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迅雷:經濟下行、估值偏高背景下的牛市邏輯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69

李迅雷:經濟下行、估值偏高背景下的牛市邏輯

作者:李迅雷

配置性需求增大和對改革等樂觀預期助推牛市。目前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中,房地產配置占68%,顯然過高了,而權益類產品的配置只有3%多,只有美國家庭的10%。A股主板在被冷落多年之後,再度成為主流資金的追逐目標,這就像從2000年開始中國家庭在資產配置上不斷追逐房地產一樣,一旦起步,就將延續下去。

如果仔細分析中國股市20多年來的走勢,會發現經濟政策對股市影響要比經濟周期對股市影響大,因為政策通常是逆周期的,它更能與投資者預期保持一致。

既然監管層的多目標管理責任不會放棄,既然作為新興市場,A股總體高估的格局難以改變,那麽,今後股市的波動也將在“絕對高估與相對低估之間”,其總體估值偏高的現象不會消失,股指在“絕對低估”的逗留時間往往很短暫,這或許也構成股市在今後將維持牛市的一大理由。如果你認同監管政策不會改變趨勢,那麽,就應該認識到趨勢的長期性,它不會因短暫的波動而改變方向。

大部分投資者總是喜歡用經濟向好、股價便宜作為看好股市的理由,而悲觀論者也同樣以否認這兩點作為看空的理由。一般而言,利益偏向會導致分析的不客觀,即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但即便拋開利益紛爭,也不能確保你的邏輯能令人信服地解釋趨勢發生的因果關系。因此,選擇具有更強解釋力的邏輯,總比死搬硬套通俗邏輯好。自2012年至今,筆者在看淡經濟,看淡貴金屬、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價格的同時,始終堅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從而有利於債券和股票的估值提升。

估值偏高是事實  經濟下行難逆轉

大家一般都喜歡用市盈率高低來衡量股價水平的高低,那麽,創業板70多倍的市盈率應該屬於過高了吧,因為中國創業板市盈率水平差不多是美國納斯達克的3倍。其實,A股主板的估值水平同樣也不像大家所公認的那樣便宜。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4年12月16日,深圳主板的市盈率為27.1倍。盡管滬深300的市盈率只有11.7倍、上證A股的市盈率為13.1倍,但滬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數為43.2。而根據彭博數據,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對應的市盈率中位數分別為17倍和19.3倍。假如30倍以上的市盈率可以定義為偏高的話,則主板中有60%的股票市盈率高於30倍。這還沒有考慮市場利率水平,利率越低,則估值水平可以越高,反之也然。如美國的利率接近於零,中國市場利率起碼在5%以上。

中位數比平均數更能客觀反映股票的總體估值水平,這就像在一個貧富差距大的社會里,大家經常抱怨自己收入被統計局平均之後“提高”了一樣,而中位數則會告訴你所處的收入地位。統計表明,A股市值規模50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只有103家,只占到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97%,但它們在2014年共實現A股市值增量71366.6億元,占增量總額的53.58%,這些大市值股票權重大但市盈率低,所以其他股票被平均之後,市盈率也就低了;而美股的市盈率分布比較均勻,故平均市盈率水平和市盈率的中位數就比較接近。

有人會辯解:盡管股市估值水平是不那麽便宜,但中國經濟還是向好,房地產行業有望重新回暖。中國經濟真的有那麽好嗎?半年前與半年後的股價當然是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有哪個經濟指標可以反映這半年內有戲劇性的變化呢?

我還是比較相信電量這一指標,因為這個數字比較真實,不會造假。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8%,低於2013年3.7個百分點,這也是自2003年有這一數字公布以來的新低,當然也低於次貸危機時的增速。如果說工業用電量增速的降低可以理解為經濟轉型,那麽,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只有2.2%,要知道過去10多年來,我們居民的用電量一直是以15%、10%、8%左右的增速遞減的,且進城農民工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從2010年的新增1200多萬,到2013年只新增600多萬。因此,用電量增速的降低,是否意味著城鎮化進程的放緩呢?當然,官方強調是因為去年夏天不熱、空調少用的因素,但我看到的卻是2014年大家電消費額負增長的因素,其中空調倒是唯一保持增長的大家電。

家電消費對應的是居民住房投資和消費,201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億平方米,比2013年少銷售1億平方米。而對中國而言,由於計劃生育的實施,人口紅利的拐點已經出現,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峰值在2010年已經達到74.5%的高點,到2013年這一占比已經降至72.8%,預計到2020年這一占比將會降至70%以下。而25-44歲青年人口的總數也會在2015年左右達到頂峰,此後開始下降。從美日韓等國經驗看,伴隨著25-44歲人口見頂,地產銷量也會出現拐點,筆者可以斷定2013年房地產的銷售面積就已經達到峰值了。

其實,我們更應該關註決定經濟增速的長期因素,如人口老齡化將帶來的高儲蓄率不可持續問題。比如中國投資高增長主要依靠高儲蓄,而投資占比過高問題,也幾乎是世界獨有的。如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GDP比重為78.9%,而歐美及日本這一比重均在20%以下。假如今後6年名義我國GDP增速平均降至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均降至13%,則到2020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將超過GDP總額,這就不可理喻了。因此,高投資不可持續,在今後儲蓄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經濟增速的支撐位恐怕要回落到6%-6.5%之間,投資增速也會接近GDP增速的水平,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還會不斷下降。

配置性需求增大和對改革等樂觀預期助推牛市

自2012年之後,實物資產投資的高收益不再,而目前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中,房地產配置占68%,顯然過高了,而權益類產品的配置只有3%多些,幾乎只有美國家庭的10%。從總量看,盡管2014年A股的市值有了大幅增長,年末達到37萬億,但占GDP比重(證券化率)也不過58%,而美國為120%,一般發達國家也都在100%以上。但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占GDP比重雖然得不到一個準確的數據,但估計在300%-400%之間,大約是美國的一倍左右,顯然是過高了。

再從企業的債務結構看,中國企業的負債額占GDP比重估計為130%,而美國不到80%。2014年國企的債務增長超過10%,大約為66萬多億元,占企業總債務80%,國企債務龐大是中國企業債務占GDP比重高居全球榜首的根源。如此高的債務水平,勢必形成巨大的償債壓力,導致融資成本上升,目前銀行的平均放貸利率為7%,民間利率更高,故實業投資意願下降在情理之中。

所以,目前社會資金的脫實向虛,從實業和房地產領域流向資本市場,看似不正常,其實是合理的。因為經濟連續下行,在資金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實體經濟缺乏賺錢項目,而實物資產如煤礦、鐵礦、油井等又在折價,房地產交易的活躍度也在下降,過去幾年盛行的這些投資模式都在賠本。

從2001年至2011年,居民投資實物資產中的黃金可以獲得高回報,但從2012年至今,投資黃金則是虧本買賣。熱錢總是流向能賺錢的領域,故從2012年之後,信托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都逐一受到大資金的青睞。這一進程目前似乎有了加快跡象,尤其是A股主板在被冷落多年之後,再度成為主流資金的追逐目標,這就像從2000年開始中國家庭在資產配置上不斷追逐房地產一樣,一旦起步,就將延續下去。

如果仔細分析中國股市20多年來的走勢,會發現經濟政策對股市影響要比經濟周期對股市影響大,因為政策通常是逆周期的,它更能與投資者預期保持一致。實際上這輪美國股市的上漲並創新高,也是在美國持續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過程中發生的,美國的標普和道瓊斯指數就是在經濟回落的過程中見底回升的。股市原本就是經濟的晴雨表,是快於實體經濟的變化而變化的,教科書上說是提前經濟周期6-18個月。所以,對於把經濟下行當作股市的利空看待,似乎又重新回到到散戶思維中了。

隨著經濟的下行和高負債下社會信用風險的增大,相信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寬是可以期待的,2015年政策的著力點應該是防通縮。此外,投資者也對經濟改革賦予更好的預期。對於此輪經濟改革看好的最根本理由在於,再不改革已經沒有退路了,屬於倒逼式改革。而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所擁有的最大一塊資源,就是幾十萬億元的國有資產。如果說過去2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與土地升值高度相關,那麽今後10年中國要化解債務問題和經濟結構調整,估計會與國企改革和國有資本的運作高度相關了。

盡管本人始終認為,改革有助於化解風險,但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諸多問題。但投資者往往不會對改革前景進行量化分析,且在改革推進的早中期(2014—2017年)總是比改革後期(2018-2020年)要樂觀。這就像中國球迷對中國足球比賽前景的預期變化一樣,在上半場的前20分鐘,大家對於換帥之後的中國隊獲勝預期肯定高於下半場的後20分鐘。

從長期看,無論是經濟上行還是下行,政策基本都會對沖掉現實中的利好或利空。如果政府所采取的針對利空的對沖力度超預期,則又構成利好。美國的QE政策超預期,最終使得美國經濟複蘇,股市則提前反映了投資者的樂觀預期。而“中國政策工具箱里的儲備還很多”,這意味著在經濟下行過程中,中國政府更有實力和可能性讓政策超預期。

企業盈利增長有望逐步與GDP增長脫鉤

中國已經步入從增量經濟發展模式到存量經濟主導的發展模式階段,即經濟增速放緩但還必須實現充分就業。長期以來,美國經濟增速遠低於中國,但股市的表現遠好於中國,其原因就在於企業的盈利能力強,其平均利潤率遠超GDP增速。而這幾年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估計在5%-6%之間,低於GDP的增速。如2014年世界500強中,美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9.33%,中國企業僅為5.1%。

不過,中國企業的盈利改善是可期的。首先,從長期看,融資成本有望下降。中國企業的盈利水平低下有諸多原因,其中銀行擠占企業利潤是主因。如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4中國企業500強報告顯示,17家銀行企業凈利潤總額1.23萬億元,占500強企業凈利潤51%。這是500強企業中銀行業利潤總額首次超過其余483家企業的總和。因此,從今後看,銀行的息差收入將繼續減少,估計2015年銀行的盈利增速將進一步下降,而得益方應該是企業和儲戶。

其次,中國企業盈利的改善將通過去杠桿來實現。去杠桿的形式多樣,如破產重組、並購、資產證券化等,尤其是國企改革方面。國有資產通過轉讓,可以將目前的債務負擔變為公共資源。盡管中國不會複制西方國家私有化的模式,但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過程,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政府減輕債務壓力,並引發了股市牛市,還是值得借鑒的。

第三是來自產業結構調整和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趨緩等因素。2014年已經呈現出企業盈利增速與GDP增速“脫鉤”的跡象,即企業盈利增速不再隨GDP增速下行而下降,如果能夠持續下去的話,這對於資本市場應該是利好。2015年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將加大,這對於出口導向型企業而言,應該是有利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眼下中國企業面臨的負面因素會更多些,這一方面可以迫使企業轉型升級,如三大產業中服務業比重上升,先進制造業在制造業中的占比提升等。另一方面,這些不利因素可以用各種寬松工具來“對沖”,相信中國企業的未來前景還是看好。畢竟中國目前高負債下的經濟回落與歐洲、日本這些高福利發達國家的衰落是不可同日而語。

估值偏高與定價錯誤現象將長期存在

記得1993年年初,筆者曾在《中國證券報》頭版發表了未來股市的六大趨勢展望,當初預言高估的市盈率會不斷走低,A股與B股會接軌,隨著股票存量規模的擴大,投資者不再恐懼新股發行和市場擴容……如今看來,當初過於理想化了。迄今為止,個人投資者仍然主導市場,平均交易量占全市場的80%以上,A、B股價差仍然很大。A股估值偏高的原因,主要是證券市場的發行管制導致股票供給偏少,去年股權和債權融資占社會融資總額的比重只有17%,而美國一般要占80%以上。此外,監管部門兼有維護市場穩定的職責,經常在股市低迷時暫停股票發行,即便今後推行註冊制,估計發行規模也難隨意擴大。

此外,由於A股是交易活躍的散戶主導的市場,從過去20多年的交易歷史看,A股的平均年換手率水平確實名列全球前茅;A股兩融業務開展時間也不長,但2014年的交易量占比已經超過14%,這一比例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也是屈指可數的。這可以解釋A股高估值的部分原因,如小市值股票的流動性超好,流動性好對股價有正向提升作用。而在機構投資者主導的成熟市場,小盤股往往不會得到分析師和機構的青睞,流動性很差,估值就會偏低。目前,A股仍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可以預期,中國未來10年仍將是個人投資者主導的市場(目前QFII加RQFII占A股的市值僅3%,而我國臺灣地區的QFII已經接近30%)。由於個人投資者的知識結構和投資理念普遍存在缺陷,加之資本市場的融資管制存在,這就導致估值偏高和估值扭曲的現象長期存在。

對境內公募基金和QFII投資者而言,其擁有股市定價權的時期大約只有在2003-2007年,這恰恰是它們規模高成長期,之後機構投資者的市值占比就沒有顯著上升,交易額一直維持在15%左右。據說2014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額占比進一步上升至85%,這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既是機會又是挑戰。機會來自於由於市場定價錯誤產生的套利空間很大,而目前滬港通、股指期貨和股票期權等工具也為套利提供了便利;而挑戰則是機構如何來適應散戶的投資理念和操作思維,而且,這樣的散戶思維還將長期延續下去。

監管政策只能平滑而不會改變趨勢

由於主板市場在過去近三個月內出現了巨大漲幅,顯然超出了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大部分人的預期,而且這又導致了市場的杠桿率陡增、利率水平上升和流動性風險加大,故抑制市場過多投機行為是必然的選擇。對於“一行三會”為主的監管者而言,眼下正面臨多重艱難的選擇:1、既要阻止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向資本市場,又要防止資本市場過於低迷而難以提高直接融資比例;2、既要抑制散戶市場的過度投機和盲目投機行為,又要維持市場穩定,防止市場大起大落對中小投資者造成的傷害;3、既要防止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卷入高杠桿融資的風險中去,又希望各類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社會保障基金能夠利用資本市場獲得好回報。這正是中國股市處於新興市場的典型特征,政府不放心市場的自我修複能力,而投資者也總是看著政府的臉色做投資決策,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實際上,監管政策的變化不用過於關註,因為從歷史看,監管政策只能平緩趨勢,卻不能改變趨勢。這些政策會短期內讓市場回歸理性,讓曲線收斂,但難以改變市場的長期趨勢。例如,對券商兩融業務的檢查和違規處理,其本意是防範風險、打壓投機,讓市場更健康地發展。因此,監管者的用意與投資者的長期利益應該是一致的,但大部分投資者都解讀為監管者要將股市打下去。

A股市場的新股認購會聚集巨量資金,這會導致回購利率的上升,進而迫使央行在公開市場釋放流動性。而且,A股的持續火爆也導致了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緊張,與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目標相悖,這也是央行、銀監會等監管部門不願看到的現象。因此,限制銀行資金流入股市也是必然之舉,但這也同樣不會改變市場趨勢。就如2004年開始國務院就出臺多項舉措來抑制房價漲幅過快、過大一樣,2004年之後,房價依然長期保持上漲趨勢。

既然監管層的多目標管理責任不會放棄,既然作為新興市場,A股總體高估的格局難以改變,那麽,今後股市的波動也將在“絕對高估與相對低估之間”,其總體估值偏高的現象不會消失,股指在“絕對低估”的逗留時間往往很短暫,過去25年來的市場特征也已經充分印證了這一點,這或許也構成股市在今後將維持牛市的一大理由吧。如果你認同監管政策不會改變趨勢的話,那麽,就應該認識到趨勢的長期性,它不會因短暫的波動而改變方向。


來源:海通證券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91

李迅雷:經濟下行、估值偏高背景下的牛市邏輯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69

李迅雷:經濟下行、估值偏高背景下的牛市邏輯

作者:李迅雷

配置性需求增大和對改革等樂觀預期助推牛市。目前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中,房地產配置占68%,顯然過高了,而權益類產品的配置只有3%多,只有美國家庭的10%。A股主板在被冷落多年之後,再度成為主流資金的追逐目標,這就像從2000年開始中國家庭在資產配置上不斷追逐房地產一樣,一旦起步,就將延續下去。

如果仔細分析中國股市20多年來的走勢,會發現經濟政策對股市影響要比經濟周期對股市影響大,因為政策通常是逆周期的,它更能與投資者預期保持一致。

既然監管層的多目標管理責任不會放棄,既然作為新興市場,A股總體高估的格局難以改變,那麽,今後股市的波動也將在“絕對高估與相對低估之間”,其總體估值偏高的現象不會消失,股指在“絕對低估”的逗留時間往往很短暫,這或許也構成股市在今後將維持牛市的一大理由。如果你認同監管政策不會改變趨勢,那麽,就應該認識到趨勢的長期性,它不會因短暫的波動而改變方向。

大部分投資者總是喜歡用經濟向好、股價便宜作為看好股市的理由,而悲觀論者也同樣以否認這兩點作為看空的理由。一般而言,利益偏向會導致分析的不客觀,即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但即便拋開利益紛爭,也不能確保你的邏輯能令人信服地解釋趨勢發生的因果關系。因此,選擇具有更強解釋力的邏輯,總比死搬硬套通俗邏輯好。自2012年至今,筆者在看淡經濟,看淡貴金屬、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價格的同時,始終堅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從而有利於債券和股票的估值提升。

估值偏高是事實  經濟下行難逆轉

大家一般都喜歡用市盈率高低來衡量股價水平的高低,那麽,創業板70多倍的市盈率應該屬於過高了吧,因為中國創業板市盈率水平差不多是美國納斯達克的3倍。其實,A股主板的估值水平同樣也不像大家所公認的那樣便宜。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4年12月16日,深圳主板的市盈率為27.1倍。盡管滬深300的市盈率只有11.7倍、上證A股的市盈率為13.1倍,但滬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數為43.2。而根據彭博數據,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對應的市盈率中位數分別為17倍和19.3倍。假如30倍以上的市盈率可以定義為偏高的話,則主板中有60%的股票市盈率高於30倍。這還沒有考慮市場利率水平,利率越低,則估值水平可以越高,反之也然。如美國的利率接近於零,中國市場利率起碼在5%以上。

中位數比平均數更能客觀反映股票的總體估值水平,這就像在一個貧富差距大的社會里,大家經常抱怨自己收入被統計局平均之後“提高”了一樣,而中位數則會告訴你所處的收入地位。統計表明,A股市值規模50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只有103家,只占到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97%,但它們在2014年共實現A股市值增量71366.6億元,占增量總額的53.58%,這些大市值股票權重大但市盈率低,所以其他股票被平均之後,市盈率也就低了;而美股的市盈率分布比較均勻,故平均市盈率水平和市盈率的中位數就比較接近。

有人會辯解:盡管股市估值水平是不那麽便宜,但中國經濟還是向好,房地產行業有望重新回暖。中國經濟真的有那麽好嗎?半年前與半年後的股價當然是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有哪個經濟指標可以反映這半年內有戲劇性的變化呢?

我還是比較相信電量這一指標,因為這個數字比較真實,不會造假。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8%,低於2013年3.7個百分點,這也是自2003年有這一數字公布以來的新低,當然也低於次貸危機時的增速。如果說工業用電量增速的降低可以理解為經濟轉型,那麽,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只有2.2%,要知道過去10多年來,我們居民的用電量一直是以15%、10%、8%左右的增速遞減的,且進城農民工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從2010年的新增1200多萬,到2013年只新增600多萬。因此,用電量增速的降低,是否意味著城鎮化進程的放緩呢?當然,官方強調是因為去年夏天不熱、空調少用的因素,但我看到的卻是2014年大家電消費額負增長的因素,其中空調倒是唯一保持增長的大家電。

家電消費對應的是居民住房投資和消費,201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億平方米,比2013年少銷售1億平方米。而對中國而言,由於計劃生育的實施,人口紅利的拐點已經出現,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峰值在2010年已經達到74.5%的高點,到2013年這一占比已經降至72.8%,預計到2020年這一占比將會降至70%以下。而25-44歲青年人口的總數也會在2015年左右達到頂峰,此後開始下降。從美日韓等國經驗看,伴隨著25-44歲人口見頂,地產銷量也會出現拐點,筆者可以斷定2013年房地產的銷售面積就已經達到峰值了。

其實,我們更應該關註決定經濟增速的長期因素,如人口老齡化將帶來的高儲蓄率不可持續問題。比如中國投資高增長主要依靠高儲蓄,而投資占比過高問題,也幾乎是世界獨有的。如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GDP比重為78.9%,而歐美及日本這一比重均在20%以下。假如今後6年名義我國GDP增速平均降至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均降至13%,則到2020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將超過GDP總額,這就不可理喻了。因此,高投資不可持續,在今後儲蓄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經濟增速的支撐位恐怕要回落到6%-6.5%之間,投資增速也會接近GDP增速的水平,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還會不斷下降。

配置性需求增大和對改革等樂觀預期助推牛市

自2012年之後,實物資產投資的高收益不再,而目前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中,房地產配置占68%,顯然過高了,而權益類產品的配置只有3%多些,幾乎只有美國家庭的10%。從總量看,盡管2014年A股的市值有了大幅增長,年末達到37萬億,但占GDP比重(證券化率)也不過58%,而美國為120%,一般發達國家也都在100%以上。但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占GDP比重雖然得不到一個準確的數據,但估計在300%-400%之間,大約是美國的一倍左右,顯然是過高了。

再從企業的債務結構看,中國企業的負債額占GDP比重估計為130%,而美國不到80%。2014年國企的債務增長超過10%,大約為66萬多億元,占企業總債務80%,國企債務龐大是中國企業債務占GDP比重高居全球榜首的根源。如此高的債務水平,勢必形成巨大的償債壓力,導致融資成本上升,目前銀行的平均放貸利率為7%,民間利率更高,故實業投資意願下降在情理之中。

所以,目前社會資金的脫實向虛,從實業和房地產領域流向資本市場,看似不正常,其實是合理的。因為經濟連續下行,在資金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實體經濟缺乏賺錢項目,而實物資產如煤礦、鐵礦、油井等又在折價,房地產交易的活躍度也在下降,過去幾年盛行的這些投資模式都在賠本。

從2001年至2011年,居民投資實物資產中的黃金可以獲得高回報,但從2012年至今,投資黃金則是虧本買賣。熱錢總是流向能賺錢的領域,故從2012年之後,信托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都逐一受到大資金的青睞。這一進程目前似乎有了加快跡象,尤其是A股主板在被冷落多年之後,再度成為主流資金的追逐目標,這就像從2000年開始中國家庭在資產配置上不斷追逐房地產一樣,一旦起步,就將延續下去。

如果仔細分析中國股市20多年來的走勢,會發現經濟政策對股市影響要比經濟周期對股市影響大,因為政策通常是逆周期的,它更能與投資者預期保持一致。實際上這輪美國股市的上漲並創新高,也是在美國持續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過程中發生的,美國的標普和道瓊斯指數就是在經濟回落的過程中見底回升的。股市原本就是經濟的晴雨表,是快於實體經濟的變化而變化的,教科書上說是提前經濟周期6-18個月。所以,對於把經濟下行當作股市的利空看待,似乎又重新回到到散戶思維中了。

隨著經濟的下行和高負債下社會信用風險的增大,相信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寬是可以期待的,2015年政策的著力點應該是防通縮。此外,投資者也對經濟改革賦予更好的預期。對於此輪經濟改革看好的最根本理由在於,再不改革已經沒有退路了,屬於倒逼式改革。而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所擁有的最大一塊資源,就是幾十萬億元的國有資產。如果說過去2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與土地升值高度相關,那麽今後10年中國要化解債務問題和經濟結構調整,估計會與國企改革和國有資本的運作高度相關了。

盡管本人始終認為,改革有助於化解風險,但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諸多問題。但投資者往往不會對改革前景進行量化分析,且在改革推進的早中期(2014—2017年)總是比改革後期(2018-2020年)要樂觀。這就像中國球迷對中國足球比賽前景的預期變化一樣,在上半場的前20分鐘,大家對於換帥之後的中國隊獲勝預期肯定高於下半場的後20分鐘。

從長期看,無論是經濟上行還是下行,政策基本都會對沖掉現實中的利好或利空。如果政府所采取的針對利空的對沖力度超預期,則又構成利好。美國的QE政策超預期,最終使得美國經濟複蘇,股市則提前反映了投資者的樂觀預期。而“中國政策工具箱里的儲備還很多”,這意味著在經濟下行過程中,中國政府更有實力和可能性讓政策超預期。

企業盈利增長有望逐步與GDP增長脫鉤

中國已經步入從增量經濟發展模式到存量經濟主導的發展模式階段,即經濟增速放緩但還必須實現充分就業。長期以來,美國經濟增速遠低於中國,但股市的表現遠好於中國,其原因就在於企業的盈利能力強,其平均利潤率遠超GDP增速。而這幾年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估計在5%-6%之間,低於GDP的增速。如2014年世界500強中,美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9.33%,中國企業僅為5.1%。

不過,中國企業的盈利改善是可期的。首先,從長期看,融資成本有望下降。中國企業的盈利水平低下有諸多原因,其中銀行擠占企業利潤是主因。如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4中國企業500強報告顯示,17家銀行企業凈利潤總額1.23萬億元,占500強企業凈利潤51%。這是500強企業中銀行業利潤總額首次超過其余483家企業的總和。因此,從今後看,銀行的息差收入將繼續減少,估計2015年銀行的盈利增速將進一步下降,而得益方應該是企業和儲戶。

其次,中國企業盈利的改善將通過去杠桿來實現。去杠桿的形式多樣,如破產重組、並購、資產證券化等,尤其是國企改革方面。國有資產通過轉讓,可以將目前的債務負擔變為公共資源。盡管中國不會複制西方國家私有化的模式,但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過程,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政府減輕債務壓力,並引發了股市牛市,還是值得借鑒的。

第三是來自產業結構調整和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趨緩等因素。2014年已經呈現出企業盈利增速與GDP增速“脫鉤”的跡象,即企業盈利增速不再隨GDP增速下行而下降,如果能夠持續下去的話,這對於資本市場應該是利好。2015年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將加大,這對於出口導向型企業而言,應該是有利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眼下中國企業面臨的負面因素會更多些,這一方面可以迫使企業轉型升級,如三大產業中服務業比重上升,先進制造業在制造業中的占比提升等。另一方面,這些不利因素可以用各種寬松工具來“對沖”,相信中國企業的未來前景還是看好。畢竟中國目前高負債下的經濟回落與歐洲、日本這些高福利發達國家的衰落是不可同日而語。

估值偏高與定價錯誤現象將長期存在

記得1993年年初,筆者曾在《中國證券報》頭版發表了未來股市的六大趨勢展望,當初預言高估的市盈率會不斷走低,A股與B股會接軌,隨著股票存量規模的擴大,投資者不再恐懼新股發行和市場擴容……如今看來,當初過於理想化了。迄今為止,個人投資者仍然主導市場,平均交易量占全市場的80%以上,A、B股價差仍然很大。A股估值偏高的原因,主要是證券市場的發行管制導致股票供給偏少,去年股權和債權融資占社會融資總額的比重只有17%,而美國一般要占80%以上。此外,監管部門兼有維護市場穩定的職責,經常在股市低迷時暫停股票發行,即便今後推行註冊制,估計發行規模也難隨意擴大。

此外,由於A股是交易活躍的散戶主導的市場,從過去20多年的交易歷史看,A股的平均年換手率水平確實名列全球前茅;A股兩融業務開展時間也不長,但2014年的交易量占比已經超過14%,這一比例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也是屈指可數的。這可以解釋A股高估值的部分原因,如小市值股票的流動性超好,流動性好對股價有正向提升作用。而在機構投資者主導的成熟市場,小盤股往往不會得到分析師和機構的青睞,流動性很差,估值就會偏低。目前,A股仍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可以預期,中國未來10年仍將是個人投資者主導的市場(目前QFII加RQFII占A股的市值僅3%,而我國臺灣地區的QFII已經接近30%)。由於個人投資者的知識結構和投資理念普遍存在缺陷,加之資本市場的融資管制存在,這就導致估值偏高和估值扭曲的現象長期存在。

對境內公募基金和QFII投資者而言,其擁有股市定價權的時期大約只有在2003-2007年,這恰恰是它們規模高成長期,之後機構投資者的市值占比就沒有顯著上升,交易額一直維持在15%左右。據說2014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額占比進一步上升至85%,這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既是機會又是挑戰。機會來自於由於市場定價錯誤產生的套利空間很大,而目前滬港通、股指期貨和股票期權等工具也為套利提供了便利;而挑戰則是機構如何來適應散戶的投資理念和操作思維,而且,這樣的散戶思維還將長期延續下去。

監管政策只能平滑而不會改變趨勢

由於主板市場在過去近三個月內出現了巨大漲幅,顯然超出了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大部分人的預期,而且這又導致了市場的杠桿率陡增、利率水平上升和流動性風險加大,故抑制市場過多投機行為是必然的選擇。對於“一行三會”為主的監管者而言,眼下正面臨多重艱難的選擇:1、既要阻止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向資本市場,又要防止資本市場過於低迷而難以提高直接融資比例;2、既要抑制散戶市場的過度投機和盲目投機行為,又要維持市場穩定,防止市場大起大落對中小投資者造成的傷害;3、既要防止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卷入高杠桿融資的風險中去,又希望各類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社會保障基金能夠利用資本市場獲得好回報。這正是中國股市處於新興市場的典型特征,政府不放心市場的自我修複能力,而投資者也總是看著政府的臉色做投資決策,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實際上,監管政策的變化不用過於關註,因為從歷史看,監管政策只能平緩趨勢,卻不能改變趨勢。這些政策會短期內讓市場回歸理性,讓曲線收斂,但難以改變市場的長期趨勢。例如,對券商兩融業務的檢查和違規處理,其本意是防範風險、打壓投機,讓市場更健康地發展。因此,監管者的用意與投資者的長期利益應該是一致的,但大部分投資者都解讀為監管者要將股市打下去。

A股市場的新股認購會聚集巨量資金,這會導致回購利率的上升,進而迫使央行在公開市場釋放流動性。而且,A股的持續火爆也導致了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緊張,與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目標相悖,這也是央行、銀監會等監管部門不願看到的現象。因此,限制銀行資金流入股市也是必然之舉,但這也同樣不會改變市場趨勢。就如2004年開始國務院就出臺多項舉措來抑制房價漲幅過快、過大一樣,2004年之後,房價依然長期保持上漲趨勢。

既然監管層的多目標管理責任不會放棄,既然作為新興市場,A股總體高估的格局難以改變,那麽,今後股市的波動也將在“絕對高估與相對低估之間”,其總體估值偏高的現象不會消失,股指在“絕對低估”的逗留時間往往很短暫,過去25年來的市場特征也已經充分印證了這一點,這或許也構成股市在今後將維持牛市的一大理由吧。如果你認同監管政策不會改變趨勢的話,那麽,就應該認識到趨勢的長期性,它不會因短暫的波動而改變方向。


來源:海通證券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92

經濟下行加劇 "衰退性順差"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04

本文作者為華泰證券宏觀研究團隊俞平康、孫崢(微信ID:hthgyj)。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1)1月份進出口貿易雙降,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同比下降3.3%,是去年4月份以來首次同比負增長;進口同比下降19.9%,是2009年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進出口雙降與前幾日公布的PMI分項指標吻合,貿易順差創紀錄新高600億美元。考慮到1月份進出口數據波動往往較大,季節性調整後進出口同比分別下降1.3%和14.5%,出口階段性走弱,進口則降幅顯著。

(2)按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進出口全面下滑。一般貿易進出口下滑有一定的高基數的原因,去年同期該指標均處在20%左右的增速水平,這與去年年初虛假貿易擡頭有所關聯,而去年四季度以來對於虛假貿易的擠壓使得今年年初這一效應消失;加工貿易繼續惡化,這與我們的判斷一致,在經歷過去年9、10月份曇花一現的增長後,加工貿易有所放緩,未來這一貿易方式的增長仍是“以出為進”,全球經濟的基本面偏弱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很難支撐其出現顯著反彈。

(3)按國別來看,對美國、東盟和臺灣地區進出口貿易表現相對較好,其他地區全面走弱。美國經濟雖複蘇進程偶有反複,但依然趨勢性向好,近期非農就業數據依然保持強勁,東盟主要經濟體增長並未顯著放緩,支撐需求面穩定增長,未來對美國和東盟出口的增長確定性較強;歐洲和日本的貨幣政策仍處於穩定物價的階段,對於需求面的增長仍需時間傳導,且這一過程本身也尚存不確定性。總體來看全球經濟需求放緩,G3中僅美國複蘇確定性較強,各國爭相采取寬松政策,貿易條件有所惡化。

(4)按商品類別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滑,原材料產品進口收縮。隨加工貿易的走低,機電、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顯著下滑,另一方面,鋼材出口增長顯著,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鋼企依靠出口釋放庫存的行為還在繼續;進口方面,上遊煤炭、鐵礦砂等前期“以價換量”穩定進口的產品本月量價齊跌,原油收儲告一段落,進口亦出現回落,主要還是與國內需求有關。

(5)經濟低迷開年,下行壓力不減。1月份經濟下行勢頭有所加劇,PMI等先行指標繼續惡化,進出口數據大幅低於預期給了今年經濟數據一個偏負面的開端。去年以來進出口貿易維持外需強內需弱的格局,本月進出口數據雖雙雙下滑,似乎唯一不變的只有高企的貿易差額。我們認為目前對於出口還不應過早給出悲觀的結論,這其中1月份經濟數據波動較大是一個原因,去年虛假貿易帶來的高基數也是一個原因,全球經濟基本面雖然偏弱,但寬松的浪潮已經在發生,傳導至需求層面還需要時間,出口還存在回暖的可能。進口方面則確實表現的較差,從大宗商品價格和近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據來看,供需失衡和收入的下滑是全面性的,下跌的趨勢還需要時間逆轉,這十分有賴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有力的財政政策的支持,目前央行已經降準,銀監會和證監會對於銀行資金入市的配套政策在落實,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引導和限制在趨嚴,似乎貨幣只有實體經濟這一條路徑,我們認為政策可能會進入一個觀察期並隨時應對下行風險加大而進一步寬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84

中國經濟下行風險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10/%E4%B8%AD%E5%9C%8B%E7%B6%93%E6%BF%9F%E4%B8%8B%E8%A1%8C%E9%A2%A8%E9%9A%AA-1/

中國一月份出入口大幅下滑,出口跌3.3%,但入口則大幅下挫19.9%,遠比預期大。貿易順差升至破紀錄的600億元人民幣,主要是商品入口大跌;入口鐵礦砂跌9.4%,煤入口跌53.2%,成品油跌37.6%。當中鐵礦砂及原油價格急跌40%。對香港,日本均錄得大跌幅,分別為10%及20.4%。對歐盟出口跌幅為4.4%,但俄羅斯跌幅高達42.1%,反映盧希大幅貶值及油價下挫。商品入口下跌,反映製造業增長放緩,甚至衰退。一月份生產物價指數預計連續35個月下跌,一月份更會跌3.8%,通縮風險增加。市場人仕已經把中國第一季經濟增長預測,降至6.9%,反映經濟增長失去動力。去年底日本,歐盟相繼加入貨幣戰爭,大印鈔票,推出量化寬鬆,減息及把貨幣貶值。而美元相對強勁,人民幣和美元掛鈎,令到人民幣兌換率偏高,在出口失去優勢。中國人民銀行也沒有辦法,加入貨幣戰爭,最近減息及降存款準備金率,市場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國中央銀行會再減息,及降存款準備金,來刺激經濟,以免經濟滑坡。出口增長低於預期,也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中央銀行已經把人民幣滙兌上下限放寬至3%,即是人民幣兌美元可以下跌至6.3,而中央銀行不會出手幹預。

中國貿易數據欠佳,直接影響到港股本週表現。星期一恆生指數開市跌148點,最多跌230點,收市跌158點。早段出口相關股份下跌,利豐跌2%,招商局跌2.1%。也拖累到相關航運股,中海集運跌1.7%,中海發展跌1.78%。一月份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8.6,按月跌1.5點,連續4個月下跌,顯示出口仍有下跌壓力。在2005年前出口佔生產總值高達25%,但近年出口中國工資大幅增長,低增值加工業已經遷往其他低工資國家,例如孟加拉,印尼,及越南等。出口佔國民生產總值已經低過10%,但對就業市場,仍然有重大影響力。出口增長放慢,中央急需找尋替代板塊來支撐經濟。財經官員一直希望,消費佔經濟比例能夠增加至五成以上。按去年的數據,消費仍佔經濟約40%,固定資產投資仍佔經濟一半。要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以消費為經濟增長主導,但說易行難。中國人民的存款比例高達五成,人民積穀防飢,要為將快打算,也不去花錢消費,也令到消費增長停滯不前。

A股自去年六月開始上升,到年底升了50%,意料不到的是股市上升,刺激消費。股票升值,令到人民覺得有錢,可以去花錢消費。中央不需要花錢來催侷經濟,只要政策配合,讓股市上升,產生財富效應,市民自然會增加消費,來填補出口增長不足地方。不過股市過份泡沫化,融資融券額度大幅上升至一萬億元,再加上傘形信託,令到槓桿比例增加至3倍。監管機構連環打擊信貸過份膨漲,1月19日中證監打擊不合規融資融券,停止三個證券商三個月融資融券活動,又禁止開新戶口。A股出現119股災,香港國企指數同日跌600點,中資證券商急挫20%。上星期中證監又打擊傘形信託,又令到內銀股急跌,上證綜合指數從3400點高位,一下子回落到3200點以下,中央又再出口術,指中央並不要打擊股市,A股才重上3200點。

兩次內地監管機構打擊信貸過份膨漲,防止A股泡沫化。但每次都聲明不想打擊股民信心,不是要A股急跌,只是想2014年12月的瘋牛市變為慢牛市。整體看來中央經濟組的工作仍是艱鉅,出口疲弱,今年消費物會指數CPI升幅只有1%,中央還需應付通縮的風險。在外交方面,一帶一路遇到一些挫折,希臘及斯里蘭卡的港口可能停工。墨西哥的高鐵又被叫停,中國不能出口基建來達到經濟增長目標,看來今年還需用貨幣政策,例如減息降準,增加貨幣供應等手段來刺激經濟增長,以保經濟增長達到7%的目標。

Raging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95

陸磊:經濟下行 央行更傾向於定向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0

1399792207820058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財新《新世紀》周刊撰文稱,當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時,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將從人為確保經濟增長演變為必要的流動性註入,以實現整個經濟體系避免出現流動性枯竭。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陸磊指出,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必須通過總量性政策使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壓低;但微觀面的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在經濟下行階段一般會出現避險需求,勢必形成國債與地方債的風險差距拉大、政府債與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大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這使得不同風險等級間的風險溢價——即融資成本差在擴大。因此,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此前,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陸磊在央行降準後曾表示,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也表示,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陸磊的觀點與此前李克強總理的表態意見一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1日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影響”時表示,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註重預調微調,更好的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貨幣政策可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空間和時間,但不是萬能藥。“在這個意義上,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陸磊表示,中國的中期經濟增長需要全方位深化改革,如土地政策和戶籍改革、財稅體制和行政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和市場準入改革、人口政策調整等。但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內容是財政和金融一體化改革,只有強化預算管理,才可能實現金融改革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67

陸磊:經濟下行 央行更傾向於定向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0

1399792207820058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財新《新世紀》周刊撰文稱,當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時,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將從人為確保經濟增長演變為必要的流動性註入,以實現整個經濟體系避免出現流動性枯竭。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陸磊指出,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必須通過總量性政策使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壓低;但微觀面的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在經濟下行階段一般會出現避險需求,勢必形成國債與地方債的風險差距拉大、政府債與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大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這使得不同風險等級間的風險溢價——即融資成本差在擴大。因此,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此前,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陸磊在央行降準後曾表示,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也表示,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陸磊的觀點與此前李克強總理的表態意見一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1日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影響”時表示,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註重預調微調,更好的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貨幣政策可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空間和時間,但不是萬能藥。“在這個意義上,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陸磊表示,中國的中期經濟增長需要全方位深化改革,如土地政策和戶籍改革、財稅體制和行政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和市場準入改革、人口政策調整等。但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內容是財政和金融一體化改革,只有強化預算管理,才可能實現金融改革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90

李克強:頂住下行壓力 遇更大困難我們會出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51

據《新京報》,李克強7日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中國經濟一定要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

李克強說,去年我們國家面臨持續的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而是主要靠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也為今年可能遇到的更大困難預留了政策空間

“就像剛剛有代表在發言中講的,很多財稅、金融政策,宏觀調控工具,我們還沒有完全使用。如果遇到更大困難,我們會出手的。”他說,“在這里也給大家吃個定心丸。中國經濟一定要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

總理強調,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不能主要依靠宏觀政策的數量擴張,還是要依靠改革。在目前階段,就要把市場活力激發出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周三下午,李克強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農業界聯組會的委員時也曾表示, “我們有很多宏觀調控手段還沒有用,這就為今年應對更多、更大的困難留下了余地。”

他說:“就像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的,‘讓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中國經濟就能充滿勃勃生機。”

本周四,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位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

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為7.4%,其中四季度7.3%下行壓力較大,主要受房地產降溫,內需低迷拖累。今年1月,我國消費物價指數驟降至0.8%,較12月的1.5%大幅下滑,創五年新低,通縮風險上升。

自去年底以來,中國央行已經進行了兩次降息和一次降準。中國政府也開始加大鐵路、水利等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12

中信銀行(0998):年報業績符合預期,凈息差依然有下行壓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0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3 17:12 編輯

中信銀行(0998):年報業績符合預期,凈息差依然有下行壓力
來源:申萬研究

投資要點

年報業績符合預期:中信銀行上周五公布中報業績。2014年貸款余額同比增速達到13%,存款余額同比增速達到7%。凈利息收入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1%和5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達到40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87元,符合我們的預期。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由8.78%和11.24%分別提升至8.93%和12.33%,未來350億優先股的發行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充足率至13.5%。

凈息差依然有下行壓力:雖然同業利差顯著提升,但是公司凈息差仍然同比下滑了20個基點至2.40%,主要原因在於其存貸利差的收窄。依靠其集團背景,公司類貸款在總貸款中占比達到75%,高於行業70%的平均水準,其中小企業貸款僅占比8%,遠低於民生招行等其他股份制銀行,這使得公司貸款議價能力較弱。與此同時,由於缺乏廣泛的營業網點,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占比僅39%,低於行業45%的平均水準。由於降息周期中存貸利差將進一步下滑,預計公司凈息差將繼續承壓。

較低的撥備水準將制約未來盈利增長:在經濟下滑背景下,公司不良余額較2013年末增加80億元至280億元,不良率上升0.27個百分點至1.40%。撥備覆蓋率下滑25個百分點至181%,位於行業最低水準。額外的撥備壓力也將制約其未來盈利增長。

維持減持評級:基於降息,我們下調公司2015和2016年EPS至0.87/0.90元,對應凈利潤同比增速0.3%/3%。目前公司股價對應0.75倍2015年PB。我們維持公司目標2015PB0.70倍,將目標價由5.71港幣下調至5.53港幣,意味著8%的股價下行空間,維持減持評級。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65

發改委:東北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加大短板領域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312.html

發改委:東北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加大短板領域投資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8-06 21:01:00

“綜合各方面情況,初步判斷,東北三省經濟正處於築底過程之中,三、四季度有望企穩向好,全年經濟將呈現前低後穩的走勢。”發改委的文章指出。

在能源價格下行的情況下,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的東北省份今年經濟形勢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不過在調整的過程中,也呈現了不少亮點和積極變化。

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國家發改委網站6日刊登的文章指出,今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放緩態勢,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二季度部分指標較一季度有所好轉或者降幅有所收窄。上半年,遼、吉、黑三省GDP增速大約為2.6%、6.1%和5.1%,仍處於低位。

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看,上半年,遼、吉、黑三省增速分別為-5.5%、4.1%和-0.8%;從固定資產投資看,上半年,遼、吉、黑三省增速分別為-13.3%、12.1%和1.6%;從地方財政收入看,上半年,遼、吉、黑三省增速分別為-22.9%、0.9%和-20.1%。東北三省這些經濟指標增速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其中,對地方財政收入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市場和能源需求的下行壓力。遼寧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遼寧全省四項涉土稅收合計減收額占稅收減收額的70.5%;同比下降51.7%,相應拉低稅收收入增幅20.7個百分點,是全省稅收收入持續下滑的主因。此外,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五個共享稅種下降11.9%;受礦產品價格下降和資源稅改革等因素影響,資源稅下降54.9%,也制約了全省稅收收入增長。

吉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東北經濟下行的主要源頭在於,目前東北仍處於產業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重化工業在東北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最大,在能源價格下行、全國工業產能過剩去產能化的過程中,東北所受的沖擊最大。

衣保中說,全國都處於轉型調整的過程中,而東北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最重,以原材料、能源、資源型產業等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起來壓力最大。

除了產業結構調整,體制機制束縛和市場化不足也是一大原因。今年7月24日上午黑龍江省召開的省政府黨組(擴大)會議上,黑龍江省省長陸昊指出,既要看到大慶油田產量下降、油價下跌對GDP和稅收產生較大負向拉動作用的原因,也要清醒認識當前存在的市場經濟意識不強、駕馭和運用市場能力不夠、市場主體活力不足、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很多外商企業來到我們這邊後發現勞動力很不好招。”衣保中說,在東北,很多人的傳統觀念是寧願在體制內國企里領最低的保障,也不願意到非國有企業發展。因此一方面東北的隱性失業率比較高,就業壓力比較大。另一方面非國有企業要招工也比較困難,尤其是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亮點頻現

發改委的文章指出,雖然東北三省經濟運行總體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但也有一些亮點和積極變化值得關註。

這其中,服務業是一大亮點。在三省工業增速下滑的情況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凸顯。特別是旅遊業、金融業等發展較快,服務業的平穩增長,有利於東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遼寧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

該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高技術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6.2%,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1%,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8%,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1.3%,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吉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吉林在傳統優勢產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占比提高2.7個百分點,醫藥健康、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1%、19.7%,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增長11.6%,輕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

此外,一些積極因素和新動力正在積聚,例如遼寧省主要指標雖然仍然下滑,但與一季度相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指標降幅正在收窄,總體開始向好的方向轉換。

衣保中說,東北在改革調整過程中的陣痛確實很大,但現在正在慢慢走過這個陣痛期。目前一些國企的改革動力越來越強,東北地區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如生物醫藥等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快。通過這段時間的去產能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東北的發展動力越來越強。“東北的工業基礎擺在這里,一旦調整過來的話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面對下行挑戰不能心安理得、無所作為,不能亂了章法,不能急於求成,不能只部署不落實,否則就無法真正保持戰略定力。”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說,就黑龍江自身而言,要看到客觀存在的、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本省競爭優勢的市場機會,如現代農業及其誘導出的優質高效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和涉農服務業,整體性生態化帶動的旅遊業、養老健康產業,礦產資源開發及其深加工,依托傳統裝備制造業基礎和科教人力資源推動若幹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對俄全方位合作,部分地區的教育文化產業等。

陸昊說,要看到當前黑龍江存在著市場化程度不夠的差距以及可以改進提高的巨大潛力,如忽略營銷、不註重與資本市場合作、市場化配置資源不夠、公共資源更多配置到不創造社會財富的非生產性部門而不是生產性部門等。“總之,當前並不是黑龍江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我們遇到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

“綜合各方面情況,初步判斷,東北三省經濟正處於築底過程之中,三、四季度有望企穩向好,全年經濟將呈現前低後穩的走勢。”發改委的文章指出。

加大短板領域投資

此前7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誌座談會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準發力,紮實工作,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

習近平強調,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積極發現和培育市場,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從放活市場中找辦法、找臺階、找出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基礎好。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

前述發改委文章分析,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從短期看,要確保民生就業不出問題,同時在力避加劇產能過剩的前提下,促投資、穩增長,加大對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等短板領域的投資;從中長期看,要增強戰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堅定靠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靠創新驅動推進產業升級。

針對下一步工作重點,發改委也提出了包括加強經濟形勢研判和政策儲備、全力抓好重大政策文件的貫徹落實、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等六大方面的舉措。

這其中,在加大投資方面,將加大對東北地區鐵路、公路、水利、城市管網,以及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棚戶區改造、采煤沈陷區治理等的支持力度,制定出臺推進采煤沈陷區綜合治理的政策措施。支持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研究建立東北振興重大項目庫。抓緊研究謀劃一批符合方向、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形成“建設一批、核準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良性循環。

東北某地發改委系統一位人士對本報分析,目前由於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導致東北經濟增速減緩甚至下降後,從而帶來地方財力緊張、民生、就業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保持目前東北的平穩發展十分重要。

該人士認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等舉措,不但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為東北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促進經濟的增長。同時,這些領域不會造成產能過剩、而且還能消化當地能源、鋼鐵等過剩的產能,保證這些產業的平穩過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通過改革改造創新,來為經濟發展註入動力。

在加大對短板領域投資的同時,未來東北將加快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大力推動單一結構地區(城市)發展轉型,逐步形成多點多業支撐的新格局,增強經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此外還將加快建設大連金普新區,研究在其他城市設立國家級新區,將新區培育成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和東北振興新的增長點。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34

匯豐、官方PMI雙走弱 經濟下行壓力不容樂觀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8/936764.html

進入8月,鋼鐵業淡季效應持續,下遊開工率明顯不足。盡管樓市和固定資產投資如火如荼,也絲毫沒有改變鋼鐵業的頹態。全行業的不斷虧損面和環保政策大大挫傷了鋼企生產積極性。

Pmi.thumb_head

進入8月,鋼鐵業淡季效應持續,下遊開工率明顯不足。盡管樓市和固定資產投資如火如荼,也絲毫沒有改變鋼鐵業的頹態。全行業的不斷虧損面和環保政策大大挫傷了鋼企生產積極性。

鋼鐵業之外,制造業的景氣度也出現了明顯下降,官方PMI已行至榮枯線邊緣,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

8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為5個月來的首次下降。大、中、小型企業PMI均有所回落。特別是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重,相應的定向調控政策仍然必要。

同時,代表中小企業的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僅47.8%,低於初值0.4個百分點,也遠遠低於預期的48.3,為2007年以來的最低值。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7月份PMI數據差於預期,整體仍偏弱勢,當前中國的經濟處於L型底部區間,下行壓力不容樂觀。

雙走弱

生產面繼續疲弱,經濟下行壓力延續,小企業直呼艱難,而大企業也不容樂觀。

“近期公布數據顯示經濟企穩並不穩固,高頻數據顯示穩增長政策下生產面延續疲弱態勢,發電量繼續同比下跌,上周單周同比略有收窄,而產能利用率低位企穩,寬松政策並未有效推動生產面出現持續改善。”徐高分析表示。

盡管7月制造業PMI的回落有一定季節性規律,但今年的表現明顯弱於往年。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受高溫暴雨等天氣影響,一些企業限產,進行設備檢修和技術改造,生產增長趨緩;近期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下滑,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連續下降,給相關行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此外,制造業內外需求仍然偏弱。

從分項數據看,五大分項指數四降一升,生產端與需求端同時走弱。需求不足拖累生產仍是制造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三大訂單連續兩個月下降,新訂單指數在7月環比下跌0.2個百分點至49.9%,是2012年10月以來首次降到榮枯線以下;出口訂單環比下跌0.3個百分點至47.9%。

而生產量指數也結束2月份以來回升趨勢,再度出現下跌。7月生產量PMI較6月下跌0.5個百分點至52.4%,生產景氣指數下降顯示生產面繼續放緩。高頻數據同樣顯示生產面延續疲弱,發電量同比持續下跌。穩增長政策帶來需求回暖尚未有效傳導至需求面。生產面疲弱導致就業狀況持續惡化,制造業就業指數從前月的48.1%下降至48.0%,非制造業就業指數更是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至49.2%。顯示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已經威脅到就業市場穩定。6大發電集團耗煤量4周平均同比繼續下跌,單周同比跌幅有所收窄,產能利用率低位企穩,顯示生產面依然維持疲弱。

中小型企業前景繼續惡化。大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等穩增長政策發力環境下,景氣度基本維持平穩。而中小型企業經濟度持續惡化,特別是小型企業,7月PMI環比下挫0.6個百分點至46.9%。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很不樂觀。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發力點還是在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等方面。而基礎設施的投資拉動對中小企業、出口型企業的拉動作用相對有限。

新工具或誕生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呼喚寬松政策加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針對PMI指數表現的問題,應抓緊落實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著力提高政策效果。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對今年下半年宏觀政策定下了基調。決策層對經濟下行壓力及相應風險的關註度顯著提高,對穩增長的訴求明顯上升。穩增長將成為下半年經濟政策的主基調。在此情況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或仍將保持寬松,以實現政府推動實體經濟企穩回升的目標。

“短期內,總體需求難有明顯改善,新興行業有亮點但占比有限,工業生產下行壓力仍大,基建等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抓手。”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我國制造業PMI有所回落,但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4.8%,連續3個月呈上升走勢,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加快表明制造業結構繼續優化,非制造業運行穩定性有所增強。我國經濟運行具有保持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基礎。

野村證券在研究報告中稱,PMI呈現下滑,表明經濟增長勢頭可能在7月略有放緩。“央行預計會在8月降準,今年還可能再度降息25個基點,降準50個基點。”

“雖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表述繼續為‘積極’和‘穩健’,但其它表述顯示,財政政策在下半年將顯著發力,而寬松貨幣政策將繼續加碼。”徐高表示。

事實上,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的措辭,意味著三季度財政政策將有更為實質的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都將繼續加碼,通過PSL、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城投債發行加速以及房地產貸款限制放松等引導金融系統過剩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這次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的專項建設金融債。

據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處證實,為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國家發改委擬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向郵政儲蓄銀行定向發行長期專項債券,建立專項基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中央財政按照專項建設債券利率的90%給予貼息。近期第一批專項建設債券即將推出,各地已進入相關申報程序。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李奇霖對媒體表示,政策性銀行發債的好處就是能夠讓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聯系起來,央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來影響市場的流動性。微觀來看,政策性銀行發債應該是常規化穩增長的措施。

  • 華夏時報
  • 李凈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