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股今年的每股獲利王宸鴻科技(TPK),九月二十五日在摩根大通與野村證券等承銷團隊的合作下,同時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可轉換公司債(ECB),順利從海外募得四億三千六百二十萬美元資金。 三天後,因為市場對宸鴻籌資反應熱烈,摩根大通與野村證券隨即追加發行三千萬美元可轉換公司債,將總籌資金額推升至四億六千六百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六億元),規模之大,近年來罕見,僅次於去年中鋼超過八億美元的全球存託憑證與聯電的五億美元可轉換公司債。 如果,再加上宸鴻去年四月發行的四億美元可轉換公司債,以及宸鴻大股東寶德(Balda)的兩次鉅額交易釋股,共計五億一千三百萬美元,宸鴻這兩年來在資本市場的運作有十三億美元的案子。 這個盛況只有過去的台積電可比擬,也就是說,誰拿到宸鴻這個客戶,等於在投資銀行圈的企業籌資(ECM)稱冠。 靈魂人物錢國維》合作默契佳,成主力承銷 宸鴻成了台股籌資王,背後的最大贏家,就是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錢國維。因為宸鴻上市後相關的四件企業籌資,摩根大通就拿下其中三件、總金額高達十一億八千五百萬美元。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錢國維拿下宸鴻的過程,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原本,錢國維是宸鴻競爭對手勝華科技二○一○年三億美元籌資案的主辦投資銀行。錢國維從二○○四年開始深耕勝華,做過兩次海外籌資、一次購併案,卻因為同公司菜鳥分析師發出一份勝華的「減碼」報告,讓勝華決定「開除」摩根大通,這等於狠狠的在錢國維臉上賞了一巴掌。 當年,錢國維才拿下富邦集團購併凱擘案,登上該年度的投資銀行購併王,但這個喜悅卻掩蓋不了在外資圈鬧得沸沸揚揚的勝華事件。 錢國維主掌摩根大通十年,是國內投資銀行圈最資深的負責人,如何揮別勝華事件?他選擇從跌倒的地方再爬起來,目標就是勝華對手:宸鴻。 勝華事件約六個月後,宸鴻準備發行四億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成為當年度投資銀行爭搶的大魚。花旗銀、日月光出身的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個性重情義,他遴選投資銀行的標準,除了重視投資銀行背景與能力,更重視互動與信任。 為了打響宸鴻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名號,當時野村證券台灣區負責人翁明正是劉詩亮在花旗時的主管,而錢國維是劉詩亮再興中學小一屆的學弟,憑著這層關係與信任,野村與摩根大通成了宸鴻的承銷商。 一位美系投資銀行主管表示,每家企業在遴選海外承銷團隊的做法都不太一樣,有的喜歡辦選美比賽,一次找十幾家投資銀行來標案,但宸鴻的做法是「合作默契」至上,除非犯了什麼大錯,否則「一試成主顧」的機率很高,可見錢國維、翁明正和劉詩亮在籌資過程培養出極佳的默契。 因此,宸鴻的兩次海外籌資,承銷團隊成員都是摩根大通與野村證券,而摩根大通在宸鴻大股東寶德的三億一千九百萬美元釋股案中,扮演主力承銷商,則透露出錢國維能在摩根大通台灣區負責人寶座上,一坐十年的秘訣。 關鍵兩小時奪標》讓利八千萬元,搶下鐵票 時間,拉回今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五下午一點半,宸鴻對四家投資銀行發出大股東釋股案邀約,規定三點半截標。 由於當時歐債風暴正衝擊全球市場,加上台股二月二十七日因為二二八假期不開盤,等於想玩宸鴻釋股案的投資銀行,得先拿出近百億元現金吃下宸鴻股票,四天後才能賣掉。 這三天的國際市場風險,全由投資銀行自己埋單,而要不要玩?只有兩個小時時間決定。 由於風險高,以香港為亞太總部的各大投資銀行開出的折價費率都在四%以上,錢國維卻大筆一揮,主動將折價費率由四%往下砍,決定送出二.八八%的標單,等 於少賺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七百萬元),表達力挺宸鴻的態度。錢國維曾向友人說,「賭就要賭在對的地方,我開三字頭就可以贏,但開出二字頭,才會讓 客戶記得當初是誰挺他的。」 就連過去與宸鴻有合作過的野村也不敢這麼積極,最後宸鴻釋股案就由摩根大通獨力吃下。結果,假期過後台股開盤,宸鴻股價大漲,錢國維順利將宸鴻股票配售給國際機構投資人,讓宸鴻、大股東寶德、摩根大通呈現「三贏」。 錢國維敢為了客戶更改香港總部傳來的條件,也因為在摩根大通任內,分別在二○一○年登上購併王、二○一一年搶下籌資王,讓他更有籌碼力挺客戶。 在歐債風暴當下,又主動少賺三百萬美元,讓宸鴻可說成了錢國維的鐵票,因此這次超過四億六千萬美元的海外籌資案,摩根大通再度成為大贏家。 今年到九月底為止,高盛證券拿下五件籌資案,件數雖最多,但總籌資金額不過五億八千萬美元,而摩根大通光靠宸鴻這一個案子,就幾乎可以與高盛打成平手。除 了宸鴻,摩根大通今年還有廣達與國泰金控海外企業籌資等指標案,至今已累計八億八千三百萬美元籌資金額,領先第二名的高盛三億美元,幾乎篤定錢國維今年將 蟬聯台灣投資銀行「籌資王」寶座。 【延伸閱讀】4件案子,摩根大通就拿下3件——宸鴻上市後企業籌資內容 日期:2011/4/14種類:可轉換公司債承銷金額(億美元):4承銷商:摩根大通野村證券 日期:2012/2/29種類:鉅額交易承銷金額(億美元):3.19承銷商:摩根大通 日期:2012/6/30種類:鉅額交易承銷金額(億美元):1.94承銷商:瑞銀 日期:2012/9/25-28種類:全球存託憑證╱可轉換公司債承銷金額(億美元):2.362╱2.3承銷商:摩根大通野村證券 【延伸閱讀】摩根大通逾8億籌資金額奪冠——今年以來投資銀行企業籌資前5名 1.摩根大通交易金額(億美元):8.83件數(件):4 2.高盛交易金額(億美元):5.81件數(件):5 3.野村證券交易金額(億美元):4.14件數(件):2 4.花旗環球交易金額(億美元):3.13件數(件):4 5.瑞士銀行交易金額(億美元):3.12件數(件):3 註:統計至2012年9月30日 |
| ||||||
9月初,年營收7百多億元的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大陸東莞廠員工因不滿中秋節津貼大縮水,數千人集體罷工;近日,業界更驚傳勝華延遲支付供應商貨款,並兜售大陸廠房。董事長黃顯雄向本刊證實遭抽銀根,資金壓力十分沉重,他1年來都沒睡好覺。 成軍24年的勝華,曾是中小尺寸面板大廠,股價一度漲到227元,2007年轉型觸控面板,又因吃下蘋果訂單再創高峰。無奈產業環境變化太快,近3年連續虧損,今年失去蘋果訂單後更陷泥淖,黃顯雄能否帶領勝華脫困,已是一場硬仗。
果iPhone 6全球熱銷,順勢帶旺台廠供應鏈,眼看吃到蘋果的廠商喜孜孜,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一度搶下iPhone觸控面板五成訂單的勝華董事長黃顯雄,內心五味雜陳。 廠商催款 寄存證信 由於蘋果自iPhone 5開始改採內嵌式觸控面板(in-cell),把觸控感應線路嵌在液晶面板(TFT-LCD)二層基板玻璃間,因此由夏普、東芝移動顯示(TMD)等液晶面板商供貨就好,不再需要勝華這種整合觸控感應器(Sensor)與玻璃貼合技術的觸控面板廠。過去勝華有四成營收來自蘋果,今年第二季只剩下一成,待最後一批iPhone 4S九月出貨結束,來自蘋果營收將降至零。雖然黃顯雄及時拿到小米以及華碩訂單,但本刊接獲爆料,勝華延遲付款給供應商,廠商已寄存證信函自保,勝華經營亮起紅燈。中秋節前後,有人在北京一處高級餐廳遇見一群台商,他鄉遇故知,於是一夥人熱絡地寒暄起來,黃顯雄也在座。「他(指黃)看起來心情不太好。」一名台商說。黃顯雄二十二日對本刊表示:「過去一年來,我沒有一天睡好覺!」「遇到這樣的事,心情怎麼會好?」他語帶無奈地說。翻開勝華半年報,一年內即將到期的短期借款達新台幣一百九十億元,但手中可以很快變現的約當現金卻只有五十四億元,「很明顯地,勝華的資金壓力相當沉重,這要是處理不好,很可能馬上出問題。」一家公司的財務人員說。 遭抽銀根 周轉吃緊 黃顯雄對本刊坦承:「今年一到九月,我們就被銀行拿走一百億元。」銀行抽銀根的結果,「造成勝華營運周轉金不夠。」黃顯雄說,購料的應付天數很短,頂多三、四十天,但做完成品、交給客戶,拿到貨款是在二、三個月後。這對財務壓力沉重的勝華來說,無疑雪上加霜,間接擠壓到該給供應商的貨款。一家與勝華往來密切的供應商對本刊表示,去年八、九月,勝華要求將應付帳款週期天數延長一個月,「我們公司不同意,但也拿勝華沒有辦法,只能不斷地催款。」「今年八月,勝華又要求再延長一個月,我們更不能同意了,但勝華還是照做,現在已有數百萬元逾期款產生!」這名供應商被迫寄存證信函向勝華施壓,這代表若勝華再不正常付款,後續將採取保障收回帳款的行動。根據業界做法,最強烈的是聲請假扣押或是直接到工廠搬貨品。黃顯雄證實:「少數供應商無法配合延長周轉天數,因而寄出存證信函,但勝華並非惡意不付款的!」此外,九月九日,中秋節的隔天,勝華位於廣東東莞的子公司─東莞萬士達和聯勝科技,數千名員工以「打卡不開工」的形式罷工。工人一度到廠區外聚集攔路,造成交通堵塞,氣氛緊張,好似隨時會發生暴動。 錯估需求 賣廠求生 原來,勝華今年秋節獎金只有人民幣一百元,比去年的六百元大幅縮水;去年發月餅禮盒,今年只有一隻雞腿。後來在公司高層承諾帶頭減薪二到三成的保證下,勞工才陸續回到崗位。對此,黃顯雄也有話要說:「勝華今年資金周轉較緊,不得已才縮減獎金,這些工人不能共體時艱也就罷了,還積非成是!」事實上,愈接近年底,市場有關勝華的負面消息愈多,包括裁員、關廠、賣廠。知情人士指出,觸控面板同業曾接獲投資銀行來電,詢問有沒有興趣接手勝華的廠房,其中一家觸控面板廠老闆已斷然拒絕:「不可能!因為產能太大。」黃顯雄承認,「趕快把資產處理掉,現金就會出現,才能解除負債的警報。」但賣廠進度緩慢,分析師認為,勝華的東莞松山湖廠和蘇州廠的產能投資太大,結果把自己逼進死胡同。「勝華的設備都用最好的,買得太貴,還一口氣買很多,偏偏每次需求預估全都錯!」 蘋果訂單 流失重挫 勝華曾經是中小尺寸面板大廠,在二○○○年當紅的時代,股價一度漲到二二七元;二○○四年曾繳出每股純益六.三二元的佳績,一度風光。二○○七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後,造就觸控面板產業蓬勃發展,吸引眾多廠商紛紛投入。黃顯雄帶領勝華積極轉型為觸控面板廠,大幅增加資本支出和銀行借款,更在大陸擴充後段貼合產能,為滿足蘋果訂單而積極擴廠。沒想到,蘋果在技術上突然大轉向,大補丸反成瀉藥。加上觸控筆記型電腦成長不如預期、中國的工資上揚,都讓勝華去年遭遇訂單流失、營收減少、產能利用率偏低、成本上升等多重的壓力。尤其大陸、日本、韓國等地的供應商加入戰局,競爭激烈,觸控面板的報價直直落,過去一年來,NB的觸控模組報價跌幅約六成。還有,智慧型手機低價高規趨勢當道,影響手機觸控面板價格。台灣最大觸控面板廠宸鴻財務長劉詩亮無奈地說:「即使是規格不同的高階產品,客戶也會要求比照低價,就好比你賣的是雙B車,可是客戶卻要求Toyota的價格!」 改吃小米 苦打硬仗 勝華去年的營收只剩下七百六十三億餘元,與前二年逾千億元的規模明顯縮減了二五%;今年上半年稅後虧損近二十二億八千萬元,每股虧○.八九元。現在,中國小米已取代美國蘋果,成為勝華最大單一客戶。「如果能重來,我不會再把口袋的現金花光光!」黃顯雄終於領悟到「現金為王」的重要,「現在,我一定要堅強下去!」 黃顯雄 小檔案 現職:勝華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出生:1949年學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博士、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經歷:台灣德儀製造主任;工研院電子所課長;聯電廠長、副總經理;碧悠電子LCD事業部總廠長 |
| ||||||
曾經,觸控面板是各家廠商爭搶的戰略物資,是台股炙手可熱的標的;如今,四大觸控面板廠紛紛面臨銀行抽銀根的窘境,甚至不得不賣廠籌錢。 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的財務危機開了第一槍,它會是唯一的一家嗎? 撰文‧周品均 十月十三日,勝華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的訊息震撼業界。不過是兩周前,勝華董事長黃顯雄才剛證實公司財務危機,並且提出關廠與賣廠的精實計畫;兩周後,黃顯雄再度現身重大訊息說明會,他整場不發一語,直到離場後才在媒體追問下說出:「會繼續帶領勝華團隊,戰到最後一刻。」勝華九月中旬爆發銀行團抽銀根的財務危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勝華已關閉台灣兩座廠房,並計畫出售三座中國廠房,就是為了填補短期債務高達二八八億元的資金大洞。然而,這次的資金危機卻越演越烈,勝華面臨成立二十四年來的存亡關頭,不得不選擇聲請重整,業內人士感慨:「觸控面板的倒閉寒冬要來了?」業內人士會如此感慨不是沒有原因,當智慧型手機不斷推出,觸控面板的需求理當成長,然而供應商卻陷入虧損。誰能想到,四年前台灣觸控面板龍頭廠宸鴻風光上市,當時產業一片欣欣向榮,四年後卻陷入債台高築、賣廠換現金的窘境。更可怕的是,如果查看四大觸控面板廠的現金水位,居然連債務規模的一半都不到,不禁讓人捏把冷汗,一個「慘業」已然成形。 以宸鴻、勝華、洋華、介面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現金水位總計約三三一億元,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長債的加總卻高達八一六億元。再以財務分析中判斷短期償債能力基準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來看,若比率小於一,意味著無法全數償還流動負債,目前宸鴻、勝華、洋華、介面四家的流動比率分別為○.八一、○.六一、二.四與○.八,只有洋華的償債能力在水準之上,其他三家觸控面板廠的短期償債能力都有疑慮。 「慘」業第一槍:勝華 陸銀雨天收傘 只好聲請重整「勝華的財務危機說明,觸控面板業寒冬許久後,已有人快凍死了。」一名長期觀察觸控面板產業的外資分析師不諱言。 距離勝華董事長黃顯雄九月三十日親上火線說明不過兩周,當時黃顯雄證實公司將進行精實營運方案,並加速資產活化。一名在面板業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出面救火、收購勝華蘇州廠房的買家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最大競爭對手—歐菲光,「歐菲光不為別的,就是看上勝華手上的小米訂單,買下勝華的廠,還能接收它的訂單。」針對這個說法,勝華財務處長黃忠傑不願證實傳言,但表示有和中國相關合作夥伴接洽,只是還在商談階段。 業內人士分析,正是這個賣廠決定,才讓台灣銀行團同意展延勝華一筆六十億元新台幣的聯貸案還款時間。但即使如此,勝華仍沒有因此順利度過財務危機,兩周後,黃顯雄再度出席重大訊息說明會,他臉上落寞的表情說明一切—勝華碰上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寒冬。這次,是中國銀行的追債壓力。 從勝華公布的半年報來看,勝華短期債務規模達一九○.五四億元,一年到期的長債也有九十八.四億元,「其中在中國的負債是短債一五○億元與一年到期償債五十億元,共兩百億元。」黃忠傑說。 但根據勝華第二季財報顯示,勝華帳上現金僅有五十四億元,是債務的五分之一。黃忠傑解釋,為避免台灣、中國債權人交叉違約,強制處分勝華資產,擬向法院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以確保公司營運。 業內人士分析,勝華的動作說明中國銀行在危難時刻抽銀根,不願意展延勝華還款期限的態度;勝華為了不讓中國的銀行強行對勝華行使債權,只能選擇聲請重整與保全處分。 「慘」業隱憂:介面 良率遲未提升 三年沒賺錢雖然暫時還不會下市,但勝華必須在九十天的時間內達成大幅降低負債,讓公司營運更有效率的目標。 面對資金捉襟見肘問題的不只勝華,還有介面。一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就直言,「連第二大廠勝華都撐不下去,產能與技術能力排在勝華之後的洋華、介面,未來的營運狀況都不會太樂觀。」從財務狀況來看,業界點名介面壓力最大。業內人士透露,介面的金屬網格(metal mesh)良率不到三成,遲遲無法改善生產良率,加上競價壓力,拖累獲利表現,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介面從未賺過錢,一二年營業毛利甚至是負值,近三年稅後虧損分別為一.四九億元、九.八三億元與三.八八億元。 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介面帳上現金雖有十六.九二億元,但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的長債卻有三十五.九一億元,短期債務是帳上現金的兩倍,業內人士直言,「若介面無法提升獲利,一旦銀行抽銀根,就有可能步入勝華後塵。」對此,介面總經理許暉東強調,公司目前沒有短期還債的壓力,第三季營運表現正面,且銀行提供的借款額度也尚未用完。 至於洋華,也好不到哪去。外資分析師指出,洋華的營運同樣令人擔憂,因為洋華發展觸控面板新技術腳步緩慢,營收規模更是連年縮減,能否撐過觸控面板業寒冬還很難說。洋華一三年營收規模衰退至不到百億元,去年稅後虧損幅度卻擴大至十六億元。 拚不過中國對手殺價戰 台廠普遍產能過剩 慘的是,各大面板廠相繼擴增觸控面板產能,中國強敵歐菲光又挾著政府補貼進行殺價戰,造成台灣觸控面板廠普遍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逼得他們只能縮減產線來度寒冬。洋華連續兩年繳出虧損,今年營運仍不見起色,上半年稅後虧損四.二九億元,一到九月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四○%,不得不在九月做出大幅縮減越南產線的決定。 至於觸控龍頭廠宸鴻,上半年財報顯示,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仍有二四二億元,但短期負債加一年到期長債卻達四九一.四九億元,流動比率僅○.八一,短期償債能力同樣倍受質疑。 對此,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解釋,公司的財務操作保守,短期銀行借款中很多是屬於自償性貸款,只要應收帳款進來即可償還。而銀行團不但沒有緊縮銀根動作,近期還增加額度,從第二季的資料來看,宸鴻的銀行借款餘額還有五六九億元。劉詩亮強調,「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完全不需要擔心。」外資分析師認為,勝華財務困境為產業整併開了第一槍,這對宸鴻來說或許不是壞消息,因為產業有整併,才會有助觸控面板平均產品售價趨於穩定,宸鴻甚至還有機會拿到從勝華流出的訂單。 「有人撐不住、退出市場,以及殺價競爭的現象趨緩,顯示觸控面板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什麼時候能迎來春天,現在還看不到。」一名產業分析師說。觸控面板廠要度過寒冬,不只是對各廠技術與接單能力的考驗,財務是否夠健全、有無足夠的資金與儲糧也是關鍵。 然而,在中國觸控面板廠直接拿台廠開的價往下砍,只要價格殺戮戰還沒停止,台灣觸控面板廠恐怕很難見到春天。 四大觸控面板廠 三家短期償債能力堪憂四大廠上半年短債超過800億元,但帳上現金僅約331億元,三家流動比率小於1(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以上),短期償還流動債務能力有疑慮。 公司 流動比率 短債加一年 到期長債 帳上現金 與約當現金 勝 華 0.61 288.94億元 54.43億元宸 鴻 0.81 491.49億元 242.49億元介 面 0.80 35.91億元 16.92億元洋 華 2.40 0.25億元 17.62億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半年報 整理:周品均 |
| ||||||
勝華財務危機爆發以後,股價暴跌,小股東損失慘重。然而,卻有人意圖要趁利空謀利,不只內部人提前賣股,融券數量也大增,到底是誰在放空?
撰文‧賴筱凡、周品均 十月二十一日,勝華(二三八四)進入連續第六天跌停鎖死,股價從月初六.八元腰斬,只剩三.四元。面對天天開盤就鎖跌停的股價,多數勝華小股東想賣也賣不掉,有一群人卻意圖趁利空謀利,甚至在九月二十四日財務危機消息曝光之前提早大布空單,往前推兩個月,融券餘額數量增加近十萬張,創下勝華八十七年底掛牌以來歷史最高,內部經理人也提前申讓股票,相關動作啟人疑竇。 早在財務爆出危機前,勝華的監察人與副總接連賣股,像監察人李正福原持有勝華股票約一百二十一張,偏偏選在勝華財務危機爆發前八天(九月十六日)申讓股票,申讓張數多到足以讓他自動解任監察人職務。勝華發言人黃忠傑解釋,李正福可能因長年居住美國,考量稅務問題而申讓持股。 就連勝華副總經理黃俊銘,也從七月開始賣出他手上持股。根據證交所公告勝華七月內部人持股明細來看,當時他與太太手上持有勝華股票多達二百一十五張,是勝華高層裡持股僅次董事長黃顯雄的人,也是掌管研發的重要主管。 黃俊銘卻從七月以來陸續出清手上持股,九月底手上的持股只剩五張。黃忠傑則強調,相關持股異動皆有依規定申報。證交所表示,針對內部人事前賣股,未來若檢調介入,證明事先知情而賣股的話,就有內線交易的問題。 另一方面,早在媒體爆出勝華財務問題前,近兩個月來,勝華融券數量大增十萬張,市場人士私下耳語,「恐怕是有人早知消息,趁利空想大撈一筆。」市場甚至盛傳勝華內部主管可能也涉入其中,消息真偽如何,目前無從得知,尚待主管機關進行調查。
神祕外資竟一路逆勢買超 同樣引起注意的是,從勝華爆發財務危機後,外資一路大買,從九月二十四日至今,累計買超勝華達十五萬張。業內人士不諱言,「一般來說,對於這種財務出問題的公司,外資法人的買賣通常都有相關規定,會出現外資異常力挺警示股的狀況,恐怕這個外資自然人不是真的外資。」早在去年底,勝華就傳過財務危機,最後走上資產重整一途,對於信任公司的小股東已是打擊,如果勝華內部人還趁機謀利,無異打了小股東兩巴掌。主管機關要有所作為,才能維護多數投資人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