濂松 與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吃飯,行前,辜濂松特地差人打電話給蔡衍明,問說:「辜仲諒是不是也可以出席?」辜濂松用心幫辜仲諒維繫商界人脈,可見一斑。 嫡 長子傳承家業,是辜家百年法統。從辜仲諒兒時,辜濂松就給予嚴格的訓練,為的是有朝一日長子能接棒。辜仲諒也不辜負期待,一九八九年進入中信銀後,一路推 動改革、發展消費金融,超越花旗銀行,成為第一大民營銀行,直到二○○六年他放膽鯨吞兆豐金一役,遭逢人生與事業最大的挫敗。 跨向保險 版圖做大 前年,被檢察官從日本策動回台後,辜仲諒除了應付官司,也觀察到富邦金併購ING安泰銀行,國泰金在大陸壽險市場做得有聲有 色,中信第一大民營銀行已被人超越,十分心急。因此當兩岸簽訂MOU及南山人壽要標售時,辜仲諒不時與父親交換想法。 標南山人壽一案,中信 內部有過激烈論戰。「老臣大多反對,並以花旗銀行跨向保險後不成功為例,認為銀行本業一樣可以做大做好,若要跨向沒有把握的新領域,恐步上花旗後塵。」一 位知情人士說。 但大股東有不同想法。「大少爺認為這塊(保險)不能沒有,不然做不大。若完全不碰,和富邦與國泰的差距,會越拉越大,老董也 支持這個想法。」加上入主南山,等於拿下進軍大陸保險業的門票,因此,中信金董事會最後拍板,競標南山,雖然敗北,但仍企圖與得標者中策博智換股結盟。 為 了有事可做,辜仲諒去年三月,悄悄接下辜濂松的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頭銜。基金會設在信義計畫區中信金總部大樓十八樓,這也是辜仲諒昔日辦公樓層。 「慈善基金會一下活潑起來、活動多,辜仲諒雖隱身檯面下不現身,但他私下點子多,也開始和昔日熟悉的媒體高層有互動。」一位媒體人說。 辜仲 諒返台後,原可自由出境,飛日本、美國探視兒子與妻子羅惠玲,但今年二月春節前,法官將他限制出境後,心情又跌入谷底。 麻吉相陪 度低潮期 這段低潮期,辜仲諒有一幫換帖兄弟陪著他。「辜仲諒以前組成的LUNCH CLUB(午餐會)成員,平日會陪著他吃飯,或到老淡水、東方等球場打球,例如晶華飯店潘思亮、萬海陳致遠、聯合報的小王子王文杉等,這些朋友情義相挺, 對外絕口不提兄弟的事。」辜家友人說。 「他現在工作,比管事時還認真。不然他只要一離家,隨便去哪都會被盯住。像中信董事會通過麥克.迪諾 馬(Michael B. DeNoma)接任銀行董事長之前,辜仲諒就與Michael熟識。」這位友人說。 「辜仲諒因紅火案所涉及的刑 責,不是殺人放火的自然犯罪,而是商業行為所產生糾紛,在不同國家法律領域,有不同的見解。」法界人士說。也就是說,在辜濂松苦心布局下,辜家接班人辜仲 諒未來立足大陸有空間。 辜仲諒 回台至今中信金多新政 2008.11.24 涉紅火案遭通緝2年多,辜仲諒搭專機返台。 2009.2.25 延宕2年多的泰國信用卡公司投資案喊卡,認9千萬元損失。 2009.3.27 決將金控和旗下公司所持有的10%兆豐金持股,全數信託給台灣銀行,委台銀視市況出脫。 2009.6.26 股東會通過25億股私募案,預計募資443億元,11月因私募案與南山案掛鉤,金管會一度退件,要求進一步說明,至2010年3月重新定價,擬募資 419.7億元。 2009.6.30 中信銀董座羅聯福升中信金副董,後兼掌中國事業。延攬前渣打銀行亞洲區副董麥克?迪諾馬,主導銀行事業。 2009.8.28 出手標南山人壽97.57%股權,但敗給香港中策博智集團。 2009.11.17 與中策簽合作備忘錄,中策讓南山3成股權給中信金,換持中信金私募9.95%股權,未來南山董座擬由中策主導,中信決定執行長人選。 2010.2.25 延攬前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任旗下台灣彩券董事長。 2010.3.31 原採雙總經理制的中信銀,改採單一總經理制,由董座麥克?迪諾馬兼任。 2010.4.7 通過金控新組織架構,將設中國、投資、銀行、保險及證券5大事業群。 金控結善緣搶登陸 ◎國泰金 今年1 月傳中國4大行庫之一的工商銀行,有意接手開業5年的上海國泰人壽50%股權,但遭否認。國泰投信2009年與大陸基金龍頭華夏基金香港公司結盟。 ◎ 富邦金 今年4月宣告將與福建政府、中國中央級的國開基金合設海峽產業創投基金,規模人民幣50億元。另已申請與北大集團的方正證券合設基金 管理公司,並與中國中信集團合設融資租賃公司。 ◎新光金 與海南航空集團合資在北京設新光海航人壽,2009年10月開業後, 即和中國、農民、建設、工商等4大行庫洽談通路合作,並同步評估開放讓4大行庫參股。 ◎元大金 3月剛曝光的規劃,是由旗下元 大證券的海外公司,參股去年結盟的蘇州東吳證券,預計取2成股權。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6/3NMDAwMDE5Nzg3Ng.html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97142.html
今天,苏宁电器(002024.SZ)发布公告称,将以35日元/股的价格认购旗下日本Laox株式会社定向发行的1.79亿股股份,总投资约5.03亿元人民币。发行完成,苏宁将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持有Laox 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009年6月,苏宁电器以每股12日元的价格认购日本Laox公司定向发行的6667万股股份,获得后者27.36%股权。一年后,苏宁增持Laox股权,达到相对控股。
日本Laox株式会社创立于1930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家电连锁企业,与苏宁、国美不同,Laox 业务除了传统3C家电外,还涉及动漫产品、乐器、手表等日用品零售。
增资控股举动一箭双雕。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公司将把Laox引入中国,实施双品牌战略,同时还将扩大Laox在日本的布局,为国际化进一步奠定基础。
苏宁电器打算在中国设立Laox中国总部,并公布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到2016年,Laox中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5个城市开设150家门店,建立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乐购仕生活广场(LAOX LIFE),单店面积在1万至2万平方米之间。
目前Laox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已经开始进行选址规划,今年年底将开出2到3家门店。
孙为民说,Laox可独立采购、共享苏宁电器后台设施,并互相补充各自经营管理模式。他认为,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和消费类强国,日本零售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值得中国零售企业借鉴。
这像是一种防守反击策略。因为,国美电器在中国采取的是三品牌运作,巨头百思买则采用双品牌策略,苏宁单一品牌很难形成区域与差异化竞争特色。
控股Laox,也是苏宁国际化的新一步。
|
||||||
峰迴路轉之後,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終於確定保住這張千金難買的台資銀行執照,同時握有台灣南山人壽兩成股權與華一銀經營權,在兩岸的金融實力令人難以輕忽。 撰文‧劉俞青 從七月上旬至今,上海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就彌漫一股緊張氣氛。因為此時北京銀監會一行七、八位官員,正在華一銀行裡,進行近幾年來唯一一次最大規模的金融檢查,這一次的金檢,預計將維持近一個月。 根據行內主管透露,過去華一銀行的例行金檢,都是由上海銀監局執行,從未驚動過北京銀監會,但這次為了配合北京的金檢,行內甚至下令所有主管停止休假,高階主管更是必須在上海待命,以隨時配合所有的需求。 並不是華一銀行經營面出了什麼狀況,而是只待這次重要的金檢一結束,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就可以放下心中一塊大石,確定保住華一銀這個「寶貝」,但這個結果,恐怕要讓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大大地失望了! 會牽動兩位大老闆之間如此劇烈的心情轉折,主要還是因為華一銀的經營權經過一番峰迴路轉的角力拔河之後,終於確定重新回到蔡其瑞的手上,而一直以來用力甚深,希望有機會買下華一銀行的蔡宏圖自然要失望了。 不具銀行家身分 險被迫割愛華一銀行至今仍是在中國唯一一家台資擁有實質主導權的銀行,這張珍貴無比的銀行執照,據說是當時中國感念寶成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極少數沒有撤 資的企業,終於在一九九七年一月,批下了這張至今獨一無二的銀行執照。也因此,對蔡其瑞而言,這張有如拿性命風險去拚來的執照,何其珍貴。 但受限台灣法令,即使兩岸金融逐漸開放如今日,但華一銀的股東名單上還是看不到蔡其瑞的直接持股,只有轉了好多層管道之後,才看到以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 輾轉投資的「蓮花國際」持股。而蔡其瑞在任何場合的公開發言,也從未鬆口承認過他與華一銀之間的關係,但據他身邊人士透露,「總裁一直非常關心銀行的營運 狀況。」然而,這個蔡其瑞始終揣在懷裡的寶貝,從前年起,就開始出現可能經營權不保的危機,讓蔡其瑞寢食難安。 危機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根據中國銀監會規定,華一銀既然被認定為「台資銀行」,就應該由「具備台灣銀行業經營身分」的股東持有,偏偏,蔡其瑞雖然貴為「全 球鞋王」,寶成集團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鞋業代工廠,但並不具備這個「台灣銀行家」的身分,因此,原本預定今年底華一銀行的增資案,就被迫要引進其他具有台灣 銀行業經營者的大股東入主,換言之,蔡其瑞的寶貝很可能要易主了。 然而,這個蔡其瑞可能面臨的災難,看在台灣金融業老闆的眼裡,卻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因此引發台灣金融業老闆的一陣廝殺,據了解,過去二年多來,幾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台灣金融業者,都透過各種直接、間接管道,登門造訪過蔡其瑞。 被點名過的老闆包括永豐金何壽川、新光金吳東進,甚至連已經擁有廈門商銀的富邦金都榜上有名,而其中,最接近成交邊緣,差一點點就幾乎要拍板成為這次增資對象的,就屬國泰金蔡宏圖,當時甚至已經喊出可能以淨值三倍、每股台幣二百多元的天價入主。 蔡宏圖的算盤,當然是希望能夠藉由買下華一銀行,就等於打通進軍中國銀行業之路,如果配合旗下登陸多時的國泰人壽,等於銀行、保險雙引擎齊發,國泰金西進布局雛形已現。 唯一台資主導 華一銀績效佳但如今蔡宏圖的美夢確定破碎。因為根據最新消息,只要現在華一銀行行內正在進行的金檢順利通過,北京銀監會就會拍板,讓年底華一銀行的增資 案,採行「按原股東比率增資」的方式進行增資,換句話說,將由目前華一銀行的大股東,包括以蓮花國際為名的蔡其瑞、上海浦發銀行、永亨銀行等共同增資,而 原本要引進新的大股東計畫,確定不會執行。 這個命令等於直接對外宣告:蔡其瑞將繼續擁有華一銀行的經營權,而原本國內所有覬覦的金融業者,都確定出局。 這個急轉直下的發展,原因眾說紛紜。有消息指出,日前台灣南山人壽標售案,寶成集團與潤泰集團尹衍樑連手,以二比八的出資比,拿下南山人壽,其中出資二成 的蔡其瑞,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取得南山人壽,等於拿下「台灣金融業者」的身分,也就符合了北京銀監會對銀行增資對象的要求;但也有一說,是靠寶成長期戮 力投資中國而來。 但無論理由為何,對蔡其瑞而言,終歸一句話,就是保住了華一銀行的主導權,確定這個千金難買的執照,不會落入他人之手。 事實上,會讓蔡其瑞用盡方法也要留住的華一銀行,除了難以取代的獨特性之外,華一銀行這幾年的經營績效令人讚賞,當然也是蔡其瑞難以割捨的原因之一。 如果算進日前才開幕的蘇州分行在內,華一銀行已經有上海八家支行、深圳、天津與蘇州共三家分行,去年每股稅後純益二.八元,ROE一二%甚至居所有外資銀行之冠,眼看營運績效正要起飛,也難怪蔡其瑞說什麼都要保住華一。 未來,寶成在中國的投資肯定不會少,而蔡其瑞同時擁有台灣南山人壽兩成股權,與上海華一銀行的經營權,兩岸金融的實力,令所有台灣的金融業者都不敢小覷。 華一銀行 成立:1997年7月 資本額:人民幣11億元 股東結構:蓮花國際(66.11%)、上海浦發銀(30%)、永亨銀行(3.89%)資產總額:人民幣 287億元 |
||||||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