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方達:擬19.5億元收購楊淩美暢100%股權

四方達1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作價19.5億元收購楊淩美暢100%股權,並募集不超過9.22億元配套資金,用於支付收購楊淩美暢現金對價。

公告顯示,楊淩美暢作為一家成立於2015年7月的新興企業,成立之初便看好電鍍金剛石線在光伏行業的巨大市場前景,利用創始團隊在新材料領域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在電鍍行業豐富的技術經驗,集中力量研發掌握了電鍍金剛石線的生產制造技術,2016年其電鍍金剛石線產品實現量產以來,實現了對同類進口產品的替代。

作為與楊淩美暢同屬於金剛石工具行業的企業,上市公司目前尚無電鍍工藝生產金剛石切割線的技術儲備,在電鍍金剛石線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下,上市公司計劃收購楊淩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其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以及正逐步占領市場的產品優勢和成本控制優勢,快速進入電鍍金剛石線行業,成為電鍍金剛石線行業領先企業,為上市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績方面,全體交易對方承諾,楊淩美暢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15,000萬元、21,000萬元及26,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05

四方精創:股東變更減持計劃 擬清倉減持14.16%股份

四方精創23日晚間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Systex Solutions (HK) Limited原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5,116,500股(占總股本的4.92%),Systex Solutions尚未實施該減持計劃。

由於Systex Solutions業務發展需要和資金需求,以及為了維護股價穩定、促進上市公司經營穩定以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Systex Solutions將減持計劃變更為:自本次減持計劃變更公告公布之日起6個月內,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全部14,716,500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4.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59

吳曉靈:證券法一審稿有“缺陷” 二審集中修改四方面

全國兩會期間,一拖再拖的《證券法》二審時間終於明確。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3月9日介紹,二審稿預計在4月份提請人大進行審議,主要修改內容集中在四個方面:完善基本交易制度、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留下空間、更好的投資者保護,以及進一步明確市場規則。

完善基本交易制度,包括證券發行、交易、登記、結算以及退市。在投資者保護方面,預計對投資者利益受損的法律救濟渠道、行政救濟渠道會增加。

所謂明確市場規則,主要是指維護資本市場最核心的規則,即信息真實披露。對於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價格操縱,都要提高打擊力度,增加監管當局的偵查手段。

此次修訂中,仍有多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首先是註冊制。“一審稿關於註冊制有比較明確的表述,但是2015年出現股市波動,註冊制的實施推遲了。人大也為此授權國務院進一步進行註冊制的試點,試點授權是兩年,試點過程中要做中期報告,但現在還沒有做。”吳曉靈稱,在二審稿中是否寫明註冊制、怎樣寫,她還沒有把握。

不過在她看來,市場沒有必要將註冊制看得那麽可怕,因為無論是註冊制還是核準制,中介機構等市場主體都要對信息的真實全面負責任。事實上,目前核準制與註冊制唯一的差別在於,到底是監管層來控制節奏,還是交給市場。

第二個有待明確的問題是“證券”範圍已經拓展,如何完善監管。“2015年股市的波動、2016年杠桿收購中的亂象,都拓展了‘證券’的範圍。將集合投資計劃列為證券,也更有迫切性。這在一審稿中,是一大缺陷。”吳曉靈認為,2015年的股市配資、2016年的杠桿收購亂象,都反映出資本市場上分類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危害。

“如果對資管市場的統一標準有了共識,在同一法律上面有了進步,在證券法當中可以給予拓展。”吳曉靈稱,如果“證券”範圍拓展,功能監管的理念也應當在《證券法》當中有更好的體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58

亞馬遜旁觀中國市場BATH四方雲戰

“剛好今天是在深圳的主場。大家可能也都聽說,馬化騰的團隊不久前投了一分錢的標。我要對馬化騰說:隨著雲計算已經越來越多成為大企業選擇的時候,我們要想如何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技術和服務。在所有人都希望用企業的發展成就一個行業的時候,馬化騰和他的團隊用1分錢的投標對行業進行了破壞。”

在3月29日深圳舉辦的2017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公開叫板騰訊的馬化騰。

胡曉明演示了一張“0.01VS1億”的幻燈片,他所指的,是本月初騰訊雲以0.01元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項目,此事在雲計算產業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根據IDC發布的2015年中國公有雲計算報告,阿里雲營收達2.59億美元,占3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國電信(13.1%)和中國聯通(7.6%)。

隨著企業對雲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不只騰訊和阿里巴巴,更多的企業在雲市場的角逐正愈演愈烈。

阿里雲:“眾矢之的”

在國內,阿里雲有著頗為領先的地位。

阿里雲本周從深圳開啟了新一年雲棲大會的全國巡演,接下去還將有南京、成都、上海、杭州、北京等幾個站點。已穩坐國內市場頭把交椅的阿里雲正在加速它的全球節點布局,在美國東西兩岸分別建了數據中心,深入到AWS的腹地。

但據第一財經記者就這兩家廠商在全球布局、準入壁壘、消費習慣、營收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得出,雙方目前均無力在對方市場構成實質威脅,亞太、歐洲等第三方市場將成為未來幾年AWS與阿里雲的正面戰場。起步晚了3年的阿里雲面對行業第一仍有不短的路要追趕。

由於阿里巴巴2017財年全年業績尚未公布,因此統計2016自然年數據得出,阿里雲在2016年營收為8.3億美元,AWS當年的收入規模超過122億美元,兩者之間相差13.6倍。

胡曉明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預測,未來全球雲計算將是杭州(阿里雲)與西雅圖(亞馬遜AWS)之間的競爭。

為此,阿里雲這兩年明顯加快了海外節點的開拓布局。在美國市場,阿里雲雖然已在東、西部組建了兩個數據中心,但客戶大多是像大拿科技等中國出海創業公司為主,想吸引美國本土客戶需要邁過文化差異與用戶使用慣性上的障礙。AWS在北美市場的主要競爭者目前還不是阿里雲,而是微軟、IBM、谷歌、Salesforce等。此外,目前特朗普政府的舉措和表態對科技領域的“外來者”並無政策利好,這進一步加大了阿里雲在美國的開拓難度。

盡管在總營收上與AWS尚不處於同一級別,但阿里雲的增速仍對AWS構成了潛在威脅。阿里雲已經連續7個季度同比增速超過100%,這個速度至少是亞馬遜的2倍,這主要得益於它對政府、大企業等頭部客戶的拓展。但2016年四個季度里,阿里雲增速依次為175%、156%、130%、115%,出現遞減趨勢。阿里雲眼下的強勁增長能持續多久,以及海外業務營收占比的變化,將成為雙方競爭中的一個變數。

另一個變數來自模式的比較。舉例來說,阿里雲在日本開服已有4個月,合作模式是與孫正義手中的軟銀對接,具體運營交由更熟悉當地市場的軟銀負責。阿里雲在海外大多采取這種方式,比如在德國與沃達豐合作,在迪拜與Meraas合作。AWS更多選擇直接在這些地方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不提歐洲,在與西方文化差異較大的亞太地區哪種模式更奏效,也是一個重要的持續關註點。

來自眾多客戶的反饋顯示,AWS在價格上整體高出阿里雲一截,但其全球市場上的產品豐富度是其他廠商不可比擬的,這也是AWS拓展不同市場的一個優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阿里雲曾在2015年一共實施了17輪降價,2016年這種降價勢頭有增無減,最直接的一個效果是擾亂了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令後者不得不跟隨降價。

中泰證券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李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雲計算本身就是規模優勢很明顯的行業,發展初期大家的策略都在搶規模,接著再賺錢。當時亞馬遜AWS也是一年內降價十幾次,把對手都逼死了,自己慢慢做大。所以在國內也是一樣的趨勢,現在還是搶份額搶地盤為主,短期仍會以價格戰為主。”

騰訊雲:吹響價格戰號角

一提到價格戰,就不能不提騰訊雲以0.01元的價格競標“廈門務實-公開招標-2017WS034廈門市政務外網”。不少人認為這將激化雲市場的低價競爭,騰訊雲的低價策略也受到業內人士質疑。

對此,騰訊總裁劉熾平並未否定騰訊雲在其中的價格優勢:“從長期看,低價或者價格戰不是騰訊在雲計算市場的核心策略,但騰訊將在市場上提供非常有競爭力的價格,在雲計算領域,隨著時間推移,增值服務將是騰訊雲計算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優勢。”

事實上,在深圳機場,隨處可見騰訊雲的整面墻的廣告牌。雖然未有盈利,但反複被財報所提及的雲業務是近年來騰訊重點布局的業務之一,去年馬化騰親自站臺“雲+未來峰會”,對外宣布了騰訊深耕雲業務的決心。

“雲業務將是一場硬仗,也是持久仗。”騰訊雲副總裁曾佳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雲計算的市場足夠大,可以容納非常多的雲服務商,大家可以共同培育市場,通過產品、服務和行業布局的差異化,為更多企業提供最合適的服務。更何況未來雲計算整體的盤子和前景將非常大,遠遠沒有到井噴的階段。”

從2010年開放平臺接入首批應用開始,騰訊正式對外提供雲服務。作為BAT中的兩極,從出生,騰訊雲就不可避免地被外界拿來與阿里雲對比。

利用遊戲等文娛產業作為雲技術切入口成為騰訊特有的雲路徑,騰訊雲用整個平臺資源為雲業務背書。“騰訊雲不是以一個獨立的業務,而是作為整個平臺戰略去考慮的,采用騰訊雲的解決方案,就相當於接受和得到整個騰訊平臺的支持。”馬化騰說。

騰訊最新發布的財報中顯示,騰訊雲業務增長超過200%,與其他品牌不同,除全面的基礎雲服務外,騰訊雲對大數據能力、雲端連接社交體系及整個騰訊平臺的能力成為其差異化功能。其中,對於遊戲、視頻、直播等文娛產業的雲計算能力為騰訊撕開進入公有雲市場的口子。

遊戲在騰訊目前業務營收占比僅次於社交產品,成為騰訊流量和現金的重要來源之一。依托於遊戲的強勁表現,以遊戲、視頻直播為首的文娛產業的布局支撐起騰訊雲整個業務架構,並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

目前,騰訊雲在全球範圍開設24個數據節點,利用全球遊戲解決方案《奇跡暖暖》等手遊產品實現出海業務。2016年,依托全球直播解決方案,互聯網公司Garena通過騰訊雲開展其社交直播業務,而音樂播放平臺JOOX也選擇入駐騰訊雲,在全球範圍內探索音樂及演唱會直播模式。

“短視頻的爆發,會對雲平臺帶來一些新的挑戰,稍成規模的平臺一天至少上傳10萬條以上的短視頻,讓用戶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快速上傳,需要對系統的接入節點進行優化;上傳完成後的快速內容分享,又可能涉及到快速轉碼的訴求,在分布式並行轉碼能力上也需要提升。與之相關的存儲和分發節點資源也需要迎合短視頻的業務場景做相應優化。”騰訊雲視頻業務產品總監黃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Gartner研究副總裁兼院士級分析師DavidMitchellSmith認為,雲技術正在成熟並在將來釋放更多創新能力。“雲技術將日趨成為下一代數字化業務以及敏捷、可擴展和彈性解決方案的有力工具。首席信息官及其他IT領導者必須不斷調整其戰略,以充分利用雲功能。”

百度雲:一站式服務的輸出窗口

相比之下,百度雲是作為百度能力、百度資源、行業解決方案的對外一站式服務輸出窗口。為了面向未來,百度雲提出“ABC”(AI、Bigdata、Cloud)戰略定位,三位一體構築未來企業級商業化平臺,發布了“天智”、“天算”、“天像”、“天工”等行業解決方案,實現了在智能大數據、智能多媒體、智能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全方位智能服務布局,並發布了超過80款產品。

截至目前,百度已經和超過三萬家企業展開合作,百度雲通過四大平臺陸續滲透並融合物流、醫療、教育、營銷、金融等關系到百姓生活的各個行業中,讓服務開始真正智能化,推動轉型升級。“ABC”三位一體的雲服務結構可以為客戶提供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引擎。

“我們提供的不是簡單的存儲能力,不是簡單的技術能力,而是大規模處理數據的能力、精準的用戶畫像的能力、地圖的能力和人工智能等很多領域的創新提供給大家。”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說。對百度來說,它的主營業務“搜索”天生就是雲計算。只不過此前的十幾年里,百度的這些技術藏在後臺,通過搜索提供給終端用戶的,現在百度要做的是把這些技術能力充分地開放出來,跟各行各業去進行結合並發揮作用。

事實上,百度更願意強調雲計算與人工智能的關聯。百度大腦是百度雲的核心引擎,為百度雲提供了神經元和數據訓練源;百度雲是百度大腦的雲化。通過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技術,百度大腦結合了超強計算、海量數據和算法,在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擁有傑出能力,打造知識圖譜、用戶畫像,商業邏輯。

根據百度推出的“雲圖計劃”,計劃未來5年投入100億,投入包括價值20億的核心技術和雲資源,30億百度推廣、應用分發等百度生態資源。同時,還將聯合百度Capital、百度Venture及外部優質資本,建立50億百度雲生態動員基金,以此來打造百度雲生態,建設ABC生態圈。

華為:野心勃勃的後來者

在雲戰爭中,原本最為低調的華為釋放出了最大野心,甚至成立專門負責公有雲的CloudBU,增加2000人的團隊爭奪該市場。在華為的內部目標中,做國內公有雲市場的老大,已被提上日程。但具體怎麽做,華為有著自己的心思。

從時間上看,華為在公有雲領域的動作起步最晚。

雖然在2011年,華為便在內部有了公有雲這項業務,但到了2015年7月才正式對外發布,直到今年3月份,投入公有雲才被視為戰略性方向對外公布。相比之下,在2014年阿里就啟動了“雲和計劃”,擬招募10000家雲服務商,為更多的用戶提供一站式雲服務。

此時的正面介入,與IT巨頭相比,無疑是硬碰硬。華為的方法是,試圖將雲業務與自身運營商業務相結合,力求推動運營商在雲上的發展。而在另一方面,企業業務部門也在各行業展開企業雲業務的合作,兩條路發展。

但僅僅是抱住運營商“大腿”顯然無法滿足華為的發展目標,加速全行業的合作才有可能在未來雲市場勝出。

從華為企業雲業務部總裁近日的對外講話中可以看到,華為未來將公有雲市場分為兩個層面:一方面面向傳統央企、大企業、政務雲市場,充分發揮華為2B市場服務的傳統優勢,建立場景化的企業級雲服務解決方案,成為中國市場政府、大企業雲服務的領先提供者;另一方面則是面向中小企業市場,以軟件開發雲為切入點,構建線上線下O2O的服務能力,成為中小企業最信賴的雲服務商之一。

事實上,華為此前一直對公有雲業務遮遮掩掩,原因就在於華為的主要客戶運營商也在發展這項業務,此前還一度將“自營公有雲”改口成“企業雲”。

“這事兒,夫妻吵一架還得有點冷戰時間呢,更別說我們各自利益不同,競爭是你死我活,你拿了我就沒了。所以這可能是一種心態的挑戰,要能過坎兒,要有氣度。”面對有可能和運營商業務產生的沖突,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曾對媒體如是表示。

而在具體動作上,不同於阿里和騰訊等公司從消費級層面入手,華為在早期選擇了金融、媒資、城市及公共服務、園區、軟件開發等五個垂直行業進行切入。

“華為要走自己的路,在雲服務的發展過程中,華為不會模仿其他公司,而要利用華為的自有優勢和能力。”徐直軍認為,華為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十萬家合作夥伴,既有線上業務,也有線下業務,過去與合作夥伴,華為更多是銷售和交付,未來,則更多是基於企業雲服務直接面向客戶。

同時,華為把雲計算的發展分為1.0和2.0時代:在過去十年,阿里、谷歌、亞馬遜等是“生於雲的一代”,它們開創了敏捷創新、體驗好、低成本的雲的1.0時代,利用雲技術、雲架構實現了資源共享,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更好聯接客戶,在酒店、出租車等傳統行業中,創造了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下一個十年,則是雲的2.0時代,企業是雲化的主角,各行各業將在雲中成長,各種行業雲也將興起。

顯然,華為希望通過對行業的滲透和理解,成為雲2.0時代的主宰者。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並不容易。

事實上,雲服務的利潤呈現一個倒三角的分布。在整個雲服務產業鏈中,底層IaaS解決了雲服務的基礎資源,也就是華為所積累的IT基礎設施。中間的PaaS奠定了雲服務的基礎能力,而SaaS最貼近最終用戶,為客戶形形色色的細分需求提供最直接的應用支持,而IaaS和PaaS服務提供商需要與為數眾多的開發者群體達成合作,吸引開發者在其平臺之上開發SaaS應用,實現共贏。

而目前市場上的競爭情況是IaaS“群雄並起”、PaaS“逐步成長”、SaaS“仍無巨頭”的局面,華為要構建自己龐大的生態圈,相比起阿里等公司來說,仍需要時間積累。

有業內人士表示,生態圈的構建將決定誰將會在公有雲市場中活下來,前期的投資將會隨著客戶群的激增而攤薄,客戶越多能力將會越強,行業將呈現馬太效應。

迎戰巨頭亞馬遜

放眼全球,雲計算廠商呈現出AWS一家獨大的格局,整體規模排在阿里雲前面的微軟Azure目前也無法與AWS構成雙寡頭。根據之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報告測算,亞馬遜的計算能力甚至相當於其他14家競爭對手的總和。

不過在中國市場,由於AWS進入中國較晚,再加上中國政府對數據留存的政策限制,導致AWS在中國的營收只有阿里雲的零頭。AWS錯失了趕在阿里雲崛起前占領中國的機會。另一家將世紀互聯作為本土代理運營商的微軟Azure也面臨類似的情況,但旗下SaaS層(軟件)服務Office365在華增長迅速。

與AWS不同,阿里雲目前仍未實現盈利。從阿里雲的擴張速度、成本支出與收入增長看,阿里雲眼下更多考慮的是市場份額。畢竟在國內市場,當騰訊等巨頭也將目光投向雲計算領域後,阿里方面面臨的客戶競爭正在加劇。

如果能比競爭對手更早一步拿到像芯片、CPU等雲計算核心部件的新一代產品,雲廠商將手握更大的降價自由權。這考驗著廠商與產業上遊角色如英特爾、AMD等合作的緊密程度。同樣在下遊市場,與軟件公司的合作程度也決定了阿里雲和AWS各自雲市場SaaS層產品的豐富度。

這種局面決定了無論是AWS還是阿里雲或者是哪一家,目前都無法在對方市場上構成威脅。未來三年最有可能的正面交鋒將出現在像日韓、新加坡、德國、法國等亞太和歐洲地區。這也是雙方在海外布局的核心交集區域。

長遠看,雲之戰的比拼將圍繞新市場開拓能力、產品與價格、雲生態等方面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05

保監會:今年著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提高監管公信力和透明度

據保監會30日消息,2016年,中國保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制定細化落實方案,推動權力運行“五公開”,優化提升政務服務,積極穩妥做好主動公開與依申請公開,擴大公眾參與,完善制度機制,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邁上新臺階。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中國保監會政府信息公開辦法》,中國保監會編制了2016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現向社會公布。

一、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情況

(一)制定《中國保監會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方案》

中國保監會根據《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部署的工作任務,從保險監管實際出發,制定了《中國保監會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部署了全面深化政務公開、完善公開載體建設、夯實政務公開工作基礎共3大方面9個大項23個小項的工作任務,覆蓋了保監會政務公開工作的各個方面,並規定了完成時限。《方案》還明確了保障方案落實的有關措施和要求,對各有關單位的職責分工和工作目標作了規定。

(二)推進監管權力運行“五公開”

中國保監會努力貫徹《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關於行政權力運行“五公開”的要求,推動監管工作全環節信息公開。一是推進決策公開。所有涉及保險業發展和公眾利益的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在出臺前均通過網站公開征求意見。在制定保險業“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過程中,也向社會公開了意見征求郵箱,廣泛聽取意見。二是推進執行公開。通過網站專題、系列報道等形式,全面展示保險業貫徹落實國務院方針政策、重大監管規定的有關措施、工作成效和先進經驗等。三是推進管理公開。系統梳理了保監會行政許可項目的種類、依據、受理機關、審查原則、辦理時限等要素並在網站公開,為行政對象提供便利。四是推進服務公開。開通行政許可在線服務大廳,提高辦理效率和服務水平,保障行政對象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編制優化信訪、消費投訴、依申請公開、公文報送等指南信息,簡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水平。五是推進結果公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監管權力行使形成的結果信息,均在第一時間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促進保險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三)優化政務服務,讓行政對象“少跑腿”

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簡政放權、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部署,中國保監會開通了“行政許可在線服務大廳”,按照“依法審批、公開公正、便民高效、嚴格問責”原則,通過統一公示行政許可辦事指南、在線受理申請、公開辦理時限與進度、在線反饋批複結果等措施,實現行政許可“一個窗口”辦理,讓行政對象“少跑腿”。具體來看,在申請階段,保監會行政許可的項目種類、申請條件與材料要求、辦理時限等分類清晰、一目了然。申請人可在線提交申請材料,系統自動完成材料完整性校驗,確保申請材料的形式完備;在受理與審查階段,系統可在線向申請人反饋材料補正通知、受理通知等文書,並提供辦理進度查詢功能;在批複階段,申請人可在線獲取許可決定、下載批複文書。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中國保監會進一步做好涉及公眾利益重要監管信息的主動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和參與權。2016年全年通過網站等載體公開各類信息1804條,包括保監會規章2部、規範性文件34部、行政許可結果1483件、行政處罰決定29件、監管函16件、新聞通稿148件、公告通知92條。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中國保監會進一步優化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渠道,完善辦理機制,提高辦理效率。2016年全年,累計接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319件。從申請渠道看,通過依申請公開平臺收到254件,通過信函收到65件。從辦結時間來看,按時辦結300件,依法延期辦結13件。

四、公眾參與情況

2016年,中國保監會就《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等18項監管規定的制定或修改向社會公開征求了意見。中國保監會還通過各類互動渠道,聽取了保險消費者的意見建議,回應社會關切。

五、制度機制建設情況

2016年,中國保監會繼續加強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辦理程序,著力提高公開時效,改進公開效果。舉辦了保監會系統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工作培訓班,促進全系統新聞宣傳、政策解讀工作水平的提升。

六、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6年,中國保監會未收取與政府信息公開相關的信息複制、郵寄等費用。

七、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2016年,中國保監會共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行政複議20件,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12件,被依法糾錯的3件,其他情形5件。因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被提起行政訴訟9件,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3件,被依法糾錯1件,其他情形5件。

八、存在的問題

雖然2016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和人民群眾切身需求相比,仍存在著若幹不足。一是信息公開的範圍尚有進一步拓展空間,二是網站作為信息公開主要載體,在功能和易用性方面有待改進。

九、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中國保監會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及其實施細則,根據《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部署的重點任務,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全面及時公開行政許可事項目錄和辦事指南並動態更新。及時公開政策文件廢止、失效情況,並在網站已發布的文件上作出明確標註。改進和完善行政許可在線服務大廳,加快與實體大廳的融合銜接,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二)做好監管權力運行信息公開。在政策制定環節,做好預公開和意見征集,充分聽取有關方面意見;在政策發布環節,做好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確保發布與解讀同步聯動,提升傳播效果。對於誤讀、曲解、不實等情況,及時予以回應。做好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結果信息的公開,提高監管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加強政務公開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各保監局網站的監督指導,定期開展第三方輔助監測,做到信息公開無死角。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部署做好保監局網站抽查工作,及時公開抽查情況,做好問題整改。

(四)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修訂進度情況,及時修訂中國保監會政府信息公開相關配套制度。完善依申請公開受理渠道,改進辦理機制流程,更好地保障公眾的合理信息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38

發改委答一財記者問:下一步將從四方面建設好雄安新區

發改委4月13日上午9:30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應熱點問題,並回答記者提問。發改委表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選擇,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保持歷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設規律,一茬接著一茬幹,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築,確保最終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

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會同有關方面重點做好幾個方面工作,包括推動相關規劃編制、推動創新要素集聚、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以及研究出臺支持政策等。

第一財經記者董鑫提問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成為近期一個新聞熱點。我們也知道,國家發改委承擔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我想了解的是下一步在雄安新區的建設方面,發改委將有哪些具體措施。謝謝。

嚴鵬程:

謝謝你的問題。最近,關於雄安新區的新聞比較多。我委何立峰主任接受了媒體專訪,就設立雄安新區的背景、意義、任務等都作了介紹,寧吉喆副主任也就社會關註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一些專家,也都發表了觀點。我們和大家的感受一樣,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謀劃好、建設好雄安新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集中各方智慧、匯聚各方資源。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會同有關方面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相關規劃編制。指導河北省和有關方面,準確把握雄安新區功能定位,高標準高質量組織編制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規劃的編制,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集聚全國優秀人才,吸納國際人才,充分借鑒國際經驗。

二是推動創新要素集聚。下一步把創新驅動作為雄安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通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建設優質公共設施、創建城市管理新樣板,發展高端高新產業,著力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努力打造創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三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立足將新區打造成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大力探索新區管理新模式,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探索新區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區建設。

四是研究出臺支持政策。根據新區建設需要,研究提出相關具體支持政策。同時,在專項規劃實施、重大項目布局和資金安排上,對新區相關交通、生態、水利、能源、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給予支持。

在這里,我們還想強調的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選擇,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保持歷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設規律,一茬接著一茬幹,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築,確保最終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93

央行副行長殷勇:開發性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四方面發揮杠桿撬動效應

“傳統開發性金融模式可能難以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需求,應該發揮杠桿撬動作用,提升開發性金融效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殷勇8月12日在中國四十人伊春論壇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投資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分散化投資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路。

央行副行長殷勇在中國四十人伊春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

“一帶一路”建設有巨大資金需求。根據測算,2016年至2020年,除中國以外其他亞太國家每年單在基礎設施方面的資金需求約為5030億美元。根據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的統計,覆蓋亞太地區的主要開發性金融機構資本金總額才5134億美元,存在較大資金缺口。

殷勇認為,傳統開發性金融模式難以滿足需求,存在資金未能發揮杠桿效應、“保本微利”隱含暗補、容易造成攀比和賴賬等多方面問題。

參考國際經驗,過去幾年,發達國家在動用政府資金發揮資金效益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做法。比如,美國在次貸危機期間,推出了700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TARP),采用股權註資和擔保方式擴大資金效率;歐盟推出“容克計劃”,利用杠桿撬動大量社會投資。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對受援國家進行救助的時候,通過基金組織的帶動催化,撬動私人資金,也會通過制定經濟改革計劃,發揮政策效應。

“以歐洲模式為例,杠桿可以做到15倍,335億歐元本金就可以實現5000億歐元投資規模,這就可以大大提高對資金需求的滿足。”殷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應該發揮杠桿撬動作用,提升開發性金融效力。具體而言,一是盡可能用股本投資,從而撬動更多的債務融資;二是盡可能用做劣後資本,撬動更多股權投資;三是盡可能采取公私合營模式,從而撬動更多私人部門投資;四是盡可能投資基礎設施等正外部效應強的項目,從而撬動其他更多商業項目的投資。

“對任何投資而言,風險和收益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沒有只有收益沒有風險的投資,最重要的是管理風險。”殷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管理風險有不同的思路,可以集中在少數項目進行高強度的具體項目管理,但也可以進行足夠分散化的投資來分散風險,“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平均每年能達到4%以上的增長率,我們的投資能夠拿到這樣的回報率就是非常可觀的。”

在他看來,運用分散化手段可以防範開發行性金融風險。只要投資足夠分散,金融機構是有足夠把握在較長時間內從總體上取得開發資金的安全性,並且可能會有取得不錯收益的前景。如果按照“保本微利”的做法進行讓利,還可以撬動更多的投融資。

“投資過程不要靜態去看。為什麽我們要投資一些有正外部效應的基礎設施?比如修一條高速公路,雖然本身收益有限,但是高速公路帶動沿線經濟發展,能夠給其他的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這些企業本身不用做投資就能享受成果,這就是公共品的外部性。”殷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開發性金融追求的是“保本微利”,通過“保本微利”帶動其他項目有利可圖,這樣“一帶一路”就建設起來了。而這就是開發性金融的作用,開發性金融不是跟其他商業金融去爭利潤,而是要去創造市場。

開發性金融推進過程中,會面臨幣種選擇,而這方面一直存在一種爭議。比如有觀點認為,日元由於實行負利率,在國際上融資絕對成本相對較低,十年期國債利率0.05%。而與之相比,中國提供的人民幣或者美元,融資成本都相對較高。這就造成一種印象——中國提供的融資沒有競爭力。

不過,在殷勇看來,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上,兩種貨幣的選擇是可以利用貨幣掉期操作進行轉換的,人民幣和美元資金都可以轉換為利率水平較低的日元,反之亦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外匯儲備幾乎包含了全球主要市場的貨幣,如果有對其他幣種的融資需求,中國的外匯儲備也能夠提供多元化選擇。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兩種貨幣基本利率的絕對水平在一定意義上是等價的,在金融市場上可以互換。”殷勇告訴記者,由於我們的人民幣池子相對而言更大,所以在提供人民幣資金方面更有相對競爭優勢,人民幣應該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73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舉全國之力、聚四方之才

13日下午,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說,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必須舉全國之力、聚四方之才。

習近平說,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初期就有“十萬人才過海峽”的壯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環境是良好體制機制。要支持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鼓勵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海南設立分支機構,鼓勵海南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支持海南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允許外籍和港澳臺地區技術技能人員按規定在海南就業、永久居留。允許在中國高等院校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優秀外國留學生在海南就業創業,擴大海南高校留學生規模。支持海南探索建立吸引外國高技術人才的管理制度。海南要堅持五湖四海廣攬人才,在深化人才發展機制體制改革上有突破,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培養支持機制,構建更加開放的引才機制,全面提升人才服務水平,讓各類人才在海南各盡其用、各展其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90

智在四方:香港資訊科技三十年

1 : GS(14)@2010-11-13 10:41: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656813

文章出爐之日,正是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慶祝創會三十周年晚會之翌日。三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究竟香港資訊科技這三十年有甚麼值得與大家分享及學習?
三十年前,小弟尚未入行,最多躲在家中「玩砌機」,當年 Apple II大行其道,不過用錄音帶載入一個遊戲要五分幾鐘,當然也遑論上網。及後發展到用數據機撥號到留言板( BBS)留言;作業系統也由純文字變成彩色的視窗系統;電腦的普及與上網的盛行,令大家生活從未如此精采過!
精采的背後,其實有許多機遇,但也隱藏了很多的殺機。科網股年代,很多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年輕人,都已經腰纏萬貫,開名貴跑車上班的大有人在;當然隨着科網股爆破後,一無所有的亦比比皆是。最可惜的是,很多有創意的公司和產品也隨着泡沫爆破消失,這情況在香港也不能倖免。
開發手機軟件盛行跟着的數年,科網行業在香港也未見有大幅反彈的迹象;直到近年社交媒體大行其道,雲端電腦應用及手機軟件開發也趨之若鶩,於是就有很多本地軟件公司,放下手上工作,一窩蜂跑去開發這類軟件或網站。我曾對朋友笑說,若是你在旺角賣魚蛋或格仔餅賺了一桶金,千萬不要跟人說,不然一星期後就有很多魚蛋檔或格仔餅店在你附近開業。
在香港搞科研,除了像剛奪得「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婦女與科學獎」的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說:「喺香港呢個國際金融中心做科研,幾孤獨,經常覺得孤身作戰。」這除了政府支援業界不足之外;香港人「創意有限,抄襲無窮」的性格,也局限了行業發展。舉個例,就像當社交媒體剛崛起之際,筆者以戰戰兢兢的心態辦了一場名為 Social 2.0的講座,卻出乎意料之外大收旺場;當然在往後的日子就大家都知道有大大小小的社交媒體講座,如雨後春筍般出台。其實跟別人分享成果,再促進行業競爭及進步,一直是我們的心願,可惜複製貓( Copycat)通常都是創意欠奉,純粹着意眼前利益。
其實只要大家多動腦筋,就算不會創造一種新產品,但在現有產品每次加一點心思,加一點創意,想想如何將產品「 2.0化」,海闊天空的新境況,始於足下!
方保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46

智在四方:傳媒次世代

1 : GS(14)@2010-12-11 16:04: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754839
上星期五,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膽粗粗」邀請了十多間傳統傳媒及新傳媒,但其實現在已差不多沒有單純的傳統傳媒了,幾百人關在城市大學一個禮堂內 8小時,終於泡了一濟甘甘哋、苦苦哋、甜甜哋的「傳媒次世代」!
何謂次世代,又是 2.0也。有傳媒次世代的講者說其實傳播媒體一早已走向 3.0了。傳播媒體永遠站在資訊最前線,永遠最快最新;但卻又十分保守,我們幾十年來還是在看報紙、聽收音機和看電視,直至這 10年,互聯網及社交媒體興起才有改變。大部份報章都有網上版,也有不少提供即時新聞。以住要發表偉論,大可打電話到電台與大班論盡時事;但今時今日只要將新聞分享到社交媒體,加幾句偉論,已可與朋交隔空論政,新聞也能以光速環繞地球。
內容才是王道

資訊爆棚的年代,免費資訊隨手可拾,筆者每天起床,拿着平板電腦,看電郵、看即時新聞、看報紙、玩 Facebook、上微博和玩 Angry Birds也用了兩小時。我們有多小時間去消化所有資訊,成為了關鍵,所以說內容才是王道,有質素的內容,才有能力留住讀者,也驅使次世代的讀者將有質素的內容向朋友推介。
也有講者說道:「渠道才是王道。」筆者的解讀是,這渠道是指現今的閱讀渠道,例如網站、手機及平板電腦等。你看越來越多傳媒,都以不只一個型態發放資訊,我的平板電腦上,最小有廿個不同傳媒的軟件隨時候教。但話說回來,沒質素的內容,縱使軟件弄到天花亂墜也是徒然。再者,次世代媒體,很多已清楚不會只貪求讀者一個幾毫的消費,反而擁有更多有質素的讀者,繼而打廣告商主意才是上策。
執筆之時,剛巧是維珍集團主席布蘭森推出平板電腦雜誌 PROJECT之際,網路上的風頭一時無兩,筆者滿心歡喜下載來看,打開免費的 PROJECT電子書軟件,發現每本電子雜誌,盛惠美金兩個九毫九,免費預覽小得可憐,內容也不見得獨家,你會掏你的「電子腰包」買嗎?
方保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