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前三季度增長10.7% 經濟高增長與低房價並行不悖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後,地方的經濟“三季報”也將逐漸揭曉。
重慶市統計局19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7%,比上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較全國高4.0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重慶經濟增速高速增長,與工業制造業的高速增長密不可分。作為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的重慶,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前三季度,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較全國高4.4個百分點。
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3個保持了增長,占84.6%。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材料、消費品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1.1%、21.7%、10.6%、8.3%、5.7%、9.2%和5.3%。
在這些支柱產業之後,重慶的新興產業也已崛起。早在2014年上半年,重慶就開始研究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2014年7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大會,提出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石墨烯及納米新材料,軌道、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綜合化工,頁巖氣,生物醫藥,環保產業等。
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這幾年重慶的產業發展得非常不錯,尤其是汽車和電子兩大產業都做得很大。與此同時,重慶也在布局機器人、通用航空和3D打印等新興產業,確保未來後續產業也能跟得上。
在工業總產值快速上漲的同時,企業的效益也相當不錯。 從企業效益看,1-8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093.47億元,增長10.2%,實現利潤總額834.42億元,增長16.1%,較全國高7.7個百分點。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以來,全國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低迷,但重慶的民間投資卻保持了較快的增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民間投資6155.32億元,增長12.0%,比全國水平高出了9.5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1.9%。

在實體經濟、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重慶的樓市卻保持相當平穩的態勢,區域經濟高速增長與低房價並行不悖。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面積4122.19萬平方米,增長18.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6.2%。商品房銷售額2204.38億元,增長15.4%,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5.5%。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9月重慶的均價為6869元/平方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西部地區,這一價格排在蘭州、昆明、成都、南寧、西安等城市之後。

相比一些城市大拆大建,依靠高房價、房地產拉動地區經濟,甚至出現實體產業空心化等現象,重慶經濟高增速,主要是得益於實體制造業的發展。較低的房價也讓人們更敢於消費。數據顯示, 1-9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74.6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1%,比全國高出2.4個百分點。
陳茂峰﹕指數投資主動投資 並行不悖
1 :
GS(14)@2017-12-10 20:15:10【明報專訊】指數基金鼻祖美國領航投資集團(Vanguard Group, Inc.)上周公告,將在明年初推出6隻主動管理的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同業友人很詫異,問我領航投資不是只做指數基金的嗎?我笑着說那是美麗的誤會,領航早就有主動管理的基金,而且規模不小。
領航投資的創辦人約翰柏格(John Bogle),一直強調指數投資好處,力貶主動投資。不過講到商業現實,「不能戰勝對手,乾脆加入其中(If you can ,t beat them, join them)」。領航早在1980年代,便已經有主動管理基金。今天領航主動管理的股票互惠基金就有40多隻、債券基金近60隻。
指數基金鼻祖 美推主動管理ETF
上周的新聞,是說領航第一次在美國推出主動管理股票ETF。事實上,領航於前年12月已經率先在英國推出名為領航環球最低波幅ETF(Vanguard Global Minimum Volatility UCITS ETF)的主動管理ETF,去年6月在加拿大推出同樣是最低波幅ETF。但基金規模很小,英國版本只有1400萬美元,加拿大的是1800萬美元。
其實美國第一隻ETF在1989年面世時,領航曾經力拒這種新基金,到2001年才推出ETF,結果造就領航成為世界第二大ETF供應商的地位。根據美國基金公會及AdvisorShares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美國ETF規模是3.24萬億美元,絕大部分是指數型被動投資基金。主動管理ETF只有430億美元,幾乎都是債券ETF,股票ETF只有30億美元。
領航富達 互相代理產品
指數投資始於1970年代。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早在1971年便以指數化投資管理新秀麗公司(1910)的部分員工公積金,把600萬美元平均投資在紐約交易所的1500隻公司股票,但投資表現不理想;1976年修改基準為標普500,成績才有改善。另一投資管理公司Batterymarch Financial Management (去年4月兼併入QS Investors LLC)在1972年提出指數投資管理的理念,給業界揶揄,Pensions and Investments還頒給他們一個「年度曖昧成就獎(Dubious Achievement Award)」。在1976年面世的領航500指數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當時名為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是世界第一隻指數基金,首發目標1.5億美元,結果只募得1100萬美元,6年後才到1億美元規模。業界對指數投資嗤之以鼻,稱這隻指數基金為「unAmerican」、「Bogle,s Folly」。
強調收費比對手廉宜
領航以被動投資指數基金起家,走入主動投資行列,是美國企業實用主義典範。現在領航強調的,是它的主動投資基金,收費較同業低。領航的歡喜冤家、強調主動管理的富達投資,同樣是實用主義典例。當年領航推出指數基金,富達投資主席Edward Johnson聲言富達絕對不會搞指數基金。今天富達也是主要的指數基金供應商。富達自圓其說的方法,是強調自己的指數基金收費較領航更平。不單如此,兩大公司的基金代理平台,都有對方的基金。領航代理的基金,包括富達;富達代理的基金,也包括領航。誰說同行如敵國,這思想太落伍了。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90&issue=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