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在買股票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0067

巴菲特:我已經在買股票了
2008/10/17 22:00 鉅亨網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紐約外電】
億萬富豪投資人巴菲特周五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一篇文章,宣布加入了買股陣營

巴菲特由於屢屢為自己的伯克夏控股公司於適當時機買進適當企業,而被尊稱為歐馬哈股聖(Oracle of Omaha)他說脆弱的經濟中,最壞的情況可能尚未完全過去。

巴菲特寫道:「短期內,失業率將會上升,企業業務將會下降,新聞標題也會持續駭人。

但是就是這個原因,他已經將自己的投資組合,幾乎全轉換為了美國股票。先前,他曾說他只持有長期公債。

巴菲特說,信用危機所帶來的恐懼,已使得股市自約去年此時所創的歷史高點大跌了約36%股價已來到具吸引力的價格

「我買股票只根據一項簡單的原則:當其他的人貪
婪,我就戒慎,當其他的人戒慎,我就貪婪」,巴菲特說。「顯然,現在戒慎已經蔓延,連一些老手也不能免 。」

股價近來走勢震盪,單單看看本周即可:周一,道
瓊大漲976點,周二,下跌76點,周三,大跌733點,周四又上漲401點。但巴菲特說,股市的未來,前景光明

擔憂美國許多健全企業的長期榮景,並無必要
」,巴菲特寫道。「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大多大型企業獲利都將創新高點。」

然而,許多緊張的投資人都紛紛退出了震盪的股市
,將資金轉到現貨資產,如黃金或約當現金雖然他們 現在可能獲得了安全感,巴菲特說這些投資人是在持有 「累人的長期資產」,與股市未來的獲利無法比擬

巴菲特說:「一般投資人只有在風平浪靜的時候,
才會買股票,等利空消息讓他們不安時,才認賠出場。

所以,如果健全的企業正邁向長期的成功,要投資
股市,壞消息就是良機

「壞消息是投資人的益友,」巴菲特說。「它讓你
以低價買進美國的未來。」


--------------

個人觀點:

一、巴菲特在近幾個月十分積極買進股票,而且是美國的股票。不是中國的股票,不是韓國的股票,也不是印度的股票。美國喪亡、美元變廢紙論者,事實在與巴菲特背道而馳。

二、壞的新聞標題,差的經濟數據,早已在巴菲特一個月前的估計之中。

三、他認為退出股市,將資金轉成現貨資產如黃金及現金,可以得到安全感,但未來回報是無法和股票相比。而持有黃金及現金是等於持有「累人的資產」。

四、壞消息是投資人的益友。如果健全的企業正邁向長期的成功,就要投資股市。什麼是健全及可以邁向長期成功的企業?有否被市場嚇到認為連健全的企業都死梗?認為買入健全的企業(尤其是美國金融相關的)等同自殺?

五、當巴菲特買進股票例如高盛而坐艇,被人抽水甚多之時,那代表什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22

那坑爹的管理費!對沖基金在買標普50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103

市場上有很多家對沖基金,它們有多種交易策略。總的來說,大多數對沖基金試圖產生高於指數回報的投資回報率,或是穩定的投資回報率。 周一,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Parker公布了一張圖表,顯示的是標普500指數和股票型對沖基金指數(HFRI Equity Hedge index)的相關系數。系數越接近1,表明兩者實質上越相似。圖中可見,股票型對沖基金作為一個整體,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度越來越高,也就是說,這些基金實際在做多標普500指數。 然而,對沖基金與標普500指數的區別在於,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指數型基金來實現類似的收益,管理費用僅為零點幾個百分點,而對沖基金要收取2%的管理費用,利潤部分額外再分得20%。 當然,不是所有對沖基金都是如此。也許這也是為什麽投資者總是認為,他們尋找到的對沖基金可以擊敗市場,盡管這個概率並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82

快看,華爾街大佬們都在買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84

本周四,一季度一次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投資者持倉信息披露,這給了投資者查看華爾街大佬們投資動向的一個窗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中國私募大佬的投資動向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看看華爾街見聞網站的國內匯總篇:《中國私募大佬們上半年投資大盤點

●黃金仍是“金礦”?

以堅決看多黃金而聞名的對沖基金大佬鮑爾森(John Paulson)對黃金的熱情依舊,他連續四個季度持有SPDR黃金ETF不變。

二季度,保爾森的Paulson & Co維持了其SPDR黃金ETF1023萬份持股,以6月30日價格計算價值13.1億美元。

傳奇投資人索羅斯則對黃金礦企似乎持有樂觀預期。他對Market Vectors GoldMiners ETF的持股近乎翻番,至205萬股,價值5400萬美元。索羅斯還新增了Gold Miners ETF的133萬股認購期權,價值3500萬美元,以及礦企Allied Nevada Gold100萬股股票。

不過,索羅斯還減持了手中90%的礦企Barrick的持股,至50萬股,價值880萬美元。

LOGIC Advisors的Bill O’Neill說:“這表明了這些主要玩家們對投資黃金仍然有信心。黃金礦企的股票是相對比較便宜的。這表明索羅斯可能認為金價已經接近底部了。”

今年二季度,國際黃金價格上漲了3.5%左右,今年累計漲幅約9.4%。

●淘金阿根廷頁巖油

阿根廷頁巖油氣對國際投資大佬的吸引力正在增加。截止二季度末,索羅斯基金對阿根廷國有油企YPF的股票持倉增加了一倍,持倉總值高達4.5億美元。

其他一些基金和投資大佬同樣增持了YPF,比如Richard Perry領導的對沖基金Perry Capital,以及Dan Loeb的Third Point。

為扭轉不斷擴大的能源貿易逆差,阿政府正調整戰略,與雪佛龍公司合作開發阿境內全球儲量最大的一些頁巖油氣資源。昨日YPF公布,在Mendoza省勘探發現頁巖油氣資源,這是阿境內第三次頁巖油氣發現。

自2012年4月至今,阿根廷YPF美國存托憑證價格累計上漲136%,雖然本年度跌幅達到6%,但二季度又反彈了4.9%。

●擁抱中概股

中概股明顯受到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的偏愛。

除了此前長期持有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中國大型銀行股票外,淡馬錫在二季度分別新增了60多萬股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集團京東、獵豹移動的美國存托憑證,合計總市值達3000萬美元。

這兩家公司均是今年5月新上市的公司。其中,自IPO日至6月30日,獵豹移動股價累計漲幅已超50%。

不僅如此,淡馬錫還提前布局了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靜待斬獲該公司的上市收益。

不過,索羅斯掌控的基金公司就拋售了新浪。

●科技股:該愛還是該拋?

索羅斯掌控的基金公司拋售了美國交換機及路由器生產商Brocade Communications股票。

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拋售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制造商之一鎂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股票。

對沖基金經理Dan Loeb掌控的Third Point則幹脆清倉百度和谷歌股票。但要說他完全不看好科技股似乎有失偏頗。因為Dan Loeb在二季度還購入了美國雲計算公司Rackspace Hosting股票,持股總量超過700萬股,市值達2.44億美元。

David Tepper的Appaloosa Management買入了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的股票,增持數量為350萬股。Andreas Halvorsen的基金公司Viking Global Investors減持Facebook至剩余400萬股。

Patrick McCormack領導的Tiger Consumer Management買入了1800萬股在線遊戲開發商Zynga。對沖基金界教父級人物Julian Robertson的門徒McCormack也是Zynga的持股人之一。二季度,Zynga股價下跌了27%。

●很多人買了蘋果

Carl Icahn增持了4500萬股蘋果股票,其持有的蘋果股票的價值已近50億美元。

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增持了蘋果約50萬股,持倉總市值達8.78億美元。

Leon Cooperman掌控的奧米伽咨詢(Omega Advisors)也購入12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

Robert Citrone的DiscoveryCapital Management 購入蘋果公司股票650萬股。

二季度,蘋果公司股價漲幅為20%。

●電信股——巴菲特的愛

二季度,巴菲特投資最多的股票來自電信行業。他主要增持了電信公司Charter Communications和Verizon。其中前者是新持倉,當季購入230萬股,價值3.65億美元;後者當季增持約400萬股,使其總持股超過1500萬股,總值約7.33億美元。

老牌通訊行業企業諾基亞股票被大衛·埃因霍恩(David Einhorn)所拋售。

●大牛股:通用汽車金融

Dan Loeb增持了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4560萬股,市值達10.9億美元。至此,Dan Loeb在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的股票份額為9.5%。

Perry Capital也增持了通用汽車金融1430萬股,持股比例約為3%。

●能源公司

美國能源公司Cabot Oil & Gas成為Dan Loeb的新寵,增持數量為450萬股。

David Einhorn則削減了Anadarko Petroleum將近一半的倉位。

巴菲特減持最多的個股之一就是康菲石油,拋售數量達970萬股。

●制藥公司

美國連鎖藥店運營商Walgreen是很多對沖基金經理的交易對象。Barry Rosenstein的基金公司Jana Partners減持了該公司股票至1110萬股。

但Third Point新買入了70萬股Walgreen股票。

Third Point減持了包括加拿大制藥公司Valeant Pharmaceuticals在內的制藥公司股票。

●可口可樂

Tiger Global Management減持了可口可樂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3

全球基金經理十一月都在買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52

美銀美林最新全球經理調查報告顯示,11月基金經理們對企業利潤和經濟前景更樂觀的情況下,風險偏好再次升高,美股和日股出現逆向做空機會,而基金經理們減持現金配置比重至4.7%,並將股票持有比重增加12%至46%。日本是最受青睞的地區,而投資者對歐洲的冒險信號喜憂參半。增持房地產的占比創2006年被納入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

BAML Cash Nov 14

全球基金經理中有47%預期來年的經濟將更進一步,較10月份的33%有所上升。投資者對利潤也有類型正面的看法——有42%的受訪者表示全球企業來年的利潤將有改善, 較上月的27%有所增加。

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反映在最近數周的表現上。10月份,有16%的基金經理表示他們所承受的風險較正常水平低。本月僅有2%的基金經理表示承受高於正常水平的風險。不再提防股市在未來3個月大幅下滑的百分比由-35%減至-39%。

11月里增持美國股市頭寸的基金經理比例升至15個月新高,較上月增加了25%,目前較長期均值高1.4個標準差。美銀美林認為目前可能存在相對逆向做空的機會。

BAML US Equities Nov 14

值得關註的是,日本顯示出2005年以來最明朗的前景,日本股市連續數月錄得第2多的配置增長,有關趨勢很可能將持續。有45%的全球資產配置經理增持日本股票,分別較10月份的32%和9月份的23%有所增加。創下2006年4月以來最高值,美銀美林認為這個數值處於較為極端的位置,可能出現做空的機會。

BAML Japan Equities Nov 14

投資者似乎不肯定如何看待歐洲股市。全球資產配置經理本月輕微增加他們增持倉位, 當前有8%增持歐洲。但投資者同時指出他們將於未來12個月減持該地區。

BAML EZ Equities Nov 14

31%的基金經理們在今年三月減持新興市場國家股票,對於逆向投資者來說這是個買入的好機會,事實上在隨後的幾個月里新興市場股市也確實不錯。到了8月份增持比例升至17個月新高的17%,不過本月現在已經回落至中性。

BAML EEM Equities Nov 14

分行業來說,全球基金經理最愛的還是房地產類股票。同時增持高貝塔值股票(如科技、非必需消費品、銀行),減持防禦性股票(電信、必須消費品), 此外能源類股票仍是投資者最忌憚的,此處可能存在逆向投資的機會。

BAML Allocations Nov 14

此次共有214位基金經理參與了本次從2014年11月7日至11月13日進行的調查,他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700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56

順差增、美債減、外儲降 中國都在買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49

外儲,美國國債,石油,油價

近幾個月中國貿易順差逼近最高水平,同時在拋售美國國債,可外儲未見增加。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外儲余額較上季度末減少約1000億美元。拋開數據真實性不論,也許是像官方解釋的那樣,外儲大減是美元匯率上漲引起的折算變化。也許中國在進行一些並未體現在統計公布數據中的采購,比如趁國際油價大跌之機囤積石油。

本周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10月中國大幅減持美債136億美元,持美債量創2013年2月新低,而當月美債第二大持有國日本增持6億美元美債。

美國國債,日本,中國

同在本周公布的11月中國進出口數據顯示,當月中國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為544.7億美元,刷新歷史記錄。事實上,10月中國貿易順差454億美元的規模也已接近歷史高點。

貿易順差,進出口,進口,出口

一方面,中國的外貿收入持續猛增,同時大量拋售美債,另一方面,中國的外儲規模卻意外減少。10月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3.89萬億美元,環比上季度末下降約1000億美元,季度減少規模創十年新高。

外儲,美元

中國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對此表示,外儲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引起的匯率折算變化。他說:

“今年三季度,美元指數上升7.7%。我國外匯儲備里面,除了美元資產以外,還有其他一些非美元資產,需要折算成美元對外公布,美元升值就會導致非美元資產在折算成美元時金額減少。

但這些折算造成的余額變化只是賬面的估值變化,並不是實際的損失,也不會有實際的跨境資金流動。”

除了管濤提到的美元匯率因素,有西方分析人士猜測,可能是因為投機的熱錢正在撤出中國,也可能是中國利用國際油價暴跌的機會大舉購買石油。

星展集團(DBS Group)駐香港經濟學家Nathan Chow10月評論認為,外儲減少透露了熱錢外流的跡象,原因是8月的經濟數據不太好,使一些投資者感到擔憂。

今年10月下旬的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報道稱,大批巨型油輪源源不斷駛向中國港口,數量觸及9個月來高點。僅10月18日當天就有80艘平均運能為200萬桶原油的巨型郵輪駛向中國,而過去兩年平均每天向中國運油的郵輪數量僅為63艘。普氏能源的數據顯示,10月中石油經新加坡向中東購買了45船原油,總量達到2100萬桶,創單月購買量最高記錄。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提到,三季度中國GDP年增長率降至近六年新低,原油進口量卻在反彈。三季度每月進口量2550萬公噸,將推動今年全年進口量創新高。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稱,此前三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據上月彭博統計估算,假如國際油價保持目前水平,通過海路增加進口原油每年就會為中國節省將近200億美元。

管濤在解釋中國外儲減少時強調,今年年初,中國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就提出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就是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外匯儲備增長放緩將會變成一種新常態。

中國外儲增長是否正式進入下行區域,還要看今年第四季度數據。不過,以上中國趁大宗商品跌價時增加采購的猜測可能無法在官方數據中找到答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94

順差增、美債減、外儲降 中國都在買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49

外儲,美國國債,石油,油價

近幾個月中國貿易順差逼近最高水平,同時在拋售美國國債,可外儲未見增加。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外儲余額較上季度末減少約1000億美元。拋開數據真實性不論,也許是像官方解釋的那樣,外儲大減是美元匯率上漲引起的折算變化。也許中國在進行一些並未體現在統計公布數據中的采購,比如趁國際油價大跌之機囤積石油。

本周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10月中國大幅減持美債136億美元,持美債量創2013年2月新低,而當月美債第二大持有國日本增持6億美元美債。

美國國債,日本,中國

同在本周公布的11月中國進出口數據顯示,當月中國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為544.7億美元,刷新歷史記錄。事實上,10月中國貿易順差454億美元的規模也已接近歷史高點。

貿易順差,進出口,進口,出口

一方面,中國的外貿收入持續猛增,同時大量拋售美債,另一方面,中國的外儲規模卻意外減少。10月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3.89萬億美元,環比上季度末下降約1000億美元,季度減少規模創十年新高。

外儲,美元

中國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對此表示,外儲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引起的匯率折算變化。他說:

“今年三季度,美元指數上升7.7%。我國外匯儲備里面,除了美元資產以外,還有其他一些非美元資產,需要折算成美元對外公布,美元升值就會導致非美元資產在折算成美元時金額減少。

但這些折算造成的余額變化只是賬面的估值變化,並不是實際的損失,也不會有實際的跨境資金流動。”

除了管濤提到的美元匯率因素,有西方分析人士猜測,可能是因為投機的熱錢正在撤出中國,也可能是中國利用國際油價暴跌的機會大舉購買石油。

星展集團(DBS Group)駐香港經濟學家Nathan Chow10月評論認為,外儲減少透露了熱錢外流的跡象,原因是8月的經濟數據不太好,使一些投資者感到擔憂。

今年10月下旬的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報道稱,大批巨型油輪源源不斷駛向中國港口,數量觸及9個月來高點。僅10月18日當天就有80艘平均運能為200萬桶原油的巨型郵輪駛向中國,而過去兩年平均每天向中國運油的郵輪數量僅為63艘。普氏能源的數據顯示,10月中石油經新加坡向中東購買了45船原油,總量達到2100萬桶,創單月購買量最高記錄。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提到,三季度中國GDP年增長率降至近六年新低,原油進口量卻在反彈。三季度每月進口量2550萬公噸,將推動今年全年進口量創新高。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稱,此前三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據上月彭博統計估算,假如國際油價保持目前水平,通過海路增加進口原油每年就會為中國節省將近200億美元。

管濤在解釋中國外儲減少時強調,今年年初,中國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就提出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就是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外匯儲備增長放緩將會變成一種新常態。

中國外儲增長是否正式進入下行區域,還要看今年第四季度數據。不過,以上中國趁大宗商品跌價時增加采購的猜測可能無法在官方數據中找到答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41

你以為是誰在買那些“天價”化妝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550.html

你以為是誰在買那些“天價”化妝品?

一財網 劉曉穎 2015-11-10 11:01:00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2015年天貓的美妝銷售迅猛,目前的預售已經超額完成整體目標的150%,相對於其他的大眾、本土品牌,高端美妝則是成爆發趨勢,相較2014年大漲200%。

線上的交易如今無疑已是大勢所趨。即使是之前端著的奢侈品們。

雖然有過“躊躇”,但歷來主營中高端品牌的雅詩蘭黛也曉得要把握電商的機會:就在2015年4月和9月,雅詩蘭黛為旗下最貴的兩個品牌:海藍之謎和芭比波浪開設了天貓旗艦店。至此,集團旗下的主要的、最廣為人知的五個品牌都有了自己的線上旗艦店。

這一戰略也給予了這家美國知名的化妝品集團相應的“回報”:《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雅詩蘭黛集團目前“雙十一”的的預售成交已達5000萬。

大牌的數字化遷移

雖然不像某些奢侈品這樣排斥電商銷售,但在化妝品行業里屬於高端的雅詩蘭黛也有過“躊躇”。

“集團內部我遭到的最大的挑戰是,大家說這不是我們品牌想說的。”雅詩蘭黛中國區電商總經理朱正華不久前在一次電商內部交流中說,做線上旗艦店的意義是怎樣讓一家百年老店嫁接到新的而且明顯看得到未來的平臺。“我們需要銷量,需要消費者的滿意,同時也需要滿足集團對品牌的訴求。”

2013年5月,雅詩蘭黛集團旗下的倩碧最先選擇與天貓合作開設旗艦店。這可以看作是雅詩蘭黛對於電商的“試水”。相對於集團旗下的其它品牌,倩碧或許更加符合在電商上銷售——購買倩碧的大多數是20~25歲左右的女孩子,她們年輕、有一定的消費基礎,對歐美品牌有好感。這個品牌也許是培養這群銷售者今後購買集團內更高階消費產品的入口。

中國市場是這家創立於1946年的公司不得不重視的市場。“我們將繼續把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視為我們最大的長期增長機會之一,中國迅速擴張的中產階級是主要增長動力。”雅詩蘭黛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abrizioFreda在2015年9月於波士頓舉行的巴克萊銀行全球消費者日用品大會上表示。

雅詩蘭黛確實也是如此行動的。倩碧之後,2014年,雅詩蘭黛又將旗下的同名品牌雅詩蘭黛與悅木之源遷入天貓。2015年,其最終下決心要將集團旗下最貴的兩個品牌放到電商上銷售。至此,集團旗下的主要的、最廣為人知的五個品牌都有了自己的線上旗艦店。

這樣做或是因為看到了其它品牌的成功。歐萊雅集團頂級奢華護膚品牌赫蓮娜(HELENARUBINSTEIN)曾公布,其天貓官方旗艦店於3月3日開張,開業三天銷量突破120萬,售價高達11840元的限量套裝也幾度脫銷。

誰在買高端化妝品?

雅詩蘭黛旗下最貴的品牌是海藍之謎,於2002年進入中國,在28個城市開設約60個品牌專櫃,其明星產品海藍之謎面霜被美譽為世界十大面霜之首,線下客單價約為5500元以上。

“我們對天貓的平臺當時有點誤判的。”朱正華稱,“這個面霜特別貴,一瓶大概在三四千塊,我們判斷只有有錢的富太太才能夠用得起。”

將公司全球團隊“震驚”到的是實際上在天貓上的(消費)人群是24歲左右的人。“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重新考量海藍之謎和中國消費者之間怎樣做一個溝通?因為準備給富太太和準備給24歲小朋友的這是兩回事,所以本質上來看,24歲的人不僅僅是因為有錢,是在尋找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叫品質生活。”

互聯網的普遍國內的消費者養成了網購的習慣,另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城市沒有這個品牌的店鋪。但並不意味著這些城市沒有消費能力。

品牌商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2015年3月,歐萊雅集團執行副總裁(分管亞太區)兼中國首席執行官貝瀚青就表示,要將旗下的高端品牌蘭蔻開到四、五線城市。

《華爾街日報》2015年3月的一篇報道曾認為,中國新中產階級正在崛起。這對天貓這樣的電商來說是好消息——這意味著購買者的消費能力更強,這些人也更追求名牌,諸如蘋果、飛利浦、佳能、阿迪達斯這些品牌樂壞了。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2015年天貓的美妝銷售迅猛,目前的預售已經超額完成整體目標的150%,相對於其他的大眾、本土品牌,高端美妝則是成爆發趨勢,相較2014年大漲200%。人們買起價格昂貴的化妝品來毫不手軟,比如SKII神仙水預售成交已突破22000件,單品成交額突破2400萬元;蘭蔻小黑瓶預售成交已突破14000件,單品成交額已破1000萬元。

天貓美妝相關負責任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基本市場面人們耳熟能詳的中高端品牌均已入駐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並全力參與2015年天貓“雙十一”。事實上,雅詩蘭黛、歐萊雅集團、LVMH這全球三大化妝品集團均有不俗表現,其中雅詩蘭黛集團的表現最好,他們目前正緊急追加備貨,充足保障“雙十一”當天成交最高峰值到來。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69

春節將近萬達還在買買買!王健林再出手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24/1072708.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白蕓

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新年將至,“首富”王健林又開始買買買了,這次依然是在海外“攻城略地”。

王健林(萬達集團官網)

萬達集團官網顯示,1月23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約合63.71億元人民幣)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北歐院線集團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影院遍布北歐50個主要大中城市。並購完成後,AMC在北美和歐洲15個國家擁有1000家影院、11000塊屏幕。
  
這是繼收購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之後,萬達再次重金入手海外院線。

至此,萬達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王健林向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的預期又近了一步,這是王健林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的小目標。

超700億海外影視並購,萬達買不停
  
近年來,萬達集團在海外影視投資方面頻頻出手,樁樁都是少見的巨額交易。
  
2012年,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自此踏上了“買買買”的海外豪購之路。

2015年,萬達院線斥資22億元,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赫伊斯;2016年,萬達集團更是“光速”吞下數家海外影視公司:1月收購美國傳奇影業,3月並購美國院線卡麥克,7月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歐典,10月收購美國著名電影制作公司DCP。加上此次收購北歐院線集團的9.3億美元,萬達投入海外影視的總金額超過700億元人民幣。

5年前,萬達收購AMC被很多人視為驚人之舉。王健林在年會也提到:“當初萬達並購美國AMC時,有一個知名教授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的文章,論證萬達必然失敗”。
  
不過目前看來,這筆買賣實在劃算。繼去年並購了卡麥克、歐典兩大院線後,AMC又將北歐院線集團收入囊中。在不久前的年會上,AMC的CEO埃德蒙還受到王健林的“專門點名表揚”。王健林表示,這些海外並購的院線盈利情況相當好,“新並購的澳洲赫伊斯院線收入大幅度增加,凈利潤超過目標30%,特別是AMC,我們買來五年,年年業績增長”。

王健林:2020年占有全球20%的市場份額
  
據萬達集團公布的2016年工作報告,文化產業去年收入占整體收入比重超過四分之一,已經真正成為萬達的支柱產業。其中,電影產業收入391.9億元,完成計劃的105.8%,同比增長31.4%。而在王健林的小目標中,2017年文化集團收入699.3億元,其中影視產業收入589億元。



萬達集團官網《萬達集團2016年工作報告》截圖

在報告中,王健林也提到,2017年要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2020年全球20%的市場份額這一偉大目標”。截至目前,萬達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總銀幕數超過15000塊,隨著萬達這次的再出手,距離王健林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的預期又近了一步。
  
此外,王健林還放出豪言,試圖“探索全球電影發行的可能”,而目前具有全球發行能力的公司只有好萊塢六大,其野心可見一斑。
  
資深電影人高軍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近幾年明顯看到,萬達把文化產業特別是電影這塊,作為發展的主要引擎,這次並購北歐院線,是萬達在國際電影市場布局的一個具體舉措,還是很有戰略意義的”。
  
同時,高軍也對記者談到,此次萬達旗下AMC收購北歐院線,也許是在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做鋪墊。“北歐的院線在國際上排名是第四、第五位。亞洲市場也是蠻大的,比如日本和韓國,北歐相對西歐不是特別搶眼的,但是發達國家較多,文化產業也較多,這次應該是西歐布局的一個先導”。
  
知名文化投資人曹海濤則認為,萬達在海外做院線,是一種“反向”的思路。“萬達在國內做院線,從來不是單獨做院線,它從院線切入,其實是做商業的生態,從住宅房地產向商業房地產市場轉變,做購、吃、玩一體的商業中心,但是國外政策和國內不一樣,萬達做的是反向的,通過海外並購,來拓張商業地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39

近期你在買貨還是沽貨?

大家可能會發現,近期我很少討論股票投資。主因是近月股市慢慢爬升,不經不覺已經超過25,000點,邁向26,000點,而且即使美國加息與縮表也好像沒有出現太大的調整。



或許有人會問:「不是市旺就更應留意股市嗎?」
我的答案是。。。你說呢。

26,000點代表恒指大約為14.6倍市盈率與3.38厘股息率,這個水平按恒指歷史來看,大約是平均數,我覺得不算太高。當然,如果你認同林本利博士的分析,這個水平已經算是貴得很了,見《今天的恒指市盈率其實好高?》。

我的慢條斯理操作理念,正是當恒指市盈率於個位數字時密密入貨。於這個水平,不少對股票心灰意冷的人,或者連提也不想提。當時,不認同股票投資的朋友大有人在,無他,主因當時恒指市盈率處於個位數字已經一段頗長時間,中港股市被人一種「升不起來」的感覺,可能大家對物業投資更著緊吧。

同一班朋友,如今開始積極留意股票了,主因大概見到不少個股三兩天可以爆升,有種買中六合彩的感覺。這一刻,我卻停止買股票了,主動與被動收入令戶口的現金水平慢慢提升著,看著股市爬升,更有機會需要部署沽貨。

如今是否沽貨時機呢?還未到瘋癲時,不過我們可以自我檢討一下,當人人追入貨時,你的投資部署如何?是否早已於股市歷史低位與極之便宜時已經大手建立好倉?

繼續爬升,出現顛價,可能逐漸考慮沽貨。一般人會先沽出「獲利的」、「返家鄉的」,其實以前都有討論,這些考慮都是與你當年的「買入價」有關,而你的「買入價」與那支股票本身的價值沒多大關係。

有機會善價而沽的話,不妨考慮先沽「垃圾」,即一些你不喜歡的、變質的股票。另外,也可以配合個人投資組合考慮作一些調整,例如某類股票太重貨,而自己又不想持貨太側重一邊,也可以考慮高位調整一下。

低位入飽貨,享受著股息帶來的現金流,到高位又可以想更完善的財務操作,其實投資不用太複雜。基金經理等專業難以做到這個境界,因為他們多需要跑數,每年與大市比對業績。我只是一個散戶小薯,買股時機需與大戶作交易,交易雙方理念動機不同,才夠膽接他們的貨,在他們沽低股市時買貨。

顛價還未出來,不如讓子彈飛一會兒,繼續享受一下現金流入,何需急於把生金蛋的金雞殺掉,不如讓它把戶口內的現金繼續打高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5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