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吳文信每週有六天都是早上四點半起床。五點鐘,她出門,換乘兩三路公交車,六點半到達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綜合訓練館。這裡是摔跤、柔道國家隊的訓練基地。
2010年國慶節,吳文信從四川宜賓農村來到北京,和丈夫住在昌平區月租金200元的平房;2011年8月,正式開始在奧體中心綜合訓練館做保潔。
早上六點半開始,吳文信會用近兩小時擦拭一個籃球館大小的訓練場的地面,這樣運動員們9點鐘開始訓練時地面就是干燥的,這樣的工作中午12點後要重 複一次,以保證下午3點運動員來訓練時地面清潔如新。除了四個訓練場,綜合訓練館的4個清潔工要分擔的清潔區域還包括八間廁所、兩個浴室、兩個更衣室和整 個樓道。「忙的時候一天下來,基本沒有休息的時間。」
運動員們過年不休假,吳文信也堅守崗位。2011年春節,她只在大年初一休息過一天。在奧體中心工作的兩年,她沒請過病假。吳文信和運動員偶爾會打招呼,但不會記得對方的名字。
晚上六點,運動員訓練結束,吳文信繼續做完最後的保潔工作,八九點鐘回到家。然後,她會開始張羅晚飯和第二天的自帶午餐,一天就這樣過去。
上週,清潔公司在綜合訓練館增派了4名清潔工,吳文信的工作量減半,工資也從2800元降到了1800元。但她覺得自己過得不錯:「孩子們都已經成家,我們老兩口也沒什麼負擔,你看我每天吃的都不錯。」
| ||||||
幾乎全台灣每家麵包店,都與「德麥」的產品有關係。總經理吳文欽從一個小原料部門做起,憑藉著以顧客為上的一條龍服務,在烘焙原料領域深耕二十五年,讓德麥成為獲利二十八億元、近七百位員工,市佔率最高的烘焙原料供應商。 撰文‧許瓊文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台灣整體烘焙市場產值在二○一二年達新台幣二二五億元,預估一七年會成長至二九四億元,年複合成長率是五.四一%。一三年雖經歷「胖達人」事件,但烘焙產業反而因消費者更重視食品安全,持續往上成長。 全台估計至少有六千家以上的麵包店,無論是麵包店老闆或是烘焙師傅,都一定認識「德麥」。根據德麥一四年第一季統計,客戶數約六千六百家,前二十大客戶包括:八十五度C、阿默蛋糕、微熱山丘、幾分甜、統一企業、布列德等, 近九成市佔率,讓德麥位居全台最大的烘焙原料供應商。 打破遊戲規則 成立業務團隊「如果你要開一家麵包店,我們可以從第一步開始協助你,一直到開店完成。」總經理吳文欽自信地說,這就是德麥的成功關鍵因素。 二十五年前德麥成立時,還只是很小的烘焙原料進口商,原本學機械的吳文欽,曾創業賣電動玩具機台、做過窗簾公司業務,因哥哥吳曜宗是銷售商用烘焙器材新麥企業的股東,當時新麥預計將原料部門獨立,成立德麥企業,吳文欽就因緣際會加入德麥。 台灣的烘焙原料一直仰賴進口,當時市場上已有科麥、明資、元寶等大型的原料進口商,他們進口整批貨櫃,將原料分銷給中盤經銷商,再由經銷商去經營各地區的麵包店。市場遊戲規則,決定權都在經銷商。德麥成立時只代理五種產品,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吳文欽發現,「不管你與經銷商建立多深厚的情感,都可以為了五元價差一夕翻盤!」引進新技術 烘焙名師主導研發通路為王的優勢,讓腦筋動得快的吳文欽想到,「既然無法用價格勝出,不如自己建立與消費者(指麵包店)的銷售渠道。」於是比照保險業務團隊,聘請業務員,直接對麵包店做銷售。吳文欽的邏輯很簡單,假設一位業務員每月業績足以支付他個人的薪水,就可以再多請一位業務員拓展版圖。吳文欽自己也「一天至少跑十八家客戶」,逐步建立德麥的業務團隊。 目前德麥有十五人以上的業務團隊,幾乎涵蓋全台灣六千家麵包店業者,擁有自己的配送車隊,「無論金額大小,二百六十元的訂單我們也送。」但,只是建立業務團隊,並不能完全甩開競爭對手,吳文欽同時勤跑國外,引進新的烘焙原料、技術,並且成立自己的研發團隊,提供顧客更新、更具競爭力的好產品。 吳文欽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大食品展,從日本、新加坡、香港、杜拜,到世界最大的兩大食品展德國科隆以及法國巴黎。「我喜歡找新的東西,帶回台灣研究,並與客戶分享。」具有四十多年烘焙經驗的德麥研發創意總監何文信,曾是日本知名飯店、台北環亞飯店(現為王朝飯店)的點心房主廚,被吳文欽挖角,負責領軍德麥的「研發團隊」,例如麵包店裡的明星商品「大理石麵包」,就是德麥引進日本新技術,由何文信的研發團隊負責教授。 台北市糕餅公會榮譽理事長廖本蒼,也是德麥的董事之一,他指出,德麥的成功在於「貼心客戶服務﹂。他說,德麥不只是賣商品給麵包店,還會免費教客戶怎麼做,教到會、教到好,這樣人家怎麼會不買你的東西呢? 行銷加值服務 一條龍式包到好從原料銷售到產品研發,吳文欽一直不斷地增加附加價值,讓顧客緊密地連結,甚至還能做到一條龍式的服務,「只要你想開麵包店,我們可以從頭到尾協助你辦到好!」吳文欽自豪地說。德麥的行銷部門,除了公司整體形象包裝、烘焙課程設計外,還連同顧客的行銷企畫一起做。 例如,客戶的母親節活動,德麥會協助顧客製作海報、DM設計等。在台北擁有七家門市的哈肯舖手感烘焙坊總經理黃銘誠說,開麵包店最怕沒有師傅,遇到師傅臨時辭職,「只要一通電話,德麥就馬上派人協助,真的是搏感情。」重點是,這些服務都是免費提供。 台灣的烘焙市場已呈飽和,德麥除了不斷地透過價值的提升,築高與競爭對手的門檻,也努力往外拓展版圖,包括在中國與原料商Zeelandia合資成立無錫芝蘭雅,以及香港、泰國、馬來西亞,都有子公司或合資公司成立,複製德麥的成功經驗。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對德麥來說,民以食為天,只要消費者還吃麵包的一天,就絕對有生意可以做。 德麥食品 成立時間:1989年 董事長:林雪嬌 總經理:吳文欽(圖中) 資本額:2.54億元 主要業務:專業烘焙、餐飲原料、乳製品銷售及烘焙原料預拌粉加工製造主要客戶:單點、連鎖麵包店、食品廠、連鎖餐廳、原料商等 近三年獲利、EPS: |
日前,五部委正式下發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通知,首批試點地區為上海、福建及蘇州工業園,對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每月可獲得最高1000元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對應額度在領取養老金時按7.5%的稅率征稅。
臺灣地區最大的保險中介集團永達保險董事長吳文永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稱,大陸地區稅延政策的出臺預示著,未來商業養老保險將進一步補充當前的保障體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實上,包括中國大陸地區、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在內,幾乎都面臨著老齡化、贍養比急劇下降撫養壓力加大的問題。就大陸地區而言,因為第一支柱社會養老保險空賬問題、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動力缺失問題,使得養老需求矛盾更加日益突出。吳文永說,從大陸和臺灣地區的政策比較來看,大陸試點的優惠力度要遠大於臺灣地區,“以一年來計,首批試點地區居民全年最多可享受12000元(人民幣,折合約新臺幣56000元)的遞延納稅優惠,而臺灣地區的遞延納稅優惠則在4800元左右(人民幣,折合新臺幣22300元),顯然大陸地區的力度更大,換而言之,政府的決心也是更大的。雖然說每月1000元的遞延納稅優惠,可能不算太起眼,但養老保險是長期產品,積少成多,相信幾十年後會是相當可觀的。”
具體到這一政策對臺灣永達在大陸的業務子公司永達理保險經紀公司的影響,吳文永認為,影響自然是非常積極的。“永達理保險自2012年在北京開業以來,一直主打養老退休市場,目前養老類保險產品的保費收入占比達到了88%以上。以2017年為例,全年共創造保險收入17.8億元,其中養老類保險的保費收入大約有15.6億元,相信這一比重還會逐漸提升。”吳文永稱,在過去的時間里,監管部門不斷出臺監管政策,使得整個保險市場的秩序大為改善,保險公司也不斷在長期保障型產品上下功夫,越來越註重回歸保險的本源。
“和我們有合作關系的保險公司們的這一想法是非常有利於我們自身發展的,作為臺灣永達、永達理來說,我們也用實際成績證明了我們在幾年前制訂的發展策略是正確的,盡管在這個過程中,一開始非常艱難,但現在無論是從監管部門對我們的態度也好,還是合作保險公司對我們的依存度也好,有非常明顯的不一樣,都是非常友好和積極的。”吳文永說,“從這些數字的角度來看,永達理還是在大陸市場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方向的,因為我們既沒有采用‘握手費’,也沒有采用‘股權激勵’這種形式來招收和留存隊伍,完全是靠培訓來讓營銷員團隊獲得技能的增長,也才是團隊持續壯大的關鍵所在。”
目前永達理一共有百萬圓桌(MDRT)1230人,創下每1000位業務員里就有近280位MDRT的高比例,13個月保單繼續率也達到了96%。永達理目前已經開設了15家分公司,計劃在2018年里繼續再開設2家。與此同時,還將2018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目標確定在人民幣45億元,MDRT人數將達到30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