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四代核電要來了 中國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規劃明年並網發電

正在建設中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將在2017年實現並網發電。與此同時,中國核電企業正在把這種第四代核電技術推向海外市場。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其中,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亦被提及。

圖文為高溫氣冷對示意圖

《規劃》 在第四章實施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中指出,重大科技項目是體現國家戰略目標、集成科技資源、實現重點領域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其中第一點的“深入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提到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說:突破CAP1400壓水堆屏蔽主泵、控制系統、燃料組件等關鍵技術和試驗驗證,高溫堆蒸汽發生器、燃料系統、核級石墨等關鍵技術設備材料和驗證。

《規劃》要求,2017年,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實現並網發電;2020年,CAP1400示範工程力爭建設完成。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技術研發、試驗驗證、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標準和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電設計、建設和服務全產業鏈。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此之前,6月20日正式對外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顯示,在先進核電裝備領域,共涉及先進大型壓水堆、高溫氣冷堆 、快中子反應堆 、模塊化小型堆 、核燃料及循環利用等五個領域。該方案是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

高溫氣冷堆目前在全球尚無商業運營的經驗。因此上述方案提出,要“依托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福建霞浦 60 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業示範工程及後續項目,推動高溫氣冷堆關鍵裝備的試驗示範和產業化”。

所謂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即《規劃》中提及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由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負責建設與運營管理。該公司由華能集團、中國核建集團、清華大學各出資47.5%、32.5%和20%於2007年1月共同組建。

中國核建集團官網在7月7日公布一則題為《院士專家:加快推進高溫氣冷堆產業化》的消息稱,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關鍵設備制造與現場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有望按預期並網發電。

消息顯示,7月6日,在中國核建集團、中國核學會共同組織的高溫氣冷堆“院士專家行”活動中,杜祥琬、王大中、黃其勵、葉奇蓁、倪維鬥、趙文智、歐陽曉平7位院士專家們一致認為:高溫氣冷堆不僅是中國產學研結合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而且是政府、企業、高校與行業各方協同效應的體現。高溫氣冷堆具備固有安全性、發電效率高、用途廣泛等優勢,中國在高溫氣冷堆技術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相關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關於高溫氣冷堆,中國核電主管部門官員亦作出了鼓勵推進的類似表述。

中國核建集團官網顯示,7月8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到該公司調研時表示,中國在高溫氣冷堆技術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相關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在國家能源結構調整、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基礎技術研發與裝備制造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努爾·白克力表示,要在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的基礎上,做好技術優化、商業推廣工作,保持在高溫氣冷堆領域的領先優勢。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官網顯示,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以中國已建成投運的清華大學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為基礎,將把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這一重大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標誌性工程,是世界首臺具備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性的商用核電機組。

院士專家們還稱,高溫氣冷堆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選項,應加快推進國內60萬千瓦級商用高溫氣冷堆電站的落地,向全球提供參考示範,通過推動高溫氣冷堆技術“走出去”為中國核能產業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

除了華能,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也看上了高溫氣冷堆。

值得關註的是,中國核建官網顯示,7月15日,中國核建集團與中國廣核集團在京簽署了《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合作協議》。此次簽約,標誌著兩家企業在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技術產業化推廣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性步伐。因為這有助於該技術“立足國內、走向海外”。中國廣核集團是國內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其他兩家是中核集團和國家電投。

中國核建集團上述消息顯示,該公司在商用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產業化推廣方面,已經進行了十余年的相關工作。在國內市場方面,在福建、廣東、江西、湖南、浙江、山東、河北等多個省市不同程度完成了廠址踏勘、普選、初可研等工作。而作為高溫氣冷堆海外推廣責任主體,中國核建集團與沙特、阿聯酋迪拜、南非、印尼等國家簽訂了高溫堆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並與巴基斯坦、伊朗、吉布提、巴西、東盟等國家與地區建立了聯系。

在上遊的高溫氣冷堆的設備制造方面,記者註意到,自稱“在高溫氣冷堆的工程建設和項目推廣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的中國一重在8月5日公布消息說,當天,公司與中國核建集團在京就高溫氣冷堆項目開發建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標誌著中國一重與中國核建集團在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技術產業化上邁出了關鍵步伐。

中國一重稱,簽約儀式前,雙方圍繞高溫氣冷堆設備制造、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合作等具體合作內容達成了共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20

央企合作好夥伴:中國核建與中國一重共推四代核電

中國核電行業即將迎來第四代技術——高溫氣冷堆——產業化的時代。作為該技術在海外推廣的唯一責任主體,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國核建”)正在牽手國內核電設備供應商巨頭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下稱“中國一重”)推進這一技術的產業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獲得的資料顯示,在近日舉行的中央企業產業合作座談會上,中國核建董事長王壽君表示,中國核建與中國一重的產業合作取得了可喜進展。

自主技術推向世界

 “雙方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拉開了合資建設高溫堆主設備制造基地的序幕,將成為兩家央企之間產業合作戰略落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推進裝備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嘗試。”王壽君說。

官方資料顯示,8月5日,中國核建與中國一重在京就高溫氣冷堆項目開發建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標誌著這兩家央企在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技術產業化上邁出了關鍵步伐,對推動該技術立足國內、走向海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核建主要從事軍工工程、核電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術研究、服務,已成為中國核工業完整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溫氣冷堆的工程建設和項目推廣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

中國一重是目前國內能夠生產核電大型鑄鍛件的企業和提供全套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穩壓器及蒸發器的企業之一。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國產核電鍛件、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由中國一重生產。

據王壽君介紹,高溫堆技術是具有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核能技術,以其固有安全性、模塊化建造、多用途、布局靈活等特點,被國際公認為第四代核電技術,是中國長期保持領先地位的先進核電技術。國家能源局明確表示:高溫堆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作為核電“走出去”主力堆型之一進行推廣,中國核建是高溫堆海外推廣的唯一責任主體。

王壽君透露,商用高溫堆技術已經在國際國內推廣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重要進展。

本報記者了解到,正在建設中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將在2017年實現並網發電。中國核建參股了該工程。在國內市場方面,中國核建在福建、廣東、江西、湖南、浙江、山東、河北等多個省市不同程度完成了廠址踏勘、普選、初可研等工作;在國外市場方面,中國核建與沙特、阿聯酋、南非、印尼等國家簽訂了高溫堆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

“高溫堆是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的核電走出去主力堆型,每個項目的落地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個企業之間的密切配合。”王壽君說,“因此,懇請國資委繼續搭建平臺,支持和幫助中國核建與金融、市場開發、設備制造等領域的央企開展產業合作,構建產業聯盟。通過抱團出海、形成合力,將中國自主的高溫堆核電技術推向世界。”

中國一重借力轉型

王壽君表示,相比於其他堆型,高溫堆主設備的尺寸規格大、單重高,對制造工藝有很高的要求,由於采用模塊組合的建設方式,壓力容器、蒸發器等主設備的數量較多,需要批量制造。作為高溫堆電站建設的核心環節,標準化、批量化的設備制造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最為關鍵、最為緊迫的瓶頸問題。

他表示,高溫堆電站建設對裝備制造業發展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根據當前的商業推廣進展,中國核建計劃在國內開展兩個項目的建設、在海外開展一個項目的建設。按照核電廠址通常采用的規劃布局,每個廠址規劃建設6臺60萬千瓦的機組。每臺機組需要配備6套核蒸汽供應系統,一個項目共計36套系統,國際國內三個項目共計需要生產108套系統。

據其測算,按照10年建設規劃、考慮到三個廠址的建設節奏、主設備的生產周期,平均每年可以帶動壓力容器、蒸發器、主氦風機、堆內構件等主設備制造的產值約為18億元。中國一重近三年的平均營業收入在70億元上下,未來,高溫堆主設備制造可以為其提供四分之一的任務量,如果考慮到輔助設備生產和輔機制造,帶動作用將更加明顯,有利於制造業務的可持續開源。

“中國一重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骨幹企業,此次合作對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將發揮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有效地解決高溫堆產業化過程中的裝備制造瓶頸問題。”王壽君說。

與中國核建的合作,對於正在轉型中的中國一重而言,意義非同尋常。同在上述中央企業產業合作座談會上,中國一重董事長劉明忠表示,高溫氣冷堆項目是中國一重提升核電制造能力的首要任務,成功與否,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也關系到國家核電發展戰略的順利實現。

為此,劉明忠表示,中國一重將做好科研攻關、工藝改進、老基地改造、新生產基地建設等相關工作。

央企合作優勢互補

劉明忠認為,中央企業開展產業合作,一方面,可以通過央企之間資源專業化整合,有效推動上下遊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促進各企業之間低效資產和閑置資產的合理流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合作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或業務相關聯的子公司之間聯合重組,實現過剩產能的消化利用。

在劉明忠看來,央企間開展產業合作,改變了以往各自為戰的發展方式,更多地強調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強化產業鏈之間的有機融合,以資金、技術和產業優勢為紐帶,實現優勢互補和協作共贏。

王壽君說,圍繞高溫堆主設備生產基地建設,中國核建將與中國一重一起開展前期工作,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以自主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為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在開展設備制造的同時,註重科研攻關,持續改進關鍵工藝、優化關鍵技術,推進高溫堆主設備的工業標準化,促進高溫堆系統優化和主設備的設計優化,服務於自主核電技術“走出去”以及設備成套出口。

王壽君表示,在合資公司的建設、運營過程中,合作雙方將圍繞“商業推廣,技術優化”,發揮各自主業優勢、精誠合作,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發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而劉明忠在上述講話中透露,7月27日,雙方主管領導和戰略規劃部門通過協商,明確了合資在廣東深圳百安建設高溫氣冷堆制造廠的合作意向。8月11日,中國一重與中國核建、清華大學組成專家團隊赴廣東,與廣東省能源局進行了協商,進一步明確了在百安工業區投資建設制造工廠計劃。

值得關註的是,有核電人士此前向記者表示,憑借高溫氣冷堆在國內外打開市場,中國核建有望成為下一家擁有核電站運營牌照的企業。

目前,國內只有三家企業擁有核電站運營的資質,分別是中核集團、中廣核和國家電投。

核電效益較好,是吸引包括中國核建在內的多家央企爭相獲得核電運營資質的主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25

基因檢測市場已紅海?第四代技術在前 打破上遊壁壘是關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22/167338.shtml

基因檢測市場已紅海?第四代技術在前 打破上遊壁壘是關鍵
極客公園 極客公園

基因檢測市場已紅海?第四代技術在前 打破上遊壁壘是關鍵

誰先突破上遊技術,誰就有機會挑戰壟斷者的地位,甚至縮短產業鏈條,重構中下遊產業鏈。

在購買了 128 臺 Illumina 測序儀後,華大基因成為了 2010 年全世界最大的測序服務商,但它並沒有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反而因為這樣的身份陷入窘境。

交易結束後,華大基因成為了 Illumina 最大的客戶,占其業務量的 40%。對於賣方 Illumina 來說,現金奶牛誕生了,它立即宣布其配套試劑價格每年將漲價 4%,測序系統直接成為其美國本土銷售價格的 2 倍。

甚至,設備制造商拒絕向華大基因提供基本資料,阻撓其向國家監管部門申請基因測序設備註冊審批;同時,與華大基因合作的儀器商,還以各種借口拖延並終止已購設備的維修,並將價格本就偏高的臨床使用試劑耗材提價近一倍,讓華大基因近 1 億美元的設備險些陷入癱瘓。

u=507408201,2643368628&fm=27&gp=0

這一切的背後,是基因測序產業鏈條的不平衡。基因檢測產業鏈分為上中下三個環節:上遊是測序儀、試劑、耗材,被 Illumina、Thermo Fisher 等少數幾個公司壟斷,中遊提供檢測+生物信息分析的測序服務,下遊臨床、科研等終端用戶。市場集中在產業鏈中下遊,已是紅海,而真正的行業命脈是上遊市場,這塊市場被少數幾家壟斷。

中下遊之所以成為紅海,是因為上遊技術壁壘太高,中遊下遊公司主要買 Illumina 的儀器,然後給醫院提供服務。基因檢測技術是由上遊驅動的。上遊產品對下遊服務類企業成本制約和限制很大。「不把握上遊的話,上遊公司推出一個新的概念可能顛覆整個市場。」田暉博士說。田博士是斯坦福大學的博士,也是安序源的創始人。

也正因為如此,上遊享有強勢的議價權,甚至讓中國最大的基因檢測公司華大基因處於劣勢地位。在遭受上遊儀器商「坐地起價」後,華大基因 2013 年 3 月 18 日宣布以 1.176 億美元收購上遊公司 Complete Genomics。這次收購卻並沒有讓華大基因完全補齊儀器設備核心技術的短板。

事實上,CG 的技術並不能立即應用於華大基因的檢測中。2013 年,業界對 CG 的技術能力就有爭議。美國阿拉巴馬州哈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韓健認為,CG 不能替代 Illumina,「至少沒有看到這樣的數據」。廣泛流傳的比喻則指「CG 與 Illumina 的差距類似於小靈通與 iPhone」。

此外,每年華大基因還要為之付出大筆費用——在被收購前,CG 虧損約 5000 萬美元。媒體援引,直到 2015 年初,CG 的測序儀還起不了太大作用,「華大基因在考慮重新買回 Illumina 測序儀」。這些也造成了 2014 年華大基因利潤的下降。

幾年過去,中國基因測序市場局面並沒有被顛覆。中國中下遊基因測序公司已成紅海。以腫瘤檢測為例,根據基因檢測龍頭公司 Illumina 的測算,在基因檢測所有應用中,目前針對人類第一大殺手疾病——腫瘤的基因測序將會占比最高,市場需求最大, 可達百億市場規模。其中,包括外周血的 ctDNA 檢測在內的液體活檢將是重要方向。

2016 年、2017 年大概有上千家公司在做這個方向,市場瞬間成為紅海。然而很多公司沒有自己獨到的技術,只有一個概念就成立了一個公司,造成了市場過度擁擠。

這只是一小部分,據《財經》雜誌報道,截至 2016 年 9 月,共有 32 家精準醫療公司完成融資,其中 A 輪 20 家、B 輪 11 家、C 輪 1 家;共有 9 家公司得到億元以上的融資。而在 2017 年大概有上千家公司擠進這個市場,但真正挖到金礦的並不多。

即使有類似華大基因這樣的龍頭公司的努力,上遊壁壘始終未被打破。這既是一個困境,又是一個機會——這意味著,誰先突破上遊技術,誰就有機會挑戰壟斷者的地位,甚至縮短產業鏈條,重構中下遊產業鏈。

「我們沒有接受他們的收購。原因是他們給出的價格遠遠低估了 Illumina 的市場份額和自身價值,」Illumina 全球副總兼首席官 Tristan Orpin 在羅氏開價 67 億美元、第二次對其邀約收購時表示。

羅氏和 Illumina 分別是各自領域的老大,前者占據體外診斷市場的三分之一,後者占據基因測序市場的 70% 以上。

u=1818378115,1486190505&fm=214&gp=0

然而間隔僅短短幾個月,羅氏再次邀約,價格漲了 15 億美元。面對羅氏的強勢入股,Illumina 管理層最終發動「毒丸計劃」,不惜以犧牲自身股價的行為,攤薄對方的股權,使得羅氏最終放棄。

表面上,這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資本故事。以羅氏集團為龍頭的體外診斷目前有數千億元的全球市場。截止至 2016 年年初,羅氏以 2192.63 億美元排名全球藥企市值第二。而 illunima 的市值僅為羅氏的零頭。事實上,兩家公司的資本爭鬥的背後,是行業解決辦法之爭,是未來趨勢之爭。

未來診斷和測序將實現融合,融合過程中,診斷和測序誰的路線會最終勝出,誰就有可能領導這場趨勢變革。

而技術的叠代對這個行業的排名和市場占有率有著極大的影響,路線的選擇本質上就是技術叠代的比拼。

在這場戰爭里,羅氏扮演著臥薪嘗膽的角色——Illumina 曾通過技術將羅氏清出基因檢測市場,而羅氏正準備用更新的技術奪回市場主導權。

2007 年,羅氏曾是這個市場的王者。羅氏以 1.55 億美元現金和股票從 CuraGen 收購了開創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先河的 454;並在此後的幾年里,羅氏憑借 454 成為二代測序市場的領頭羊。

而 Illumina 占下了這片江山。原因在於 2013 年,新上市的測序儀如 Illumina 的 MiSeq 等,通過價格的競爭,通過通量的競爭,對 454 技術帶來沈重的打擊。戰爭悄然結束,羅氏慘敗。2016 年羅氏黯然宣布關閉 454,並裁掉約 100 名員工。

羅氏的撤退並非意味著放棄這個市場,相反,它產生了對這塊市場極大的焦慮和欲望。因為它看見了,5-10 年之後,體外診斷市場很可能以基因測序為主,這意味著 5-10 年之後誰能夠掌握基因測序的關鍵技術,誰就有可能變成體外診斷市場的新領導者。

羅氏剛輸了一仗,而如果再輸下這一仗,那可能就是把龍頭老大的位置拱手讓給目前測序的老大 Illumina,甚至將被時代永遠地拋棄。

外界看來,illunima 是不怕這場戰鬥的。因為通過過一系列收購、戰略合作等手段,Illumina 業務範圍早已滲透測序行業上、中、下遊,連續多年被 MIT 評為「世界最智慧的公司」。

羅氏並未正面作戰,而是在前線修築戰壕——羅氏一直在布局基因測序,並且是更先進一代的技術。因為羅氏知道,這場戰役是技術叠代之爭,只有通過新一代技術,才能直接與 Illumina 競爭。羅氏以 3 億 5 千萬美元收購第四代基因測序技術公司 Genia。羅氏同時也布局了第三代,包括投資了 Pacific Biosciences 等公司。

第四代技術布局,或將成為羅氏的入場門票——現有的二代技術平臺上已經失敗了,所有人都在找一個新的突破口,就是往第四代這個技術走,並全力以赴在做第四代。

當前市場上,第二代是領先的,但存在明顯的兩大約束:一是需要分子擴增,二是使用光學系統檢測。先來說分子擴增:由於單個 DNA 分子產生的信號太弱,無法被檢測系統識別,需要進行生物放大。在放大的過程中,有的片段更容易被放大,有的較困難,這就產生了不均一性,最後導致有些片段的數量過低,在檢測過程中被漏掉,其所攜帶的信息也就丟失了。分子擴增流程還限制了讀長,即有效測序長度。Illumina 二代測序儀的最大讀長在 300 個堿基以下。對比一下測序的對象:人類生殖細胞(單倍體)的 DNA 總長 32 億對堿基;體細胞(二倍體)是生殖細胞 DNA 總量的兩倍,分布在 23 對染色體里,即 64 億對堿基;其中最短的 Y 染色體中 DNA 的長度也達到了 5900 萬個堿基。

u=1353026418,1799792744&fm=27&gp=0

用 300 個堿基長的片段拼出人類基因組單倍體是個什麽概念呢?如果人體 DNA 是一本書的話,需要把這個書撕碎成小碎片,然後再重新拼起來。那麽每個碎片有多小?打個簡單的比方:當下火爆的暢銷小說《權利的遊戲》5 部大約 200 萬字,相當於將每個字撕成 5 份,再拼成一整部書。可想而之,這是個如何複雜的過程。而越複雜的系統,出錯的可能越大,這是二代測序技術的一大短板。

再來說光學檢測系統的局限性。光學檢測系統已經為大眾熟知:照相機、手機鏡頭都屬於光學檢測範疇。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在低光環境下照相難度比較大,所需曝光時間長;這是因為光信號弱,需要通過時間代償來增加強度。二代測序中的光信號來自熒光標記,其強度相當於夜空里的並不明亮的星星。為了提高檢測準確率,除了使用上文提到的分子擴增,還需要用到靈敏的光學器件。如 Illumina 最新推出的 iSeq 就用到了 CMOS 光學傳感器。靈敏光學傳感器的成本較高,這也是二代測序儀價格較貴的原因之一。為了配合光學檢測系統,二代測序的測序流程都包含了循環同步洗脫程序,即每測一個堿基,都需要進行清洗以除去背景光學噪音。以 Illumina 為例,其采用的邊合成邊測序可逆終止子化學要求每延伸一個核苷酸,就要進行一個循環的熒光檢測,裂解熒光基團,洗脫。這是 Illumina 的標誌性技術,卻也有著不可忽視的缺點:測序時間長。

這兩個缺點造成了很多場景沒有辦法應用,比如走出大型檢驗中心直接進入基層醫院和診所,以及更廣闊的個人消費市場。技術叠代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國際市場上主流測序平臺由美國 Illumina、Ion Torrent、 Roche 454、 Pacific Biosciences 這四大生產商制造。其中 Ion Torrent(2.5 代)和 Pacific Biosciences(三代)的技術是在 Illumina 上叠代的,但是仍未能撼動其市場地位。

這是因為 2.5 代和三代各有局限。2.5 代的代表是 Ion Torrent,其技術特點是使用離子感應場效應晶體管取代光學傳感器,簡單來說就是將複雜昂貴大型的超敏「照相機」換成了小型的芯片,用以檢測生物信號轉換成的電信號。這一變革大大降低了儀器成本,一舉占領了中國 50% 的市場。然而,其生物信號的產生依然依賴於焦磷酸測序技術,在精確度上無法與 Illumina 較量,並且沒有解決分子擴增步驟帶來的讀長短等問題。

第三代的突破在於去掉了分子擴增步驟,即所謂的單分子測序。單分子測序在生物學及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分子擴增步驟會引入人為誤差,對一些需定量的應用顯著不利,如 RNA/cDNA 測序等。單分子測序解決了這一難題;而樣品制備步驟的大大簡化則滿足臨床診斷的訴求。然而,其配合單分子測序的檢測部件是比二代測序儀更為高精尖的光學儀器,因為失去了分子擴增帶來的信號放大,導致成本直線上升。以三代技術的傑出代表 Pacific Biosciences(PacBio)為例,其平均測序成本是 Illumina 的十倍以上。這在價格敏感度高的市場中競爭力不高。因此 PacBio 雖然在生物學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卻只占有全球 3% 的市場份額。

第四代的出現是顛覆性的:不僅能做到單分子長讀長測序,還實現了檢測部件芯片化從而大大降低成本——第四代技術是單分子測序,核心在於長讀長、小型芯片化、適合臨床應用市場。這正是測序發展趨勢:測序和診斷的融合。

學術和工業界一致認為目前二代測序技術,最可能由第四代測序技術取代。

羅氏看到了這個機會,第四代技術有顛覆 Illumina 的可能。原因在於,測序真正運用到臨床診斷,因為精準醫療這個概念基本上也是建立在測試的基礎之上,所以要想把精準醫療真正運用到造福人類上的話,就要兩者相結合。

但 Illumina 主要壟斷的還是研究市場,二代技術的兩個局限,讀長短和價格高,制約它在臨床診斷上的應用。大部分手續相當複雜,整個測序流程非常複雜。

Illumina 要想進一步發展就要走出研究市場的局限性,就必須往診斷市場走。Illumina 自己也在布局第四代,早年投資了第四代公司 Oxford Nanopore。但因為商業化協議糾條款的紛問題,失去了對這公司的控制,這起投資最後成為了財務投資,對 Illumina 的戰略布局失效。這個公司在市場上融資非常成功,估值超過了十幾億英鎊。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市場對第四代技術的信心。

田暉博士的團隊研究出了第四代的新路徑,通過智慧生物芯片解決上遊的痛點——從生物信號轉化,電信號檢測到生信處理,完成基因檢測。並且,智慧生物芯片具有高靈敏度、高通量的特點,方便快速檢測,小型廉價。這項技術能將整個產業鏈縮短,打破上中下三遊的布局——因為基因檢測能直接走進臨床診斷。

這是第一家第四代基因測序的中國公司,但不會是唯一一家。這個市場還在以超快的速度增長,根據摩根斯坦利的數據,2014 年基因測序市場規模是 160 億美金,到 2018 年可能會成長 3 倍,即 460 億美金。除了腫瘤檢測之外,產前預測等多個應用方案將帶動整個市場進一步繁榮。唯一需要的就是真正有技術壁壘的團隊加入進來。

華大基因 Illumina 羅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86

李錦記第四代﹕上市等如賣盤

1 : GS(14)@2014-03-06 12:05: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06/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內地醬油老字號老恒和不久前來港上市受熱捧,創辦126年的本港百年醬油老字號品牌李錦記,卻一直未有動靜。李錦記第四代傳人李惠中昨天出席活動時表示,沒想過上市,因為覺得「上市等同賣盤」,堅持家族營運,並強調不擔心未來業務擴張會有資金問題。


李惠中堅持家族營運 更利發展

李錦記醬料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中昨日出席「李錦記青年廚師中餐國際大賽」後坦言,「我的位子都是家族委派給我的」。他表示,他不願為上市出售家族企業股權,並強調家族形式更利於公司的長線發展。

李惠中表示,李錦記已經已有一套成熟的家族營運模式,比如定期召開家族議會,制定家族憲法。

他又透露,家族有規定,入職李錦記前至少在外面工作3年以上,而目前李錦記的第五代中,已有兩位成員在李錦記任職。

入職李錦記須在外工作逾3年

至於李錦記第三代傳人,85歲高齡的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文達昨日亦現身活動,並公開表示對李惠中擔任李錦記醬料接班人「很放心」。據悉,李惠中1980年代學成歸港後,已進入李錦記工作。

談及李錦記醬料近期發展,李惠中表示,過往幾年,在大陸市場銷售持續有高雙位數增長,在大陸銷售增長最快的產品,則是自創的「蒸魚豉油」。他續稱,目前中國市場佔貢獻收入最多,其次是美洲市場,香港近幾年儘管有增長,但隨公司擴張,佔整體銷售份額已愈來愈小。

集團銷售及市場總裁何民安表示,公司一直是出口導向,未來將主攻新興國家市場,如東歐及南美洲等。

未來攻新興國家 東歐南美

口味變化方面,李惠中指近幾年看到不僅在香港,乃至歐美國家都有吃辣趨勢,所以即時推出新產品「麻辣爆炒醬」。去年已面向一些中餐館出售,用於製作「麻辣雞煲」等, 反應不俗,集團下一步將會推出家庭裝。
2 : greatsoup38(830)@2014-03-06 22:50: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306/18647049


【專 訪】
百年老店李錦記醬油,其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之位,多年前已傳到家族「第四代」李惠中手上。他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現時醬油銷量已超越「鎮山之寶」蠔油,最暢銷的蒸魚豉油年銷逾億支。不過,他強調家族重視傳承,無意把業務出售上市。
創立於1888年的李錦記,幾乎每個香港家庭皆見其蹤影。「第四代」成員李惠中,早年接手醬油業務。他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中國內地已成為李錦記最大市場,業務遍布一二三線等城市,每年「高雙位數字」增長;美洲區排第二,東南亞地區亦是主要市場之一。
訪問期間,李惠中總以非上市公司為由,拒說每年具體生意額。他補充,現時李錦記調味料在內地市佔率排前三名,香港則排第一,其中蠔油市佔率更逾75%。
根據Euromonitor報告,2012年內地調味料市場約值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017年的預測年複合增長約12.4%。其中,龍頭「海天調味食品」正籌備在A股集資上市,招股文件顯示,2012年全年生意額超過70億元。
李惠中表示,現時李錦記業務已不再單靠蠔油推動,醬油對整體收入的佔比,已超越蠔油。令他引以為傲是,公司十多年前發明出蒸魚豉油,「初時反應麻麻,特別係北方城市好少蒸魚」。但經過多年教育,加上南北兩地飲食文化融合,現時蒸魚豉油每年全球銷售逾一億支,成為李錦記最暢銷產品。
上市等如賣公司

同樣情況亦發生在蠔油身上,「大陸好多地方,啲人可能連乜嘢係蠔都唔知」,但時至今日,遠至四川、重慶亦有人對蠔油產生興趣,「佢哋食麻辣火鍋,夾起塊肉之後,會點一點蠔油同辣椒先食」。
創立至今,李錦記歷史已超過126年,老舖由始至終從未想過上市,「上市有上市嘅一套,家族生意有家族生意嘅一套」,李惠中明言,擔心上市後公司變質、或者只追求為股東回報;家族生意已傳到第四代,部份第五代成員亦已加入公司,家族傳承成為李錦記核心價值,「無諗過上市,上市即係賣咗間公司」。
記者:鄭柏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73

南韓首確認 第四代感染

1 : GS(14)@2015-06-15 00:22:19

■南韓爆發新沙士後,不少民眾外出時戴口罩以防感染。楊柏賢攝



【新沙士殺到】南韓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新沙士)疫情昨首次確認有第四代感染個案,連同11宗新增確診,患者總數達138人,當地亦疑出現第二個感染源頭。在南韓視察的世界衞生組織指,疫情規模龐大和複雜,但稱沒迹象顯示病毒在社區傳播。


南韓新沙士前天只新增4宗個案,事隔一天卻新增12宗確診個案,加上首次出現第四代感染個案,掃走前天疫情放緩的樂觀情緒。死亡人數昨再多1人,增至14宗,隔離人數4,014人,2,900間學校和幼稚園繼續停課。3名患者昨天治癒出院,總出院人數達10人。第四代感染患者是一名70歲救護車司機,他曾接載過兩名第三代感染者,其中一人是75歲女患者,他在本月5日和6日載她到慶熙大學醫院及建國大學醫院,該名女患者在三星首爾醫院接觸過一名第二代患者,在上周三不治,該第二代患者曾在平澤聖母醫院,與從中東回國的首名確診者有接觸。




疑有第二個發病源頭

當局相信這名司機在接載病人時感染。此外,當局指三星首爾醫院一名負責移送病人的人員測試呈陽性反應,或令病毒在醫院再次擴散。院方隨即宣佈暫停部份運作,停收門診病人。除出現第四代感染患者,當地亦擔心出現首名中東回國感染者以外的第二個發病源頭,京畿道平澤市一名35歲姓李警員上周三確診,他在上月26和28日與從沙地阿拉伯回國的朋友喝酒,至本月1日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到曾爆發疫情的平澤博愛醫院求診,翌日對病毒測試為陽性,但事隔一天他的第二次化驗為陰性。他在本月4日,曾乘坐火車和同事的車到住所附近的保健所後回家,因此外界擔心爆發社區感染。至本月5日至9日,警員因肺炎症狀入住牙山忠武醫院,10日入住天安檀國大學醫院,對病毒測試為陽性,及在其後兩次檢查均為陽性。他病情嚴重,當局為他注射康復者血清,是當地首宗接受血清治療個案,希望能夠醫治他。他的沙地回國朋友對病毒測試為陰性,但專家指要再檢查他們的血液是否有抗體,才能確認,當局暫時認為他是在平澤博愛醫院染病。世衞與南韓保健福祉部專家昨指,沒有證據顯示病毒已變種,又指疫情在當地屬大面積和複雜的傳播感染,估計與大部份南韓人不熟悉新沙士,令醫生誤以為是呼吸道感染有關。加上當地人傾向向多間醫院求診,醫院急症室和病房擠迫,及南韓人習慣呼朋喚友探病,亦令病毒加速擴散。世衞指要防疫工作見效料需數周時間,並促請當局加強基本公共衞生措施,並禁止患者、懷疑患者及曾與患者接觸的人離境外遊,以降低傳播風險。南韓《中央日報》/韓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4/19183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37

南韓首確認 第四代感染

1 : GS(14)@2015-06-15 08:50:49

■南韓爆發新沙士後,不少民眾外出時戴口罩以防感染。楊柏賢攝



【新沙士殺到】南韓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新沙士)疫情昨首次確認有第四代感染個案,連同11宗新增確診,患者總數達138人,當地亦疑出現第二個感染源頭。在南韓視察的世界衞生組織指,疫情規模龐大和複雜,但稱沒迹象顯示病毒在社區傳播。


南韓新沙士前天只新增4宗個案,事隔一天卻新增12宗確診個案,加上首次出現第四代感染個案,掃走前天疫情放緩的樂觀情緒。死亡人數昨再多1人,增至14宗,隔離人數4,014人,2,900間學校和幼稚園繼續停課。3名患者昨天治癒出院,總出院人數達10人。第四代感染患者是一名70歲救護車司機,他曾接載過兩名第三代感染者,其中一人是75歲女患者,他在本月5日和6日載她到慶熙大學醫院及建國大學醫院,該名女患者在三星首爾醫院接觸過一名第二代患者,在上周三不治,該第二代患者曾在平澤聖母醫院,與從中東回國的首名確診者有接觸。




疑有第二個發病源頭

當局相信這名司機在接載病人時感染。此外,當局指三星首爾醫院一名負責移送病人的人員測試呈陽性反應,或令病毒在醫院再次擴散。院方隨即宣佈暫停部份運作,停收門診病人。除出現第四代感染患者,當地亦擔心出現首名中東回國感染者以外的第二個發病源頭,京畿道平澤市一名35歲姓李警員上周三確診,他在上月26和28日與從沙地阿拉伯回國的朋友喝酒,至本月1日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到曾爆發疫情的平澤博愛醫院求診,翌日對病毒測試為陽性,但事隔一天他的第二次化驗為陰性。他在本月4日,曾乘坐火車和同事的車到住所附近的保健所後回家,因此外界擔心爆發社區感染。至本月5日至9日,警員因肺炎症狀入住牙山忠武醫院,10日入住天安檀國大學醫院,對病毒測試為陽性,及在其後兩次檢查均為陽性。他病情嚴重,當局為他注射康復者血清,是當地首宗接受血清治療個案,希望能夠醫治他。他的沙地回國朋友對病毒測試為陰性,但專家指要再檢查他們的血液是否有抗體,才能確認,當局暫時認為他是在平澤博愛醫院染病。世衞與南韓保健福祉部專家昨指,沒有證據顯示病毒已變種,又指疫情在當地屬大面積和複雜的傳播感染,估計與大部份南韓人不熟悉新沙士,令醫生誤以為是呼吸道感染有關。加上當地人傾向向多間醫院求診,醫院急症室和病房擠迫,及南韓人習慣呼朋喚友探病,亦令病毒加速擴散。世衞指要防疫工作見效料需數周時間,並促請當局加強基本公共衞生措施,並禁止患者、懷疑患者及曾與患者接觸的人離境外遊,以降低傳播風險。南韓《中央日報》/韓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4/19183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85

【旅遊籽】四代開山劈石 峭壁下秘湯

1 : GS(14)@2016-02-15 18:33:52

館內的「あら玉の湯」風呂,是歧部榮作親自到對面山坡切割石頭,運回旅館再堆砌而成。



【旅遊籽:賞物尋源】泡溫泉,就如鏡花水月。霧裏迷迷糊糊的過,兩餐吃過倒頭就睡。近年日本興起泡秘湯,有協會嚴格鑑定,泉質有保證、地點遠離凡塵、須為小規模經營。這些條件固然重要,但去過之後,方覺秘湯之魂,其實在人。於九州大分縣的福元屋,溫泉隱於崖下,乍看凹凸猙獰的岩壁,以為要感謝上蒼得天獨厚?原來是一家人百年來開山劈石,於河中鑿出新天的故事。捱得過戰亂,差點敵不過轉型危機,途中跌過痛過,能傳承四代,沒有秘方,就靠一家人咬緊牙關,見招拆招,走過歲月。


創於明治四十年(一九○七年)的福元屋,是日本秘湯守護協會旗下一百九十四間旅館之一。位於由布院西面,二十五分鐘車程外的九重町,離最近的引治火車站,有五十分鐘步程。設於公路一旁,四周都是田野風景,就像公路電影裏的汽車旅館,沒開車的,不會來這裏。旅館於一條河堤之上,第四代館主歧部榮作,先帶我們到河道旁,看其聞名的露天風呂。溫泉在一幅峭壁下,形如半個洞穴,故又稱「壁湯」。看上去氣勢十足,地方其實不大,擠上六、七人就有點逼了。來到的時候,剛好有兩個阿姨「上水」。秘湯忠於傳統,有不少都是混浴池。坦白說,男女共浴,未必人人沒有心理準備。這裏貼心地為女生預備背心內衣,可以到前台拿,男生就直截脫光跳落溫泉。也許是導入河水的關係,泉溫只有攝氏三十九度,比普遍溫泉的五十八度低,不用像其他溫泉用冷水溝淡,保持礦物質的純度,同時可以浸泡更久。池水清澈如蒸餾過,細心觀看,腳下竟有氣泡湧出,原來泉眼就在池底!相傳三百年前,當地獵人打傷了一隻鹿,不久後見牠站立河中,且傷口已癒,觀察下看到水底冒出的氣泡,發現了天然湧泉。然而在河中泡湯頗為不便,歧部榮作的太公、爺爺索性於河上建造石堤,一斧一鎚於崖壁開出半邊洞穴,足足幾十年時間的愚公移山,才有今日遊人趨之若鶩的壁湯。開初的明治、大正年間,只是日歸泡湯,來的都是附近農民,工作後助其解除疲勞。捱得過二戰,日本經濟復蘇,多了到附近行山的遊人,開始認真經營一泊兩食,一路慢慢裝修、擴建,經過四代耕耘,才發展至現今模樣。



黑川溫泉之父:做自己 

只是創業難,守業更難。據統計,日本是有最多百年老店的國度,一共兩萬多家,比美國的幾百家、歐洲的幾千家多很多。我們總說人家尊重傳統、保育意識好,就覺得是順理成章。其實老字號,一樣要隨時代洪流演進,要做出改變時,往往有更多的包袱。坐在客廳的圍爐旁,榮作着我四處看看。旅館一室深邃杉木建築,厚實得來深黑亮麗,走上樓梯,腳下地板還嘎嘎聲作響。圍爐旁掛上粟米、農夫帽、乾稻佈置,很切合在地的農家氣息。我以為,這是代代相傳的歷史建築,他卻搖搖頭。日本人自七十年代起,追求現代化、與國際接軌,加上經濟景氣,公司經常舉辦員工旅行,容納量高、設施多的溫泉酒店大熱。風水輪流轉,九十年代至二千年以後經濟低迷,加上年輕旅行者着重私隱,以及深度遊的興起,小型家庭旅館又再發熱發亮,福元屋理應苦盡甘來。然而他翻開手上的舊相簿,相中是旅館十五年前的模樣,可說是殘舊又乏味。「我接手時,客人越來越少,再這樣根本不能經營下去。」轉捩點,是他遇上了「黑川溫泉之父」後藤哲也。這人憑一己之力,將熊本黑川由小聚落發展成著名溫泉鄉,給榮作的建議,要「做自己」。「他叫我不要盲目追求潮流,這樣只會兩邊不討好。要知道自身的優勢,在農村的地方,就要有農家的模樣。」去除和洋混合,貫徹地方特色。一夕話後,榮作下定決心,要將家業起死回生,第一個起來反對的,卻是他爸爸。「為甚麼要花錢?為甚麼要改變?他不理解。」榮作堅持,並於二○○一年起開始翻新。旅館規模小,花不起錢,都是自己一手一腳、一間一間的建,還得開門做生意。「客人早上十點退房,下午五點才取房,我就趁中間的時間拚命做。」他又會到對面山坡撿石頭、紅土,打造河上能看螢火蟲的螢之湯,最後用了七個月才完成。好在,客人對新裝修讚不絕口,客量也多了兩倍,更在推薦下於二○○三年成為日本秘湯守護協會成員,令父親也逐漸改觀。「也許他為我自豪吧,只是嘴裏不說。」父子之間怎會有隔夜仇?這場「含淚為頭家」的《真情》真實版,得以喜劇收場。



家庭式經營 種自家米 

入住溫泉旅館,泊不離食,吃甚麼固然重要,食材的由來更講究。用本地食材非新鮮事,福元屋於大分、熊本之間,馬肉刺身是意料之中,新鮮爽口的蒟蒻刺身較為特別,驚喜卻在米飯之中。日本人向來着重細節中,平白無奇的米飯,竟是榮作自己研發。他於旅館不遠處有幾畝田,種植兩種米「一見鍾情」(竝秆篐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18

陳浩民仔四代同堂開P

1 : GS(14)@2016-09-25 10:28:21

■陳浩民妻蔣麗莎前日為囝囝Cyrus慶祝生日。



陳浩民和老婆蔣麗莎(Lisa)育有三女一子,二子陳璟逸(Cyrus)前日3歲牛一,Lisa為壽星仔開P慶生,她媽咪及外婆都特別由內地來港出席,四代同堂非常熱鬧,美中不足是陳浩民因在內地開工未能回港,稍後才補送生日禮物。
Lisa將Cyrus扮成小帥哥,讓他穿上寫着3字的T恤,又準備了超級英雄蛋糕,Lisa將短片貼上facebook後留言:「大男孩Cyrus3歲快樂,謝謝到場的所有小朋友和大朋友,讓Cyrus的回憶更加精采。」Lisa獨力一拖四子女出動,派對上忙到氹氹轉,昨在電話說:「第一次煼加生日派對嘅老四Victoria活潑可愛,我專登帶佢出嚟見見世面。」採訪:陳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25/197808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91

【飲食籽】四代傳承 6倍蛋漿炸天婦羅

1 : GS(14)@2017-01-07 07:09:08

天婦羅丼飯,天婦羅由於粉偏多,鬆脆度一般。$67



【飲食籽:追源尋味】天婦羅是從江戶時期發展出來的料理。林尚史推介這間已有128年歷史的天婦羅老店「藏前いせや」,已傳至第四代承繼人若林正。「在這間店可以享受歷史,以前江戶時代的人是食這種天婦羅味道。」油溫掌握、粉漿控制、用油及醬汁,是製作天婦羅的重要元素。天婦羅製作大致走關東風格,粉漿以小麥粉混合雞蛋和水而成,較坊間用多6倍雞蛋,漿較厚身,醬油混有鰹魚湯,偏向濃郁味道。以大豆油及麻油炸成,由於粉偏多,鬆脆度一般,有別於我們的港版天婦羅。「天婦羅賣相雖然沒有高級餐廳般精緻,但做的是最傳統的味道,是日本人的情意結。它的脆漿味道很濃厚,和其他以平價油炸的天婦羅相比,雖然很濃但不會很膩,大概是因為做得很仔細。」林尚史說。昔日天婦羅的平價物,由於戰後勞動人口多,會流很多汗,所以想食較濃味的食物,味道亦較濃。若林正說,「時代改變,現在配方已經變淡,但相比其他店,我們仍想保留原本的味道,所以做法差別不大。」老店不墨守成規,若林正另創天婦羅新菜式,研發天婦羅三文治,但由於需要預訂,記者無緣一試。店多年來為日本人氣店,經常接受傳媒訪問,牆身亦貼滿日本名人的簽名和合照。若林正說,我們是首間採訪他們的香港傳媒,希望我們可以將這獨有的庶民味道傳揚開去。



粉漿以小麥粉混合雞蛋和水而成,較坊間用多6倍雞蛋,漿較厚身。

天婦羅以大豆油及麻油炸成。

第四代承繼人若林正


左為自製豉油,右為一般豉油。

四代傳承的天婦羅老店,已有128年歷史。

藏前いせや東京都台東區藏前4-37-9



註:文中所列價錢已折算為港元,100日圓等於6.7港元



記者:何嘉茵攝影:鄧鴻欣編輯:劉曉丹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7/198885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02

【專題籽】膽粗粗去男校上堂 四代女校生豆芽夢

1 : GS(14)@2017-05-13 01:34:16

四代女校女生談及校園趣事「雞啄唔斷」。



【專題籽:港情講趣】講一句廢話,世上有三種學校,男女校、男校和女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女校可能是三者中最神秘——到底將一班女性放在一起,會否如電視劇後宮般勾心鬥角?今次找來跑馬地名校瑪利曼中學的校友王灝兒(JW)、胡紅玉(Anna)、20歲的畢業生朱煦寧(Florinda)和94歲的婆婆朱教仁(Gladys)來一場世紀對談,分享讀女校的樂趣。

特嚴校規?

校規讓學生恨得牙癢癢,票選十大最無奈校規,應該會獲不少人共鳴。但一山還有一山高,女校不少獨特校規,絕對新奇有趣,JW笑說,她就讀時,學校實行「自己頸巾自己織」,冬天戴的頸巾一定要由自己編織,不可以去買,「老師會檢查你的進度,所以不可以買或者交給人織。」而Anna則指她的年代會用奇招檢查校裙長度,「修女要我們跪在地上,用尺檢查由地面到裙邊不可超過三吋。」換言之,每天上學前都要跪下?雖然有些校規已經廢除,但都不失為女校獨有的特色。



朱教仁(Gladys)-94歲-1941年曾就讀一年,後因抗日戰爭而輟學

胡紅玉(Anna)-66歲-行政會議成員-1971年中七畢業



王灝兒(JW)-27歲-歌手-2008年中五畢業

朱煦寧(Florinda)-20歲-2013年中六畢業,現讀大學二年級


專做頑皮事?

女校女生到底有多頑皮?沒有讀過男女校實在難以比較,只能說女校女生有頑皮一面,但完全和「窮兇極惡」四字沾不上邊。Gladys憶述她讀書時,大部份女生都很文靜,完全不說話,她已經算是比較像「馬騮」的一群,「我們行街買雪糕,被修女發現,馬上將雪糕丟了,修女會問我們為何要害怕,不要浪費食物。」Anna隨即笑道:「Gladys你的年代同學斯文很多,我們這年代開始壞了。」有幾壞?不認真上男老師教的物理課,氣得男老師拿尺敲黑板大叫「Girls, look at my figures!(女孩,看看我的圖像!)」全班哄堂大笑,原來她們捉弄老師,擅自將這句解讀成「女孩,看看我的身材!」(figures可解圖像及外形)。而Florinda則試過在愚人節作弄副校長,「同學一起舉手說忘記帶功課,舉到第五六個人時,老師生氣了,最後全班一起大叫『愚人節快樂』,老師立即開心了。」



JW(右)學生時期和同學的合照。

JW(左)在校時曾演出大型音樂劇《Orpheus》,劇中演唱的歌曲由音樂老師作曲填詞,成為一時佳話。

Anna(紅圈)說,她就讀時,中六和中七學生都不需要穿校服,是學校一大特色。

有冇仰慕對象?

在一個同性壓倒地多的世界,戀愛總是最令人關心的話題。不少人都覺得,女校會催生不少同性間的戀愛,但這種愛又是否真正的戀愛?也許稱為仰慕更貼切。Florinda說,師姐是不少人的仰慕對象,「看到師姐領袖,總會覺得她們很有型。」JW笑說,她曾經很仰慕男團F4,「當時播《流星花園》,我很喜歡F4,當然現在沒有了!」Anna表示對男校的樂隊心動,「男校band要來女校表演,大家都很喜歡,有男生來學校是很特別的體驗。」年紀最大的Gladys則表示她的偶像是學校的修女,她到現在還記得兩人的名字,「她們是美國和愛爾蘭人,對我很好,當時我是新生,都用真心對待我。」



Florinda(右三)學生時期合照,校服有兩隻色,任學生選擇。

點同男生交往?

「男生們是非我細細聲講給你」,女校是否一定與男生絕緣?Anna曾做過一個驚天創舉,就是到男校上課!話說她曾問聖若瑟書院的校長,可否到他們學校上一天課,原本以為不行,但最後校長竟然答應!於是幾個女孩子,膽粗粗到男校「探險」,誰知反而男生比較害羞,「我們坐在尾排,但男生反而比較覺得有女生在很不自在,所以只有一天。」JW馬上嘆走寶,「為甚麼我們沒有問過?」其實現在的女校大多都有聯校活動,要見到男生絕非難事,不要以為女校女生全都不懂和異性交往了。



記者:胡可欣攝影:鄧鴻欣、周芝瑩(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0/20015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