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500億的基金,國資委為何放心交給中國誠通?

3500億的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為何被國資委放心交給中國誠通?

中國誠通背後的國資運營史或許能說明一切。

十年內已多次成功受托重組央企

這已經不是誠通第一次接到國資委交辦的改革任務。

2005年,國務院國資委根據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以及中央企業重組的總體需求,準備將部分中央企業的非主業資產、不良資產及所屬經營不善的企業,通過托管、無償劃轉、資產置換等方式剝離出來,交由一家央企集中按照市場原則和有關規定進行經營或處置。

當時,國資委選擇了誠通集團,其原因在於,誠通集團的改革發展自身就是在改革和重組整合中發展起來的。

早在1992年,19家原物資部直屬企業組建了誠通集團。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誠通集團內部大部分企業瀕臨困境。2001年、2003年,誠通集團所屬中國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先後接收11家軍隊保障性企業。2003年,誠通集團成立中國新元資產管理公司,將集團所屬76戶困難企業剝離進去,通過破產、關閉、改制或產權轉讓、重組為老幹部管理平臺、歇業、托管、劃轉、存續經營以及待定共計9類,不僅解決了虧損企業對經營正常企業的拖累,而且探索了專業化推進困難企業退出的路子,也鍛煉了一支隊伍。

國資委將國企改革新任務交給誠通,誠通集團也不辱使命,從此開始了十年資產經營探索之路。

2005年到2009年,誠通集團陸續接收和托管了中國普天集團8戶困難企業、中國寰島集團、中國唱片總公司、中國國企合作公司和華誠投資管理公司。這些企業因多種原因經營陷入困境,涉及資產整合、人員安置和企業發展等多方面棘手問題。誠通集團對這些企業分類指導,因企制宜,精心制定解決方案,在退出重組、孵化培育、妥善安置職工等層面做出了創新實踐,確保了企業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

近期又“救火”中國鐵物兌付危機

事實上,每次一受托誠通都是作為“救火隊員”搶付央企危機,而最近的一次正是引起市場廣泛關註的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

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源於4月11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貨幣網上公布了特別風險提示和債券暫停交易的公告。

中國鐵物表示,由於該公司業務規模持續萎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正在對下一步的改革脫困措施及債務償付安排等重大事項進行論證。公告顯示,截至公告發布日,中國鐵物發行且尚在存續期的9期債務融資工具總額168億元,其中68億公募債即將於2016年到期,兌付期最早的一批是5月17日到期,最晚的一批也近在8月13日。

中國鐵物的債務兌付危機一旦處理不好,將造成連鎖反應,引發系統性危機。

今年4月29日,國資委召開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全體幹部大會,會議宣布為妥善解決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國資委決定對中國鐵物實施托管,對中國鐵物領導班子進行改組,由誠通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正武兼任中國鐵物總經理、黨委書記,成立中國鐵物管理委員會,在托管期間實行管理委員會體制。

誠通集團臨危受命。在三個月內,通過自籌資金、清收欠款、盤活資產,連續兌付5筆到期債券,總計48億元,穩定了債券市場預期,避免了流動性危機與兌付危機,維護了債券市場的穩定,增加了市場信心。

中國誠通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此中國鐵物事件之前,誠通集團已經完成了6戶中央一級企業、14戶中央企業所屬二級企業、11戶軍工企業和1戶地方國有企業以及系統內182戶企業的重組整合,對1戶央企財務公司實施了破產清算,資產經營共涉及企業656戶,資產債務800億元,職工8.8萬人。

2016年2月,中國誠通已經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

搭建專業化平臺解決人走錢來大難題

對於誠通為何能屢次完成重組任務,搭建國有資產重組專業化運作平臺是誠通能夠用市場化方式完成重組目標的重要秘訣。

由於國資委交由誠通集團重組的央企都是全國性公司,無論是資產處置還是人員安置都需要全國化網絡作業。根據工作需要,誠通集團搭建了產權管理、資產運營、人力資源管理三個功能性平臺。

一是產權管理平臺。負責集中管理資產經營類企業的產權管理與財務,以形成規範的制度和流程,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是資產運營平臺。負責具體實施資產整合、退出、產業孵化等業務的操作,實現資產集中化處置,資產價值最大化。這些年,誠通集團立足自身原有基礎和接受企業資源,組建了北京、上海、東北、中南、陜西、四川、海南等7個資產經營區域平臺,形成了一支由100多人組成、熟悉企業改制和人員安置業務政策和操作的專業隊伍。

三是人力資源平臺。“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是資產經營的兩大難點。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就是靠市場化處置資產;解決人往那里去,一定要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企業員工的關懷和保障,使他們離開企業後,有歸屬,有保障,有溫暖。

誠通集團表示,實踐中誠通集團還采取了“人資分離”,成立第三方專門機構,負責做好“三類人員”(離休、退休、內退)的管理服務,保障人員安置過程平穩。

誠通集團在接收重組的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基礎上,組建了“誠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三方專業管理“三類人員”的專業化人員安置模式。在全國主要區域建立了26家分公司、4個辦事處,有一支近300人的隊伍,管理8000多名離退休、內退人員,服務內容涵蓋內退人員失業保障和離退休人員生活保障的各個方面。

處理不良資產誠通探索出“三個一批”

不同企業面臨的重組問題千差萬別,行業、地域、規模差異大,面臨的困難和癥結各不相同。如何對癥下藥,誠通拿出了“三個一批”的靈丹妙藥。

一是退出一批。國資委交給誠通集團整合的企業和資產基本都是經營困難的央企輔業資產和不良資產,劃入後需要發揮救助困難企業“ICU”(重癥監護室)職能,解決突發問題後迅速對企業做出“診斷”,對於經營沒效益,產品無市場,扭虧無望的企業,堅決退出。

2005年以來,誠通先後清理退出中國普天集團所屬8家二級企業,對央企一級企業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施破產,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清理關閉,總計退出困難企業322戶,累計分流安置人員6.3萬人。集團還累計投資近2億元建成面積16萬多平米的住房,用於職工危房改造、異地搬遷,解決了2200多戶職工家庭的安居問題。

二是重組一批。誠通曾接收中國中鋼集團公司所屬爐料公司和濱海公司,支持了其緩解財務困難;將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破產財產中國天元華創有限公司股權置換到南光集團;幫助中國建材所屬洛玻集團、哈電集團所屬阿繼集團實施職工安置等工作,處理原中國康利實業公司職工安置等遺留問題,受銀監會委托組織華誠財務公司的清算和破產工作。重組了中冶科工所屬中冶紙業,通過債務重組,實現*ST美利(000815)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摘帽),同時引入民間資本,註入新產業,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維護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利益。

三是發展一批,即誠通對劃入企業資產當中有技術和產業前景的業務,從困難企業中剝離出來,培育孵化,重新確立其發展定位。

其中,與誠通主業相關的資產,整合清理後並入主業板塊;與央企其它企業有同質業務的,清理整合後劃出。

例如,中國唱片總公司並入誠通集團後,公司認真診斷公司面臨的發展困難,制定重組方案,一方面關停並轉扭虧無望的子企業,另一方面,培育發展數字音樂業務模式,使企業擺脫了危機,實現了正常經營,整體劃入了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又如,中國包裝總公司並入誠通集團後,其旗下的中國智能物流包裝公司在快速消費品、化工、物流、電子電器、煙草等眾多行業領域積極探索開展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服務,在提高客戶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同時,也為企業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還有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重組整合時被剝離出人力資源業務,與誠通集團三類人員管理業務協同發展,成為專業化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為1600多家機構、近7萬人提供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人事管理、外事服務、招聘、測評等)。

另外,誠通孵化培育寰島集團海上旅遊等有效業務資產註入誠通集團在港上市公司,並在近期分拆上市,實現了資產證券化。

重組中商集團時,誠通將中商集團所屬歐洲商業管理中心,投資建設了中國最大的境外商貿項目——俄羅斯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履行了集團“走出去”戰略和國家中俄貿易戰略。幾年來,共計變現盤活資產變現近50億元,整合孵化有效資產477多億元。

國資運營先試先行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改革

除了推進央企重組,誠通集團在三中全會之後也按照國有資本運營的新任務做出了新變革。

第一財經從誠通集團了解到,2016年2月誠通集團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誠通提出,公司職能定位於服務國有資本戰略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的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平臺;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實現保值增值。

以增強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效率為核心,探索運營模式,誠通特別提出,集團各項戰略一定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改革。

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誠通集團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產業布局,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加大對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資本投入,參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價值鏈高端領域的國有優勢企業整合,支持中央企業核心產業發展與結構升級,投資孵化戰略新興產業,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國有資本整體效益最大化。

在推動央企“去產能”的改革問題上,誠通集團與中國國新、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共同出資組建的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即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成立運行。該平臺推動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和實現煤炭產業脫困發展,推動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

在服務國企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上,誠通集團攜手中國郵儲銀行和招商局集團、兵器工業集團、中石化、神華集團、中國移動、中國中車、中交集團和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誠通集團表示,該基金要圍繞服務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中心任務,要完成三大任務。

一是通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總體要求,加大對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資本投入,優化國民經濟產業布局。

二是參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價值鏈高端領域的國有優勢企業實施行業整合和戰略重組,支持中央企業和國有重點項目投資、中央企業兼並收購和海外投資、核心產業發展與結構升級、投資孵化戰略新興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是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實現國有企業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國有資本整體效益最大化。

未來,在消滅“僵屍企業”的核心問題上,誠通集團還將做多路探索,要探索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等多種市場化方式,支持傳統產業“去產能”及“僵屍企業”清理退出。

誠通集團對第一財經透露,該集團正在抓緊增立金融板塊,建立以財務公司、基金、保險、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核心的誠通金融板塊,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暢通資本運作通道,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形成支持國有資本戰略布局投資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資本運作和融資能力。

同時,按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定位,繼續推進資產證券化,增強資產流動性,強化資本運作,加強市值管理。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非上市資產、股權實現證券化;對難以實現資產證券化的資產,通過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實現資本形態轉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45

普華永道:內地43%家族企業計劃將管理權交給專業團隊

普華永道的調研報告顯示,27%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在上一個財政年度的業績下滑,下滑企業的數量比2014年增加了11%。超過7成的內地家族企業認為創新是未來首要挑戰。

11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其兩年一度的全球家族企業調研《家族企業如何拉近策略差距--當中缺少的部分》。根據該報告,中國內地家族企業在上一個財政年度的業績有所下滑,只有73%的受訪家族企業實現了銷售增長,而在2014年,該比例為84%。其余27%的家族企業銷售業績下降。與兩年前相比,更多受訪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表示希望平穩發展, 而不是擴張性發展。

普華永道深圳分所主管合夥人周世強介紹,本次調查的樣本中,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家族企業數量共100家。其中,內地企業48家,年營業額大多在1000萬美元以上。

周世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結果和整個經濟形勢有關。中國內地家族企業從事制造業的比較多,受經濟影響比較大。此外,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制造業首當其沖,轉型壓力大。

中國經濟正在從以制造業為主的模式向消費者需求和服務業驅動的新模式轉型。 顯然,以制造業為基礎的家族企業在經歷了曾經的興旺繁榮後,必須找到新的發展道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加強數字化可能是他們要走的途徑之一。周世強介紹,調研過程中將近有一半的內地家族企業認為數字化和互聯網對他們造成了沖擊,尤其是那些業務複雜的大型企業,數字化的沖擊更明顯。

上述報告也顯示,今年73%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認為,持續的創新需求是未來五年內的首要挑戰。而在2014年,這一數字為66%。

中國內地家族企業中計劃引進職業經理人的占比增加了15%

調研發現,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家族企業繼任者規劃薄弱。中國內地雖然有71%的家族企業中有下一代家庭成員參與經營,與全球水平69%基本持平,香港也有44%的家族企業中有下一代家族成員參與經營,但是中國內地和香港僅有10%的家族企業準備有健全的、有書面記錄及充分溝通的繼任或傳承規劃,低於全球15%的平均水平。

不過,與2014年相比,上述調研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和香港有更多的家族企業傾向於將企業所有權交與繼承人,但引進專業管理團隊參與管理。

例如,中國內地有43%的家族企業計劃將企業所有權交於家族下一代,但引進專業管理團隊參與管理,相比2014年,這一占比增加了15個百分點。香港則有31%的家族企業希望將企業所有權交於繼承人,但引進專業管理團隊參與管理,較2014年增加了18%。在2016年,計劃將公司管理權交於家族下一代的香港家族企業顯著減少,減幅達12個百分點。

周世強分析:“國外的家族企業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或第四代了,對於如何將企業交給下一代,已經頗有經驗,並有成熟的運作方式。而中國家族企業的發展大多還在第一代,交接的專業化過程還沒有完成,所以還需要借助外部的資源。”

報告也顯示,雖然經歷經濟不穩定,但是全球受訪的64% 家族企業的業務去年仍有所增長。在亞太地區,家族企業顯得更雄心壯誌,其中21%的受訪者正尋求最快速和最進取的增長途徑,而在歐洲這一數字為10%,北美為12%,全球則為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66

把商業帝國交給兒女,特朗普認為這樣做就避嫌了

紐約億萬富豪布隆伯格在當選紐約市長後曾果斷退出其公司的絕大部分管理決策,同為億萬富豪,美國當選總統、地產大亨特朗普將如何安排其商業王國?

特朗普集團承諾將資產控制權轉移給特朗普的子女,以減少因商業利益導致的潛在沖突。不過,仍有專家稱,這樣的安排還不足以確保特朗普的總統職責不會和其商業利益發生沖突。

再引爭議

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艾森(Norman Eisen)說:“什麽能阻止他子女和他討論生意上的事,怎樣才能避免他在其子女所說的那些對特朗普集團有利的事情基礎上作決定,而非基於公共利益?”

艾森曾在奧巴馬的第一個任期負責倫理和道德準則事務。他和很多其他來自兩黨的倫理學家都認為,以前沒有任何一任美國總統在就職時曾面臨如此複雜的情況,而現在即便是將特朗普集團控制權交給子女,也為特朗普未來可能的腐敗埋下隱患。

“他可以合法地做這件事,但他正自找麻煩。”艾森說,“因為人們將試圖通過企業和商業來影響他,因此可以預見會出現各種流言蜚語。”

即便是像前國會議員金斯頓(Jack Kingston)這樣的特朗普支持者也認為,作為當選總統特朗普應該認真對待和考慮這件事。“正如我們曾抨擊希拉里•克林頓和克林頓基金會,特朗普政府最不想發生的事情就是類似的政府職務和財務、個人收入的重疊。”金斯頓說,“這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整理解決。”

然而,特朗普似乎並不是這麽考慮的。他一邊稱自己會和特朗普集團的生意保持距離,讓家人負責打理其房地產和品牌帝國,一邊又讓幾名子女參與到入主白宮前的“過渡團隊”中。

當地時間11日晚些時候,特朗普就宣布了“過渡團隊”主要成員,當選副總統彭斯成為該團隊總負責人。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兒子埃里克和小唐納德以及女婿賈里德•庫什納也在該團隊中。特朗普方面的說法是,這樣的做法並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特朗普的高級顧問、“過渡團隊”副組長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稱,希望特朗普家庭成員不參與生意是錯誤的。“要讓3個正在負責運營公司業務的人馬上離開是不現實的。”他如此表示。

朱利亞尼補充稱,特朗普的子女應該“運營他們知道如何運營的那些生意”,他同時還提議,作為總統的特朗普應該避免自己作出那些會給下級政府官員造成矛盾的決策。

有紐約政治觀察人士稱,從法律上來說,特朗普想要保留多少控制權或所有權都可以,因為總統不受內閣官員和白宮官員等公職人員利益沖突法令的約束。然而,總統的決策,特別是外交政策,將會影響其家族生意,包括在土耳其、韓國以及阿塞拜疆等地有爭議的業務。

打破慣例

目前,特朗普集團尚未詳細說明將如何同當選總統特朗普保持距離,但目前其提出的計劃框架已打破了一貫以來總統的傳統和規範。

有倫理律師稱,特朗普應該跟隨前總統卡特、克林頓和小布什等人的做法,使用盲目信托。所謂盲目信托是通過授權其他人管理他們的資金,讓政府官員可以轉移針對內幕交易或不正當投資等的指控,同時也可以讓信托人無需承擔政治壓力,大膽投資,也不必面對冗長的披露過程。

不過,這就要求特朗普將收益放在一個同他“先前不存在商業關系”的人手中。小布什政府的白宮首席倫理律師佩因特(Richard Painter)說:“那當然不能是自己的家庭成員。”

佩因特說,特朗普集團的計劃無法解決相關問題,因憲法禁止聯邦公職人員接受外國政府的禮物、報酬、辦公室等,特朗普集團的商業控股複雜,且是全球性的。

“無論如何,他們將必須松開和外國政府或外國政府控股公司的商業關系。”佩因特說,“這是在1月20日前真的需要解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97

蓋茨夫婦交給巴菲特的成績單:兒童疫苗覆蓋率達到歷史最高

2006年,沃倫·巴菲特將自己大部分的財富——1000萬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捐給了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用來抗擊疾病和減少不平等現象。10年之後,蓋茨夫婦用一封信向巴菲特做了“工作匯報”。

當地時間14日,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發布了2017年度公開信《沃倫·巴菲特的最佳投資》(Warren Buffett's Best Investment),信中提到,“在過去25年里我們看到了發生在世界上最貧窮人群身上的一個故事,他們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極端貧困人口減半,兒童死亡人數減半,數百萬計的女性得到賦權。這些偉大的進步靠的不僅是沃倫和其他慈善家的慷慨捐贈、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善款和窮人們自己的努力——還依靠捐贈國的巨大貢獻,而全球健康和發展的資金絕大部分都源自它們。”

疫苗接種是預防包括很多傳染病在內的嚴重疾病的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

信中寫到,“如果只用一個數字來說明最貧困人群生活的改善情況,那就是1.22億——它代表自1990年起被挽救的兒童人數。””自1990年起兒童每年死亡人數已經下降了一半。”

梅琳達·蓋茨在信中提到,“目前兒童基本疫苗的覆蓋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86%,並且最富裕國家和最貧窮國家之間的差距為歷史最低水平。兒童死亡人數下降最大的原因就是疫苗。”

正是看到了疫苗對挽救兒童生命的價值,蓋茨基金會設立了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據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全球董事會獨立董事李亦非介紹,“全球免疫接種率在經歷多年提升之後,在20世紀末開始停滯不前。生活在貧窮國家的成千上萬的孩子們得不到必要的疫苗接種,亟需新的解決方案。Gavi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Gavi由蓋茨基金會在內的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和政府攜手,於2000年共同設立,旨在向全世界每一個兒童提供疫苗。Gavi將負責研發疫苗的公司、負責提供資金的富裕政府以及負責將疫苗送到大眾手中的發展中國家組成一個聯盟,成為全球最大的PPP模式的典範。

比爾·蓋茨該在信中介紹,自2000年起,該聯盟已經幫助全球範圍內5.8億名兒童接種疫苗。美國是該聯盟最大的捐助國,其他捐助國有英國、挪威、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這是富裕國家對世界其他地區所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梅琳達·蓋茨在信中表示,“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仍有1900萬名兒童尚未獲得完整的免疫接種,而他們當中的許多孩子還生活在沖突地區或偏遠地區。他們的政府必須更加努力,為這些孩子接種疫苗。這一點對於再次將兒童死亡人數減半這一目標而言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在2030年前將兒童死亡人數降低到3百萬以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介紹,中國近幾十年在公共健康上也取得長足進步,傳染病防控功不可沒。這些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數據上:第一,中國的人均期望壽命從1950年代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5年的76.1歲,提高了1倍以上;第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950年代初期的250‰下降低至現在的10.7‰;第三,新生兒死亡率從1950年代初期的十萬分之1500,降低到現在的十萬分之20。

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認為,在應對全球健康挑戰方面,中國過去30年在降低兒童死亡率、瘧疾防控、結核病防控等方面成績顯著,“如果中國的經驗能夠能被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全球健康和發展會取得更大的進展。”

另外,中國的創新優勢和研發優勢也對全球健康意義重大。例如,由蓋茨基金會與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以及帕斯適宜衛生科技組織(PATH)開展合作支持的乙腦疫苗已經在2013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成為中國首支通過該認證的疫苗產品。自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啟動對該疫苗的預認證以來,已有2.5億劑疫苗被銷往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2015年,老撾成為第一個受Gavi資助使用該乙腦疫苗產品的國家。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關註的另一個數字是發展中國家使用現代避孕藥具的女性人數。

梅琳達·蓋茨在信中提到,“在發展中國家,超過3億婦女使用現代方法避孕,這在歷史上尚數首次。這一數字達到2億歷經了數十年,而從2億達到3億只用了13年的時間——這在拯救生命方面影響重大。”

比爾·蓋茨也表示,“在發展中國家,如果婦女兩胎間隔時間為三年或更久,那麽胎兒順利成長到一周歲的幾率就能增長一倍。從長期來看,婦女使用避孕藥具以及安排懷孕間隔的能力成為降低兒童死亡人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還提到,“目前發展中國家仍有超過2.25億名不希望懷孕的女性無法獲得避孕藥具。印度北方邦最近一份對年輕人的研究表明,64%的20歲以下的已婚女孩希望能夠推遲懷第一胎的時間,但是只有9%的受訪者使用了現代的避孕方法。”

“家庭生育計劃2020”是蓋茨基金會參與的一個全球合作夥伴項目,該項目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能夠獲得避孕藥具的女性人數再提升1.2億。梅琳達·蓋茨表示,“我們目前重點關註南亞和非洲,在這兩個地區分別只有三分之一和少於五分之一的女性使用避孕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21

大干8年 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如今 马云又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http://www.xcf.cn/500frb/tt/201703/t20170317_779984.htm

  作者:徐盼

  来源:

  

  (ID:newfortune)

  最近,在一众诸如《金刚狼3:殊死一战》、《生化危机:终章》等大IP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夹击之下,有一部电影逆势上扬,成绩甚是亮眼。没错,相信你肯定猜到了,就是主打温情牌的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凭借上映后良好的口碑、精准的营销、超高的上座率,三管齐下拉动了其票房成绩一路飙升,成功逆袭成黑马。

  除了它的导演和著名催泪电影《忠犬八公》的导演是同一个人之外,影片备受关注的原因还有一个,即这部影片上烙印着“阿里”两个字。相较于这两年不定时就被“黑出翔”的惨境,《一条狗的使命》口碑与票房的表现,多少让阿里影业扬眉吐气一番。

  “一条狗”成功了,马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可以暂时长舒一口气的还有一个人,他便是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俞永福。

  俞永福在阿里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并非嫡系的阿里人,而是半道上路。2014年,随着UC优视全面并入阿里巴巴集团,时任UC优视董事长的俞永福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之后,俞永福像开挂一样,一路蹿升,先后拿下了高德地图,拿下了阿里妈妈,晋升阿里合伙人,然后成为阿里影业的董事长、CEO。

  

  图为俞永福

  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对于收购来的“空降兵”,京东最多给个副总裁,百度可以进董事会,但不能进estaff,腾讯连门都不让进,管好你自己的公司就好。俞永福何德何能,马云如此器重?

  5年看500个项目,27岁成为联想集团最年轻副总裁

  1998年,从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治理专业毕业还有一年时间的时候,俞永福南下深圳,专门从事行业、政策及证券研究 。三年后,联想投资成立,他又跳槽到了联想投资,成了联想投资的创业员工之一。在联想投资,俞永福主要负责电信、新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工作。

  这个时候的他很拼,一个月出差20天,5年看了500个项目,每次一谈判就是十几天,这几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一次次与企业、政府的利益分配中平衡,斡旋,解决问题。他说自己在这几年里好像喝了500瓶创业浓缩液。

  俞永福曾讲过一段他与柳传志开会的经历。那次开会,大家的话题扯得越来越远,这时,柳传志让大家把讨论这件事的目的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议就取得统一意见。俞永福的小结是:做其它事情也要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这样,首先要把目标问题搞明白。这也练就了俞永福的一个职场本领——抓要点、做执行。如果同时在五个会议室举行五场会议,俞永福就算每个会议只参加五分钟,也能拿出其他人讨论几小时方得的解决方案。

  最终,由于工作卖命又业绩好,2006年,不到30岁的俞永福,被任命为联想投资副总裁。

  大干8年,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

  27岁成为联想投资副总裁,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成绩,几乎已经可以算功成名就了。可令人意外的是,俞永福却让自己的人生轨迹拐了个大弯儿。2006年底,他从联想投资跳槽,加入到优视科技公司(后简称UC)。自此,俞永福从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了苦逼的创业者。

  对于俞永福来说,这样的决定确实有些疯狂。要知道,当时UC只有17个员工,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员工工资都是借钱发的,几乎濒临破产,而在联想投资这边,他的年薪高达百万,他几乎是在拿自己的未来进行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但俞永福给出的答案是,当投资人,更多是坐在池边看创业者游泳,现在的他想脱了西装自己下水试试。

  加入UC,俞永福的第一任务就是找钱给公司“续命”。很快,俞永福通过自己的人脉为UC找到了风投:雷军投300万的天使资金,占UC20%的股份。这一举措解决了UC暂时的生存危机。但俞永福明白,仅仅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根本不管用,还需要找到更多的钱。此后,在俞永福努力下,2007年8月,晨兴创投和联创策源又给UC联合投资1000万美元,解决了该公司发展的资金困境。

  

  左一俞永福,左二雷军

  除了拉钱,俞永福对UC的影响还体现在他高超的收购、运营和整合能力上。俞永福一上任,就开启了持续15个月的团队扩充运动,陆续收购了十几家大大小小渠道类、工具类的公司,UC的游戏业务九游、阅读业务书旗小说,发行业务PP助手均来自并购整合。

  大大小小的并购与整合,使UC估值一路上涨。2009年,阿里巴巴、晨兴投资、联创策源再次给UC投下了巨资。

  在一轮又一轮资本的加持之下,UC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2009年,UC浏览器实现赢利;2010年,UC成功进进海外市场。短短的8年时间内,公司估值成长了近2000倍。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UC对外宣布,阿里全资并购UC。当时的数据显示,UC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海外用户超过1亿,其游戏平台九游2013年给合作伙伴的分成已经超过了3亿,成为中国第二大移动游戏平台。

  阿里以43.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UC,在当时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整合。这也让UC的天使投资人雷军成了大赢家。按照雷军本人对外界的说辞,从UC这个项目中,他本人作为天使投资人赚得了上千倍的回报,也就是说,雷军8年前投的300万,最终赚到手的金额至少超过了30亿元。

  有人评论说,UC活到今日,很难说是产品做的多成功,俞永福在中间的融资、收购、运营、整合的能力功不可没。

  空降阿里,马云差不多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阿里全资并购UC后,整合成立了以UC为核心的移动事业群,俞永福出任总裁,并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自此之后,俞永福在阿里的事业道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不到两年时间,俞永福先后坐上了众多核心职位。从UC董事长、高德总裁,再到阿里巴巴合伙人,再到主管所有主流的非电商业务,简直像是开了挂一样步入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巅峰。

  2014年6月并入阿里巴巴UC移动事业群后,又在三个月内宣布收购高德地图,并在2015年3月宣布UC和高德业务合并成功,俞永福也从UC董事长兼CEO后,又增加了一个高德总裁的职位。

  2015年03月13日,阿里集团CEO陆兆禧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担任高德集团总裁。

  2015年3月31日,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兼任阿里集团旗下网络营销平台“阿里妈妈”总裁职务 。阿里妈妈虽然没有淘宝、支付宝的名气,却贡献着阿里集团一半以上的收入。

  2015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新增四名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分别是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及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阿里巴巴集团副CFO郑俊芳、蚂蚁金服集团财务与客户资金部总经理赵颖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总经理孙利军。

  201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旗下包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和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

  2016年8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俞永福出任阿里影业非执行董事。

  2016年12月5日,阿里影业宣布俞永福兼任董事长与CEO,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

  

  阿里大文娱集团在阿里集团是什么地位?从上图的财报可看出,它是阿里巴巴除电商和阿里云业务外最核心的业务范畴,且阿里大文娱2016年第三季营收达36亿元,高于阿里云的14.93亿元。尽管阿里大文娱当季亏损达到22.47亿元,但不可否认,目前除了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管辖的电商业务外,俞永福管辖的阿里大文娱业务是阿里集团当前第二大核心业务。

  

  最新的消息是,3月14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阿里影业与阿里巴巴大文娱将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同时,原优酷土豆旗下的合一影业团队将整合加入阿里影业。

  阿里大文娱是个非常复杂的盘子,内部效率有问题,资源也多有重叠,但俞永福能在一年多快速主掌整合,确实为阿里集团化解了许多风险,创造了缓冲。对于俞永福来说,能否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延续到大文娱集团之中,这将成为俞永福职业生涯的一下场关键战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18

大干8年 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如今 马云又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http://www.xcf.cn/500frb/tt/201703/t20170317_779984.htm

 最近,在一众诸如《金刚狼3:殊死一战》、《生化危机:终章》等大IP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夹击之下,有一部电影逆势上扬,成绩甚是亮眼。没错,相信你肯定猜到了,就是主打温情牌的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凭借上映后良好的口碑、精准的营销、超高的上座率,三管齐下拉动了其票房成绩一路飙升,成功逆袭成黑马。

  除了它的导演和著名催泪电影《忠犬八公》的导演是同一个人之外,影片备受关注的原因还有一个,即这部影片上烙印着“阿里”两个字。相较于这两年不定时就被“黑出翔”的惨境,《一条狗的使命》口碑与票房的表现,多少让阿里影业扬眉吐气一番。

  “一条狗”成功了,马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可以暂时长舒一口气的还有一个人,他便是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俞永福。

  俞永福在阿里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并非嫡系的阿里人,而是半道上路。2014年,随着UC优视全面并入阿里巴巴集团,时任UC优视董事长的俞永福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之后,俞永福像开挂一样,一路蹿升,先后拿下了高德地图,拿下了阿里妈妈,晋升阿里合伙人,然后成为阿里影业的董事长、CEO。

  

  图为俞永福

  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对于收购来的“空降兵”,京东最多给个副总裁,百度可以进董事会,但不能进estaff,腾讯连门都不让进,管好你自己的公司就好。俞永福何德何能,马云如此器重?

  5年看500个项目,27岁成为联想集团最年轻副总裁

  1998年,从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治理专业毕业还有一年时间的时候,俞永福南下深圳,专门从事行业、政策及证券研究 。三年后,联想投资成立,他又跳槽到了联想投资,成了联想投资的创业员工之一。在联想投资,俞永福主要负责电信、新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工作。

  这个时候的他很拼,一个月出差20天,5年看了500个项目,每次一谈判就是十几天,这几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一次次与企业、政府的利益分配中平衡,斡旋,解决问题。他说自己在这几年里好像喝了500瓶创业浓缩液。

  俞永福曾讲过一段他与柳传志开会的经历。那次开会,大家的话题扯得越来越远,这时,柳传志让大家把讨论这件事的目的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议就取得统一意见。俞永福的小结是:做其它事情也要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这样,首先要把目标问题搞明白。这也练就了俞永福的一个职场本领——抓要点、做执行。如果同时在五个会议室举行五场会议,俞永福就算每个会议只参加五分钟,也能拿出其他人讨论几小时方得的解决方案。

  最终,由于工作卖命又业绩好,2006年,不到30岁的俞永福,被任命为联想投资副总裁。

  大干8年,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

  27岁成为联想投资副总裁,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成绩,几乎已经可以算功成名就了。可令人意外的是,俞永福却让自己的人生轨迹拐了个大弯儿。2006年底,他从联想投资跳槽,加入到优视科技公司(后简称UC)。自此,俞永福从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了苦逼的创业者。

  对于俞永福来说,这样的决定确实有些疯狂。要知道,当时UC只有17个员工,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员工工资都是借钱发的,几乎濒临破产,而在联想投资这边,他的年薪高达百万,他几乎是在拿自己的未来进行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但俞永福给出的答案是,当投资人,更多是坐在池边看创业者游泳,现在的他想脱了西装自己下水试试。

  加入UC,俞永福的第一任务就是找钱给公司“续命”。很快,俞永福通过自己的人脉为UC找到了风投:雷军投300万的天使资金,占UC20%的股份。这一举措解决了UC暂时的生存危机。但俞永福明白,仅仅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根本不管用,还需要找到更多的钱。此后,在俞永福努力下,2007年8月,晨兴创投和联创策源又给UC联合投资1000万美元,解决了该公司发展的资金困境。

  

  左一俞永福,左二雷军

  除了拉钱,俞永福对UC的影响还体现在他高超的收购、运营和整合能力上。俞永福一上任,就开启了持续15个月的团队扩充运动,陆续收购了十几家大大小小渠道类、工具类的公司,UC的游戏业务九游、阅读业务书旗小说,发行业务PP助手均来自并购整合。

  大大小小的并购与整合,使UC估值一路上涨。2009年,阿里巴巴、晨兴投资、联创策源再次给UC投下了巨资。

  在一轮又一轮资本的加持之下,UC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2009年,UC浏览器实现赢利;2010年,UC成功进进海外市场。短短的8年时间内,公司估值成长了近2000倍。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UC对外宣布,阿里全资并购UC。当时的数据显示,UC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海外用户超过1亿,其游戏平台九游2013年给合作伙伴的分成已经超过了3亿,成为中国第二大移动游戏平台。

  阿里以43.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UC,在当时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整合。这也让UC的天使投资人雷军成了大赢家。按照雷军本人对外界的说辞,从UC这个项目中,他本人作为天使投资人赚得了上千倍的回报,也就是说,雷军8年前投的300万,最终赚到手的金额至少超过了30亿元。

  有人评论说,UC活到今日,很难说是产品做的多成功,俞永福在中间的融资、收购、运营、整合的能力功不可没。

  空降阿里,马云差不多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阿里全资并购UC后,整合成立了以UC为核心的移动事业群,俞永福出任总裁,并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自此之后,俞永福在阿里的事业道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不到两年时间,俞永福先后坐上了众多核心职位。从UC董事长、高德总裁,再到阿里巴巴合伙人,再到主管所有主流的非电商业务,简直像是开了挂一样步入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巅峰。

  2014年6月并入阿里巴巴UC移动事业群后,又在三个月内宣布收购高德地图,并在2015年3月宣布UC和高德业务合并成功,俞永福也从UC董事长兼CEO后,又增加了一个高德总裁的职位。

  2015年03月13日,阿里集团CEO陆兆禧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担任高德集团总裁。

  2015年3月31日,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兼任阿里集团旗下网络营销平台“阿里妈妈”总裁职务 。阿里妈妈虽然没有淘宝、支付宝的名气,却贡献着阿里集团一半以上的收入。

  2015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新增四名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分别是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及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阿里巴巴集团副CFO郑俊芳、蚂蚁金服集团财务与客户资金部总经理赵颖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总经理孙利军。

  201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旗下包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和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

  2016年8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俞永福出任阿里影业非执行董事。

  2016年12月5日,阿里影业宣布俞永福兼任董事长与CEO,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

  

  阿里大文娱集团在阿里集团是什么地位?从上图的财报可看出,它是阿里巴巴除电商和阿里云业务外最核心的业务范畴,且阿里大文娱2016年第三季营收达36亿元,高于阿里云的14.93亿元。尽管阿里大文娱当季亏损达到22.47亿元,但不可否认,目前除了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管辖的电商业务外,俞永福管辖的阿里大文娱业务是阿里集团当前第二大核心业务。

  

  最新的消息是,3月14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阿里影业与阿里巴巴大文娱将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同时,原优酷土豆旗下的合一影业团队将整合加入阿里影业。

  阿里大文娱是个非常复杂的盘子,内部效率有问题,资源也多有重叠,但俞永福能在一年多快速主掌整合,确实为阿里集团化解了许多风险,创造了缓冲。对于俞永福来说,能否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延续到大文娱集团之中,这将成为俞永福职业生涯的一下场关键战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52

重磅!王石正式宣布,把萬科接力棒交給郁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1/163712.shtml

重磅!王石正式宣布,把萬科接力棒交給郁亮…
黑馬哥 黑馬哥

重磅!王石正式宣布,把萬科接力棒交給郁亮…

怒發沖冠,憑闌處 瀟瀟雨歇,擡望眼,王石退居二線!

i黑馬訊 6月21日消息,王石通過朋友圈宣布,自己將不再作為萬科董事,將接力棒正式交給郁亮。

今天,萬科公告了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候選名單。我在醞釀董事會換屆時,已決定不再作為萬科董事被提名。從當初我們放棄股權的那一刻起,萬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為一個集體的作品,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未來,萬科將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給郁亮帶領下的團隊,我相信這是最好的時候。他們更年輕,但已充分成熟。我對他們完全放心,也充滿期待。

微信圖片_20170621111717

事後來看,王石在2016年的股東大會上,或已萌生退意。王石表示,他是萬科文化的守望者,只要萬科文化能延續,個人榮辱去留不重要。如果郁亮能代替他成為董事長,他可以辭職。

針對此事件,社會各界認識紛紛發表評論:

@阿班絕命劍:ofo,10輛9輛是殘的。

@夏天:王石隱退,其實就是中國式企業家的縮影。王石一再關註企業家的生存環境,最終自己也走向了同樣的結局。時代的悲哀,企業家的宿命。

@雲辰_: 王石這樣的謝幕真的算是很風光了。如果是兵敗被人趕出去的多難看,對所有人都算有交代了。

@神酒之王傳奇: 萬科是股東的萬科,職業經理人叠代,打工的首先應當讓投資者們放心……

@紀中展:新一屆萬科董事會候選名單里王石不在出現,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王石功成身退,往後的幾十年空間更大。當然,這也意味著萬科實現了第一次交班,也象征著中國企業界一個時代的落幕。正如郁亮在剛接任總經理時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革命”,從王石到郁亮,新一代的中國商業文明開啟了。

@陳虎平:向王石先生致敬!向王石先生幾十年來引領萬科和中國房地產產業發展的偉大工作致敬!

@老男孩自傳:王石離開萬科應該是他人生中一個最艱難的決定,但又是一個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好在王石還是萬科的股東,作為創始人,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萬科的未來。離開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就像目送自己的孩子離家獨自遠行,我能充分理解王石此刻的心情並感同深受。向王石致敬!向中國第一代創業者致敬!向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致敬!

@尹香武:讓“阿貓阿狗論、出身論、身份論、歧視民企論、12年來的崩盤論、行賄論”隨風去吧。再舍不得再放不下,也得交棒翻新頁了。而中國的房地產業,也將調結構換打法,需要新生地產領袖。 王石先生,在倡導新商業、新企業精神上,在引進國際先進的房地產做法上,起到了先鋒的作用,是一代行業領袖,應該予以致敬。這不用質疑,也應該肯定。但也無庸諱言,近十年來,王石先生久疏戰陣,對行業的感知屢出大錯,尤其是針對同行的隱性與顯性攻擊,令人錯愕。致敬王石!別了王石!

@墨雨靜風:能想到,落幕,惋惜。

@白龍爺:今天萬科的王石下崗了,從一個人的人生成功和精彩來看,王石近乎完美。王某發文顯大度,其實誰人知曉王某心里苦!仰天悲呼!噫噓唏,危呼高哉!時也英雄,勢也英雄!

@風聲:怒發沖冠,憑闌處 瀟瀟雨歇,擡望眼,王石退居二線!

@盛K榮進:也許,從2015年寶能開始舉牌的時候,王石的個人命運就已經註定了,同時,也註定了寶能的命運。王石以一個近乎漂亮的個人謝幕,但仍然沒有做出“混合所有制”這個答案。而寶能做出了“資本市場信社還是信資”這道測試題,但個人的答案還沒等到。

@高高的楠木:王石從萬科董事長位上引退,30多年萬科無論是市值還是市輿都成長顯著。王石的亮點還在於在風雨如晦的房地產市場提出並堅持”不行賄”的堅守。企業通過行賄可以左右逢源地搶占市場份額和資源。但隨著市場化的規範“久走夜路必然遇見鬼”,三星副董事長李在镕涉嫌行賄樸槿惠就是典型。他的旗幟鮮明就是對權利尋租的挑戰,為曾經的孤獨騎士王石點贊!

王石 萬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87

“我不喜歡它,但不得不把錢交給它” 培訓班如何占領學校“減負”後的地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4143

成都文翁路的學而思校區里,晚上六點後,學生都在上補習課。(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3月15日《南方周末》)

只要重點大學和重點高中的入學機會是稀缺的,家長給孩子“增負”的需求就難以降低。

“教育的本意是‘教養’,但是現在社會的教育焦慮不是為了教養,而是為了獲得進入更高社會的門檻和更多的機會。”要改變這點,社會要給普通人提供更多階層流動通道。

“如果需求側不發生改變,供給側的調整就無法治本,甚至會導致教育培訓市場在大規模清理整頓之後,被少數幾家壟斷的現象。”

93%的中國內地父母,都正在或曾經為子女支付私人補習費用,高出63%的全球平均水平。這是匯豐銀行發布的2017年全球調查報告《教育的價值》中的調查結果。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誌文的觀察,10年前,一線城市上輔導班的家庭還不到30%,現在,北京、上海的家庭年度輔導班開支超過10萬元的比比皆是。十年時間,校外輔導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幾乎成了學齡孩子家庭的常態。

“減負”政策也隨之從校內延展到了校外。2018年2月底,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該通知最為人們關註的有三點: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

南方周末記者多方采訪家長、老師和校外機構,發現校外培訓的癥結在校內。因為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為了考上更好的學校,家長在“減負”的校內學習之外給孩子“自主增負”。因為家長的需求旺盛,校外輔導機構的市場就格外火爆。

對於校外輔導機構,一位家長說,憎惡談不上,主要是焦慮和無奈,孩子累、收費高,“我肯定也不喜歡它,但不得不把錢交給它”。

重點大學名額有限,補不補?

葉非是一名上海三年級女生的父親。從幼兒園中班開始,他們家就走上了校外培訓之路,一開始是興趣班,“小主持人”、武術之類。也報了“看圖說話”課,其實是語文輔導,因為家長群里在傳播一種焦慮,如果不補拼音和寫字,一年級完全跟不上。

進入小學,他們開始讀校外機構“學而思”的奧數班,早先還因為入學名額緊張,需要早早排隊。三年級,他發現女兒英語落後了,於是加上了英語課。“語文沒報,實在是沒有檔期了。”他說。

他家的校外輔導主要安排在周末,占掉一天半時間。大人需要陪讀,基本是坐在教室外面刷手機。每個月的校外輔導花銷在3000元以上,算是少的。

葉非的女兒說,“班級里很多都補”。數學語文應該補,英語是必然補,因為家長會上老師說了“如果你小孩真的要學會英語,必須要在外面補”。

因為公立學校的英語教學要求太低,遠遠達不到升學選拔的要求。比如葉非女兒現在三年級,剛把字母學完、開始學打招呼,但在校外輔導班已經教“祈使句”了。而一些來自名校的學生已經學過了祈使句、過去時這些知識。

為什麽要趕上他們的進度?主要是為了小升初的選拔。對於目前滬上炙手可熱的民辦名校來說,面試就是為了擇優,並不以“綱”為限,英語面試“超綱”就是很自然的。雖然相關部門也給了各種限制,比如小升初的面試不允許選拔類的測試、不能帶紙筆進去,但是葉非了解到,有的現場會一人發一個iPad作答。

只要名額有限,學生就會競爭。“並不是我們家長神經病,一定要把孩子逼死。孩子是自己的,教委怎麽可能比家長更愛我們的孩子呢?如果學校里教的和選拔機制匹配了,我們就不補。”葉非說。

一位在廣州兩所校外輔導機構教語文的老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與考試內容相比,現在校內的教材太簡單了,更像是活動大綱,沒有豐富的習題和講解。“教材不講,但考試都會考”。學生們只好去上輔導班、買參考書,因此也活躍了教輔書市場。

“在重點大學入學名額有限的情況下,誰敢放松課業?學校減負,減少教學時間和作業,那正好被課外培訓機構接手。”他說。

校外的應試教育“幹貨”

在校外輔導機構的教學中,讓葉非最不滿意的,是過於應試。從前他寄期望於激發孩子興趣的地方,卻承擔起了從前學校的角色——填鴨式教學。

比如最近,他三年級的女兒用了兩個小時,就在校外輔導機構學完了數學的“分數”,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訣解出了題,但是對於這個概念到底什麽含義,“孩子是懵的”。

校外機構會把知識點細化成一個個關卡,孩子學完了就會在“成長樹”上打個鉤,解鎖新成就。葉非說,這讓家長看到花錢的效果,但是知識的積累和“吃透”很難衡量,“成長樹”的方式更直觀,雖然孩子可能不是“學會”,只是“記住”。

在一家著名校外輔導機構教書多年的老師王強也對南方周末記者坦陳了這種功利性。

按照正常的教學順序,英語是“課文-單詞-語法”三步,數理化是先有問題導向,再引出理論和分析。但是在輔導機構,會直接砍掉“課文”和“問題導向”的部分,直接進入“幹貨”,背單詞、記解法。他說,其實這符合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願望,他們不覺得積累和循序漸進有什麽用,認為是在浪費時間,看不到效果。

對於學生來說,應試習慣甚至已經阻礙了正常交流。比如在語文作文中,學生不關心文章怎麽寫得好,只關心得分點,看到“記敘文寫作註意情節的抑揚起伏”這樣的要求,會問:“是不是有句子交代‘抑揚起伏’就給分?”

“應試教育是真不分校內、校外的。”王強感慨,要“素質教育”肯定要淡化考試,但有選拔、有考試最終攔在那兒,就要分出高低優劣來,家長的焦慮總會爆發出來。

關於是誰在要求“應試”,一家培訓機構的創始人也委婉地說,在這個市場里,輔導機構是被動的一方,家長才是主動的。需求決定供給。

王強也說,確實存在“提前教學”的情況。對於學生來說,比別人學得早、別人不會時他會了、別人課堂測試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他已經做熟了……這些是很有誘惑力的,而且一個“早學”就會帶動一片,很容易形成攀比。

此次四部委發布的專項治理通知,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在王強看來,考慮到孩子不同年齡的接受能力、對思維成長的培養,這幾點確實應該規範、糾正,但是從具體實施來說,前兩者好辦,“強化應試”這一點較難界定。

以數理化而言,做題是不是應試?但是不做題就沒法講課了。以語文來說,很多人分不清應試和理論研究的區別,比如老師說“來,我教你考場作文框架”,這顯然是應試,但如果說,“來,我教你用‘思維導圖’構思文章”,聽起來就很“素質教育”,但在教學中其實二者差別不大。

此外,四部委的治理通知中有更細化的要求,“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對此,一位培訓機構創始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些信息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是可行的。但是具體到上課內容,其實監督會比較困

難,因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比如你上報涉及了某個考點,具體的講課過程中,給學生拓展一下行不行?

2018年3月3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兩會上,回應“課後三點半”現象、補課亂象。(東方IC/圖)

火爆的培訓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吳國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根據中國教育學會公布的報告,2016年中國中小學課外輔導產業的產值高達8000億元,相當於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江蘇省全年的財政收入。

以單個企業的增長,也能看出來這個行業迅速的攀升曲線。

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公司“好未來”,前身就是中小學教育機構“學而思”。2018年2月末,好未來市值超過184億美元,大幅超越曾以出國留學為主業的教育龍頭公司新東方(144億美元)。

根據其年報,好未來在2010年上市後營收快速增長,2017財年營收達到68億元,較2016年增長68.3%,2012至2017財年營收增長646%。

在培訓人次上,好未來從2013年的82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393萬人次,2017同比增長高達163萬人次,急速擴張。

據2017年11月發布的《2017胡潤80後富豪榜》,37歲的第一大股東、董事長兼CEO張邦鑫以400億成為“80後白手起家首富”。

不僅是好未來如此,新東方集團2017財年總營收增長22%,其中,直接與好未來競爭的優能中學增長40%,泡泡少兒收入增長率超過55%。這兩項總營收已經占據新東方總營收的55%,新東方已經從一家出國留學培訓機構逐漸蛻變成針對學齡孩子的校外培訓機構。

一位曾任大型連鎖教育機構高管,而後出來創業的教育機構創始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從2000年起整個行業就開始變化了,越來越火,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的增加,小家庭有了剩余的財富可以放在培養下一代身上。

一般從一個家庭有了孩子開始,這個支出就產生了。在小學以前,有種類繁多的早教班、興趣班,上了學以後,仍然有興趣班、競賽班,還有學習輔導班。三年級以前,一般以興趣為主,三年級以後應試需求更多。

“現在,學生教育經費已經基本上成為了一個家庭除了房子以外的第二大支出了。”他說。

校外輔導的普遍費用是一節課200-300元,每節課兩小時。此外也有昂貴的培訓,比如音樂學院老師教鋼琴、與美國教育接軌的自然興趣班,一套課程全年花費數萬元。

王強說,“單獨看一套課程可能價格還好,關鍵是報五六門課的大有人在,這樣一年下來大幾萬就沒了。”

就教師收入而言,他透露,普通教師一般是一小時150-200元,專家更多。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如果每周安排16小時的課,加基本工資,稅後收入也能上萬,而且時間自由。在學校的老師每天去上班,收入也不一定高過這個水平,但是在校老師的好處是戶口、宿舍、固定假期,“在學校和培訓機構當老師,說白了就是體制內外的差別”。

求解三點半現象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讓校外輔導機構成為一些家庭“標準配置”的一個客觀原因是,小學生放學太早,一般在三點半左右,被稱為“三點半現象”。

一位曾擔任上海市教育部門領導的采訪對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己的外孫也在上小學,此前三點半左右放學是常態。放學以後沒地方去,他指著家對面的馬路,“這里面就有很多培訓機構,好多大樓里都有,有的在教育部門登記了,有的沒有”。

在他的印象中,“減負”之後,每節課的時間縮短了,從前一節課45分鐘、50分鐘,後來縮短到35分鐘或40分鐘。而且孩子們在校吃完午飯就上課了。上課時間壓縮了,放學時間就提前了。

葉非也說,自己的孩子一、二年級是下午三點半放學,現在是四點多,下午在學校是自修課和活動課,如果不想參加,家長兩點半就可以把孩子接出來,在外面再排一節課。

目前,在一線城市上班的家長,罕有能在下午五點半之前到家的。這樣的現實下,校外培訓機構實際上承擔了“托管”的責任,讓孩子在父母下班前去那里學習、寫作業。

2018年3月3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現身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部長通道”,記者向他提出了“三點半放學”的問題,他表示已有25個省份發布了符合各自實踐的政策措施,並列舉了北京、上海、南京、廣西探索的四種模式,對於校外托管班亂象,則將加強相關立法予以治理和解決。

自2000年以來,國家教育相關部門先後發過不同版本的“減負令”。在上海,先後規定小學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中小學作業控制在1小時以內,學校不得占用學生休息時間集體補課,不得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等等。2017年,上海奧數“四大杯賽”中的三個或停辦,或更名。

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一份《上海市基礎教育“減負”問題反思報告》,這是里瑟琦智庫基礎教育委員會在調研三十余位基礎教育教師和百余位學齡段家長的基礎上形成的報告。

報告顯示,針對2017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將減負的著力點定在整頓規範教育培訓市場這件事,老百姓多數表示“不買賬”。很多人認為,學生負擔過重的背後是家長“自增負擔”,是家長為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埋單”,“無奈”但“無悔”。

只要重點大學和重點高中的入學機會是稀缺的、優質民辦初中和廣大公辦初中之間存在培養標準的顯著差異,家長對孩子的自主增負就不會停止。

在一些教師看來,公辦學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已經非常低了,甚至可以說已經“無負可減”。減得越多,留給私立學校和培訓機構的空間越大。

在複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陸一的文章《日本教育減負30年反思》中寫道,1976年開始,日本實行了一系列減負政策,包括降低教學大綱標準、減少規定學時和公立學校去重點化。“寬松教育”產生了兩大現象:私立學校一票難求,以及課外補習成為家庭必備。

當“減負”約束公立學校後,想要受到更有競爭力的教育的學生都轉投私立學校。補習方面,根據日本文部省調查,全日本中學生校外補習比例從1976年的38%上升到1993年的60%,小學生補習比例從12%上升到24%。

幾十年來,課外補習產業蓬勃發展,經過一番市場競爭兼並,構成了著名的首都圈“四大塾”格局,由四家機構把持補習產業。且不說高昂的學費,許多家長發現,如果在家中不做充分的預習準備,連較好的補習學校都進不去。

上述里瑟琦智庫的報告中說,“如果需求側不發生改變,那供給側的調整僅能治標而無法治本,甚至可能會導致教育培訓市場在大規模清理整頓之後被少數幾家‘存留’機構壟斷。”

在市場需求火熱的現實下,課外培訓市場上會不會形成日本這樣的壟斷型課外教育機構,已引起不少人士的擔心。

吳國平教授在意的則是整個社會流動的通道:“教育的本意是‘教養’,但是現在全社會的教育焦慮不是為了教養,而是為了獲得更高進入社會的門檻和更多的機會。如果社會不給普通人以通道、提供更多流動性機會的話,談‘減負’和‘素質教育’沒有意義。”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葉非、王強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75

CEO唐彥文:青春交給了盛大遊戲 | 人物

8月的China Joy依舊熱鬧,各大遊戲公司都在展會上盡可能展現自己的實力。

提到盛大遊戲,很多人有兩個印象:昔日的遊戲老大,傳奇遊戲。盛大遊戲也成為了中國遊戲行業發展歷史中絕對繞不過名字,騰訊天美、遊族、巨人的很多核心人物都出自盛大遊戲。而要說盛大遊戲現如今的發展,有一個人也絕對繞不過,那就是盛大遊戲現任CEO唐彥文。

唐彥文為人低調,外界了解他的人甚少。事實上,他已經在盛大有了近13年從業經歷,一路從基層走上了CEO的位置,被稱為“盛大夢”的代表。

遊戲內容開發需要兩條腿走路

在今年的China Joy展上,很多遊戲公司都抱怨遊戲行業發展越來越困難,三大荒(流量荒、用戶荒、新品荒)困擾著行業。《2018中國上市遊戲公司競爭力調查報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增速下滑,僅為5.2%。

“這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情況,今天手遊面臨的情況也一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甚至飽和,手遊市場人口紅利已經過去,遊戲玩家也日趨理性,他們在選擇遊戲的時候非常謹慎。但同時,玩家一旦選擇了一款遊戲,就會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花費進去。” 唐彥文向第一財經表示。

“而遊戲大廠們具有充足的遊戲開發運營經驗以及規模效應,相對小廠而言,更能抓住用戶的喜好,因而小廠會更趨困難,但同時,遊戲市場也不僅僅是大型頭部遊戲的天下。隨著用戶不斷細分,一些垂直細分領域的遊戲同樣可以獲得生存空間,例如近期很火的《戀與制作人》、《崩壞3》等遊戲,對於盛大而言,會一方面在面向泛用戶的頭部遊戲發力,另一方面也會在垂直細分類遊戲重點布局。” 唐彥文說道。

唐彥文表示,泛用戶遊戲和垂直獨立遊戲都是盛大要布局的領域, “盛大有八大工作室約12個研發團隊,明年會有四個研發團隊負責四個MMO(大型多人在線遊戲),因為MMO市場規模以及用戶數是最大的。另外還有八個制作團隊在一些垂直細分類的獨立遊戲上做布局。”他說道。

不過,唐彥文也指出:“遊戲終歸是一個內容創意產業,不管是哪家公司都無法壟斷遊戲產業,這個行業充滿機遇,我們身為遊戲大廠也許十分小心謹慎,一如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所言,如果當年微信沒有出現在騰訊體系,那麽騰訊就危險了。”

如何延續“傳奇”

傳奇系列遊戲可以說是盛大遊戲的代表,盛大遊戲起家於傳奇遊戲,但隨著盛大遊戲逐漸被騰訊、網易超越,很多人又在質疑傳奇還能火多久,盛大遊戲是否只有傳奇?

“的確,這樣的問題我也經常聽到,事實上,作為盛大遊戲的老員工,我也一度有著這樣的疑問,我剛進入盛大遊戲的時候,我沒有做傳奇項目,我主要負責《彩虹島》等遊戲項目,也在問傳奇能走多久,終於有一天我自己也去做傳奇的時候,我才理解了傳奇為什麽能夠火這麽久。”唐彥文說道。而他也成為了傳奇遊戲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創造了最好業績的總經理。

事實上,傳奇在很多人心目中有著難以磨滅的印記。唐彥文向記者打了個比方,傳奇對遊戲玩家而言就好比麻將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傳奇系列遊戲是一個時代烙印,影響了一代人,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傳奇也並不是過去的傳奇遊戲,傳奇也在發展,這些年,傳奇遊戲在玩法、美術等方面都在發展,甚至我們還在計劃將傳奇IP泛娛樂化,開發文學、影視、動漫等,傳奇系列遊戲如果還是十幾年前的樣子,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生命力。這對於沒有玩過的人並不清楚,這也是為何盛大遊戲每次上一款新的傳奇系列遊戲還會有很多玩家追隨。” 唐彥文說道。

事實上,作為曾經傳奇項目的負責人,唐彥文對傳奇系列遊戲有著很深的感情,但同時,作為公司的CEO,唐彥文又不希望盛大遊戲只有傳奇。“事實上,盛大遊戲這些年也做了很多不錯的遊戲,例如《龍之谷》、《神無月》等。”唐彥文也坦言,“可能因為傳奇對盛大遊戲的影響太大了,讓外界想到盛大遊戲就想到傳奇。”

作為昔日的遊戲老大,盛大遊戲雖然依舊活躍在行業前列,但已經漸漸被騰訊、網易超越。面對走在前面的兩個“小夥伴”, 唐彥文認為:“遊戲行業之間都是競合關系,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騰訊是,網易也是,騰訊、網易都是我們尊重、學習和努力追趕的目標。”

他表示:“從整個遊戲市場角度來看,我們跟騰訊、網易是在一起推動行業發展壯大,但我們也有一定的競爭關系,從遊戲公司角度來說,網易一定是我們想超越的公司,就好比我們後面的一些遊戲企業,也在努力地想超越盛大遊戲,我覺得這就是推動中國遊戲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都往前超。”

如今,騰訊已經入股盛大遊戲。唐彥文認為,盛大遊戲作為國內最重要的遊戲內容廠商,是騰訊的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他表示,這個行業是開放的,騰訊也是一家開放的公司,此外,騰訊最主要的業務是社交媒體,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商,但只要內容夠好,產品有足夠競爭力,渠道就一定會需要的。

不要在乎眼前的得失

作為盛大遊戲CEO,唐彥文的經歷一直被盛大遊戲人稱為“盛大夢”的典型代表。唐彥文向記者坦言:“幾乎可以說,盛大遊戲是我至今唯一服務的一家企業,我的青春都交給了盛大遊戲。”曾經有人試圖開高價挖他,他也拒絕了。

至今唐彥文仍感謝多年在基層工作的經歷,他說:“現在我雖然是公司CEO,但可以說,幾乎每塊業務我都做過,對所有業務我都了解。”

唐彥文雖然已經是盛大遊戲CEO,但是公司的管理層中不乏唐彥文昔日的同輩甚至領導,有時候看到昔日的領導,唐彥文還是會尊稱一聲“老大”。能夠在盛大遊戲眾多“精英”中脫穎而出成為CEO,唐彥文的確是“盛大夢”的最好體現。

雖然已經是國內前三強遊戲公司盛大遊戲CEO,但唐彥文覺得今天的成功只是一種狀態,漫長人生打拼的道路上,不進則退,走到今天也只是事業道路上的一個階段,一個狀態。

能夠取得今天的成果,唐彥文認為兩個品質很重要,一個是學習的能力,一個是堅韌的精神。“當然運氣也很重要,我自認為我是個運氣不錯的人,但前提是我有了熱愛學習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都把握住。”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30

蔡東豪:「若交給別人來做是很難的。」

1 : GS(14)@2012-08-22 16:52:18

你分身乏術,我一心一意,誰人也知誰會做得好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8%E9%9B%A3%E7%9A%84
「若交給別人來做是很難的。」
李小加
李小加談港交所(388)收購LME,也談到自己續約進展,他很快把兩者連結在一起,得出的結論是:由收購LME開始至今,他一手一腳負責,帶領港交所融合LME,由其他人來做不容易,最佳人選是自己。
關於LME,李小加指收購初期不會為港交所帶來明顯的盈利貢獻,起碼第三年才見到貢獻。這一點就是我反對收購的原因,收購一間公司,不看現在,全看將來表現,風險太高了。港交所須假設LME管理層可執行每一項細節,營運環境保持最理想狀態,競爭對手不會出怪招,內地經濟不停增長……
LME須依賴這一連串假設成真,才有機會發揮到預計的表現,這條數虛無至我唔識計。不要說三年,假如我對未來三個月的假設有51%肯定成真,我發過畢菲特。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