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大新盤平推污染超標勁嚇人

2013-11-28  NM  
 

 

近日氣溫驟降,新盤市場卻不斷升溫。將於本週開賣的灣仔囍滙及東涌昇薈,以低於同區二手價對撼,成功吸引準買家爭崩頭大手入票搏抽獎,分別超額逾十九倍及六倍,凍結逾十二億元資金。買家入飛搏執平貨,但平嘢是否好嘢?樓貼樓的灣仔,本已密枳枳,囍滙就算拔起了囍帖街,但仍只可以插針式興建,污染指數竟然比臨海望機場的昇薈更嚴重。以為昇薈贏,但細看規劃圖,樓盤左邊是新地地盤,右邊是公屋,加上港珠澳大橋及機場擴建等多項大型基建,未來十年都要食塵。

新盤熱鬧,合和中心的囍滙售樓處,連日來不但人頭湧湧,更星光熠熠,模特兒Amanda S.、歌手莫文蔚,以及前聯交所高層許浩明等都來湊熱鬧。沉寂兩年的美容界「炒樓天后」鄭明明,亦大手入六票,更指不排除會增至十四票,為新盤撥行火。現居北角的田先生已入兩票,說普通話的他指自己已是香港人,不用繳交買家印花稅,他笑說:「囍滙價錢還蠻貴,但看過同區二手樓後,還是喜歡新樓。我在中環上班,灣仔交通方便。」另一邊廂,昇薈位於九龍灣傲騰廣場的示範單位亦不輸蝕。抱着初生嬰兒來參觀的吳先生,指希望購入單位作投資﹕「東涌升值潛力大,又可以租俾機場客。隔涉和空氣污染也不是問題,反正只係出租。」由南豐及保利(119)發展的昇薈,首批三百一十八伙,扣除所有優惠後,折實平均呎價近七千七百元,本週六開售;上月才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的囍滙,由信和(83)、合和(54)及市建局合作發展,銷售部署一直睇住昇薈來打,並搶先於本週三開賣,首批二百二十伙,折實平均呎價約一萬九千元。兩個新盤的開價,都較同區二手低約兩成。昇薈單位最平由三百三十餘萬起跳,囍滙則約六百一十萬,夠買兩間昇薈。市區盤和東涌盤,客路大不同,原難以比較。但從宜居度出發,兩盤卻「叮噹馬頭」,不是鬥好,而是鬥差。

鬥污染呢度唔係人住!

買樓,地點好是永恒王道。囍滙前身為囍帖街,位處港島中心區,佔盡地利,位置贏吊腳的昇薈「九街條」。之不過,方便不等於住得舒適。上週五,記者與飛達工程室內空氣處理顧問黃勁松,先後在鄰近囍滙地盤的廈門街唐樓天台及修頓球場,以最嚴謹的PM0.3標準量度空氣質素。結果顯示,每立方米有一百二十微克懸浮粒子。以常人每吸入一口氣約一公升計,每啖氣就吸入廿二萬粒懸浮粒子。黃勁松解釋,囍滙夾在莊士敦道及皇后大道東中間,車道繁忙,地盤動工導致塵土飛揚,樓盤後方的合和中心更阻礙通風。他表示﹕「樓盤落成後,高樓形成困籠局面,懸浮粒子只會向上升,住到最高嗰層都避唔到。」黃勁松邊說邊搖頭,更多番強調:「你要話俾人知,灣仔唔係人住,做我哋呢行無人會買灣仔樓!」當日再到藍籌屋苑太古城測試作為參考,錄得一公升空氣中有十六萬粒懸浮粒子。黃勁松補充﹕「太古城鄰近東區走廊,加上係傍晚,係全日污染指數最高嘅時段,所以指數屬偏高水平。」但仍比灣仔好一截。

東涌白濛濛

至於出名空氣差的東涌則爆大冷。測試地點為他日昇薈接連映灣園的天橋位置,結果顯示一公升空氣只有十四萬粒懸浮粒子。黃氏解釋,因當日吹東南及東北風,已將污染物吹散。「今日算好彩,冬天吹北至東北風最嚴重,會將內地工廠和機場嘅污染物吹向東涌,錄得最高記錄係一公升含有二百萬粒懸浮粒子。」原來,不時都有東涌居民找黃勁松做測試。當日,就有映灣園高層住戶找他做測試,室內竟錄得十七萬粒懸浮粒子。由屯門搬到東涌三年多的空姐黃小姐亦指污染情況嚴重:「空氣好似有一層膜,白濛濛,感覺較污濁,呼吸唔多順暢。」懸浮粒子能隨着呼吸進入體內,黏着細胞,身體難以自行排解。空氣污染物中亦含有毒的氮氧化物,吸入後會頭痛、反胃,長期吸入更導致鼻敏感、哮喘等,嚴重者更增加患癌機會。黃表示:「如果無新鮮空氣,兼用分體式冷氣,二氧化碳的濃度更會升三至四倍,特別易攰,病菌亦無位走。」

論規劃圍城效應

囍滙位於灣仔中心地段,規劃基本已成定局。最大規模的新發展是一街之隔的合和中心二期,屆時空氣及噪音污染只會更甚。本刊在樓盤對面的修頓球場量度聲量,錄得噪音長期超逾七十分貝,最高更達九十分貝。黃勁松指,聲量持續在七十分貝會令人感到煩躁。發展商首批推售的優惠單位,以「樓望樓」的低層單位為主,受污染程度亦自然較高。

昇薈被包圍

沿海岸而建的昇薈,宣傳時,未見力銷海景,只以「臨海園林大宅」及「俯瞰海岸」輕輕帶過。原來,樓盤未來將會被左右兩旁的物業夾實。首先,左前方的東涌55A甲級限呎住宅地,兩年前由新地以三十七億七千萬投得,去年已批准興建五座二十八至三十層高的分層大廈。右邊的單邊地皮,正興建四幢公屋。難怪經紀也直言:「好難講話一定有海景。」東涌亦有多個大型工程,包括發展商標榜的港珠澳大橋,以及屯門至赤鱲角公路,再加上機場擴建工程,未來只會更加沙塵滾滾,污染有增無減。黃勁松搖頭道:「昇薈最慘,夾在中間,污染物難散開,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

講配套昇薈英基吸港爸媽

囍滙的基座為三層高商場,據市建局的重建資料,昔日的囍帖街將成為專攻遊客購物的行人專用區。昇薈位置吊腳,發展商曾提及有接駁巴士,惟本刊向運輸署查詢,該署指有關申請於今年九月提交,但因屋苑尚未入伙,未能確定交通需求,故於十月已回覆未能受理申請。記者親身由東涌港鐵站步行前往該盤,雖全程有遮擋,但需時近三十分鐘。項目另力銷已簽約進駐的英基幼稚園,在一眾港爸港媽眼中則異常吸引。英基每年設有三百六十個學位,更開辦playgroup,故連日示範單位現場不乏家庭客。但空氣污染如此嚴重,家長認真要三思。

租金回報東涌勝灣仔

兩個新盤都不乏投資客,灣仔是港島區中心,一向受單身客及外國人士歡迎,但囍滙首兩批單位平均呎價達二萬二千元,與灣仔同類型剛入伙的新盤單位平均呎租五十元計,囍滙回報只有兩釐八,還未扣除管理費、差餉及地租等開支。至於有機組人員租客作後盾的昇薈,首批開售呎價九千七百元,以同區平均呎租廿五元計算,回報為三釐一,略勝一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41

二個七年級 靠「嚇人」絕活征戰港台 百嘉堂特效化妝 嚇壞影帝張家輝

2015-12-21  TWM

電影《陀地驅魔人》拍攝現場,充斥著「猛鬼」,讓張家輝、郭采潔嚇得膽戰心驚,這些嚇人的妝容出自台灣蕭百宸、劉顯嘉的巧手;他們成立百嘉堂特效化妝工作室時,就務實地相信,特效化妝的一塊矽膠,遠比沒有實現的夢想重要。

蕭百宸默默地在半截矽膠斷手上刻畫指紋,劉顯嘉則活潑地在一旁嘰嘰呱呱談著工作趣事。他們是「百嘉堂」特效化妝工作室創辦人,兩個年紀輕輕的七年級生。

按常理,說起創業過程之辛酸甘苦,這類另闢蹊徑的創業家,尤其喜歡講大話,畢竟只要多說幾句躊躇滿志的豪語,人也會顯得矯健昂藏。但逼問許久,劉顯嘉才擠出一句「對啦,我們當時豁出去了,算是『孤注一擲』。」接著又笑語吟吟,談回創作,和他們工作時發生的有趣瑣事。

張家輝執導的《陀地驅魔人》,也是出自「百嘉堂」之手,其中一個作品,是臨時演員扮的鬼,在片中只出現一、兩秒,「特效化妝,只是成就電影的一兩秒。」蕭百宸終於開口,雕刻指紋的動作卻沒停。那隻斷手,矽膠仿若真人肌膚,每根血管、每條毛髮、爆出的青筋,真實地讓人驚異。

專注當下 遠比夢想重要

《陀地驅魔人》中,暗巷裡百鬼夜行,臨時演員臉上畫著重度燒灼傷,皮膚組織被高熱破壞,腐爛、流汁。其他出現十秒到數十秒的各種「假器官」、「腐爛屍妝」,都帶給觀眾高強度震撼。

明明是導演,張家輝拍到最後,卻說出「我不太敢看拍好的畫面。」對台灣特效化妝團隊的功力讚不絕口。

確實,「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理想」什麼的太高太遠,與其講那些,兩人工作時專注的神情,更加讓人動容。「我們滿務實的,想穩穩地走好每一步,做好每個工作。」對蕭百宸、劉顯嘉來說,特效化妝就是一門「手工藝」,一塊矽膠的重要性,遠比一塊還沒實現的夢想大餅重要得多。

百嘉堂工作室隱匿在台北市龍江路小巷弄內,六○年代這兒是教師宿舍,後來許久沒人入住,屋主也不照料,曾荒廢了好長一段日子。

樓梯間黑幽幽的,梯階間距很是陡峭,爬上去要費一番工夫。工作室大概二十多坪,幾盞吊燈懸在低矮的天花板上,頗有手術間氣氛,強光打在厚木板和黑鋼材訂製的工作檯,照在幾張石膏臉、幾截斷手上。

「這裡本來是一片廢墟,剛過來時是為了省錢,接著就待下來了。」三年來,作品逐漸占據工作室空間,木櫃裡擺了一只玻璃標本瓶,瓶內液體濁黃稠膩,泡著巨大嬰胎。另一只鐵櫃上擱著禿頂老人頭,作激動怒吼狀;生鐵大烤箱裡,烤的是一塊塊膨脹出化學氣味的人體部件;怒吼老者旁,放的是緊閉雙眼的彭于晏腦袋瓜。

產業拓荒 要當台灣先鋒

原本衰老頹圮的空間,被畫上一抹奇詭魔幻的妝容,百嘉堂工作室恰若其分地展現出「特效化妝」的魔力;這項「技藝」,在國外其實已有百年歷史;許多人以為,「特效化妝」只是把臉塗白、抹上血漿,事實卻沒那麼簡單。它在定義上,指的是「以特殊材料改變人體外形」,《魔戒》裡的半獸人、《蝙蝠俠》裡的雙面人、《MIB星際戰警》裡的外星生物,都是「特效化妝」產品。

不過就像蕭百宸說的:「在台灣,這個產業還在懷胎,還沒生出來。」台灣電影囿於市場,文藝片多,類型片少,「特效化妝」用武之地相當貧乏。據傳過去還有一位知名男歌手,出資數百萬元投資特效化妝,沒想到公司不到半年多,就已撐不下去。

七十三年次的蕭百宸和劉顯嘉,是《花漾》、《瑪德2號》、《激戰》、《陀地驅魔人》等片的幕後功臣,蕭百宸還被美國《星際爭霸戰》系列影集化妝大師麥可.威斯摩爾認可,介紹他到印度為動作片《千面諜II》擔任特效化妝工作。

短短幾年內,兩位七年級生如何衝破重圍、創造佳績?

兩人都曾到加拿大學習特效化妝,回國後,二○一一年開始合作。蕭百宸講起話來有些羞怯,不知不覺就把話說得很嚴肅,「當時只想著『沒關係,我們校長兼工人』,不想讓人生後悔,至少要開始,才知道會不會成功。」劉顯嘉則在一旁邊笑邊嚷嚷,「其實就是賭一把!」她說:「回台灣後,戶頭一毛也沒有,只好一直騙家人說工作滿檔,每天都跑到外面裝忙。」兩人初出道,「什麼都接!我們給自己一、兩年時間,一開始其實很慌,總覺得第一步都跨不出去。」劉顯嘉臉上幾乎脂粉未施,「我們只能接一些『美妝』的案子,特效化妝幾乎沒有。」直到一二年,周美玲執導《花漾》,「特效化妝組」突然出了問題,兩人因緣際會接到了這個案子,把「痲瘋病患」臉上凸起的水泡、潰爛的慘狀,畫得惟妙惟肖,終於擁有了「代表作」。

然而他們初出茅廬,價錢收得低,「錢是用燒的!」美國進口的特效化妝材料售價高昂,「我們只要一聽說東南亞或中國有替代品,馬上就拿來實驗。」有些矽膠永遠不乾、有些材質一碰就碎,「我們實驗失敗後,只能對看笑說:『等一下不要吃飯了』。」「不抱賺錢的希望,就不會失望。」劉顯嘉說:「台灣沒有這樣的產業,我們希望至少這是個開端。」特效化妝前製期很長,有些材料要花一個月準備,兩人不計酬勞,「把細節踏踏實實做到最好。」蕭百宸說:「一隻手要做一個禮拜,一顆頭要一個月。」兩人常在半夜三更盯著電腦螢幕上的死人屍體、開腦手術照片鑽研細節。

演員田中千繪之前在鬼片《屍憶》中扮鬼,蕭百宸、劉顯嘉將她畫成淒厲女屍,她難免哀怨地說:「在片場,沒人敢跟我說話,我自己也不想照鏡子。」一次又一次,他們畫出令人驚服的妝容,也建立了工作室的口碑。

作品做得好,生意總算找上門。他們逐漸在香港、中國打出知名度,「我們沒設定達不到的目標,只是踏實地走,不做超出能力的事,基礎打穩最重要。」如今工作室上軌道,華語片許多劇組都成了老主顧,每個月扣除成本,他們還能有五、六萬元入袋,不愁吃穿。

「特效化妝」這一行究竟沒這麼容易走,工作遇上委屈是常有的事,拍攝《陀地驅魔人》時,劇組請了一群臨時演員,「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來演鬼的。」兩人一面為他們化妝,臨演們一面用粵語看著鏡子嘀咕,妝畫完,他們還互相勸說:「你好端端一個女孩,幹麼這樣糟蹋自己,別做了。」

避開紛爭 回歸創作專業

拍片時,演員也常把他們當成「向上頭要東西的工具」,「天氣很熱,不裝冷氣,他們就不化妝,脾氣是直接衝在我們身上。」種種大小事不勝其煩,但蕭百宸說:「大家信任我們,就是因為我們配合度高,盡力達成所有要求。」蕭百宸、劉顯嘉看來沒什麼脾氣,鬧得很僵時,他們就把怒火往肚裡吞,「因為那是我們工作的一環」。無論如何,他們不扯入劇組明爭暗鬥,兩人更願意多說一點「作品本身」。

蕭百宸接著話鋒一轉,又開始說:「日本的鬼,不會飄,他們覺得鬼是用走的;香港的鬼,腳卻會離開地面!」比起「大話」,他還是更願意聊聊那些關於創作的「專業知識」,沉浸在他們用想像力一手打造的世界中。

劉顯嘉已是有老公的人,說著說著,卻笑得如少女般燦爛:「以前我想寫個故事,有個高中女生,上課趴在桌上,發現桌上有個洞,她盯著洞看,看著看著,就被吸到洞裡,掉進另外一個奇幻世界,展開了冒險……。」她出神地盯著遠方,陷入想像世界裡的魔幻情節;蕭百宸則繼續刻著桌上那隻斷手,聚精會神。

於是,這個隱身在現代都市的童話洞穴裡,正在印證的,是天馬行空與苦幹實做連成一線的乘數效應。

撰文 / 陳亭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96

記者實測》從五百元眼鏡到萬元頭盔都嚇人的原理 VR如何騙過你的大腦?

2016-06-06  TCW

為什麼人們一戴上VR(虛擬實境)頭盔,就忍不住嘴巴張大,露出看來有點好笑的「VR臉」?這項能受到國際大廠集體關愛的技術,到底是什麼原理?用起來是什麼感覺?

還有,為什麼有的VR頭盔必須連線電腦、有的是只需要手機?又為什麼紙板做的VR眼鏡只要新台幣數百元,高階VR頭盔竟然要價近三萬元!傳說中,使用VR竟然還會暈車?沒試用過的人,還真的難以想像。

戴上近500元頭盔:

視線無死角,360度都有風景為了研究VR是什麼,我在網路賣場眼花撩亂各式VR頭盔中,挑了一個不到五百元的平價VR頭盔。這個裝置沒有任何電線晶片,只是一個塑膠殼加上兩片鏡片,等於是Google紙板VR眼鏡的塑膠版本。

只需要把智慧型手機塞進頭盔前方的插槽,執行App應用程武,就能進入VR世界。我這才發現,不論是蘋果iPhone.還是Google Android系統智慧型手機,竟然都已有數百個免費VR應用程武可下載。

打開潛水App,哇!我馬上置身海底。

往前看,鯨魚在我前方游泳;往上看,海水透出瀲濫波光:往後看(是的,載著頭盔整個人往後轉),赫然冒出了一位潛水夫。我,被海水包圍了。

打開雲霄飛車p,我踏上了刺激的樂園探險,當列車往左彎,我忍不出往右傾,當列車往右拐,我又忍不住倒向左邊。我,好像真的坐在雲霄飛車上。

好酷!這到底是什麼原理?

原來,VR應用程武利用手機內建的方向慼測器,慼應出頭部往前後左右上下轉動,以手機處理器運算出相應方向的顯示畫面,手機螢幕畫面透過頭盔鏡片匯聚成3 D影像,讓人以為自己就身在場景中。

穿上數萬元裝置:

逼真到冒冷汗,追趕跑跳也不會撞牆那麼,數萬元的VR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特地跑到展示中心體驗市面上售價最高的HTC Vive。

整套設備包括頭盔、兩支手持控制器,以及天花板上安裝的一對黑盒子威應器。

頭盔裡不需要塞手機,卻需要拉線連接電腦。高階VR頭盔內建螢幕,以提供比手機更精細的畫質;運算仰賴效能遠比手機強大的高規格電腦,以提供更快速的運算:搭配手持控制器,則能享有射擊彊屍、3D作畫的互動功能。比起使用平價VR只能站在原地,天花板感應器能協助高階VR定位,在屋內追趕跑跳,也不怕撞牆。

我持著雙槍頑強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彊屍攻擊,一直到被左後方彊屍偷襲才G G (遊戲結束)。逼真的畫面,讓我卸下裝備時不只一身冷汗,真的連手都還在發抖。

體驗過後,我不免好奇:明明電視、電影早就能播送影像或實況轉播,3 D電影也可以創造出3 D影像,為什麼使用VR 卻能享受前者無法提供的臨場感,好像打開哆啦A夢的任意門,瞬間進入另一個時空?

如何模擬真實感?

感測使用者想看什麼,顯示對應畫面「如果人們慼受到的真實,就是人們摸到、聞到、嘗到、看到的感覺,那麼真實其實就是大腦所解析到的電子訊號。「臉書旗下VR設備商Oculus首席科學家阿伯列許(Michael Abrash)說。

VR技術要模擬真實感,就是餵給大腦訊號,讓大腦以為所感覺到的真實發生。過去人們只能看到攝影鏡頭所拍下的視角、只看得到螢幕框中的內容,但VR 技術讓人們可以自己決定看什麼方向,藉此愚弄大腦以為人在現場。

當腦部以為你站在高塔,身體會忍不住因懼高而寒毛直豎;當腦部以為你在搭雲霄飛車大轉彎,身體為了對抗離心力會忍不住偏向一側。不只有視覺刺激,還激發了掌管方位、動作、情緒的大腦皮質區域,創造出比閱讀、看影片還要身歷其境的體驗。

也因此,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白倫森(Jeremy Bailenson)研究發現,由於VR經歷實在太真實,竟有辦法讓使用者有如受震撼教育般,徹底改變行為與想法,影響力比電視、電影還要大!

有一天,不戴頭盔也能看虛擬影像使用VR頭盔時,將

真實世界的視野完全遮

蔽,在安全顧慮下,使

用時間、地點受到諸多

限制。如果能將頭盔拿掉,就是VR的進階技

術AR(擴增實境)想

達成的目標。事實上,

包括高盛證券等研究機

構都分析,AR市場規

模預估比VR高出四倍

以上,甚至要等到AR 技術成熟,才可能讓泛VR技術真正普及。

一旦這天到來,將不

用再戴著厚重的VR頭

罩,只須戴著透明AR 眼鏡,虛擬世界就能與

日常生活無縫接軌;

AR與VR結合形成的

MR(混合實境)

將把泛VR技術推向全

面普及。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84

明勢資本黃明明:我跨過三個年代,資本寒冬其實沒那麽嚇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7/157679.shtml

明勢資本黃明明:我跨過三個年代,資本寒冬其實沒那麽嚇人
黃明明 黃明明

明勢資本黃明明:我跨過三個年代,資本寒冬其實沒那麽嚇人

“未來,人工智能和大健康能穿越資本寒冬”

7月25日晚8點,黑馬導師、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在黑馬學吧聯合一直播發起的大佬招徒第二季帶來了自己的分享,最後同時最高在線觀看人數達47.1萬,最終累計觀看人數達703.5萬

以下經直播內容整理而成:

我是明勢資本合夥人黃明明,講下我創業到投資這些年的故事。

99年,矽谷豪華跑車滿街飛,我們卻很沮喪

我們那個時候不叫創業,大一的時候很多大三大四的學生離開的時候,有很多舊書要處理,我們用一折的價格收購然後賣給大一的新生,一下子就賺了1000塊,而當時每個月的生活費是60塊。

1998年出國在美國念的芝加哥商學院,學的是經濟和金融兩個專業。

和我們現在直播的這個現場——中關村的創業大街上創業者齊聚的盛況相比盛況,我在1999年的矽谷看見的情形比這里還要瘋狂5倍、10倍。

當時的矽谷滿大街開的全是豪華跑車,各種各樣成功創辦了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很快套現買了法拉力、蘭博基尼;還有無數像當時我們這樣在商學院還在讀書的一年級學生,手里捧著厚厚的一摞商業計劃。

我們當時敲開了一家矽谷很頂級的投資公司的門(Matrix)——經緯創投,我跟我商學院的同學信心滿滿地做了大概30分鐘的英文介紹,大概在我們講到第15分鐘的時候,經緯的合夥人睡著了。我們在臺上講得非常沮喪。而當我們講完了以後老頭醒過來了,跟我們說對不起不是因為你們不夠優秀,也不是因為你們的idea不夠有趣,是因為我們矽谷的VC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就是我們不投矽谷30英里範圍之外的任何創業公司。

我想跟各位年輕一點的網友分享的情況是,大概僅僅過了15、16年,在中國就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管是紅杉、經緯這樣的矽谷最大牌的VC,或者全球其他最主流的投資機構,都已經在中國有了非常強的合夥人,或已經開始在中國開設了他們的分支。

所以過去十幾年是中國互聯網和高科技創業飛速發展的十幾年。

04年,我認識了穿花西裝的蔡文勝

我大概在2004年又回到中國,當時選合夥人也是非常有意思。

當時有一個行業里的老前輩跟我說,海歸不要成天跟海歸混在一起,我給你介紹一個非常草根但是非常神的一個人,他跟你的背景和經歷是兩個極端。

講到這兒我估計資深一點的網友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個人就是蔡老板文勝——我回國的第一個合夥人。我們當時叫他:草根站長之王蔡文勝。

如果在座各位有跟他近距離地聊過天就應該會知道,老蔡的普通話講得很爛。所以我認識他之後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不光要充當他的英文翻譯,還要充當他的普通話翻譯。

我們當時見面也非常有意思,當時見面約在故宮東華門汽車站,下了車以後我看見馬路對面一個穿著花西裝的人。大家想想我在矽谷見到的所謂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創業者一般都是T恤、短褲或者牛仔褲。而老蔡穿著花西裝,嘴里還在抽煙,這跟我心中想象的國內互聯網創業者的情況非常的不同。

本來是想跟老蔡聊一聊、認識一下,結果我們大概從下午兩點半聊到了淩晨兩點半,聊了10個小時。大家會說你們倆幹嘛去了,為什麽能聊這麽長時間。當時老蔡打動我的地方是,他上來就告訴我說他做的是一個非常低級的網址導航站。我回頭就問了一個問題,網址導航為什麽要用hao123、265這麽Low的網站,當時大家不都用谷歌或者百度嗎。

老蔡操著非常濃重的福建味兒的普通話跟我講,他說你知道嗎?第一,中國70%的網民不懂英文,所以他們記不住很多英文網站的名字。第二,有50%的網民當時連打字都不會,他們要用手寫板。

通宵長聊以後,第二天我就跟我原來準備加入的幾個海歸團隊說,對不起我不來了,我得加入一個非常土鱉的團隊。我記得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2006年的4月1號,當時很多人以為我是愚人節跟他們開玩笑,他們打死也不相信,你怎麽會加入這樣一個團隊。

實際上,老蔡非常了解中國真實的需求。我們剛開始合作的第一年,紅杉中國和谷歌就同時找到我們想投我們。

2007年我們全資把265網站賣給了谷歌。之後,我又參與了一系列的創業項目。

14年,我自己的天使投資機構成立,曾經賠的在廁所里哭

大家經常看見我們好多做天使投資的老是在外面吹我們投了這個賺了多少倍,投了那個賺了多少錢。大家不要光看很多知名的天使投資人投了什麽好項目賺了多少錢,其實有大量的項目,我們真是賠得自己躲在廁所里哭。

天使投資在非常早期的時候投資的項目,實際上是一個成功概率非常低的事情。我記得有一個老前輩在我剛回國的時候就講了一句話,他說創業這件事情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所以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一個心理準備,不要輕易地去創業。再一個,我一直不建議一些在BAT工作的高管,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幹5、6年,搞股票、期權掙了一些錢之後,覺得我是不是也能拿這個錢去做天使投資。好多我的朋友都跑過來問我,我基本上都建議不要做,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否則大家掙點兒錢都不容易,別輕易扔進去打了水飄。

大概到了2014年的時候,我周圍的一群朋友和我說,黃明明你不應該這麽松散地拿自己的錢去投資,你應該做一個機構點兒的基金來做這件事情。

但是誰的錢賠了都不太高興,我自己也一樣。比如說我的錢如果投給一個基金,我和他們說,我相信你,賠了就賠了,咱們就幹點兒好玩兒的事兒。但是如果真賠了我心里一定也要不高興的。

但是我為什麽最後還是決定做一個正規的天使機構呢?很簡單,2005到2015年我這回國的十年,恰恰是上一波互聯網發展最迅速的十年。我親眼見證了一波創業者從零到一、從無到有,做成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金的公司。而我相信未來的十年會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所以在2014年,我就下定決定去做了明勢資本這樣一支早期投資基金。

2005年,我們做了中國第一次的站長大會,我記得當時我們請了全中國Alexa排名1000名以內的最頂級的站長。這里面有做出hao123的李興平,還有今天YY的李學淩,58的姚勁波,雷軍也去了,幾乎都是一時的互聯網豪傑。

我一直講的一個段子是,十多年以後我跟老蔡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說,如果咱們倆當時知道今天這些人能做出這麽多、這麽牛的上市公司,我們倆當時砸鍋賣鐵也應該閉著眼睛投來參會的每一個人,那麽今天我們可能不光是全中國最牛的早期投資人,可能是全世界最牛的早期投資人。

但是為什麽沒有?我覺得我們做創業也好、做投資也好,大家經常去複盤,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我認識的很多非常優秀的創始人、創業家,在這方面都是有非常好的複盤的習慣。

老蔡投了暴風影音、投了58的姚勁波、投了美圖的吳欣鴻,我也僥幸投了汽車之家、VeryCD,這都是當時非常成功的網站。

但是為什麽沒有每個都投。從複盤來看,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看到了中國的互聯網包括中國的經濟會有一個快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確實沒有想到中國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在過去十年能夠有這麽快速的發展,這是第一點沒想到的——我們低估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第二點我們低估了什麽呢?就是我們很多做天使投資、早期投資的,我們講所有的模型、模式都可以計算,唯一不能被計算的就是年輕創始人的成長潛力。

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對十年前的情況一個最深刻的複盤。而在2014年的時候,我們預見中國未來5到10年,可能會有比之前10年更大的一波創業者,他們會有去顛覆很多行業、改造很多行業的機會。所以這個也是我們下定決心來做明勢資本最核心的一個原因。

未來,人工智能和大健康能穿越資本寒冬

大家知道前一段互聯網圈子、創業圈子里流行的一個段子是說,經緯的張穎同誌的內部講話流出,王冉同學的評論就馬上跟上,最後就等著華興資本的包凡同學開始做總結性的發言。

其實這確實是最近這一段時間創投圈大家都非常關註的一個情況。

第一,中國的經濟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進入到一個下行的周期。這個周期可能是兩年,可能是三年,也有可能是五年。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基本上核心的問題就是隨著中國一胎政策在過去30年的持續,中國未來的年輕人口,不管是勞動力的供給還是年輕消費人群的供給,都會面臨快速的下降的情況。

第二,互聯網發展了將近20多年的時間,基本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性和快速流轉,人口紅利和技術紅利都即將消失殆盡。

因此,我們看見,今年有很多在過去兩年發展得貌似還比較快的創業公司,甚至一些獨角獸的增長都遇到了很大的一個瓶頸,他們的估值在快速地下調,甚至我們認為可能不管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還會有相當一批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也會面臨生存的風險,甚至會掛掉。這種情形在今年的下半年,可能會以批量的方式爆發。

那麽,下面一波的創業方向是什麽,創業者怎麽渡過這樣的寒冬?

我們對全球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周期進行了研究和複盤,發現其中只有兩個大的行業可能能夠真正地穿越經濟的低谷期。

第一,顛覆式的創新型的科技和技術。

第二,醫療和大健康行業。

醫療和大健康坦率地講不是我們明勢資本擅長的行業,我們看到的更多還是技術驅動的一些創新型的行業,而在當前看,就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個行業將穿越經濟的低谷期,而且會深入地改變每個行業的運營效率。它對每一個行業帶來的影響會不亞於,甚至會遠遠地超過移動互聯網這一波。

而現在恰恰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一波創業者開始起來的一個原點,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會花很大的力氣去認真地研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硬科技,它們會對每個行業帶來顛覆式的創新和新的機會。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朋友會說,我不是學人工智能的,也不懂大數據,難道我就什麽都不能幹了嗎?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懂就加入一家優秀的創業公司先去學習。原因很簡單,你現在不去學習,將來你也會被逼著學習。

我們過去一兩年間可能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有投了大概十幾家公司,現在發展得都非常出色。

在更多的一些涉及到人力的一些行業,我們分析可能未來的5到10年,它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大的顛覆性的改變。打個比方,律師這個行業可能在未來的5到10年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碼農也可能在未來的5到10年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70多歲的任正非,是我最尊敬的中國企業家之一。他講到過,人類創造的新人類,會慢慢地代替很多的舊人類。美國奇點大學的校長也大膽設想,在2029年,人類可能會徹底獲得永生,因為很多芯片級的納米機器人會植入到人體,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會發生變化。

所以我覺得各位一定要去認真地研究大數據、研究人工智能。它們在未來會對我們的生活和整個世界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可能你在短期內還看不到,但是在不遠的將來,所有這些勢必會引發社會學、經濟學和倫理學的巨變,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每個人的生活。

黃明明 資本寒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11

小米 | 價格厚道,估值嚇人

開篇先說最重要的事情。我親爹,是小米的超級無敵粉絲,不管我文章寫了啥,你們如果誰見了雷總,能不能幫我要個簽名,我好拿去對沖下萬一我爹看完文章不讓我回家的風險。

 

昨天小米在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後,從公號民工到堆model的金融民工都不淡定了,第一反應全是:來來來,數一數IPO後能出多少億萬富翁!

 

要我說,你們這種心態是不對的,食物鏈的分工早就定好了,這種創業型公司創始人及員工本來,開的就是印鈔廠!二級狗雖然沒有財富自由,但你們也是一年七八位數字的bonus的高級民工啊,你們也可以做好本職工作,跟他們殺價砍估值啊。

 

如果你們不好意思做,可以讓我來啊!


 

5%


小米呢,是賣手機起家的。解決了當年廣大人民群眾買不起蘋果、又用不下手步步高的深刻痛點。成功程度就看他這四年時間里,從一級市場上融了多少錢吧。

 

終於熬過了2016年的低谷,趕緊趁著2017年的高點來上市了。並且,我覺得雷總特別聰明,寫了一封誠懇而感人的董事長信,讓像我爸這樣的米粉看了簡直是痛哭流涕。

 

你說小米最重視的東西到底是什麽?跟著招股書數關鍵詞,推特上有鬼佬數了,得出以下結論:

 

平臺、loT、生態系統當然是占了大頭。就跟美圖啊、眾安上市一樣,如何獲得高估值,當然是往互聯網里靠啊!

 

然後關鍵詞是創新、產品等等。但是這位歪果仁,沒有領會我們雷總中文的精深,明明雷總最能打動米粉的一個詞是啥——厚道啊!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呢!厚道這個詞,蝸牛妹數了,一共在招股書里出現了31次,排名第五。

 

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厚道的人,做厚道的產品,雷總還特意表示,小米產品的硬件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這就有意思了。有些公司,比如我男神Bezos的亞馬遜,人家當年也是說不盈利不盈利,要給消費者最好的價格;但當花街對他有盈利要求的時候,人家是說能deliver就可以deliver的。

 

對小米來說,硬件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我覺得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這是一個願不願意的問題呢?還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

 

看看小米及其他品牌在中國市場上手機的售價。



常識應該都能想到,小米賣手機,應該,不太賺錢。果然,廣發拉了個數,2017年三季度,一臺小米手機,平均只賺2美元,還不到20人民幣。如果這樣都能超過5%的硬件凈利潤率……

 

競爭對手華為反正表示先吐槽為敬。

 

不過,能夠把不利的事實,描繪成更為宏大而崇高的理念,讓消費者相信(投資者信沒信我不好說),我覺得雷軍這一步,是成功的!

 


壓了多少貨


一臺手機賺2刀雖然不算多,但是小米走的是極致發貨路線的啊。人家一年的發貨量,說出來真的不少。

 

氮素,雷老板真的也要解釋下,2017年究竟發生了什麽,令小米的流動資產總值,比2016年翻了一倍還有多麽?存貨double了,應收合計增加了2.69倍。

 

存貨里面呢,在制品增加36%,制成品增加了1.54倍。

 

就算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管理層說說,為了沖上市,2017年壓了多少貨下去啊!

 

步子賣的這麽大,不怕扯著現金流麽!你看,2017年經營性現金流都是負的了!

 

那2018年的報表,你們打算怎麽整呢。

 

怎麽估值


手機那塊業務,我看大家分析的都很透徹了。反正蘋果一年賺千億美元,隨便拋個回購也是千億美元規模的(回購了個小米),現在的估值也就15倍。巴菲特已經帶頭加倉了。那麽,占了小米收入70%的的手機業務怎麽估值,你們的model skill都比我好。

 

我今天主要要說的,是小米另一塊增長迅速,被雷軍拔到很高位置的l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啊。就像眾安最好需要搭配互聯網和保險猿猴一起看,小米我建議搭配硬件和消費猿猴一起看。

 

你看,雷軍的願景是這樣的:

 

小米創辦之初,我們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里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但我總是難以理解,為什麽生產和流通的效率長期不能提高?為什麽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用戶買單?為什麽所有的“cost 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產成本里摳索,而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

 

不得不說,雷總這段話寫的真的是非常之好。只是,這商業邏輯,蝸牛妹好像早也在另一家公司上見過,那家公司叫做Miniso(不知道這個是啥的男猿猴,給你兩條方法:一是回家問領導;二是金鐘廊、上環無極限都有店,你們逛一圈就明白了)。

 

Miniso的創始人叫葉國富(雷軍的湖北老鄉,哎呀呀的老板,跟雷軍一樣也是二次創業),兩年內開了1100家實體店,營收50億,非常牛逼的。你看他接受訪問時候是怎麽講生意起源的,跟老鄉雷總英雄所見略同嘛,為什麽外國性價比高的東西,中國消費者不能享受呢?

 

另外,獲取消費者最重要的是什麽啊,當然是性價比高啊,Miniso說了,自己公司的毛利嚴格控制在8%左右,店鋪毛利的上線是38%,通過口碑去營銷費用;量大起來就又可以控制采購的價格了。是不是,老鄉所見略同!

 

米家、有品跟Miniso某種意義上講非常相似,不同主要是產品的類型及對產品的掌控。Miniso是上中下遊都是自己搞定,賣的都是生活用品;小米是合作共贏搞孵化導流路線嘛,好處是可以以最小的資本投入,撬動最大的回報。這個路線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生態系統,主要是以下幾點理由:

 

多數產品為電器類,可以連接小米手機,形成閉環、並遠程手機操作(這就顯得非常智能高級了);


因為手機便宜有大量用戶,轉化率是很高,令米家、有品的獲客成本hin低;


早期智能硬件和手機一樣,解決用戶貴的用不起,便宜用不下手的痛點,所謂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等這個閉環不斷循環、自我認證後,就可以像網紅賣衣服一樣,先預告(眾籌)、再上新,你出啥東西,米粉會買單的。

 


下面給你們舉例子。直到跟著小米的招股書,去看他們現在到底賣多少周邊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家一半的東西都是我爹從小米上買的,包括哪些東西呢:手機肯定少不了啦,還有小米的電視,智能插座,凈水機,空氣凈化器,保溫壺,充電寶,電飯鍋等等。

 

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除了電器類,我發現我爹還在小米系統內買了很多消費品啊,比如:羽絨服、襪子(買了兩次)、大閘蟹、床墊、被子、被套、鞋子。除了給他自己和我媽買,他還會總問我:

 

小米出了旅行箱,要不要我給你搞一個?小米眾籌了個眼部按摩器,我給你買!小米那個羽絨服真的很好,你要不要拿去香港穿!

 

然後,我把我爹這兩年的購物清單匯了匯總,我爹2014年把手機從三星換成小米後,就徹底入坑了,在小米商城上合計購買了19件產品,消費15841.4人民幣;在米家APP上從2016年開始剁手,合計購買了22件產品,消費4176人民幣。合計消費20017.4人民幣。

 

要知道46歲以上用戶只占小米手機人群的4.4%,我不得不說,我爹很fashion啊。

 

我問我爹為啥買這麽多?我爹回答:性價比高啊,我還有很多想買的沒有買呢!(此處還有個笑臉呦)

 

我爹的想法還是有hard fact支持的,因為小米這個關聯推薦的功能是很強大的,入坑容易出坑男,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雷軍的商業化能力。

 

我也采訪了下我媽的感受。她首先吐槽了電飯煲做出來的飯不好吃(當然了,指望造手機的造好電飯煲,想啥呢),但也肯定了我爹的買買買:你爹越來越精致了!(讓人更加佩服雷軍,讓我爹都成了追求極致生活的人)

 

想想我爹連襪子都要在米家APP上買,7雙60.51人民幣(快趕上香港的價錢了),淘寶上銷量最好的男襪,10雙17.8人民幣。你說,我對於米粉,敢吐槽啥?還是男人的錢好搶啊,我佩服雷軍都來不及啊!

 

而且厚道行得通啊,你看小米手環,直接把fitbit打趴,活生生的數據啊,不能不服啊。


 

唯一安慰的是,無論手機還是其他周邊,毛利率看確實雷老板沒有賺啥錢,比5%的凈利潤率並沒有高出來太多。

 

至於估值,我覺得可以將這塊業務拆分成電器類和生活品質類,分別對標格力、美的及無印良品(強烈建議Miniso趕快上市)。

 

可以給什麽樣的估值,期待什麽樣的市值,我只能幫你們到這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58

“地上跑”和“天上飛”的區別!余承東公布華為“很嚇人”的技術

6月6日下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現身榮耀Play新品發布會,正式揭曉“很嚇人的技術”——革命性圖形處理加速技術GPU Turbo。具有高性能、更省電、高畫質、更酷玩四大特點。

此前,余承東發布微博稱,這項“很嚇人的技術”是華為2018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技術,是華為技術的重大突破,它將通過底層技術大幅提升產品的性能體驗。有了“很嚇人的技術”,其他手機速度跟我們手機的速度相比,就等於是“地上跑”和“天上飛”的區別!

今日,余承東正式公布了該技術:GPU Turbo,稱該技術用軟硬件協同的解決了長期困擾安卓的問題,給安卓系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余承東介紹稱,過去10多年間,智能手機上的圖形處理需求突飛猛進,無論是分辨率從VGA到1080P、2K甚至4K;還是主機遊戲手遊化,以往休閑益智類遊戲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遊戲登陸手機,同時AR/VR、影像複雜渲染等日趨流行,都對手機圖像處理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目前,移動平臺的GPU由於空間,散熱,功耗等一系列技術限制,難以完全匹配爆發的圖形需求。而GPU Turbo通過軟硬件的優化協同,實現了圖形處理效率的巨大提升,並降低了功耗。GPU Turbo打通了EMUI操作系統以及GPU和CPU之間的處理瓶頸,實現了整個系統的圖形處理效率的極大提升。”他稱。

官方實測數據顯示,GPU Turbo能夠提升圖形處理效率高達60%,SOC功耗降低30%。

他透露,從這個月開始,華為Mate、P系列以及榮耀V10、榮耀10等機型,都將升級GPU Turbo技術。余承東表示,購買了老產品的朋友也可以用升級的方式享受到這個技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95

小米 | 價格厚道,估值嚇人

開篇先說最重要的事情。我親爹,是小米的超級無敵粉絲,不管我文章寫了啥,你們如果誰見了雷總,能不能幫我要個簽名,我好拿去對沖下萬一我爹看完文章不讓我回家的風險。

 

昨天小米在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後,從公號民工到堆model的金融民工都不淡定了,第一反應全是:來來來,數一數IPO後能出多少億萬富翁!

 

要我說,你們這種心態是不對的,食物鏈的分工早就定好了,這種創業型公司創始人及員工本來,開的就是印鈔廠!二級狗雖然沒有財富自由,但你們也是一年七八位數字的bonus的高級民工啊,你們也可以做好本職工作,跟他們殺價砍估值啊。

 

如果你們不好意思做,可以讓我來啊!


 

5%


小米呢,是賣手機起家的。解決了當年廣大人民群眾買不起蘋果、又用不下手步步高的深刻痛點。成功程度就看他這四年時間里,從一級市場上融了多少錢吧。

 

終於熬過了2016年的低谷,趕緊趁著2017年的高點來上市了。並且,我覺得雷總特別聰明,寫了一封誠懇而感人的董事長信,讓像我爸這樣的米粉看了簡直是痛哭流涕。

 

你說小米最重視的東西到底是什麽?跟著招股書數關鍵詞,推特上有鬼佬數了,得出以下結論:

 

平臺、loT、生態系統當然是占了大頭。就跟美圖啊、眾安上市一樣,如何獲得高估值,當然是往互聯網里靠啊!

 

然後關鍵詞是創新、產品等等。但是這位歪果仁,沒有領會我們雷總中文的精深,明明雷總最能打動米粉的一個詞是啥——厚道啊!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呢!厚道這個詞,蝸牛妹數了,一共在招股書里出現了31次,排名第五。

 

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厚道的人,做厚道的產品,雷總還特意表示,小米產品的硬件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這就有意思了。有些公司,比如我男神Bezos的亞馬遜,人家當年也是說不盈利不盈利,要給消費者最好的價格;但當花街對他有盈利要求的時候,人家是說能deliver就可以deliver的。

 

對小米來說,硬件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我覺得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這是一個願不願意的問題呢?還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

 

看看小米及其他品牌在中國市場上手機的售價。



常識應該都能想到,小米賣手機,應該,不太賺錢。果然,廣發拉了個數,2017年三季度,一臺小米手機,平均只賺2美元,還不到20人民幣。如果這樣都能超過5%的硬件凈利潤率……

 

競爭對手華為反正表示先吐槽為敬。

 

不過,能夠把不利的事實,描繪成更為宏大而崇高的理念,讓消費者相信(投資者信沒信我不好說),我覺得雷軍這一步,是成功的!

 


壓了多少貨


一臺手機賺2刀雖然不算多,但是小米走的是極致發貨路線的啊。人家一年的發貨量,說出來真的不少。

 

氮素,雷老板真的也要解釋下,2017年究竟發生了什麽,令小米的流動資產總值,比2016年翻了一倍還有多麽?存貨double了,應收合計增加了2.69倍。

 

存貨里面呢,在制品增加36%,制成品增加了1.54倍。

 

就算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管理層說說,為了沖上市,2017年壓了多少貨下去啊!

 

步子賣的這麽大,不怕扯著現金流麽!你看,2017年經營性現金流都是負的了!

 

那2018年的報表,你們打算怎麽整呢。

 

怎麽估值


手機那塊業務,我看大家分析的都很透徹了。反正蘋果一年賺千億美元,隨便拋個回購也是千億美元規模的(回購了個小米),現在的估值也就15倍。巴菲特已經帶頭加倉了。那麽,占了小米收入70%的的手機業務怎麽估值,你們的model skill都比我好。

 

我今天主要要說的,是小米另一塊增長迅速,被雷軍拔到很高位置的l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啊。就像眾安最好需要搭配互聯網和保險猿猴一起看,小米我建議搭配硬件和消費猿猴一起看。

 

你看,雷軍的願景是這樣的:

 

小米創辦之初,我們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里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但我總是難以理解,為什麽生產和流通的效率長期不能提高?為什麽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用戶買單?為什麽所有的“cost 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產成本里摳索,而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

 

不得不說,雷總這段話寫的真的是非常之好。只是,這商業邏輯,蝸牛妹好像早也在另一家公司上見過,那家公司叫做Miniso(不知道這個是啥的男猿猴,給你兩條方法:一是回家問領導;二是金鐘廊、上環無極限都有店,你們逛一圈就明白了)。

 

Miniso的創始人叫葉國富(雷軍的湖北老鄉,哎呀呀的老板,跟雷軍一樣也是二次創業),兩年內開了1100家實體店,營收50億,非常牛逼的。你看他接受訪問時候是怎麽講生意起源的,跟老鄉雷總英雄所見略同嘛,為什麽外國性價比高的東西,中國消費者不能享受呢?

 

另外,獲取消費者最重要的是什麽啊,當然是性價比高啊,Miniso說了,自己公司的毛利嚴格控制在8%左右,店鋪毛利的上線是38%,通過口碑去營銷費用;量大起來就又可以控制采購的價格了。是不是,老鄉所見略同!

 

米家、有品跟Miniso某種意義上講非常相似,不同主要是產品的類型及對產品的掌控。Miniso是上中下遊都是自己搞定,賣的都是生活用品;小米是合作共贏搞孵化導流路線嘛,好處是可以以最小的資本投入,撬動最大的回報。這個路線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生態系統,主要是以下幾點理由:

 

多數產品為電器類,可以連接小米手機,形成閉環、並遠程手機操作(這就顯得非常智能高級了);


因為手機便宜有大量用戶,轉化率是很高,令米家、有品的獲客成本hin低;


早期智能硬件和手機一樣,解決用戶貴的用不起,便宜用不下手的痛點,所謂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等這個閉環不斷循環、自我認證後,就可以像網紅賣衣服一樣,先預告(眾籌)、再上新,你出啥東西,米粉會買單的。

 


下面給你們舉例子。直到跟著小米的招股書,去看他們現在到底賣多少周邊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家一半的東西都是我爹從小米上買的,包括哪些東西呢:手機肯定少不了啦,還有小米的電視,智能插座,凈水機,空氣凈化器,保溫壺,充電寶,電飯鍋等等。

 

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除了電器類,我發現我爹還在小米系統內買了很多消費品啊,比如:羽絨服、襪子(買了兩次)、大閘蟹、床墊、被子、被套、鞋子。除了給他自己和我媽買,他還會總問我:

 

小米出了旅行箱,要不要我給你搞一個?小米眾籌了個眼部按摩器,我給你買!小米那個羽絨服真的很好,你要不要拿去香港穿!

 

然後,我把我爹這兩年的購物清單匯了匯總,我爹2014年把手機從三星換成小米後,就徹底入坑了,在小米商城上合計購買了19件產品,消費15841.4人民幣;在米家APP上從2016年開始剁手,合計購買了22件產品,消費4176人民幣。合計消費20017.4人民幣。

 

要知道46歲以上用戶只占小米手機人群的4.4%,我不得不說,我爹很fashion啊。

 

我問我爹為啥買這麽多?我爹回答:性價比高啊,我還有很多想買的沒有買呢!(此處還有個笑臉呦)

 

我爹的想法還是有hard fact支持的,因為小米這個關聯推薦的功能是很強大的,入坑容易出坑男,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雷軍的商業化能力。

 

我也采訪了下我媽的感受。她首先吐槽了電飯煲做出來的飯不好吃(當然了,指望造手機的造好電飯煲,想啥呢),但也肯定了我爹的買買買:你爹越來越精致了!(讓人更加佩服雷軍,讓我爹都成了追求極致生活的人)

 

想想我爹連襪子都要在米家APP上買,7雙60.51人民幣(快趕上香港的價錢了),淘寶上銷量最好的男襪,10雙17.8人民幣。你說,我對於米粉,敢吐槽啥?還是男人的錢好搶啊,我佩服雷軍都來不及啊!

 

而且厚道行得通啊,你看小米手環,直接把fitbit打趴,活生生的數據啊,不能不服啊。


 

唯一安慰的是,無論手機還是其他周邊,毛利率看確實雷老板沒有賺啥錢,比5%的凈利潤率並沒有高出來太多。

 

至於估值,我覺得可以將這塊業務拆分成電器類和生活品質類,分別對標格力、美的及無印良品(強烈建議Miniso趕快上市)。

 

可以給什麽樣的估值,期待什麽樣的市值,我只能幫你們到這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03

全美最嚇人女僕餐廳

1 : GS(14)@2012-08-17 11:32: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817/16611633

日本女僕餐廳進軍美國,底特律出現首家女僕餐廳,侍應們學足日本,一身粉紅漫畫式女僕裙,會親切以「主人」稱呼客人,可惜她們身形遠較亞洲人豐滿,拍照時個個瞪大雙眼使出電眼功(圖),日本宅男不是大叫「卡娃伊」(好可愛喲),而是大喊「吃不消」。
東施效顰始終吃力不討好,底特律的女僕餐廳「 Chou Anime Cafe」雖然裝潢跟日本正宗女僕餐廳風格有點不同,女僕有白人和黑人,但她們個個高頭大馬。即使她們一樣含羞答答騷可愛,部份人更會說日文,但日本宅男無法受落,有網友說:「完全沒進去的慾望」,更封餐廳為「全美最危險女僕餐廳」。
台灣東森新聞網
2 : Sunny^_^(11601)@2012-08-17 11:45:44

=o=...根本就係揾D ugly女人扮啦.

如果佢揾D令既女仔一定仲好過日本
3 : 龍生(798)@2012-08-18 02:10:11

咁重口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71

李純恩:別拿藝術嚇人

1 : GS(14)@2013-05-20 13:43:14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3%E5%9A%87%E4%BA%BA
停在海運大廈外面的那隻荷蘭大黃鴨「老」得很快,不過一個多星期,皮都皺了。這天有個朋友問我,你平時喜歡東拍西拍,拍大黃鴨了嗎?
我說沒去拍。朋友馬上豎起拇指,我知道他誤會了,連忙解釋說,我沒去拍大黃鴨並非特立獨行,只是因為不湊巧,最近沒去海港城,如果我去了海港城,即使沒帶相機,用手機也一定會拍的。
最近常常有人在報紙上爭論這隻大黃鴨算不算藝術。這些人,一定是以為自己懂藝術的,以至才可以這樣爭論一樣事情,在他們眼裏,世事大概只有兩極,一是藝術的,一是非藝術的,所以,如果有天經過鬧市,被樓上突然掉下一個胸圍罩住了頭,他們首先不會去追究高空墮物,反而第一時間就思索這是不是一次行為藝術。
大黃鴨是不是藝術?你管得它是不是藝術!只要這隻大鴨子在維港海邊一漂,看見它的人都很高興,這就很好嘛,這要扯去藝不藝術幹甚麼呢?如果你將之定性為藝術,那是不是一看見它就喜歡的人都懂藝術呢?反之,如果它不是藝術,那麼看見它就開心的人,是不是都不懂藝術呢?
藝術沒有那麼高深,也不是拿來嚇唬人的,因為藝術的本身,是生活,廣義來說,人人都是藝術家,只是分了好壞,藝術難道不也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00

崔始源嚇人谷起新劇

1 : GS(14)@2015-09-22 02:25:00

韓國男團Super Junior成員崔始源(圖)入伍前最後一齣劇集《她很漂亮》,首播時收視墊底,但前晚第二集即發威,收視由4.8%勁升至7.2%,於同檔劇集中排第二位。這集始源表現搞鬼,從後大叫嚇黃靜茵,更拿出香腸。收視冠軍繼續是金泰希的《龍八夷》,收視微跌但依然有20.9%,劇情講述金泰希為鞏固地位而變得狠毒,周元勸她收手別再殺人報仇,而劇組將於下月初前往越南慶功旅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919/19301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