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光鄧鋒:用一塊錢能賺十塊的行業有哪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6/155422.shtml
導讀 : 早期投資對投資人的考驗是,要在某領域熱之前,且不是熱得太遠前投進去,這是最難的。
精彩語錄
1.早期投資對投資人的考驗是,要在某領域熱之前,且不是熱得太遠前投進去,這是最難的。
2.投技術創新型的公司有技術的風險,但投模式創新型公司也有人和市場的風險,人和市場的風險可能比技術風險還大。
3.要找到優質的技術型創始人得靠長期浸泡行業。不能是想看哪個行業,就全掃一遍找到,但這在To C行業是可能的。
4.之前常說的“科技成果轉化”本身是錯。不是先技術,再做產品,再找市場賣;而是反過來,先看市場需求在哪兒,痛點在哪兒,痛點夠不夠大,次看需要什麽產品,再看它背後需要什麽技術。
從2005年從美國回國創業,鄧鋒在中國VC界已十年余。北極光的投資風格如同他本身一樣,偏技術創新型,早期,理性。
鄧鋒投資過展訊通信、中科創達、艾諾威科技、華大醫學等公司,也曾經是百合網、中文在線等的投資人。
從創業到投資,鄧鋒講述他對技術主導型創業項目的理解。
(以下是以鄧鋒自述的形式展示他對VC領域的思考和判斷)

“科技成果轉化”本身是錯的
北極光在過去10年做早期風險投資,一直偏技術創新方面,北極光的基因在此。在2005年我從美國回來創辦北極光時,中國很少有科技創新類項目。過去10年,中國大多數是商業模式型的創新(比如電商模式),但今天和2005年相比,科技創新型主導型的創業企業在大幅度上升。
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時間點,過去靠勞動密集型的驅動已經不行了,市場競爭要求我們必須在技術上有所創新。技術的創新包括IT科技(從芯片、硬件軟件系統、到安全、存儲再到AR、VR、人工智能、機器人、可穿戴等)、健康醫療和生命科學、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先進制造等。
在人工智能方面,過去幾年機器深度學習帶來了相對大的變化和革命,很多應用包括機器視覺(比如在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以及在金融、人臉識別、語言的理解等方面的應用,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在VR和AR方面的應用,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快到來,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而是開發的內容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成本,這方面得降下來。北極光投資了矽谷一家做內容開發平臺的公司。VR和AR方面,關註度不僅僅在設備,更要在內容上。
可穿戴方面和智能家居領域,大多數是大公司的機會,對小創業公司沒有那麽多機會。倒是一些專業領域的智能系統方面,比如說芯片、系統以及IT基礎設施的運化等,能算的上是北極光的長項。
投技術主導型的公司有技術風險,投商業模式創新的公司面臨著市場的風險。技術風險面臨的是今年做不出來,但明年能做出來。只要人對,保持領先就可以。人有問題就麻煩了。相比市場的風險,我更願意選擇技術的風險。
有些投資人擔心投技術創新型公司會被騙,有些技術型的公司未來的市場和應用場景是想象出來的。我認為北極光的背景有能力去甄別這些。
中國過去有個詞叫“科技成果轉化”,這本身是錯的。對應用型科技,不應是先有一個技術,次做產品,再找市場賣。應該看市場需求在哪兒,痛點在哪兒,這個痛點夠不夠大,再看需要什麽產品,產品背後需要什麽技術。不是一個技術做三個產品,賣9個市場;而是先是某個人群市場,後面有三個產品供給,再背後有9項技術在做支撐。
北極光做技術類的投資,必須是從市場角度切入。我們先判斷是否有市場,是否是虛擬出來的市場。再判斷其他風險:第一,能不能做出來,技術不過關,做不好,就沒用;第二塊,你做得周期是否太長,被別的新技術給代替了;第三塊,是否存在著市場雖然在,技術和產品不錯,但銷售跟不上的問題。
怎麽去找到技術型創始人?
投資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人,科技主導型投資更是如此。創始人需要有很好的技術,有良好的商業思維,還得懂管理,這其實很難找。
北極光基金看的領域很多,但對每個投資成員來說,會聚焦幾個子領域。只有長期浸泡在某個領域,才能對行業很了解,誰是牛人,這個專家是誰,是不是有創業的想法,創業機會好不好,你要在某一個領域長期浸泡才能提前獲得。所以找人不是說今天想去找就能找到,它是一個慢工細活。
在To C投資領域,一般投資人會把某個領域全掃一遍,找最優秀的投進去。這在技術創新型的項目的投資上是行不通的。
對技術創新型項目,北極光的投資視野是全球的。我們投了一些矽谷的公司,在矽谷投了家用計算機視覺來處理自動駕駛中的問題,投了一家無人機公司lily,產品還沒賣,已經有3500萬美金的訂單;還和順豐一起投了家做物流的無人機公司。
為什麽下註卡尤迪?
醫療領域是北極光關註度比較高的,投了很多醫療器械、醫療儀器和耗材。在分子檢測的基因測序上,投了華大、燃石、基準醫療、安諾優達四家公司,在分子檢測的PCR下一代技術上,投了卡尤迪。
為什麽投卡尤迪?
從人看。
創始人李響是80後的女性創業者,理想很大,很專註,碰到困難一直往前走。她創業過程中,剛開始幾年碰見困難,和最早的創業合夥人有些問題。這也是我們團隊剛開始見她時可能覺得有些問題。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你一定見她。我單獨跟李響見了一面,見面之後我就決定要投這家企業。首先我感覺這個人是對的,當然我們還是做了盡職調查,詳細的盡職調查後發現李響是價值觀很正的人,而且她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激情,這個激情不是幾個月,而是10年、20年。聰明、肯幹、勤奮、執行力強,是一個很好的創業者。雖然經驗上缺一些,但在我們投進去後,很快配上了核心團隊,發展很快。
從市場和技術上看。
從市場看,非常巨大。它做的是快速低成本的檢測人和動物有沒有病毒。舉個例子,一個人有感冒癥狀,要不要打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打抗生素沒用;如果是細菌感染,你應該打抗生素。但是你不知道是病毒還是細菌,現在的方法是幾天後才能告訴你結果。如果是病毒的話,幾天後可能變成了肺部感染。將來到樓下就能測,花20分鐘可以知道到底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很方便知道下面該怎麽處理。不僅僅是感冒,所有我們知道的跟病毒相關的病都可以花幾十塊測試是否存在病毒,包括肝炎、HPV、HIV等等。這是非常巨大市場。
從技術看,數字PCR在中國是第一家,放在全球也領先的前幾家之一。有先發優勢,如果能做出很好的產品,在市場上占有領先地位,很快就能把公司的市值做大。
目前,他們的產品還在科研市場,臨床還沒有進入。今年開始進入臨床,現在在藥監局審批過程中,藥監局一旦批準,可以臨床使用,收入就能快速起來。
卡尤迪我們是去年9月、10月份投的,我們一貫有耐心,真正好的科技公司不是今天投,明天就能有回報。技術主導型公司5-10年的回報周期,很正常。卡尤迪也不例外,它的回報周期也不會短。風險兔子不是看回報有多快,而是回報的倍數有多大,我們背後的LP也有這種耐心。但如果是人民幣基金投技術主導型企業壓力會大些。人民幣基金也從5年延長到到8、9年,美元基金的周期一般是10+2年。做早期投資,時間長些,回報是更好的。
一塊錢能賺10塊錢的行業
未來用一塊錢能賺10塊錢的行業有哪些?
第一個是消費升級,第二是技術主導型行業。
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水準在提升,在吃喝玩樂、健康、醫療等方面帶來的消費大升級,可能未來十年都是有機會的。
高鐵剛建成時,很多說誰坐高鐵,那麽貴?沒過三年,二等座就能賣滿了,又過兩年,一等座也訂不了票,
大消費很多都是跟人的生活方式相關的。一個是更講究生活、生命的質量,所以一些新的品牌會出來,過去可能是怎麽便宜怎麽來,現在強調得有個與眾不同的品牌,所以品牌化會越來越好。在健康生命方面,中產要更關註健康,更關註醫療等方面。比如微整形等。文化、娛樂、體育等方面的消費,體育方面的會包括瑜伽、健身房等,未來還會涉及到養老、二胎等。


【快問快答】
Q:提到技術創新型的創業,你會想到哪三個關鍵詞?
A:人、市場、壁壘。
Q:你最喜歡什麽樣的創業者?
A:價值觀和我類似,執行力又強,學習能力很強的人。
Q:你最討厭什麽樣的創業者?
A:自私的。
Q:如果給創業者一句忠告的話,你會說什麽?
A:快樂創業。
Q:你人生中最恐懼的是什麽?
A:什麽都不幹。
Q:你自己最渴望擁有哪方面的才華?
A:簽字的時候別像小學二年級,要字寫得好看一點。
Q:那你有印象深刻的一本書嗎?
A:《矽谷之火》,當時創業的時候,帶我進入創業的書。
Q:你錯過哪些項目最後悔?
A:未來的那個錯過的項目最後悔。
Q:你做投資的終極理想是什麽?
A:快樂創業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網易創業Club 陽陽,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消費升級眾生相:賣項目的FA、賺150塊的黃牛和迷茫小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5/164289.shtml
消費升級眾生相:賣項目的FA、賺150塊的黃牛和迷茫小資
來源 | 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
作者 | 假的龍貓君
【新消費導讀】
2017年,最熱的詞匯之一就是消費升級和新零售。這半年也催生了網紅茶飲品牌,大家紛紛融資。

所有我認識的投資人都開始看消費,好像你不是看消費的你就會受到鄙視。這世界繁榮而浮躁。
新消費內參就用這樣的一篇故事,來紀念下這消費升級的盛世。
一
我坐在不那麽消費升級的某個咖啡廳里,沒有點咖啡,也沒有點任何喝的,因為我來星巴克就是為了蹭地方,我沒有什麽喝咖啡的需求。
當我的屁股還沒有徹底落座的時候,我對面一位在消費升級領域的創業者把它已經消費升級的名片遞給了我,我接過名片略微楞了一下。
他並沒有關註他潛在的用戶這一瞬間的表情和神情,他還沈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或許只有在這一刻的時候,他的腎上腺激素才能急速分泌。
其實他前面說的,我都沒有認真聽到,我註意到他的衣著雖然洗過很多遍,但是顏色還算整齊和幹凈,發型一絲不茍,就像他給我的PPT一樣。
由於長期生活在城鄉結合部,氣質上也淡淡透出了一點點城鄉結合部的特質,無論從哪點看,全身上下我都找不出消費升級的一丁點特征,看著它,我突然想起了好幾年前見到的一個創業者,好像跟他好像。
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以收車馬費為生的記者,每個月的工資並不足以支撐我每天在五星級酒店醒來,所以多跑會。
然後假惺惺的在每個會場問“百度、阿里、騰訊如果抄襲里怎麽辦?你對樂視生態鏈的宏大布局怎麽看?你融到的錢是不是意味著你們已經封死了這條賽道的問題”。
然後在妖艷的女公關的手中接過一個薄薄的信封,假裝連點都沒有點就放進自己已經磨壞了一條背包中,然後拿起手機哢嚓哢嚓拍了一組照片,然後定位了一個高大上的地址,用自己的2G網絡發出去了。
那一瞬間真是多麽自我的虛幻與感動“你看,我工作多麽努力啊”
就在這個時候,我接到了一個電話,我看是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一個聲音傳來“你是王記者嗎?”
這個稱號就跟王經理一樣讓我感覺到帶有很強大自然的氣息,它容易讓我產生不適感。不過我想大概是某個會,我毫不懷疑的說“我是,我是,對,我去我去,我現在就可以去”
你看,那個時候的我,真是熱情啊,對於可以能多跑會的事情,我是毫不推卻的。
“不是,王記者,你誤會了,我就是想找你做個采訪”。
最後我還是見到了那個創業者,實話說,項目真的是讓我很難找到亮點,創始人很努力的說著,然而我還是差點睡著了,我想。我真不是一個合格的記者。
終於說了三個小時以後,創始人決定回去幹活了,他並沒有叫專車,也沒有打taxi,他叫了一輛俗稱三蹦子的車,走之前緊緊的握住了我的手。
然後從口袋里皺皺巴巴的100快遞給了我,王記者,你一定要給我好好寫,我融資就靠這一篇報道了。
我拒絕了那100塊,畢竟,我不是一個被100塊錢就收買的人,對不對。
二
我的思緒回到了咖啡廳,我終於想起來,我在哪見過這個項目了。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3年前這位G先生給我投過BP,那個時候他的項目還是打造智能化的顛覆線下實體商業的電商項目,2年前他也約過我,想讓我跟他把把關。
那個時候他的項目是以O2O為切入口的社區生鮮,一年前他開始在朋友圈發美國進口商品代購,並且稱之為下一個風口,現在他坐在我面前講他的消費升級。
“你看,中國的中產崛起對不對。這里面就有一個大風口對不對,現在新零售、新消費是一個大浪潮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很有機會,畢竟這是一個幾萬億的機會,我們沒有理由機會不抓住對不對?”
“你看我們同時也是新零售對不對,你看我們商業模式還有一個餐飲的計劃在這里面,我們只要把餐飲加進去,那我們就是新零售對不對”

沒有等我回答對不對這個詞匯,G先生依然在滔滔不絕“你看,我們應該再加一點無人的概念在里面,畢竟投資人和FA挺喜歡熱點的,到時候我還可以在餐廳里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我們就靠上了三個大熱點,對不對”
“你看中國人現在是不是特別重視健康,我們把餐具都用環保材料,餐廳全部裝修成北歐性冷淡風格,然後我的椅子凳子全部用曲木的家具,曲木你知道的吧,這些都是消費升級的材料”
“當然,我們首先要單點突破,首先要把我們的雞賣好,對不對。只有把這一部做通打穿了,才能去整合上下遊的產業鏈”
不知不覺,一下午就過去了,我依然不太知道這個項目跟消費升級有什麽關系,因為他分明,就是一個賣雞的啊。
“你看,我把我的雞肉,只要用有B格和性冷淡風格包裝袋包裝一下,用戶肯定特別願意炫耀,只要他一拍照轉發,我的用戶就來了對不對。
“我這個雞還要加芝士、加牛油果,這樣就有了網紅的氣質,然後就可以在朋友圈刷屏了對不對”
“我們的戰略還是很清晰的,所以希望通過你們媒體給曝光曝光,我們這次合作一把”
我不知道怎麽去包裝這個案例,畢竟才疏學淺,情商比較低的我,然後終於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您的商業本質就是賣雞的啊!這個冷鏈、新鮮度怎麽解決啊”
他突然擡起頭冷冷開了一眼我,那一瞬間,我感覺這個眼神已經在心里殺死了我好幾千次。
“我再次說一遍,我們是消費升級,我們的雞都是聽莫紮特長大的,包裝也用的是最好的環保材料,所以我們不是一個簡單的賣雞的,你跟本 不懂我們!”
這真是一句必殺技啊!他殺死了全部談話的可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那兩杯咖啡的錢居然是我付的!!!
三
X小姐是一個專門看消費升級的FA,她長著一張網紅臉。對,就是我說的那種錐子臉。以一個月若幹K底薪就職於一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FA機構里。
之所以說這家FA機構是勞動密集型FA是因為,我一天你能在微信里能加上若幹個長著一樣臉型的小姑娘,我一度是以為我的魅力變得這麽大的原因。
後來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因為要看消費升級,所以很主動的檢索到我了,希望從我這里拿到這個領域的案子。
X小姐喝著通過排了大半天隊買來的網紅甜品,大大的眼睛閃著精光,很開心的跟我說這三個月做了五個單子,我眼中認為一個極度不靠譜的項目就這樣被它賣掉了。
“連這樣的爛項目都可以被賣掉,新零售和消費升級太火了”x小姐說,今年上半年好像也沒有什麽可以投的,大家好像都沒有太看懂,但是大家又都怕被錯過。
“畢竟,搞不好誰也不知道是不是下一個OFO對不對”所以今年賺了不燒錢,我馬上準備去考潛水證了。”
像X小姐這樣感覺生存在興奮環境的FA還有很多,他們大多都有著不錯的容貌,畢業於某個知名的國內大學,年輕,第一份工作可能並沒有特別多光輝的前景。
但是聽說做FA可以掙錢,於是經過簡單的面試以後就殺入了這個行業,當什麽行業熱門新鮮的時候,她只需要專註的抓住熱門中的泡沫,就能崛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當然她最經常說的詞匯,就是,迷茫。
這樣的FA還有很多,他們中可能還包括記者、獵頭、咨詢師。幾乎我能認識的能接觸
當大家都在大量湧入FA這個行當,把本來是一個專業而著稱的行業迅速拉升到一個靠體力來競爭的行業。
當然他們中的有一些運氣會比較好,不單只是能夠賺到錢,還有機會能把自己賣給投資機構,搖身一遍成為投資人,運氣更好者,或許還有機構嫁給某個機構的帥哥VP成為夫妻檔呢,那個時候說不定還能成為某元素媒體的頭條題材呢。
在這些FA們的體力催動之下,G先生的項目,果然不久就經過精心的包裝,很快就被賣給了一個新機構,據說這個機構希望能在消費升級浪潮中分到自己的一塊肉,用投資機構自己的話說,這或許是最後一次改變VC圈分配結構的機會了。
四
Z先生是一位傳統行業的老板,生活在S城。平時置頂的公眾帳號是X思維,Z先生其實已經事業有成,自己經營的一家消費品制造業企業在S城這樣的三線城市也是納稅大戶了。
但是Z先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特別愛學習,也特別不安於現狀,對於互聯網思維推崇備至,每次去機場,他都會去買飛機場的各種大師的光盤,只要是有關互聯網的課程都會很想學習,一年花在培訓上的費用超過30萬。
他很焦慮,我在一次創新學習的課程上遇到他的時候,他就處在一種非常焦慮的狀態中。
“小王啊,你得幫幫我啊,我們現在不消費升級,不做新零售就可能被顛覆啊,怎麽辦啊”
事實上他的行業的問題只是遇到產業的周期性的問題,跟產品本身關系並不大,Z先生其實之前已經為了他的焦慮付出了代價。
由於害怕被顛覆,就上馬O2O項目,可是花了100多萬以後,Z先生還是解散了他的O2O團隊,因為都快一年了APP交互的風格都沒定下來呢。
現在Z先生認為他焦慮的救星是消費升級這波機會,只要能抓住這一波機會,他就有機會成為10億美金的獨角獸。
Z先生把他轉型不成功的核心因素總結為自己格局不夠。“你看我格局確實不太行啊,我需要再學習,提升一下自己看格局的能力,這樣或許下一次轉型就有機會了。

事實上在交流中,Z先生慢慢說出了自己為什麽上一次把產品做不出來了,他歸結為團隊執行力不夠“團隊都不聽我的,我認為黑色的皮膚才能顯得雍容大氣,符合用戶需求。
“我也是打王者榮耀的人,也研究過王者榮耀為什麽這麽火,我怎麽可能不懂用戶心理呢?“
“我學習能力也是不差的,你看消費升級也學習了很多了,不就是買更貴,更好的東西嗎?這一次,我一定要做一個新的品牌,我一定是可以的,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嗎?”
Z先生只有這一瞬間才是沒有焦慮感的,在那一瞬間,你突然會有一種幻覺,Z先生是一個25歲的年輕人。
五
阿威是一位職業黃牛黨,他主要的職責就是每天接到上家的電話,然後跑到一家被電視上稱為網紅的餐飲店。
今年上半年,每個周末基本都沒有休息,相比於其在手機賣場引導生意而言,去排隊顯然更好玩也能賺到更多錢。
兩天排隊大概可以拿到300塊錢,雖然很快就會被沒有打算的阿威花掉。但是可以免得喝兩杯奶茶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跟去年相比,今年排隊的基本都是茶飲和烘焙店,這和過去幾年有很大的差別之處,當然排隊的時候拿到的價格已經很不一樣了,今年普遍漲價了20塊。
阿威很享受這一份工作,畢竟比起在手機賣場枯燥的工作和低的薪水,能在周末出來見見世面畢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阿威內心的夢想是,未來也想開一家這麽生意好的烘焙店“你看,這個生意也挺容易做的,這些網店取個王大媽絲襪奶茶名字,雇傭一票的用戶去排隊,生意不就好起來了,是不是。
“賺錢也不是那麽難,對不對,這個生意也是一個滿簡單的生意,我現在唯一缺的就是本錢了吧,做起來了我還可以做連鎖呢?你說呢?”
六
A小姐是一位有品質,有追求的人,她覺得自己離自己想要的中產生活已經不太遠了。
A小姐今年27歲,來北京三年,住在五環外邊,一個月的工資,除了吃飯和房租,花費最多的就是各種知識付費了。
“我們本來就還年輕為什麽不要學習呢,每個月去聽知乎live,還有見各種行業幾乎花掉了我一半的話費,畢竟知識付費也在消費升級,我就是里面的典型用戶,我相信花了錢學習了,我就可以變得更好。
A小姐沒有男朋友,來了北京就沒有談過戀愛,知乎上已經依靠像他這樣的粉絲供養而過上中產生活的大V告訴她,是因為她還不夠好。
“你一定要舍得去花錢,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內在得到提升,你要對自己好點,只有一個對自己足夠好的人,才能對別人好,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怎麽會得到別人的愛呢”所以除了聽課學習,我還需要多去健身,還要有機會多去看看這個世界。”
在跟我說話的這一瞬間A小姐已經飛速的閱讀完了公眾號上一篇文章,並且飛快下單買下了一單課程,然後點開連接買了一只據說被稱之為網紅雞的產品“他們就是典型代表了中產生活方式,據說是芝士味的,你要跟我一起品嘗嗎?
不過聽說馬上他們就會有線下店了,我就可以去親自去線下買了。
七
又過了幾個月,北京的氣溫漸漸炎熱了,G先生在我朋友圈再也沒有怎麽刷過屏了,開始又發一些心靈雞湯了,一般以我的經驗,如果開始發心靈雞湯的朋友要麽要開始幹微商,要麽是他又有了新業務。
而X小姐在渡假回來之後,終於也把自己的方向轉向了最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z先生也跟X小姐認識了,這樣他們就有機會探討人工只能+大數據+新零售的方向。
看來大家都有了新的變化,只有我的公司樓下的黃燜雞和周黑鴨依然在哪里沒有怎麽換招牌,黃燜雞還是供不應求,周黑鴨也依然還在賣鴨脖子。
旁邊的奶茶店招牌已經被拆下來,換上了一家新的網紅店招牌。
很多人變了,但是也有很多東西沒有變,起碼我家樓下的那個慰藉我心靈的粥店還沒有升級漲價,要不然就真吃不起了。
畢竟,無論怎麽變化,怎麽升級,總有些東西永遠不變。
我想起了余秋雨的某一篇文章,有人什麽話也沒說,只是默默做著。
朋友圈里一家做了10年的消費品牌IPO成功了,當然最受追捧的人工智能也在刷屏。
(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概不負責)
[本文系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假的龍貓君,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微信公眾號(ID:iheima)]
消費升級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