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往低處看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42v.html
股市這會兒稍有震蕩回落,幾個股友心情不爽。“我本來贏利了那麽多,現在跌掉了這麽多!媽的!”他們罵罵咧咧的。哈哈!
人有厭惡損失的天性,漲喜跌悲,大多數人總記著每次高點浮贏,覺得這是已經賺到手的錢,於是乎,一遇回調,便覺發生了虧損,懊惱不已,耿耿於懷,而隨著回調幅度增大,心態也會變得越來越糟。
股市走勢是個動態過程,波浪起伏,一波又一波地產生階段性的頂或底,你所看到的“頂”並不意味著你已賺到的,這些浮贏往往都是浮雲。但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對此就是念念不忘!
其實,做股票真正有意義的是看“底點”。你看到的最高點不能保證就是你賺到的,但最低點時,所有的必定都是你的。而從這個低點角度出發,自然就會引發我們對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思考,比如,觀察“退潮時誰在裸泳”;審視自己能否生存下來;檢查自己是否隨便亂買股票了,須要重新掂量掂量安全空間;等等。總之,促使我們審查和檢驗所持股票的真實價值。
牛市中,觀察每次或幾次較大波段的底部,看看股票池里的市值是不是有所增加了,倘若確實這樣,那說明,至少這一波段或幾個波段下來,暫時可以認為,投資尚屬正常和正確。
熊市中,底點逐個降低,你的市值也會隨之縮水,甚至擊穿入市本金!此時,你會重新審查所持股票,對其再作嚴格仔細地評估。如果發現有買錯的或不夠好的,可以調換或賣出;如果認定價值依然是低估的或合理的,就可繼續堅守,耐心地等待回升獲利。這樣對待熊市,勢必作好打持久戰的一切準備,心態日益平和,耐心日益充分,心理素質日益提高,情商日益增強,錯誤日益減少……這些不都是很有意義的嗎?
還有,股市低迷能給新增投資提供好機會呢,這也就是為什麽真正的(價值)投資者都喜歡熊市的道理。
做股票,不是漲了你賺了多少,而是跌了你還留有多少,這樣想才更有意義!你手上某只股票從10元慢慢漲到了15元,你滿心喜悅,但它先漲到20元,然後再跌到了15元,結果一樣,你怎麽就那麽不爽了呢?還罵罵咧咧的。
因為股市是個長期多頭市場,高是無限的,而低倒是有限的,因此,以後能漲多高,想這沒多大意思,不必為此牽腸掛肚,而應該註重“低位”。
請君還往低處看。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中概股或将迎来再评估 Ricky
http://xueqiu.com/6654628252/41695841
A股火爆,创业板大蓝筹轮番上攻,各类股票全面上涨,指数不断攀升...火到上交所爆表,新华社连续发文力挺A股牛市,人民日报更是喊出4000点才是A股牛市开端;
曾经被认为会边缘化的港股也火爆起来了,A股资金流大军南下,诞生了“港A股”这一新名词,没有涨跌停限制的港股,涨起来更让人激动不已;
唯有身处大洋彼岸的美股中概,略显寂寞。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可见现在互联网在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在美国上市,从新浪搜狐网易等老牌门户,到百度阿里等产业巨头,到京东唯品会聚美当当兰亭等各类电商,到携程去哪儿、搜房乐居、汽车之家易车、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正保达内等垂直互联网新贵,再到奇虎猎豹优酷欢聚时代陌陌58等各种新型经济模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覆盖了在线零售、在线广告、在线娱乐、在线房产、在线汽车、在线旅游、在线教育、在线本地生活服务、在线招聘等等,这些公司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这么一个独立划分的单一行业,而是和中国各行各业深度绑定的“互联网+”,能比较全面映射中国的各大支柱产业。由于这些互联网公司掌握了中国最海量的用户群,从最顶端的消费终端推动各行各业的改造,缩短产业链提高社会效率,而且随着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加深不断演变和升级商业模式,这些在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对整个中国产业经济的变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轮A股大牛市,以及在A股带动下的港股大牛市,是政府换届后新的领导层的经济和货币政策下、释放出全社会的无比充沛资金流对中国资产的再评估和再定价,有个显著特点是对新型经济尤其是以“互联网+”的公司给予了高估值,在A股上市的少数几家互联网公司由于品种稀缺性估值基本都飞上了天,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虽然综合竞争力更强、成长性好,但是目前的估值仍然是原有投中概的老外的估值惯性,和A股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差是天上地下,在美上市的中概互联网公司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优质最便宜的中国资产,接下来或许将迎来再评估的机会,道理很简单——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A股市场目前是资金过度充沛但是优质投资标的稀缺,尤其是互联网相关行业,很多A股互联网公司市盈率都已经几百甚至几千倍,通过投资A股互联网赚钱后获利了结的资金,以及看到投资A股互联网公司赚钱的资金,在寻找互联网标的时,A股的资金会有溢出效应流向估值低质地好的中概互联网,这点在前阵子港股科网股单日百分之三四十的疯狂上涨行情中已经得到验证,随着资金渠道的便利,相信会有更多的A股过剩资金流向中概;同时,在这轮中国大牛市面前,海外投资者如果要分享,质优价廉的中概互联网公司是最便利的渠道之一,在整个中国资产都走牛的背景下,中概互联网作为中国资产尤其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会得到更多海外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配置。
人往高处走——A股和中概巨大的估值差,对中概管理层也形成巨大的触动,也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以各种形式想回归A股,前些年私有化回来在A股借壳上市的中概股,比如千方科技、安防科技等都获得了不低于十倍的估值,而且最近也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比如完美世界、世纪佳缘、久邦数码、学大等发起私有化,还有比如永新视博和航美传媒拆分业务卖回A股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中概股和A股市场发生联系的意愿是越来越强烈的,而另一方面相信我朝政府也是希望优质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回到A股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回到A股的中概股规模相对比较小,在美股中概里都不算是主流公司,而且都采用借壳上市的方式,相信如果接下来有私有化后的中概通过IPO的方式登陆A股,或者分众传媒这种标杆公司在A股上市获得千亿人民币量级的估值,那会有更多的中概股想办法回A股,如果出现体量更大一些的互联网公司启动回A股的程序,那很可能会让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进行重新评估。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两股力量接下来或将让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获得再评估,在中国大牛市的浪潮下,中概股不会因为身处美国而缺席牛市,这是以投资中概为生的俺们在最近总是收到别人劝说转做A股的建议后对中概投资的一些思考。
专注和坚守会有回报的!
低處未算低 散戶「撈底」血淚史
1 :
GS(14)@2011-08-14 21:21:14呢本白痴雜誌我真係無野講,個公關手記更加是痴線中的痴線,問題唔係值唔值得,是你們的協助,使更多投資者變想買了貴貨,這就是衝突,第時跌下來傷的人更多更深,就即是做壞事。
點解你地不用這方向想自己其實變相做了打手呢,你們服務愈好,投資者在低潮損失更多,如果3838唔係你地幫手,無咁多傻仔中招的。反醒下,做少D壞事好唔好?
http://www.inv.com.hk/highlight/ ... %E6%B7%9A%E5%8F%B2/
港股經過幾日的急跌,由8月2日收市的22,421.46點急瀉至8月11日收市的19,595.14點,跌幅達到2826.32點。單單是前週五(8月5日)與上週二(8月9日)單日的跌幅就分別達到938.6點和1,159.87點。
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有危就有機」,大市不穩,亦是趁低吸納的良機。而事實上,「撈底」與「向下溝貨」是否真的贏多輸少呢?記者走訪證券行訪問了多名散戶,卻發現不少散戶都見證過「撈底」與「向下溝貨」的失敗經歷,以下就篩選幾個故事與大家分享。

散戶一 Michelle
信心全無 33元斬倉滙豐(00005)
在金融海嘯初期,散戶Michelle的一位朋友A,見大市下跌,決定分批購入香港人眼中的信心保證滙豐(00005)。從股價仍在120幾元樓上
時,便開始向下溝貨,到股價跌至100元附近才停止,截至最後一次入貨,朋友A握有10手以上的滙豐股票。其後由於資金有限,無法繼續溝淡手中的股票,只
好靜觀其變,滿心以為股價反彈在即。
誰知,隨後匯豐股價卻跌跌不休,屢創新低。2009年3月,其更宣佈供股,股價一度跌至33元。 但此時好友A再沒有任何資金供股,加上之前的一連串下跌攻勢徹底打破心理防線,最終他壯士斷臂,選擇於40元以下沽出手中所有的滙豐,損失慘重。

股價不返家鄉 唯有「焗住揸」
金融海嘯前,Michelle的朋友B見中移動(00941)從100元樓上跌至90幾元,便出動資金入貨。從90元樓上,一路向下溝貨至70元附近。手中握了不少中移動股份,平均價位約為85元。
但其後股價一路沒有起色,截至8月12日,僅收73.95元,離其購買的平均價仍有一定的距離。「我個朋友諗住買咗咁多注,70幾蚊掉咗嘅話,又好
似唔三唔四。」Michelle 說,朋友B的心態由「短炒變長揸」,「博反彈變等回本」,如今手握中移動的股票超過兩年,進退兩難。

散户二 周女士
從「一鋪起身」到「一鋪清袋」
周女士於1982年就開始炒股,經歷過八七股災到金融海嘯等大大小小的風波,亦在證券行閱人無數。她對記者表示,曾經見過一個從「一鋪起身」到「一鋪清袋」的故事,錯就錯在想「撈底」,誰知低處未算低。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於周女士同券行的一位青年男子,由10元附近買入電訊盈科(00008),隨後在其升至24元時放售,單單這一筆交易就賺了一千多萬。
隨後電訊盈科由28元的歷史高位跌至10元。該青年認爲此股「見底」,決定「瞓身」入市,更抵押自己的樓大舉借入孖展,入貨100萬股,寄望此股重
拾升軌。誰知「8號仔」的股價如同跌入無底深淵,更於科網股時期跌至1元樓下。而這位曾經靠電訊盈科「起身」的青年男子,亦在股價下跌途中,因借孖展被斬
倉而血本無歸。

散戶三 蘇先生
最可惜的一次投資經歷
「炒衍生工具或者借孖展炒股,雖然可能很快致富,但是其中危險亦無法評估。我見過很多人風光一時,卻很快地消失,都是因為玩這些高風險的工具。」
蘇生說,「我炒股很小心,手中一定握有足夠的現金,而且一定不借孖展。」言談中,聽得出蘇生乃作風頗為穩陣的投資者。其實他亦有「撈底」失敗的經歷。
金融海嘯期間,中國建材(03323)曾由30元樓上的高位一路狂跌。蘇生見跌幅度巨大,以為「見底」,便於2.4元附近接貨,一筆購入2萬股。
誰知,買入之後跌勢未停,更曾一度低見1.46元。「我以為已經見底了,誰知依然向下插,真是估唔到!一度都無心再看股價啦。」蘇生說。
隨後不久,中國建材的股價反彈回2.4元。但此時的蘇生卻蒙上了心理陰影,擔心這只是短暫的回吐,股價依然會反復向下。於是在股價剛剛返家鄉的時
候,便沽貨離場,這筆交易只打了個和。誰知,蘇生一沽貨,中國建材的股價節節上升,近期更重返海嘯前高位。難怪蘇生亦說,這是他覺得非常可惜的一次投資經
歷。
常見「向下溝貨」或「撈底」失敗的散戶心理
1)盲目用歷史價位作參考,當現價與歷史價有較大差距時,便認為是「見底」,其實低處未算低。
2)在股價衝破了最低價之後,散戶的心理防線亦被衝破,由貪婪退而求其次想回本,一旦回本便匆匆沽貨,若不能回本便轉為長揸,遲遲不肯止蝕。完全是「等蝕不等賺」的心態。
3)對自己的判斷過分自信,不少人借孖展來「瞓身」入市,最後慘被斬倉,血本無歸。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