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敢向投資客說不的豪宅建商 寶輝建設 兄弟聯手坐穩台中豪宅一哥

2012-11-19  TWM
 
 

 

靠台北客支撐半邊天的台中房市,逾三成比率是投資客購買,只有豪宅建商寶輝建設是七期裡的異數,這家公司寧願房子賣久一點,也不願給短期炒作的買家機會,它的成功祕訣是什麼?

撰文‧梁任瑋

實價登錄資訊揭露後,大台北房市觀望氣氛持續濃厚,反而確立了台中豪宅實際成交一坪五、六十萬元的行情,吸引不少台北客到台中看屋。儘管台中豪宅銷售率靠投資客撐盤是業界公開的祕密,然而,卻有一家建設公司敢自豪地說:「我是七期唯一敢拒絕投資客的建商。」它是寶輝建設,在被稱為豪宅一級戰區的台中七期重劃區裡,總是逆勢而為。當同業一窩蜂複製新古典、巴洛克建築,寶輝卻堅持設計現代化玻璃帷幕式的外觀;當同業為了快速回收資金,不惜擁抱投資客對外營造出豐沛買氣,寶輝反而用嚴苛的條件,把炒家拒之於千里之外。

寶輝拒絕投資客換得的代價,在夜晚的七期看得特別明顯。當夜幕低垂,就可發現寶輝的房子點燈率高達五、六成,遠高於七期其他大樓的三成。正因為投資客比率幾近於零,寶輝建設的建案幾乎不受奢侈稅影響,也不太有轉賣獲利的情況,相對房價也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挺過銷售時間拉長的考驗

「我們自備款高達五成,不接受施工期間換約,一般投資客聽到預售就要拿出五千萬元,就打退堂鼓了!」寶輝建設總經理蘇良智談起特殊的銷售模式說:「與其說我不歡迎投資客,不如說我更希望自住客來買寶輝的房子。」寶輝呵護、營造品牌形象的作法,是在銷售過程與客戶互動中一點一滴建立。他常在對談中說明寶輝如何維護頂級社區品質,藉此測試客戶能否接受寶輝社區管理費每坪一百六十元,比七期其他豪宅社區高出五成?如果客戶認為不需要太多的服務,他會直接建議客戶不要買,否則交屋後,會有很大的認知落差。

也正因為客戶都是認同寶輝才購買,即使要轉手,住戶都會想辦法維護大樓品質,自然就建立起高度凝聚力,經常尚未到仲介市場就已在住戶間流通成交。

拒絕投資客,相對就必須忍受銷售時間拉長的考驗,但﹁時間﹂這兩個字,似乎從未對寶輝造成壓力。寶輝近十年只推出四棟豪宅,可說是推案量最少的台中豪宅建商;但相反地,寶輝一推案絕對是當時台中最昂貴的建案,因寶輝產量稀有,目前台中賣出的破億豪宅數量,有高達八成都是寶輝的房子。

要讓有錢人買單,在於寶輝對品質的高度龜毛。一家廠商透露,寶輝可以每年花好幾百萬元在彰化田尾租地,請人照顧上百棵將來要種在七期建案門口的大型落雨松;為了卡位台中高鐵站內位置最好的廣告看板,寧願每個月付五、六十萬元租金包下半年,一張廣告都不上,直到國外設計師設計好文案才刊登。

然而,如今寶輝建設在豪宅圈樹立的口碑,背後其實是一段兄弟檔靠著堅持,花費二十年時間打下江山的故事。

寶輝建設由董事長蘇良元與總經理蘇良智兩人共同經營,他們是台灣營建業少數的兄弟檔,兄主內、弟對外,合作無間。

九二一後成功轉型進軍七期一九九九年之前,寶輝重心放在台中四期與五期,一如台中傳統建商,「每天想的只有如何在既有的成本,變化出產品的附加價值。」蘇良智回憶,當時五期最高房價一坪才十三萬至十五萬元,但光是營造費用就要六萬元,房價想多賣五千、一萬元極為困難。九二一大地震後,兩兄弟開始認真思考再這樣下去不行,「不是收起來就是轉型。」面對當時房地產景氣長達十年低迷,寶輝愈走愈辛苦,為突破困境,兩人決定進軍當時還是荒煙蔓草的七期,從零開始。

「在那段時間,我們學到一件事,因為台中毫無預售市場,只能在成屋顯現出價值,決勝點在於營造做工的精細度。」蘇良智說,我們是做最傳統的行業,如果沒有挑戰、創新工法,怎麼讓消費者買單?面對未知的市場,很多建商選擇直接模仿最安全,但他當時就堅持去找美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觀。

「請國際大師來規畫風險很高,除了設計費高出本地一倍,作品也很有可能不適合我們,更何況,市場也沒有叫我一定要這樣做,若沒有理想與熱情是做不下去的。」蘇良智娓娓道來寶輝一路走來的艱辛。

暌違四年,寶輝將在台中市政府所規畫的萬坪生態公園秋紅谷正對面,推出新的建案「寶輝秋紅谷」,這是今年台中最具代表性的建案之一。除了鄰近大都會歌劇院,在外觀設計也邀請美國洛杉磯的Johnson Fain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人Scott Johnson,打造現代化玻璃帷幕式外觀。

蘇良智說,過去台灣沒有條件去建國際型的豪宅,直到最近這十年間,台中可以吸引國際買家來台置產,而寶輝希望能當那個攀越巔峰的推手。

寶輝建設

成立時間:1982年

董事長:蘇良元

資本額:1.5億元

推案大事紀:2002年七期第一棟作品「敦峰」、2004年至2012年陸續在七期推出頂級豪宅「寶輝花園廣場 」、「寶輝世紀花園」、「寶輝一品花園」、「寶輝秋紅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0

了不的的紅罐涼茶,祝大家新年快樂 sailholder

http://xueqiu.com/3337141443/23029538
俺基本不喝涼茶,對王老吉的瞭解也就是四五年前喝過一盒綠盒王老吉,紅罐涼茶就沒喝過,只因對中草藥做的涼茶有一種本能的猜忌。
所以加多寶與廣州藥業的爭鬥,俺一直沒關心過,對於網上為之爭吵爭得臉紅耳赤的,一直甚為不解。
最近因身體所需,喝了幾瓶可樂,順便在微博上看見了加多寶的廣告:
「對不起是我們太笨,用了17年時間才把中國的涼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樂的品牌。」
俺沒想到紅罐王老吉涼茶居然已經是可以比肩可樂銷量的產品,這引發了俺的好奇心。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太自私,連續6 年全國銷量領先,沒有幫助競爭隊友修建工廠、完善渠道、快速成長...」
這是在譏笑以往綠盒王老吉的銷售數量比不上加多寶操辦的原紅罐王老吉,廣藥目前的紅罐王老吉鋪貨普及程度比不上紅罐加多寶的事實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無能,賣涼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這是在說加多寶廣告自稱王老吉已改名,結果被法院禁止的事項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我們出身草根,徹徹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這大概是在自嘲整個營銷團隊不願意向廣州藥業支付王老吉品牌的使用許可費用,結果王老吉品牌再也無法使用,不得不耗費重金打造加多寶品牌,貪小便宜吃了大虧的教訓吧?

看雪球上多有紅罐王老吉不如紅罐加多寶的議論,俺不禁好奇,到街頭一番觀測。俺發覺:
1、紅罐加多寶的鋪貨深度確實厲害,一個縣級市的普通土產小店都可見其身影。此類小店內則不見紅罐王老吉蹤影。
2、超市內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均有展示。俺發覺蠻蹊蹺的是有一個超市標籤是王老吉,擺放的卻是紅罐加多寶。俺有點不厚道地想:看來加多寶沒有了王老吉的身份還是不能暢銷丫(對,錯?)。
3、俺在超市裡聽到消費者的一句評論:紅罐王老吉又有了嘛。不知她是在說王老吉暢銷來不及鋪貨呢,還是在暗示不想喝加多寶吶?

如此觀測了一番不過癮,買了幾罐飲料做對比。

雪球上有說紅罐王老吉草藥口味偏重,大眾不會從紅罐加多寶的口味遷移到紅罐王老吉的議論。

這番議論讓俺想起了巴菲特的遭遇。
老巴一輩子鍾情可樂,買可口可樂股票,喝可口可樂。那麼,他的味覺應該是如酒鬼一樣專門迷戀可口可樂的某種特別的可樂了?
老巴菲特確實聲稱他特別喜歡可口可樂的cherry cola ,但是去年彭博的人用各種可樂對巴菲特進行盲測,結果他最喜歡的居然是可口可樂的對手,Dr Pepper/Seven Up公司(就是七喜汽水的那個生產廠)生產的Diet Dr. Pepper cherry。居然還是無糖的!
@友聯投資 去年發過帖子,可惜沒幾個人關注此事:http://xueqiu.com/6847723845/22032208

在盲測面前,人的味覺是那麼地不可靠丫。巴菲特的能力圈裡面居然沒有品嚐分辨可樂的部分!

俺也將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用於身邊人的盲測,結果是普遍喜歡紅罐王老吉,為此俺買了幾股$廣州藥業(SH600332)$做進一步觀測。

可樂最近遭遇消費零增長,是因為美國人喝可樂發胖的有關報導太多。可樂含有太多的熱量!三罐百事可樂易拉罐的能量相當於二兩半大米或者兩隻肉包子所能提供的熱量。需要減肥的人們自然會開始減少可樂的攝入。
而涼茶呢,在這方面就迎合了人們既想喝飲料又不想發胖的慾望,逐漸大行其道。
假如說某個人喝百事可樂,一年會增肥八斤的話,那麼她改喝紅罐涼茶加多寶,就最多只會增肥兩斤。一罐紅罐加多寶涼茶的熱量要比一罐可樂少約22%的能量!
如果改喝紅罐王老吉呢,那就一斤也不增了。一罐紅罐王老吉要比一罐紅罐加多寶少約6%的能量。

盲測時大家都偏愛紅罐王老吉是有原因的:它沒那麼甜,使人發胖的機率也就相對較小些。

觀察天貓超市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的日銷量,半斤八兩嘛。

看來,過年來罐加多寶還是過年要喝王老吉,會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啦。

各位看官:新年快樂!

過年,喝罐紅罐涼茶,紅紅火火過大年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95

【旅遊籽】對霸權說不的手工啤酒

1 : GS(14)@2015-03-17 02:08:41





啤酒不是用來劈,是用來慢慢品嚐,質量好的手工啤酒,過了二十分鐘仍味道濃郁,不會走樣。



【旅遊籽:賞物尋源】啤酒,已不知多少年被幾個牌子的孤寡味道籠絡味蕾,用機械快速生產上千億罐啤酒作劈酒用,難登大雅之堂。在慢香港十五小時的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被稱為手工啤酒之鄉,他們對啤酒有另番見解,一杯充滿啤酒花苦澀中帶辛辣又甘香的啤酒,是釀酒師心血結晶,蘊含熱情、創意和堅持,下肚不是酒精,是門藝術,背後還有推動本土工業使命。


只要有大麥和啤酒花和配合優良水質,全年皆可釀製啤酒,不像去葡萄酒莊,收成和釀製有序。三月初來到聖地牙哥(San Diego),蔚藍天空,萬里無雲,人人穿背心短褲,確是喝啤酒好地方。集天時地利人和,今天聖地牙哥能成為手工啤酒之鄉(the birthplace of craft beer),追溯至十九世紀,已是美國釀啤酒主要城市,更一條龍盛產大麥和啤酒花,與墨西哥距離只有三十分鐘車程,可直銷到中南美州,甚至古巴。只是,啤酒城因二十年代禁酒令和五十年代禁止商業釀酒而滿盤落索,嚴苛政策下迫使聖地牙哥人在家自釀,創造獨特口味,拉闊啤酒味道,為手工啤酒訂立基礎。





截至今年二月記載,聖地牙哥的手工啤酒類種有七十七種。 

聖地牙哥一年到晚大大小小手工啤酒節數十個,我去了春天首個Westcoast Beer Fest。

老闆Mike Hess(中),首席釀酒師Jason Stockberger(右)



互補不足 到處去學釀酒

要認識手工啤酒,最方便去酒廠參加導賞團,但只短短半小時,講講方法和看看器皿再飲幾款酒就完,到喉唔到肺。要真正了解,最好親自跟釀酒師學藝。走入剛獲得2014年最佳小型釀酒廠的Mike Hess Brewery學了半天釀酒,在North Park區,全開放式,沒玻璃和大門阻隔,從門外已見各大小器材,若眼力好一點,連電腦控制台寫甚麼也知。可惜不是常有機會落手腳做,我幸運撞正三八婦女節開放讓女性參加。老闆Mike Hess曾辦不少女性釀酒班,相信女人都有能力創做具性格的啤酒味道,不知我能否釀製一款世上最「小氣」的啤酒呢?與我一起上堂,竟是在另一間酒廠Green Flash做酒保的Ashley Devonshire,難道來偷師?「到不同酒廠學習,取長補短,才有進步。」教我們的首席釀酒師Jason Stockberger於廿年前已在家自釀,知道故步自封,死路一條。早上八時,開課。說真,釀啤酒已全自動化,多企在旁看電腦,再用五官感覺,今日主要學發酵前步驟,即是混合大麥、過濾、加啤酒花和攪拌,完成四部曲需花四小時。





不要只看數據,釀酒最重要親眼看過程。

IPA啤酒最適合配油炸食物,因為略帶苦澀味,可沖走油膩感覺。



捕捉啤酒花發情之味

「若煮得不好,麥芽味不出來,啤酒花亦混不出味,發酵都無法做出理想味道。」Jason很仔細教每步驟,雖則他知我眼裏充滿問號。手工啤酒很重視煮大麥這一環,正是釀酒之靈魂,與一般大產量的國際品牌最不同之處,後者為求高速生產,放很少時間在煮法上。「沒有麥味的啤酒,還因為原材料的質素不佳。」學習時,我不斷看電腦顯示數據,一到某溫泉或時間,就問:「得未?」其實,我還打開蓋看,嗅嗅麥的味道,才知份量需否增加。釀酒靠耐性,不能跟數據行事,自身五官才最真實。手工啤酒中,最受歡迎是IPA啤酒(Indian Pale Ale),無論對飲者或釀酒師也最具挑戰性。記得初嚐IPA是在香港買的支裝,入口如wasabi般刺鼻,不易接受。此味源自十七世紀,英軍駐守印度時因沒乾淨水和大麥,故從英國千里迢迢運酒來,避免途中變壞而加入大量啤酒花來殺菌,減低糖份增加酒精度。IPA是手工啤酒中最受歡迎味道,記得在聖地牙哥甫落機買電話卡時與服務員談到,她立即寫下幾款最愛的IPA牌子,臨走預告:「你定必愛上。」無獨有偶,今天我學的正是得到2014年World Beer Cup金獎的Habitus IPA,酒精達7.5%。「做IPA重點如何擴闊啤酒花味道。」Jason邊倒啤酒花邊說,若太濃似喝苦茶,太淡失去性格,我們要感受啤酒花發情一刻的味道,控制就在溫度與時間,說得容易,還要計酸鹼度,途中要多番測試。當我還探頭看啤酒花時,Jason的助手Mike Beebe捧了杯Habitus IPA讓我試,生啤當然比支裝新鮮。 凍冰冰一大杯,色澤金黃,氣泡源源不絕,挨近杯邊,還留一股撲鼻wasabi味,入口一刻,辛辣味從舌尖流到喉嚨邊,突然間弄醒了帶睡意的頭腦,誇張點說,有叮一聲感覺,當啤酒流入食道,回甘味慢慢溢出,還留陣芳香,估不到真會一試愛上IPA,但只限新鮮。



特立獨行 發展本土產業

在我們嚴謹研究啤酒花質素之際,有女人抱着BB女入來!“Ba,ba”竟是Jason小女兒Jasmine,這位鐵漢一見曲髮女兒,臉上那種教我們釀酒時古板表情立即鬆馳下來。酒廠於五年前成立時只得六百平方呎,老闆Mike形容如洗手間般大,到今天稍有規模還奪獎,全靠員工齊心合力,釀酒非一天半日。「所有員工都住附近,工作多忙都可快快回家享天倫樂。」去過多間酒廠,發現老闆們都愛招聘同區人,賺錢之餘不忘建設社區。這點真讓我對美國改觀,從前愛用大工廠壟斷市場,相反聖地牙哥卻讚頌一群特立獨行釀酒人來發展本土文化,運用創意支撐經濟,對商業霸權說:「不。」
Mike Hess Brewing
http://www.mikehessbrewing.com



各有性格

幾年前,San Diego Beer Guide成立,收集各釀酒館資料製成完整指南,我們可以按圖索翼去酒廠參觀,大部份都開放入內,看完可以試酒,與釀酒師交流心得。





祖師爺 Mission酒廠早於1913年成立,因禁酒令而關閉,到2007年重開,計牌子,可算資格最老。現設釀酒廠設在一幢建於十九世紀的紅磚屋內,形象復古,酒吧與釀酒區沒有阻隔,隨時可與釀酒師溝通。如參加導覽團,還可入穀倉看看大麥原形,其他酒廠較少有,但只在星期五及周末才有,位置便利設於市中心,坐電車和巴士都到。
http://missionbrewery.com





早餐派 Coronado二十年前,Coronado Brewing Co.合夥人Shawn DeWitt只是在Cafe沖咖啡,一天兩位同學走來說不如趁手工啤酒萌芽,齊齊去學釀酒。二十年後,終於得到2014 World Beer Cup頒發全美中型釀酒廠金獎。酒廠有兩間,一個在Coronado,另一間在市中心外的Knoxville Street。每早四時半,Shawn已坐鎮,想飲啤酒做早餐可來這裏。
http://coronadobrewingcompany.com





食環境 Stone產量最大的Stone Brewing Co.,九十年代開業,現在不少小型酒廠的老闆都在此出身。產量大,有幾個酒廠,參觀只得在Escondido區,,一天四場,人頭湧湧,但過程有點悶,因只是站在廠內解說釀酒過程,甚麼也看不到。反之,Stone是唯一擁有飲食牌的釀酒廠,去年開了花園餐廳,一草一木連石枱凳都由員工製造,比參觀釀酒區更吸引。




手工啤酒準則

一:傳統釀酒材料,水、大麥和啤酒花,用酵母發酵製造味道和顏色二:不能超過全國產量百分之五,保持小量生產,控制質素三:酒廠老闆或釀酒師持股不得少於百分之二十五,保持獨立原則四:以顏色、酒精度(ABU)和苦澀度(IBU)來分門別類




TRAVEL MEMO

簽證:持BNO及特區護照均需簽證。查詢:25239011(美國領事館)航班:乘聯合航空經三藩市往聖地牙哥,來回票價$6,250起,未連稅。查詢:http://www.united.com住宿:市中心酒店Manchester Grand Hyatt,雙人房每晚$2,088起。查詢:http://www.manchestergrand.hyatt.com匯率:1美元約兌7.76港元鳴謝:聯合航空、San Diego Tourism Authority



聖地牙哥手工啤酒發展

1868:聖地牙哥首間啤酒廠Conrad Doblier成立,年產二百桶,全國最大1869:解決用料問題,聖地牙哥人決定自種啤酒花,至今仍是全美最大生產地1897:美國首間使用電雪櫃儲貯啤酒的酒廠San Diego Brewing Company成立1918:Mission Brewery成為所有進出口啤酒的疫站,負責衞生檢查1920-33:為打擊社會問題,美國政府訂禁酒令,即時停賣及釀製,卻令人私釀啤酒後在邊境買賣1940:解除禁酒令後,聖地牙哥三大酒廠Anheuser-Busch、 Coors和Miller的產量佔全國四成1953-87:聖地牙哥再次禁止大規模商業化釀酒,卻立法准許在家釀酒,手工啤酒現雛形1978:加利福尼亞州立法,需年滿二十一歲方可喝酒和買賣酒品1989:首間手工啤酒廠Bolt Brewing開業,能從九十年代成功留到現在有Stone和Coronado等2012:市長訂立十一月為Beer Month,主辦San Diego International Craft Beer Championship2014:手工啤酒銷售額創新高達六億美元(約四十六億港元),平均每日賣超過二十九萬杯2015:截至二月為止,聖地牙哥共有九十九間手工啤酒釀酒廠2015秋:Stone Brewery於柏林開釀酒廠,成為首間非德國公司在德國境內釀酒



記者:梁佩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316/190750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