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偉的故事 蔡東豪

2011-5-5  NM




「Dr偉」真的是醫生,是腦科醫 生,他在史丹福大學醫院完成實習課程才離開醫學界,認識他的人覺得他脾氣有點古怪。阿偉出世後不久因患病導致左眼失明,一個從小用一隻眼看世界的人,他的 世界觀可能跟健全人有異。阿偉不愛群體生活,喜獨自思考,旁人很容易看得出他的智商特高,但總是覺得他怪怪的。在醫學院讀書時,他愛上股票,用自己少許積 蓄投資,這項興趣維持至他畢業後在醫院實習的時候,這時候是科網泡沫時期。除了股票,阿偉也愛電腦,很早期便把自己的投資心得在當年的留言版跟網友交流, 當時「Dr偉」在網上略有名氣。最特別的是阿偉信奉價值投資,拒絕參與科網狂潮,而他的投資成績在泡沫中也相當不俗。

後來,阿偉決定離開 醫學界,做專業投資者,醫院院長認為他瘋了,但他一意孤行,他的身家是五萬美元的現金和十五萬美元的大學學債,凡事都有一個開始吧。創業後,某日阿偉接到 一個電話,電話中人自稱是阿偉的網上擁躉,想跟阿偉見面,並支付他飛去紐約見面的頭等機票和五星級酒店費用。阿偉放下電話,令他最擔心的是,他衣櫃沒有一 套西裝。這個紐約人是一個知名對沖基金負責人,他聽到阿偉創業,想投資在阿偉的基金公司。阿偉呆了,他的一人公司淨資產是負十萬美元,怎會有人對自己有興 趣!紐約人說:「一百萬美元吧,佔你公司25%。」這時候是2000年。從2001年至2004年,阿偉的基金每年跑贏大市,2004年底基金規模達六億 美元。阿偉沒偏離價值投資,只持長倉,不沾手衍生工具,他從不離開他的辦公室,每日閉關閱讀年報和資料。阿偉雖然不大懂得跟基金客戶溝通,但對他沒造成什 麼影響,因為客戶只看成績,基金經理懂得賺錢已足夠。阿偉漸漸富起來,但他的生活仍是獨自工作,這種生活方式正合他意,你有你,我有我,客戶開心,他又滿 足。2005年阿偉察覺到美國樓市不妥,特別是所謂次按市場,他做了大堆研究後,結論是美國樓市一定冧,而且是全面崩潰。奇怪的是,好像沒有人同意他的看 法。他反覆驗證自己的分析沒錯後,決定重鎚沽美國的地產,但問題是,點沽?阿偉想找出一個槓桿最大的投資工具,即是以最小錢搏最大回報。他找到一種叫 CDS的衍生產品,這工具實際上是跟次按對賭,問題是CDS非常冷門,投資銀行全不為意,因為當時市場只有一個買家,就是阿偉。

 

阿 偉不停買,投資銀行開始起疑,莫非這小子知道了什麼,而其他人是不知道的?投資銀行圈子開始有三數個人跟風。美國樓價仍在升,愈升令阿偉對自己的看法愈堅 定,這個市一定冧。阿偉的客戶開始擔心,認為他這一注賭得太大,市場上大部分的意見都不認同阿偉的看法。阿偉的CDS投資沒有流通市場,全靠投資銀行開 價,而投資銀行刻意壓低價格,因此阿偉的基金表面上看是在蝕錢。客戶開始起哄,有的要求阿偉解釋,有的要提錢走,向阿偉投不信任票。令阿偉最痛心的,是對 他不信任的人包括助他創業,給予他一百萬美元的紐約人。阿偉面臨崩潰,他知道自己是對,但全世界覺得他是錯,在壓力中,他更加退縮至自己的世界。在客戶擠 提的壓力下,阿偉被迫把部分投資平倉離場,他對這盤基金生意完全失去信心。阿偉這麼多年為客戶賺了這麼多錢,但因為一個決定就把錢取回,況且這個決定阿偉 覺得自己是對的。就在差不多時候次按危機終於爆發,客戶的埋怨聲音開始靜下來,基金不但收復失地,還掉頭賺大錢,不過沒有一個客戶跟阿偉說多謝。2008 年阿偉把基金關閉,因為他不能忍受跟這班蠢蛋客戶相處。傳媒這時候開始發掘次按風暴的贏家,表表者是保爾森(John Paulson),被封為次按股神。阿偉比保爾森起碼早一年入市沽地產。這故事的啟示是,做一個出色投資者和做一個出色基金經理和做一個出色基金公司負責 人,之間存在很大分別。(阿偉是Michael Burry,真有其人,本文內容來自兩本書:Michael Lewis的《The Big Short》和Gregory Zuckerman的《The Greatest Trade Ever》。)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6

偏科少年—AutoBot CEO郝亞偉的三次創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0/162697.shtml

偏科少年—AutoBot CEO郝亞偉的三次創業
戈壁創投 戈壁創投

偏科少年—AutoBot CEO郝亞偉的三次創業

3月底, AutoBot已成功在新三板掛牌,計劃通過定向增發模式融資。

本文由戈壁創投(微信ID:gobivc)授權i黑馬發布。

第一次見到郝亞偉,身著運動套裝、戴眼鏡,很瘦、很白,跟人們普遍認識的技術學霸型的極客相似度頗高,這包含“寡言”、“唯與計算機日夜親密”的特征。但當他一張口跟我交流時,通常的禁錮式印象都被打破了。

微信圖片_20170420160220_meitu_28

AutoBot車車智能創始人 郝亞偉

初生:大學第一次創業汽車內容搜索網站 借父親西服簽下廣告訂單

工作再忙,郝亞偉也要抽出時間陪陪孩子。他在當奶爸過程中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小孩是人工智能的,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

聽來令人忍俊不禁,這爸爸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男。

自小,郝亞偉就獨愛數學和計算機。

5歲時,父親為了生意購入一臺計算機,那成了郝亞偉的新“玩具”。在熱愛計算機的美術老師引導下,郝亞偉7歲就接觸了編程語言,11歲開始自學高級編程。因偏科嚴重,一度讓父母十分頭疼,擔心他可能考不上高中。頗令人意外的是,郝亞偉竟被保送入高中,原因是多次在全國信息學與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得一等獎。後來,郝又因此被特招入大學數學系。

大學數學的基礎課程與高中無異,喜歡新鮮的郝亞偉便不安分起來,他加入了計算機社團,還搜羅了一大批名人傳記,譬如柳傳誌、比爾蓋茨、喬布斯等諸多矽谷傳奇,用他自己的話說,其實是“埋下了一顆創業的種子”。

上大學沒多久,郝亞偉就創辦起汽車搜索網站Car371。郝亞偉回憶起那時的動機,由於父親做汽車方面的生意,時不時有朋友向他咨詢各種車的配置,郝心想這些內容網上不是都可以查到麽,倒是可以做一個垂直搜索。那時類似汽車之家的汽車行業的內容網站還未誕生,郝亞偉找了幾個編輯,將一些汽車參數搜羅過來,網站便上線了。沒想到,這個大學生創辦的平臺吸引還到了雪佛蘭的廣告投放。

贏得這單廣告的過程,郝亞偉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團隊成員都是毛頭小孩,不過十七八歲。為了拿下這筆業務,面見雪佛蘭4S店總經理之前,郝亞偉專門向父親借了一身西服,以呈現出成熟穩重的氣質。最後,打動了來自雪佛蘭的總經理,郝得到了一大筆廣告訂單。

成長:第一桶金收獲百萬,賣掉公司他進了阿里

畢業之後,郝亞偉北上歷練,起初在一家互聯網廣告公司做工程師,閑時便在博客上發表技術文章,不料被獵頭相中,對方以難以拒絕的條件邀請他前往上海的外企。

美國Gemba咨詢公司(現為德國Kaizen)是一家牛人眾多的公司,郝亞偉逐漸負責起諾基亞、聯想等重大客戶的項目,沈浸技術攻關的他也由此深諳企業管理的邏輯。

受一個項目的啟發,郝亞偉認準CRM系統於很多中小企業而言是必需。郝隨即辭職再創業,開發出第一款基於WEB2.0的CRM系統。東方航空、IT時報等多家大客戶主動上門訂購,這套系統令他的公司在一年內便實現了盈利,並被一家外企收購。

因此他收獲了第一桶金,一百萬。

後來,郝繼續在互聯網領域尋覓新的機會,沒多久加入了阿里巴巴,擔任資深軟件工程師,參與了無線、淘寶數據可視化、搜索、雲OS、雲手機等項目的開發。也正是在那時,郝開始接觸到移動互聯網。

在阿里的圖書館里,郝亞偉與當時的同事蔡亮(現AutoBot聯合創始人)常常一起交流,他們討論著iPhone上精美的應用程序,期待自己也能開發出類似的APP來——那是他們被視作一件“好酷”的事情。

機會來了。兩人獲悉,國外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開發了Twitter的客戶端,後被Twitter以很貴的價格收購了。而國內也有類似的機會,新浪微博恰好宣布開放平臺接口。於是,2011年郝亞偉與蔡亮搭檔共同創業——他們做了一個新浪微博客戶端“微格”,起步看起來不錯,微格很快獲得新浪和經緯的Pre-A輪投資。

然而,隨著微信崛起,新浪微博受到沖擊,微格開始思考新的發展方向。當時,曾有人跟郝亞偉建議轉向陌生人交友領域,他覺得這可能對社會治安治理是一個挑戰,放棄了。郝開玩笑說,“因為當時的一個小堅持,讓我們與有機會成為百億市值的陌陌失之交臂。”

回歸:二次進軍汽車領域,三個技術控堅定創業信仰

2013年,郝亞偉籌劃著重新殺入汽車智能硬件領域。郝找來了蔡亮還有他之前的阿里巴巴同事歐超(現AutoBot聯合創始人&CTO),三人一拍即合,AutoBot順勢而生。

郝總結,2005年第一次創業時,汽車行業還處內容蠻荒時代,但隨著消費升級,汽車保有量達到一定程度,車內消費升級也存在巨大的機會。

第一款OBD(OBD是On-Board Diagnostic的縮寫,原本是傳統汽修人員檢測和查看排放標準的接口,但最近幾年,這個被視為唯一能獲取車內數據的入口)產品誕生在轉型之時,給了團隊莫大的信心。

郝亞偉講述,公司研發的首款OBD不僅能知道車況,還能幫助用戶記錄軌跡,這個功能在眾籌網站上獲得了許多支持。“當時點名時間還是國內唯一一家眾籌網站,沒有刷單的現象,OBD產品作為第七個超級項目上線,一舉籌得20多萬的‘天價’。”

眾籌似乎驗證了市場的喜好,可真正深入零售端,郝亞偉才發現,不是那麽回事。眾籌的用戶大多為極客,而銷售端的用戶則不然,後者接受新鮮事物有一個過程,還需要市場教育。

為了改變生存境況,拓寬收入來源,郝亞偉索性做起了行車記錄儀。

“與別人不一樣”,自始至終是郝亞偉的指南。AutoBot行車記錄儀從設計上突破:以一個方塊的結構,加上純金屬的外殼,奪得了眾人喜好。“它是淘寶眾籌上當時獲得眾籌最多的一款,籌得300多萬。”

除此之外,團隊還做出了另外兩個產品:金剛支架和魔棒車充。無一例外均成為受市場歡迎的爆款。

郝亞偉透露,團隊在設計、產品與技術三大塊的綜合實力被戈壁創投的管理合夥人朱璘(Micheal Zhu)所看好,並在發展的重要關頭戈壁創投對其進行了A輪1000萬元投資。

經驗:爆品背後,更懂用戶

行車記錄儀出量達到5萬個時,供應鏈廠商出了紕漏,他們用舊的WIFI芯片替代了新的WIFI芯片,導致出現網絡延遲的問題,出於對維護品牌形象的考慮,公司只好召回部分產品。

涉足智能硬件三年多所交的學費,也讓郝亞偉總結出深刻的經驗。這事提醒了郝亞偉,對供應鏈必須提起足夠的重視,於是他找來了出身制造業的專業人才成立質檢部門,嚴格把關產品質量。

以金剛支架為例,它解決了開車單手拿手機的痛點,金屬特質的設計能夠和整個車內融為一體,毫不突兀,一度在高端車領域流行開來,連特斯拉的車主都會在汽車論壇上曬這款產品。郝亞偉分析,產品定位清晰,加上口碑傳播,令金剛支架成為爆品,最高一月銷售達二三十萬只。

爆款背後並非運氣使然,郝亞偉認為團隊力氣花對了地方。

在設計之前,團隊會花很多時間去做調研,即便是做一款簡單的支架,也會找許多車主采訪,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當搜集到的信息反映,大多數車主都是要解決接電話和快速拿手機導航的問題時,“單手拿”變成了一個設計點。

做行車記錄儀的調研時,用戶反映市面上已有的行車記錄儀太大太醜,AutoBot便從“小”上做文章,將尺寸調成36毫米的立方體,堪稱全球最小。

未來:矛+盾=技術+品牌

3月底, AutoBot已成功在新三板掛牌,計劃通過定向增發模式融資。原本郝亞偉對此事有些糾結,此時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朱璘將上市可能帶來的利弊與他仔細梳理,但不替他做決定,請他自己獨立思考做選擇。在反複思考、權衡之下,郝亞偉選擇了上市。原因在於,上市將為AutoBot帶來社會公信力的認可和合規的市場約束,這對企業的未來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實際上慕名AutoBot上市企業而來的訂單也在隨之主動找上門。

在郝亞偉看來,創業公司首要問題是生存下來,這也是為什麽沒有選擇從時間消耗比較長的汽車前裝市場切入,而選擇了擁有深厚存量的後裝市場。

微信圖片_20170420160735_meitu_29

AutoBot S

目前,AutoBot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產品技術優勢。年初發售的AutoBot S應用級產品,已經具備前方碰撞預警系統(FCW)和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W)兩大警示系統,識別距離達到了50-100米。未來,AutoBot S的核心硬件產品將支持多種Linux的芯片和包括MTK、全誌、君正、安霸、高通在內的多種方案。AutoBot車車智能還將通過所銷售行車記錄儀來做數據的反饋收集,主要利用有損壓縮的方式對圖片進行最小化壓縮處理,並在有Wi-Fi的情況下輔助用戶進行上傳。

據了解,AutoBot還將通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做圖像的預標註和眾包式處理,進一步完善核心技術。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的AutoBot S系列二代行車記錄儀,除了對車輛、行人、自行車的識別之外,還能對常見動物(貓狗)、紅綠燈、道路標誌等識別以及檢測,實現前車防碰撞預警、車道偏移預警,提供虛擬保險杠功能。

未來,郝亞偉希望AutoBot車車智能成為一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技術提供商,並成為一個車內消費升級的品牌商。

郝亞偉說,單純做技術提供,或者單純做基礎產品,都會比較難,周期太長,收入難以維持。只有兩者結合,才能保證公司現金流和產品銷售持續穩定地增長。

AutoBot 郝亞偉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63

劉孝偉的告別之前 周顯

1 : GS(14)@2017-09-17 14:55:22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0361


有一個人,叫「劉孝偉」,我留意了很久。話說很多年前,我在《YES!》看到了他寫的小說,八卦問問出版人Oliver,原來只是個中二輟學的學生。如果以專業作家的標準,這算是寫得很拙劣,但如果以中二輟學的水平來看,則是很有天份的年輕人了。後來沒多久,他的小說斷載了,我問Oliver原因,他淡淡的說:「我發現他心術不正。」他曾經講了原因,我倒是忘記了。

後來劉孝偉進入了《忽然一周》,由於他的天份和努力,升職升得很快,直至有一次,他虛構了一宗新聞報道,內容是「潘迪生生癌」,鬧出了好大的一個醜聞,《忽然一周》自然是做不下去了。這宗新聞發生了之後,我還同Oliver說:「你真的有先見之明。」至於我本人對這事件的意見,則是這是有天份、沒學識的人的常犯錯誤。因為太博、也因為沒有法律常識,才會犯上這種技術上的錯誤。

後來他當上了電影編劇,拍了很多集的《陰陽路》。這系列一共有19集,據說只有7集是正版,是繼《黃飛鴻》之後最長壽的電影系列。這種低成本製作,橋段很是重要,劉孝偉再次表現出他創作故事的才華,他因而以23歲之齡,1999年當上了導演,拍的是《童黨之金牌少年犯》,其後執導好幾部低成本電影,最後一部是1999年的《少年鎗黨》。
劉孝偉在行內沉澱了多年,經歷多番轉折,近日有一部慈善電影上映。



在2003年的沙士,電影蕭條,很多製作人都離開了本業,劉孝偉首先是回內地拍電影,但卻受不了內地的文化:「他們喝酒如倒水,我不能喝;又不敢嫖妓,怕死。傾傾下,無端端會有人拿槍出來,不是普通人能夠適應。」

他拍過三級片,又開水貨店,結果還是沒錢供車供樓,連拍拖六年的女朋友亦提出分手,「想燒炭,行咗區內咁多間便利店都無得買;諗過跳樓,但我住一樓又唔會跳得死;屋企無煮食爐,只有微波爐,無辦法(開煤氣)自殺。」幸好看到了他的狗,想到了牽掛,選擇活下來。

結果呢?他惟有進修,幾經轉折,透過兼讀課程,考取了學士學位,後來又唸了公開大學的教育碩士,再唸了戲劇教育專業文憑,由學生變身老師,執教「毅進課程」,2013年創辦慈善團體「主力場」,藉着戲劇訓練,幫助年輕人去反思,發掘出他們的志趣。

有一部快將上映的慈善電影,名叫《告別之前》,就是為主力場籌款,出品人是王祖藍,導演劉孝偉,演員有陳柏宇、談善言擔綱演出。電影收入扣除成本,將用於推動生死教育及哀傷輔導服務經費,成本是500萬元,將於今年9月上映,電影亦邀請本地多間大專院校的學生參與前期製作,相信是劉的學生。

說老實話,我並非對慈善電影很有興趣,而是好奇想看一看這位留意了多年,曾經很有天份的人,在沉澱了多年之後,今日的水準究竟會是怎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