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日報》跌過一跤之後,詹宏志 更清楚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步調,這十年來,網家把其他業者都辦不到的「二十四小時貨送到府」辦到了。 接下來,搶奪龐大的團購市場,網家也不會 缺席。 撰文‧賴筱凡 台北市敦化南路上一棟大樓裡,當每個人都在享用午餐時,網路家庭營運長謝振豊邊扒著手上太 太準備的便當,邊盯著電腦螢幕跳動的數字。你一定很難想像,一頓飯的時間裡,湧進來的購物訂單有多少筆? 當人們一手拿著智慧型手機、一手拿 著平板電腦,面前還有一台筆電或桌上型電腦時,電子商務的市場就建立在你我的指尖。一頓飯的時間裡,三五同事號召團購美食,朋友掛在嘴邊想要很久的單眼相 機,網購殺出破盤價,輕敲一下鍵盤,食指再點兩下,網家的一筆新訂單又進門了。 十年前,台灣使用網路的人口數是六二六萬人;十年後,這個數 字飛速放大了一.五倍,現在台灣使用網路的人口數是一六一五萬人。就在台灣七成人口都上網之際,電子商務市場也跟著起飛,光是今年,規模就達三二五六億 元,明年更上看四千億元。 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拆解物流過程、庫存風險 貨車永遠在裝貨與準備 裝滿就開走時序拉到今年農曆新年的除夕夜,多數人陸續返家準備吃團圓飯,網家位於新北市五股的倉庫卻仍忙碌不已。為了承諾客戶的二十四小時到貨,網家倉庫 裡忙翻天,更別說是在這個台灣人掏錢不手軟的節慶。打從網家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開始,有好些年,謝振豊與網家董事長詹宏志的年夜飯,都是在物流倉庫裡與員 工一起度過。 即使到了今日,全世界電子商務的業者,敢對消費者保證貨物能在二十四小時到貨的,寥寥無幾,網家卻做到了。「原因無他,就是當 別人都說做不到,我們卻能辦到,這就是網家的價值。」謝振豊,一位曾手握千億元訂單的宏碁歐洲業務大將,卻選在詹宏志職涯最低潮的時候,放下所有光環,跟 著詹宏志重新打拚。 網家的二十四小時到貨,就是他的代表作。 撥弄著手機上的觸控螢幕,謝振豊每分每秒都監控著每一筆訂單、每 一樣商品進出倉庫的情形。二十四小時到貨服務推出五年來,他養成習慣,每天等到凌晨零時看完最後一筆訂單進來後,才上床休息。五年如一日,幾乎沒有間斷 過。 「當其他網購業者無法告訴消費者貨物何時會到,PChome卻可以,這就是消費者選擇在PChome購物的價值。」謝振豊舉了個例子, 當消費者想買一台筆電,可以到3C賣場,也可網購,消費者卻選擇在PChome下單,「要嘛價格便宜,再來就是最短時間能拿到。」於是,如何讓消費者在二 十四小時拿到貨,成了謝振豊的首要功課。他開始拆解每個要素,從物流過程、送貨路線、庫存風險承擔、盤點掌控,謝振豊把所有可能阻礙二十四小時到貨的十個 障礙,全數條列出來,他必須逐一擊破它們。 他寫下的第一個障礙,就是所有物流業者都認為,二十四小時內將貨物送達是不可能的。「以前做網 購,訂單進來後,一天只揀一次貨,理由很簡單,因為貨車一天只來一次;可是,為什麼貨車一天只能來一次?」謝振豊反問,只要量夠大,貨車當然能不斷地進來 運載。當時網家成長步入高原期,謝振豊有把握,當顧客滿意與再下單形成良性循環,物流就會加快,可重燃營收動能。現在網家倉庫外,永遠都有一輛正在裝貨的 貨車與一輛空車,裝滿就走。 賺管理財不賺上架費 把銷量衝高 就要求業者降價當網購業者都不自建倉庫,不願承擔庫存風險,詹宏志與謝振豊體內的挑戰因子又蠢蠢欲動。「一般網購業者都用轉單方式做生意,消費者訂單進來 再轉給供應商出貨,為什麼網家不能有自己的倉庫?」有倉庫就有庫存風險,網家若有五十萬種商品,就得背負五十萬種商品的庫存,所以網購業者認為自建倉庫不 可行。 「我大可將倉庫作為供應商寄放貨的地方,只要我願意開門,讓供應商隨時進貨、拿貨,庫存風險就是供應商的,不是網家。」謝振豊想得簡 單,但即使供應商願意把貨寄存網家倉庫,他很快地又遇到供應商盤點庫存的問題。 一般物流倉庫每遇盤點便須停止作業,網家若要二十四小時到 貨,就不能有半刻作業時間被耽擱。「所以,我要比供應商更清楚,倉庫架上的衛生紙還剩多少包,數位相機剩幾台,筆電剩幾台。」為了讓網家物流管理系統比供 應商好,謝振豊自己動手做架構,每一樣貨品的出貨量與庫存量,他都要瞭若指掌,只要他們能給供應商最精準的數據,供應商就不須一直來點貨。 因 此,二十四小時到貨賺的是管理財,而不是上架費。PChome產品上架免費,廠商用倉庫也免費,但銷量放大後,網家即要求降價,「只要我們能賣出最多銷 量,供應商自然會給我們最低的成本。」謝振豊很清楚,他只要致力於讓消費者滿意度達到最高,就能賺錢。 同樣地,當多數網購業者認為,要提供 消費者分期付款服務,是不可能的事。「每次只要多數人說不可能,我的眼睛就會為之一亮,因為機會又來了!」謝振豊興奮地說。 分期付款牽涉到 政府法規、金融業者,多半網購業者能不碰就不碰,但謝振豊偏向虎山行。他一家銀行、一家銀行登門拜訪,得到的答案一如預期,「他們都會告訴你,風控那關不 會過的啦!」謝振豊不意外,卻也不沮喪,只要有一家銀行願意試著研究,他就有機會。 果然,當他把國內所有銀行業者全數拜訪過一輪,多數連考 慮都沒有就回絕,唯獨一位中國信託的小主管願意將案子帶回去研究,甚至願意一試,讓網家成了台灣網購線上分期付款的首例。 「網家做事就是這 樣,詹先生也一樣,這十年網家追求的,就是希望能提供給消費者更多其他業者辦不到的,二十四小時到貨如此,未來我們在中國建倉庫,讓更多貨物都可『產地直 送』,也是如此,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謝振豊說。 毅然投入團購廝殺戰場 龐大消費力量把網家推入這個市場場景 換到同棟建築的十二樓,詹宏志辦公室裡一片明亮落地窗,底下敦化南路車潮川流不息,最近他的功課是研究團購。專訪詹宏志的這天,正好網家新的團購網站來客 國際(LiKer)上線期滿一個月,短短三十天裡,他們已經改版了三次,看得出詹宏志對這個新事業群的期待。 當全世界都在風靡團購網站,團 購網站龍頭Groupon的成功更讓多數人看到團購的力量,可是詹宏志一點都不樂觀,「如果你觀察近半年團購網站的消息,會發現一面倒都是壞消息,不論是 虧損,或者團購品質出問題。」即使Groupon今年有機會在美國掛牌上市,募資七.五億美元,但虧損連連卻是不爭的事實,光是今年第二季虧損金額就達 一.○三億美元,自○八年創立以來,累計虧損逾五億美元。 然而,網家還是毅然地投入這個廝殺慘烈的戰場。詹宏志的聲音先是一沉,「我們看的 不是這個。」接下來,他就像是外界認識的詹宏志一般,趨勢大師登場了。「Groupon成立不過是這兩年的時間,兩年內卻能憑空創造出十億美元的營收。」 幾乎是全世界最快將營收衝上十億美元的公司。 「即使Groupon虧損的壞消息沒停過,團購網站的負面新聞也不少,可是都不影響消費者做團 購這件事,顯見團購市場已經有一股消費力道在支撐。」 重新定義團購 將電子商務從線上延伸進實體商店根據市調機構 Analysys統計,光是中國去年團購市場就達人民幣九.八億元,去年冒出的團購網站更超過一千六百家,反映團購市場的熱絡。儘管如此,Groupon 卻仍脫離不了虧損泥淖。 「很簡單,Groupon在犯我以前犯過的錯(指《明日報》)。」詹宏志有條不紊地解釋,Groupon最早在美國 發跡,但團購主要建立在消費者認為一起買價格更便宜,「就營業模式而言,並無技術門檻,所以別人要複製也很快。」這也是為什麼後來Groupon積極在世 界各地插旗,在中國找騰訊合資高朋網,在台灣購併地圖日記,「因為它必須在其他人還沒動作前,搶先卡位。」只是,在詹宏志看來,Groupon錯估了一件 事,那就是並非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已熟識團購這項行為。結果,Groupon為了在世界各地打開知名度,大舉砸行銷費用做廣告,成了Groupon虧損的主 因。 「為什麼我們還是要做?不是團購有錢賺,我們就一定要做,更何況團購根本還沒人賺錢。重點是,我們看到團購市場的力量,實在太龐大,是 這股力量逼迫我們不能在團購市場缺席。」詹宏志將團購重新定義成O2O(Online to Offline),將電子商務市場從線上,延伸進實體商店,「這些餐廳、美食,是我們過去無法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就像我們無法邀請餐廳來商店街開店,這 等於是一塊全新的市場。」在《明日報》跌過一跤之後,詹宏志更清楚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步調。對於網路,他始終相信能為人類生活帶來大變革;但對於新趨勢,他 並不急,才能用十年磨出網家這把台灣最大電子商務集團的寶劍。 網路家庭 董事長:詹宏志 總經理:李宏麟 成 立:1998年 上櫃:2005年 實收資本額:6.90億元主要業務:電子商務(市占第一)、網路電信(市占第 一)、入口網站(市占第二)拆解網家24小時到貨的9個流程 1.隨時接收訂單 2.打破揀貨限制 打 破傳統一次揀貨的限制,建立系統分區,以最快時間揀完貨。 3.掌握庫存零誤差 開放供應商寄放貨物,即使自建倉 庫,卻無須負擔庫存風險。 4.分單理貨 5.重新包裝 6.隨時出貨 零時差 7.出貨分區 8.物流車隨時待命 隨時都有物流貨車待命,顛覆以往每日只能 出貨一次的業界慣例。 9.準時到貨! |
| ||||||
常上網購物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最近不管造訪哪個網站,出貨速度開始標榜四到六小時,是過去的四分之一甚至不到。連網購龍頭網路家庭(PChome)也悄悄練兵,推出台北市六小時到貨,要迎戰的,就是該公司前營運長謝振豊創辦的閃電購物網(ASAP)喊出的台北市五小時到貨。 其實PChome從六年前首度推出二十四小時快速到貨以來,目前台灣有十數個以上的購物網,針對台北市或全台灣,提供快速到貨服務,強調從三到二十四小時到貨,令消費者眼花撩亂。 過去這些業者的頻頻動作,PChome都不為所動,但近來卻開始試營運「六小時」到貨服務,對槓新進業者ASAP。不僅如此,PChome看待對方的動作,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無論商品價格或行銷手法,都緊盯著它的一舉一動。ASAP總經理黃文貴先前在臉書上一則「北風與太陽」的貼文,敘述該公司遭其他電子商務業者打壓,雖否認是指涉PChome,仍讓近來的網購速度戰,增添一股硝煙味。 戰術:淡化客人不安縮短付費到取貨的「時差」 但為什麼其他業者玩六小時,PChome不為所動,只有ASAP跳進來,才逼它跟著喊進?因為,最了解網購「速度」重要性的人,可能非謝振豊莫屬。 一位電子商務業者透露,過去雅虎奇摩購物中心,挾著入口網站的流量優勢,雖然較晚成立,但業績很快就超過PChome;直到PChome推出了二十四小時快速到貨服務後,重新急起直追,大幅拉近距離,兩者不分軒輊。這個主打快速,以對抗雅虎奇摩的流量威力,就是謝振豊在PChome時代所打下的基礎。 謝振豊過去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曾說,現階段ASAP的商品種類和價格,很難和同業有差異,而服務是最好顯示差異化的部分;而且過去的經驗,讓他善於縮短到貨時間,所以選擇「速度」這個最容易讓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服務方式,切入市場。 因此謝振豊打出「速度」這張牌,讓老大哥PChome不得不緊張。 中興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何建達解釋,電子商務業者要賣東西,首要克服的,就是消費者付了錢,卻無法馬上拿到貨的不安全感。因此讓消費者越快拿到貨,越能增加信心,提升轉換率(編按:用戶進入網站後下單的比率)與回購率,帶來流量與訂單。 因為「快速到貨」是個能增進營業額的響亮招牌,幾乎所有業者都想分一杯羹。黃文貴不諱言:「快速到貨讓大眾有記憶點,」是很好的行銷手法,因此有些業者,即使提供快速到貨的品項非常少,也以「快速到貨」做為行銷口號。 只是要做好快速到貨,最難的是什麼?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秘書長鍾榮欽表示,快速到貨的關鍵,其實在於電子商務業者前端的接單、揀貨與理貨流程。假設業者設定六小時到貨,其實只有不到一半的時間是用於後端送貨,台灣的物流業已經很成熟,要多快都能配合。 戰力:強大倉管術處理百萬貨品的人才和系統 這,正是為什麼這場速度戰,不是人人玩得起,而只有一手建立快速到貨系統的謝振豊,會讓PChome緊張的原因。 過去打出三小時、四小時到貨的網站,像金石堂或燦坤,大都專攻特定商品類型,如圖書或3C;而且,提供快速到貨的方式,是結合實體店鋪,就近由店面員工或物流業者送貨,雖然省下額外建立統一倉庫與倉儲管理成本,但限制也多,假設快速到貨範圍內的分店缺貨,便無法完成交易。 在ASAP投入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前,只有PChome能提供上百萬件商品快速到貨,其他業者能提供快速到貨的商品比率,可能僅有個位數。 黃文貴表示,過去台灣最大的實體通路倉庫,極限是管理五萬到七萬件商品,並且是B2B(企業對企業的商務活動),一間倉庫頂多對應二十到三十間店面,系統相對簡單。但電子商務平台,動輒上百萬件商品,並且是B2C(企業對消費者的商務活動),一個倉庫對應的,可能是百萬筆以上訂單,難度高下立見。 因為過去,台灣的零售通路並沒有管理百萬件商品的經驗,因此市場上很難找到勝任的倉儲人才,同時也沒有現成的軟體,可以處理如此龐雜的倉儲系統。所以這種巨量倉儲的管理能耐,便成為其他業者想擴大倉庫,競逐快速到貨戰場的門檻。 戰果:小業者被犧牲到貨時間越短,淘汰越多家 雖然電子商務比拚速度,最終受惠的是消費者,但一位小型電子商務業者不諱言:「一味比速度,會壓縮毛利,同時不利於小型電子商務業者發展,會讓台灣電子商務缺乏多樣性。」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王義智認為,未來與ASAP、PChome同類的綜合型網購業者,若不跟上這場速度戰,將有可能被邊緣化,除非能找到新出路,例如往海外發展,否則將不利生存。 只是這場電子商務業者的「速度淘汰戰」已正式開打,而且無法回頭。因為六小時快速到貨,還不是「速度戰」的極限,黃文貴指出,ASAP希望能在三年內,達成台北市內一小時快速到貨的目標。當到貨速度越快,電子商務業者的淘汰賽,速度恐怕也越快。 【延伸閱讀】從書店到3C業者,都在搶快——電子商務送貨速度排行 快速到貨時間:6小時以下 電子商務網站:ASAP閃電購物網、PChome線上購物、Pinkoi、TAAZE讀冊、石堂網路書店、燦坤快8 快速到貨時間:6~12小時 電子商務網站:momo購物網、myfone購物、大潤發、愛買 快速到貨時間:24小時 電子商務網站:Yahoo!購物中心、大買家、東森購物網、森森購物網 註:以各網站提供最快到貨的速度為分類依據,其中6小時以下僅限台北市 資料來源:EZprice比價網 整理:吳中傑 | ||||||
快書包網上線於2010年6月9日,並先後於2012年4月先後拿到新浪微博基金900萬元投資、2014年8月常州龍城英才公司的800萬元投資。
因為主打“1小時”的概念,快書包在上線4年來,先後得到了多家媒體和投資人的關註,並積累了大量的忠實粉絲。
之前曾關閉過龍之媒書店的徐智明說,快書包上線“愛搶貨網”並不是另一個階段的轉型,而是一個新的戰略方向的開啟。快書包網仍然還存在,與之前相比,只是取消了1小時送貨服務,商品架構基本沒變。
快書包為何要做出這種戰略轉型?徐智明對此有哪些反思與經驗?《創業家》&i黑馬專訪了快書包創始人徐智明。
「二○一七年一千店,二○二○年(營收)兩千億元」。走進任何一家全聯福利中心店內辦公室,都可看到牆上高掛的這兩大成長目標,若能順利達陣,全聯勢必將撼動統一超商的本土零售業龍頭地位(編按:二○一四年,統一超商年營收為二千零七十九億元)。 不過,全聯目前才七百四十家門市,去年營業額更只有七百六十億元,要達成此一目標,未來五年內,須靠跳躍式成長。然而,國內零售市場已趨飽和,超市更受到量販店、便利商店兩頭夾擊,全聯憑什麼勝出? 向來低調的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首度揭露其爆發式成長的秘密武器:電子商務。「PChome要六小時,我一小時內就能到貨!」展現進軍電商的強烈企圖。以下是專訪摘要: 全聯怎麼熬過來?堅持便宜!賠的我吸收,便宜20%才有競爭力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一九九八年,你接下合作社形態的軍公教福利中心,當時只有六十六家店,如今成長超過十倍。是怎麼熬過來的? 林敏雄答(以下簡稱答):全聯會交到我手上,是因當時我擔任台北二信(華泰銀行前身)理事主席,合作社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開發票,賺的錢分給會員不歸經營者,過去它量大就賺錢。但一九九八年時,便利商店、量販店越開越多,它開始不賺錢,幾位「老仙」(已故中部政壇大老張啟仲等人)不想經營,登門找我幫忙,我說我也不會做這個(零售業),但他們說我有生意腦袋,不會害我。我這個人快言快語,說OK之後,頭洗下去才知道,這行那麼難做(大笑)。 問:最困難是什麼?你又是如何突破的? 答:最難的……(停頓),當然千頭萬緒,當時要接一千多個員工、六十幾家店,我對這完全沒有概念,又不能停業一天,只能就地取材;那時做超市,頂好很旺、松青也是大財團,別人店開得這麼美,我黑黑臭臭。 還有,以前福利中心是公家單位,我接了之後轉民營,要開發票,但售價一毛錢也沒調整,價格不能變,不然怎麼比拚?一直開到兩百家店才損益兩平,二百五十家店時開始賺錢,賠的都我自己吸收。開到快兩百家店時,開始做生鮮,售價一樣要便宜同業二○%,才能繼續保有競爭力,現在大部分的全聯都有生鮮商品了。 問:為什麼便宜二○%,不是一○%? 答:以前軍公教就這樣,最大品牌可口可樂,別人(一瓶)賣二十五元我賣十八元,因為我量夠大,只是(便宜策略)從乾貨延續到生鮮。當時松青在北部比我大,頂好有一百多家,但現在松青做不到(年營收)五十億元,頂好我看也不到一百五十億元。六十六家店時,如果我急著想賺錢,就沒有今天的競爭力了,現在國際大廠,寶僑(P&G)、花王在我這邊都第一,我量最大。 但靠便宜占市場,品質一定要好,若品質被消費者嫌,那你的便宜就化成零了。便宜不能有瑕疵,尤其生鮮。(二○○四年)併楊聯社時,我問員工會不會買自己店內的生鮮,他們說好像不會,我二話不說,把生鮮部門全部撤掉,因為技術還不到位,是後來再併善美的、台北農產,還去日本考察、請來兩位日籍顧問,才敢下去做。 現在豬肉買進來,我們冷藏時先用吸油紙包一天一夜去腥味,這也是日本技術;岡山新蓋生鮮包裝廠、五股也在蓋,還有自動分貨的物流廠,我敢說都是國內最新、最大的,扎根我不惜成本,務必做到最好。 營收要破兩千億?靠電子商務!我這麼多實體店,接到訂單馬上送 問:去年徐重仁先生出任全聯總裁時,宣布二○二○年要做到營收兩千億元,國內零售市場已飽和,這麼大膽的目標,要靠什麼成長? 答:那要看徐總裁的能耐(哈哈),我看總裁還有很多辦法。例如,現在五股在蓋的處理中心,生鮮、水果、熟食都會著墨非常的深,改善的空間還很多,能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特別是北部。 舉例來說,在日本,現在已經沒有傳統市場了,在台灣,中南部傳統市場也已沒落了,你去看攤商的年紀都很大了,二代也不想接,台北傳統市場比較強,是因為政府補助裝冷氣更新,不然早不具競爭力了,像忠孝東路善導寺的華山市場,除了阜杭豆漿之外,(攤商)沒有一家做起來,全聯如果能做好,可以吸引這塊商機。我常鼓勵幹部有空就去日本觀摩,也帶他們去看德國的中型超市Aldi,它有九千多家非常厲害,創辦的兩兄弟是德國第一首富,多看、多想自然就會進步。 問:電子商務近年相當興盛,全聯在這方面為何一直沒有進度?未來有什麼具體計畫嗎? 答:我們找IBM(編按:去年五月,全聯攜手IBM,共同擬定五年轉型發展計畫),電子商務也是其中一塊。實際上,電商的話,PChome以前二十四小時到貨,現在改六小時到貨,那都太慢了,要我來做,一小時以內就能到!生鮮怎麼可能送六小時?我全省這麼多實體店,連離花蓮市區一百多公里的玉里,都有兩家全聯,只要冷藏車在每家店附近循環,接到訂單後就地取材,馬上就能配送到消費者手上。 7-Eleven賣的是便利,我想以後電商也是,現在消費者懶得出門,全聯這幾年(業務)掉最多的就是水、衛生紙,因為太重、太大包提不動,就是被電子商務搶去。全聯做電商,外送生鮮時消費者會一起叫水、衛生紙,你說,PChome有生鮮嗎?況且,我乾貨又比別人便宜兩成! 問:全聯之前靠著購併策略成長,如楊聯社、善美的超市,全台快速展店,未來購併仍是重要策略?有發展海外市場計畫?之前你有說會適時上市,現在IPO上市櫃計畫有在進行? 答:再購併不排除,這行業很競爭,嚴格說,第二名就很難存活。全聯我接的時候不到五十分,現在也只有七、八十分,待改善的空間還很多,暫時沒有想出去(海外)。 上市櫃除非經營狀況很穩定,或我老了要退休,才可能考慮,因為像我這樣做法,一定會被(股東)罵死,光是北中南物流中心,就投資超過一百億元,資訊系統這五年陸續花費也會超過三十億元。做生意人家第一是賺錢,我第一不是賺錢而是擴大市場,可能生鮮做很大但還沒賺錢,不按牌理出牌,這沒有資格談上市,且一旦上市櫃會被股東綁住。之前確實有想過啦,但最近真的沒有計畫! 問:那是因為你不需要現金啦!現在元利建設、華泰銀行加上全聯社,你已經是千億集團了。 答:嘸啦!嘸啦!(大笑) 問:加盟是零售產業擴張的重要手段,為何全聯沒想要做加盟? 答:超市要加盟真的很難!便利商店陳列商品只有兩、三千品項,但超市有一萬多項,再看歐美先進國家,量販超市以上,幾乎沒有加盟。管理可能是個大問題,日本超市也沒加盟。 問:全聯最近推出新品牌,類似便利商店的imart,這樣是不是正面跟7-Eleven對抗?便利商店從來不強調便宜,全聯進軍便利商店後,便宜還是你堅持的手段? 答:一樣,便宜是我基本概念,不能跑掉。會做imart是因為有幹部提出來想做,我沒經大腦,就OK,因為有賺一點小錢,就嘗試去做,開幾家也不會怎麼賠!imart有賣熟食,是看到日本超商都有中央廚房供應,就開始試著做。 如何跟小七對決?專攻家庭!全聯可樂才賣18元,年輕人卻無感 便利商店跟超市客層真的不一樣,超市目標是家庭所需,便利商店是個人,兩個市場各做各的。舉例來說,台北市吉林路與錦州街街口,有個全聯,但旁邊就是一家7-Eleven,可樂一瓶賣二十五元,但全聯才十八元耶,7-Eleven生意我看也沒影響呀,年輕人比較沒概念。 問:畢竟你過去是零售業門外漢,有沒有因為做錯什麼決策,付出代價? 答:常常做錯,大大小小的錯誤決策太多了。像以前有人建議做美妝拉高客單價,我迷迷糊糊說好,但做下去才知道,保養品還可以,(做)美妝每家店還得加人,要多花好幾億,徐總裁來之後問,「既然是錯誤決策為何不收?」 問:全聯品牌能有今天,回想十六年前,你有預想到嗎? 答:其實做品牌,真的是誤打誤撞,我們之前連行銷部都沒有,是一年多前,徐總裁來了之後才成立行銷處,之前只想著擴張,沒有刻意操作品牌。 全聯先生的廣告,也是因為朋友女兒在奧美才接觸的,一開始奧美說一年要兩億元預算,才夠資格拍CF(電視廣告),我說這是賺五毛一塊的生意,不要說兩億,五千萬預算都沒有,最後東湊西湊才勉強擠出三千萬元,直到現在,廣告預算一年也才一億多。 比較起建築,我真的比較喜歡做零售啦!說起來,我做建築業和零售業,是很衝突的兩個行業,建築業很重門面,創業初期,土地掮客看我開什麼車秤斤兩,所以當時說什麼都要開賓士,這二十幾年我都改坐廂型車。 建築及金融都比較受限啦,零售比較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做,像我之前都自己跑廠商,現在比較少,但跟有些供應商感情還是很好,像佳格,全聯是佳格的第一通路,而佳格很多品項,在全聯也是銷售第一,我的採購(人員)就是直接跟佳格曹老闆(指董事長曹德風)聯絡,真的是直接跟他本人通電話,他真的很認真。 我從接手全聯到今天,都是次月十日帳對好,就直接匯現金給廠商,不像同行有的開六十天、甚至三個月票期。我很自豪這十七年來,付款絕對沒有慢過一天,開建設公司三、四十年也是如此,這社會可以保證,不是策略厲害,而是誠信。 總歸一句話,當時我接全聯時的心態也對:不想賺錢最大! 【延伸閱讀】徐重仁下一個任務:讓年輕人走進全聯 「他們被徐總管得哇哇叫的時候,我就要出來當潤滑劑啦!」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一句話,傳神形容徐重仁帶領全聯轉型,「大象翻身」帶來的不適與衝突。 轉任全聯總裁四百五十天,徐重仁接受專訪,首次坦言他的短期目標,是要做「小七的外皮,全聯的價格。」 他說,改善門面、服務和維持低價,可以並存。至少,要讓顧客上門是因為真的喜歡來,而不只是為了便宜,「不要讓年輕人覺得到全聯很丟臉。」 目前,全聯七成客群年齡層集中在三十到五十九歲間,要品牌再造、吸收年輕客群,最快的方法,是複製統一超的成功經驗。「至少要先提升到Seven(指統一超)的水準,下一階段再來談世界級超市,」徐重仁從統一超帶來的子弟兵、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說。 他笑說,過去半年,比他在流通業二十八年開的會都還要多,「我像傳教士,開會兩小時內結束要管,店員有沒有說謝謝也要管!」 現在的全聯門市,清掃頻率從半年縮短到一個月一次,收銀完成時間限縮在七分鐘內。店內信箱,還會定時出現徐重仁的總裁部落格文章,分享處事態度。從實作到心態,徐重仁想做的,是全聯的「質變」。為達到此目標,他的傳教士部隊,仍不斷壯大。 據了解,統一超旗下合資公司樂清(Duskin)原總經理鄭大智,已於二月轉任全聯副總經理,主掌營業部門。而為全力改善店質,全聯區經理「管區」也從一人十四店,減少至十店。新增的十六位區經理中,亦不少是原統一超的區顧問。 只是,全為直營店的全聯,和統一超加盟主為主的體系,仍有落差,要讓無利可圖、領死薪水的全聯員工欣然接受改變,並不容易。也因此,該公司在今年農曆年前傳出離職潮,臉書上更出現供全聯員工抱怨的粉絲團,驚動林敏雄、徐重仁親自上網查看。 看來,要做到「小七皮、全聯骨」或許容易,但要讓全聯人都擁有「小七魂」,仍是徐重仁下一個四百五十天的大挑戰。 (文●郭子苓)2015-04-13 TCW
當你在便利商店買一杯熱騰騰的拿鐵,上網購物享受二十四小時快速到貨服務,甚至是去精品店選購鐘表與皮件時,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群來自瑞士,神秘的「外籍傭兵」,促成一切。 這家市值逾新台幣一千四百億元、略低於全球最大消費品貿易集團香港利豐的企業,曾在兩年內,兩度成為全美排名第二的史丹佛大學MBA教案。 他們在全球約有二萬八千名員工,但位於瑞士蘇黎世的總部,卻只有二十八個人,只占全集團的千分之一。執行長每年有一半時間,在亞洲各國之間飛行,因為他們逾新台幣三千億的營收,有九成五以上,來自亞洲。 業務包羅萬象賣零食、賣半導體,還做市調、管金流 這家奇特的公司,便是瑞士的龍頭企業大昌華嘉(DKSH)。 大昌華嘉,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市場拓展服務商」(Market expansion service),他們定義自己為「搭橋的人」,搭起歐美與亞洲的橋梁,替客戶將商品賣入亞洲市場,拓展市占率。 但,你其實可以說他們是史上最多功的「企業傭兵」,幾乎所有商業活動價值鏈中的項目,都能委由他們包辦。 他們從零食、保養品,賣到化工原料、半導體設備;服務範疇,從進出口貿易、市場調查、金流到售後服務都做;統一超商、台積電與鴻海等大企業,都是大昌華嘉的客戶。 看起來,大昌華嘉就像一家萬能管理顧問公司,差別是,他們實際挽起袖子,幫客戶開疆闢土,實踐所有的建議。 「那些管理顧問公司(做的事情),只是我們超過五十種以上服務中的其中一到兩個項目。」大昌華嘉總裁郁和利(Dr. J?rg Wolle)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表示,客戶通常只有三件事不會委託給他們,那就是:產品的研發創新、製造,以及客戶本國市場的銷售與行銷。 以統一超商全省約五千家City Cafe據點為例,你看不到的大昌華嘉,替統一超商向瑞士企業下單,打造符合超商二十四小時營業需求的客製化咖啡機,且提供維修、清潔等售後服務。最後的 銷售,則由全台各地的統一超商店員完成,沒有大昌華嘉,你沒辦法隨時走進便利商店買到一杯熱騰騰的咖啡。 甚至,它也比香港人更懂得賣月餅。 香港龍頭月餅品牌「美心」在台灣的銷售,因為大昌華嘉協助重新定義品牌形象,找到對的行銷語言,大打「香港味」,並從原先僅有的超市通路,拓展到全省數千家便利商店,兩年內銷量成長了十倍。 郁和利,這位MBA教案的主角六月中悄悄現身桃園大園鄉、一間位處偏僻的物流中心。烈日下,郁和利為他們在台灣最新的一樁投資案剪綵。因為,這裡藏著雅虎奇摩購物中心快速到貨的秘密。 今年第一季起,大昌華嘉成為雅虎奇摩推動二十四小時快速到貨的新夥伴,它負責倉儲管理,縮短雅虎從接單到出貨的揀貨時間,並提供商品開發服務,替雅虎找到合適的新品上架。 過去,「快速到貨」一直是PChome的金字招牌,但現在,雅虎倚靠這群外籍傭兵,在快速到貨的戰場攻城略地。 雅虎台灣及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表示,在大昌華嘉成為倉儲夥伴後,預計快速到貨的品項,可以在一年內擴展到五成。 未來,大昌華嘉並計畫協助雅虎達成六小時便利商店到貨,這是近兩年,各電商的快速到貨大戰中,雅虎一直未能推出的服務。 「大昌華嘉的規模讓人信賴,而且台灣做倉儲管理的,以往都只有B2B經驗,很少人能做到B2C這端,一箱一箱出貨,跟一件一件出貨,需要的能力差很多,」 王志仁表示,電商倉儲,難在既要管食品、日用品,卻也要管3C、精品,這些貨品的保存與管理方式差異非常大,背後更需要強而有力的IT系統協助揀貨,而大 昌華嘉是少數非電商業者,卻能擁有這些能力的公司。 團隊分散亞洲快艇式作戰,財務駐星國、IT在馬國 在台灣,大昌華嘉約有一千二百名員工,但服務上百種公司客戶,從醫療保健、科技、消費品、精品與食品、化學原料等,打擊面非常廣,為什麼他們還有能力提供電商倉儲這種需要豐厚經驗積累,與強大IT系統的服務呢? 答案是,他們分散而彈性的組織。 「我們像是有很多艘軍艦快艇,而不是一艘航空母艦,」郁和利表示,總部內,包括他和秘書與核心團隊,只有二十八個員工。企業內其他重要的單位,都散布在亞洲各國,例如財務長常駐在新加坡、供應鏈管理的主管則派駐在曼谷,IT部門則分布在馬來西亞。 分散式的企業組織,除了是延續大昌華嘉自遠東時代成立以來所強調的冒險與創業精神,更是為了就近提供服務,支援他們在亞洲的七百六十個據點。 七百六十個據點,這數目相當於台灣一線銀行全台分行數的四到五倍,連在亞洲GDP後段班的寮國,大昌華嘉也早已插旗。 這種獨特的組織形態,正是大昌華嘉能成為各企業最佳的傭兵,營業範疇橫跨各類產業的關鍵。 「我們給各個國家(的據點)如創業家一般的自由,」郁和利表示,各個國家、各個據點內的員工,只要專心在外作戰,將井打深,了解該國的文化與市場,以及客 戶的產業內知識,其餘包括物流、金流、IT系統或人資等服務的Know-how,都可以就近,由散落在亞洲的各個核心單位提供後勤支援。 「對大昌華嘉這樣的企業來說,物流、金流在各國家的作業,都不會差太多,差別是在產業知識,」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邱志聖觀察。 因此,大昌華嘉最重要的資產,不是那些貨品,或建立在各國的物流中心,而是員工的頭腦。每年,他們都會送上千名員工,到新加坡接受談判技巧、策略領導等各式課程,培養員工對各國、不同產業內的商業知識。 郁和利表示,大家可以把大昌華嘉理解為廣告行銷公司、物流配送公司、市場調查公司加上管理顧問公司的綜合體,「結合這些,我們創造出一個很獨特的企業,世界上你找不到第二個像大昌華嘉集團這樣的商業模式。」 而如果說,分散在亞洲、提供強力後援的組織,是大昌華嘉在亞洲攻城掠地時最佳的武器,那他們最堅固的護城河,便是累積一百五十年的商業智慧。 「(從事市場拓展服務)你必須有很強的文化理解,要了解客戶的文化和想法,同時也有能力,將那些轉變成終端消費者的需求。在亞洲,因為我們已進入市場一百五十年,所以這是我們的優勢,」郁和利說。 深耕760個據點洗髮精、咖啡怎麼賣?比在地人有見解 一百五十年,乘上七百六十個據點,大昌華嘉在時間與空間上,交織出綿密的網絡,讓他們提供給客戶的服務,能比本國人更有洞見。 例如,大家都以為在東南亞賣洗髮精或沐浴乳,零售的鋁箔小包裝更好賣,但大昌華嘉根據數十年的經驗告訴你,其實在東南亞多數地區,家庭號還是賣得比較好,因為消費者其實傾向買較划算的家庭號,再自己跟親友或鄰居分裝。 或例如,大家總以為東南亞的即溶咖啡,得跟「便宜」畫上等號,但大昌華嘉卻基於在台灣市場深耕近六十年的觀察,大膽逆勢而行。 他們用比市場內三分之二品牌都還高的價位,替馬來西亞最大連鎖餐飲集團「Old Town」旗下的即溶咖啡品牌,打進台灣市場,主打「馬來西亞當地居民才有的享受」,業績每年在台灣有雙位數以上成長。 一開始,「Old Town」只是委託大昌華嘉將旗下商品賣到新加坡,接著又賣到泰國、台灣等地。最後,因為各地的好成績,他們連馬來西亞本土市場,也委由這群外籍傭兵打天下。 郁和利表示:「他們是家馬來西亞公司,(在馬來西亞)沒有任何文化或語言障礙,但因我們在銷售跟倉儲物流等環節的效率,所以把本土市場也委託給我們。」 繁雜的業務與背後所需的龐大知識庫,建立起高門檻,使「市場拓展服務」產業很難有新的市場競爭者。「他們(市場新進者)如果準備好每年損失數百萬歐元,且有十年以上的時間,可以做這些事,那可能可以,」郁和利充滿自信的回答。 邱志聖也認為,大昌華嘉占有一個利基位置,專門替歐美品牌進入亞洲「試水溫」,雖然科技進步,資訊更加流通,但這樣的需求仍不會消失,「資訊流通只是在網路上,物流、銷售、金流,尤其商品怎麼從企業到零售這端,永遠需要有人做這些動作。」 從十八、十九世紀在亞洲隨處可見的貿易洋行,轉型為「市場拓展服務商」,大昌華嘉不讓歷史成為包袱,以靈活的組織做為武器,將積累的智慧轉化為堡壘,讓我們看見,只要時時創新,百年老店也能是走在時代尖端的企業。 【延伸閱讀】IKEA、星巴克到漢堡王,背後共同推手—大昌華嘉業務及其客戶 採購業務的客戶˙7-11 City Cafe˙麥當勞、星巴克˙家樂福、好市多˙IKEA˙君悅飯店及晶華酒店等餐飲機台設備 行銷業務的客戶˙香港龍頭品牌美心月餅˙Zespri紐西蘭奇異果˙泰國相撲海苔˙瑞士頂級保養品La Prairie˙馬來西亞Old Town白咖啡˙瑞士精品皮件Bally 配送與物流的客戶˙雅虎奇摩購物中心˙愛買˙花王、Kose、Kiehl's˙王品、漢堡王˙開元食品、聯華食品˙妮維雅 整理:吳中傑 【延伸閱讀】除了研發、生產,它什麼都能幫客戶做—大昌華嘉服務流程 情境:如果你是一家賣巧克力的歐美公司,想進入亞洲市場,大昌華嘉可以幫你做哪些事? 1. 找定位:打造適合亞洲口味的巧克力 ˙市場調查 ˙研發建議 ˙原料採購 2. 找通路:幫你把巧克力運到每個通路 ˙法規註冊 ˙報關清關 ˙倉儲管理與配送 3. 做行銷:讓你的巧克力賣得更好 ˙拓展通路 ˙行銷策略 ˙銷售與促銷活動 4. 管產品:不用擔心巧克力銷售糾紛 ˙貨品到期下架 ˙退換貨、售後服務 ˙金流管理 整理:吳中傑 |
| ||||||
總市值超過美國沃爾瑪的亞馬遜,在日本推出最快一小時到貨服務,由於反應熱烈,回購顧客超過半數,未來將擴大服務區域。 二00九年十月,日本亞馬遜開始提供「當天到貨」的服務,這樣的方便性使得用戶慢慢變多。一五年十一月,又有高速到貨的服務「Prime Now」(以下簡稱Now)問世——只要年付三九00日圓會費成為Prime會員,亞馬遜最快可在一小時內把貨送到。在全球的亞馬遜當中,日本亞馬遜是第四個提供這種服務的。 一開始,該公司從在東京世田谷區設置專用的小型物流中心,送貨到附近的地區,商品品項約一.七萬至一.九萬件,只要每次購買二五00日圓以上,就能使用該服務。這也是日本亞馬遜第一次提供蛋、牛奶、優格、奶油等生鮮食品,只要在智慧型手機下載專用APP(應用程式),馬上就能利用。 上路三個月戰區急速擴大 顧客可選擇一小時或兩小時到貨,一小時到貨每次須多付八九0日圓的送貨費,兩小時到貨則不必再多付費,這兩種到貨時間各有不同的可利用時段,前者是早上六點到凌晨一點(有些地區只到凌晨零點);兩小時到貨則是早上六點到凌晨零點,共九個時段。 服務上路才三個月,服務地區就急速擴大。除了以東京八個區為服務對象的世田谷物流中心外,一六年一月,又在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區與神奈川縣橫濱市神奈川區,各增設一個Now專用的小型物流中心,一口氣把戰線擴大到大阪、兵庫縣及橫濱。二月二十三日,東京都江東區豐洲的物流中心也加入,東京有十二個區以及千葉縣的兩座城市也能利用Now的服務。 樂天搶先在一五年八月就推出極快速送貨服務,賣點在於全天候都能夠最快二十分鐘到貨,只不過僅限四五0種商品,地區也只限東京都的澀谷、目黑、港及世田谷四區。 連鎖家電業者友都八喜(Yodobashi Camera)自一三年起,就在自家網站上針對部分地區提供三至六小時到貨服務,但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 至於用戶的反應,Prime Now事業部部長永妻玲子說,「回購顧客達到半數以上,令人驚奇的是,很多人都指定要在清晨送貨,這可能是日本特有的傾向。」若使用兩小時到貨服務,則可以指定隔天送達。也就是在前一天晚上訂貨,隔天早上出門上班前收貨;也有人傍晚在擁擠的電車裡訂貨,回家後收貨。 目前亞馬遜在全球有四國(美、英、義、日)的二十七座城市提供Now服務,只有日本把利用時段延至凌晨一點,原因是歷史資料顯示,顧客在深夜訂貨的比例很高。 「一小時到貨就像叫披薩一樣,有些住址可能十五至二十分鐘就送到。有些人之所以會在深夜訂購,是因為回家後沒辦法再出門買啤酒、衛生紙等商品。」永妻說。 滿意度關鍵指定送貨時間 雖然看來攻勢凌厲,但Now在全日本的接受度如何,仍待觀察。根據日本通信販賣協會的「二0一三年送貨滿意度調查」,針對送貨服務,用戶認為最重要的因素,第一名是「可指定送貨時間」(六八%),第二名是「可指定送貨日期」(六二%),「當天送達」(四%)只排名第六。 該調查時間較久遠,回答者近四分之三都是五十歲以上,且有近九成都是女性,但至少可以看出,中高齡女性不怎麼關心能否當天到貨。當天到貨與Now的極快速到貨是類似的需求,未來能發掘出多少潛在需求是一大課題。 在日本這種在狹窄商圈裡有著密集店面的國家,實體店面也是Now的競爭對手,假如不是即時需要,大可在別的地方購買,Now必須克服這個問題,否則很難施展開來。 假如光靠速度無法致勝,「質」就變得很重要了。友都八喜副社長藤澤和則說,「我們不強調速度,而是注重最後一哩路的待客品質。假如服務態度不佳,就算到貨再快,顧客也不會再次利用。」 但這得靠自家公司的員工來送貨,才易於控管,Now卻是和非全國性的當地貨運業者合作,因此很難要求服務品質均質化。 美國亞馬遜的Now服務,「最後一哩路」是自己打理的,日本之所以沒這麼做,據日本亞馬遜社長Jasper Cheung表示,是因為「日本的送貨品質在全球來說很高,可實現各國追求的服務水準,所以我們還是和宅配業者合作。」 如果「高速到貨」的價值能夠受到用戶的肯定,用戶人數可望呈現爆發性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