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不惜一戰」阻中國黃岩島填海

1 : GS(14)@2016-05-08 02:56:04

南沙火藥味又濃。外電引美國五角大樓智庫指,華府要將中國在南沙黃岩島填海造地,設定為「不可逾越的紅線」,並做好為此與中國「不惜一戰」的準備。加上國際仲裁法庭本月將就菲律賓告中國南海的九段線非法作出裁決,局勢又一觸即發。中國對南海態度企硬,解放軍南海艦隊6艘戰艦近日編隊開赴南海,與南沙守島部隊聯合軍演,表面理由是年度訓練,但擺明是回應美國和菲律賓的挑機。中國外交部昨強調,國際仲裁法庭任何裁決,中方都不會接受,也不會承認。中方派往南沙的6艘戰艦,包括去年底剛服役國產最新052D型導彈驅逐艦「合肥艦」(圖)。該艦排水量7,500噸,有極強的攻防能力。美國之所以緊張中國在黃岩礁填海造地,因該礁距美軍常使用的菲律賓基地僅百多公里。美國之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7/196017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44

馬世民嘲辣招無效 撐填海換地

1 : GS(14)@2016-11-27 13:00:26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不斷指其任內成功打擊樓價上升,不過長江實業地產獨立非執董馬世民(Simon Murray)昨日批評,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DSD)「辣招」,對打擊樓價上升無效,笑言只知加稅會推高物價。他其後又明言支持靠填海換地,指本港未來4至5年土地供應極少,縱有環保組織反對,但凡事都有後果。


指倫敦紐約同樣上車難


馬世民昨於公民實踐論壇發表演講,指特區政府雖然未至於垮掉(collapse),但他批評政府施政的確有失誤,推出政策之前未有好好分析。他舉例指,香港年輕人埋怨樓價高、上車難,但政府忽視樓貴的部份原因源自土地競投政策是價高者得;他又指倫敦、紐約或居於任何國家首都的年輕人,都正在面對同樣問題。馬世文進一步批評政府推出辣招,以為可透過增加印花稅來降低樓價,但他質疑成效,反問「(加辣)後是否有減低樓價?」他笑言只知加稅推高物價,認為加稅或只會令建築商暫時減少建屋量;又指香港已經很久沒有填海,上一次大型填海工程已是20年前的啟德,而本港未來幾年土地供應極少,為何不靠填海來增加可用土地?(Why don't we make more land available by reclamation?)問及中國在亞洲商業、金融及貿易方面是否具侵略性,馬世文稱並不認同,指過去幾年仍然有很多國際公司到中國做生意,自覺跟中國來往很安全,但他形容中國幅員遼闊,「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記者周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69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45

團結基金倡填海 碼頭起樓

1 : GS(14)@2017-04-29 22:57:12

【本報訊】政府建議填海逾千公頃建東大嶼都會惹起不少爭議,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亦拋出大規模填海建議,在長洲南及南丫島等5處填海近3,500公頃,騰空葵涌貨櫃碼頭作住宅發展,並協助發展商發展新界農地,撥出部份建公營房屋。


共填海3,490公頃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推「新玫瑰園計劃」,除發展東大嶼外亦增加5處填海區,包括在長洲以南填2,200公頃人工島作碼頭和棕地作業發展,將葵涌貨櫃碼頭遷至該處;在南丫西填海500公頃作低密度住宅發展;屯門及將軍澳分別填海390及200公頃作新工業及住宅發展;蒲台島則填200公頃重置監獄等政府設施,合共3,490公頃,現時貨櫃碼頭940公頃用地則改作住宅發展。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維謙指估算未來30年本港總房屋單位需求為126萬個,較政府估算100萬個多,因政府低估了重建住戶,料未來有約61.5萬樓齡50至70年單位需重建,較政府指30萬個多,未來亦應加大人均居住面積至270平方呎,推算未來30年所需住宅及配套用地達9,350公頃,較政府指的4,800公頃多近一倍,需要大規模填海。該會亦建議放寬受規劃限制難以發展的私人土地,「如三大發展商喺新界就有1,000公頃地」,建議政府協助發展商拆牆鬆綁發展住宅,但部份單位需是公營房屋。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質疑該會只為幫政府發展東大嶼開天索價,認為本港尚未有公平的城市規劃制度,最終得益只會是地產商,「講到好似可以住好啲,其實係騙局」。就建議協助地產商發展農地,「政府收返嚟自己搞好過啦,點解要益你呢?」■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8/200043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86

剃中國眼眉拒承認填海造島擁主權美艦闖美濟礁 華艦驅逐

1 : GS(14)@2017-05-27 00:06:36

中美關係再起波瀾。美軍一艘導彈驅逐艦前日駛入南海,直闖中方人工填出的美濟礁12海里範圍內巡航,擺明不承認中方填海造島擁有主權。這是特朗普上任總統後,美軍首次在南海挑機中方。中方派兩艘護衞艦警告驅逐美國軍艦。中國國防部昨怒斥美軍炫耀武力、極其危險;並向美方提嚴正交涉。



美國媒體報道,本周三(24日),美國海軍杜威號導彈驅逐艦(USS Dewey)在南沙群島巡航,並進入中方美濟礁12海里內範圍,展開「自由航行」任務。五角大樓拒絕評論事件,只表示美方行動符合國際法,巡航非針對任何海域及國家;又指他們「每天都在亞太地區海域行動」。





華促停止挑釁行為

中國國防部昨證實事件,並透露中國發現美艦闖入有關海域後,派兩艘導彈護衞艦柳州艦和瀘州艦,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及警告驅離。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指,美方這種做法極易引發海空意外事件,中方堅決反對,並向美方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昨敦促美方停止這種挑釁行為,免影響地區穩定和中美合作。按國際慣例,一國島礁12海里範圍為領海,外國艦船進入需獲許可;但美方一直拒絕承認中方在南海填海造礁擁有主權;並曾多次派軍艦軍機駛過或飛過有關島礁的海域及空域。此次是特朗普上任總統後,美國軍艦首次闖入中方島礁12海里主權範圍,明剃中國眼眉。美濟礁原是南沙群島中一處珊瑚環礁,2014年開始中方進行填海造陸,填出一個5.52平方公里的島,成為南沙面積最大的陸島,島上建有碼頭和一條長3,000公尺跑道,可停降大型客機和各式戰機,還有雷達站,有報道島上已部署防空導彈。菲律賓、越南都宣稱對美濟礁擁有主權。《華爾街日報》/英國廣播公司(BBC)


【美軍南海挑釁中方事件】

18/02/2017 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入南海21/10/2016 驅逐艦迪凱特號在西沙永興島與中建島海域,未入12海里10/05/2016 導彈驅逐艦勞倫斯號駛入永暑礁12海里航行01/03/2016 航母史坦尼斯號戰鬥群入南海30/01/2016 驅逐艦威爾伯號駛進西沙中建島12海里內08/10/2015 B52轟炸機飛過南沙中國華陽礁上空2海里範圍27/10/2015 導彈驅逐艦拉森號駛入南沙渚碧礁和美濟礁12海里水域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6/200343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18

研開發棕地 填海 鄉郊邊陲建屋

1 : GS(14)@2017-06-23 02:46:33

【本報訊】土地供應與房屋發展密不可分,候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透露,上任後將與發展局合作,運用創新思維覓地建屋,包括開發棕地、填海或鄉郊邊陲地帶。面對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爭議,下屆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重申,郊野公園建屋仍未有定案,呼籲公眾不要多疑。


稱用新思維 與發展局合作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與特首梁振英一樣,視房屋政策為施政的重中之重。她政綱表明要理順置業階梯,承諾增加「綠置居」供應,讓公屋戶購買以騰出公屋單位。林鄭月娥亦提出於居屋與私樓之間建構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為年輕夫婦提供置業機會。林鄭曾經透露,可以考慮撥出一至兩幅私樓地,讓發展商以混合發展模式推行計劃,但單位數目、定價水平等細節仍然未出爐。社會一直質疑,林鄭提出的房屋理念,最大問題是缺乏土地供應,下屆政府需面對極棘手的房屋問題。雖然林鄭競選時曾提出將運輸及房屋局分拆,把房屋事務交由發展局處理,令發展局一併處理土地和房屋,但至今仍未實行,即意味候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一上場就要積極覓地建屋。運房局「分家」不果,陳帆昨在記者會上承認,房屋問題「唔係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又透露,上任後將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合作,運用創新思維覓地建屋,「我同黃局長有溝通,土地同房屋係雙生兒,起屋就要有地」,指將研究發展棕地、填海或鄉郊邊陲地帶建屋。除了覓地建屋,陳帆上任後也要解決長策會未來10年的建屋目標,翻查資料,現屆政府仍欠4.4萬個單位。消息人士透露,當局至今仍未能物色相關達標土地,直指陳帆上任後要「努力啲」,又指陳過往工作少與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溝通,擔心他覓地時會遇到困難。


發展局常秘黃偉綸坐正

現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黃偉綸在下屆政府將「坐正」,出任發展局局長。政府早前宣佈邀請房協研究開發大欖和馬鞍山郊野公園興建資助房屋。黃偉綸昨重申,郊野公園建屋仍在研究中,目前未有最終定案,「希望大家唔好多疑,房協一直都係房屋先導者,(郊野公園建屋)係實驗性計劃,研究前路政府未有定案。」■記者譚靜雯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2/20064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17

財女手筆:填海增供應划算

1 : GS(14)@2017-09-17 17:29:34

香港樓價居高不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為香港地少人多,需求增加,供應卻「有限」,此一論點一經反覆洗腦,變成全民共識,樓價貴就成為合理不過的結果。然而,香港土地供應是否真的「有限」?不可不知,香港細不僅在於其山多平地少,海岸線彎曲,而且大部份土地早已劃為郊野公園,神聖而不可侵犯。近年政府覓地建屋,市區用地買少見少,政府大呼覓地困難。其實,香港百多年發展完全是一部填海造地史。由維港兩岸,到各新市鎮包括沙田、馬鞍山、大埔、屯門、東涌,全部填海得來。如果香港從來冇填海,今天應該絕無可能承載700萬人。當然,現今世代與幾十年前固然不同。填海要環評,要滿足的條件遠比以前多,不過,現今造地並無容易的方案。新界東北搞咗幾年,距離成事起樓仲係好遙遠;市區重建,收業權都搞幾年。望嚟望去,填海原來算係易搞,不過政府從來唔嘗試,唔將佢放首位。一邊大叫要增加房屋供應,另一邊連一個完整的增加土地方案都無;唔怪得市民當你政府無到,繼續搶樓。



Melody
http://www.facebook.com/whichroa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3/20151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62

馬料水擬填海60公頃 建1.1萬單位

1 : GS(14)@2018-01-08 01:30:31

【本報訊】政府委託顧問完成馬料水填海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報告,計劃填海60公頃,連同沙田污水處理廠搬出後騰空的28公頃土地,共可興建1.1萬個住宅單位,相當於一個沙田第一城;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比4,容納3.41萬人口。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雖然馬料水生態價值較低,政府仍應先開發例如棕地等其他選項。

料提供4.1萬個就業職位

政府提出5個近岸填海選址,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完成當中沙田馬料水及屯門龍鼓灘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報告,馬料水是5個選址中唯一提供住宅的選址,填海面積達到60公頃,鄰近科學園和中文大學,將與沙田污水處理廠騰出的28公頃土地一同發展,預計2026至2030年初步供應土地,共88公頃的的臨海土地,料可興建1.1萬個住宅單位,讓3.41萬人居住,公私營房屋為六四比,與長策建議一致,即料建6,600個公營房屋和4,400個私樓單位。政府早前表示馬料水填海區將發展成高科技及知識型工業、房屋和其它用途,可提供4.15萬個就業職位,料可改善區內就業環境和居住環境失衡的問題。政府又建議填海區綠化率為約30%,包括20%的公共空間和馬路旁綠化地方,而發展高度亦採用梯級式發展,由北至南、臨海至內陸遞升,以降低樓宇之間的景觀影響,並會提供足夠的通風走廊和樓宇分隔。報告稱,初步評估顯示填海範圍內的海洋生境損失輕微,3個生境均被評估為低生態價值和低野生動物多樣性,潛水調查亦沒有發現管海馬,而黑星珊瑚(Oulastrea crispata)的直接損失,以及對範圍內人工海岸線的鷺鳥影響均被視為輕微。報告又解釋,工程對於鷺鳥的飛行路線影響亦輕微,因為使用相關路線的鷺鳥佔百分比低,亦有其他路線可以取代。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政府應先發展棕地等其他選項,填海應為最後的發展方案之一,現階段不應考慮填海,但指該地生態多樣性不算高,如必須填海,該區會是可行選址。當區區議員蕭顯航表示,中文大學師生強烈反對填海,因為對該片海有豐厚感情,而很多人愛於假日到沙田踏單車,就是為觀看該片海,而且填海不是政府現時唯一選擇。■記者曾偉龍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71229/202585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77

陳茂波倡填海建新市鎮

1 : GS(14)@2018-02-13 00:56:57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網誌上提及,2000年至2015年間,香港每年平均靠填海填出40多公頃土地,與1985年至2000年相比減幅近八成,要求市民看待填海造地建議時,須以務實態度面對。

指有助解決住屋問題

陳茂波指,今天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填海及前期工程,將舉行動工典禮,計劃料能提供約4.9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比4,並會新增兩個鐵路站——東涌東及東涌西。他指出,香港80、90年代先後推出天水圍、將軍澳和東涌3個新市鎮後,再沒有新市鎮落成,是現時土地供應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之一。他謂,在2000年至2015年期間,香港透過填海所產生的土地合共只有690公頃(即平均每年40多公頃),遠少於1985年至2000年期間的3,000公頃(即平均每年200公頃),減幅近八成。陳茂波指,不少新市鎮土地都是由填海所得,對解決住屋問題起關鍵作用,未來香港仍有多個填海造地建議和數個重要的新市鎮項目,例如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及錦田南。他冀市民以務實和相互體諒的態度看待填海,新市鎮發展的成功故事便能再現。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5/202959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214

萊坊林浩文:填海效益遠勝其他方法

1 : GS(14)@2018-08-09 10:48:2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274&issue=20180809
【明報專訊】香港團結基金最近公開建議在大嶼山東部大規模填海以提供多達2000公頃土地解決房屋問題,其實不乏業界支持填海乃是未來提供足夠土地的重要方案。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便認為,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月完成公眾諮詢並提交報告後,特首林鄭月娥應該盡快拍板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例如短期可以提高住宅地皮的地積比率,中期要靠發展棕地、農地及其他新界土地,長期則必須在維港以外填海,「一個填海工程可增加數百至數千公頃的土地,容納數以十萬計的居民,這是其他方案比較難做到的,故我認為港府若真正為香港人及下一代着想,應該盡快填海」。

雖然今年以來本港樓價升逾一成,屢創歷史新高,惟林浩文認為,從息口及業主持貨能力等因素分析,與1997年比較,目前樓市不存在泡沫爆破的風險,「第一是息口,1997年按揭息率高達10厘,現時只是2厘多;第二是業主的持貨能力,1997年不少買家是投資者,一個人炒幾層樓、每層樓借九成按揭很普遍,當時樓價轉勢下跌,租金跟隨回落,他們即使『貼埋份糧』也不夠供樓,結果被迫在市場拋售,甚至淪為負資產被銀行收樓後再拍賣出售,加劇樓價跌勢;但現時樓市由用家主導,持有幾套物業的投資者相對不多,而且金管局近年不斷收緊按揭,業主可借按揭成數普遍減少,防守力亦較強,即使樓價跌兩、三成也不會被銀行收樓 」 。

大辯論後有共識 港府應盡早拍板

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港樓價累積升幅逾兩倍,林浩文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聯儲局為了救市將息口降至零,而在聯繫匯率機制下,本港亦要跟隨維持零息多年,「金融海嘯的源頭在美國,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不足一年,跟着很快便復蘇,而擴張周期更延續至今,但期內一直保持低息,自然推高資產價格」。他批評,在上述情况下,港府應該大幅增加住宅供應以遏抑樓價,但過去兩屆特首均沒有成功這樣做,2005年至2016年平均私樓落成量僅12,400伙,遠較1992至2004年的平均數低(見圖),亦遠低於2萬至2.3萬伙的實際需求,自然挾升樓價,「既然住宅嚴重供不應求,只要小部分港人買得起樓,已可大幅推高樓價;但即使這小部分港人可以買樓,普遍亦要愈買愈細」。

不可單靠一個方案 須幾條腿走

林浩文分析,根據運房局的最新數據,本港未來3、4年的私樓供應量達9.3萬伙,勉強可以滿足實際需求,但問題是市場擔心供應在2022年後便會出現斷層,是支持樓價近月破頂的重要因素。他認為,政府若有決心穩定樓價,便需要就如何增加土地供應給社會一個明確的交代。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9月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至今已近一年,該小組將於下月完成公眾諮詢,向港府就增地建議提交報告。林浩文指出,經歷過去幾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後,市民已就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明確表態,相信港府亦有壓力盡快拍板,就此推出新政策,而他認為,未來應以不同的短期、中期及長期措施,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我相信目前政府不可只依靠一個方案增加土地供應,要幾條路一齊走。至於短期增加土地供應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在交通配套容許的情况下,盡量增加即將出售官地的地積比率,包括放寬有關住宅的高度限制,這當然會對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有一定影響,但符合本港社會整體利益。

填海規模大 可容納逾10萬人

「中期措施方面,不論向業界收購棕地、向新界原居民購買『祖堂地』,或與地產商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農地,都值得去做,但上述任何一個方案均涉及政府與賣家反覆磋商,從拍板到提供熟地料需時5至8年,屆時林鄭可能已不是特首,故要確保下屆政府政策有延續性,增加土地供應不應只是一、兩屆政府的事,而是每屆政府的施政重點。」

早前林鄭已公開表態支持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林浩文亦同意這是長線造地最有效的措施,「一個填海工程可增加數百至數千公頃的土地,容納數以十萬計的居民,這是其他方案比例難做到的」。他又說,港府的評估是填海造地需要逾10年,而外國很多經驗3至5年便可成事,而不論怎樣也好,填海還是應該愈早開始愈好,「香港由百多年前的小漁村發展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很多土地也是靠填海得來的,而鄰近的深圳,以至遠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及菲律賓,近年也積極填海造地,但本港期內卻停滯不前。即使填海造地需要逾10年,港府為香港人及下一代都要及早填海,尤其是今天庫房仍有錢去填海,若8至10年後無錢,便想做也做不到了」。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08-09 10:49:5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771&issue=20180809
【明報專訊】既然在港府能成功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前,樓價料仍易升難跌,林浩文認為,若港人有自住需求,能支付三成首期及通過壓力測試(做30年按揭,若加息3厘後每月供款佔家庭收入仍低於三成),仍可買私樓上車做業主。

林浩文指出,2018至2022年的新樓落成量中,港島、九龍及新界分別佔8%、35%及57%,可見後者供應較多,當中將軍澳、元朗、沙田及屯門的供應尤其充足(見表),有關新盤發展商料有較大銷售壓力。故他建議,若港人有置業需求,本身財力又有限,應該勤力做功課,留意及比較上述地區新盤。

若買不起私樓 可吼資助房屋

不少港人難以符合上述嚴格的上車要求,林浩文認為,他們不應勉強買私樓,可以暫時租樓住,然後申請政府的資助房屋,例如將以市價五二折發售的4431伙居屋,或位於馬頭圍道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先導項目(涉約450伙),即使上述項目中韱率很低,但其後類似供應料陸續有來,「港府6月宣布將9幅私樓用地改建公營房屋(涉及約10,600伙),這些都是居民及首置上車盤的潛在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77

陸振球:填海造地可「圍魏救趙」

1 : GS(14)@2018-08-11 22:17:0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311&issue=20180811
【明報專訊】政府透過按揭證券公司為65歲香港巿民提供的年金計劃,昨宣布首批申請只接獲9410宗意向登記,總認購額約49.4億元,平均認購52.5萬元(可認購上限為100萬元),相較今次年金發行上限100億元計,認購金額比例不足五成。其實,年金的年回報率約有4厘,相較不少投資工具能提供的回報率高,如現在一般香港住宅的租金回報率也只有2厘多一點,但近日開售的一個元朗新盤,卻能出現萬人空巷的認購場面。

年金冷,磚頭熱,原因除了和年金對大多香港人屬新玩意需時間「熱身」外,買年金主要為長者,而最急於買樓的多為年輕人,投資取向多有不同外,相信也和樓巿十多年來大升小回,投資者總是愈熱愈追捧有關。不過,股神巴菲特早有名言,人人恐懼時要貪婪,人人貪婪時則要小心,投資要反其道而行才會有好成績,如近期美股又逼近高位,但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持有的現金卻也是歷來最多,與一般股民或樓巿投資者當股樓最熾熱時瞓身入巿,甚至加槓桿剛好相反,股神一直是股巿愈旺持有愈多現金,待股巿大跌時大舉入巿時現金最少(圖1),結果令他成為全球第三富有的人!

股樓脫鈎 還是樓市時辰未到?

說開股巿和樓巿,過去數十年,香港股巿和樓巿的走勢關係密切,就是港股大升,樓巿會跟升,港股大跌,樓巿也會跟跌,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以至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2013年聯儲局加息和2015年「大時代」等股災後,港樓都曾出現明顯調整(圖2),但今年港股在1月見頂後,在中美出現貿易戰和美國接連加息後,港股恒指雖一度跌了接近兩成,但樓價不但仍然屹立不倒,更是繼續屢創高位,是港股和港樓不再掛鈎,還是港樓下跌只是時辰未到?

港銀加按息 不宜掉輕心

之前不少分析說,香港樓價長升長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息口低,不過本周二花旗銀行突然宣布調高按揭息口,第二日更有多家銀行跟隨,加幅介乎0.1厘至0.2厘,固然,就算加0.2厘,每借100萬元,以25年還款期計,每月只多付約100元,借500萬元按揭,則多付500元,對供樓負擔未必真的有太大影響,只是凡事總有開頭,現在只是加0.1厘至0.2厘不要緊,但如美國繼續加息,又或香港要追回先前未有跟美國加息的幅度,那對樓巿的影響便不要太過掉以輕心。

港填海得來土地 遠少於深圳星洲

香港團結基金在本周初又再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可在大嶼山東部進行大規模填海,由此可造地多達2200公頃,相當於半個九龍半島的面積,預料可興建25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元人居住。

不少人都說香港樓價高,港人居住空間狹窄,遠遠比不上如鄰近的深圳或我們的爭對手新加坡,不過根據香港團結基金提供的資料,不單過去10年香港透過填海得來的土地供應遠遠不及深圳和新加坡,就算根據其建議在大嶼山東部進行大規模填海,未來十年有關的土地供應量也遠遠不如深圳和新加坡(圖3)。

落實大規模填海 農地棕地「搶出貨」

當我們羨慕別人的樓價較我低和居住環境較我們好,卻又拒絕或反對跟從別人的造地方法,這和椽木求魚有何分別?當然,也有說為何不先強行發展棕地或逼發展商交出農地起樓,但這其實牽涉到大量法律問題。有人說填海是遠水未必可救近火,相信大家都聽過「圍魏救趙」這個歷史故事,當年齊國因為路遠未必夠時間行軍救趙國,但齊國選擇先攻魏國,魏國自要班師自救,趙國危機便解除。相同道理,如今次政府落實在大嶼山東部填海,就算10年後才可獲得2200公頃土地,但擁有龐大農地儲備的發展商,還不快快將農地補地價,趕在填海完成之前推出單位賣樓?棕地的擁有人同樣不會傻乎乎的等發展商先起樓,然後再等填海地推出,令自己的地皮價值大降,他們自然會還趁還有討價能力之時盡快推出土地,商討以合理價錢將地皮交予政府發展起樓!

黃竹坑站3期 財團出價「審慎」?

我常看到環保團體最出力反對填海,不過其實所謂「地產霸權」才應最反對大規模填海造地,因為這會對它們擁有的土地資產構成最直接的競爭。

港鐵(0066)招標的黃竹坑站第三期發展項目,只有五個財團入標,最終由長實(1113)投得,當中會否有執死雞情况就不得而知,但長實發表的明聲由其執行董事吳佳慶表示,「對集團投得項目感欣喜,長實一直積極參與土地競投,按照每個項目本身的條件及潛質審慎出價,從不抱志在必得的心態,是次成功投標的價錢十分理想,利潤合理」,文字頗堪玩味。長實強調投得黃竹坑站三期的出價是審慎,卻反而能擊敗其他財團,那是否其他財團的出價更「審慎」?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