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你會一個月“買買買”兩次嗎?“雙11”剛過,“黑五”又至。隨著政策的扶持和網購一族對消費品質要求的提升,近年來跨境網購是電商領域中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分支。而對於跨境電商們來說,“黑五”無疑是年度標誌性的大事。

i 黑馬 崔婧  11月27日綜合報道

買買買,還是剁剁剁?“黑五”來了。

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國外商品被國內用戶認可,商品源越來越豐富,最終變成了“買全球”。跨境進口電商也瞄準了“買全球”的點子,希望搶住“黑色星期五”(簡稱黑五)這個時間點。

天貓國際、亞馬遜中國、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洋碼頭、蜜芽、小紅書……市場上幾乎所能想到的跨境電商已全部加入戰局。而真正的原汁原味的黑五,也於今天在美國正式拉開序幕。

“黑五”的說法已有54年歷史,最早起源於美國費城,最初是用來形容感恩節狂歡過後第二天糟糕的路況,將感恩節後的大塞車稱之為“黑五”。直到後來被現在這個版本取代:對於商家來說,“黑五”代表著一個節點。感恩節後各種商品需求量大增,商家們會迎來大幅盈利。

從“黑五”這一天開始到聖誕節前,將延續整整一個月。各商家推出打折商品以吸引人潮,“50%off”的商品比比皆是。如果美國當地人到實體店去搶購商品,排幾小時的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有些人還會在前一天晚上帶著帳篷去排隊。而至於線上搶購的瘋狂程度絕不遜於剛剛過去的“雙11”。

近年來,更多歐美國家、日韓中等都紛紛參與到黑五大促狂歡中,形成了全球血拼的線下氛圍。黑五期間的銷售額幾乎能夠占到美國線下零售全年的三分之一,它是國外商家一年中最看重的日子,也是中國跨境進口電商迎接風口的最好時機。

中國跨境進口電商熱衷打“黑五”有自己的原因:

1、雖然中國對進口商品的消費需求很大,但是目前國人這方面的消費意識和需求還不成熟,所以需要用“大事件”或者“大節日”來培育中國消費者海外購物的習慣。

2、“黑五”逐漸被國內消費者接受,他們對國外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加上國內跨境進口電商從“雙11”轉移到“黑五”,特別在價格上的優勢愈發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購買。購物節可以清庫存,集中力量刺激人們的購買欲。

3、跨境進口電商之間也面臨競爭,面對“買全球”市場的瘋狂擴張,他們的競爭重點必然是搶用戶。

不過,和“雙11”不同,“黑五”主體還是在美國,兩國的人口基數、市場容量、消費水平都相差較大,雖然全球化是倡導的趨勢,但距離還比較遙遠,目前這個市場還是初級市場。即便阿里、京東、網易等互聯網巨頭都有了布局,但是跨境進口電商的巨頭並沒有出現,這也給了很多創業者更大的機會,下面我們挑出目前在跨境進口電商比較有特點的幾個創業企業,小紅書、蜜芽和洋碼頭,看看他們是怎麽做的?

“黑五”大PK

小紅書要把“黑五”刷紅

看點:覆蓋護膚、彩妝、個護、保健品、食品、小家電、家居等十多個品類。

小紅書把“黑五”稱為“紅色星期五”,號稱要“把黑五刷紅”。活動從11月27日至12月1日,主題為“我不要全世界,只要全世界的好東西”。

小紅書稱將給出全年最高折扣促銷,精選商品低於五折,海外直郵的商品全部免運費,最快到貨時間為3天。此外,小紅書還推出“1元搶奢包”和“線下大巴車”。

小紅書從購物攻略轉型到社區,再轉型到電商,打的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商品。在營銷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比如“1元搶奢包”的活動。

洋碼頭主打自家物流

看點:洋碼頭自稱,2萬多買手與數千個商家,35個國家與地區,逾40萬件海外精品覆蓋全品類。

月初,洋碼頭就已經在發動黑五的宣傳攻勢,在一線城市的地鐵處貼滿了明星投資人Angela baby的海報,在11月20日至30日期間,斥巨資打造“2015全球黑五狂歡節”,世界各地的買手在洋碼頭APP直播7*24h包場掃貨活動。

為應對“黑五”訂單激增,洋碼頭宣稱,旗下自營物流貝海國際將全球每天包機直郵的數量提升到40架,清關完成穩定在5天,保稅發貨接單到收貨穩定在2.5天,還升級了11大國際物流中心及保稅倉。

蜜芽換姿勢,不只關註母嬰

看點:從奶粉、紙尿褲延伸到非標品海外尖貨

蜜芽黑五的玩法除了傳統的“滿減”(最高滿199減100)外,還推了另一個玩法:讓四個保稅倉(重慶倉、寧波倉、北京倉、海外直郵倉)之間展開競爭,優者重獎。蜜芽還將與百度共同發力,在搜索、知識問答等渠道向蜜芽導入流量。

作為以母嬰為主的跨境電商,蜜芽打的是自營套路,主打超低價進口奶粉、進口紙尿褲,以紙尿褲、奶粉這些標品開路,蜜芽在保稅倉建設方面有一定優勢。

“黑五”熱的冷思考

毫無疑問,跨境進口電商有廣闊發展前景,但當前仍處於市場初期階段。盡管今年“黑五”很熱鬧,但總體來說還存在不少問題:

比如根據Trustdata數據顯示,服裝類型海淘退貨率達到20%,尺碼不合是最應該解決的問題。受困於服裝尺碼體系和退換貨體系的不健全,在跨境電商中占比都非常小,目前大部分仍是標品。

另一痛點是貨品的真假問題。曾碧波曾對i黑馬表示,“假貨風波”多是渠道竄貨的問題,是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的沖突所造成,也反映出當前跨境電商貨源雜亂的問題。

目前海外貨源的獲取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找品牌商采購,二是渠道商,三是商超掃貨。進口電商在和貨源渠道方交鋒中處於弱勢地位,大量爆品的一線品牌商供貨渠道不穩定,與國內平臺直接簽約合作可能性小。

一種情況下,品牌廠商的反對傾向表現的很明顯。有媒體調查報道,比如花王就不願意電商渠道破壞其品牌信譽和供應鏈,曾警告過平臺,稱其毀壞花王十余年經營出的高端品牌形象與口碑。比如蘋果、三星等一些海外產品的中國區總代或者經銷商們擔心會出現線上和線下的價格沖突,自家利潤受損,也會牽涉到上遊供貨商的定價體系等利益平衡問題。

豐趣海淘CEO任曉煜說出了原因,他曾表示,大多時候,品牌廠商和跨境電商是競爭對手,因為跨境電商打破了品牌廠商的渠道利益體系,所以兩者是敵對關系。這種情況下,跨境電商平臺是不可能直接拿到品牌廠商的授權。

另一種情況,一些品牌商則相對保守。根據大昌行社長細貝孝一介紹,在日本年輕的公司都有30年以上的歷史,品牌商都相對保守。在中國跨境電商興起的這幾年里,日本品牌商並沒有對中國市場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在他們看來,國內市場更安全,也足夠維系企業生存。

當然,對於海外一線品牌商而言,除了要維護自己原有線上線下零售體系穩定和品牌形象,一部分品牌商也在自主積極探索以何種方式在中國這個大增量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比如小紅書開始和日本品牌商展開合作,包括化妝品集團Kose、世界500強公司松下、卡西歐、虎牌、第一藥妝品牌城野醫生等。比如,蜜芽與雀巢、亨氏、美贊臣等奶粉品牌簽訂戰略合作,與美迪惠爾、LG生活健康、It'skin等韓國美妝品牌合作。

除了和品牌商合作之外,跨境電商平臺為保證貨品供貨通常采用複合渠道,和國外貿易商或者國內海外品牌代理商合作。因為它們擁有進口貨源和線下分銷渠道,也了解跨境、進口、海關這些環節。

小紅書電商負責人婁伊琳告訴i黑馬,品牌和跨境電商的關系並非敵對,主要還是看品牌怎麽協調線上線下渠道。“有的品牌對所有渠道同質同價,有的不同渠道賣不同品牌,有的放棄線下渠道,以線上為主等等。主要取決於品牌對於下面渠道的管理問題,而且品牌是可以選擇的。”

而和國內電商相比,跨境電商的供應鏈要更為複雜。在采購供應、物流配送、電子支付、售後服務等環節中,配合不好的話,任何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影響跨境電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