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招保萬金時代遠去,金地再提規模塑招牌

1988年,定位為沙嘴工業村建設服務的“深圳市上步區工業村建設服務公司”註冊營業,後來,這家公司歷經多次更名改制,成為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金地集團(600383.SH)。

30年後,董事長淩克回憶起,不無感慨,他認為這是金地發展中幾個重要時點之一。

歷史進程上,1988年是個值得標記的年份。這年,國家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開始啟動房改。

行業上,與金地共享“招保萬金”榮譽的萬科,在這年正式進入房地產業;蛇口招商港務股份還沒更名為招商地產,這一年蛇口港成為全天候作業港口;往後數過4年,保利地產才在廣州成立。

白雲蒼狗,曾經的行業龍頭已從“招保萬金”變為“碧萬恒融”。近十年,國內房企規模“大躍進”的重要時刻,金地曾受“掉隊”質疑。直至2016年,金地規模增長63%,實現1006億元銷售金額,在此基礎上,2017年金地銷售金額增長39.9%,至1408.1億元。

千億是上升型房企的鼓舞劑、強心針,金地歸來矣。

2018年,而立之年的金地邁入另一個階段。公司三十周年慶典上,淩克說,過去幾年,金地發展得很快,同時他表示“金地在住宅的規模上還可以做得更大”。

金地未來的方向,從淩克和金地集團總裁黃俊燦的口中流出:做大住宅開發規模、多元化業務、長租公寓、進入三四線城市……金地正經歷著重塑金字招牌的過程。

金地快慢快

淩克很久沒有公開出現了,就連金地集團官網發布的活動資訊上,都很難找到有淩克出席的新聞。

過去數年,淩克面目模糊。直至6月2日,他現身金地集團成立三十周年的公司慶典。59歲的淩克站在臺上,身材微胖,黑發粉面,氣色極好,穿著灰色條紋西裝,藍色領帶,在低調中搭配一抹亮眼顏色。

慶典後,一名熟悉淩克的人士說他這麽多年來沒有大的變化,除了外貌和身型上的保持外,更多是言談中個性的流露,“溫和穩重,不愛張揚。”

淩克上場便感恩時代,言辭謙恭。“30年前,金地的誕生,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金地的每一步成長,都與國家的繁榮和時代的進步密不可分。”

住房制度的改革、城鎮化的發展、人口紅利的收割,讓地產業成為最佳的造富工具。

30年間,金地從無到有。光是選取其上市的2001年與如今相比,黃俊燦便算了一筆賬,“公司銷售額從5.3億到了2017年的1408億,上漲264倍。”此外,金地總資產從2001年的22.69億元,到2017年的2079.42億元,上漲91.64倍。同樣的概念若放在萬科、碧桂園等公司身上測算,結果會更驚人。

回到淩克身上,掌舵者的氣質便是企業的氣質,淩克穩重,所以金地穩健。但在個性鮮明、大開大合的房地產業,穩健有時是保守的同義詞。

2001年,金地上市,是實行長達7年的房企上市禁令松動後,得到推薦上市的三家房企之一。早早上市,使金地擁有先發制人的優勢。

那幾年,金地還與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成為股市中表現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地產龍頭股,俗稱“招保萬金”。

金地發展史上,有過輝煌的時刻,2007年,銷售金額為97.5億元;2009年,金地銷售金額210.83 億元,增長84.89%。即使2010年,金地規模增長慢了下來,銷售金額增幅仍有34.4%。但到了2011、2012年,金地增長僅為個位數,尚且不如被金地形容為“中國大多數房地產企業近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的2008年。

慢下來的因素有很多,宏觀調控、公司戰略、布局、推盤策略、運氣等皆有可能,但在憑高杠桿、高周轉來做大規模的年代,這一切都被雜糅解讀成“保守”。但淩克一直對外堅稱的是,規模與效益、產品與周轉的平衡。

直至2016年,金地銷售金額同比增長63%至1006億元,首次突破千億,規模上了一個臺階,隱約可見“招保萬金”時期的風采。2017年,金地仍有不錯的增幅,39.9%,銷售金額為1408.1億元。

盡管千億規模如今已不十分罕見,但金地這樣的時刻多少令人激動。

金地的追趕,首先體現在土地上。2016年,金地共獲取33宗土地,總投資額399億元,權益投資額168億元,新增533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黃俊燦說:“2017年是金地加大投資的一年,全年共新增13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新進入了十個城市。”

 

“金地規模可以做得更大”

淩克對規模滿意嗎?滿意,但他要更滿意。

站在2018年的時間節點看金地,他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規模。“中國是一個人口很大的國家,中國的城市發展很快,提供了很多賣新房的機會。中國一個國家賣掉的新房差不多等於全世界加起來的新房一年賣掉的量。這個市場的機會是很大的,我們一定要把住宅這個業務繼續做大做強。”

此際,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的說法滿天飛。前所未有的嚴厲調控下,房地產開發前路難測。此處,淩克看多,“中國在一個房地產住宅銷售規模很大的峰值上面,而這個峰值,我認為可以維持比較長的時間。”

具體到金地,“我覺得我們前幾年發展得很快,但是我堅信金地在住宅開發的規模上還可以做得更大。”

據金地披露的數據,2018年1~4月,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面積215.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0%;累計簽約金額366.2億元,同比下降12.92%。但4月單月,實現簽約面積63.2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5.47%;簽約金額105.1億元,同比上升19.54%。

淩克多年前講過,金地的風格是內斂、穩健和理性,這樣的企業不會有那麽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可以演繹。確實,除了那難以躲避的遭險資圍獵後,唾沫星子滿天飛的地產江湖里,金地少有被吃瓜群眾咀嚼的時刻。

淩克也講過,新鴻基、和黃也不是故事性很強的企業,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們是優秀的公司。

慶典上的演講、問題,淩克道出了金地的目標。他對未來的判斷,很有可能構成金地未來發展的方向。

除了繼續做大規模外,淩克說金地還要把多元文化地產的業務繼續做好。“中國的房地產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原來一些公司只做住宅,今天它們不僅僅做住宅,還做辦公樓、酒店、購物中心。未來,會形成幾塊和住宅一樣,大規模的地產業務板塊,這就是我預測的中國房地產的未來。”

具體來說,“今後房地產的生意除了住宅之外,第二大的生意就是出租公寓,第三大的生意就是辦公樓和研發樓,第四大的生意是那些物流、倉庫。”

淩克對市場保持敏感。此前,金地有多次轉型經驗,如在別人堅守大本營時,淩克已帶領金地進行異地擴張;2011年,金地又明確了“以住宅業務為核心,以商業地產和金融業務為兩翼”的轉型戰略。

實際上,金地已在發展長租公寓、產業園等新興業務。

布局上,金地傳遞出的是順勢而為的做法。過去金地專註一二線城市,但2016年棚改、去庫存等政策的引導下,三四線城市樓市發展直線拉升。

黃俊燦對記者表示:“一二線城市依然是我們要去深耕的地方,不會去放棄這個市場,但也開始有選擇地進入一些三四線城市。”2017年,金地十個新進入的城市中,有五個便是三線城市。

規模、長租公寓、產業地產、三四線城市,這些是近兩年中國房地產業最熱門的話題,顯然,金地試圖抓住。

金地的另一面是執著,淩克多年前提過一個目標,希望金地從純粹的住宅開發企業,變為國際複合型企業。

慶典上,淩克舊夢重提,“我們努力地爭取金地成為一個在全球很多不同的國家都去開發地產的公司,希望金地是一個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公司。”2014年,金地正式進軍美國,至今,在美國東西兩岸進入了5個城市,但在此之前,金地要先解決好規模“可以做得更大”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17

曾俊華胡官再提立法 反響不大

1 : GS(14)@2017-06-10 13:04:25

【本報訊】2003年以來,政客視支持23條立法為選舉「票房毒藥」。不過剛過去的特首選舉,候選人中唯一沒在政綱提及《基本法》23條立法的只有獲中央力捧的林鄭月娥,反而靠泛民提名才可入閘的曾俊華與胡國興,政綱不約而同提出23條立法,然而社會輿論反響不大。有學者分析,2003年港人反對的是立法的條文內容,並非立法本身,因曾、胡二人均將23條立法與政改不同程度地掛鈎,不致引起市民太大情緒反應。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曾俊華在政綱提出23條立法時,迴避處理政改,但最後都稱要一併處理兩大難題,而胡國興更明言先普選後23條,又要求就《基本法》22條立法,針對中央駐港機構干涉香港內部事務等,「香港人唔會話完全否定23條,但要睇乜前提下立法,要睇點做,唔會變成打壓人權自由」。鍾劍華認為,在某些條件下才立法23條是建制派要迴避的問題,包括普選,正因如此,林鄭月娥在特首選舉時索性政改、23條均避開了。他坦言,香港人明白,50年不變已走了一半,23條立法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


吳秋北:先引《國安法》

另一邊廂,14年來左派要求就23條立法的聲音不絕,如港區人大代表王敏剛每年北京兩會期間,都提出要求23條立法。及至2015年,同屬港區人大代表的工聯會吳秋北更「走前一步」,指《基本法》23條立法前,讓中國的《國家安全法》適用於香港。部份建制人士就藉勢要求盡快就23條立法,否則只會逼中央在香港引入國安法,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漢清就曾經明言,若沒有23條,便將出現《國安法》納入附件三情況。■記者陳雪玲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8/200485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95

李小加再提減印花稅 政府:無計劃

1 : GS(14)@2018-01-15 02:15:40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接受外電訪問時稱,正考慮向政府要求削減或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以提高港股成交量及市場競爭力,財庫局發言人回應時表明,政府不會檢視股票交易印花稅。港交所昨日以全日高位收市,升幅達3.5%,收報262元,創兩年半新高。

港交所升3.5% 兩年半新高

李小加在訪問中表示,港交所有意提出多項修訂,包括簡化部分使用抵押品的管理規定,以及削減或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另外,他亦提出以早期試點計劃,在推出部分新產品時,向市場提供回扣,並形容該做法已於美國等發達市場普及。惟他補充,相關措施仍須先得證監會及政府批准方可實行。

消息刺激港交所股價昨日升3.5%,收報262元,成交32.76億元,但ADR股價見跌,截至昨日晚上10時較港股收市價低2.7%,報254.93元。

就李小加的言論,港交所晚上回應,一直有就市場交易成本與政府討論,但印花稅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交易所明白任何調整均須審慎考慮,亦理解政府現時沒有計劃改變印花稅收。就其他議題,港交所指正研究各個方案,以便投資者交易,並讓交易更具成本效益,並將在適當時間和監管機構討論想法。

今次已是近期第二次傳出港交所有意向政府提出減免印花稅,去年10月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稱,政府考慮削減或全面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當時財庫局稱印花稅是政府的穩定收入來源,一周後,財庫局明言當局沒有計劃檢視股票交易印花稅。現時港股買賣雙方均須分別繳納每宗交易金額0.1%作印花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85&issue=2018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