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融通」真有那麼可怕?(2012年08月25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bca.html
聽說華爾街句名言:在牛市的時候,什麼估值模型都是正確的;在熊市的時候,什麼估值模型都是錯誤的。」言下之意,牛市中你怎麼高估都是對的,什麼消息都是利多的;熊市中你怎麼低估都是不錯的,什麼舉措彷彿都是利空的其實,這反映出了人性的弱點。

    可不是麼,面對漫漫熊途,人們羅列出罪魁禍首一大串:大小非、IPO、融資融券、股指期貨、貨幣緊縮、加息、定向增發、國際版……現在據說又要推出個什麼「轉融通」,這似乎又是一根利空大棒,並且直接掄向個股。於是,有專家疾呼:高度警惕「轉融通」,沒有任何的工具能夠對沖這種非系統性風險,它將導致個股崩潰,進而殃及整個股市!

    「轉融通」真有那麼可怕?

    竊以為,欲使股市健康發展,需要建立做空機制以及存在做空力量,而在股市低迷時期逐步推出「轉融通」,應該說還是比較適宜的,因為這時做空力量相對較小。不然,到了明顯高漲階段再推出,那殺傷力可能就大了。

    一、「轉融通」只是擴大了一些融資融券而已,而融資融券項目推出以來,沒見哪只個股被做空而崩潰的,更沒見股市壓垮,何況如今股市已經「垮倒在地」,還怕什麼呢?呵呵!

    二、「轉融通」本質上是雙向的交易,主要是由機構參與的互相博弈,你融券做空,我就不可以融資做多嗎?而做多的力量就一定比你弱?要知道,全球所有的股市都是長期多頭市場,這是股市最重要的本質屬性!說什麼「做多困難而做空容易」,有沒搞錯哦?即使世界頂級做空大師索羅斯,好像也不曾見他單單在股票現貨市場裡直接做空的吧?難道你有能耐並可輕易得逞?呵呵!

    三、「轉融通」棍棒掄掃一下那些爛公司爛股票,又有什麼不好呢?呵呵!

    四、我沒現錢,只有幾張股票,願意租借出去,想收點票息添一點買菜錢,現有哪個券商或什麼人要?我才不管你沽空不沽空的。呵呵!

    所以,大可不必擔憂「轉融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78

報表裡沒寫的風險才是最可怕的風險 Mario

http://www.jztzp.com/a/51003.html


週四早上在京東買的書週五下午就送到了,贊一下效率。這次買了10本書,京東滿300減80,蘇寧易購是買多少返多少券,在價格上肯定是蘇寧更優惠。問題是蘇寧永遠沒有我要的任何書,以前也沒有,不知道他們家賣什麼書。

好了,說銀行的事。在《金融道2:把錢貸給誰》裡,詳細描述了廣發銀行杭州分行(以下簡稱杭州廣發)的一個信託理財產品曝出風險事件的案例。

2007年9月11日,杭州廣發發行了一項創新性理財產品——「薪加薪2號」。現在網上只能baidu到一條當時的宣傳:該產品投資於中信信託計劃,安全性能高,且更為重要的是中信信託以一定比例的自有資金參與,若到期年投資收益低於6%,將以該部分資金及其收益進行賠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是投資者構建安全資產的最佳配置。據悉,該產品投資期限一年,投資起點為5萬元並以1萬元的整數倍遞增。

其他條款從書上推測為:期限為一年。資金投向幾個項目。其中投向中瑞置業有限公司2.2億元。中信信託投資的劣後級份額為2000萬元。這個理財產品說白了就是投資於信託計劃的優先份額。推出以後很快就銷售一空。

2008年9月8日,一年時間到了。杭州廣發如期兌付。而事實上,所有兌付的資金都是杭州廣發自己拿出來的,根本不是信託資金。

當時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普遍緊張,中瑞置業又藉著民間貸款,資金鏈斷裂。大股東也沒錢幫忙,這個項目就算泡湯了。杭州廣發和信託公司就一起處理不良資產了。中瑞置業還有一塊很有價值的土地。如果轉讓成功,完全可以彌補理財資金的本金和收益。

2008年8月27日,他們與一家集團簽訂了轉讓協議,處置這塊資產,約定9月5日交割。就在那一天,突然遭到民間借貸債權人提請的法律保全。這塊土地被查封,無法轉讓了。

這時理理財產品兌付只有3天了,根據理財產品合同,風險應由投資者承擔。但是那時不是奧運會嘛,上面要什麼什麼的,銀行也要聲譽,只能自己吃下這筆不良資產。信託公司損失投資的2000萬,銀行承擔2億。

後來杭州廣發又把這筆不良資產出售給了另一家企業,全部收回了本息。不良的處置很不錯,此處不再多說。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銀行在銷售融資類信託產品和信託類理財產品時,實際上同時出售了自己的信用。雖然是隱性的,法律不認可的。但風險發生時,銀行還是墊款了。實質上等同於用高息吸儲,再放出貸款。在負債端付出高息,在資產端沒有自己去做充分的風險識別(信託公司介紹的項目),而且投向了低信用級別的客戶(能直接從銀行貸到款的企業才不會要那麼高息的信託貸款)。但是這些東西都不進表,連表外業務都不計入,更不會計提風險準備和計入加權風險資產。

而那個中瑞置業的倒下,銀行事先從公司的財務報表更沒法看到。2007年末,接收了信託資金以後,這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僅為41.8%。2008年一季報又降為36.9%。看上去很健康。但是民間貸款也是不直接反應在負債裡的。名義上的低負債率在加上了不知道多少的民間貸款後立刻就掛了。

報表裡沒寫的風險才是最可怕的風險。


回到銀行業,誰在干名義上安全,實際上無比危險的事?誰在利用資本管理辦法的漏洞,在表外偷偷加槓桿卻又不寫在報表裡?米國賣CDS的那幫傢伙用的就是這招。

再說一次,投資銀行股需要極高的風險識別能力。不能在那些銀行家玩完之前識別出問題所在,在重組時的股東名單裡就可能有誰的名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89

巴菲特:現在投資債券很可怕,美股還會走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45

巴菲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就股票,債券,以及美國經濟狀況進行評論。華爾街見聞將巴菲特核心觀點整合如下:

股指將走高

巴菲特表示,未來股指仍將走高。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股票指數的變化情況。一旦股指走低,那麼這將是最佳的買入機會。

另外巴菲特認為股市未來很可能出現回調,建議投資者將投資戰線拉長,不要太多關注短期交易。

巴菲特還表示:「儘管股票價格升高,但這種升高並非是不合理的。過去幾年股票價格一直很低,現在是在合理的範圍內上漲。」

債券被人為操縱

在談及債券市場時,巴菲特表示:「由於美聯儲的資產購買方案,債券的價格被人為推高了。當利率逐漸上升時,投資者將遭受巨大損失。我現在不喜歡持有債券,因為現在去投資債券是很可怕的。」雖然巴菲特並無法預知何時利率將出現上升,以及利率將上升多少,但他認為利率上升是毋庸置疑的。

儘管巴菲特過去曾經購買過債券;相比於固定收益投資,他更傾向於「有效率」投資資產。

美國經濟緩慢復甦

巴菲特表示美國經濟處在緩慢復甦的道路上。雖然內需有所回升,但速度非常緩慢。但他認為美國房地產確實出現了明顯改善。

巴菲特認為零利率政策對拉動內需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菲特表示:「當利率很低時,人們人為利率將在一段時期內維持在低水平,這就推高了資產的價值。」

巴菲特用「勇敢的傢伙」來讚揚伯南克為美國經濟做出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91

PPTV陶闖對話i黑馬:「富二代」視頻網站不可怕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21.html

【導讀】網絡視頻公司PPTV再次處於了風頭浪尖,與兩年前因2.5億美元巨額融資而成為業界焦點不同,這次的風浪讓PPTV CEO陶闖自稱很鬱悶。「傳PPTV要賣身」、「傳搜狐視頻擬併購PPTV」、「傳蘇寧參與競購PPTV」、「傳PPTV資金鏈出現危機」……最近兩個月,有關PPTV的各種傳聞裹挾而來。

「我們PPTV已經到了千人員工規模的公司,竟還被詆毀說資金斷裂要急於出售。整個中國媒體對創業企業不夠尊重,這點我在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談及最近的資金鏈危機等各種傳聞,黑馬哥電話另一端的陶闖顯然有點難掩自己的憤怒。

但在外界看來,這些傳聞並不是無風起浪,因為在視頻行業找一個有錢的「乾爹」在視頻行業已經蔚然成風。2013年5月,百度3.7億美金收購PPS視頻;2012年3月,優酷與土豆宣佈百分之百股權合併;2011年9月,人人網宣佈以8000萬美元現金收購56.com;2009年11月,盛大以4400萬美元收購酷6。

此外,還有一個理由可能讓許多人對這些傳聞信以為真:風投們不再「瘋」投了。ChinaVenture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1年,包括軟銀集團和IDG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分76次向包含酷6傳媒、優酷在內的38家視頻網站投資10.18億美元,如今成功上市的企業唯有酷6、優酷與土豆網。對於那些退出遙遙無期的VC來說,網絡視頻儼然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而這隨之而來的是融資起數和融資額急劇下降:數據顯示,2011年1月至今,只有聚力傳媒和PPS兩家主流視頻網站獲得過投資。而賽富基金合夥人閻焱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投資民營視頻網站是一件「危險」事,一是政策風險,此外盈利性也讓人很擔憂,「我看不出短期誰能盈利」。

PPTV會不會被收購,有沒有資金鏈危機?PPTV又怎麼應對有「乾爹」的競爭對手?獨立視頻網站怎麼生存?PPTV又將獨立怎麼生存?PPTV CEO陶闖獨家對話i黑馬。

i黑馬:PPTV有資金鏈危機嗎?

陶闖:有關PPTV被收購和資金鏈危機的報導讓我有點反感也有點鬱悶,本身我就已經公開說了,我們開始啟動融資。在視頻這個行業裡不進則退,我們現在沒有生存的問題,但是必須要面對發展的問題。所謂發展問題就是如何與這些「富二代」進行競爭,所以資本是必須需要的。當然在融資的過程中間,有沒有國內大佬的公司來談判,我不會否認這些。我們要麼進行私募融資,要麼進行IPO融資,當然也會涉及到財務、戰略投資。

現在整個視頻行業都沒有規模化地盈利,我們在去年年底做到了盈虧平衡。我們現在收入已經達到最好的時間,今年計劃每個月都會有過億的收入,現在月營收已經接近一億了。廣告是我們最核心的收入,基本佔到70%的規模,其他30%是增值收入,包括收費、遊戲運營和版權營銷等。

i黑馬:最終會選擇上市還是被併購?

陶闖: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考慮,作為創業型公司,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強烈的自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從一開始幾個人開始做到現在千人規模這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那麼這個千人企業能否再往前跑,比拚的是團隊實力,以及團隊能不能抗住更大的壓力,敢不敢去做更大的競爭,現在中國的媒體並不很支持創業的環境。

每個階段都是要做一個抉擇,是賣還是往前走,有的公司可能覺得自己沒機會了就賣掉了。我是從微軟出來的,我真的感覺大公司不可怕,它調兵遣將的能力非常弱,比如我們全公司24小時都在盯著視頻,大公司的人卻在盯著別的事,內部問題一定比小公司要多。

i黑馬:怎麼看現在的視頻行業格局?

陶闖:我認為視頻行業的發展一直處在風口浪尖,因為互聯網基本上下一個波峰是視頻、電商和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現在的陣勢就微博和微信,而局勢未定的就是視頻行業和電商行業,視頻行業發展相對電商來說要健康很多,因為它的盈利模式和用戶規模相對來說都比較清晰。

那麼視頻行業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呢?現在的視頻行業處於從悲劇階段也就是第一個階段發展到第二個階段的過程中,類似4×100米賽跑,視頻行業現在已經到了第二棒的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呢,視頻以前在PK戰的時候基本都搶著吃,首先從用戶角度來看,基本都在PC用戶,現在出來了另外三個屏:手機、平板和電視機。從用戶規模來看,除了手機以外,視頻在其他三張屏的用戶數量覆蓋和用戶使用時間上都是第一大了。

現在獨立的視頻公司越來越少,許多「富二代」都要進場了,比如說愛奇藝、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新浪因為做微博一直沒有機會去進入視頻戰場,蠻可惜的,一個媒體沒有視頻,不是斷了一條腿是斷了3/4的腿,當然它微博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這些「富二代」的進場讓視頻領域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因為他們不僅握有資本資源,還有流量資源。

i黑馬:如何面對有靠山的「富二代」?

陶闖:獨立視頻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小步快跑,防止大魚吃小魚這種情況。目前PPTV有三個戰略,第一個快速和多終端的佈局,我們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機頂盒。第二個是視頻的產品矩陣,我們除了PPTV的APP之外,還有PPTV第一體育APP以及短視頻社交APP趣點。第三個是新的視頻內容模式,叫做娛樂互動,我們會聯合很多內容製作公司,產生在用戶互聯網上參與、互動,而這種參與主要是通過直播來製作。

PPTV在所有各家裡面最強勢的門檻就是直播,優酷、土豆、愛奇藝等等都沒有直播,所以說我們內容會圍繞這個來做。所以我們覺得機會空間非常大,我們更願意抓住這個機會往前跑,當然更希望大家給我們鼓勵往前跑。

i黑馬:PPTV的定位會是什麼?

陶闖:獨立視頻公司依然面對非常大的壓力,相比騰訊來說,我們都屬於創業公司,我們唯一能戰勝對手的就是小步快跑,否則就變成大魚吃小魚。所以不斷傳來這個行業整合的消息,PPS走了,風行被百事通入股了,其他的也剩下不多了,因為對大魚來說他們最快進入這個市場的方式就是整合。當然我們現在也看到。

PPS被愛奇藝收購之後,包括我自己都在微博上說,市場上有一定規模的獨立視頻公司就剩下PPTV了,PPTV往下如何生存和發展,這是我們自己考慮的問題,我想現在媒體非常關注我們。那麼我們自己怎麼考慮的呢,視頻這個戰場時機還處在一個早期而不是晚期,這個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第一,PC屏幕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其他三張屏才剛剛開始,從產品角度來說這幾張屏幕如何互動和打通還不知道。另外,從內容角度來看,我認為互聯網視頻平台不應該是簡單的購買電視台內容的模式。也就是說真正互聯網視頻的價值應該是自己產生內容,這個內容生產模式可能就會顛覆一些傳統電視台的節目製作。

i黑馬:和投資人軟銀集團的溝通順暢嗎?

陶闖:現在傳聞越來越多,對我們不能接受的是一些負面的報導,比如說我們公司活不到7月份了,還有高管套現。我們股東是多麼好的股東,像軟銀這種公司是永遠站在你背後不是投機、套現,這些股東是很優秀的股東,大家想想軟銀要套現幹嘛?我們和軟銀溝通很簡單,我們經常在股東會上聯繫,軟銀是不會參與公司內部管理,也是非常長期、非常支持管理層的。

(實習生寧悅對本文亦有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8

中國小散太可怕了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l1yu.html
     公司在6月初發放了2012年度的現金股息,按照新的紅利所得稅制度,當時先統一按5%扣掉紅利所得稅,然後再在之後的每個月月初根據上月股東實際出售股票情況,補交稅款。
      如果持股超過1年的股東,不需要補交稅款,,持股在1個月到1年的股東,需要補交5%的紅利稅,也就是實際一共交10%,而持股在1個月的股東,需要補交15%的紅利稅,實際一共交20%。
      7月初,我收到了結算公司上個月應該補交的稅款的明細單,看了嚇了我一跳,公司才發完現金股利1個月,就有超過1萬名的股東進行了減持,我們公司一共也就2~3萬名股東吧。如果不算前幾大股東的股份,那麼在市場交易的股票1個月內就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股票進行了換手。而顯然這些減持的股東大多交的紅利稅是按最高檔的交的,我粗略算了下平均稅率有15%吧。
       公司現金分紅比例還是蠻高的,遠超過市場普遍水準,無疑上市公司發再多也沒用,都會被小散拿去交交易手續費和紅利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82

「有一天中央政府兜不起,這才是真正可怕的時候」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777

正門沒有開,地方政府又有融資的需求,必然使得債務隱性化,也難以控制債務規模。

口述:魏加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採訪整理:南方週末記者羅瓊

以企業的名義借錢干政府的事

城投債看似金融創新,實際上是現行制度安排不合理導致的,也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的鏈條變得越來越長,邊界越來越模糊。

我們研究地方債務的初衷是想研究地方政府如何通過正規途徑發債。

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變通的渠道就是成立一個平台公司。

地方融資最早是由國開行貸款,國開行是政策性銀行,貸款期限比較長,成本也比較低。

到了2009年,按道理應該是政策性銀行往前衝,商業銀行往後撤。事實恰恰相反,商業銀行都變成政策性的,衝過去給平台貸款。

2009年貸款增長非常快,據我們瞭解,百分之四十流向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當年下半年,銀監會提醒商業銀行要注意平台貸款的風險,逐漸把水龍頭擰緊。

2010年以來,城投債、地方債、信託、銀行理財,轉來轉去錢其實還是給了地方政府。

正門沒有開,地方政府又有融資的需求,必然東欠西欠,無法控制債務規模,也使得債務隱性化。

現在流行的平台公司發的城投債,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國外都是政府發債轉貸給企業去用,因為政府的信用比企業要高,所以政府發債融資成本低,期限也比較長,然後轉貸給企業。我們的城投債是以企業的名義借錢,干政府的事兒。這是倒過來的,企業融資成本肯定比政府高,就出現價格的倒掛。

第二,城投債是地方債,但是由國家發改委審批。對投資者而言,就是中央政府背書,結果地方的風險轉移到中央,投資者完全可以找中央政府、發改委還債。

第三,城投債是發改委批,發改委不納入財政部的管理範圍,只管批,不管還。

城投債看似金融創新,實際上是現行制度安排不合理導致的,也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的鏈條變得越來越長,邊界越來越模糊。

現在地方政府在大搞城鎮化,資金需求很大,又不允許他發債,如果還是靠老辦法——賣地,就會出大問題,隱性負債肯定更加無法控制,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會交叉傳染。只有改革,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8

可怕的a股大爛臭 502的牛

http://xueqiu.com/2751308955/26986348
可怕大爛臭篩選條件:2012年ROE大於10%,2013年3季度ROE大於8%,市盈率小於10倍,按股息收益率從高到低排名。
    大爛臭藏身地:銀行、白酒、電力、高速公路。
    可怕之處:股價跌個沒完,平均利潤分紅才35%,股息就平均達到5%以上,四大國有銀行股息8%。
   未來可怕: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增長降低,資本支出降低,估值再降低。
   結果可怕:再低的估值,再提高分紅率,收益率可怕。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728

泡沫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自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82

市場上的泡沫的確很恐怖,但是比泡沫更恐怖的是人們對泡沫的反應。如果有人說市場有泡沫,然後你想笑他是個傻瓜,請先看清楚自己到底有多聰明。 泡沫只是泡沫而已,把泡沫變成災難的是你自己。 上周公布的美聯儲FOMC會議紀要顯示,一些美聯儲官員擔心金融市場可能會出現泡沫。要想仔細解讀如今的泡沫,最好從三個世紀前的第一個泡沫開始研究。 歷史留下來最明顯的一個教訓就是:實際上,對泡沫的擔憂所產生的影響,還不如人們對這種擔憂的反應影響大。從這個標準來看,雖然如今的股市並不處於低位,但還與歷史上被定義為泡沫的典型市場過熱現象(如1999-2000年、1929年和1720年)有所區別。 這個觀點來自於去年一本最重要的投資書籍:"The Great Mirror of Folly: Finance, Culture, and the Crash of 1720" ,該書於去年11月由耶魯大學出版,包括諾獎得主席勒在內的眾多耶魯大學名師均在本書中有發表觀點。 在1719-1720年間,法國、英國和荷蘭的許多領先股票在幾個月內漲了十倍,而隨後下跌的速度也同樣迅猛,當時各個階層的投資者的虧損率都超過了90%,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牛頓。 一些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都把這場泡沫歸咎於公眾投資者的“瘋狂”行為。 耶魯大學教授William Goetzmann指出,那時候幾乎所有處於泡沫中的公司都在利用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大多數都以組織起來的企業形式公開交易證券,這種結構極易擴散風險,並且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流動性。當時的投資者意識到這是一個變革轉型的機會,因此那個時代的跨大西洋交易和公司擁有者們改變了此後幾個世紀的世界。 當時買入那些公司股票的人們其實並沒有錯,只是他們花了很大的代價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正如1999年科技股泡沫一樣。 要判斷是否存在泡沫,還有一個跡象需要留意:在每一場泡沫中,總會有人試圖通過宣稱金融資產估值過高來戳破這個泡沫。在這種言論初期,這些懷疑論者通常會受到一些尊重,但是到後來,投資者往往會對他們很憤怒或者嘲笑他們。 就拿巴菲特來做例子吧。1999年至2000年早期的時候,他因為拒絕購買科技股票而被視為異類,他則很平靜的回應說,“我知道會發生什麽,我只是不知道何時發生。”兩個月之後,科技股泡沫開始破裂。 投資就像生活,嘲笑與你意見相左的人,往往意味著你自己也沒多少水平。 William Goetzmann表示,“一旦人們買入,他們往往會盡量無視那些對他們的投資不利的事實,似乎所有發表不同意見的人都成了魔鬼。” 這個時候就是泡沫演變成麻煩的時刻。 Research Affiliates的首席投資官Jason Hsu表示,“當所有人都開始用泡沫形容價格上漲的時候,可能並不存在真正的泡沫。需要擔心的時候是,當人們用各種各樣的理性理由解釋為什麽沒有泡沫的時候。”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者,你不能把電視、報紙上說的對泡沫的擔憂完全無視。而面對這些言論,如果沒有遭到甚麽諷刺或辱罵,或許還是個好的跡象。 總而言之,如果聽到誰說市場是個泡沫,然後你有一種罵他是白癡的沖動,這個時候你就要先想想真正白癡的是不是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1

VC最可怕的宿命:所有基金如魔咒般考慮著退出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5/58257.html

或許因為VC的工作職責就是「花錢」—每天考慮如何把錢投出去,長久以來,很多人都有個錯覺,覺得VC很有錢。其實VC花的全是投資人的錢。在成立基金的時候,投資人和基金的實際管理人就會清楚約定基金將在多少年後「到期」,屆時要退還所有出資額。外界以為這個時間是8至10年。實際上,中國現在已經成立的VC,絕大多數隻有5至8年的時間。

這就是VC最可怕的宿命。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基金的生命就開始了倒計時。企業可以每年勉強盈利熬很多年,可以虧損3年然後慢慢開始盈利。VC沒有這麼多時間。VC一般參與企業的A輪和B輪融資,融資後企業的理想狀態是在3年左右的時間裡上市。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減法就會發現,某個5年期的VC基金必須在最初3年完成投資,如果在第四年還看不到回報,生死就已經提前決定,不會有奇蹟發生。

還有一個更簡單卻更殘酷的減法。清科統計,從2006年到2013年上半年的7.5年間,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共投資14,244起,退出2,409筆,共有11,835起投資尚未退出。那麼,這11,835起未退出項目背後的VC,注定要消失。而退出的2,409筆投資背後的基金,只有少數獲益率高的基金可以繼續融資,成立第二期、第三期基金。其他稍有業績的基金在到期後,大家坐地分錢,從此也就相忘於江湖了。

2007年的某期《新週刊》,明黃色封面,醒目地印著麻將牌「發」,這個字概括了2006年和2007年VC在中國近乎瘋狂的發展以及當時人們對未來的期待。那時,VC在中國的投資額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那時,被追捧的電視選秀節目是關於創業者和VC而不是歌星。那時,熱血沸騰的年輕人會拿著A4紙打印的商業計劃書直接敲響我們基金辦公室的大門。那時,全球的股市都歡迎中國概念的股票。國際金融大鱷、本土企業家、各級政府……不同背景的熱錢都湧入了中國的VC、PE。一個還不錯的融資公司的CEO,見幾十個投資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回想起來,都難以相信這不過五六年光景。

五六年的時間,全球經歷了一場金融風暴。日本股市永遠拒絕了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寥寥無幾,而且居然要為保住發行價而掙扎。香港股市只歡迎股本8億至1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中國自己的股市在幾百家排隊上市的企業面前,乾脆關閉了上市通道。

VC基金建立的頭3年為投入期,2006年至2008年資本市場火熱,導致項目估值過高。2011年至2013年,恰逢VC基金進入回報期,買時候價格虛高,賣時候市場冷凍。不知該怪VC們生不逢時,還是今天的蕭條就是為當年的瘋狂買單。

幾年前,所有VC人眼裡只有「投資」,現在,所有基金日日夜夜如魔咒般考慮著「退出」。有的基金不收管理費了,靠以前投資的項目說服投資人延遲收回投資,勉強繼續撐著。有的基金上竄下跳,在第一期基金結束前抓緊融到第二期資金,可沒有好的業績,新融資談何容易。PE比VC更慘。合夥人們還在用賣白粉的態度挖空心思賺錢,可PE的投資人們已經私下把持有的基金股份按白菜的價格拋售。這兩年,美國的VC日子也不好過了。KPCB持續業績低迷,合夥人大換血。KPCB是什麼江湖地位?可以說它開創了VC這個行業,而這個行業創造了美國的硅谷。連它也眼看著熬不過這個冬天。

前幾天,我在北京機場看到一排醒目的海報,是某著名VC慶祝成立20週年。高調不是VC該有的風格,這也並不是一家我欣賞的VC,可我仍然在海報前駐足並默默致敬—活20年,這太讓人敬佩了。在商業世界裡,活下去才是最不容易的成功。

2014,祝福所有在殘酷現實中苦苦堅守打拚的VC和創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10

以史為鑒:過去市場面對可怕事件如何反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001

俄羅斯與烏克蘭越來越有可能發生武裝沖突。一想到重要的能源國家可能爆發戰爭的可怕後果,昨天全球市場驚慌失措。 俄羅斯自己的股指MICEX昨天上演“高臺跳水”。 3月3日,全球股市集體下挫、10年期美國國債期貨價格上漲、NYMEX原油期貨上漲2%以上、美元、日元、瑞士法郎和歐元這類被視為避險天堂的貨幣普遍走高。 烏克蘭是當前危機的源頭,投資者當然關心受此影響的市場今後會怎麽走。對這個問題,回顧過往市場的表現應該能提供一種參考。 標普旗下數據服務S&P Capital IQ的首席股票策略師Sam Stovall對以往市場的這類反應做了整理。 以下表格顯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標普面對戰爭、暗殺、暴亂等可怕事件反應如何。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發生全球性的武裝沖突以後,美股通常先遭遇拋售,接著很快大反彈。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發生後,美股花了30天收複失地。 而如果碰上金融系統內部的深層次系統問題,比如1987年的股市崩盤和2008年的雷曼兄弟破產,美股回升到重挫以前的水平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除了傳統的“避險天堂”,目前看來,比特幣也是這次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的贏家。下圖可見,因Mt. Gox宣布破產而前景遭到質疑的比特幣昨天兌價一度飆升至710美元,較535美元左右的3月1日低點高出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