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鎊匯急跌 購物旅遊最划算 網銀理財兌英鎊享電匯價

1 : GS(14)@2016-07-12 08:10:17

【明報專訊】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英鎊匯價持續下跌,近日兌港元不時低見「10算」以下,港元兌英鎊購物變相享有約六折。瑞信亞太區投資策略師邵志銘表示,英鎊兌美元若跌至1.2,相對平均歷史水平,算是非常划算。暑假後不少香港學生會到英國升學,或者計劃到英國旅遊,怎樣兌換英鎊才是最抵,成為近日熱門話題。除了親身到找換店兌換,其實亦可以利用各家銀行的網上理財戶口,以較優惠的電匯價(TT rate)先進行兌換,再到就近分行提取外幣。

近期英國脫歐令英鎊、歐元、日圓等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其中英鎊大挫令不少人對買入英鎊大感興趣。如果希望在網上完成外幣買賣,首先需要有該行的戶口,並已開通網上理財戶口及擁有外幣戶口。一般網上理財戶口的貨幣買賣將以電匯匯率買入貨幣,以昨天的英鎊銀行賣出價為例,大部分銀行的電匯匯率均比現鈔低數百點子,恒生銀行每英鎊的電匯匯率比現鈔低0.154港元,某些銀行如果以較高級的戶口進行買賣,更可以享有比電匯更優惠的匯率。

在網上銀行買入外幣後,可選擇指定分行提取外幣,但要留意有每天提取金額有限制,如果提取金額較大(如超過1萬元英鎊),需要分數天提取。

可先兌換 再選分行提取

另外,兌換外幣的時候亦需要留意,某些銀行會就每單買賣外幣的交易收取手續費,兌換的時候可以先計算需要兌換的總額,避免分開兌換做成額外的手續費開支。一般而言,以現鈔兌換較帳戶提取的手續費較高,但創興銀行例外,現鈔兌換的收費為零,帳戶提取為50元。

計算哪一種兌換方法較划算的時候,除了留意匯率,也需要把銀行的手續費計算在內,匯率對買入大額外幣影響較重要。以百年找換店為例,雖然匯率較某些銀行為高,但如果需要兌換的金額較少,由於找換店手續費為零(如果索取多於1張單據,需要付每張10元的手續費),即使外幣匯率較高,可能總數亦較划算。

即使暫時沒有到英國旅遊的打算,買入外幣亦可以作為定期存款。不少銀行亦有外幣定期存款的服務,以恒生銀行為例,英鎊1星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為3.5厘,1至6個月定期存款利息為0.3厘。如果以外幣作定期存款,需要留意由於近期匯率劇烈波動,利率收益或未能彌補匯價下跌的損失。

瑞銀﹕英鎊或仍未見底

此外,喜歡到英國旅遊或有子女在英國升學的投資者,相信亦會趁着這一波英鎊貶值趁低吸納,但在未來缺乏明顯利好消息的情况下,或許不需要急於一時買入英鎊。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霍慧敏表示,英國未來仍然面對不少未知因素,因此難以預測英鎊何時見底。瑞銀英鎊兌美元3個月目標價為1.32,而對英國2017年經濟增長預測已下調至0.5%,「里斯本條約尚未啟動,脫歐其實仍未確實執行,短期內英鎊應會繼續疲弱」。

明報記者

[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34&issue=20160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33

日放水力度弱 圓匯急升 油價挫歐銀問題持續 美股早段跌

1 : GS(14)@2016-08-04 01:53:23

【明報專訊】日本內閣通過首相安倍晉三的13.5萬億日圓(約1萬億港元)財政刺激方案,計劃總規模將超過28萬億日圓(2.14萬億港元),但刺激力度未如分析師預期。日圓兌美元昨升幅擴大,升至100.95,創3周高位。日經指數跌1.5%。油價下挫及歐洲銀行問題昨晚亦持續困擾歐美股市。

歐洲銀行業的財政狀况再次觸動市場神經,歐洲股市下滑,銀行股大跌。根據上周公布的歐洲銀行壓力測試報告,意大利銀行業壞帳居高不下,不良資產佔歐元區銀行業不良資產總額三分之一,表現墊底的意大利西雅那銀行股價跌12%。市場預期聯儲局押後加息,美匯指數昨跌至95.1,創6周低位。美股隨歐亞股市下挫,道指至今早零時報18,296點,下跌108點。

《金融時報》﹕日刺激措施效益低

《金融時報》分析認為,日本刺激措施的經濟效益未必太大,因為28萬億日圓當中新資金不算很多。在13.5萬億日圓的財政刺激方案當中,新增國家和地方預算開支只有7.5萬億日圓(5744億港元),用於改善日本人口結構、建設磁懸浮鐵路、碼頭等基礎建設、降低英國「脫歐」風險,幫助日本中、小企渡過難關,以至熊本縣大地震及2011年東北大地震賑災和災後重建。大部分是今明兩年的開支。

在這7.5萬億日圓的新資金當中,只有4.6萬億日圓(3523億港元)是本財年的預算。換言之,新資金的規模實際少於安倍2012年上台時的10.3萬億財政刺激措施。餘下6萬億日圓(4595億港元)將來自日本政府的低息貸款,包括一些無論如何也會批出的貸款,包括日本開發銀行批出的改善火車站月台安全項目。

安倍料可刺激經濟增長1.3%

安倍預期,刺激措施將對經濟增長構成約1.3%的提振。不過分析師認為刺激方案仍未足夠。凱投宏觀指出,跟過往幾年一樣,政府宣布了非常大的刺激規模,但實際開支要少得多。凱投宏觀原預期明年日本經濟增長0.8%,但考慮到這種刺激規模,經濟風險可能偏向下行,因為分析師期望有更大的財政刺激。野村證券分析指,透過推動公共建設來刺激經濟增長的做法,短期是可行的,但長期恐怕無以為繼,政府應透過減低規管來刺激市場需求和增加生產力,經濟增長率才能有所提升。

安倍帶領執政聯盟上月早前在參院取得多數議席後,市場揣測政府將推出更多刺激及寬鬆措施,刺激日圓兌美元曾升至107水平,但隨着央行未再加大買債規模或進一步下調負利率,加上刺激措施被指力度不夠,令日圓繼續向上。

摩通料有輕微支持作用

不過《金融時報》指出,資金的作用很大程度在於這些錢怎樣花。磁懸浮鐵路項目的貸款,是不可能刺激短期需求。不過向退休人士和低收入家庭派發現金,可能有助帶動需求。根據NHK報道,政府將向低收入人士派發1.5萬日圓(約1150港元)。摩通經濟師Hiroshi Ugai指出,刺激措施的細節,相對於其預測日本今年的1.1%經濟增長和明年的0.8%增長,有「輕微的支持作用」。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68&issue=201608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07

英PMI升幅25年最勁 鎊匯急彈 8月初以來高位

1 : GS(14)@2016-09-02 05:19:26

【明報專訊】英國自6月底公投決定「脫歐」後英鎊偏軟,對英國製造業有提振作用。8月Markit製造業PMI的升幅,更是過去25年有數據以來最大,超出一眾分析師預期,數據刺激英鎊兌美元昨急升1.3%,升穿1.33,重上8月初以來高位。另外,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昨公布數據顯示,受美元強勢等因素影響,美國製造業活動上月陷入萎縮,是今年2月以來首次。

美國8月ISM製造業指數只有49.4,遠遜於預期的52,較7月數值52.6大幅下滑,也是美國ISM製造業指數自2月以來首次萎縮。美元強勢、全球增長放緩,以至美國總統大選等不確定性,都影響到美國製造業的前景。新訂單指數跌至去年12月以來最低。數據拖累美匯指數下滑0.4%至95.6,美元兌日圓維持在103水平。道指昨早段曾跌逾百點。

美製造業2月來首見萎縮

英國製造業活動卻強勢反彈,8月Markit製造業PMI升至53.3,是10個月高位。分析師原預期英國上月PMI,將會繼7月跌至48.3的3年半低位後,繼續陷入收縮。數據反映「脫歐」公投的陰霾逐漸消退。受惠於英鎊偏軟,英國上月來自海外的製造業訂單回升。經濟數據勝於預期,意味英倫銀行稍後減息或增購債券的機會較低。

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Rob Dobson稱,英國8月PMI數值反映製造業自「脫歐」公投之後的低谷強勢反彈,受惠於英鎊匯率在公投後下滑,帶動英國企業的新訂單大幅好轉,來自美國、歐洲、亞洲、中東的新訂單都顯著回升,英國國內消費市場也顯著復蘇。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由7月的51.4升至54.9,是2014年6月以來最高。不過英鎊下滑也導致通脹率上升,製造業的成本增長創5年來最快。

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則微降至51.7,遜於預期,跌至3個月低位。德國、荷蘭和奧地利再成為增長動力,惟法國及意大利再陷收縮。

IMF警告再下調全球經濟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表示,決策官員未能解決主要經濟體根深柢固的問題,拖累全球經濟增長放慢至近30年來最低,且情况更可能惡化,暗示將進一步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IMF在7月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1%及3.4%。若再被下調,增長預測將降至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IMF向本周在杭州參加G20峰會的領袖警告,全球經濟面臨增長停滯的風險,須急切採取行動提振貿易與投資,扭轉保護主義。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05&issue=201609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090

英陷困局 美股續創新高 脫歐談判料更難 鎊匯急挫2%

1 : GS(14)@2017-06-10 10:02:26

【明報專訊】英國將展開「脫歐」談判之際,執政保守黨卻輸掉國會過半議席優勢,或令英國的談判舉步維艱。英鎊兌美元昨最多跌2.3%,低見1.2651,是英揆文翠珊4月中宣布提前大選以來的低位,今早零時報1.2735。歐元兌英鎊昨最多升2.3%,觸及0.8855的7個月高位。英鎊下挫帶動英國富時指數向上。英國大選結果未動搖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信心,道指昨早段升逾百點、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創新高。

俗稱「恐慌指數」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VIX)昨跌至9.37,是1993年12月以來最低。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溫灼培向本報表示,文翠珊沒有請辭,結果已經算好,預計英鎊兌美元將在1.26至1.29橫行,直至6月19日英國與歐盟展開「脫歐」談判後,看看雙方有什麼火花,但預料談判「只會壞、不會好」,屆時英鎊仍會繼續慢慢下滑。

溫灼培:重上1.30有難度

溫灼培解釋,文翠珊4月中宣布提前大選時,保守黨領先工黨達20個百分點左右,當時英鎊略為升穿1.30。現時保守黨輸掉了國會的過半數優勢,形勢比大選前更差,要英鎊重上1.30有難度。他說,英國年初經濟不錯,近期數據卻好壞參半,隨着「脫歐」的負面影響浮現,經濟轉差將不利英鎊。

富達:政治不穩 增英股風險

富達國際股票部環球投資總監Dominic Rossi稱,投資者沒有部署到這樣的大選結果,而且國際市場對英國的信心將會減弱。最先受影響的是英鎊,英鎊兌美元隔夜已跌至1.27,預料這跌勢將會持續。對市場來說,英國政治的不確定因素將阻礙英國股市升勢,未來數月新一輪大選的可能,以及更艱難的「脫歐」談判,將增加投資英國股市的風險。不過,摩根資產管理的投資組合經理James Illsley認為,英鎊疲軟可能至少在短期內推動海外公司的盈利;但英國政策不明朗,可能令英國企業出現波動。

保守黨已表示,計劃在疑歐派「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的支持下繼續執政。瑞銀財富管理表示,保守黨及其潛在的「疑歐派」合作伙伴,更容易阻撓政府為達成貿易協定而作出必要的妥協,「脫歐」談判導致市場動盪將更甚於以往,再次舉行大選的可能也讓英國陷入談判延宕的風險。對於外界揣測「脫歐」談判可能因英國大選後的形勢而拖慢,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稱,大選結果對「脫歐」談判的兩年限期沒有影響,英國政府不應要求延長談判時間。

意或提前大選 歐元受壓

部分歐洲高級外交官員稱,英國保守黨失去多數議席優勢,可能令文翠珊對「硬脫歐」的立場軟化,令英國脫歐後仍可能接近歐盟。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29&issue=201706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93

市場料英快加息 鎊匯急升 維持息率買債規模 央行委員分歧擴大

1 : GS(14)@2017-06-17 12:35:57

【明報專訊】英倫銀行一如預期利率按兵不動,維持在四分之一厘的歷史低位,買債規模也維持不變。但委員的利率取向分歧擴大,8名委員當中多達3名支持加息,比市場預期多出兩人。《衛報》稱,這是2007年以來兩方票數最接近的表決。決議公布後,市場揣測央行可能快將加息,刺激英鎊兌美元由1.2691急升至1.2795,反彈0.8%,其後升幅略為收窄。

市場憂慮科技板塊估值過高,美國科技股昨早段再挫,facebook、亞馬遜開市跌約2%,蘋果和微軟跌逾1%。由於今年科技板塊累積升幅達16.7%,跑贏其他板塊,部分投資者沽貨獲利。通脹數據比預期差,令市場質疑經濟狀况是否足以承受利率繼續上調,金融股昨早段偏軟。

美科網股再挫 金融股偏軟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行政總裁Bernard Arnault昨表示,利率太低,資金湧入股市,恐泡沫終會爆破,另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可能很快爆發。他沒有明確預測危機將在數年內或即時出現,但認為如今距離金融海嘯接近10年,新的風暴將至。

英倫銀行的會議紀錄顯示,央行委員注意到通脹超出央行預期的幅度,比之前的預期大。英國上月通脹增長達到2.9%,進一步遠離央行的2%目標。議息聲明指出,通脹可能在今秋前升穿3%,且有可能持續一段時間高於央行通脹目標。自去年6月「脫歐」公投以來,英鎊持續疲軟,令進口貨品價格昂貴,促使更多委員支持加息遏抑通脹。

LV總裁:全球快爆發金融危機

除了將於本月底離任的鷹派委員Kristin Forbes以外,Michael Saunders和Ian McCafferty昨也投票支持即時加息四分之一厘,以遏抑通脹上升。不過包括英倫銀行行長卡尼在內的5名委員認為,利率應保持在目前低位,以刺激增長。

當前英國消費者面對收入增長放慢及價格上漲的壓力。英國5月零售銷售額按月跌1.2%,跌幅比市場預期大。不過委員認為,商業投資和淨貿易的增長,可望彌補消費疲軟。英倫銀行昨預期英國首季GDP可望上修至0.3%,預計次季增長將加快至0.4%。

Hargreaves Lansdown的高級經濟師Ben Brettell稱,英倫銀行對英國前景的看法比多數經濟師樂觀,似乎官員維持利率的意志逐漸消磨,一旦通脹增幅持續高於預期,料今夏結束前可能上調利率。不過也有分析認為,英倫銀行毋須加息也可達到影響市場的效果,投票支持加息的委員也許只是想擺出姿態,從而改變市場對央行的加息預期,而不是真的有意加息。

瑞士央行:瑞郎被嚴重高估

此外,儘管歐洲政治風險緩解,可緩和瑞郎的上行壓力,瑞士央行昨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不變,3個月LIBOR目標範圍維持在負0.25厘至負1.25厘。瑞士央行稱,瑞郎仍被嚴重高估,將繼續實施負利率及匯市干預。瑞郎兌美元昨仍升0.4%左右。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86&issue=201706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62

儲局明確縮表 港股匯急挫 最快9月公布 港元跌穿7.8

1 : GS(14)@2017-06-17 12:36:02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宣布近兩年來第4次加息,兼首次明確提出縮減資產負債表,亞洲市場反應負面。在地產股及金融股拖累下,港股昨日挫逾300點。而美國累計加息1厘,香港銀行仍按兵不動,港美息差持續擴闊,套息交易湧現亦令港匯明顯走弱,昨晚一度跌至7.8024的16個月新低。股匯齊挫,加上「北水」持續沽貨,分析認為短期內投資氣氛會偏弱。

明報記者 廖毅然

自2015年12月開始這輪加息周期後,美國聯儲局迄今已加息4次。雖然近日美國經濟數據不穩定,但聯儲局主席耶倫周三晚仍然預計,今年餘下時間將會再加一次息及明年加3次息,步伐較預期快,而且提出初期每月縮表100億美元的具體方案,市場估計最快9月正式公布縮表,並在今年底開始實行。

每月最多縮表500億美元

耶倫的聲明偏向鷹派,但市場反應負面,資金未有流出債市,反而股市受挫。港股昨日挫310點或1.2%,是亞洲區跌幅之冠,成交縮減至743億元。

恒指挫310點 地產股普遍跌

港股昨日下跌股份超過千隻,恒指成分股下跌比例高達九成。受加息預期影響,本地地產股普遍下跌,新世界(0017)跌2.27%,恒隆地產(0101)、新鴻基地產(0016)及信置(0083)等亦跌逾1%。儘管受惠息差擴闊,金融股卻不受落,匯控(0005)也隨大市跌逾1%。但跌幅最大的成分股是中壽(2628),跌逾3%,主要受安邦事件影響,中國平安(2318)亦跌逾2%。

渣打:恒指25000點關鍵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認為,股市氣氛轉弱,反映投資者不太認同聯儲局的加息預期,亦由於通脹數據疲弱,令去年底開始炒作的「再通脹」主題受到挑戰,「聯儲局本身也留有尾巴,講明經濟環境許可下才會繼續加息及縮表」。另一方面,市場還在評估縮表的實際影響,後市太多不明朗因素,加上早前科技股已有見頂之勢,投資者一併趁機沽貨。他預計,一旦恒指守不住25,000點,會有更多獲利盤湧現。

股市見拋售,債市卻仍然穩定,儘管宣布加息後,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回升至昨晚2.16厘,但仍低於本周初期的水平。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銘僑表示,這反映投資者沒有考慮加息及縮表因素,即使國債只有兩厘回報,仍相繼追逐,「賺得一個月得一個月」。

港匯見16月低 港美息差0.79厘

然而,港美息差持續擴闊,套利交易湧現,港匯昨日低見7.8024,再處於兌換保證的弱方,並見16個月低位。由於港元拆息升幅較慢,以1個月期計算,昨日與美元拆息的差距已達到0.79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69&issue=201706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68

金管局「抽資」12億 港匯急彈

1 : GS(14)@2017-11-13 03:58:40

【本報訊】金管局宣佈發行總值12億港元的2年期外匯基金債券,惹來「抽資」疑雲,港匯隨即急彈逾百點子,一度升至7.7921,創自6月以來新高。金管局宣佈,該批2年期債券將於下周五(17日)進行投標,20日交收。債券將於2019年11月20日期滿,利率為年息1.04厘,每半年派息一次。

發行外匯基金債券

此前,金管局曾經於8月,以及9月份先後宣佈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每次的規模高達400億元,導致銀行體系結餘規模進一步下降至約1,700億元,產生「吸水」效應,刺激本港拆息上揚。雖然今批外匯基金債券並非增發,而且規模只有12億元,但仍刺激港匯彈升逾百點子,傍晚於7.7970水平徘徊。事實上,近日新股招股潮下,市場資金被凍結,港元拆息持續偏高。據財資市場公會資料顯示,與供樓按息相關的1個月拆息維持於0.8046厘近9年高位。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指,雖然近日拆息推升,港美息差收窄,但港匯本來仍未見明顯轉強,相信是由於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前曾表明,暫無計劃再增發票據所致。不過,自金管局宣佈發行外匯基金債券後,市場明顯憂慮流動性將會收緊,港匯亦隨即轉強。她估計,沽空港元的投資者近月將會更謹慎,港匯料於7.7950至7.8060水平徘徊。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9/202090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71

龐寶林:美匯急跌更加不利美債

1 : GS(14)@2018-01-28 15:10:28

【明報專訊】美匯指數近期一路迅速下滑跌穿91水平,甚至朝向88水平滑落,或因市場擔心聯儲局加息不及預期,加上稅改計劃後不少企業已宣布將海外現金帶回美國,此時相對於美元急升的歐元、英鎊等外匯資產反而為企業帶來低位購入美元契機,美匯指數這般走勢似有政府操縱貨幣之嫌。同時主要的美債持有國卻在不斷減持美債,亦是令美元走軟的一大因素。中國11月持有美國國債減少126億美元至1.18萬億美元,但仍是第一大海外美債持有國;日本11月持有美債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中國和日本兩國所持有之美債比重均下滑至2000年以來的低位。

上周加拿大央行加息0.25厘亦給美元造成壓力;另外美債佔中國外匯儲備近三分之一,若美元下跌威脅外匯儲備,中國亦可能再度減持;歐洲央行可能收緊銀根引致歐債價格下跌。

走資加劇 10年債息或見3.5厘水平

現時投資者預期2018年美國聯儲局只加息兩次,少於聯儲局自行估計加息3次,不過,全球經濟復蘇加上美國退稅法案獲得通過,刺激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配合油價回升帶動核心通脹若回升至2%或以上,美國更可能加息4次, 不足為奇。

另外,聯儲局將逐步收縮資產負債表,多管齊下推動美國債息抽高;經濟向好,亦帶動企業盈利增加,利好股市走勢,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結果債價必然下跌,資金隨之離開債市,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有機會升至3厘甚至3.5厘。

人幣升GDP強勁 利好中國債市

中長線而言,亞洲債券相對具一定吸引力,目前亞洲高收益公司債及亞洲當地貨幣債息分別高達約4厘或以上,遠勝歐美高收益債及國債。在通脹緩慢的環境及經濟增長下,亞洲地區現時普遍處於寬鬆貨幣政策(包括中國、印度等),令亞洲高收益債券表現優於其他投資級債券。惟要留意其中三大變數:其一,中國會否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其二,若聯儲局加息速度及幅度比較溫和漸進,亞洲債券普遍較能抵禦美國加息的衝擊;其三,若美元後市再度走強,便須小心亞洲本幣債券的風險,相反,若美匯指數再跌至88水平觸底後走強,亞洲本幣債及債券基金反而可同時賺取債息及匯率升幅。

美匯持續弱勢提供人仔走強機遇,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再度升穿6.5的關鍵位,去年央行對人民幣的「逆周期因子」調整已被市場消化,德國、法國及北歐等國逐步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定向降準,對普惠金融領域貨款達目標商業銀行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預計於1月25日全面實施,進一步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因此人民幣短期料持續強勢,配合去年GDP增長6.9%亦算達標,利好中國債市拾級而上。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49&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