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华煤气(3)2010年度分析 金魚佬投資扎記

http://yuloyulo.blogspot.com/2011/06/32010.html]

 

全年營業收入193.8, 57%, 主要是燃料銷售升45%及燃料調整費升92%, 而新的航空燃油設施收入有18.4, 按地域分, 中國內地的收入大增1.16倍至85.66.

總支出有147, 73%, 年內股東應占溢利有55.8, 7.9%. 剔除國際金融中心(15.8%權益)的重估收益73.4, 年內溢利仍然增11%. 每股盈利0.778(同比0.787), 全年派息0.35.

估值:

1. 1992年開始算, 中華煤氣每股純利年複式增長率為11.3%, 是一隻大股東四叔的奶牛, 年年的增長和派息, 榨出的牛奶源源不絕. 投資中華煤氣是需要長期的, 因為每年都是十送一紅股, 只得連續持有, 你的股數才不斷增加, 享受它的增長和派息.

2. 香港業務會繼續平穩發展, 2012年有機會調升收費. 中國內地業務會繼續增長和進入收成期, 個人預計2011年每股盈利有0.95.

3. 中華煤氣打算未來三年在內地投資100, 70億投在新能源和30億投在公共事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38

壹新聞執照到手 「歸功」中華電信?

2011-8-1  TCW




歷經兩年、闖關兩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終於同意發給壹電視新聞台執照。

七月十八日,就在壹電視新聞台通過審核前兩天,中華電信宣布3G行動上網降價,以mPro每月九百五十元吃到飽上網方案為例,大降三百四十二元,降幅達三六%,這是不到兩個月時間,中華電信宣布二次降價。

兩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卻讓壹電視執照核發的闖關過程多了一些聯想。

讓NCC七位委員同意,除了因為這一年以來,壹電視已經把動新聞降低到占比三%以下,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承諾成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在NCC眼中,壹電視有逐漸變成「乖學生」。

牽拖管理不力每篇文最後都怪NCC

一位知情人士點出,這次順利過關,從《蘋果日報》六月底密集出現相關報導,直指屬於NCC管轄的中華電信,網路建設落後、3G上網資費過貴且慢的動作來看,讓這兩件事的微妙性有不同的解讀。

「每一篇攻擊電信收費太高的評論,最後都會怪罪到NCC,因為審核電信費用,和管理電視系統業者就是NCC,」中華電信內部指出。

壹電視執照申請這場仗打了兩年,壹傳媒旗下的媒體,透過批評馬政府,也常批評台北市市長郝龍斌;甚至黎智英還不惜親自投書《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希望訴諸輿論,但是都不見成效,反倒這次打中華電信打到政府痛點。

原因就在青年選票,知情人士分析,「這次選舉,大家搶的都是青年選票和首投族,你看馬英九、蔡英文爭先成立臉書粉絲團,他們花很多力氣,經營年輕社群。」他補充,電信費用支出是除了生活基本開銷外,最大支出,最容易觸動年輕人的敏感神經。

在民調拉鋸戰的緊繃下,青年選票更顯重要。

六月十八日,馬英九的治國週記的議題是,「我們的網路,可否變得更快更好更便宜?」之後,中華電信先在六月初「從善如流」,大降ADSL上網費用,最多的方案還降價四一%,平均費用打了約六折。

很湊巧是在該治國週記後不久,《蘋果日報》開始批評中華電信3G行動上網龜速又貴。

六月二十七日,《蘋果日報》的社論首次發難「中華電信誤國誤民」,指出中華電信壟斷市場,並且網路設備建設落後,台灣消費者只能用上網速度2M到10M,比起韓國日本50M起跳是落後國家。

社論在最後三分之一,已經不是在罵中華電信收費過高,而是順帶點出,NCC讓台灣數位電視開播過慢,NCC只會罰錢,放任系統業者占著頻道,重播舊片賺取暴利。

影響力發酵立委、網友跟進討伐施壓

七月六日社論寫「中華電信吃人夠夠」,直接推論,「這可能衝擊國民黨總統及立委的選情,尤其是年輕網路族的選票」,直到七月二十日中華電信降價之前,七月十八日社論是「中華電信,不官不民。」

隨後,立委也加入批評中華電信收費過高。

這一連串的批評開始蔓延到一般民眾,也開始用行動表達對中華電信資費的不滿。六月開始,在臉書上,網友發動「連署抗議」中華電信收取昂貴月租費,3G上網品質卻一直那麼爛,不到一個月,集結了六萬名以上網友聲援。

而壹電視執照過關,就在這一連串抨擊中華電信資費聲中,度過萬重山。

對於執照通過是否和《蘋果日報》攻擊中華電信收費有關,NCC專門委員詹懿廉回應:「這部分我不是很清楚,通過主因是他的七大承諾和降低動新聞比例有關。」

壹電視總經理王子云也回應,「我們沒有刻意如此做,過去也一直要求中華電信降價。」

為了完成電視夢,黎智英是花錢不手軟,根據壹傳媒公布財報,過去一年,壹電視已經讓黎智英賠了新台幣十七億元,壹傳媒因此轉盈為虧。

被NCC駁回兩次申請,黎智英另闢蹊徑送機上盒,機上盒是透過網路連線收看壹電視,一開始也會受限於內容豐富度、頻寬速度;要發揮影響力,也需要追上類似中華電信MOD的九十萬用戶水準,才有可能在這場電視大戰中勝出。

有趣的是,拿到執照後,壹電視除了在中華電信的MOD上架外,還會繼續推機上盒。如此一來,中華電信就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王子云樂觀認為,「我們下禮拜就會跟中華電信談上架,他們強項是技術,我們是內容,大家一起把餅作大。」

拿到執照後,真正考驗是黎智英的經營能力,在跨媒體倫理委員會監督下,壹電視端出的節目,能否再創《蘋果日報》席捲台灣的奇蹟,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新聞台闖關2次才取得執照 ——壹電視爭議大事紀

2009.8:向NCC申請新聞台、娛樂台等5張執照'09.11:動新聞在網路以動畫呈現性侵等新聞,引發婦女團體抗議'09.12:NCC審核委員全 數反對,否決壹電視新聞台和綜合台執照申請'10.3:壹電視第2次申請執照,NCC僅通過電影台'10.7:NCC通過體育台申請,駁回新聞台、娛樂台 和綜合資訊台申請'10.7.:壹電視以網路新聞開播'10.11:壹電視另闢途徑送機上盒,號稱要送出百萬台'11.6.27:《蘋果日報》社論批中華 電信行動上網收費高且速度慢'11.7:包含《自由時報》、《工商時報》及立委加入批評中華電信和NCC'11.7.20: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親自赴審查會 許下7大承諾,並成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11.7.20:NCC通過壹電視新聞台執照資料來源:各大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6

中華煤氣(0003)2011中期分析 金魚佬投資扎記

http://yuloyulo.blogspot.com/2011/10/32011.html


 

半年營業收入104.7, 去年為104.1.

燃料銷售升23%76.5, 計入燃料調整費後銷售升24%84.4. 按地域分, 中國內地的收入增35%52.

香港煤氣銷售量增2.9%, 中國內地燃氣銷售量增21.4%.

總支出有76.1, 微跌1%, 年內股東應占溢利有32.2, 6.7%. 剔除物業重估收益, 年內溢利仍然增16%. 每股盈利0.408(同比0.382), 中期派息0.12.

估值:

1. 中華煤氣是大股東四叔的奶牛, 年年的增長和派息. 中華煤氣每年都是十送一紅股, 只得連續持有, 你的股數才不斷增加, 享受它的增長和派息.

2. 香港業務會繼續平穩發展, 是現金生息不斷的供應源. 中國內地業務會繼續增長和進入收成期, 而且收入和利潤將快超越香港業務. 個人預計2011年每股盈利有0.95.

3. 中華煤氣打算未來三年在內地投資100, 70億投在新能源和30億投在公共事業.

Ps 作者持有中華煤氣(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5

导致中华网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对赌协议”

http://news.imeigu.com/a/1318053450599.html

imeigu.com 2011-10-08 13:57:30 来源: i美股 作者:西维 

CDC集团结构图

(i美股讯)据媒体10月6日报道,因之前法院裁定该公司在针对一对冲基金投资者的诉讼案中败诉并负担巨额赔偿,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的中华网母公司CDC集团已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日 前,CDC集团在与一冲基金投资者的诉讼案中被裁定败诉,这意味着它须对后者支付高达6540万美元的赔偿(截至2011年二季度,CDC集团的现金及短 投共计8067万美元)。这家获赔的基金投资机构,正是CDC集团最后一个可转债持有者Evolution Capital,而双方的“恩怨”可追溯至2006年CDC集团的又一次资本运作。

2006年11月,CDC集团发行了1.68亿美元可转换优先债券(Senior Exchangeable Convertible Notes),年利率3.75%、2011年到期,买方为12家机构投资者,Evolution Capital也是其中之一。

据CDC集团2010年6月30日提交美国SEC的20-F文件披 露,CDC集团当时发行可转换优先债券时,确与买方签订了“对赌协议”:2006年双方签订的债券购买协议规定,若CDC软件和CDC游戏(均为CDC集 团旗下子公司)不能在2009年11月13日前完成IPO(“Qualified IPO”),债券持有者将有权要求公司赎回债券,赎回价格须加上应计及未付利息,利息按2006年11月13日至赎回日支付,惩罚性年利率为12.5%。

此外,债券购买协议还包含了一些否定性条款(negative covenants),包括对CDC集团承担或借贷新的债务、向普通股股东发放分红、在某些情况下回购CDC集团及其子公司股票等行为有所限制,并附带部分对债券投资者进行防稀释保护的条款。

2006 年12月,CDC集团就将子公司中华网(香港上市的China.com)整块游戏业务全部回购,整合为集团旗下子公司CDC游戏。而在此之前半年,CDC 集团则通过China.com完成了对当时国内知名游戏运营商“一起玩”(17GAME)的全资控股。可是,CDC游戏上市最终未果。2009年8月,只 有CDC软件赶在了协议规定的11月之前登陆纳斯达克,募资5760万美元。

而据上述20-F文件所称,CDC集团回购了很大一部分 2006年发行的债券。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其子公司CDC Delaware持有75.2%这部分债券(债券未偿还总额1.248亿美元);Evolution Capital(包括Evolution CDCSPV Ltd.、Evolution Master FundLtd.、 SPC、Segregated Portfolio M 及E1 Fund Ltd.)则持有余下的24.8%(债券未偿还总额4120万美元)。

2010年3月,作为这批债券的最后一名投资者,Evolution Capital决定起诉CDC集团,指控其违反多条保密协议和无担保公司债券买卖协议、干涉公司业务关系,并索赔2.95亿美元,此后又对CDC及其下属公司提起诉讼、索赔超过6千万美元。

2010年11月12日,纽约高等法院宣布批准Evolution Capital针对CDC集团的初步禁制令,根据法庭判决,CDC集团不得在诉讼进行期间单方面废除高级可转债的债券购买协议,也不得对相关条款做出任何肯定或否定;判决宣布数天后,CDC集团则发表声明指责Evolution Capital“干预CDC的管理和运营,损害其公司利益”。

双方纠缠长达一年多的官司,最终以CDC集团的败诉告终。CDC集团本周二(10月4日)向美国亚特兰大一家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同时表示准备对上述判决提起上诉。CDC集团称打算保持公司运营,破产保护申请不会对子公司运行造成影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5

“互联网头牌”破产记:中华网并购之路未能走通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79

作为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红色互联网公司”,中华网曾风光一时,但是它那仅仅依靠并购驱动的商业模式,终于走到了尽头。它的兴起与没落,值得当下互联网公司玩味。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5日,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一家代码为“CHINA”的中国概念股半日内市值缩水超过一半,股价暴跌至0.42美元,遭遇停牌。此前,这家公司向亚特兰大破产法庭申请了破产保护。

消息传至,中国互联网界一片哗然。

这家全称为“中华网投资集团”的公司早已从业界视野中淡出多年,但人们似乎并未忘记,12年前其前身“中华网”作为中国互联网海外上市第一股,受到资本市场狂热追捧。登陆纳斯达克次年,股价飙升至220.3美元,市值超过50亿美元。

仍然梦想着东山再起的中华网投资集团显然早已力不从心。缺乏自主造血功能、几乎完全依靠并购驱动的商业模式,最终将这家公司逼向穷途末路。

最后一根稻草

5年前的一张“对赌协议”成为压垮中华网投资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6年11月,中华网投资集团向12家机构投资者发债融资用于收购一系列软件、游戏公司,代价是承诺旗下子公司中华网软件及中华网游戏于2009年11月13日前完成IPO。

这一次,中华网投资集团 CEO叶克勇失算了——中华网软件于2009年8月登陆纳斯达克,而中华网游戏最终上市未果。

法院裁定中华网投资集团必须偿还美国一家对冲基金6540万美元债款。而中华网投资集团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华网投资集团所持现金约为9180万美元,上半年净亏损2.39亿美元。

六千多万美元索赔金额最终将中华网投资集团押向破产悬崖。叶克勇也许从未想过,这家由自己一手打造、一路收购狂飙突进的明星公司,最后会倒在资本运作的泡沫里。

“很有钱”的急先锋

1995年,新华社在香港的控股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IC”),模仿当时“瀛海威”模式办了一家与因特网不同的“大网”——国中网,提供互联网接入和内容服务。

市场惨淡,已拿到先期投资的CIC酝酿网站转型。1997年,CIC在开曼群岛注册中华网公司。两年之后,CIC在深圳推出China.com。

网站推出次月,这个被精心包装的资本故事由雷曼兄弟承销,急不可耐地登陆纳斯达克,开启了“市场想象力的匣子”。尽管亏损上市,CNNIC排名只有39位的中华网在那一年顶着稀有的中国概念、CHINA的金字招牌赚得盆满钵满,上市之初就融资近1亿美元。

那一年,正是资本疯狂涌向互联网的年代。当时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异常单纯:建立网站,赢得风险投资,然后包装上市。

“叶克勇很有钱的时候,王志东、丁磊、张朝阳们还在创业阶段,还在苦苦寻找风险投资。”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说。

“一哥”中华网上市近一年后,新浪、网易、搜狐才陆续登陆纳斯达克。

后来的事实证明,毕业于沃顿商学院、自己开过系统集成公司的香港商人叶克勇此时正站在事业的顶峰,他再也没能像当时那样如鱼得水。

2000年1月通过股票拆分,中华网又获得近3亿美元资金。3月,分拆旗下香港网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获得近2亿美元资金支持。加上上市前CIC注资和私募资金,2000年3月时,中华网持有现金超过5.5亿美元。

此时,拥有官方新华社背景的中华网手握大量现金。多年后,很多业界人士对当年中华网的印象仍然是“很有钱”。

一位曾任中华网中层的陈姓人士回忆,2004年选择加盟中华网,因为这家公司所提供的薪金“比新浪网丰厚不少”。事实上,当时的中华网已处在下降通道。

资本掮客叶克勇

2001年开始,互联网泡沫出现破灭迹象,互联网概念股大跌。各家网站苦苦寻找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经历阵痛。

直到2003年非典时期,用户近距离接触受限,电信增值服务迎来春天。三大门户相继传出盈利消息,而唯独中华网仍然在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网络广告连锁代理业务上苦苦挣扎。曾经股价最高的中华网已跌至低位。

早已落后的中华网幡然醒悟,终于掷出杀手锏。子公司香港网宣布收购国内排名前五位的短信服务商掌中万维。而此时,三大门户网站的无线业务季度盈利已达八九百万元。

“收购之后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因为已经过了增长点。互联网资本是追求高增值,而不是高市值。传统行业现金流增长最好的时期很可能是中后期,但是互联网行业则是在从无到有的阶段。”上述陈姓人士说。

他加盟中华网后,负责业务创新,直接向公司执行副总裁汇报。他当时在业界最早倡导将无线和有线结合起来的模式,并将中华网首页升级为2.0版,“不同人看到的首页不一样。过去的展示性广告就可以变成效率更高的关联性广告”。

但中华网高层显然对这种技术创新并不感冒。“公司在自己公司新业务上的支持度远不如在外面买公司那么有兴趣。”

在朋友眼中,叶克勇政商通吃,人脉甚广。葛甲了解到的叶克勇“很少跟互联网业内人士打交道,热心结交高官”。在陈氏眼中,叶克勇则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本掮客”,“他只是扮演资本交换的角色,没有做到资源整合”。

2006年,陈氏离开这家“更多考虑资本运作而非创新业务”的公司,加盟新浪网。对他来说,国内互联网行业虽然都缺乏主动创新能力,但至少还有被动创新意识。三大门户网站至少都暂时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中华网除去人气颇旺、经常上传独家揭秘图片的军事社区,几乎一无所有了。

疯狂的收购

2005年,为了弱化门户概念,将重心移至软件业务,中华网成立中华网投资集团,设中华网软件、中华网游戏、中华网全球服务、中华网科技四家子公司。中华网和香港网并入中华网科技公司。中华网在美上市的代码“CHINA”不变,公司主体已变更为中华网的母公司。

叶克勇亲自出任软件公司CEO,其收购野心终于在软件公司上得到满足。中华网软件在收购铂金公司后成立,而后仅公司网站上列出的并购公司就达18家,其中多数为海外并购。

叶克勇是个收购狂人。早在创立中华网伊始,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购计划。夏鼎资本创始合伙人叶锋回忆,当年很多朋友通过把各种小公司卖给他致富,包括 一些小的搜索引擎、交友社区网站。“因为他买的都不是行业最好的公司,一买来,小公司老板就拿了钱自己创业去了,几乎没有做成的。”

叶锋在美国纽约大学主攻并购研究。“从我们统计的结果来看,并购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并购之后文化、团队的整合,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真正优秀的企业还是自身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事实上,中华网软件大跃进式的扩张,对利润增长实在杯水车薪。

公开资料显示,中华网软件2009财年营收约2亿美元,较上一财年下滑4000万美元。中华网软件2009财年净利润为2320万美元,而国内用友软件2009年净利润则达到中华网软件的25倍之多。

但叶克勇不以为然,他对“中华网软件公司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收购史”这一点非常自豪。叶在2006年喊出的口号是“用3-5年的时间,把目前位居全球企业软件排名第22位的CDC软件带进前十强”。

叶克勇的逻辑是——“去年我们的收入超过了2亿美元,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成长,要取得这样一个业绩,至少得花20年时间,但软件产业没有20年时间来等待你去成长。”

“就怕你既有野心,又没能力,还看不清方向。”葛甲告诉记者。

错失“大鱼”陈天桥

中华网曾放走了一条大鱼。

1999年末,刚成立盛大不久的陈天桥找上门来,希望为自己的图形化虚拟社区stame.com争取投资。合作谈妥,中华网承诺注资300万美元。

两年之后,试图转型的陈天桥请示中华网,希望使用中华网未到账注资100万美元运营韩国网游《传奇》。中华网并不看好网游,双方告吹。陈天桥拿回公司所有股份,并用少30万美元拿到《传奇》代理权。

后来的故事是,陈天桥凭借这款游戏成为国内游戏界的龙头老大。

后悔莫及的叶克勇2003年成立中华网游戏公司。面对媒体,叶克勇表现出对资本的狂热膜拜,“中华网要用100倍的资金追赶陈天桥”。

叶克勇收购驱动的商业模式,几乎不需要任何游戏专业人才储备,省去大量自主研发的时间,无疑是赶超陈天桥最速成的方法。叶克勇的目标是,“投资3亿美元,通过收购策略做大游戏业务,并计划在2008年2季度使中华网游戏公司上市”。

高调加盟中华网的女强人陈晓薇后任中华网游戏集团总裁,外界分析此举用意实为安排陈主推游戏公司上市。她完全认同这种资本驱动的商业模式,她曾告诉 媒体,“我们走了和新浪等门户网站不同的道路,从现在来看,我们的路并没有走错。”她所说的不同道路,就是指上市募集的资金用于再投资。

2007年,主要资产包括收购而来的17game(一起玩科技)、光通网游事业部以及韩国Mgame部分股份的中华网游戏,递交了分拆上市计划。

没想到,中华网游戏上市未果。2008年2月,陈晓薇从中华网全身而退。

而这场失败的上市计划,最终将中华网集团拖入破产困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9

企業操行教練 把中華電變死忠客戶

2011-12-19  TWM




聚光燈沒探照的地方,有一批人聲 音很小,卻是職場炙手可熱的一群人,他們是企業社會責任(CSR)顧問。

他們的年薪百萬元以上,更重要的是,產業所需職缺,遠超過人才供給的速度。背後的大趨勢是,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已從概念轉為必須,並從歐美延燒至台灣。

二○○六年聯合國發表「責任投資原則」,強調將CSR列為公司核心營運策略,並鼓勵法人機構,挑選此類企業做為投資標的。許多國家也將CSR企業篩選出 來,編成CSR相關指數,例如:道瓊永續經營世界指數、英國四好指數、歐元區進步及永續經營指數等。在台灣,諸如台積電、中華電信等上市櫃公司紛紛在財報 上,揭露自己的CSR成績單。

新的趨勢,造就新的產業。當許多人觀念停留在「CSR交給公關或人資做就好」,有一批人卻強調,CSR照顧到的是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層面,光做表面公關不 夠,必須全公司動員,此觀念逐漸獲得大企業採用。他們是CSR顧問,張順傑則是該產業中的先行者。

不嫌起薪低,捨棄本行推綠色概念

鏡頭回到十二年前。當時,每年從台科大營建工程系畢業的學生,八成到營建業、一成進公務體系,張順傑則是剩下一○%「不務正業」的人。

起心動念來自研究所時期念的綠建築課程,他深深認同「綠色」概念,並堅信這是未來產業趨勢。於是,他決定走「不安全」的路,加入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台灣企 業社會責任協會,從月薪三萬元專員做起,相較同學起薪,硬是少了一萬到一萬五千元。

面對價值高牆,他當然也有徬徨。

在當時,CSR觀念尚未普及,每次參加同學會總被取笑:「你跟馬蓋先一樣,是在神秘的鳳凰基金會工作喔?」一度,開洗衣店的父母也不理解,孩子念到研究 所,不是到「蓋房子賺大錢」的當紅產業工作,而是去「做環保」。

他坦言:「前三年最難熬,」薪水低,連女朋友都不敢交,「不將風險轉嫁給他人,至少一人飽全家飽,」他苦笑的說。

糅合本業所學,成立CSR網站

孤獨、寂寞,像將酵母和進麵團,讓他想推廣綠色概念的企圖越滾越大。在協會研究分析三年打樁期,扎深CSR理論。其後,將過去在營建工程學到的邏輯和網站 編寫能力,揉進CSR中,成立台灣第一個論述社會企業責任的官方網站。

此時,台灣政府與企業對於CSR的觀念,也逐漸接受,他好像修練多年的練功者,等到出關的一天。

其後,他任職中衛發展中心管理師,讓他對CSR理論和國際法規更嫻熟。內功加持,讓他勇敢加入台灣第一家CSR顧問公司——華威利群(前身為利群會社), 擔任起「企業操行成績單」的「教練」。這種「教練」,需要通才,而非專才。

第一步,他要打破專業領域的綑綁。他先將營建管理長才,發揮在中華電信碳排放的建議,例如,利用學校教的「如期、如質、如預算」等標準,在策略上取得張馳 間的平衡。

落實CSR,必須要讓企業全體員工瞭解,他先從高層會議、中間主管營,再走遍中華電全台一千八百棟建築,解說CSR概念,一層層滲透,他僅花一年時間,就 讓中華電近二萬五千人,瞭解CSR工程。「張順傑頭腦很靈活,營建背景讓他在環境面,如碳排放上的產業語言,能跟我們接上線,」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企業社 會責任科科長曾志明表示,這也是張順傑團隊連續六年獲得年約的主因。

計畫打造產業鏈,創千人職缺

相較於投身營建業的同儕,十年來,薪水與眼界在原地打轉,張順傑職涯版圖橫跨各大產業,不但成為企業策略的教練團,年薪也早就超過百萬元。

收入還是其次,「我想創造一個產業鏈!」他的願望是,創造CSR這個產業的價值,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他推估,若台灣上市櫃一千家企業中,有兩百家成立CSR小組,一組五人編制,將創造一千人職缺。此職缺收入不低,傳統部門環境安全人員轉任企業CSR管理 師,薪水約成長兩成到三成。

誰說進入當紅產業,就能一帆風順?往後看未來十年的趨勢,或許贏得更多!

【延伸閱讀】乘法功3步驟1.打樁:前3年練功,扎深新產業知識2.實做:自己建網站,推廣CSR理念3.實戰:不到1年,把理念落實到2萬5千名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0

台通十四倍豪賭 搶中華電生意

2012-4-2  TCW



這是一個小公司十二年內三次轉 型,決定「豪賭」,以掙得做「長生意」的故事。

去年底,台北市光纖到府委託建造營運(BOT)案開標。以台通為首的「台灣智慧光網公司」得標,商機粗估五百億元。去年九月才掛牌上市的台通成了網通股的 領頭羊,去年底開標之後到今年三月初,股價最大漲幅達四八%,遠超過大盤同期的兩成。

有趣的是,台通的資本額不到七億元,是老牌網通股台揚、合勤控的六分之一與七分之一,卻以小資本額持股七八%,與帆宣、真毅、麟瑞合組台灣智慧光網,將在 二○一五年前投資一百餘億元、完成三千公里光纖網路鋪設。此案若順利進行,台通等於是挑戰資本額一百倍大的中華電信,要提供台北市民頻寬比現行提高至少一 倍(一百Mbps)、價格打九折的光纖網路。

先不論,台通運轉一個投資金額是資本額十四倍以上的案子是否是豪賭,因為今、明兩年台灣智慧光網還會增資。這背後,成立三十一年的台通,歷經三次轉型才走 到今日的心態,更值得玩味。

首次轉型:擺脫價格戰從電線、通訊線賣到光纜

台通董事長李慶煌在二十歲時,向父親借了兩萬元,創立電線電纜公司;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李慶煌很輕易就拿到訂單,現在的大同、台塑企業總部與台北知名飯店 等大型建物內,都有他賣出的電線。需求強到賣價是成本的三倍以上,李慶煌回憶,「真是賺到半夜也會笑。」

當時台通是全台第五大電線電纜廠,但線纜廠日趨M型化。老大哥華新麗華資本額三百六十一億元,足足是台通的五十二倍。

一九九○年後,當華新麗華、太電等對手仍然固守電力線標案,且價格戰日益激烈時,李慶煌眼見電腦出貨與通訊標案起飛,立刻決定轉移戰場,不能只拚大量低毛 利的產品,以免與大廠硬碰硬。此外,他也積極投資工廠自動化,並轉以中華電信等網路通訊標案為主。

事實證明,李慶煌是對的。「後來電力線標案競爭太激烈,沒虧就不錯了!但我們做(網路)通訊線,毛利率起碼都還有兩成,」李慶煌說。

轉向網路通訊市場,讓台通與中華電信、遠傳、台固等電信服務商密切往來。

二○○○年時,李慶煌注意到,標案出現了「光通訊」這樣的新項目,而且占標案總金額很快就超過兩成,極可能是未來主流,他心想光通訊不做不行,又開始轉 型。

光通訊進入門檻高,因此,李慶煌先從瑞士進口光通訊元件接標案,當時高達一倍的獲利讓他好生得意,但不到一年,二○○一年就碰上網路泡沫、光通訊長達十年 的大蕭條期,「只是光纜的原料跌價損失,半年就五千多萬了!」台通發言人陸秀芳說。就連鴻海、台達電、華新麗華、錸德、華宇等公司的光通訊轉投資,在那一 波也多是鎩羽而歸。

洗牌的苦日子裡,李慶煌一邊小心計算獲利接單,一邊承攬遠傳等電信業者的零組件物料管理,勉力維持微薄利潤,○四、○五年甚至還出現虧損。

在虧損期間,李慶煌緊盯大廠少著墨的特殊規格線纜研發,例如國際規格光纜外徑十二毫米(mm),台通能做到九毫米,因為大廠不做的,就是他的機會。「我最 重要的三大武器,就是價格、配合度與機動性,」李慶煌說。

二次轉型:走出大蕭條星國給機會做光通訊整合

第二次轉型的機會,有部分是老天賜與。

○六年,台通在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集團公司、新科電信引荐下,承接了第一宗新加坡電信標案。新科電信會引荐台通一起承包此上百億元台幣的標案,是因為二○○ 一年納莉風災重創台北市捷運時,李慶煌僅花了一週就交出其所需要的特殊線纜元件,解決了新科搶修捷運工程的大難題。

這個標案也讓台通從光纜供應商轉型為光通訊系統整合商,大量投注研發能量,除了主動元件外的所有光通訊零組件,台通都能自行生產。接案也從新加坡一路輻射 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每股稅後盈餘(EPS)逐步提高,○八年金融海嘯時還創○四年後新高,○九年起則都超過三元。

三次轉型:想做長生意靠電信服務避開產業震盪

但,之前的經驗卻告訴李慶煌一件事:如果只能趁產業興起,搶快去吃甜頭,永遠只能享受一小段波段。他想改變。

這次的光纖標案,台通想轉型為電信服務商。陸秀芳說:「不轉型,台通可能只賺幾年;轉成功了,就可以避開產業的劇烈震盪。」在李慶煌眼中,電信服務商把網 路架設好,用戶不分晝夜使用,等於無時無刻在印鈔票,穩定獲利也讓中華電信成為高殖利率必選股。

確實,這次是個豪賭。一,未來四年得先行投資建設,每年將吃掉台通一元至兩元的每股獲利。二,目前台灣智慧光網團隊均來自硬體廠商,但電信營運商偏重軟體 服務,兩者營運竅門截然不同。

李慶煌能不能突破中小企業只能「逐機會」而居的限制,完成他心目中所謂的「長生意」的夢想,還需要時間印證。但他做出抉擇,並已在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5

台通十四倍豪賭 搶中華電生意

2012-4-2  TCW



這是一個小公司十二年內三次轉 型,決定「豪賭」,以掙得做「長生意」的故事。

去年底,台北市光纖到府委託建造營運(BOT)案開標。以台通為首的「台灣智慧光網公司」得標,商機粗估五百億元。去年九月才掛牌上市的台通成了網通股的 領頭羊,去年底開標之後到今年三月初,股價最大漲幅達四八%,遠超過大盤同期的兩成。

有趣的是,台通的資本額不到七億元,是老牌網通股台揚、合勤控的六分之一與七分之一,卻以小資本額持股七八%,與帆宣、真毅、麟瑞合組台灣智慧光網,將在 二○一五年前投資一百餘億元、完成三千公里光纖網路鋪設。此案若順利進行,台通等於是挑戰資本額一百倍大的中華電信,要提供台北市民頻寬比現行提高至少一 倍(一百Mbps)、價格打九折的光纖網路。

先不論,台通運轉一個投資金額是資本額十四倍以上的案子是否是豪賭,因為今、明兩年台灣智慧光網還會增資。這背後,成立三十一年的台通,歷經三次轉型才走 到今日的心態,更值得玩味。

首次轉型:擺脫價格戰從電線、通訊線賣到光纜

台通董事長李慶煌在二十歲時,向父親借了兩萬元,創立電線電纜公司;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李慶煌很輕易就拿到訂單,現在的大同、台塑企業總部與台北知名飯店 等大型建物內,都有他賣出的電線。需求強到賣價是成本的三倍以上,李慶煌回憶,「真是賺到半夜也會笑。」

當時台通是全台第五大電線電纜廠,但線纜廠日趨M型化。老大哥華新麗華資本額三百六十一億元,足足是台通的五十二倍。

一九九○年後,當華新麗華、太電等對手仍然固守電力線標案,且價格戰日益激烈時,李慶煌眼見電腦出貨與通訊標案起飛,立刻決定轉移戰場,不能只拚大量低毛 利的產品,以免與大廠硬碰硬。此外,他也積極投資工廠自動化,並轉以中華電信等網路通訊標案為主。

事實證明,李慶煌是對的。「後來電力線標案競爭太激烈,沒虧就不錯了!但我們做(網路)通訊線,毛利率起碼都還有兩成,」李慶煌說。

轉向網路通訊市場,讓台通與中華電信、遠傳、台固等電信服務商密切往來。

二○○○年時,李慶煌注意到,標案出現了「光通訊」這樣的新項目,而且占標案總金額很快就超過兩成,極可能是未來主流,他心想光通訊不做不行,又開始轉 型。

光通訊進入門檻高,因此,李慶煌先從瑞士進口光通訊元件接標案,當時高達一倍的獲利讓他好生得意,但不到一年,二○○一年就碰上網路泡沫、光通訊長達十年 的大蕭條期,「只是光纜的原料跌價損失,半年就五千多萬了!」台通發言人陸秀芳說。就連鴻海、台達電、華新麗華、錸德、華宇等公司的光通訊轉投資,在那一 波也多是鎩羽而歸。

洗牌的苦日子裡,李慶煌一邊小心計算獲利接單,一邊承攬遠傳等電信業者的零組件物料管理,勉力維持微薄利潤,○四、○五年甚至還出現虧損。

在虧損期間,李慶煌緊盯大廠少著墨的特殊規格線纜研發,例如國際規格光纜外徑十二毫米(mm),台通能做到九毫米,因為大廠不做的,就是他的機會。「我最 重要的三大武器,就是價格、配合度與機動性,」李慶煌說。

二次轉型:走出大蕭條星國給機會做光通訊整合

第二次轉型的機會,有部分是老天賜與。

○六年,台通在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集團公司、新科電信引荐下,承接了第一宗新加坡電信標案。新科電信會引荐台通一起承包此上百億元台幣的標案,是因為二○○ 一年納莉風災重創台北市捷運時,李慶煌僅花了一週就交出其所需要的特殊線纜元件,解決了新科搶修捷運工程的大難題。

這個標案也讓台通從光纜供應商轉型為光通訊系統整合商,大量投注研發能量,除了主動元件外的所有光通訊零組件,台通都能自行生產。接案也從新加坡一路輻射 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每股稅後盈餘(EPS)逐步提高,○八年金融海嘯時還創○四年後新高,○九年起則都超過三元。

三次轉型:想做長生意靠電信服務避開產業震盪

但,之前的經驗卻告訴李慶煌一件事:如果只能趁產業興起,搶快去吃甜頭,永遠只能享受一小段波段。他想改變。

這次的光纖標案,台通想轉型為電信服務商。陸秀芳說:「不轉型,台通可能只賺幾年;轉成功了,就可以避開產業的劇烈震盪。」在李慶煌眼中,電信服務商把網 路架設好,用戶不分晝夜使用,等於無時無刻在印鈔票,穩定獲利也讓中華電信成為高殖利率必選股。

確實,這次是個豪賭。一,未來四年得先行投資建設,每年將吃掉台通一元至兩元的每股獲利。二,目前台灣智慧光網團隊均來自硬體廠商,但電信營運商偏重軟體 服務,兩者營運竅門截然不同。

李慶煌能不能突破中小企業只能「逐機會」而居的限制,完成他心目中所謂的「長生意」的夢想,還需要時間印證。但他做出抉擇,並已在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6

中華電信換董座 傳國民黨屬意連勝文



2012-4-30  TWM




台灣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五月將選出新任董事長與總經理,最近公司內部盛傳,連勝文是國民黨最屬意的董事長人選。

由於中華電信官股性質濃厚,儘管民營化七年,但董事長仍以官派為主,連勝文前年幫新北市議員陳鴻源輔選時,頭部挨了一槍受傷,差點性命不保,卻因此凝聚國 民黨力量,讓五都選舉大勝,死裡逃生的連勝文成了最大功臣,因此盛傳國民黨最屬意連勝文擔任中華電信董座。

不過也有內部員工指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非常反對兒子出任董事長,原因是槍擊案尚未偵辦終結,槍擊陰影也還未除去,因此希望連勝文保持低調,比較安全。

其實就算連勝文接任中華電,眼前的挑戰也不小。政府大砍中華電各項電信服務收費,中華電信已實施市話、長途單一話價,光世代及ADSL等資費則調降,導致 今年財測不如理想,而政務委員張善政又曾說出,只要中華電信多降價少賺一點,就可減少九○%民怨;今年第一季台灣大更擠下中華電信,躍升電信業每股獲利 王,看來不管誰接這個位置,都是一項大挑戰。

(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8

中華…金盃…干露露的選擇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22.html
中華…金盃…干露露…。參觀中國內地的車展的人,不知道他們的焦點會放在那一款的「車頭燈」呢?
相信沒有人會否認,未來內需乃中國投資市場的焦點,而汔車則是內需投資概念中不可錯過的機會。汔車內需投資概念股大抵有三方面,其一是三大國企石油 股(即中國石油(00857: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和中國石化(00386:HK)),可是受制於油源枯竭和國策其未來增長未必能受 惠於汔車內需投資概念;中國財險(02328:HK)一直是筆者首選的中國汔車內需投資概念股(見有關《中國財險系列》拙文),其剛公佈的2012年中期業績基本每股收益同比17.92%增長至人民幣0.533元,2012年8月21日其股價單日即升7.15%收港幣9.44元;其三是中國汔車製造商,而今天筆者會淺談華晨中國(01114:HK)。
雖然中國國家力主催谷民族品和自主研發汔車,但根據 2012年7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19.11萬輛,同比增長7.40%,佔轎車銷售總量的24.31%,佔有率比上月下降 1.6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28個百分點;日系、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轎車分別銷售16.58萬輛、19.76萬輛、12.58萬輛、 7.69萬輛和2.90萬輛,佔轎車銷售總量的21.08%、25.13%、16.00%、9.79%和3.69%。可見中國車商用國產MM力谷國產自主 品牌,但消費者的選擇還是外國大名牌。
華晨中國(01114:HK)近年業績亦反映如此趨勢,其主要業務乃製造銷售自主品牌「中華」和「金盃」輕型客車、以中外合資項目製造銷售BMW及 汽車零部件業務。由2006年至2011年,汽車產量由89,845輛上升至190,244輛,複合增長13.32%;其中BMW產量由13,600輛上 升至108,189輛,複合增長41.29%;但自主品牌「中華」和「金盃」輕型客車產量僅由66,245輛上升至82,055輛,複合增長3.36%。 期內自主品牌產量比例由73.73%下降至43.13%。
以2006年至2011年分部業績計,自主品牌輕型客車及汽車零部件分部業績由虧損人民幣4.68億上升至盈餘人民幣3.86億;BMW合資企業貢 獻由人民幣1.07億上升至盈餘人民幣17.20億。雖然整體銷售和業績增長可觀,但期內每股基本盈利由虧損0.1086人民幣上升至盈餘0.36263 人民幣,其中2009年更虧損0.36603人民幣。若仔細翻查歷年帳目,BMW合資企業盈利貢獻乃扣除所有成本後的淨貢獻。但自主品牌輕型客車及汽車零 部件分部業務中,期內公司成本(淨財務成本、未分配成本(扣除未分配收入)和資產減值虧損但不包括銷售成本)由人民幣2.22億下降至人民幣1.80億。 同期毛利由人民幣5.45億上升至盈餘人民幣8.56億(其中2010年曾高見人民幣12.23億),毛利扣除上述開支後自主品牌輕型客車及汽車零部件分 部稅前盈利由人民幣3.23億上升至人民幣6.76億,與BMW合資企業貢獻盈利差一條街。
由2006年至2011年,華晨中國(01114:HK)總負債/股東權益比例由161.76%下降至105.39%,其中2009年高見 207.49%,比例甚高顯示其財務現況不太理想。資產負債表多聯營公司和共同控制實體之權益、應收和應付賬項,筆者對國企公司如斯帳目不存好感。
在中國汔車市場中,汔車財務市場並不發達,國內人甚少借錢買車。近日華晨中國(01114:HK)配合中國國策綠燈開始拓展汔車財務業務乃值得留意的亮點,皆因車輛融資有助刺激汔車銷售,此乃華晨中國(01114:HK)除了BMW外另一吸引亮點。
大家認為要泡中華金盃干露露,應該開BMW、「金盃」、還是「中華」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