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p9vd.html
假设你经营一家公司,经营五年来,你的负债增加了11.6亿,你的现金增加了1.4亿,你得到股息2亿。
这样的公司你愿意经营吗?
也许你要问,他的收入和利润是否增长很好?
这就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有些公司净现金收益很低,但收入和利润增长很快,市场为此会给其高估值。
1 这种公司有一些,但是不多,比如海螺水泥,假设这类公司中有的是真的好公司(虽然我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是好公司)。
2 但多数具有此特征的公司都不是好公司。
3 然而我发现太多人持有此类公司后都会找理由支持自己,证明自己持有的是类似海螺水泥的公司。
回到前面的公司,这家公司五年来收入增长为原来的2倍。利润为原来的1.6倍。
这样的公司你愿意经营吗?
|
||||||
不管是雄辯之輩,或是口拙之人,我相信,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人們總是「很會」說話。 不信?那麼,請試著回想一下,在下列場合,你開口與閉嘴的時間,比例是如何: 場合一:你與屬下溝通時,你說得多,還是聽得多?場合二:孩子放學後,你數落他多,還是聽他說多?場合三:你總是滔滔不絕的對客戶推銷,還是靜心聆聽他的需求?扮演上述三種角色時,你的「說聽比例」是十:一,還是五:一? 身為一個母親,有一天我發現,自己才開了個頭,講了第一句話,孩子竟然倒背如流的講出我所想講的每一句話,字字句句如此精準,我,當下被震懾住。原來,日復一日的叨叨絮絮,絲毫沒起到作用。 在職場或家庭,通常權力越高者,越容易不耐煩,他們專注在市場的競爭、自己的戰功,對別人的想法沒興趣,因此總不自覺的將情緒、壓力、期待,一一「說」給下位者聽。說,變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武器。 回想一下,你對下屬(或配偶、孩子)的要求,有多少是十年如一日的同樣叨叨絮絮? 這種忍不住便要開口,事事下指導棋的領導方式,當然沒有效能,因為,人不是機器,人需要被看見、被聽到、進而被理解,然後才能心甘情願的與你同行。而位高者必須解決的問題更難,因此在關鍵時刻,往往「不說」比「說」,更能得人心、識人情。 就像美國印地安查拉幾族(cherokee)的諺語:「聆聽低聲耳語,你就不會聽到大聲尖叫。」 當然,這並非鼓勵人們凡事不說話,那其實是消極的閉嘴,有智慧的閉嘴,之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源自於閉嘴後而產生的一連串聆聽、觀察、同理、關懷動作。有了這些配套,人與人之間的深度交流,因而豐潤起來。 本期封面故事製作近尾聲時,資深撰述尤子彥寄來一段話:如果你想讓人看到,就站起來;如果你想讓人聽到,就說出來;如果你想讓人們懷念你,就請你閉嘴!這句話,出自參加海明威紀念會一位無名氏之口,卻十分雋永。 |
||||||
儘管在英文表述上,做採購的流行度不算太高,但並不影響這個職位的重要程度。接受《第一財經週刊》這次採訪的資深業內人士和專家都用「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採購就是把一個idea變成一個產品的過程。」美國Target全球高級總監葛維奇說,他負責Target自有品牌在中國區的採購。所以採購是產品
設計和產品銷售之間的橋樑,沒有採購意味著公司沒有產品可賣。「產品是公司的核心,採購基本決定了公司以什麼樣的價格賣什麼樣的產品。」Gap高級採購胡
雋說。所以,如果說HR基本決定了公司的軟實力—員工的話,那麼採購絕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硬實力—產品。
但有多大的權利就意味著有多大的責任。在採購的工作內容中,成本和庫存是兩個關鍵詞,對兩者的控制也成為了他們壓力和成就感的主要來源。前者直接影響
到公司利潤,後者直接影響到公司資金周轉—除了公司CEO,可能沒有哪個職位比採購到總部的出差和與總部的溝通更多的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由於連接了生產和銷售,採購需要與公司的很多職能部門打交道,包括外部的供應商,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去平衡很多的因素,但也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A.採購工作做些什麼?
在所有與生產相關的行業中,採購都非常重要。這些行業大致分佈在工業製造、零售和快消,採購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選擇供應商、採購貨品、控制庫存。在我們
熟悉的汽車、能源、電子、食品、服裝和零售物流等行業,以上這些流程環節都和成本相關,在公司財務報表中的直接體現便是「毛利率」。
⊙主要工作內容
「採購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戰略採購,就是sourcing
service,一種是日常採購,較少跟生產過程產生關係,更像我們通常所說的buyer。」蘇敏在科銳國際人力資源公司負責工業製造行業的獵頭和管理諮
詢工作,她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前者的主要工作內容在於根據公司需求選擇和開發合適的供應商,這就需要對所在行業全球資源的分佈狀況和整個市場有大致的
瞭解;後者的工作重心是給供應商下訂單,跟蹤訂單,確保供應商能夠按時交貨。
但不同行業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點有所不同。「我們和其他行業採購的最大區別在於對整個產品生產的控制,
必須要保證產品質量符合公司要求。」葛維奇說。胡雋則認為相比其他行業,服裝行業是受季節性影響最為明顯的一個行業,也是產品更新速度比較快的一個行業。
「我們的工作內容可以按時間點分為季前、當季和季後。但最重要的是控制庫存,所以要緊盯銷售數字。」
⊙需要平衡的因素
由於處於整個供應鏈的起點,採購和這個鏈條上的所有部門都會發生關係,比如物流部、計劃部、產品部,甚至是與供應鏈沒有什麼關係的財務部。如果以跨國
性的服裝零售為例的話,就是胡雋所說的—「計劃部往往只看到中國市場的數據,而忽略全球市場的流行趨勢,我們就需要去做很多的說服工作。」而在所有行業,
公司的採購預算、增長目標以及利潤率都是財務制定的,採購必須在預算之內做出最優方案。
對於和外部的溝通,採購經常面臨的一個難題是質量和價格之間的平衡。「這就跟公司風格和公司需求相關了。」蘇敏說。
B.什麼人適合做採購?
⊙入行要求
職業道德
任何崗位都需要遵守職業道德,而對採購來說更能被明顯感覺到。「必須要能夠忍得住誘惑,否則影響到的將是你在整個行業的聲譽。」蘇敏說。她曾經遇到過
因為職業道德問題而被公司解僱的採購。「這個圈子很小,隨便一打聽就知道了。即便你再有能力,別家公司也不願意聘用你。」
溝通能力
如何把公司的需求準確地傳遞給供應商,並談個好價格;如何把中國市場狀況和需求清楚地表達給公司的Global團隊,並獲得總部的支持;如何爭取到物
流、計劃等供應鏈上的其他部門的配合,這都是對採購溝通能力的考驗。「採購必須要有極強的溝通能力,甚至可以說是說服力。」博世全球採購和物流總裁Kal
Nowak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但也需要與人為善、尊重對方的合作精神,不能輕視別人、以為自己是最好的,這種合作態度對於一個跨國公司來說尤其重
要。」
基本的財務知識
採購的最終目的是控制成本,爭取公司利潤最大化。通俗點說,就是要讓財務報表好看。這就需要採購能夠看得懂報表,懂得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能夠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
英語能力
做採購,英文溝通能力特別重要,「因為越往上做,英語溝通能力越重要,跟Global的溝通越來越多。」蘇敏說。胡雋也在採訪中說道,採購部門是除了公司CEO之外,最經常往美國出差的,一年至少四次。
瞭解認證標準
在安排產品生產過程中,採購要不斷和供應商溝通,確保產品質量達標,有時是國家標準,有時是國際認證標準,這需要採購對這些標準有一定的認知和瞭解。
⊙進階要求
創造力
一個優秀的採購需要持續不斷地保持創新。這種創新體現在對採購貨品的創新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創新上。對於服裝行業來說,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你採購的貨品是否有足夠的新鮮度,貨品組合是否有創意,能否吸引顧客到店消費。
敏感度
一方面表現在對整個行業流行趨勢的把握,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整個行業可能遇到的問題的預見性。「面試時,我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你對目前我們店舖中的貨品有什麼看法,」胡雋說,「這往往一下子就能看出來你對時尚的敏感度。」
專業知識
在類似化工、機械、電子、醫療等專業化程度高的行業,公司往往更希望由有一定行業知識和技術背景的人來做採購。採購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大多體現在對產品
工藝知識和工業流程的瞭解,這往往會影響到你在價格談判中的主動權。總的來說,採購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存在彈性空間,可高可低,但不能一無所知。
C.當下做採購的挑戰
⊙行業大環境
在任何時候,採購都面臨著成本控制壓力,就像Sales被時刻要求提升銷量一樣,採購總是被要求不斷地降低成本。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這種壓力
會更大,比如現在。葛維奇覺得整個中國外貿和生產的環境不夠成熟,他們現在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是勞動力成本在顯著上升,成本優勢正被蠶食。同時,產業升級
還不夠快,供應商在自主設計、用創新去滿足客戶需求方面還比較差,而客戶其實很希望供應商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東西。
⊙個人
胡雋在採訪中談的更多的是個人所面對的工作壓力。「因為我們每一季的產品採購大多是提前10個月就開始準備,一個採購可能同時會做3個不同季節的採購
工作,工作量非常大,需要你的腦子不停地切換。」除此之外,與Global團隊的溝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需要儘可能詳細地說
明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比如「中國人不戴綠帽子」。
D.如何衡量採購業績?
雖然不像做Sales那樣可以用銷售數據直接衡量工作業績,更為直觀的量化標準主要是成本控制率、訂單按時交貨率、庫存控制率以及質量達標率。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對這四個標準的要求都不一樣。
成本主要體現在產品價格上,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如果能夠為公司爭取到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就會讓公司在市場中處於有利地位。
能否按時交貨意味著產品是否能夠按照預定日期上市,這對電子消費和服裝行業來說尤為重要,因為輸給時間往往意味著失去了市場先機。
庫存的控制受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產品種類、產品數量、產品更新速度等。採購需要把庫存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因為庫存會影響公司的資金周轉率。
E.從採購轉行
由於和各個部門的溝通比較多,採購所能選擇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比較廣。
⊙銷售
採購對公司產品都相當瞭解,不管是產品性能、種類還是賣點,因此也可以把產品信息很準確地傳達給客戶。但需要有一個service的態度,這種心態轉變很重要,此外,要能夠更豁得出去一點,更多一些韌勁。
⊙財務
採購本身就要求具備一定財務知識,如果你在邏輯思維和數據分析方面特別擅長,性格又比較內斂的話,可以考慮轉做財務,如果能再去考個相應的資格證書,會讓你更有競爭力。
⊙設計相關
並不是說讓你成為一名產品設計師,儘管這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跨度比較大。採購精通的是對行業、市場和消費者的瞭解,你可以給予設計師意見。畢竟,設計師的靈感要建立在市場分析的基礎上。
⊙諮詢
你的從業經歷和行業背景,是轉行做獵頭或者相關行業諮詢的天然優勢。
Kal Nowak
博世全球採購和物流總裁
C=CBNweekly
K=Karl Nowak
C:採購要如何管理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N:你應該多和供應商接觸,及時地瞭解行業信息和市場動向;爭取獲得跨部門和跨地域的輪崗機會,比如可以到產品設計崗位,多去和設計師、工程師們交
流,深入瞭解產品開發的過程,這可以讓你從另外一個角度瞭解產品。跨區域的輪崗可以讓你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市場有進一步地瞭解,我就曾經在巴西工作過5
年,在西班牙工作過5年;學習一些談判方面的技能,這可以增加你和供應商談判的主動權。
C:博世是如何在中國培養採購方面的人才的?
N:我們對中國供應鏈人才的培養從他們是學生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如我們和同濟大學進行了合作,贊助中德學院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專業。我們還會幫助他們做
一些課程上的設置,給學生們帶來採購以及物流供應鏈管理領域當中最新的發展案例,設定特定的調研項目,讓學生們進行更具實踐意義的研究,並且培養他們的創
新能力,這些人才將來都能有機會到博世實習、工作。
| ||||||
二○○九年冒出了一種新流感病毒,稱為H1N1。短短幾週內,全球公共衛生機構都憂心忡忡,擔心即將爆發流感大流行。 透過搜尋引擎谷歌追疫情,贏過疾管局 在美國,疾病管制局要求醫生一碰到新流感病例就必須立刻通報。即使如此,通報速度總是慢了病毒一步,讓公共衛生當局完全無法掌握真實情況。 就在H1N1躍上新聞幾週前,網路巨擘谷歌(Google)旗下幾位工程師,在《自然》科學期刊發表了篇論文。該論文解釋了谷歌能如何「預測」美國在冬天即將爆發流感,甚至還能精準定位到是哪些州。 谷歌先挑出美國人最常使用的前五千萬個搜尋字眼,再比對疾管局過去的流感傳播資料。谷歌想靠民眾在網路搜尋的關鍵詞,找出那些感染流感的人。 谷歌這套系統做的,是針對搜尋字眼的搜尋頻率,找出和流感傳播的時間、地區,有沒有統計上的相關性。他們共用上四億五千萬種不同數學模型,測試各種搜尋字眼,再與疾管局在過去幾年的實際流感病例比較。他們可挖到寶了!這套軟體找出共四十五個搜尋字眼,放進數學模型後,預測結果與官方公布的真實資料有強烈相關性。於是,他們就像疾管局一樣能夠掌握流感疫情,而且是幾近即時同步的掌握! 因此,在二○○九年發生H1N1危機時,比起政府手中的資料,谷歌能提供更有用、即時資訊。最驚人的是,谷歌這套方法並不需要採集檢體、也不用造訪各家醫院診所,而只是好好利用了巨量資料,以取得實用且價值非凡的見解、商機或服務。 這不過是開始而已。在這個巨量資料的時代,挑戰的是我們生活的方式,以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拋下對因果關係的執著,轉而擁抱簡單的相關性。 相關性的核心概念,在於將兩個資料值間的統計關係加以量化。兩者間相關性強,代表若其中一個值有變化,另一個值就有可能也跟著改變。 這裡提一個運用巨量資料相關性的典範,就是美國折扣零售商塔吉特(Target),該公司採用巨量資料進行相關性預測,已為時多年。《紐約時報》記者杜希格(Charles Duhigg)曾有篇報導,講到塔吉特怎樣在某位婦女沒有明講的情況下,知道她已懷孕。 透過購物清單零售商精準卡位孕商機 對零售商來說,知道客戶是否懷孕非常重要。因為懷孕會改變夫妻的購物行為,夫妻可能會開始逛婦幼用品店。塔吉特的行銷部門於是決定求助分析部門,希望從顧客的採購模式,看出女性懷孕的蛛絲馬跡。 分析部門先找出那些曾填寫新生兒禮物期望清單的媽媽名單,再看她們的購物紀錄。結果發現這些婦女在大約懷孕三個月時,買了很多無香味乳液,再幾個月又會買些營養補充品。最後分析部門大概找出二十幾種可做為懷孕指標的產品。了解這些相關性後,塔吉特甚至還能相當準確的預測小孩出生的日期,並針對各個不同階段,寄出恰到好處的優惠券! 下一個資料化的前線與個人較有關:我們的人際關係、生活體驗和心情。 過去人際關係一向存在,但一直要等到出現臉書社交圖譜(social graph)資料庫,人際關係才真正成為資料。二○一二年,臉書共有約十億個用戶,構成超過一千億條交友連結,而且這一切都掌握在這一家公司手中。 這一切的潛在用途,絕對不同凡響。有許多創業公司都希望利用社交圖譜,找出能建立信用分數的指標。這裡用的是物以類聚的概念:花錢小心的人,交的就是花錢小心的朋友,揮霍的人也會和揮霍的朋友同行。社群媒體能掌握到的資料集,絕不只表面上的狀態更新或「讚」而已,所有資料都能成為全新業務基礎。 只要有點想像力,不論什麼東西都能化為資料形式,等到將整個世界都資料化後,種種應用潛力便再也沒有止境。(本文摘自第一章、第四章) |
HKD'000 | 翠華 | 大快活 | 大家樂 | 莎莎 |
營業額 | 1,473,691 | 2,037,719 | 6,990,463 | 8,756,105 |
按年變動 | 35.9% | 5.6% | 9.3% | 14.2% |
毛利 | 276,295 | 1,019,097 | 4,072,987 | |
按年變動 | 4.8% | 12.2% | 14.5% | |
經營利潤 | 165,844 | 154,569 | 679,513 | 1,113,506 |
按年變動 | 17.04% | -4.14% | 6.09% | 12.80% |
淨利潤 | 156,043 | 107,611 | 581,196 | 935,235 |
按年變動 | 20.41% | -22.84% | 7.64% | 13.27% |
毛利率 | 0.0% | 13.6% | 14.6% | 46.5% |
經營利潤率 | 11.3% | 7.6% | 9.7% | 12.7% |
淨利潤率 | 10.6% | 5.3% | 8.3% | 10.7% |
營運收入 | 翠華 | 大快活 | 大家樂 | 莎莎 |
香港 | 75.0% | 91.5% | 80.0% | 81.3% |
澳門 | 0.9% | 0.0% | 0.0% | |
中國 | 24.1% | 8.2% | 17.7% | 4.2% |
其它 | 0.0% | 0.2% | 2.3% | 14.5% |
對於iPhone 6的鐵桿粉絲來說,令他們心跳加速、熱血沸騰的時刻將很快來臨——iPhone 6可能於9月9日正式宣告面世。(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Re/code報道稱,蘋果公司預定於9月9日召開媒體發布會,預計將在此次發布會上宣布推出下一代iPhone。
這個消息的發布時間符合近年來蘋果在9月初至中旬推出新手機的規律。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Eddy Cue曾在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該公司將於今年秋天推出新產品。
下面是iPhone粉絲們急切地想知道的事:
●下一代iPhone長什麽樣?
下一代iPhone預計將提供4.7英寸和5.5英寸兩種尺寸的顯示屏,配備新款A8處理器。另外,你或許可以期待新的iOS系統。
●下一代iPhone生產進度如何?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消息稱,蘋果目前正要求供應商生產7000萬至8000萬支新iPhone,其屏幕尺寸大於對角線長度為4英寸的現款iPhone。
●新iPhone何時發售?在哪兒能買到?
鐵桿粉絲都知道,一旦蘋果公司正式宣布推出新型手機,那麽,隔幾周後它就會上市銷售了。如果以5S去年的上市速度計算,預計最快的開售日將為9月19日。
按照蘋果公司去年的銷售策略,5S第一批銷售國家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香港、日本、波多黎各、新加坡和英國。
需要提醒的是,蘋果公司很可能不會輕易放棄“饑餓型”營銷方式。所以,新機首發,能不能在第一時間買到就要拼人品了。
●現有的iPhone機型將如何?5S和5C將繼續銷售麽?
哇哦,這個……至少從目前來看,最有可能被淘汰的是iPhone 4S。
●9月會推出iWatch嗎?
iWatch在9月推出?貌似這是所有預期時間中最早的了。
按照美國科技網站idigitaltimes的報道,預計iWatch最快將和iPhone 6同步發售。但是美國基督郵報文章則預計,iWatch正式問世可能要比iPhone 6晚一些。如果iPhone 6在9月上市,那麽iWatch可能緊跟著在10月面世,並且首批可能限量發售。
●蘋果公司會不會在今年發布傳說中的手機錢包?
今年夏天,至少一家公司的報告主題都提到了這個神秘的新成員。至於答案嘛,一個字:等!
●還有哪些新品發行計劃?
蘋果的新品發布計劃可能是這樣的:先是iPhone 6,再是iWatch,然後是OS X Yosemite,接下來是iPad Air 2,再然後是iPad Mini 3,以及iPad Pro,最後是新的Macs。
周三,美國科技博客Re/code報道稱,蘋果可能在發布新一代iPhone的同時,發布iWatch。(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該報道還強調,以往他們曾提及,蘋果將在9月9日發布兩款新的iPhone,並將配合推出新的智能配戴裝置,也就是外界所傳的iWatch。
蘋果公司已在7月獲得一項智能手表專利。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iWatch的發布日期提出不同觀點。《經濟日報》援引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說法稱,蘋果iWatch的推出日期可能要延到2015年。
與現有的產品相比,且作為蘋果進軍穿戴式裝備的處女作,iWatch的難度更高,尤其是對一家重視零件與系統設計、制造與軟硬體整合的公司而言。我們雖然看好iWatch前景,也相信這款產品的背後擁有設計與商業模式上的優勢,所以難以模仿,但我們認為,基於前述種種挑戰,推出日期可能延到2015年。
《經濟日報》報道還稱,這份分析師經常對未經證實的蘋果產品發表評論,事後證明他的看法大致準確。
實際上,蘋果迷們有很多關於iWatch的疑問,比如下面這些:
●iWatch究竟是什麽?
這才是最基礎的問題。不過,拜蘋果公司神秘的、饑渴營銷策略所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信息能夠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甚至連它大體長什麽樣都只能靠YY。
Re/code文章稱,可以預見的是,它將幫助人們更好地使用蘋果公司的新產品HealthKit。HealthKit是一個用於身體健康和健身的智能系統。
不過,它果真是一個可以戴在手腕上的類似手表的帶狀物麽?真的會配一塊屏幕嗎?
●為什麽人們要買?
有了iWatch,以加班聞名的中國金融或者非金融民工們就真的會集體關註起自己的健康或者健身狀況了麽?因此,這個產品的真正賣點是功能還是時尚?
●iWatch需要多久充一次電?
顯然,這個產品不怎麽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也需要經常充電——除非有一些新奇的充電方式。
●貴嗎?
如果iWatch真的是和新一代iPhone同時發行,那它有可能作為iPhone的可選配件。同樣為iPone的配件,Apple TV流媒體播放器價格為99美元。如果iWatch也是這個價,那真是太美好了。因為,如果拿起基於安卓系統的谷歌可穿戴產品價格標簽,你會發現上面標價是200多美元……
●iWatch會搭配什麽軟硬件呢?
和最新的iPhone搭配? 或者搭載iOS系統?再或者,只需要配個有心跳的人?(此處N多問號)
●它酷嗎?
實際上,嚴格來說,iWatch不能算是蘋果公司的第一款可穿戴產品。十多年前,這家公司就推出了入耳式以及別針式iPod。它們中的一些甚至已經成為傳奇。
蘋果公司聘請了一些時尚界和奢侈品產業內的人。理論上,這有助於蘋果的產品外形符合新時代的審美觀。至於新的產品能否帶給我們奢華的、高科技的感受,一起拭目以待吧。
原油利潤正遭遇考驗。隨著油價跌至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石油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遭到了威脅。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本周曾跌破84美元,再次刷新四年新低,WTI原油期貨價格也兩年多來首次跌破80美元。
以加拿大產的油砂為例。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隨著美國WTI油價跌破80美元/桶,25%的從這些油砂中提煉的原油不再盈利。
那些把重點放在供應上的、規模較小的石油公司的股價遭到重挫。石油公司債券持有者擔心會遭違約。不過,現在市場最關心的可能仍然是,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油氣生產國之一的頁巖油行業是否會在油價大跌中衰敗。
彭博社給出的答案:不然。如圖所示為部分美國最大的頁巖油產區的盈虧平衡點。即使油價跌破80美元/桶,包括Bakken和Eagle Ford這兩大最重要頁巖油產區在內的頁巖油仍然能夠繼續盈利。Eagle Ford地區的部分頁巖油在油價跌至50美元時也能盈利。
(頁巖油企盈虧平衡油價門檻)
彭博的另一篇報道稱,過去幾年,代表著3萬億美元的基金經理們曾警告過原油資產可能“擱淺”。他們認為,當科技使得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導致需求下降時,當政府為防止氣候惡化而對使用石油增稅導致需求下降時,石油項目將不再賺錢。
實際上,並不是這麽一回事。IEA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初以來,石油需求實際上增長了4%。相反,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近期油價的大跌主要來自於新增供應的增加。美國能源情報署(EIA)預計,明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將達到950萬桶,這是1970年以來最高產量。EIA數據還顯示,截止10月3日的一周中,美國原油庫存攀升502萬桶至3.617億桶; 當周日均產油888萬桶,創1986年以來新高。
此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的成員國打起價格戰對油價也有影響。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的國營石油公司Oil Marketing Co上周日以2009年1月以來最大的折扣力度出售了巴斯拉輕質原油給亞洲的買家。伊朗上上周也表示,為了應對沙特阿拉伯的降價銷售,今年11月將以近6年來最大的折扣力度向亞洲買家出售原油。(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