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換倉的時候到了 艾薩Isaac Sofaer


2013-08-15  NM
 
 

 

當你們決定換倉時,做吧!無人能擁有天賦的權力和能力,在最完美的時刻換馬!即使恰巧如此,亦只是幸運之神眷顧,並非代表你聰明過人。我們是人,人會犯錯!減少地產股持倉

我決定賣掉一萬二千股港鐵,把套現得來的資金和手上現金,買入二萬四千股安踏體育(2020),及五萬股太平洋航運(2343)。其實,數星期前,我已有這個打算,假如我當時已這樣做,本倉已經受惠。不過,我不會因此而感到面目無光或失眠。我有信心,蘇州過後,仍有「艇」搭。記住,在一個不完美的金融世界,不要奢望取得一個完美的入市價!港鐵是一間優質的公司,可惜我資金有限,必須作出取捨。再者,我希望降低香港地產股的持倉比例,本倉已有太古B及信德,無須更多。

買在復甦之先

至於安踏體育,在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安踏站於一個令人稱羨的位置。過去三年,公司可謂麻煩多多,包括產能過剩,存貨高企,銷售呆滯,過江龍競爭,這些只是一部分仍未解決的問題。不過,安踏似乎已處理好積壓的存貨,改善流動資金。公司手揸五十億元現金,市值二百四十億元,是一群醜小鴨中的白天鵝!一如今年第二季銷售表現,及一四年首季的訂單情況所顯示,安踏已踏上復甦的軌道。買入太平洋航運,不只是計算風險後的決定。航運業正面對三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但太平洋航運安然度過,更趁散裝乾貨船的價格低迷時,增加船隊規模。另一邊廂,又把蝕錢的滾裝貨船賣掉,去蕪存菁,太平洋航運的資本負債比率只有三成三,假如你保守地把貨船的估值撇賬,比率亦只得五成。這仍不差,因為利率已固定在低水平,利息覆蓋率相對高。我有預感,一四年起,太平洋航運的利潤及派息會「重振雄風」,給予大家一個很大的驚喜!因此,風險相對回報,仍然很低。最後,在此我想向本倉讀者說聲感謝,你們不辭勞苦出席本人上週六的講座,希望有所獲益,即使未必是現在,而是將來。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69

蘋果們開始重視中國:國產手機超車的機會到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185.html

9月11日中國的果粉們有福了,他們將第一時間看到蘋果的iPhone 5S/5C等新品,這也是蘋果公司首次在中國單獨舉行的新品發佈會。老一些中國電信的營業廳已經打出了預訂iPhone新品的告示。

在此之前,中國消費者要比美國消費者落後很長時間才能拿到蘋果的新品。想當年,2007年年底,老冀去美國出差的時候,第一次買到了部iPhone,而此時這款手機已經在美國上市了將近半年的時間。2008年6月蘋果發佈iPhone 3G,2009年6月發佈iPhone 3GS,而中國內地的行貨iPhone 3G/3GS則直到2009年11月才上市。此後,蘋果的每一代新品,中國內地至少都要晚3個月以上才會上市。

這一次在美國和中國同時發佈新品,對於蘋果來說也是第一次。無獨有偶,幾天前索尼也將中國作為手機新品XperiaZ1在全球首個上市的市場。

海外手機巨頭們確實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了。過去幾年裡,重視中國市場的三星和蘋果都嘗到了不小的甜頭,而漠視中國的HTC、LG卻嘗到了苦果。沒辦法,誰讓中國早就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市場了呢。

不過,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蘋果和索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恰恰也與他們在中國市場上遇到的很大挑戰有關。今年7月份蘋果發佈的2013年財年第3季度財報顯示,蘋果在大中華區營收為46.4億美元,同比下降14%,環比大幅下降43%。而索尼(以前是索愛)的手機業務也從前些年的小有名聲,淪落到如今的根本找不著了。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當某個產品開始將中國視為它最重要市場的時候,該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就從成長期進入了成熟期,甚至很有可能進入衰退期了。

2001年湯姆遜、飛利浦等CRT彩電廠商在中國加大投入後僅僅兩年多,CRT彩電就進入了衰退期,逐漸被TFT-LCD彩電取代。2003年年底,TCL收購了湯姆遜的全部CRT彩電業務,還以為抱回來一個金娃娃,殊不知一兩年內CRT彩電就基本上找不著影子了。2007年諾基亞在中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功能手機也就走到了頭,3年後諾基亞一敗塗地,以至於今天被微軟收購。

如今,三星和蘋果在中國仍然非常強勢,但是已經出現了增長放緩的跡象,這是否意味著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也將進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

當歐美企業不再有革命性或者顛覆性創新的時候,中國企業的機會才剛剛到來,當年做手機的TCL、波導這樣,如今做智能手機的「中華酷聯」同樣如此。到了這個時候,成本就成為了競爭的最關鍵因素,而中國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無論是製造成本還是研發成本,中國企業的成本仍然遠低於歐美廠商。

因此,如果三年後中國手機廠商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上擊敗三星和蘋果,老冀絲毫不覺得奇怪。

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市場和「成本領先」戰略也救不了歐美廠商。想當年諾基亞已經在歐美市場上呈現頹勢的時候,它仍然在中國市場上獨領風騷;通過將大部分製造遷移到中國,諾基亞的成本也已經不能再低了。但諾基亞仍然慘敗,並最終連累中國市場崩盤。

但中國企業為什麼不能抓住這個超車機會發動革命性的創新?如今,當歐美企業開始研究可穿戴設備和無人駕駛汽車的時候,中國企業卻仍然忙著建渠道、摳成本,滿足於所謂的「微創新」。

老冀覺得,在這一輪的智能手機浪潮中,中國手機廠商對於全球產業幾乎沒做出貢獻,無論是芯片、操作系統、應用商店,還是商業模式,均在拾人牙慧,中國手機廠商們的貢獻甚至還不如當年的山寨手機,那個時候的他們至少還做過很多功能上的革新,至少還大規模進入過亞非拉市場。

因此,智能手機市場經過這一輪洗牌之後,老冀希望中國企業不僅僅又一次在成本上擊敗歐美企業,還能夠在局部的創新上超越他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45

「十一」到了,我們國慶,美國政府關門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http://xueqiu.com/6246827362/25477559
九月中旬,Summers退出美聯儲主席角逐、美聯儲拒絕退出QE3兩件大事讓整個金融市場驚訝不已。但是過了一週的興奮以後,塵歸塵、土歸土,上週全球股市、債市、匯市再次進入了無聊的境地。大家不願意Summers當美聯儲主席,Summers就退選。美聯儲又遲遲不收緊貨幣政策。當沒有不滿足的時候,人們反而陷入無聊。全球股市小幅下跌1%左右。歐美股市近期上漲明顯,小幅回調也不值得人們注意。美國標普500下跌1.1%,但是9月份上漲3%,離九月中旬的歷史最高點也不過就2%而已。

我在上次全球市場評論中說,美聯儲出人意料地不退出QE3,讓市場覺得美聯儲無法預測,對市場信心反而有所打擊。另外,貨幣政策並不是越寬鬆越好,代價有可能非常大。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最近的例子是2004-2006年,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由於通貨膨脹(CPI)很低,升息步伐非常緩慢,充沛的流動性造成了一個大資產(美國房地產)泡沫。這個泡沫的破滅直接導致了全球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原本備受崇敬的格林斯潘不僅晚節不保,反而淪落到幾乎人人喊打的地步。「殷鑑」不遠,伯南克要小心了。

另外要向某些一貫「美國黑」的人士報告一個「好」消息。十一我們放煙火慶祝生日的時候,美國政府極有可能關門歇業。這個可能性是如此之大,我只好說是「無限接近但不等於1」。

長期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人士可能對2011年美債上限逼近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差點關門記憶猶新。當時的情況是,美國國庫的現金即將用完,而債務上限又被美國國會控制遲遲不能發債,政府即將關門。當然,如果債務上限不提高,不僅政府要關門,連債務都要違約,這個責任太大了。所以,美國國會在現金即將用完的最後一刻提高了美債上限。大家有驚無險地過了這一關。美國政府也沒有關門。

今年美國聯邦政府即將關門的原因和2011年不同。原因複雜得多。首先,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都有預算(包括每個部門的預算),而預算是美國國會投票通過的。每個預算年度從每年的10月1日到下一年的9月30日。每年政府預算都是美國國會兩黨鬥爭激烈的戰場。一般來說,民主黨比較願意增加支出(同時提高稅收收入),用於公共部門(主要是福利),這和民主黨的大政府主義意識形態有關。一個硬幣總有其反面。共和黨傾向於減少支出(同時減少稅收),少福利,多優勝劣汰,這就是所謂「小政府」的意識形態。一般來說,國會裡的預算爭鬥少有10月1日以前能夠完成的。以前,如果10月份沒有新的預算,聯邦政府就要關門。從1976年至1987年,美國聯邦政府幾乎每年10/1開始都要關門幾天。後來,大家覺得這樣不太好,就在每年9月30日之前先通過一個短期的預算「解決方案」(Continuing Resolution),讓聯邦政府各部門先有點小錢過一兩個月日子,希望在這一兩個月之內,國會能夠通過下一年的預算。自1987年之後,美國政府關門就少見了,只有當短期解決方案過了還沒有預算才會發生。總共兩次。第一次在1990年持續了5天。第二次從1995年11月陸陸續續到1996年初,持續了28天,是美國政府關門最長的一次。當時美國總統是民主黨克林頓,著名的極左派。而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都是共和黨,由極右派金裡奇領導。(注意:美國的「極左」和「極右」含義和中國的含義大相逕庭。)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數次通過的1996年預算都被克林頓否決。其中有一次預算中國會要求把政府資助的老年健康保險(佔聯邦預算支出的1/4)中的藥品保費從每月$42.50提高到$53.50。克林頓就把預算給否決了。1996年的預算到1996年1月才順利通過,超時了3個多月。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確實是個問題,但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首先,這並不表明美國總統、國會議員有什麼危險。也不會改變政體。美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也不會改變。其次,各級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沒有任何關係,不會 有任何影響。再其次,並不是所有聯邦政府部門都會關門,軍隊、邊防、空中交通管制等要害部門全部正常上班。即使要關門的政府部門也不會全部都不工作。要害崗位的員工都需要上班。不上班的員工將不會有任何收入。1995年,美國聯邦政府有80萬人放短期無薪假,約佔聯邦僱員的1/4。這種政府關門其實和2011年債務上限即將達到國庫現金即將用光時的政府關門不可相提並論。

今年美國的問題是在9月30日之前美國國會不僅無法達成預算,連短期的解決方案都可能達成不了!原因是奧巴馬在2010年力推通過的新的健康保險法案今年10月1日即將生效。這個新的健康保險計劃強制無保險的人加入保險,並為其中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提供不同的保費減免(300萬人受益)。這個計劃當然會推高政府支出,一直為共和黨人所痛恨,也是奧巴馬一生「英名」所在!今年恰逢這個法案即將生效,共和黨人控制的國會把取消新健保法案的提案和2014年預算前的短期的「解決方案」連成一個法案通過。也就是說,要想政府2013年10月1日之後有錢運作,新的健保法案一定要取消或拖延(當然拖延到期還是個問題)。要知道,奧巴馬和一眾民主黨人強推了兩年才在2010年通過了新的健保法案。現在奧巴馬絕對不會低頭。而無數共和黨人以推翻這個新的健保法案為競選綱領。現在兩方面就這樣「槓」上了!兩天之內妥協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說美國政府10月1日關門的可能性極大。

讓事情更複雜的是,10月中旬到下旬,美債上限再一次即將達到。我們剛才說過,如果美債上限不上調的話,美國國庫就沒錢了。那就不是1/4政府僱員放無薪假的問題了。美國共和黨人一定會把美債上限問題和新的健保法案一起聯繫起來提,要求民主黨人讓步。

但是美債上限即將達到既是「不幸」也是「幸事」。因為,美債上限達到這件事實在太可怕了以至於沒有人敢讓它發生,所以美國國會一定會在10月下旬之前就是否取消或拖延新的健保法案達成妥協以換取提高美債上限,2014年預算的短期「解決方案」也就會一併解決,美國政府就會再次開業了。

我判斷是:美國政府10月1日會關門,但是美債上限會在10月中旬再次提高,2014年預算的短期「解決方案」同時通過,美國政府屆時會恢復正常工作。新的健保計劃應該不會被取消,但短期某種形式拖延的可能性有,畢竟在短期內取消一個的法案要比通過一個法案要難得多。也就是說共和黨會再一次失敗。

很多人會非常驚訝美國國會會為了300萬人參加健保或者每月保費上漲11美元而爭鬥不已,甚至不惜讓政府關門。確實,民主政治就是這樣公開地打來鬥去。我們在遠處圍觀,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觸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0

印度軟件外包業走到了盡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723

原文作者為Vivek Wadhwa 印度軟件外包業的蓬勃發展之勢已經走到了盡頭,印度軟件公司的高管們已經無法調整航向,跟上這個行業新的發展趨勢。 當然,這並不是說印度的軟件外包服務無法滿足西方企業的要求,而是他們的客戶基礎(企業的信息總監和IT部門)在減少。隨著平板電腦、應用程序、雲計算等等新事物如雨後竹筍般出現,用戶自己就能解決一些簡單的技術問題,或者直接開發更好的技術,而不需要借助IT部門。 他們可以在iPad下載便宜、簡潔而又強大的應用軟件,讓公司的系統看起來更加簡單明了。這些定制化的軟件不需要內部人士進行軟件開發也不需要進行日常維護,只要懂一點編程知識就能上手。 但是人人都是程序員的時代不會那麽快到來,電腦系統的更新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且企業的IT部門運轉的像蝸牛一樣慢,所以印度的軟件外包業在經歷明顯的陣痛期之前還會有幾年的好日子過。 但改變也創造了新的機遇。 例如,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領域的機會就讓制造業從中國重新流回美國、歐洲…以及印度。 以科技初創公司Rethink Robotics推出的Baxter為例,這個機器人有兩個胳膊一張臉,能夠模仿人類的表情,自帶的攝像機與傳感器能夠察覺與它一同工作的人的情緒,這個家夥能夠組裝和搬運盒子,而且一天工作24小時從不抱怨,關鍵是售價才2.2萬美元。與此類似的機器人還有很多。 而人工智能則讓自動汽車、聲音識別系統(例如siri)以及電腦自動決策成為可能。 這些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廉價,且更容易獲得,但美國的制造企業似乎並沒有準備好迎接新技術潮的到來。大多數企業都不知道這些技術為何物,更別提如何應用。 這就給印度的企業提供了機會。他們能夠利用這些技術為客戶設計新的工廠、安裝機器人、遠程遙控工廠,他們也可以提供新的價值鏈設計以及庫存管理方面的咨詢服務,這無疑是比傳統的IT外包服務更加有利可圖,也可以為印度的軟件業帶來一萬億美元的市場機遇。 此外,印度的科技公司也可以發展基於傳感系統的生物醫藥設備,用於分析染色體以及健康數據,或者參與到智能城市、數字教育以及現代農業的進程中,軟件與IT都是這些新領域得以突破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74

新興市場到了關鍵時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56

近期關於新興市場危機的報導非常集中,部分觀點非常悲觀。NYT援引摩根士丹利的看空觀點寫道:

最近幾個月裡,摩根士丹利是對新興市場最為看空的機構之一,該行本週分析了一系列指標後認為風險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南非、烏克蘭和土耳其。該行指出土耳其1/3的外債為短期債務,且該國外匯儲備小於其短期債務的數額。

摩根士丹利警告稱一個或多個經濟體可能遭遇衝擊。但即便你能確定這一切將發生,但你很難預測具體時點。

FT的Izabella Kaminska則提到了法興的悲觀預測,該行認為市場的信心崩潰可能近在眼前:

法興跨資產研究團隊認為,從新興市場資金外流角度看,這可能只是開始:

Qwest的Cam Hui認為這些風險因素一直存在,但為何市場現在開始擔憂?這會是全面危機的開端嗎?

Cam Hui通過兩個指標來觀察新興市場的狀況,其中一個是,新興市場債券ETF(EMB)與美國垃圾債券ETF(HYG)的表現對比,這一垃圾債VS垃圾債的指標衡量市場對於新興市場資產的態度。目前該指標已經跌破關鍵的支撐位。事實上,這一指標如今已回到雷曼危機時期的低位。

另一個指標是新興市場貨幣ETF(CEW),目前該指標仍然在測試支撐位。目前看,市場信心仍然還在。

同時,全球股市下挫。官方的干預大部分沒有效果。土耳其大幅加息的效果只維持了幾個小時。

當前環境預示著資產價格將面臨大幅的波動。一方面,多頭要小心新興市場貨幣危機可能成真,我們可能看到自新興市場資產開始的一場大波動。

另一方面,之前已經有過大範圍干預市場的先例。此前G7央行聯手穩定市場的先例應該讓每個空頭警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31

抄底俄羅斯的時候到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374

如今的市場上開始出現抄底俄羅斯聲音,經華爾街見聞整理,理由有四:1、股市已經跌得足夠低,三年內跌去50%,目前市盈率僅3.9倍和市淨率0.6倍;2、高利率對外資很有吸引力;3、油價大幅上漲將利好俄羅斯經濟;4、已經有大量資本開始湧入。

為什麼說是時候抄底俄羅斯了?首先要從俄羅斯的股市談起。

早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俄羅斯的股市就一直在下滑。當基輔的衝突升級時,股市下跌速度開始加快。當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整個烏克蘭草木皆兵時,市場更是狂跌不止,俄羅斯RTS股票指數在一天內跌去了12%。

三年前,以美元計價的俄羅斯RTS股票指數為2100多點,而本週僅為1100多點,跌去約48%。雖然過去幾年新興市場的股市表現都很糟,但俄羅斯顯然是最糟的。過去一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下跌了9.7%,而同期MSCI俄羅斯指數暴跌了23.9%。

盧布也創下新低。2011年初,1美元能兌換28盧布,而今年初變成33美元。到了本週一,1美元已經能夠兌換約37美元。為了保衛盧布,俄羅斯央行大幅加息150基點至7%,並狂拋113億美元苦苦支撐

但與此同時,敏感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事情或許在發生轉機。

從今年年初開始,石油開始大幅上漲。作為全球主要的產油國,油價上漲充盈了政府的金庫,增加了俄羅斯的經常性賬戶盈餘,並將帶動經濟增長。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盧布貶值的損失。而且,高利率也讓俄羅斯對國外資本更加有吸引力

同時,股市估值看起來也很有吸引力。《華爾街日報》援引摩根士丹利數據稱,目前俄羅斯股市的市盈率為3.9倍,市淨率為0.6倍,僅比2008年金融危機最糟的時候好一點。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資金就已經開始大量湧入俄羅斯。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統計,2013年俄羅斯的國外直接投資(FDI)飆升至9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暴增83%。

或許正是基於以上諸多原因,金融作家Brett Arends表示,自己準備把錢扔進俄羅斯股市,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任其自生自滅。

不過,俄國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今天俄羅斯考慮立法沒收歐美資產的消息無疑是給投資者最好的風險提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93

撥雲見日——中國經濟回暖的時刻到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386

中國經濟開始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向好跡象。4月以來中國政府秉持“穩增長”基調,陸續出臺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微刺激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市場普遍對本周三即將公布的中國GDP等多項經濟數據的預期持樂觀態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多次公開強調,二季度經濟發展狀況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今年有信心能夠實現7.5%左右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體經濟運行逐步回暖,央行公開市場持續凈投放,銀行間市場資金較為充裕。同時在定向降準等微刺激政策的影響下,銀行信貸能力也逐步增強。融資環境的改善已經漸漸對經濟層面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市場期待二季度GDP數據會比較令人滿意。 然而,在經濟數據普遍向好的環境中,也不乏有一些疲弱的跡象,比如進出口數據不及預期,顯示需求較為疲弱。尤其是5月份進口意外下滑,雖然6月回正但仍不及預期,這反映出國內需求仍顯疲弱。 此前,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僅有7.4%,為2012年三季度以來最低水平。海外分析師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將穩定在7.4%。 在二季度GDP增長數據公布前,多項宏觀經濟數據已經顯現出了回暖的趨勢,總體上有望對二季度GDP數據產生積極影響。 社會融資數據整體超預期 6月的社會融資數據整體超出市場預期。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較上月顯著提高,M2增速創10個月來高點,並且遠超央行設定的目標,涉及影子銀行的融資也在回升。這顯示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在加強。 央行公布的社會融資報告顯示,6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08萬億元,同比多增2165億元,也高於市場預期的9550億元,較5月份8708億元的規模大幅提高。 此外,截至2014年6月底,M2同比增長14.7%,這與去年8月創紀錄的最高增速齊平,不僅高於市場預測的13.6%,也遠高於央行設定的13%增速目標。 社會融資規模方面,6月數值為1.97萬億元,遠超前值和預期,增速創下3個月內最快。 實際使用外資(FDI)小幅回升 中國6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一舉扭轉了上個月的大幅下跌態勢,出現小幅回升。6月FDI金額為144.2億美元,同比上漲0.2%,前值為下滑6.7%;今年上半年,中國FDI同比上漲2.2%,前值為增長2.8%。 關於中國利用外資的所謂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的說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這種說法是缺乏足夠依據、站不住腳的。盡管有些外商投資企業確實信心有些不足,但是多數的外資企業還是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商機。 用電量連續兩個月加速增長 作為“李克強指數”之一的用電量持續增長表明經濟有所回暖。 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6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1-6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262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 進出口回暖 但仍不及預期 6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7.2%,進口同比增長5.5%,較上個月都有所加速,但均不及預期。 進出口數據公布前,市場本來預計出口增長將重新回到兩位數的水平,但這一幕並沒有出現。 PMI重回擴張領域 6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50.8,升至七個月來最高,打破了此前連續五個月處於50枯榮線下方的周期,顯示6個月來中國制造業首次出現改善。 匯豐經濟學家預計,此後幾個月基建和相關行業會繼續支持經濟好轉,穩增長將持續。路透等外媒認為,中國政府將保持相對寬松的政策立場。 CPI、PPI數據 中國5月CPI環比微漲,PPI環比和同比降幅均繼續收窄,顯示中國經濟出現更多企穩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5%,創四個月新高。PPI同比下滑1.4%,盡管為連續第27個月負增長,但降幅連續收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78

大摩欲為初級銀行家提薪25% 投行新人的春天到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686

彭博社報道稱,摩根士丹利計劃為初級銀行家提薪25%。 但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今時不同往日,投行們也面臨著激烈的人才競爭,尤其是來自高科技行業的競爭。包括給予初級銀行家真正的周末,華爾街的投行們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來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此次摩根士丹利提薪主要針對的是那些20歲末、30歲出頭的associate或VP。因為這一年齡群體的員工很容易就被私募和對沖基金挖走。又或者他們會想花兩年時間去讀MBA,然後就再也不會回來銀行工作了。 據彭博社: 招聘公司Options的數據顯示,大型投行的associate的基本年薪在8.5萬美元到18萬美元之間,而VP則在12萬美元到25萬美元之間。 算上獎金,這一數字就更高了。全年總收入通常都是年末決定的。一名知情人士今年1月透露,2013年,摩根士丹利將總收入和提成高於35萬美元和5萬美元的職工的獎金扣留了至少一半。 據以往經驗,基礎工資增加25%也意味著獎金增加了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77

德俄關系到了最危險關頭:普京和默克爾的愛恨情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770

在共產主義東德長大的默克爾對普京的蘇維埃歷史知之甚深,而克格勃出身,曾在德工作多年的普京對默克爾的民主德國同樣了解。

但這種個人層面的熟悉並無法阻止德俄兩國的關系降至冷戰後的冰點。上個月,默克爾在馬航MH17墜機後轉而支持歐盟對俄羅斯進行強硬制裁,意味著柏林和莫斯科長達數十年的合作關系從此終結。正如德國雜誌《明鏡》所說:“MH17的墜毀同時也是德俄關系的墜毀。”

歐盟委員會外事關系的資深成員Jesef Janning評論說:“這對柏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兩國關系將開啟一段新的時代。”

在此次危機中,德國史無前例地扮演者領軍的角色。在過去六個月中,默克爾與普京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電話聯系,兩人至少通了30次電話。

二戰後,德國一直在國際政治事務中保持低調。但隨著其經濟實力的增長,德國在過去25年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斷上升。在此前的南斯拉夫和阿富汗戰爭中,主導權一直掌握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盟友手中。

但這一次,鑒於其與俄羅斯長期以來的政治紐帶和廣泛的經濟關系,柏林成為西方處理烏克蘭事件的主導者。

在此次烏克蘭事件中,默克爾喜歡采用歐元區內部慣用的協商方式。盡管她私下里向奧巴馬抱怨普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在公開場合,她還是盡可能地維護德國的利益,確保西方的回應不被美國所主宰,因為她害怕那樣會加劇沖突。

在過去的幾次制裁中,默克爾不斷地表示協商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即便在MH17墜毀之後,她仍然表示:“這些時間再次向我們表明,我們需要通過政治的解決問題。”

默克爾本可以一直走中間路線,盡力利用德國的影響力,在美國、波蘭和英國等鷹派和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鴿派之間尋求平衡。

但MH17的墜機事件讓她陷入了困境。該事件不僅震驚了世界,也震驚了德國。親俄武裝事故現場抽煙、甚至搶劫屍體的行為讓公眾的輿論非常憤怒。於是,德國和歐盟在對俄羅斯實施強硬制裁上達成了共識。

不過,這種共識可能不會維持太久。歐盟內部對具體的執行上存在分歧,比如許多德國人就抱怨說,法國與俄羅斯的12億歐元的軍艦合同依然有效。

自冷戰期間推出“東方政策”以來,德國就一直是俄羅斯在西方國家中最親密的朋友。德國領導人始終和克里姆林宮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並修建了大量的天然氣管線。德國的外交官們總是對這一政策津津樂道,尤其是該政策促成了最後兩德的輕松統一。

與俄羅斯的緊密關系為德國帶來了商業利益。德國成了西方國家中對俄羅斯最大的出口國,該國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以來俄羅斯供應。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曾力挺Nordstream管道建設,該管道是俄羅斯Gazprom天然氣公司穿越波羅的海的一條頗具爭議的管道。2005年卸任之後,施羅德成了Nordstream管道的總裁。今年他在聖彼得堡舉辦了奢華的70歲宴會,主辦方就是Gazprom,普京也親自出席。

華爾街見聞曾在《德俄關系的縮影:默克爾已經11天不理普京了》一文中提到,過去幾年來,默克爾和普京都一直致力於改善兩國的關系。默克爾是一個務實的總理,她並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對普京冷眼相待,這是人們對她的誤解。默克爾新政府去年底的通過的一項合作協議呼籲“與俄羅斯保持對話和廣泛合作”, 並強調“歐洲的安全是與俄羅斯一起,而不是與之對抗”。

普京的魅力攻勢始於2001年,他上臺後的第二年就在德國議會發表演講。他操著在克格勃時期學到的流利德語,贏得了一陣陣掌聲和歡呼。

莫斯科親克里姆林宮電臺評論員Sergei Dorenko表示,普京對德國的態度在很多方面都和俄國沙皇很像:向德國學習現代化經濟、管理和技術。相比之下,和美國的關系就無關緊要了。

但自2012年再次當選以來,普京此前與西方合作的意願被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所取代。普京如今的首要任務,是重振莫斯科對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前蘇聯國家的影響力。

隨著此次危機的不斷加重,德國的合作意願也逐漸消退,對俄羅斯的不信任也在加深。歐盟智囊機構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CFR)的Janning表示:“支持俄羅斯的人幾乎已經無話可說了。”

在被問及柏林是否有可能修複與俄羅斯的關系式,默克爾基民盟的外交政策發言人Philipp Missfelder表示:“是的,但前提是莫斯科要先改變其政策。”

德國企業的處境也很為難。最開始,各大公司領導人都遊說政府不要進行嚴厲制裁。為德國公司代言東歐利益的遊說組織東部委員會表示,制裁俄羅斯將導致德國損失2.5萬個就業崗位。但在MH17事件之後,該委員會的反對立場開始有所軟化。

當然,從歐洲內部而言,這一次的沖突加強了德國的領導地位。英國智庫歐洲改革中心主任Charles Grant表示,歐債危機期間,德國是歐盟經濟政策上毋庸置疑的領袖,但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英、法依然能與其平起平坐。但在烏克蘭危機中,德國已經坐穩了頭把交椅。

對於美國來說,烏克蘭危機爆發正值斯諾登曝光美國“竊聽門”,德國人對於美國竊聽默克爾電話而憤怒不已。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微機上采取聯合一致的立場。在德國人看來,這是加強與美國聯盟的一個機會,默克爾上個月表示,與美國“保持緊密合作非常重要”,比如在伊朗等國際問題上。

不過,如今的西方聯盟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動輒訴諸武力。此次烏克蘭危機中,經濟制裁成了西方的主要手段。而且與美國一貫的強硬態度不同,德國一直采取“小心翼翼的”外交政策。

盡管普京在墜機事件中的表現讓默克爾很失望,但默克爾依然沒有放棄。兩天前,就在俄羅斯陳兵邊境,北約擔心烏克蘭可能遭到入侵的時候,默克爾與普京再度通了電話,就烏克蘭局勢做了溝通。這次對話後,俄羅斯昨天宣布軍事演習結束,主動緩解緊張局面,不能不說默克爾的策略起到了一定效果。

此次烏克蘭事件或許是個試金石,默克爾這種小心翼翼,穿梭於各方之間尋求平衡的外交策略對於普京是否能成功,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本文內容整理自英國《金融時報》文章《German diplomacy: Dominant by default》及華爾街見聞文章《德俄關系的縮影:默克爾已經11天不理普京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11

中國樓市到了“生死時刻” 政策托底勢在必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85

在多地放松限購、甚至放出松綁限貸信號後,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沒能止住冷卻的步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國房地產部分指標明顯惡化:除房屋新開工面積降幅收窄之外,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較前6個月降幅明顯擴大,且商品房待售面積有所增加。

在房價方面,7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從上月的55個增至64個,為2011年1月以來最多。一線城市則全線下挫:北京和上海環比跌幅分別為1.3%和1.4%。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在報告中提到,在地產開發投資本就疲弱的情況下,房價加速下跌對地產行業、尤其是地產投資的穩定構成了威脅,給經濟增長帶來沈重壓力。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Stephen Green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稱,未來6個月將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生死時刻”,導致信托公司和中小房企違約的壓力正在累積。

除非房地產轉向,否則很難在下半年看到經濟好轉。

徐高認為,政府的托底措施勢在必行。

從7 月數據的表現看,目前的限購放松力度尚未帶來居民對未來房價預期的根本改變。鑒於房地產投資占比較大,並且能夠帶動上下遊相關多個產業鏈發展,要穩增長,必須要穩地產。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相信更多的地產放松措施,以及貨幣政策對地產銷售的支持措施將會出臺。

實際上,銀行已經開始行動。中國商業銀行近月開始加大給開發商貸款的力度。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今年上半年銀行對開放商的貸款增長26.9%,至3.1萬億人民幣。整體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包括個人抵押貸款,在6月底達到16.2萬億元人民幣,占到本幣貸款的20.8%,高於在3月底的20.6%。

銀行加大貸款很大程度上是面臨著來自政府支撐房地產的壓力。

但新華社強調,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窗口已然開啟的情況下,要尋求長效機制,而不是短期救市。

在定向降息的貨幣環境和樓市下行預期將抵消各地取消限購可能出現的地產再度瘋狂的背景下,中國政府要把握住調整窗口,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尋找樓市“治本之策”,通過包括財稅、土地、金融在內的一系列改革而非行政和價格幹預,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表示,樓市遇冷,不該成為地方政府“松綁”的借口。限購政策作為行政手段,本身就無法改變供求關系,解除限購更不是樓市的“救命稻草”。

他強調,中國政府的著眼點不該是“救市”而是“借勢”,在充分利用市場力量的同時改進調控方式和切入角度,建立長效機制,提高房地產市場的“健康指數”。

今年初,發展和改革委官員表示,2014年擬研究推進房產稅法。四天前,中國國務院公布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這令房產稅的推出進程加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