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方海外連續兩月虧損


2009-02-23  AppleDaily





 

【本報訊】受到金融海嘯及全球貿易量減少影響,東方海外(316)財務總監金柏堅(圖)指,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公司錄得虧損,該公司計劃今年削減成本34%、調低運力4%及調高運費來對抗逆境,對前景仍有信心。

擬削成本34%

摩 根大通上周與東方海外高層舉行電話會議,公司承認去年12月集裝箱運輸量及運費齊急跌,至今情況未有顯著改善。不過,金柏堅預期,運費已經見底,近期船公 司已各自宣佈由今年4月開始提高運費,雖然市場一定抗拒加價,但重點是船公司面對現市況,打算加價而不是減價爭生意。此外,東方海外預期,燃油成本下跌 50%及歸還部份租船予船主,有助降低營運成本,目標是把今年成本削減34%。公司亦主要透過歸還租船來降低運力4%,新船仍會繼續接收。事實上,多家船 公司近月大力削減運力,令閒置運力由去年10月底的15萬個標準箱,佔全球運力1.2%,升至本周的110萬個標準箱,等於全球運力8.8%。市場估計, 今年全球集裝箱運輸沒有增長,但金柏堅比較樂觀,預期在美國零售商重新入貨及亞太區需求帶動下,仍有1至2%輕微增長,市場需求可能於今年底至明年初恢 復。可是,新船下水,令供過於求的情況持續,可能把航運業的復蘇時間推遲1至2年。財務方面,東方海外上月為地產項目支付開支23.4億元後,手持現金 133億元,負債187億元,今年資本性開支62.4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75

建行:前两月新增贷款15%投向房地产业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8/110123607_1.html


50%左右投向了基础设施,20%左右投向制造业,15%左右投向住房抵押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

  【《财经网》专稿/记者 温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下称建行新闻发言人今天(3月18日)表示,该行今年前两个月新增贷款50%左右投向了基础设施,20%左右投向制造业,15%左右投向住房抵押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其余为小企业、涉农贷款及信用卡。
今年2月,国内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突破1万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全部新增贷款达到2.7万亿元。据透露,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前两个月新增贷款总量相差不大,都在3000亿元左右。
建行方面称,该行在投放量方面略有领先,主要是该行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有着传统优势。该行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票据融资的比重较低。
建行发言人披露,建行前两个月票据贴现占比为14%左右,“比同业平均水平低了20多个百分点,其中2月票据贴现占新增贷款比重更低,只有5%左右”。
据《财经》了解,今年2月,建行新增贷款1000亿元左右,其中票据贴现为50亿元。
前述人士称,“前段一些银行投在票据贴现上的资金较多,估计是因为其他贷款项目还没有准备好,一旦情况变化,票据融资就会减少。”他认为,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银行贴现业务盈利空间急剧下降,票据占比也会逐步下降。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
信贷投放是否会持续高速增长,建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有实施步骤和时间周期,银行贷款近年来也表现出年初集中投放的规律,其中有宏观调控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获利考虑的因素,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
“支持
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多放贷款,还应提供运用各种金融市场工具的综合服务,降低筹资成本,化解客户难题。”前述人士透露。
建行发言人表示,该行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重点是共同推进金融生态建设,“我们没有对政府发放打捆贷款”。他还透露,建行已经从行业、区域、客户、产品四个 维度,对不同贷款分别实行“保、控、压、退”的措施。去年建行“退出贷款达到600多亿元”,结构调整腾出来的信贷资源,将会用于支持
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

  谈及去年9月以来,央行五次降低贷款利率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建行发言人直言,存贷利差收窄,客观上对包括建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压力。但“受益于近年来战略转型的成效逐步显现,贷款利率的变化不会对建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
建行新闻发言人透露,建行纽约分行已于2月18日取得美国纽约州银行厅颁发的营业执照,将于今年正式营业;伦敦子银行也于近日获颁牌照并拟于上半年正式开始营业;在越南胡志明市申请设立分行和悉尼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谈及对收购兼并的态度,建行称,“将一如既往地采取积极而稳妥的
海外投资策略”。2008年,建行积极跟踪研究了多个并购项目,此举使得他们得以“深入了解国内外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掌握了常规情况下无法获得的市场信息”。
据《财经》了解,去年,建行专门成立了由董事长郭树清、行长张建国、副行长范一飞及三位董事共同组成的海外投资并购决策小组,该小组拥有一定的股权投资审批权限。但该行对项目选择十分审慎,在上市后率先出手并购美银亚洲之后,还没有进一步的收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0

嘉盛控股两月暴涨14倍 转攻新能源引李嘉诚入股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7/20100127043221126.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随着低碳经济备受关注,与新能源概念有关的个股在资本市场中的人气也逐渐升温。此前主营证券投资及证券经纪服务等业务的港股上市公司嘉盛控股(00729,HK)日前也完成了向新能源业务发展的转型。

        嘉盛控股1月26日早间宣布,共斥资约27.5亿港元,收购主营锂电池业务的中聚雷天的股权。同时,“超人”李嘉诚斥资2.92亿港元入 股嘉盛控股。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嘉盛控股股价“扶摇而上”,从去年11月27日的0.1港元上涨至目前的1.46港元,暴涨近14倍。

成功购得电池业务

        嘉盛控股1月26日宣布,将以总计27.5亿港元的代价,收购UnionGraceHoldingsLimited的全部权益,该目标公司持有中聚雷天的全部股权。

        据了解,27.5亿港元中约有1亿港元为现金支付,有1.57亿港元按以每股0.2港元的价格发行7.84亿股代价股支付,另外的 24.93亿港元则将以发行可换股债券的形式支付。该笔可换股债券的行使价为每股0.2港元,若悉数行使的话,可兑换股数为124.66亿股。而代价股发 行价以及换股债行使价均较嘉盛股份停牌前收市价每股0.9港元折让了77.78%。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嘉盛控股新购入的该电池业务资产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中聚雷天将拥有一项使用生产、推广、分销及销售电池产品及其所有有关改良所必需的独家权利,并已于2010年1月18日签署了相关的专利许可契约。

        嘉盛控股计划在交易完成后两年内,兴建自有生产设施,建造成本估计为1.7亿港元,耗时约6~9个月。在相关工程竣工后,中聚雷天的生产 设施年产能预计将为2.4亿安培小时。嘉盛控股同时表示,保证目标集团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12个月实际利润将不会低于1.5亿元。

        另外,在交易完成后,其中两名卖方钟馨稼及苗振国将获委任,在嘉盛控股担任执行董事的职位。资料显示,钟馨稼是中聚雷天的创办人,他也是香港著名的发明家之一,在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发明专利,并且是雷天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明人。

获李嘉诚2.9亿港元入股

        成功转型为新能源概念的嘉盛控股,1月26日复牌后股价飙升,在当天港股市场表现异常突出。该股全天涨幅高达62.222%,报收 1.46港元。成交量及成交金额增长也十分迅速,全天成交量高达4.81亿股,成交金额为6.61亿港元。事实上,嘉盛股份的转型利好在两个月以前就开始 在股价上表现出来。过去该股长期在0.1港元附近徘徊,但自2009年12月份起,该股就进入了一个上升趋势,据统计该股两个月以来的累积涨幅,已经超过 了13倍。

        另一方面,该公司也受到了亚洲富豪李嘉诚的看好。嘉盛控股1月26日宣布,已向李嘉诚以每股0.73港元的价格,配售4亿股公司股份,以 此共集资2.92亿港元。据了解,配售价格较该股停牌前收市价0.9港元折让18.9%,股份总额占嘉盛控股现有股本的约21.7%以及扩大后股本的约 15.3%。

        嘉盛控股表示,向李嘉诚配售股份的所得净额2.905亿港元中,有1亿港元用作偿付上述收购案的部分代价,另外的1.905亿则用作支付中聚雷天兴建电池产品生产设施的建筑费用及公司的一般营运资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2

前两月广东船舶出口增长1.5倍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2980.html


广州海关统计,2010年1~2月广东出口船舶5.1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下同)大幅增长1.5倍。其中1月份出口2.6亿美元,是近两年来 的月度新高,2月份单月出口2.5亿美元,增长3倍,连续两个月的出口额处于高位。

中 国香港、东盟是主要出口市场。1~2月,广东对香港出口船舶4.1亿美元,增长3.4倍;对东盟出口8944万美元,增长36.4%,对上述两者 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出口船舶总值的98.6%。

散货船、液货船等主要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长。1~2月,广东出口散货船5艘,增长1.5倍,价值2.2亿美元,增长7倍,占同期广东船舶出口总值的 43.1%;此外出口液货船11艘,增长1.2倍,价值1.1亿美元,增长1.3倍;出口集装箱船2艘,与去年同期持平,价值6479万美元,增长 2.3%。

尽管广东船舶出口呈现较好的态势,但制约船舶工业发展的接单难、交船难、产能过剩等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今年还将可能面临船用钢材价格上升、人民币升 值导致的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克拉克松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全球新签订单为189万载重吨,其中,中国仅签订15.9万载重吨的订单,占全球新签订单的6%。目前由于船舶 订单的不足和后续订单的乏力,使我国船舶出口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极大挑战。

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成为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形成的造船能力存在着同质性问题,大部分为生产常规的散货船、油船的能力,而高技 术、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不足,属结构性能力过剩。我国船舶工业手持订单中散货船所占比重高达65%,散货船市场的波动将对这部分订单带来较大风险。

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对我国提出严峻挑战。近几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和正在制定实施一系列贯彻节能、减排、安全、环保、质量要求的国际造 船新规范、新标准,如船舶共同结构规范(CSR)、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等,此外,发达国家不断推动PSPC、限制温室气体减排等多个国际新公约 的出台,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6

棉价两月飞涨万元 新疆日调300车皮破外运困局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4/2039258.shtml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与新疆铁路部门共同召开的出疆重点物资铁路运输协调会,或许将会使处于高位的棉花价格得到平抑。会议确定,11月份起,铁路部门计划安排日300车皮抢运棉花出疆。
棉价狂飙
持续多日的高棉价仍未得到缓解。中国棉花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3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成交47520吨,现货价格继续迅速上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为27701元/吨,较前一日27405元/吨上涨296元。
而在9月1日,这一数据仅仅为18002元/吨,两个月内现货棉价每吨涨了近万元。这导致多数纺织企业反映“市场反应远比价格上涨的速度慢半拍”。棉花企业、纺织企业都趋于保守。
目前,新棉收购工作已全面展开。来自国家棉花交易中心昨日 (11月3日)公布的10月市场评述,本年度内地棉区3级棉比例较低,河北、山东等主产棉省3级棉比例不足三成,供需缺口导致只能依赖进口和疆棉。疆棉出 疆受上市晚、加工迟、铁路运力紧张等影响。12月底前除了美棉能运抵外,印度棉和西非棉都远水解不了近渴。
外运困局
进口棉鞭长莫及,新疆棉的出疆补充必须迅速落实。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棉花产区之一,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疆棉外运的政府补贴政策让铁路成为疆棉外运的主渠道,但几乎每年疆棉外运的进程都颇为坎坷。业内人士表示,为了确保粮食、煤炭、天然气等“一级物资”的运输,很多地方铁路部门都减少了棉花运输车皮,这是棉花无法出疆的重要原因。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新疆办事处吕家文主任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由自治区经贸委与铁路部门等部门参会的出疆重点物资铁路运输协调会上确定,11月份起计划日运输棉花出疆车皮数上调至300个,较突运前日均增加约100个车皮。
300个车皮是什么概念?乌鲁木齐铁路局运输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车皮约能运输30~40吨左右。
国家棉花交易中心今年8月通过考察曾预测新疆棉花2010年产量在310万吨左右(受9月天气影响,产量预计将会下降),而去年新疆通过铁路运输棉花出疆296.5万吨,当年实际产量307万吨左右。
据悉,目前尽管铁路全路处于抢运煤炭的关键时期,运力十分紧张,但棉花突运的目标非常明确:加大向乌鲁木齐局的棚车排空力度,同时加大新疆棉花装车力度。
铁道部有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9~10月,铁路部门以电煤运输工作、番茄酱抢运工作为主。除棉花外,蔬菜及西北地区瓜果、土豆、洋葱等季节性农副产品的运输也要保证。
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铁路日均货物发送量达1006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截至10月31日,国家铁路卸车创下141075车的历史新高。
此外,为配合疆棉外运,中国棉花协会本月1日要求各下属单位统计棉花发运企业的运输需求以及新年度购买新疆棉的棉纺企业、棉花贸易企业的需求,同时本月起报送新疆棉待运数量。
此前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各方认为,从供需基本面上看,不足以支撑棉价如此暴涨,因此投机炒作因素占很大比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4

唯品會止血上市疑雲:現金僅能維持兩月運營

http://news.imeigu.com/a/1329698940184.html

如果唯品會闖關成功,或表明國外資本對中國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CFP供圖

名品折扣購物網站唯品會18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 )申請文件,擬在紐交所上市,籌集最多1.25億美元資金,用於增強公司IT系統和一些可能的併購交易。

如果不出意外,唯品會有望成為2012年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國電商公司。自去年8月土豆網上市後,就沒有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即使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的迅雷、盛大文學、拉手網也都相繼臨門收手,推遲IPO日程。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唯品會闖關成功,則表明國外資本對於中國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而即使IPO失敗,也不會對京東商城和凡客的上市征程產生太大影響。

止血上市疑雲

唯品會招股說明書顯示,2009年至2011年,唯品會淨營收分別為280萬美元、3258萬美元和2 .27億美元;同期,相應的淨虧損分別為138 .07萬美元、836.58萬美元和1.56億美元。

雖然概念股虧損上市本是常態,但外界質疑,唯品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抵消掉銀行貸款後,其現金流僅為3224萬美元。以2011年的運營費用為1.5億美元計算,其現有的淨現金額度僅能維持其兩個半月的運營。於是,業界不少人士認為此舉是為圈錢止血。

唯 品會媒體發言人對此稱「目前不便做出回應」。而招股說明書披露的另一些數據浮出水面,「2011年唯品會運營費用計入了近8000萬的期權發放費用,所以 2011年的實際虧損是2000多萬美元,若再拋去其2011年在崑山、成都、北京擴建的三大分倉部分固定資產費,運營虧損率僅為4.5%左右。」一位不 願透露姓名的電商界「深喉」人士分析,唯品會的銀行貸款是抵押性貸款,其抵押的資金比貸款額還要多,「此次擬籌資僅1 .25億美元,意圖不在圈錢止血。誰先上市拔得頭籌,將借助資本力量成為行業寡頭。」

消費類公司驅動上市窗口重啟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唯品會闖關成功,則表明國外資本對於中國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即使IPO失敗,也不會對京東商城和凡客的上市征程產生太大影響。

「當 當與麥考林IPO時儘管贏利數據不理想,但市場對企業增長前景給了很高的預期,因此前期定價高。唯品會的融資規模屬於中小型,在一定的市場」融量「下,考 驗的是投資者對不同品類電商是否有興趣。」ChinaV enture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稱,2012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窗口在第二季度會迎來一個小高潮。

進入2012年,神州租車趕在農曆新年前夕提交IPO申請,緊接著是唯品會、易傳媒也相繼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申請上市。

「這波小高潮與2010年底搜房、麥考林、噹噹網陸續上市類似,都是由消費類公司驅動,重開上市窗口。」李瑋棟說。

業界觀點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

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環境並未轉好,具有消費類概念的中國公司相對傳統互聯網公司更具吸引力,因為國內消費總額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長,無論是租車還是電商都有望分享增長,獲得潛在收益。

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

如果唯品會上市成功,這表明國外資本對於國內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也表明機構投資者的退出渠道在持續收窄後再次變寬。即使唯品會IP O闖關失敗,對京東商城和凡客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其定位和京東商城與凡客等電商的定位迥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7

兩月三起私有化:中資醫藥股離美返國之痛(非常有意思的一篇報導) lsl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1gs61.html

繼2月初三生製藥(SSRX:NASDAQ)宣佈納斯達克退市私有化和上週先聲藥業(SCR.NYSE)突然曝出私有化決定後,3月20日,又有一隻出身中國的美股——尚華醫藥(SHP:NYSE)宣佈股東大會通過了私有化收購方案。

  2010年10月19日才風光登陸紐交所的尚華醫藥,不足兩年半的時間內便收手退出,背後觸動點為業界所關注。

  「無論是國內領先的CRO(醫藥研發外包)企業尚華醫藥,還是重回仿製藥的先聲藥業,資金池都比較充裕,短期內在資金鏈方面擔憂較小,自然也給了其退市的底氣。」一位醫藥行業資深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美股投資市場嚴苛的信息披露和監管給這些中概股,尤其是本欲快速擴張的醫藥企業帶來了麻煩,在國內好使的一些手段在海外就必須打折扣。」(註:可類推國內醫藥企業可能存在同樣問題,但不會被揭露和處理)

  然而,赴美淘金後急流勇退的做法並非毫無風險。據悉,羅森律師事務所正在調查有關尚華醫藥的證券欺詐,認為其為私有化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用於徵求股東代理意見的股東須知涉嫌發佈誤導性和不完整聲明。同時,知名美股律師郝俊波也表示,其正在蒐集相關股民材料,部分投資者認為該價格偏低,侵犯了小股東的權利,或提起集體訴訟。

  冷卻的盛宴

  SEC頻頻辣手整治違規中概股,使得醫藥行業赴美上市的熱情迅速降溫

  進入2010年前後,國內醫藥、生物科技企業赴美上市進入高潮期。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江波製藥(JGBO:NASDAQ)、三生製藥(SSRX:NASDAQ)、同濟堂(TCM:NYSE)、先聲藥業(SCR.NYSE)、藥明康德(WX:NYSE)、尚華醫藥(SHP.NYSE)都已成功登陸美股,醫藥行業出海淘金似乎陷入了「狂歡的盛宴」。

  只是短短三年內,美國資本市場就給樂觀的中資醫藥企業上了嚴肅的一課,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頻頻辣手整治違規中概股,也使得醫藥行業赴美上市的熱情迅速降溫,過山車式的變化也打亂了很多醫藥公司本身的計劃。

  其中,估值過低撤回IPO的凱賽生物(CBIO:NASDAQ)和2011年8月遭勒令退市的江波製藥便是典型的赴美「失意者」,類似的例子還有原料及中間體合成製造商康鵬化學(CPC:NYSE)和同濟堂。

  旗下擁有包括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上海開拓者化學研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開拓者醫藥發展有限公司等數家CRO業務控股子公司的尚華醫藥,已是國內同行業中的巨頭。彼時作為第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尚華醫藥一舉募得8700萬美元,若以發行價計算,其市盈率超過23倍。

  早在去年7月,尚華醫藥就已宣佈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長兼CEO惠欣以及私募基金TPG StarCharisma Limited的無約束性邀約,計劃以每股9美元/ADS的價格收購其不持有的所有流通股。時至當年12月,尚華醫藥與尚華醫藥控股公司、尚華醫藥母公司以及尚華醫藥合併公司(ShangPharma Merger Sub Limited)達成最終收購協議。

  「尚華醫藥母公司將以每普通股0.5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9美元的價格收購尚華醫藥。」該價格較要約前最後一個交易日(2012年7月5日收盤價)相比,溢價達30.8%。

  對於私有化的誘因及細節,記者多次致電尚華醫藥,截至發稿時尚未取得回應。

  私有化紅與黑

  「私有化後擇機重新在A股或H股上市慢慢成為共識」

  事實上,近兩個月內三家中資醫藥美股紛紛私有化讓業內讀出了微妙的信號。「私有化後擇機重新在A股或H股上市慢慢成為共識(備註:這個市場對賣家更有利,反向推理,對買家更不利)。」前述投資人士表示。

  「中概股的熱度隨著公司自身誠信危機頻出和做空機構的連環出擊,估值受到嚴重打壓。難以適應如此嚴苛監管環境的中企選擇『回國再戰』也是無奈的現實之舉。」前述投資人士繼續表示。

  此前有接近先聲藥業的知情者曾對外表示:「想要籌集到新資金已經越來越難,而且美國證監會的嚴格監管對企業的壓力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江波製藥在美遭退市處理的案例,便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本身業績發展較好,然而因為一些在國內使慣了的『手段』被美國監管機構盯上,而不得不選擇退出。」前述投資人士指出,「這也可以說是『水土不服』的一種。美國資本市場對於IPO公司而言,可以說是『前松後緊』,會給輕鬆過會的中資醫藥企業一種監管寬鬆的假象,實際並不然。」

  2011年底,中國醫療技術有限公司(CMED: NASDAQ)遭到財務造假指控,一度引發中概股在美的誠信危機,最終公司在去年2月遭到摘牌處理。

  「剩者」的日子也並不輕鬆。目前仍在美股兩市公開發行的中資醫藥股包括:深圳邁瑞(NYSE:MR)、康輝醫療(NYSE:KH)、科興生物(NASDAQ:SVA)、諾康生物(NASDAQ:NKBP)、中國臍帶血(NYSE:CO)等,總體市值及股價與眾公司IPO時的豪言似乎已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擺在先聲藥業、三生製藥、尚華醫藥面前的私有化道路,實則也並不是坦途一條,股東與接手方之間關於要約價格的博弈便是其中一大困難。正積極推進私有化進程的三生製藥,收購方Decade Sunshine Ltd提出的每股美國存通股票(ADS)支付15.40美元方案便遭遇了多個基金股東的抵抗,稱其作價過低。

  郝俊波指出,在美國投資者是絕對的上帝,只要中小股東認為價格偏低就可以委託律師提起訴訟。美股上市公司在選擇私有化的同時,如何穩妥透明的處理投資者關係也直接關乎公司後續是否會擔負法律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34

上海自貿原油期貨交易有望未來兩月啟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73

本文來源為一財網,作者胥會雲,華爾街見聞授權發表

2015版負面清單可能會更多增加金融方面的內容,包括原油期貨交易、提高外資入股證券公司持股比例等改革已在途。

在15日的“深化自貿區金融改革,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研討會上,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說,2014年版負面清單金融方面的內容比較少,2015年可能要增加這方面的內容。

此前,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顧洪輝在關於自貿區的第三方評估報告發布會上還透露,上海市正在制定方案,向國務院報送下一步的金融開放方案。

去年以來,“一行三會”已經發布了51條金融支持自貿區建設的意見和措施,以及13個細則文件,基本形成了以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為主要內容的金融制度全面的框架體系。

此外,自貿區內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也在穩步推進。鄭楊說,目前原油期貨交易的方案已經形成並上報了國務院,國務院也已經批準,有望在12月或明年1月啟動。

在自貿區金融服務業開放方面,鄭楊表示,可以進一步探索放寬上海金融機構對內對外開放的準入門檻,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同時,逐步提高外資入股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放寬業務準入的範圍和年限等。

鄭楊說,上海一直在努力推進提升外資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雖然該事項會作為國家BIT以及自貿區等談判的安排, 但上海也在爭取選擇兩三家中外合資金融機構有所突破。

今年早些時候,上海市發布《關於本市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也提到,要提升自貿試驗區證券期貨服務業開放水平。

其中包括逐步提高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的持股比例;逐步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

根據2012年修訂後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和《證券公司設立子公司試行規定》,合資券商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為49%,證券公司子公司申請擴大業務範圍的所需經營年限縮短至2年。

關於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鄭楊說,金融監管水平、金融監測分析的水平是決定自貿區金融發展下一步的關鍵因素,現在監管能力還是要進一步推動,要能夠更好推動聯合監管,真正把金融安全網建立起來。不過鄭楊也表示,困難和障礙雖然還是有,但是在逐步減少。

而在金融市場的發展上,鄭楊說,很大的瓶頸是要盡快把上海的人民幣在岸市場建立和發展起來。近期以來海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很好,在岸要建設的更加好,金融產品和創新要做的更多,以引領離岸市場。

第三個瓶頸則是對於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服務水平的提升。比如金融監管部門、政府相關配套部門能不能減少審批、簡政放權。

鄭楊也表示,上海要加強和中央的機構,中央的管理部門加強匯報和交流,爭取更多金融改革的措施放在上海先行先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17

烏克蘭指俄羅斯兩月來首次軍事幹預 拜登稱“不可接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69

俄羅斯,烏克蘭,NATO,北約,美國

烏克蘭政府日前爆出俄羅斯軍事幹預和烏東部親俄分裂武裝發動密集攻擊的消息。今年9月初烏克蘭停火協議簽署以來,烏克蘭東部從未如此“血腥”,俄烏邊境大戰在即的威脅從未如此強烈。出訪烏克蘭的美國副總統拜登稱,俄軍幹預的行為“不可接受”。

本周五,烏克蘭軍方發言人Andriy Lysenko表示:“過去一天,烏克蘭境內又開始遭到俄羅斯方面的攻擊。這是明斯克(停火)協議簽署以來首次出現。”他還說,烏克蘭境內的俄軍和分裂武裝加大了攻擊力度,向烏政府控制的烏東部重要港口城市Mariupol增加了炮擊。

昨日Lysenko又表示,烏克蘭東部分裂武裝控制的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地區暴亂升級,截至昨日的24小時內,親俄分裂武裝炮擊烏政府79次,四名烏政府軍士兵和五名平民在此期間遇難,另有十人負傷。昨日在講話中,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提到親俄分裂武裝近日的密集攻擊,稱這樣的行徑令他想起上世紀30年代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一手釀成大饑荒,1000萬烏克蘭人因那場災害喪生。

北約和美國立即對烏克蘭東部沖突升級做出回應。北約組織(NATO)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稱,俄羅斯將坦克、大炮和防空系統武器送入烏克蘭,這“公然違反國際法。”此前Stoltenberg指責,俄羅斯要求烏克蘭保證不會加入北約侵犯了烏獨立主權昨日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會晤後,拜登發表演講譴責“俄羅斯的侵犯威脅了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稱

“到了21世紀,還有國家因為不喜歡鄰國的決策,就企圖用武力重新劃分歐洲和其他地方的邊界,或者進行軍事幹預,這不可接受。”

本月2日,烏克蘭親俄分裂武裝控制的兩個地區舉行選舉,烏克蘭政府稱選舉違法。烏克蘭東部危機開始升級。此後烏克蘭政府和歐美國家都指責,俄羅斯政府支持烏克蘭分裂武裝。俄羅斯否認參與其中。拜登昨日稱:

“烏克蘭分裂武裝控制區根本沒有民主選舉。它們是俄羅斯政府導演的鬧劇。我再清楚不過地說一遍:美國現在、今後都不會承認俄羅斯(今年3月)占據及合並(烏克蘭自治區)克里米亞。”

同在昨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國內的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大會上表示,

美國的策略“並非直接通過軍事手段擊敗敵人,而是更側重於改變一些國家的政體,因為美國政府不喜歡那些國家奉行的政治觀。”

華爾街見聞本周五文章提到,北約秘書長Stoltenberg呼籲俄羅斯政府將軍隊撤離烏克蘭東部,“停止給沖突火上澆油”。

聯合國昨日發布報告稱,烏克蘭東部已經毫無法制可言。報告認為俄羅斯軍人侵犯人權,估計烏克蘭東部的戰亂至少造成4317人死亡、9921人負傷、46.6829萬人無家可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07

宋衛平210天後終返綠城 兩月內需還融創5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22/885075.html

每經記者 盧曦 實習記者 林東嶽發自上海

從今年5月發布收購公告起,融創與綠城的交易在經歷了“蜜月”和“分手”的7個月後,終於塵埃落定。

12月19日,融創中國和綠城中國發布公告披露,相關各方已於12月18日簽訂終止協議,宋衛平將歸還融創方面已支付的約50億元收購款項,並按協議償付利息,從而完成“回歸綠城”。

記者註意到,對回歸綠城的宋衛平及其團隊來說,歸還融創有關款項的資金籌措、如何穩定團隊、雙方合資公司上海融綠平臺的去向以及如何修複綠城品牌形象等四大問題,都需要在明年給出讓各方滿意的答案。睿信致成總經理薛迥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外部環境如何,對現在的綠城而言,今後的路恐怕會更艱難。

5天內先還5億,後期至少要籌30億

12月19日,綠城中國和融創中國在香港聯交所的兩份公告正式確認了宋衛平的“回歸”。

公告稱,由於買賣雙方對於目標公司的經營理念有較大分歧,收購協議於2014年12月18日終止。對於融創就收購事項已支付的約50億元,宋衛平方面需在協議終止後5日內退還融創附屬公司5億元,並於2014年12月31日中午12時前,向融創附屬公司退還60%,且無論如何不得少於50%;2015年2月12日中午12時前需退還余下部分。綠城在2014年12月31日前還的錢按8%的利率計息;在2015年1月1日到2月12日中午12時之間還的錢,按照10%利率計息;任何逾期的款項則按照20%計息。

此外,由於就還款作出持續擔保,在接下來的“回歸”階段,交易涉及的24.288%股份將被質押給融創。“離婚”協議雖已簽下,但仍存在些許變數,核心問題還是錢。

依照今年5月的收購協議,融創已支付了相當於人民幣約50億元的收購款。據《華夏時報》報道,過去的數月里,宋衛平除了將部分資金用於償還四季酒店及其他項目欠款,仍留有約20億元在賬戶上。也就是說,宋衛平還需要30億元將缺口補上。

上述協議終止公告發布當天,綠城中國收盤跌10.2%,市場對宋衛平的回歸顯得比較失落。近期,花旗、海通國際等機構均給出綠城中國“沽售”評級,機構的不看好可能對企業未來融資將產生影響。

此前市場傳出消息,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為宋衛平提供了30億元的資金,借款期限一年、借款利率1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向東方資產求證此事,得到的回複是:公司沒有任何消息可披露。昨日(12月21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以周末不便查詢為由,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複。

一家小貸公司合夥人向記者介紹稱,此類借貸的利率通常比較高,10%的利率已算業內較低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宋衛平接下來通過借新債來還這筆舊債,利率可能會更高,壓力或許更大。

記者昨日分別通過電話和短信咨詢宋衛平秘書和綠城中國方面,但均未得到答複。這一事件中另一關鍵角色九龍倉方面昨日向記者強調了兩家公司公告部分內容,對於是否介入後續工作,“沒有評論”。

根據公告,如果宋衛平到時無法退還這筆錢,那麽融創可向綠城發起強制收購。

衛民不動產策劃智庫總經理蔡為民表示,既然宋衛平敢於和融創簽訂這麽一份協議,就說明在資金方面他應該有信心,極可能有 “金主”出了大部分的回購款,站出來替宋衛平“撐腰”。

對融創來說,宋衛平的支付款會使得融創的現金流顯著增加。今年上半年,融創經營業務的現金流入凈額達到75.51億元,遠高於去年同期,截至今年上半年,融創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9.84億元,一年內需償還的借貸為138.39億元,現金中心應付即將到期的負債。綠城的還款將會使得融創的“造血”能力進一步得到改善。

一知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回款高出融創支付款的部分可以計入投資收益,今年12月31日前綠城支付給融創的款項,對現金流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對融創財務數據的影響還要看融創將這筆款項計入哪個會計科目,因為60%的款項是在12月31日前支付,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融創的財務狀況將繼續改善。

管理層面臨再“洗牌”

經歷此番風波之後的綠城,變化是巨大的。杭州當地一位與綠城有過往來的人士告訴記者,在宋衛平“回歸”消息剛傳出的時候,融創派駐綠城的團隊表現抗拒,他們仍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與“綠城派”僵持不下。同時,融創的狼性給綠城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綠城的銷售態度發生轉變,策略也有所變化,銷售人員更加積極地推動成交。

“融創的銷售比較年輕,成交的意願強烈,做事速度快,推著客戶走。而綠城的銷售中有的年紀較大,給人不緊不慢的感覺。”上述當地人士評論道。

一位曾在綠城擔任上市公司相關事務的知情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宋衛平的回歸,藍城的團隊都是擁護的,而那些當時沒有跟宋衛平去藍城的人、融創這幾個月派到綠城的團隊成員,都免不了擔心自己何去何從。

“宋衛平有一些‘鐵桿’,但其中壽柏年已經下決心退休了。”該知情人士稱,羅釗明、曹舟南、應國永這些“老人們”都曾經過一些波折,能否順利地成為宋衛平接下來的左膀右臂還難說,而宋衛平的妻子夏一波以往對經營的介入比較少,更像是財務投資者。

“青島、東北這些綠城重點地區的項目總經理,應該是宋衛平比較信任的。以宋衛平的資源和能力,會有人借錢給他的,還錢不會是很大的問題,難就難在團隊怎麽理順。”上述知情人士認為,宋衛平回歸後,或將重用這些駐外的管理層成員。

蔡為民認為,宋衛平一個人的價值觀主導綠城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這次為宋衛平提供資金的各方,今後必然會參與對綠城的管理,後續會形成什麽樣的管理模式,可能並不是宋衛平一個人說了算,是否會產生“融綠之爭”這樣的矛盾也不得而知。

綠城品牌亟待修複

在“孫氏綠城”的短短數月間,綠城在融創的大本營天津兩次拿地,拿地款共計65.5億元。當時是融創出面拿地,如今風雲突變,綠城如何處理天津的地塊?

“現在地塊屬於綠城,我們並不參與。”融創相關負責人昨日向記者表示,雙方此前成立的合資公司上海融綠平臺維持原樣,因為已經合作兩年了比較成熟,不論融創和綠城未來合作如何,都不會影響上海融綠平臺的發展。

上海融綠內部一位高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海融綠平臺今年還是按進度發展的,銷售業績完成得還不錯。

作為深度合作的同行,縱然經歷了並不愉快的分分合合,融創和綠城仍然需要合作,在未來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誰又敢斷言沒有再合作的可能?

記者註意到,在綠城中國及融創中國的股吧,有投資者對宋衛平不滿,原因是他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流露出更看重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態度。如何安撫投資者,讓他們對綠城未來重新恢複信心,將是宋衛平團隊面臨的一個考驗。

由於孫宏斌接管綠城期間對綠城施以改革,成效明顯,推動綠城項目加速去庫存。截至11月底,綠城的合約銷售額為667億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在孫宏斌離開後,綠城需要給資本市場一個信號:宋衛平管理下的綠城和孫宏斌時代一樣,同樣在營銷上有一套,留用部分孫宏斌帶來的融創團隊,乃至保留融創營銷體系里部分可為綠城企業文化所接受的模式和策略,也是未來綠城需要考慮的。

蔡為民表示,此前有報道稱,綠城房屋的品質受損,業主抱怨很多,宋衛平回歸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負責將之前出現的問題消化幹凈,甚至可以成立專項維修基金來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並且保證後續的項目建設不出現類似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