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周刊》日前接獲一名對理財投資「小」有研究的讀者回響,這名年僅十五歲的國中生,自十四歲開始從事投資,更是本刊發行人老謝的忠實讀者。 我們特別安排雙方會面,交換彼此對投資的心得。 撰文‧鄭淳予 面對鏡頭略顯靦腆,臉上掛著稚氣、說自己不好意思上鏡頭、希望能以「小粉絲」化名現身的這位男孩,現在就讀國三。十四歲那年,把歷年來長輩給的壓歲錢買了五張統一超的股票,這一進場,就對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陪 伴兒子與老謝見面的劉爸爸說:「我兒子可能創下台灣出席股東會年紀最輕的紀錄!」原來去年統一超開股東會,「小粉絲」還特地向學校請假,拿著開會通知書搭 高鐵遠赴台南。然而,統一超股東會卻在半小時內草草結束,讓這名小股東好生失望,在回程的路上,他甚至考慮要全部賣掉統一超的股票。 劉爸爸給具有投資天分的兒子五十萬元進行操作。為了好好守護老爸的血汗錢,小粉絲不僅勤讀老謝的文章,還針對每天發生的財經大事做筆記並寫下自己的心得。老謝在《今周刊》、《財訊》與《先探》的每篇專欄文章,他都不放過,甚至連老謝主持的電視節目,他也一定按時收看。 志在成為﹁巴菲特﹂ 十五歲國中生對財富具企圖心身為統一超的股東,小粉絲更懂得肥水不落外人田道理,不管買飲料還是買雜誌,寧願多走幾步路到7-ELEVEn購買,希望對自己投資的公司獲利有一點小小貢獻。而統一超的OPEN小將則長期盤踞在他的電腦桌面。 星 期天冷風颯颯的早上,老謝特地趕赴辦公室與小粉絲見面。一開場,鬢髮灰白的老謝問他:「孩子,你對將來的人生有什麼想法?」小粉絲無所畏懼地回答:「我想 不斷投資,擴大自己的財富,然後總有一天要成為像股神巴菲特那樣的投資大師!」老謝用一貫充滿幽默與智慧的口吻說:「投資很有意思,你可以從很年輕,一直 做到你死為止。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到臨死前那一剎那,還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科斯托蘭尼正是曾達到這樣境界的人,比起許多事業,投資永遠可以不必退休。 以下是小粉絲向老謝請教幾個當前重要財經議題的摘錄,小粉絲心中的疑問,或許也是許多對財富有企圖心的年輕人目前心中的共同疑問。 小粉絲問:繼二○○八年金融危機後,下一個全球金融危機會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觀察? 老謝答:○八年金融海嘯雖已遠颺,但留下的餘毒卻可能為下次金融危機埋下伏筆。以美國政府為主,包括歐洲甚至日本,各國大量印鈔票,企圖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大量印鈔票的後遺症,就是造成世界各國通貨膨脹。 舉 凡印度連續升息八次,韓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達到四.五%,中國大陸達到四.九%以上;原物料指數從貴金屬如銅價、錫價,或是棉花、石油等等,無 一不創下歷史新高。美國房地產崩盤後的通貨緊縮現象,就像是自己患了感冒,再用他國通貨膨脹的熱度來祛寒;如今美國的經濟好起來了,全世界通膨的火卻難撲 滅。 目前世界經濟版圖存在有五個不穩定因素。首先,中東與利比亞的動盪,油價居高不下看來是個沒完沒了的局面。其次,日本海嘯後造成嚴重的 產業斷鏈危機,台灣與日本剛好是上中下游,日本是龍頭,台灣是龍身,中國是龍尾;這個龍頭一斷,台灣電子業五窮六絕的現象很可能會提早發酵。 第 三則是歐債危機。繼去年希臘之後,現在輪到西班牙告急,葡萄牙也將向歐盟請求紓困,整個歐洲的債信問題勢必會越滾越大。第四,中國從打房開始緊縮,也會帶 來全亞洲資金緊縮的壓力。連帶地第五點,就是台灣的打房與內需危機。台灣的房地產之所以會漲,都是因為政府鈔票印太多惹來的麻煩,政府種下此因,鈔票相對 氾濫地存在,房地產當然非漲不可。 全球通膨難解? 世界經濟版圖存在五大不確定因素要是這一回日本為賑災也加入印鈔票的行列,全世界很有可能會陷入失控性的通膨,把所有一切都徹底毀掉。所以現在可以說是到處都灑了汽油,那一把火看誰去點,點了以後我看就不可收拾,長期來講大概會這樣。 老謝問:你怎麼看這次日本大地震,投資上你怎麼做? 小粉絲答:我覺得這只是短期現象。在台股大跌四百五十五點的那天,我問父親能不能進場了,在他同意下,一進場全部下單金融股,只有金融股跌最慘,是最佳時刻。 老 謝答:日本值此天災、核災齊發,人人爭相逃竄的時刻,或許是研究日本房地產的好時機。外資在上周共買進了一百多億美元的日股,正是危機入市的最佳寫照。所 有的波動都是突發性的大利空,很多人逃之夭夭,但對手上有現金的人來講,那永遠是逢低進場的機會。最大利空消息出現的一剎那,市場會呈現恐慌,但恐懼完之 後,還是要回到原來的軌道。 小粉絲問:中國會不會成為全球下一個金融危機的源頭? 老謝答:未來中國最大的壓力就是房地產的泡 沫吹破。中國現在有幾個壓力都還在進行中,一個是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另一是中國這三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用創意創造出來的價值。中國財富的形成,簡單說,就 是從加工創造出口,以及土地的增值,假使有一天中國房地產崩盤了,那就是一個很大的炸彈。 中國的房地產會不會泡沫化,就要看人民幣。人民幣升值的過程就像日圓一樣,升到盡頭後,就變成貶值,貶值後資金外流,屆時,中國整個局勢可能反轉。 中國是下一個經濟亂源? 關鍵在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趨勢如今中國積極追求均富社會,又為了不要讓人民幣升值得那麼快,當局便把壓力反映在調薪的政策上,工資一調整,就變成成本推升,造成全世界惡性通膨的一個推手,問題當然更大了。 中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世界經濟亂源,觀察重點應放在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的趨勢上。就如同當年日圓自二次戰後以一美元兌換三百六十日圓,到一九八五年《廣場協議》升值到兩百六十三日圓,今天已來到七十六日圓。 美國未來若要讓中國有什麼「三長兩短」,就讓人民幣一直升值,升過頭以後再貶回來,泡沫就吹破了。中南海很多人在研究這項金融作戰策略,就是不想步上日本後塵。 小粉絲問:那麼中國的十二五規畫能不能扭轉以出口為主的中國經濟,變成以內需為主? 老 謝答:「十二五規畫」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中國不再做廉價生產,要從過去的生產導向轉型為質量並重。中國一方面要求產業升級,一方面力求在均富社會中增加 消費;另外,中國也嘗試導入一些新產業,像是替代能源或環保節能,中國原先計畫建造的七十五座核能發電廠,在這次日本核能事件爆發後重新檢討評估。而在這 當中,台商的定位便要重新調整,過去習慣使用廉價勞工的台商如今勢必開始碰壁,接下來就要看誰能在中國的內需主流市場中脫穎而出,許多產業會在「十二五規 畫」之後逐漸被淘汰。 小粉絲問:所以中國有機會出現像美國沃爾瑪︵Walmart︶一樣的通路商嗎?哪一家通路商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沃爾瑪? 老 謝答:我去參觀中國的沃爾瑪和家樂福,比較裡面產品種類,到它的空間擺設,還有規畫的狀況,發現中國大潤發都遠遠超過它們。目前沃爾瑪與家樂福都是由外國 人擔任經營者,這使得他們與中國消費者習慣略有距離,但中國大潤發是由台灣人站在第一線經營,似乎更能掌握消費商機與偏好。所以下一個中國的沃爾瑪,我覺 得是中國大潤發。 小粉絲問:你比較喜歡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 ? 老謝答:有人適合短線作戰,有人適合長線,這要先看你的個性,沒有對錯。除了個性之外,就看資金實力。 資金實力強的人,覺得股票有價值的就買,你一方面可以隨時檢視,一方面也可以長期等待。長線投資者就像打拳擊一樣,一拳擊出去了,另外一手還有銀彈蓄勢待發。做長線的人通常會把獲利目標設定至少一倍以上,這就必須用等待創造高報酬。 而短線操作也有學問,若沒有長期經營,不會曉得一支股票的最佳出手時機;但對短線操作的人來說,通常也不太會受重傷,一見情況不對就脫手,比較不會有系統性的風險。 |
| ||||||
撰文‧施禔盈 人脈重不重要?重要。所以坊間有很多專書討論人脈學,當「人脈存摺」達到一定的飽滿度,確實,當你面對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會有很多隻手伸出來拉你一把。只是,人脈這本存摺該怎麼存?靠金錢嗎?《今周刊》發行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強調,人脈,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如果我今天剛踏出校園,一心想要請副總統吳敦義吃飯,可能嗎?所以,建立人脈的方法是『按部就班』,花錢,恐怕達不到目的。」謝金河解釋,只要能夠釋放更多的熱情,結交更多的朋友,在人生每個階段都用相同的態度與朋友博感情,這樣的人脈基礎才會扎實、也才會水漲船高。 分享好文 不花錢也能拓人脈更重要的是,人脈不需要刻意強求,而是與別人互動時,能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幫助,人緣自然相對好。「在這種情況下,你還需要擔心人脈無法往外蔓延嗎?」謝金河有感而發地表示。 金錢確實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金錢買不到人脈,最終還是回歸個性上是否存在「熱情」的因子,「只要同儕都能感受到你的熱力,就能輕而易舉地儲藏人脈,所以,與其花錢,倒不如回頭想想,如何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謝金河舉例說,有很多智慧寶藏存在字裡行間,今天你閱讀雜誌,看到一篇好文章,不妨提醒朋友也去讀這篇文章,或者影印給朋友看,這就是一種關心與關係的建立。 「這種建立人脈的方式不用花錢,事實上,有很多方式可達到經營人脈的效果,如果硬是把花錢與人脈連結在一起,太過物質化。」謝金河對於用五萬元薪水拓展人脈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思惟。 那麼,五萬元月薪該如何發揮最大的效益?謝金河提到,人一定要累積,一方面是知識的累積、一方面是金錢的累積,「如果沒有積蓄,時時都是個月光族,這樣一來,永遠都會在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對於金錢的累積,謝金河認為,不管收入多少,都一定要養成儲蓄的習慣。 「如果可以的話,結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謝金河認真地表示,一個人過日子,通常錢會不知不覺花掉,但結婚後,有了家庭的牽絆,就有努力的原動力,太太也會幫忙把錢看好,「很多時候,金錢的累積是從這裡開始,因為這是奮鬥的起點。」充實知識 打通理財任督二脈儲蓄之外,便是知識的累積。謝金河提出,如果他領五萬元月薪,他一定會把大部分的錢都用在充實知識上,「訂報紙、買雜誌、買書,這些都是最起碼要做的事情。像我一開始不懂股票,就把所有有關技術分析、基本面的書全部讀一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知識累積的過程,廣度與深度要並存,對社會的關注,包括對政治、對經濟、對很多層面的事物都要有熱情。」回顧過去的歷程,謝金河曾經因為沒做功課、也就是尚未充實知識前,就先進場買股票,結果嘗到慘賠的下場。 之後,他撰寫研究所畢業論文時,決定寫「台灣證券發展史」,於是跑去圖書館把《經濟日報》調閱出來,從台灣股市開市的民國五十一年開始看,再看較晚創立的《工商時報》,當這兩份報紙全部看完後,他等於打通任督二脈,不僅嫻熟台灣證券發展史,投資功力也因此大增。 「為什麼知識很重要?投資就是得靠知識的力量,而不是道聽途說,用心與不用心,最後的差距會大到讓人吃驚。」謝金河對於知識的力量深信不疑,他舉例,民國七○年代,台灣房地產的價格相對低,當時如果有一些積蓄付頭期款,先靠薪水繳貸款,把房子買下來,然後把房子抵押貸款換出一桶金,拿去投資股票,「窮人絕對可以翻身。」因此,每天閱讀雜誌、報紙,所讀到的知識都是轉化為創造財富的契機,這是最實在、也最有效益的投資,「所以我覺得與其花錢請人吃飯或應酬,不如蹲點馬步把基礎功夫打好,這樣你可以用知識創造第一桶金、另一桶金,以及更多更多財富,這是讓五萬元產生更大功效的方法。」勤於閱讀 人生永遠不會寂寞提到「看報紙」的熱情,謝金河回憶,那是他從小學就習慣做的事,「上政大後,我每天都把報紙看很多次,到最後只要撕下報紙的一部分,我都能很快說出那是哪一報。」不過,他也提到,充實投資知識,第一個要先有興趣,然後才談得上熱情,如此,只要你比別人更用功,機會就比別人大。 「我記得剛進《財訊》沒多久,天天看一堆雜誌、報紙,之後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充滿希望,因為從閱讀報紙當中,我就可以看到哪些股票可能會漲的線索。靠知識做投資,即使一個人也能在台灣的社會中生存得很好。」謝金河強調,雖然現在台灣的機會沒有過往來得多,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從沒改變。 「只要更用心投入,只要比別人多幾把刷子,五萬元很快就能放大、再放大。」謝金河不忘笑著補上一句:「就像我一直到現在,還是很用功。」找出定位 同好益友自然群聚「我以前常講,知識就是財富,但有了財富要怎麼去累積知識?其實兩者相互為用,以我為例,現在我投入更多時間在求知上。」謝金河分享他與兒子最常出現的對話:「養成閱讀的習慣,這一生一定不會寂寞。」因為你在累積或充實知識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樂趣,而且會有很多的知識陪伴著你。 因此對於五萬元薪水的安排,謝金河提醒大家回歸「本質」,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從現在開始就要想清楚,你一生中追求的是什麼?你最大的熱情、興趣在哪裡?這很難,但一定要找出來,在那上面做最大的投資。」「如果想當音樂家,就把最多的錢花在學鋼琴、學小提琴上,方向清楚,把自己定位好,然後把五萬元花在刀口上。」反正在成長過程中,自己最喜歡什麼,去做就對了! 謝金河再次提醒,要讓五萬元發揮最大效益,就是投資在自己充滿熱情的事物上,「當你在有熱情的領域上站起來後,再去經營人脈,人際關係將水到渠成。」老謝告訴你5萬元薪水這樣用Step1 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問問自己:一生中追求的是什麼?做什麼事情時會廢寢忘食? Step2 全心投注專門領域若對投資有熱情,薪水扣除生活費後,餘款可花5成用來充實知識,例如買書、買雜誌、上課。 Step3 在專門領域經營人脈當在自己最有熱情的領域打出一片天後,也用熱情對待別人,人脈將水到渠成。5萬元不只賺到知識,也能賺到人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