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施正荣的10年与光伏“帝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2/5MMDAwMDIwNjk5MQ.html

新创业时代

21世纪头10年,是个创业的时代,也是一个投资的时代,更是个创业英雄、创业明星辈出的时代。

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陈天桥、施正荣、江南春、季琦、牛根生……这个名单长得几乎数不胜数。

与他们的创业前辈们相比,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借助了资本的孵化或助推。

尽管原拟于2000年推出的创业板,因为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最终在9年后才得以推出。但与此相关的那一波风险投资热潮,点燃了国内创业激情的火种。

不过,直到2005年之前,主要还是一个VC的时代,一个由外资VC占主导的海外上市时代。

2005年,高盛、英联等投资无锡尚德以后后者的上市,给国内大众上了一堂活生生的“PE普及课”。

自此,“VC”开始“PE化”,“PE”开始“普及化”、“VC/PE”开始“本土化”。本土人民币基金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遍地开花,成为主流。

2009年,随着创业板正式推出,国内资本市场退出渠道的打通,创业富豪们的批量产生,更是将国内创业、人民币投资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于是,创业圈几乎言必称“创业板”,投资圈几乎言必称“人民币基金”。

10年,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

他就是施正荣。

2000年,37岁的施正荣从澳大利亚来到无锡,经洽谈筹备,于次年成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

此前,他的身份是,太阳能科学博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执行技术董事,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没做过生意。

如今,47岁的他,被贴上了更多“标签”,比如,光伏企业领袖、中国首富、环保英雄等等。

近10年来,尚德经历过高歌猛进,也遭遇过行业低谷,亦是中国光伏产业兴起、调整和发展的缩影。

首次闯荡纽交所的民营企业家

2005年12月14日,纽交所犹如一壶沸水。

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尚德在纽交所的交易大厅举行庆祝Party。这是被纽交所总经理Joseph Fung破例批准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迎来的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当日,尚德在纽交所挂牌,股价大涨40%,收于21.20美元。

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首次登录纽交所。彼时,施正荣已经在太阳能行业浸淫10多年。

1988年,施正荣留学澳大利亚,师从太阳能领域“教父”级人物马丁·格林。博士毕业时,马丁·格林决定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当时,他们筹到5000万美元,6个人成立了一家公司,施正荣担任薄膜课题组的组长。

2000年,想回国做事的施正荣,不顾家人反对,带着“浑身的技术”和几十万美元的现金回国。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无锡市政府,在他们的帮助下,无锡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八家国企纷纷参与,共投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金的技术参股,开始尚德的“逐日”之旅。

负责经营的施正荣,“从建厂、技术、市场、管理,一系列的问题都得亲自操心”,当时他向董事会承诺,多晶硅的转换效率是14%,结果,试产一个月他就做到了。

2002 年9 月,尚德的首条封装线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0 兆瓦。

2002 年11 月至2003 年4 月,施正荣经常在海外市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他先后在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参加了四次大型展览会,一炮打响。

“到2003 年5 月,已经把2003 年能够生产的产品全部都卖光了”。此前的2002年12月,尚德就开始盈利,当月即盈利20多万元。

通过对全球市场的分析,施正荣大胆决定扩产。为此,他从法国NBP、高盛、普凯等机构那里融资8000多万美金。

“技术壁垒上,国内当时是没有的,独此一家”,一位投资人解释,这是当年投资尚德的理由之一。

投资机构的介入帮助尚德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而尚德的上市也为他们带来巨额回报,使得尚德成为中国PE界标志性的投资案例之一,很多投资机构一度言必称尚德。

当然,尚德也赶上了好时机。

比如,2004年德国出台《上网电价法》,德国人纷纷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和上网设备。

随着德国市场的崛起,尚德的第二条15万兆瓦的生产线和第三条25万兆瓦的生产线相继投产。

紧接着,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采用了补贴电价、规定电网企业收购比例等扶持方法,扶持光伏产业。

“尚德过去7-8年的发展是抓住了机遇”,但施正荣认为,技术先导很重要。

直到今天,施正荣也从未从学界抽身,他经常出入国内外的各种行业高端会议。他早前就公开表示,尚德要保持领先,“每5年要有一个杀手锏的技术”。

目前,尚德已经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组建了一个有400多人的专业研发队伍,规模在世界同行中处于领袖地位。

2009年,尚德的“冥王星”技术研发成功,该技术将单晶硅的转换效率提高至19%,而美国的SunPower能做到20%以上,但它成本要高得多,且只适于单晶硅;冥王星产品将多晶硅转换效率做到了17.5%,远超过业内“一般都在15%”的水平。

这 让一位分析师感到“Too good to believe!(好到难以置信!)”。美国著名的光伏分析师Jesse W. Pichel也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冥王星将给尚德带来可观的毛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按照尚德的计划,到今年底,冥王星产品的产能将扩张到 200MW。

科学家创业

尽管曾经一度高居“首富”位置,施正荣认为,那不过是“数字游戏”。

“我不是一个商人,没想过要赚多少钱”,施正荣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当年回国创业冲动,就是把实验室的技术产业化,以获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满足感。

但尚德的资本神话显然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紧随其后,江西赛维、天威英利、天合光能、CSI阿特斯、江苏林洋等光伏企业迅速崛起,并先后有10多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事实上,海外市场的需求也助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

面对市场缺口,国内光伏制造企业一哄而上,数量多达几百家。而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光伏行业爆炸式的发展造成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价格也随之暴涨,2004年仅30美元/公斤,2008年9月一度接近500美元/公斤,这导致国内硅料生产投资趋于疯狂。

光伏产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让海外光伏市场众多光伏发电项目暂停,市场需求出现萎缩,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短短几个月,硅料价格暴跌,2009年第二季度曾跌至50至70美元/公斤。

金融危机让光伏泡沫 “提前6-10个月” 破裂。尚德也成为这次危机的受袭者之一。

2008年第四季度,尚德单季净亏损6590万美元,硅价暴跌后第四季度的毛利润率仅剩0.6%。2009年3月,尚德股价下跌至5.34美元的低谷,而2007年12月曾一度高达85.16美元。

这场危机也让施正荣遭遇“创业之最大考验”,曾经的“中国首富”似乎一夜间被贴上了“失误”、“反思”、“煎熬”等标签。

面对这场危机,他展开一系列自救。在产业链上,施正荣的策略是,向下走,进入光伏产品系统集成与安装,参与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同时兼顾国内和国际新市场开发。

“我只懂技术,办企业可以说是赤膊上阵”,施正荣常这样自嘲,他更喜欢被人称为“施博士”而非“施总”。

这样一个由科学家创立的企业,在经历了高歌猛进之后,2009年,内部管理问题也集中爆发,人员流失、企业向心力和管理力遭质疑。

这背后最核心的是“价值观的问题”,施正荣认为,尚德的商业价值观应该是“为人类社会提供解决方案”,而不只是“赚钱”,而“赚钱”的冲动恰恰是光伏行业泡沫起来的原因。

事实上,从2005年上市之后,他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金融危机中爆发的管理问题令他更加认识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在公开场合宣扬这些想法。

对于那些“大学毕业两年,以年薪40-50万被挖走的人”,施正荣觉得“走得越快越好”,因为他们没有尚德的价值观。但他也更重视人才的培养,甚至会跟尚德的人力资源部讲,“抓紧招聘大学生,一天都不能耽搁”。

在商业战场上,施正荣也只谈技术,不谈价格。他每次参加展会,每天只和前来参观的客户聊技术,对价格避而不谈。

在价格问题上,施正荣科学家的质朴和耿直表现得淋漓尽致。

针对国内同行在国际市场以“低价”赢取市场的做法,施正荣在公开场合“怒其不争”, “我们(国内同行)的本事就是降价”,他警告说,这无疑是在重蹈家电行业的覆辙。

2009年3月,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开始招标,有国内同行爆出了0.69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创下最低记录。

是年9月,在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上,施正荣公开表示,“谁能做到0.8/千瓦时还赚钱,我愿意拿出1000万美元”。

因为,在施正荣看来,价格战无益于行业进步,新兴产业和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是不可持续的。

不过,在他自己看来,知识分子创业,有一个特点是,“往往创业的思路和对产品的设计都是以自己作为主导,不太会容忍他人的错误,或者对别人的要求非常苛刻,甚至还有一些清高”。

“不务正业”?

2010年6月5日,施正荣赶到黄浦江畔,与上海市领导和国盛集团的施德容博士一起主持了中国第一艘太阳能游船“尚德国盛”号的首航仪式;6月11日,又在无锡总部,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一起揭幕了“尚德低碳理念馆”。

在许多人看来,施正荣似乎有点“不务正业”。

然而,在他看来,这些都符合他的“超越商业”理念,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地球卫士”的责任,他执着于对所有来尚德参观的客人,特别是对青少年宣传推广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

7月26日,江苏泰州中学,第四届中国尚德创意大赛吸引了全国(包括香港地区)2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所学校3000名青少年学生,而在之前举行的37场选拔赛更是吸引了150万学生。

谈到这些活动投入皆不菲,却不能给尚德的业务带来直接的回报,施正荣却坚定地说,“一切始于教育”,他相信目前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爱护地球家园的环保价值观,而只有价值观的认同,才能把员工、客户、商业伙伴、政府官员凝聚在一起。

十年间,施正荣把尚德带到了世界光伏第一的宝座,引领中国光伏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当许多人在沾沾自喜的时候,施正荣却在不断提醒着人们,中国的光伏产业有着内忧外患之虞,青黄不接之忧。

2009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经突破了4吉瓦,而中国市场的安装量却只有300兆瓦,10%都不到。在他看来,目前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市场,在中国还没有 得到很好的结合,需要政府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协调统筹,不仅要有目标,更要有可执行的action plan(行动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6

光伏行业的“加法”减碳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8/wNMDAwMDIxMzEwNQ.html

年过60的马学禄,做过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电谷)管委会主任、保定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现任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和保定市低碳城市 研究会会长。

如今,有过官、商经历的他,又得到了一个新名头:首席气候官,这意味着国内光伏企业中出现了首位戴有此头衔的企业管理层。

不 同于其他企业的首席气候官的“减法”减碳思路,马学禄所从事的光伏生产者们认为,做“加法”,即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才能最终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

首席气候官的挑战

《21世纪》:从你的简历看来,你做过厂长,做过主任,如今获任 首席气候官,你如何看待这个职务与其他职务的不同?

马学禄:首席气候官将减排的工作,从国家责任下降为企业责任,同时又将企业主动减排的行 为,上升为国家减排行为,我认为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新挑战。

《21世纪》:低碳发展价值已经被社会认可,你认为如何做到 低碳发展呢?

马学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是一种人类共同的必然选择,但是化石能源占了地球碳排放的80%。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 源。

我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看法是:首先能源消费模式需要转化,即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这是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第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重新利用燃料物,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第三,建立节约意识和新的消费观念,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应用太阳能和低碳 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学禄: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其中之一就是清洁能源的使用。如果说我们现在的文明是化石能源,下一个时代就是清洁可再生能 源的时代。另外,我们化石能源的两大弊端:一是不清洁性,二是不可持续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太阳能企业担负的历史使命其实是很重的。

目 前清洁能源的方向大概有这样几种:一是核能,不过核燃料有限,不能充分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二是水能,但水能发电年产值不到10亿千瓦。三是风能,但目前 也不到100亿千瓦,地热能大约120亿。总体来看,太阳能前景比较大,大概能生产出120万亿千瓦,超过需求总量的一万倍。

光伏的 减碳经

《21世纪》:很多人也说,光伏的生产过程也消耗能源,产生碳排放,那么每生产一瓦太阳能电池片所耗能和其寿 命期内所能发电的数值是多少?

马学禄:从学术界概算的数值来看,每生产1千瓦时的光伏电池,碳排放约是50克,其在设计寿命时间内(25 年),可以发电约2300千瓦时,按照每发1千瓦时减碳0.5-1千克计算,1千瓦时的光伏电池可减碳约1750千克。由此数据可见,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 碳排放远远低于发电所带来的减碳数量。

另外,现在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光伏电池生产耗能越来越低,碳排放越来越小。

《21 世纪》:这只是一个概数,实际上根据地理日照条件和工艺不同,这个数值比也有很大变化?

马学禄:是的。其实能源消耗无完整的数学模型,就发 电数值来说也是一个变数,其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受地区日照长短和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不过也有人根据光伏组件测算过,太阳能电池的生命周期一般是1-2年, 一半会超过一年。在电池的生命周期中发电25年,多晶硅变成太阳能电池板收集电能,它在生命过程当中收集的电能,要比制成它所消耗的电能高出十倍甚至二十 倍。

英利回收空电池尚属行业先例,我们希望通过组合性的碳减排行为,实现更大效益的碳减排。

《21世纪》:英利有没有具体 的碳减排计划?

马学禄:在英利,碳减排计划和成本计划和成本创新是融在一起的。每年,我们都会有成本降低计划和技术创新计划,力争在目标能 源消耗中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同时也相应降低能源以及碳排放。

或将参与碳汇交易

《21世纪》: 光伏发电对于碳减排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看到国内应用规模还不大,大部分光伏电池组件都是出口海外的。

马学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国 内还没有确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同时,目前还处于让光伏企业降低成本的磨合期中。不过这不会长久,很快就会有突破的。我们致力于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与很多 省份洽谈了低碳方面的合作。日前国家能源局组织的280兆瓦光伏发电招标工作,英利也积极参与。

《21世纪》:在日前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 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提到,“十二五”期间会相应制定一些配套的鼓励性的经济政策,支持环保。你对太阳能企业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期?

马学禄:政府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2010年应该是中国的光伏元年,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最保守的估计每年至少一百万千 瓦。

《21世纪》:欧美太阳能应用已经很高,国内应用比例太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太阳能应用发展如何做起来?

马学禄:就 太阳能能源来说,西方采取补贴形式,有的是通过提高定价,或者纳税人出钱等方式补贴太阳能。这对太阳能的发展意义较大,中国可以借鉴。

用电 分为三种,居民、工业用电和商业用电。在工业以及商业用电上,太阳能的优势凸显出来。日前我们看到,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江浙一代等地使用拉闸限电等形 式去强制限电,于是一些工业和商业企业被迫无奈买柴油发电,这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污染。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居民使用屋顶建电站的模 式,优势很明显,清洁环保就不用说了,房内消费能源不占地,基本上也没用传输成本的损耗,而且用电在高处,安全性也比较能够保障。以一栋20层楼来算,屋 顶的太阳能总量是一千万千瓦。

商业用电是最贵的,但如果把太阳能用电加上屋顶用电以及LED,整合起来看,要比传统的用电还要便宜。我简单 算了一笔账,仅超市屋顶建电容量就有20GW。也就是说,光伏行业市场是非常大的,而大规模的推广就可以实现太阳能用电的均衡度,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21 世纪》:太阳能行业能否参与碳汇交易?

马学禄:碳汇交易的核心就是碳减排交易的核查测量标准。它的本质是对消费化石能源的环境影响的纠正。 我相信,英利以后是会参与进来的。

《21世纪》:太阳能包括光热、光伏,您认为哪一种形式的利用前景最为广阔?

马学禄:我当 然认可光伏发电的前景广阔。十年之内,晶硅电池可以与传统电池相抗衡。另外,光伏产业中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7

光伏市場變「小」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3904.html

在自己的光伏B2B(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網站改版上線4個月後,劉佳勇驚喜地發現,來自這個網站的業務已經悄悄地佔到了自己業務量的接近10%。

在光伏市場逐步降溫的當下,劉佳勇認為這給公司開闢了一條新的增長通道。劉佳勇是歐洲光伏分銷商福能集團的CEO,福能集團是目前進入世界光伏分銷前十中,唯一具有華人背景的公司,其總部設在西班牙。

光伏市場在度過了普遍供不應求的2010年後,市場正開始逐步消化作為世界最主要光伏市場——歐洲的政策變動帶來的影響。

去年,歐洲主要光伏發電國家市場如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繼減少了對光伏發電的補貼和優惠政策。當年增長最快的國家市場之一捷克甚至提出了一系列針對其國內泡沫式光伏電站投資的「懲罰方案」,該方案包括徵收26%的「太陽能稅」。

最為直觀的市場反應就是價格,去年,光伏組件價格呈現先穩後升的態勢,一直維持在1.5~2歐元/瓦左右,而今年一開年,價格便開始掉頭急轉直下。

「今年前三個月,光伏組件的價格每週都要下降3%左右。」劉佳勇說。在福能的電子商務網站上,最便宜的一款產品,價格已經降到了1.19歐元/瓦。

買方市場

價格只是歐洲市場政策變動的一環,在銷售環節,供不應求的景像已經一去不復返。

劉佳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從2009年到2010年,市場的狀況一直都是安裝商和下級分銷商不斷催貨,廠商加班生產都來不及,但是到了去年年末,公司開始出現庫存堆積的情況,雖然這與處於銷售淡季有一定關係,但光伏買方市場時代卻已經實實在在到來了。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此前接受本報採訪時也曾表示,從2006年開始,光伏產業總體上呈現兩年一個週期的波動,逢偶數年市場需求旺盛,而奇數年則市場相對低迷。

當時,高紀凡預測,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增幅將在20%~40%,這一數字不僅遠低於2010年139%的增幅,也低於發展速度相對偏低的2009年(43.6%)。

實際上,這也是多數業界人士對於今年全球光伏市場的判斷——市場仍將繼續增長,但只是溫和增長,不可能像過去一樣出現爆發性增長。

但與此對應的是,去年由於市場火爆,大多數光伏製造商都大規模地擴展了自己的生產能力,儘管業界人士大多看好光伏市場的發展遠景,但卻在一定時期內形成了「供遠大於求」的實際局面。

英利綠色能源首席戰略官王亦逾則告訴本報記者,當前的光伏市場只能算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進入了一個正常的市場週期,「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歷從研發、新興到大量市場方參與進來最終實現優勝劣汰的過程。」但他同時承認,光伏市場確實進入了買方市場。

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市場將轉入競爭的階段。「以後的趨勢將是各個廠商要開始考慮自己的策略,考慮如何去做好產品,做好營銷,去爭取客戶,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坐在家門口就能被踏破門檻。」劉佳勇說。

國內另一光伏巨頭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也表示,2010年需求的旺盛,帶來了光伏產業產能的大規模擴充,但2011年市場的變化,將對企業品牌、服務、技術更加看重,「那些只求短期行為的企業日子將不太好過」。

從大到小

世界的光伏市場,大致是從2004年開始,由德國率先啟動的。這一年,德國的《上網電價法》開始實施,政府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予以高額補貼,一時間大小項目並進,開啟了歐洲的光伏市場狂歡。

一直到2006年西班牙大力度補貼光伏項目之前,德國的光伏市場支配了全球供應鏈。隨著西班牙一批大型光伏項目相繼招標建設,光伏市場開始有了全球市場的雛形。但與德國的市場不同,此時的西班牙市場以大型項目為主。

到2008年年末,受經濟危機影響,光伏行業進入了大約半年的市場調整,隨後在各國「綠色新政」的鼓勵下,光伏市場出現了各國齊頭並進,美國、法國、意大利、捷克、加拿大等國家先後加入到這一浪潮中來,但仍以大項目居多。

不過,2010年歐洲光伏市場的火爆,令市場開始反思,大型光伏項目本身的一些特點如佔據的資源、土地過多,對電網造成的壓迫等,均促使各國政府開始傾向於支持中小型項目建設。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西班牙政府在今年3月推出了新政策,對於20千瓦以下的光伏項目,給予每度電0.29歐元的補貼,而對於20千瓦以上項目,相應的補貼則大幅降低。在捷克,電力公司已經明確表態,不會再審批任何大型光伏項目。

「過去,大型項目和小型項目在我們公司的銷售比例大致是對半開,但到去年,小型項目已經佔我們分銷比例的接近80%了。」劉佳勇說。

實際上,英利綠色能源去年投入巨資贊助世界盃,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該公司CFO李宗煒當時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即表示,光伏市場正醞釀著新的變化,以德國為例,當地的光伏市場,大約有50%屬於大型地面發電項目,還有50%,則屬於居民屋頂項目。

「對於後者,這是一個十分分散的市場,購買決定是由每個居民作出的,這意味著,大規模的市場營銷迫在眉睫,產品品牌的作用變得非常重要。」李宗煒說。

「在面對『散沙』一般千家萬戶的客戶時,渠道才能顯示出價值。」劉佳勇說,這正是其在年初決定推出B2B電子商務網站平台的原因。他頗有信心地表示,今年「保守」估計,來自該網站的業務將佔整個公司業務總量的20%。

王亦逾還告訴本報記者,為因應這一新的產業趨勢,除了在品牌層面的推廣,英利正加緊在儲能和高效電池方向的研發。

「對於面積較小的屋頂太陽能工程,用上高效電池,同樣的面積可以提供更多的能源。」王亦逾說,而在儲能領域的進展,則可以幫助那些島嶼國家、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的國家在電網缺失的情況下,通過小型光伏電站用上能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4

光伏產品價格全線跳水 多晶硅價格單周下跌10%

http://news.imeigu.com/a/1306234191426.html

王佑

眼下,國內的多晶硅、硅片、電池及組件正在全線演繹價格大跳水。

在歐洲光伏電站需求不旺盛、國內大規模擴產及庫存較高的多重因素影響下,組件及電池價格已在3個月內下跌了18%~20%,而多晶硅價格單周下跌了10%。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今年6月份沒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政策出台,光伏產品價格的下滑趨勢可能會有所減緩。

下游:政策變化致價格下挫

江蘇騰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介紹道,以3個月作為一個週期來觀察的話,目前單晶硅(及多晶硅)組件及電池的價格,成為光伏產業鏈中下跌幅度最大的產品。

一位經銷商向記者提供的今年1~5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8日~14日,245瓦單晶硅組件價報在1.74美元/瓦~1.79美元/瓦,而截至上週,市場價區間則在1.48美元/瓦~1.67美元/瓦,下跌幅度近18%。

「如果從年初來觀察,5個月內一些組件廠商可能都把價格調低了30%左右。」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向記者表示,去年電池和組件價之所以能穩住,是因為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歐洲的電站建設處於放量,銀行的貸款可以到位,投資者的信心也增強了。

在中電光伏(CSUN.NSDQ)一位管理層于先生看來,組件和電池等產品價格的調整,主要是因為今年3月~5月份意大利相關政策發生變數。

今年3月,意大利政府表示將會調整光伏電價補貼。「當時大家都不清楚這樣一個可能有3G瓦需求的國家(在歐洲國家中需求較大),會做出怎樣的補貼削減,所以都不敢出貨。」于先生透露。

他表示,一旦需求減弱,那麼企業庫存就會積壓,整個產品線會發生較大變化,導致價格連續下跌。

上游:最壞的情況將下跌40%

于先生表示,最近一兩週,多晶硅的價格下滑幅度可能更高。多晶硅從5月初的78美元/公斤,跌到了現在的64美元/公斤,下跌幅度超過10%。

「因為需求不旺,有些下游組件、電池企業可能就不會繼續訂購多晶硅產品。部分上游多晶硅企業可能擔心今後還會出現價格下挫,因此就會在市場上拋售產品,導致了近期價格直線下挫。」于先生指出。

「其實,多晶硅價的下滑,不僅是因為大家要忙著出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下游組件的產能比較大。」汪劉勝稱。

2010年~2011年宣佈擴產的光伏企業就包括東方日昇、南玻A、天威新能源、晶澳太陽能、Hanwha-solarone(韓華新能 源,HSOL.NSDQ)等,部分公司號稱其生產線將擴容20條以上,規模1G瓦。「去年我國真正並網的,估計有400兆瓦左右,也就是1G瓦的 40%。」 逆變器生產商、陽光電源總經理曹仁賢表示。

騰暉電力前述人士也說到,目前大部分的光伏企業開工率估計在50%到70%之間,少數公司開到了80%以上。

近日,歐洲光伏產業協會(EPIA)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組件新的組裝量將會突破20G瓦,同比去年將增長27%。2010年全球的光伏安裝量相比2009年大幅提升了130%,因而今年增勢將大不如以前。

國金證券研究員張帥還預測,多晶硅下一步可能會繼續降價,最差的情況,相比年初,價格可能要下滑40%左右。

不過,長城證券一位研究員則分析,因為意大利新一輪補貼政策的落地,使得意大利市場將重啟,這對其光伏下游廠商而言可暫時緩一口氣,持續下跌的組件價格有望企穩。

「今年6月歐洲地區的一次大型光伏展覽會上,大家將會對於下半年的行情走勢做出一個判斷。」于先生說,「投資光伏電站是一個20年到25年的事情, 從投資商的角度來說,他們不僅要看短期光伏產品價格的定位,也要使得自己購買的電池組件、電站設備都能夠有比較長的使用壽命,電池衰減率也要低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22

[轉載]屋頂光伏發電 十二五 擬增九倍 第三輪招標年內暫緩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8/31/%E8%BD%89%E8%BC%89%E5%B1%8B%E9%A0%82%E5%85%89%E4%BC%8F%E7%99%BC%E9%9B%BB-%E5%8D%81%E4%BA%8C%E4%BA%94-%E6%93%AC%E5%A2%9E%E4%B9%9D%E5%80%8D-%E7%AC%AC%E4%B8%89%E8%BC%AA%E6%8B%9B%E6%A8%99%E5%B9%B4/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金融界) 2011-08-29 09:53:08

根據正在擬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光伏發電裝機目標被確定為到2015年達1000萬千瓦,到2020年達5000萬千瓦。值得注 意的是,到2015年,屋頂光伏電站規模為300萬千瓦,到2020年則達2500萬千瓦。截至2010年,屋頂光伏電站的裝機規模約30萬千瓦。

業內分析指出,近年來國內屋頂光伏市場已逐步打開,隨著政策支持的進一步加碼,建設屋頂光伏電站,推廣中小型光伏系統應用將逐漸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相關的組件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商將從中集中受益。

上述人士還透露,此前一直有所傳聞的第三輪光伏特許權招標今年內暫不考慮啟動。

政策重心偏向“屋頂”

自2009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推出一系列例如“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政策措施,以發展國內屋頂太陽能和光電一體化建筑 的示范推廣。今年以來,以金太陽示范工程為抓手,國家對於屋頂光伏電站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繼去年調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補貼辦法后,今年相關部門更 是進一步明確了示范工程的財政補貼政策,近日財政部又宣布啟動了今年第二批24.7萬千瓦金太陽示范項目。

今年初,有報導稱,去年啟動的第二輪280兆瓦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到今年5月有七成未開工。主要原因是項目投資收益預期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確定了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但企業層面仍顯動力不足。在此情況下,屋頂光伏電站由於并網容易、投資成本相對較小,補貼政策相對明確等因素,開始展現更大的潛力。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資深研究員李勝茂表示,德國和意大利等國近年來紛紛調整各自的補貼政策,推廣中小型光伏系統,推動建設屋頂太陽能電站,這也顯示出屋頂太陽能產業未來在全球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也將大力推進屋頂光伏電站發展。

產業增長或大幅提升

目前,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國內的推廣仍顯不足。據了解,“金太陽示范工程”(90%項目為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即屋頂太陽能電站)過去兩年啟動的 近60萬千瓦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只完成30萬千瓦左右。“十二五”規劃提出3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相當於在目前基礎上增長9倍,而到2020年實現 25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則相當於是目前規模的80多倍。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衍鵬表示,2010年末,屋頂光伏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28.8%,結合光伏“十二五”規劃總裝機容量的目標看,2015年 光伏屋頂計劃占比與目前基本持平,預計產業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達到63.5%。而2015-2020年,屋頂光伏產業將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核心,其裝機容量 將達到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2.8%。

分析人士指出,屋頂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或將帶來晶硅和薄膜等光伏電池技術的市場調整。陳衍鵬認為,盡管晶硅是目前行業主流,但由於薄膜電池柔韌性強的 特質,其在BIPV建筑一體化等領域具有優勢。加之薄膜電池成本相對較低,轉換效率不斷提升,未來薄膜電池廠家或將享受到更多的利好。

fatlone:

我個人認為國家跟隨歐洲在太陽能的發展路向, 將重心放在屋頂系統, 是正確的

太陽能最獨特的優勢是架設容易, 安裝空間非常彈性, 安全而穩定, 屋頂正是太陽能最能發揮其所長的場所, 而且適合離網發電的特性令它能夠輕易在耗能沿頭架設, 快速提供能源, 不像以前的風電或者水電, 資源集中在西部, 需要架設龐大電網才可以將能源輸送到負荷中心的東部沿海區域

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同樣在西部, 興建在這個區域的電廠獲利最大, 可是, 這其實是一種的浪費, 浪費了太陽能的獨特優勢之餘, 把電能從遙遠的西方送到東部, 中間在輸送過程的能耗可謂不少(國家正大力發展特高壓電網, 目的是解決遠程輸電問題, 尤其是風電並網困難, 但這不是此次談論的重點)

在早前我說過屋頂是屬於高轉換率模組的市場, 單晶技術應可看高一線, 而這次政策利好是針對光伏市場, 晶硅路線的產業鏈能確認受惠, 個股選擇一定有保利協鑫的份兒, 甚至all-in在3800也可以, 卡姆丹克也是受惠者, 如果我的看法正確, 專注單晶的卡姆丹克的前景更亮麗

這一刻, 市場對這些頗強力的政策利好並沒有太大反應, 證明氣氛非常一般, 此一刻進場要有捱價的心理準備, 不過, 最後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是2015的屋頂裝機目標只是3GW, 對目前中國廠商的胃納來說, 只能當「前菜」

keep monitori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6

信泰危機:光伏泡沫遭遇高利貸緊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3/yOMDcyXzM2NzcyOA.html

9月21日下午4時開始,溫州甌海經濟開發區的信泰集團新廠區門口人群開始聚集,有消息稱,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已經出逃美國。

晚8點左右,警方開始出動,溫州當地知情人士介紹:「得知胡福林可能出逃消息之後,各路供貨商紛紛趕來,但當地已派出警察封廠,所以並未發生搶貨的現象。」直到22日上午,廠區外排了很多車輛,一些人員圍攏在廠門口。

信泰集團是溫州最大的眼鏡生產商之一,2010年眼鏡業務銷售收入2.7億元。多個信息源顯示,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源於高利貸。當地高利貸融資月息最高達5%以上。由於所欠高利貸無法清償,胡福林不得不選擇「跑路」來逃避債務。債務總額可能高達20億元。

溫州當地某眼鏡企業人士表示:「尚有幾十萬的貨款未能追回。」22日下午5點左右,信泰集團財務總監開始和供貨方逐一對賬,有消息稱溫州市政府已經開始接管此事。

信泰遭遇並非個例。在溫州地方論壇上,僅20日至22日三天,就爆出新耐寶鞋業、浙江歐霸標準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老闆「出逃」,欠款規模均在億元左右。但這些「出逃」事件尚未被官方證實。

「被保密」的信用等級

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源於高利貸,保守估計在億元以上。

多數供貨商在9月21日才知道胡福林「出逃」的傳言。9月22日上午,信泰集團一位工作人員稱:「工廠目前還是正常生產的,員工上下班也正常。」上述眼鏡企業人士表示:「我是21日得知的消息,之前只聽說胡家鬧離婚。與信泰業務合作上並未有什麼異樣。」

信泰集團成立於1993年,董事長胡福林自小就繼承家族眼鏡生意,也是當地最早的眼鏡商人。1993年時信泰開始為沃爾瑪代工生產眼鏡,可能在此前後掘得第一桶金。

溫州甌海是眼鏡企業聚集區,胡福林則是當地最大眼鏡老闆之一。恆泰光學目前列甌海眼鏡行業納稅額第一,信泰集團則列第二。

信泰集團擁有最為人所知的業務,就是華東和東北地區布點眾多的「美式眼鏡」連鎖。2010年,信泰集團接手上海希文商貿,成為「美式眼鏡」品牌的擁有者,目前在華東地區擁有200家以上連鎖店。集團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全國鋪店10000家。

多 個信息源顯示,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源於高利貸。上述溫州當地人士稱,當地高利貸融資月息最高達5%以上。但目前尚無信泰涉及高利貸的準確金額,保守估計在 億元以上,上述人士表示:「去年單家擔保公司就為信泰擔保了6000萬。」另有消息顯示,信泰與其他眼鏡光學企業的關聯擔保,金額高達數億。

前述知情人士稱:「據信泰集團內部高管透露,其董事長胡福林真實欠款高達20多億。民間高利貸達12億,其月利息就高達2000多萬。銀行貸款達8億,其月利息500多萬。」但這一信息並未得到信泰集團證實。

資金面幾乎肯定是壓垮信泰集團的主要原因,但在此之前,信泰集團的業務實際已經開始下滑。

2007年,信泰集團是甌海區國稅百強榜上第11位的企業,累計繳納國稅(增值稅等)1197萬元;2009年,信泰的國稅繳納額已經降為946萬元,2010年降至570.92萬元。

業績不善和資金鏈緊張,兩者構成惡性循環。融資的困難更是在今年變得尤為明顯,信泰集團的生存開始出現難題。

事 實上,2010年信泰集團的信用資質已經遭遇了危機。溫州工商局資料顯示,2006年至2009年四年間,信泰集團信用等級均為AAA級,但2010年改 為「保密」。根據浙江省的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工商局網站只公開信用等級為AAA級和D級的企業。顯然,信泰集團在2010年已被降級。

光伏泡沫破滅之後

胡福林大舉進入光伏新能源產業,2009年光伏產業淡去了之前的光芒

除了資金因素,信泰集團盲目擴張也是造成目前窘境的原因之一。

眼鏡行業相對穩健,利潤率也較低。2008年底,胡福林開始大舉進入的光伏新能源產業,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新能源前景令他全力投入。

信泰集團2008年成立了新能源事業部,先後投資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賽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溫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溫州中硅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業。

浙 江中硅新能源成立於2008年底,公司總工程師陳旺透露:「由於公司在金華,不知道溫州總部的情況。但如確有逃跑一事,肯定會對公司有一些影響。」中硅新 能源投資4.5億元,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生產。光伏業內人士介紹:「太陽能電池組件並非核心業務。這類工廠類似於加工廠,只生產電池配件和組裝,國 內少說也有幾百家。」

陳旺表示:「信泰集團有計劃擴建金華這邊的生產線,但目前主要在溫州那邊新建了廠房,中硅新能源就沒再新投資了。」 他所說的溫州工廠即溫州中硅科技,是胡福林與當地皮革企業瑞新集團合資設立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總投資額高達12.5億元。胡福林對中硅科技寄予厚 望,設計產能是中硅新能源的一倍以上,計劃2011年年產值創70億元。

中硅科技內部人士表示:「公司部分投產,目前生產正常,但無法透露預期的業績情況。」她同時稱,並不知道胡福林出逃一事,而且「信泰集團佔的股份很小,不會影響公司業務。」

信泰集團投資的另一家公司浙江賽力科技也有很大的規劃。落戶平陽縣的賽力科技尚未投產,規劃將實現年銷售收入7.2億元以上。

上述光伏產業群若能全面開展業務,信泰集團將轉型為新能源企業。但這一步並不順利。2009年光伏產業在歐盟逐漸下調或取消補貼、歐債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之下,淡去了之前的光芒。僅在美國,過去一年內就有20%的光伏企業停產或破產。

有信泰集團供貨商稱,胡福林為謀求光伏業務上市,不惜代價借款投資,導致資金鏈斷裂。

由於信泰集團在當地紮根很深,配套及關聯公司極多,當地政府已介入。不過老闆逃跑事件還在繼續,上述眼鏡企業人士表示:「溫州現在的經濟狀況,要說正常也可以,意料之中;要說異常也可以,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2

晶科能源證實已停產 國內光伏企業環保狀況堪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0/yOMDcyXzM2NTkyOA.html

太陽能產品生產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NYSE,下稱「晶科能源」)昨天下午召開緊急發佈會,就其海寧工廠的污染問題予以解釋,並證實已全面停產1.2G瓦的電池生產線。

儘管晶科能源因為環境污染問題成為光伏企業中第一家被公眾廣泛關注的公司,但是光伏行業在治污及環境管理方面是否達標開始備受質疑。

氟化物從哪裡來?

9月15日和16日,有部分群眾聚集在晶科能源位於浙江海寧袁花鎮紅曉村的工廠——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門口,就當地小河死魚現象向該企業「討說法」。此後據海寧市環保局的初步調查結果,晶科能源存在污染,原因是部分污染物進入了河流,且污染物中的含氟量大幅超標。

昨 日,晶科能源高層也證實,公司確實存在污染。該公司發言人景朝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會有固體廢料產生。「以往,固體廢料都是堆在一 個固定倉庫的,每隔3到4天由固體廢料合作企業直接收回並運送到固定地點予以處理,但在8月20日,我們突然接到了對方的一個合作終止書,因而倉庫不能完 全堆下這些廢料,只能露天堆放。8月下旬海寧突然遭遇暴雨,我們儘管在廢料的上部放了一些遮蓋物,但還是被雨水沖入到了附近的一條小河裡。」他表示,8月 26日時企業已經找到另一家合作夥伴,固體廢料得以重新處理。

對於環保部門檢測出小河中出現氟化物較高的問題,景朝暉也透露,在生產光伏電池產品時,有一道名為「制絨」的工藝,這道工藝中含有氟化物。

湘 財證券一位光伏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報,所謂「制絨工藝」,就是要將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硅片沁入一些液體中,使得硅片的表面變得粗糙,這樣一來讓硅片接受 光照後,不會有太強的反射,以便利於電池吸收太陽光,這道工序可能會需要到氫氟酸,這是氟化物的主要來源。而且,該步驟在眾多太陽能電池企業的生產過程中 不可或缺。「此外,在太陽能電池生產中還會使用到絲網印刷等方法,也可能會產生氟化物。」景朝暉對記者說道。

光伏企業污染不容忽視

晶科能源污染事件爆發後,公眾對於太陽能企業的污染問題也提出質疑。據多位行業人士介紹,除了電池製造環節因環保工作不當會出現污染之外,因多晶硅、硅片等上游產品的生產所帶來的污染也令人擔憂。

上 述湘財證券分析師及一位多晶硅生產設備製造商高層提醒記者,不少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流程中會釋放出四氯化硅,這是一種有毒物質。以往,一些小型多晶硅企業會 把這些處理不掉的四氯化硅直接賣給白炭黑公司作為原料,而現在國家也要求多晶硅企業必須要上馬冷氫化或者熱氫化技術,實現四氯化硅的循環利用,再度用於多 晶硅的生產。

「但不管怎麼說,目前中國多晶硅行業剛剛發展起來,企業在處理四氯化硅方面經驗不足,仍可能有少量四氯化硅是無法回收到位的。」湘財證券前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另 據記者瞭解,不少光伏企業仍然將其生產的廢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管道,而不是將廢水送入污水處理管道,再與雨水管道合併,企業之所以偷工減料是為了逃避污水處 理費。另一種會發生污染的情形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太陽能電池廠區的周邊排污管道有可能堵塞,從而使得部分污水無法進入到排污管道而發生外洩。

晶科能源昨日表示,企業將對此次污染的程度和影響進行取證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提出妥善處理方案,另外公司正在擴建固體廢料倉庫,將雨水管道併入到污水處理管道。

景朝暉也對記者說道,由於海寧工廠是2009年6月併購而來的,併購企業的前身就設立在海寧市袁花鎮紅曉村。現在該公司已經在距離紅曉村20公里遠的工業區尋找新的基地,而且企業也將視情況考慮是否需要將工廠地址搬離紅曉村。

「目 前我們已經全面停產了1.2G瓦的電池生產線。」景朝暉指出。根據現有光伏電池組件價格來計算,晶科能源因停產可能每天損失2300萬元。由於污染事件及 美股整體走弱的影響,晶科能源的股市表現也較慘淡,其上週五大跌7.94%至9.04美元,目前其股價為52周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6

千億投資落地 郭台銘製造「光伏新紅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1/xNMDcyXzM2NjIxNA.html

郭台銘馬不停蹄。9月16日上午剛剛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項目的揭牌,17日上午,這位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富士康集團總裁,旋即現身江蘇鹽城阜寧縣,出席富士康在當地的光伏基地項目簽約儀式。

在山西和江蘇,在光伏這個他並不十分熟悉的領域,郭台銘一下子畫出了1000億的大餅:兩大光伏產業基地的總投資,預計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

其中,山西大同項目總投資預計為900億元,一個目前國內最大的300MW光伏電站,將成為首個獻禮項目;而江蘇阜寧項目總投資預計為100億元,首期400MW的光伏電池及組件製造項目,將於2012年4月正式投產。

郭台銘旗下企業,此前從未涉足過太陽能光伏行業。但郭台銘稱,光伏業的技術還不很成熟,「需要富士康這樣具有強大設計能力的公司來做產業整合」,「富士康目前有最佳的方向和時機」。

當 然,郭台銘並非孤身涉險。上述兩大基地均是由富士康和香港協鑫集團合作,後者旗下的上市公司保利協鑫(3800.HK),位列全球多晶硅巨頭三強。而根據 雙方早先的規劃,最終兩大基地的規模為:多晶硅產能10萬噸、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達到10GW。單選其中一項,均是目前國內外任何一家光伏企業未有的規模。

佈局兩基地

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郭台銘的千億計劃,目前僅是部分啟動

9月16日上午,富士康協鑫大同新能源產業集團公司揭牌,該公司300MW光伏電站項目也同時奠基開工。

這一山西省能源轉型的重點項目,也獲得山西方面的力挺。揭牌當天,山西省政府多位高層出席,並為該項目成立專職服務小組。

一位山西省高層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富士康集團與協鑫集團強強聯手入駐大同,投資900億元,打造垂直一體的光伏發電項目,必將推動大同市的發展,也必將為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光伏產業鏈可分為「太陽能級多晶硅提煉、硅錠鑄造、硅片切割、光伏電池製造、光伏組件封裝和光伏系統整合」六大環節,而富士康位處大同的新能源項目囊括6項內容,以多晶硅製造為主,並延展至下游的光伏電站。

而江蘇阜寧項目,則以電池和組件作為主導,負責該基地投資的公司,計劃取名為富士康江蘇有限公司。該基地計劃10月開工建設,到2014年底產能達到3GW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同時規劃引進光伏玻璃等配套項目。

「由於協鑫承諾不做下游的電池和組件,所以,該塊項目由富士康負責,硅片項目由協鑫為富士康作配套。」一位接近該項目的知情人士透露,鑑於歐債危機影響,歐洲各國緊縮財政,光伏安裝項目因此大受影響,故此,富士康只安排了首期400MW的電池及組件項目。

根據計劃,富士康阜寧光伏產業園項目區將佔地約3萬畝。阜寧縣《扶持鴻海集團新上光電光伏產業的意見的通知》顯示,鴻海集團未來將在阜寧招工總計5萬人,並將引進10位國內外知名光電光伏產業領軍人才。

光伏新紅海

在業已產能過剩的光伏產業,郭台銘仍將祭出「低成本」利器?

在光伏產業,郭台銘的出手可謂又快又狠。據本報記者瞭解,富士康阜寧項目於2010年12月正式醞釀,2011年7月底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而大同項目,則在2011年5月才首現於當地媒體。

「初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們還在8月份專門為此開了一個會,討論此事對行業的衝擊和影響。」CSI阿特斯一位中層人員對本報記者稱。

在這位人士看來,富士康有電子工業技術積累,適合做電池及組件,而保利協鑫在上游的多晶硅業務,也是業內領先。更何況,從代工起家的富士富,成本控制能力首屈一指。而作為亞洲多晶硅第一大廠的保利協鑫,目前多晶硅成本已可做到國內最低。

「不 過,富士康和協鑫集團的合作能走多遠?」一位四川光伏企業高管卻質疑說:位於徐州的保利協鑫多晶硅基地2012年產能為6.5萬噸,加之賽維LDK、洛陽 中硅、大全等多晶硅大廠明年產能釋放,國內供應已有過剩,「縱使大同只上5萬噸的多晶硅產能,也只會加速這一過剩局面」。

「徐州中能(保利協鑫負責多晶硅生產的企業)已經派一批骨幹去了大同。」一位接近協鑫集團的人士透露,但受全球經濟或二次探底影響,大同多晶硅項目建設時間表及規模仍未最終確定。

而在電池和組件環節,對於郭台銘的進入,尚德、英利、賽維LDK、中盛光電等大型光伏企業則表示「壓力不大」,因為該行業為民企所主導,成本已為世界最低,且目前躋身「GW級俱樂部」的企業已有10家左右。

不過,在紅海中打拚,似乎正是郭台銘所長。事實上,在對富士康代工工廠進行大規模遷徙、繼續保留低成本優勢的同時,郭台銘亦在籌劃向「科技的鴻海」的轉型。而1000億元巨資打造光伏帝國,或許還只是第一步。

郭台銘此前不久稱,「近來,美國失業率高漲,大陸居然無法順利招工」,由此,他判斷說,大陸不再僅僅有「便宜的勞動力」,大家也在搶「便宜腦力」,富士康將加大在大陸的人才募集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7

美国光伏陷倒闭潮 责难中国企业启双反调查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267&PHPSESSID=ec563fea74c42bc81a0e58be0a596da6

 跨国能源巨头BP旗下太阳能企业BP Solar已经开始收缩其在中国的业务,而在美国,其光伏工厂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关闭。

  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光伏市场随之萎缩,由是波及到BP等企业。而在BP之前,美国已先后有三家光伏企业宣布破产:加州的Solyndra,马塞诸塞州的EvergreenSolar以及纽约的SpectraWatt公司。

  “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贸易保护主义总会尘嚣直上。”9月27日,九州方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杜军桦对记者感慨,该公司于8月25日投产,目前以国内销售为主,但极为担心未来的外销市场趋向恶化。

  在企业蜂拥而至的倒闭潮中,欧美光伏企业不约而同地将责难抛向中国企业。

  受美国光伏业界之邀,美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King&Spalding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已将申请发往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反倾销有两个基本的判断,一是政府有没有补贴?事实上,中国政府对这个产业没有直接补贴。第二,我们中国企业有没有低于市场价格的行为,到国外去倾销?假如没有,也不成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马学禄对此质疑。

  根据独立研究机构GTM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光伏产能因破产或停产而消失,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

  2010年中国组件制造商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排名前三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全部来自中国 虽然市场需求疲软,但尚德、英利以及天合光能第二季度的出货量都增长了近20%。

  “美国的光伏企业在倒闭,但中国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倒闭的企业数目远大于欧美。”浙江一位光伏企业高管称,察看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二季报,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均有亏损,“浙江去年新增的110多家光伏企业,现在半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上述高管称,人员、设备折旧、财务等费用,使得一些企业只能亏本卖出组件,“不生产是大亏,生产是少亏”,但如果世界光伏市场在明年仍不景气,“现有的组件企业估计要倒掉一半”。

  作为应对美国“双反”调查的对冲,目前国内企业纷纷至欧美设厂:尚德电力于2009年11月宣布在美国建设首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赛维LDK以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70%股份,由此进入北美光伏下游市场。

  据悉,针对这次美国方面可能要发起的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9月14日商务部已经召集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商讨对策。( 来源:新华网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6

光伏复苏:真相还是幻象?

http://www.infzm.com/content/48200

德国光伏企业的补贴政策拯救了中国的光伏企业,但如何摆脱对欧洲光伏政策的依赖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核心问题。

光伏市场“过山车”

对于北京昌平的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言,这可能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光伏市场最好的时光。

这家产能为 100兆瓦(MW)的中型光伏企业最近刚刚接到一笔大单——来自德国客户的近3000万人民币的定单合同,“客户要赶在第三季度13%补贴下调之前安装,9月前必须出货。”昌日市场部经理张付胜解释说。

包括昌日在内的众多光伏企业,如今似乎又回到了金融危机前“被定单追着走”的时代。“产能和毛利重新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LDK赛维总裁办 公室主任姚峰坦言。2009年同一时间,受西班牙政策转变,LDK赛维销售额同期下降达48%,亏损一度高达2.169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西班牙政府的补贴政策巨变,2008年之后,几乎国内所有的光伏企业坠入萧瑟的寒冬,国内光伏市场一度一蹶不振,甚至陷入“产能过剩”的漩涡。

谁来拯救中国光伏市场,这一次扮演救赎角色的是德国光伏政策补贴法案。对于“生产在国内,市场在国外”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政策信号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市场变化。

去年下半年,德国政府欲下调补贴的消息一经传出,随即就在国内形成了一轮“抢购”:由于预期调整幅度较大,德国投资者都想赶在此次正式下调之前抢装 光伏组件,第四季度德国光伏安装容量达到2.3吉瓦(GW,1吉瓦=10亿瓦),仅12月单月的安装量就达到1.5吉瓦(GW)。

“从寒冬直接进入火热的夏季。”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感慨。自2009年第四季度至今,包括英利、尚德以及众多中小型光伏企业纷纷传来扩产的消息,无锡尚德公司刚刚将2010年产能目标从1.25吉瓦(GW)调至1.3吉瓦(GW),这在2009年产能基础上增加了85%。

“(我们的)订单和有意向的合作数约达到 4吉瓦(GW)。”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苗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订单增加的同时,光伏企业的业绩也一扫金融危机以来的阴霾。英利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4.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达到创纪录的33.3%;无锡尚德第一季度总收入为5.88亿美元,同比增长86.3%;而江西赛维LDK今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额扭亏为盈,净收入720万美元。

“第二个西班牙?”

不过,随着讨论了大半年的德国光伏补贴法案于7月13日正式获得通过,伴随着德国补贴政策的明朗化,从去年第四季度至今的火爆光伏市场反弹也将告一段落,井喷式的增长或将无以为继。

据该法案,德国自今年7月1日起,对其屋顶光伏系统和移除耕地农场设施的补贴额将减少13%,对转换地区补贴额将减少8%,其他地区将减少12%。 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总的补贴额还将进一步减少3%。“补贴政策的出台,或将可能导致今年第三季度对于太阳能组件的需求放缓。”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 研究员姜谦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的地位举重若轻:2009年,德国光伏装机容量总计达3.8吉瓦(GW),占全球总装机容量一半还多。

德国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西班牙?这给急速升温的国内光伏市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疑问。

2008年,在西班牙政府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刺激下,西班牙光伏市场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2008年超量安装2.5吉瓦(GW)。然而,好景不长, 在金融危机和市场饱和的双重影响下,西班牙将补贴上限限制在500兆瓦(MW),市场的大幅萎缩给当年倚重西班牙市场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打击几乎是 致命的。

在LDK赛维的姚峰看来,此次德国宣布下调光伏上网电价的草案,对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反而是个利好消息。姚峰指出,补贴下调所带来的太阳能组件成本下跌,可以使系统开发商有能力承受上网电价的下降;与此同时,系统安装商会有更大的意愿去采购具备成本优势的中国光伏产品。

苗青也持乐观态度。“逐年下降的单价趋势是正常的,我们并不十分担心德国市场带来的冲击。”自2008年,英利即开始拓展德国之外的新兴市场,相继 在意大利、法国等地建立分公司,并通过分销的方式进入捷克能南欧市场。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上,“中国英利”的中文广告让很多球迷认识了光伏企业英利。据了 解,南非政府正在考虑建设一个1吉瓦(吉瓦(GW))的光伏电站,英利的产品成为首选。

显然,对于所有光伏企业来说,寻找下一波市场的动力才是关键所在。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和英利一样,如今的光伏企业,已不再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竹篮——2008年,仅西班牙和德国两地就占到国内光伏企业销售的80%以上。而如今,包括英利这样较高依赖欧洲市场的企业,这一地区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了50%以内。

“这些新兴市场虽然目前还不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出口地,但是它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那些主要市场由于补贴下降而损失掉的市场份额。”姜谦说。

以昌日为例,其将近一半的国际市场份额在韩国、马来西亚以及非洲等地。“我们正在努力通过美国UL认证,为进入美国市场做好铺垫。”张付胜介绍说。 “从初步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市场从2009年到今年一季度、二季度都是呈倍增的态势。”姜谦分析说。事实上,在欧洲,除了德国之外,西班牙、意大利、捷 克、希腊都将成为重要的光伏市场。

根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数据表明,欧洲“较小国家的光伏产业将创出最高的增长速度。到2013年,捷克光伏产业将增长到2008年的10倍,希腊增长到30倍,而保加利亚更是将剧增到 600倍”。

对于所有光伏企业来说,都瞄准了这块市场。吸取了2008年国际市场波动带来巨大风险的教训,中国光伏企业一方面选择多元化的市场出口策略,一方面发挥“全产业链”模式的效应。

近日,英力全资子公司69硅业宣布正式投产。此前,英利的生产线就覆盖了整条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生产、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生产以及 光伏组件封装。这样,多晶硅价格的反弹和供应趋紧,对英利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据苗青介绍,英利目前产能大概在1吉瓦(GW)左右,但据估计,有意向和到 手的定单预计已达4吉瓦(GW)。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也在积极将业务向更广意义的“全产业链”延伸,以控制成本,降低市场风险。自2009年起,尚德已相继在宁夏、陕西以及青海等省 份与当地政府合作,提前布局当地的光伏电站建设。赛维也在2009年7月收购了意大利太阳能市场专业系统整合商SGT公司的控股权,保利协鑫收购江苏中能 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