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大幅減持內地資產、布局海外業務,到部署下一代接班計劃,再到重組遷冊。 李嘉誠“一盤大棋”的佈陣即將完畢◎ 財新特派香港記者 楊剛 文yanggang.blog.caixin.com 87歲的李嘉誠又轉動了“財富魔方” 。這位亞洲首富1月9日再次出現在香港媒體的聚光燈下,宣佈已決定旗下萬億資產的商業帝國合併重組,將集團地產業務及非地產業務,分門別類地裝進兩家名為 “長地”及“長和”的新建上市公司中。 長江實業(0001.HK) 、和記黃埔(0013.HK) ,這兩塊稱霸香港商界超過半個世紀的金字牌匾行將成為歷史。香港輿論和國際市場似乎並不在意,而將目光聚焦于加勒比小島上——雖然新的“長和”及“長地”仍在香港上市,但註冊地轉到了開曼群島。 “總之一定好,你就信我啦!”李嘉誠在香港記者招待會上精神矍鑠,笑著評價此次重組計劃。 從過去兩年大幅減持內地資產、布局海外業務,到部署下一代接班計劃,再到重組遷冊。相比此前虛虛實實的輾轉騰挪, “李超人”這次似乎是亮了底牌, “一盤大棋”的佈陣即將完畢。 世紀重組 長和系聯合公告顯示,李嘉誠旗下的兩大旗艦企業將經歷合併、重組、再分拆的過程,最終成為兩家公司並于香港聯交所上市,同時長實與和黃的上市公司地位將被撤銷。 其中,非地產業務方面,和黃旗下的非地產業務將剝離後合併到長江實業,組成新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長和) ,于開曼群島註冊,成為長江實業的控股公司,將持有長實及和黃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及動產租賃業務等。 另一公司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下稱長地)將持有兩個集團的所有地產業務,包括住宅物業、出租物業及酒店業務,業務範圍涵蓋內地、香港及海外,未來也會考慮進行債務資本市場融資,使其資金來源更趨多元化。而新成立地產公司的註冊地也從香港改到開曼群島。一直屬於李嘉誠私人持有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也借本次資產重組機會被重新打包。李嘉誠基金會將通過與和記黃埔換股的形式,將6.45% 的赫斯基能源(Husky)納入未來的長和旗下。 由於長實與和黃均為上市公司,按照重組方案,長實股東及和黃股東將獲 發行長和及長地兩家公司的股份,以交換現有的長實及和黃股份。其中,長實股東將按照每持有1股原長實股份獲1股長和股份,而原和黃股東將按照持有的每1股和黃股份獲0.684股長和股份。有關方案完成後,所有符合資格的新長和股東將就所持有的每1股長和股份獲1股長地股份,換股比率將按照長實及和黃截至2015年1月7日的前5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來確定,不含任何溢價。 市場點贊 這份篇幅近百頁,涉及超過6000億港元資產的長和系重組方案在1月9日港交所收市17分鐘後被悄然公佈,市場對此毫無預料。 “由於長實與和黃對香港市場影響太大,這次不允許一分鐘停牌,所以特意選在了一個周五宣佈。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此交易方案在公佈前對市場絕對保密,當然,香港證監會需要預先得知。 長和系重組方案的利好刺激第一時間被傳導到國際資本市場。重組方案公佈後,長實及和黃在美國掛牌的預托證券(ADR)大幅上漲,截至1月10日凌晨2時,兩者分別大漲11.4%及9.8%。 經過一個周末的消化,港股周一開市,長和系的兩只股票就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截至1月12日收盤,長江實業上漲14.74%,收報143.2港元,創下自去年11月27日以來的新高,累計成交額超過40億港元;和記黃埔飆升12.53%,報98.35港元,成交額超過45億港元。 市場的表現基本應驗了李嘉誠對重組後公司表現的預估。長和系公告指出,重組後和記黃埔股份不再被間接持有,而是都歸到新成立的長和旗下,因此消除了控股公司折讓。外資投行對此次重組普遍評價較高。花旗認為,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大升,反映出市場的樂觀情緒。德意志銀行稱,長江實業原來持股和記黃埔的股份,相對和記黃埔交易價格本有一定折價,重組可以使得這種折價消失,為股東釋放更多價值。 根據公告,長實賬面權益為3790億港元,市值2920億港元,這中間存在23% 的折讓,約870億港元的差異,其中包括持有49.97%和記黃埔股權。 香港資深投行家溫天納向才新記者指出,以前那種“混搭”的資產組合方式投資主題不清晰,不利於投資者估值,因此股價會受到一定折讓。 “長和系重組後,非地產和地產板塊涇渭分明,消除了此前長實及和黃由於資產綑綁而產生的折價,釋放了更多價值。公司架構更加清晰,這也讓估值更加容易” 。 李嘉誠長子、李氏財團選定的接班人李澤鉅表示,交易完成後,投資者可以根據不同喜好決定對兩間新公司的投資。 “中意香港地產、中意大陸地產,就拿多些地產;中意其他收息高些的生意,就去外國” 。 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霍建寧表示,重組後業務再沒有主次之分,長和及長地將平起平坐,股東利益與李嘉誠平等。派息方面,李嘉誠表示希望今年可增加派息,但現時難以透露確切數字。 為子鋪路 對於李嘉誠通過重組“釋放價值”的邏輯投資者普遍認可,但長和系上市公司股價折讓的情況一直存在,李嘉誠選擇 此時重新布局,引發市場猜想。 長和系方面對財新記者回複稱,控股折讓問題已經存在多年,只是一直沒有想到一個辦法去解決,而此次重組是管理層構想的方案,並於今年付諸實踐。 一位研究長和系多年的買方分析師向財新記者坦言,香港多家老牌家族企業通過交叉持股的方式,以更少的資本金控制旗下的資產帝國。類似的九龍倉、恒隆地產等企業都在估值上存在折讓。 “問題不在於是否釋放價值,關注點更應該是為何選擇在此時進行 ‘世紀重組’ 。其背後的更大布局值得深究。 ”上述人士指出。 李嘉誠已經暗示了此刻重組計劃背後的深意。李嘉誠在重組當日的香港媒體會上透露,雖然目前沒有退休時間表,但自己到了年齡終將退休,希望此次重組能夠 “為未來鋪好路,打好基礎,令公司有一個大方向和目標” 。 根據公告,重組完成後,長和系資產架構將由此前的三層交叉持股縮減為兩層。李氏家族信托將成為新公司長和及長地的直接股東,李嘉誠將分別擔任兩公司主席,其長子李澤鉅擔任副主席及(聯席)董事會主席,而李氏家族的老臣霍建寧將任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 “重組一方面讓投資者對投資標的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給大兒子厘清了一個更為清晰、便於管理的股權架構。 ”上述分析師向財新記者指出。按照長和系目前的公司架構,李嘉誠家族信托直接持有長江實業43.42% 的股權與和記黃埔2.52% 的股權,並通過長江實業間接持有和記黃埔49.97% 的股權。此次重組完成後,李嘉誠家族信托將分別直接持有長和與長地各30.15% 的股權。 李嘉誠的繼承布局其實早已確定。 早在2012年5月,長和系股東大會後的記者會上,李嘉誠首次公佈家族財產分配計劃。根據李嘉誠的安排,長和系旗下的所有資產將會交由長子李澤鉅管理。 李澤鉅將繼承父親李嘉誠旗下最主要的三塊資產——超過40%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股權,以及加拿大最大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權。此後,李澤鉅所掌控的市值超過8500億港元,涉及22家上市公司,名下資產超過2900億港元。 次子李澤楷獲得父親的現金資產,用于“並購他喜歡的公司” ,但並不能涉及長和系旗下“六個系”的業務。 巨鯨掉頭 投資者對於公司重組、釋放價值的計劃,通過抬升股價點贊。但對普通民衆, “李氏商業帝國遷冊開曼群島”這樣的標題更能引起輿論激蕩。李嘉誠拋售資產、撤資香港、看空中國等一系列若隱若現的邏輯,似乎一夜間連點成線。根據長和系官方說法,選擇開曼群島註冊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香港註冊成立的公司,可分派的股息及股份須受制于可分派的盈利儲備,而香港公司條例還規定,旗下控股公司的盈利、財務投資出售盈利都不列入盈利儲備,令財務彈性受阻,相反,開曼群島註冊及成立公司不受此限。 李嘉誠面對質疑反問道: “過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開曼群島或其他海外註冊,這並不是對香港沒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這75%的公司就包括了民企、國企,你說他們遷冊?”不過,李氏本人事實上對遷冊問題 有過截然相反的表態。2013年12月間,李嘉誠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說“長和系”撤資是一個大笑話。更早前,他于2013年9月曾向香港傳媒表示: “長實、和黃絕不會遷冊,相信集團多年後都會繼續屹立于香港。 ”“開曼群島的財務靈活性衆人皆知。 你遷或者不遷它都在那裡,偏偏選擇這 時候遷冊,一定是長期籌劃後的布局。 ”一位國際投資基金人士向記者表示。 長和系方面對財新記者回複時表示,重組遷冊的方案大概半年前管理層提出的。這個時間點恰恰是2013年李嘉誠本人屢次承諾 “絕不遷冊”之後。 是什麼動機讓李嘉誠對遷冊問題改變主意,這無從考證。但近兩年來他對旗下資產的輾轉騰挪其實已經顯現出對於資產多元化的全球布局。長和系巨鯨掉頭的戰略方向早已放在了台面上,而遷冊更像是李嘉誠亮出了最後底牌。 2013年以來,李嘉誠頻頻出手套現內地資產,與此同時,李嘉誠近年在歐洲市場的投資十分活躍,主要投資領域為基建、電信、零售行業,其中英國是李嘉誠的“主戰場” 。 根據和記黃埔2014年的中期報告,2014年前6個月其歐洲業務營業利潤118.97億港元,占公司總利潤37%,其中僅英國就占27%。中國區業務的營業利潤占比僅為26%,為81.28億港元。 縱覽全球,和黃旗下的零售店鋪已在全球布局1.2萬家,其中香港只占600 多家。目前和黃的香港業務占全球投資比例約為15%,長實在香港的投資只占全球投資的三分之一。 “長和系早已經是國際化公司了,遷冊開曼群島是對於公司屬性加了一個名分而已,今後在全球資產配置將更加方便。 ”上述國際基金人士向財新記者指出,遷冊決定也是為了幫助其長子李澤鉅在國際市場開疆擴土。 “李澤鉅的最大成就是將長和系推向國際化,這也符合李嘉誠對集團的長遠設想。如果繼續讓兒子經營中港兩地市場,恐怕難以超越自己的成就,更不要說一些經濟和政治因素讓父親本人都感到力不從心。 ”上市基金人士指出。 時代終結 在“李超人” 敏銳商業嗅覺的光環之下,李嘉誠在商業決策上的一舉一動在幾日內被輿論放大,解讀成中國經濟及人民幣資產將急轉直下的危險信號。 國元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葉翔對此論調並不認同,他指出,李嘉誠商業帝國的重組是結合家族繼承安排、香港本地政治局勢及內地政商關係等多種元素綜合考量的結果。 這位有“超人”之稱的亞洲首富,過去幾十年幾個最大的機會,他場場不落:香港地產、中國內地經濟爆發式增長、全球化投資……曾幾何時,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港台資本,在中國大陸大舉投資地產和基礎設施。他們長袖善舞,借助內地政商關係資源,在內地經濟飛速增長的浪潮中叱咤風雲。彼時,長實主導投資的東方廣場項目在北京長安街一側拔地而起,成為李氏家族在中國內地的財富坐標。 近兩年來,李嘉誠卻悄悄淡出內地地產投資,長實及和黃更像財務投資人,低吸高拋。 這位曾經的香港驕子,在成就他的土地上也成為衆矢之的。在香港基層民衆眼中,李家“壟斷”了香港人生活的周遭,從香港電燈、百佳超市、豐澤電器,再到房地產。香港人現今認為他們正是生活在以李嘉誠為盟主的“地產霸權”陰影之下。民粹情緒為“超人”戴上了魔鬼的面具。 “香港是寵壞了的孩子。近來民粹主義升騰,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會面目全非。 ”李嘉誠在去年初接受財新傳媒專訪時已表達了心中的憂慮。 “內地政治生態的轉向讓李嘉誠們 失去了超國民待遇,而本地民粹主義的抬頭也使他們惶恐不安。 ”一位私募股權基金負責人向財新記者指出,雙面夾擊下,平穩淡出或許是一個歷史選擇。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邏輯的改變,香港巨商的黃金時期也將落幕,就像848年歐洲革命前夕的英國紡織工業,或19世紀末美國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一樣,這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上述人士如是說。 |
面對UBI車險未來的巨大市場和不可阻擋的趨勢,國內保險機構正在緊鑼密鼓地加速布局。
9月22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子公司太平洋產險和美國UBI車險服務商Metromile聯合宣布,太平洋產險完成對Metromile5000萬美元的投資,並成為Metromile戰略投資者和戰略合作夥伴。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車險既有商業模式面臨挑戰的市場格局下,太平洋保險加速布局UBI車險領域的重要舉措,將對其車險業務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所謂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種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和OBD等聯網設備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環境)多維度模型進行定價。其中,OBD接口為車載監控系統的通訊接口,不僅可以讀取故障碼以供修車,還可以提供車輛的各種工況數據,是汽車內部唯一一個數據端口,也被認為是車聯網普及的一大基礎。
據了解,Metromile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舊金山,目前其按里程計價的車險業務已覆蓋美國七個州,成為美國該領域的標誌性領先企業。
Metromile先後獲得了美國、日本、加拿大、中國多家著名投資機構近2億美元投資,並於近期獲得了保險經營牌照。這意味著Metromile可以簽發自己的保單,並對理賠進行全流程管理,同時也標誌著Metromile將從為保險公司提供UBI車險技術服務的供應商,轉變為直接為客戶提供UBI車險產品的保險機構。
而太平洋產險在車險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專業管理經驗,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
太平洋產險相關負責人表示:“Metromile是UBI車險技術領域的領先者,我們期待通過此次戰略合作,充分借鑒Metromile在車聯網技術、風險定價、互聯網運營等領域的領先實踐和經驗積累,積極探索按里程計費的車險商業新模式。”
Metromile首席執行官Dan Preston表示:“本輪融資不僅為Metromile在美國全境的業務加速發展及向提供全流程服務的保險公司轉型提供了資本支撐,也為未來Metromile多種形式的全球化進程開辟了通道。Metromile非常高興能夠和太平洋產險攜手,在全球最具潛力的保險市場中共同打造新的商業模式、拓展新的商業版圖。”
據悉,未來雙方將攜手共同打造車險領域的創新型產品,提升服務質量,並將充分利用UBI車險新技術、大數據分析以及數字化服務來引導整個行業的變革。
這無疑是太保產險在UBI車險領域的又一布局。據悉,太保產險已於2015年對凹凸租車進行戰略投資,並通過數據采集設備對承租人在駕車時的駕駛數據進行采集,由此完善UBI保險風險定價能力。
事實上,包括太保在內,國內已有多家保險機構開始UBI車險方面的嘗試,這也是源於對UBI車險未來的趨勢和廣大市場的判斷。
普華永道旗下咨詢機構思略特表示,基於UBI概念,可以開發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的車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為中國車險行業長期虧損的現狀帶來轉機。
未來五年,車險市場規模由於新車銷量增長放緩將保持10%的增速,到2020年,思略特預測整個中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9420億元。若車險費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同時伴隨著車聯網50%的新車滲透率預期,保守估計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可以達到10%-15%,UBI保險面臨著1400億元的市場空間。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有力填補了傳統制造業的下滑空缺。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發布之後,又一重量級文件出臺。
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下稱《目錄》)2016 版出爐。《目錄》2016版依據《規劃》明確的五大領域8個產業,進一步細化到40個重點方向下 174個子方向,近4000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該版本在《目錄》2013版基礎上修訂完善形成。對比此前版本涉及的七個產業、24個發展方向、進一步細化到近3100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新版在產業數量上增加了1個,在細分產品和服務上增加了16個重點方向,約900項。
引導社會資源投向
業內人士分析,《目錄》2016版是落實《規劃》和引導全社會資源投向的具體舉措,進一步細化各個產業中具有市場需求和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制定戰略方針提供支持。
和2013版相比,《目錄》2016版在重點產業領域中新增加數字創意產業,包括數字文化創意裝備、數字文化內容、設計服務等方向。相對於工業和硬實力,這是著眼於增加軟實力的布局,是通過抓源頭設計來增加有效供給的舉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為中國提供彎道超車、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寶貴機遇。
國務院於去年12月印發《規劃》提出,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五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並在更廣泛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
《規劃》一方面立足當前產業發展基礎,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領域。另一方面,面向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新方向,超前布局空天海洋、信息網絡、生物和核技術等四個戰略性產業,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就《規劃》答記者問時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創業投資已占到我國創業投資的80%。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從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的關鍵5年,經濟轉型升級將持續推進。目前,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出口額、出口增加值均已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表明我國正在向高技術制造第一大國快速升級,經濟增長的新舊增長動能正在加速轉換。
作為制造業的“國家代表隊”,裝備制造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將迎來又一個五年戰略機遇期。分析人士表示,除了政策長期利好外,沿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國產化替代的兩大主線,高端裝備制造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國內外市場需求巨大。
東興證券表示,“十三五”期間,生物質能重點產業將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生物質發電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等特點,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產業精準扶貧的利器。《規劃》的出臺,將快速推進生物質能行業的發展。在當前國內能源形勢緊張、大氣汙染嚴重的現狀下,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具備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十三五期間產業增速將達20%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5個百分點。
中國工程院發布的《2017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指出,根據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將達到20%左右,約3倍於同期GDP增長。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效果,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體量較小,卻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戰略性新興產業由於知識、技術、人才密集,創造的經濟價值大、產品附加值高。2016年10月,2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利潤達10499.7億,同比增長15.3%,其中工業部分26個行業同比增長達13.3%,比同期工業整體增速高出4.7個百分點。
從上市公司數據看,過去五年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始終高於傳統產業,如2016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利潤率達10.5%,比上市公司總體(扣除金融業)高出3.4個百分點。
目前,部分地方和區域已成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標桿”。
發改委披露的數據顯示,在東部地區,深圳市2016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整體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成為名副其實的“主引擎”。同期,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比重接近30%,浙江、山東等多個省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此外,一些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結合當地特點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湖北的集成電路、安徽的新型顯示、湖南的軌道交通裝備、江西的航空裝備、吉林的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同時指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上還處於培育時期,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創新水平還不夠高,一些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情況仍然存在;二是一些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新興產業監管方式創新和法規體系建設相對滯後,還不能適應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的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十三五”期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圍繞重點領域,優化政策組合,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5%,也就是力爭實現比重五年內接近翻番的戰略目標。
當前,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傳統商業銀行以利差收入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臨巨大挑戰,以創造中間收入為特色的資產管理業務迅速崛起。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繼在中國布局汽車金融、保險業務以及頻頻出手內地股權投資後,又開始在汽車租賃領域進行新一輪布局。
3月7日,法國巴黎銀行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法巴安諾和上海汽車巴士租賃的合資公司——安諾久通正式開業,啟動在中國的全服務經營性車輛租賃業務。
目前,國內全服務性汽車租賃業務尚在起步階段,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法巴安諾首席執行官Philippe Busmut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布局中國車輛租賃行業,是因為十分看好汽車租賃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潛力,目前在歐洲,租賃滲透率約25%,但這一數據在中國僅僅只有1%,因此,中國市場的潛力巨大。
“與歐洲成熟的市場相比,汽車租賃行業在中國要面臨很多的特殊性”,安諾久通總經理Tero TAPALA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用戶目前處於更習慣買車和擁有私人車輛的階段,租賃汽車的需求還很少,發掘客戶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法巴安諾是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全資子公司,歸屬於法國巴黎銀行核心業務之一——零售業務,在全球28個國家擁有租賃汽車超100萬輛,在全歐洲占據12%左右的市場份額,在汽車租賃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是法巴安諾開設分公司的第25個國家。
而安諾久通現有超過4000臺車輛,160名經驗豐富的行業人才,和覆蓋53個城市的強大服務網絡。安諾久通配備了先進的車隊管理系統,將向國內的地方及國際性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全服務車輛租賃方案。同時,安諾久通在中國擁有廣闊的服務網絡,可以為各地客戶提供標準化的綜合性服務。
事實上,銀行布局汽車租賃行業雖然在國內尚且還是個新鮮事,但在歐洲,由於傳統商業銀行以利差收入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臨巨大挑戰,很多銀行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汽車租賃行業以實現銀行業務的多元化。Busmut告訴記者,在歐洲,不僅是巴黎銀行,法國興業銀行(SG)和西班牙第三大銀行(Bankia)都有在汽車領域進行布局,這是銀行實現業務模式多元化的一種有效手段。
Busmut表示,法國巴黎銀行不僅會在資金上支持法巴安諾的運營,同時,銀行和汽車租賃公司之間也會分享客戶信息,汽車租賃公司可以通過銀行渠道來了解客戶的租賃需求,而銀行業可以從汽車租賃公司獲取客戶資源,從而實現雙贏。
此前,法巴銀行旗下個人金融公司與吉利汽車合資成立汽車金融公司,為一手和二手汽車市場提供融資服務,布局中國汽車金融領域。同時,在消費金融方面也與南京銀行以及蘇寧電器保持緊密合作。近年來巴黎銀行也頻繁出手內地金融股權投資,包括連續增持南京銀行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收購中荷人壽50%的股權等。
每經記者 李琦蕊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天地源(600665.SH)在與一線房企合作開發的道路上正越走越遠。
3月10日,天地源公告,為加快公司經營發展,公司下屬蘇州天地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天地源)擬出資1.68億元, 收購上海鴻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鴻業) 持有太倉卓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倉卓潤)28%股權。目的是為參與開發太倉一宗土地。除天地源與上海鴻業外,參與開發的還有碧桂園及金科股份(000656.SZ)旗下公司。
同日,天地源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審議,同意申請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公司債券,期限不超過3年,可一次或分次發行。值得註意的是,作為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旗下的國有上市地產公司,近年來天地源頻頻布局蘇州及其周邊城市, 而在大本營西安卻鮮有拿地。
易居院研究總監嚴躍進稱,天地源較早布局沿海城市,有較先進的管理經驗,但是品牌知名度尚不是很高。而布局三四線城市,將是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天地源3月10日公告,擬出資1.68億元收購太倉卓潤28%股份。
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11日,天地源就曾公告,下屬公司蘇州天地源與上海鴻業、上海新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新碧)、 金科集團蘇州百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百俊)等三家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太倉WG2017-25-2地塊(以下簡稱標的地塊)。上海鴻業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開發主體,合作各方通過對項目公司增資擴股的方式參與開發。
其中蘇州天地源出資2240萬元,持有28%股權,上海鴻業、上海新碧分別持有25%股權,蘇州百俊持有22%股權。
根據最新公告,合作方式擬由項目公司增資擴股方式變更為股權轉讓方式。
上述標的地塊位於蘇州市太倉縱一路西,橫七路北,占地面積6.61萬平方米,容積率2.0,建築面積13.23萬平方米,土地規劃用途為城鎮住宅用地。該地塊由上海鴻業通過招拍掛方式獲取,並於2017年12月19日與太倉市國土資源局簽訂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成交價格為 109020.00萬元。
公告顯示,根據測算,該項目竣工後預計可實現不低於 6%的銷售凈利潤率。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上海新碧為碧桂園的全資子公司,而蘇州百俊則為金科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
在此前,天地源也曾與碧桂園等六家房企合作開發蘇州青劍湖某宅地,亦曾與廣東城南投資、廣東城際置業合作,投資開發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流潮項目。
對於上述投資,天地源公告稱,本次交易有利於拓寬天地源經營模式和土地資源獲取途徑,有利於提高公司在蘇州區域的品牌影響力。
事實上,過去幾年間,天地源頻繁布局蘇州、深圳等一二線城市,目前更是將大量精力用於在這些核心城市周邊地級市拿地。
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天地源在上海、深圳、天津這樣一些東部沿海城市有較早的布局,這種布局使得它在房地產開發方面相對來說管理經驗是不錯的,這是類似企業主動從西安市場走出來的原因。走出來之後,開拓還是不錯。它現在的投資策略更加專註一些相對規模比較大的城市,增長性有爆發力的城市,比如蘇州。”
他還表示:“將來企業要做大規模的話,還要註重地級市,尤其是一些三線城市的投資。目前天地源品牌影響力還不是特別大,要做大品牌影響力,布局三四線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此外,天地源作為西安高科集團旗下一家地產公司,由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控股。其官網資料顯示,天地源作為西安高新區開發的班底,曾經參與了西安高新區的開發建設。作為西安本土國企,地緣優勢自不必說,然而過去幾年,天地源卻鮮少布局西安市場,而將更多精力放在蘇州、深圳等地。
對此,嚴躍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判斷樓市投資主要考慮物流動人口或者外來人口,這個指標對於這個樓市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像蘇州市場一直很強勁,西安市場相對就比較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