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著,自己每天辛勤工作是為了什麼?生存?家庭?夢想?
(問對網/圖)
畢業時,我們都滿懷夢想。或許是成為企業家,創造財富。或許是成為律師, 幫助弱勢群體爭取權益。或許是成為記者,弘揚正義披露陰暗。或許是成為營銷大師,策劃經典營銷事件。或許是安心做一名基層員工,通過勤懇獲得眾人的肯定。
兩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你追逐夢想的決心還那麼強烈嗎?在職場上,馬屁精欺壓老實人,假學歷戰勝真文憑,實幹不如表現。每次夢想和現實的強烈反差,都讓夢想變得更加遙遠。
如果沒有了夢,職場中的幸福還能依靠什麼?靠現實嗎?工資低,壓力大,缺乏上升空間,對職業發展充滿迷茫。在職場獲得幸福感怎麼就這麼難?在問對網、智聯、蓋洛特、中智德慧等企業的職場調研發現,至少35%職場人士感覺不到幸福感。
中外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資深人力資源人士紛紛對職場幸福感進行了理論研究。作為社會心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你興許對理論毫無興趣,卻不可避免的開始思考,我幸福嗎?我怎樣才能更幸福?
看看他們是怎麼獲得幸福的吧。
- 實幹家唐僧,他樹立遠大目標,善於把握領導意圖,利用一切手段管理一隻低凝聚力團隊,一點點逼近目標。
- 逍遙派豬八戒,他是天生的樂天派,半塊西瓜就能讓他獲得較大的快樂。
- 巴巴爸爸,他和家人從未接受正統的「助人為樂」教育,卻一直自發幫助他人。
- 韋小寶,他在事業達到頂峰時,為了愛情放棄名利,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大概,幸福可以很偉大,也可以簡簡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