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領22K月薪到操作八位數資金 科技男專挑「三力成長股」 散戶升級成達人

2013-05-13  TWM
 
 

 

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工程師開始做起,蕭非凡三十九歲就當了專職投資人,他很早就不需為五斗米折腰,至今離開職場十三年,已在股市累積了數千萬元的操作規模,並且建立一套屬於自己「三力成長股」操作心法。

撰文.林心怡

平常日的晚間九點,站在小小會議室前方教課的蕭非凡,滔滔不絕地分享他的投資邏輯。小班制的課堂上,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沒有一個學生中途離席,其中還有幾位是專程從高雄搭高鐵來台北聽課的「粉絲」。這位學員口中的「蕭老師」,不僅熱中教學,也是位手上操作規模逾八位數字的股市達人。

「其實剛出社會時,我壓根兒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靠股市投資,加速累積財富。」蕭非凡笑說。原來,家中有五個兄弟姊妹、出身公務員家庭的他,也曾當過十幾年的平凡上班族。大學念的是交大資訊工程系,喜歡舞文弄墨的他說,嚴格來說自己只對「算術」有興趣而已。「退伍後,我曾在電子公司當過一年的工程師,當時起薪二萬二千元,但我嫌工作內容整天寫程式、修正電腦錯誤實在太無趣,想說報考商研所換跑道,挑戰一下自己的能耐。」買對趨勢股 賺到人生第一個二百萬元只是,他第一次買股票,就遇上一九八八年的「郭婉容事件」,台股萬點崩盤的大修正,讓他初試啼聲就慘遭滑鐵盧。「還記得我第一次買的股票是麗正,花了二十幾萬元,買了三張成本價約在七十七元左右,沒想到後來股市崩跌,最低還一度跌到十幾元,雖然後來股價漲回六十幾元,但還是賠了七、八萬元。」一九九四年至九五年期間,當時任職電子公司行銷企畫的蕭非凡,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有機會認購尚未掛牌的旺宏電子。「當時從友人那裡得知,他們的認購價是面額十元,且若無掛牌上市還會付息買回,我那時就相當看好半導體產業前景,不但標了會,還向姊姊借錢,湊足五十萬元買了五十張,不到二年的時間以股價五十元賣出,獲利二百萬元,賺到了我的第一桶金。」經歷第一次美好的股市投資經驗後,蕭非凡開始迷上股價偏低,但有機會大爆發的成長股,「我的投資經驗是,與其短線殺進殺出,還不如看對產業趨勢,長抱大波段賺得比較多,畢竟一開始,上班族白天還是要專注在正職上。」蕭非凡笑著說,自己一度想換跑道去廣告公司當「創意人」,但沒進成廣告界,倒是在友人引薦下進了創投公司任職,「在一次又一次的Call公司經驗中,讓我累積了對產業研究的興趣與功力。」聚焦「三力」 買美磊、信音、濱川翻倍研究股市期間,蕭非凡看了不少股市的書,「像是科斯托蘭尼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給我最多的啟發,《蘇黎世投機定律》則是我放在床頭隨時翻閱的金科玉律,其他如費雪的《非常潛力股》、《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與威廉歐尼爾的《笑傲股市》,都是成長型投資的葵花寶典;技術分析方面,我從《股票K線戰法》、《股價趨勢技術分析》受惠最深。」因此,從基本面挑成長股,成了蕭非凡的核心選股主軸。例如讓他大賺數倍的信音、美磊,都是他的經典代表作,而他口中的成長股,必須具備「三力」:「產業有成長驅動力」、「企業有競爭力」、「投資具吸引力」。

而這些成長股,首先絕大部分是公司股本小於三十億元、成長動能強,其次是近三年營收或獲利成長率高於產業同業,且獲利呈跳躍式成長,至少三至五成以上,營益率接近或大於一○%。

最重要的是,公司在該產業技術、通路等競爭力中,至少有一項領先者,至於符合上述條件且股價在二十至三十元者,更是他的投資首選。

例如,○六年讓他股價大賺三倍的信音,就符合上述投資邏輯。他分析,信音當時生產的音訊連接器,正逢由筆電應用跨入手機應用的熱門題材,加上該公司在確定接獲華寶及富士康等訂單後,未來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二元出頭大幅跳升,讓他在○六年三月股價二十二至二十三元間分批布局,並設定目標價六十五元(約本益比十七倍左右)。後來,同年十二月,信音股價來到目標價後,他開始陸續停利,最高價賣在七十元附近。

「如果我當時對技術面與籌碼面能更著墨些,或許就會續抱到九十元以上再出場。」有了這次「賣太早」的經驗,讓蕭非凡開始搭配技術面找賣點。

另一個讓蕭非凡津津樂道、倍數獲利的經典代表美磊,也是同樣的投資邏輯,○九年三月,他從股價二十元以下開始買進,主力產品為電感、射頻元件的美磊,並一路加碼至接近三十元,直到六十五元才出脫持股,倍數獲利。

「當時為因應薄型筆電與高階智慧型手機興起,相關元件微型化規格升級趨勢形成,美磊不但投入研發早且適時擴產並打入蘋果供應鏈,此舉讓美磊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不到二元,出現倍數跳升的機會,這些都是我持續布局加碼的理由。後來我在本益比十五倍,與周線形態的滿足點六十五元開始停利出場,最高賣在六十六元。」至於○九年布局大賺的濱川,則是搭上當時筆電興起第一波輕金屬機殼風潮,使得公司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一元出頭成長三倍以上。○九年九月,他在濱川股價三十元以下積極買進,一路加碼到三十元附近,當股價來到六十七元(約十五倍本益比)附近,隔年的四月,股價在七十元附近全數出場。

從失敗驗中 學會「不與市場作對」至於一一年八月布局的立端,他則是看好雲端趨勢的題材,「網路安全為雲端成長關鍵,因此我很看好主力產品為網路安全平台的立端。且該公司掌握國際大廠客戶訂單後,營收及獲利也逐季出現明顯成長訊號,公司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損益平衡跳升至二元以上,加上技術線形轉佳,讓我開始試單布局。」雖然蕭非凡於一一年八月在立端股價二十元附近布局買進,且九月歐債惡化時股價仍逆勢上漲超過二十七元,但他考量大盤風險,還是在股價二十七元先行出場。

隔年元月總統大選完股價反彈後,因成長力道未減,當股價突破二十七元後,蕭非凡再度進場,雖然三月創四十一元波段新高,有陸續減碼,但因看好長線趨勢,至今仍持有部位。

不過,投資股市多年,蕭非凡承認也曾因「與趨勢對作」以及「先入為主」的堅持,無法即時順勢操作而錯失獲利良機,甚至蒙受損失。「例如金融海嘯就讓我好好上了一堂總體經濟的課,只不過學費很昂貴!」蕭非凡指出,當時台股指數頻頻破底,最低跌到三九五五點的期間,他卻因為「猜測底部」,一度賠掉了三成的資金,「那次經驗讓我學會了,當全球總經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就不要妄自猜測底部,最後只會越套越深!」此外,他也曾因過度「迷戀」電子股,而錯過了布局傳產股大賺的機會。「因為我長期在電子產業工作,與電子股高倍數的獲利經驗,讓我對該類型股票情有獨鍾,卻一度忽略了部分電子業走向微利時代的事實。在聽聞友人從十幾元開始布局潤泰全,長抱五年最多達一百元的經歷後,改變了我對傳產股的思惟,特別是對中國內需成長股的看法。」蕭非凡表示,「近二年來,我開始研究超過二十檔中國收成股的次產業,從產業集中度、市場占有率、長線觀察籌碼變化,讓我也曾抓到大華金屬、全家等股大賺一倍的獲利報酬。」持續看好「TSMC」概念股至於展望台股未來走勢,蕭非凡直言,大盤指數的低度波動將是常態,在低經濟成長率、大盤指數的低度波動,以及大盤陷入低量狀態的「三低」行情下,資金會朝更有效率的強勢股靠攏。「我認為,強勢股的核心特色大都是贏者全拿,或者建構了跨客戶、跨平台、跨應用的競爭優勢,我在晶圓代工、光學鏡頭、觸控面板,以及記憶體封測等產業就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因此,蕭非凡在今年的投資主軸定調在「TSMC」上,也就是行動裝置的輕薄化︵Thinning︶、零組件的去三星化︵Samsung-away︶、中國收成股︵Mainland China︶與生技醫藥股︵Medicine︶,以及雲端運算︵Cloud-computing︶。

其中,所謂的﹁輕薄化﹂與﹁去三星化﹂趨勢則是發生在面板產業、晶圓代工、載板、記憶體與相關的設備廠商都可望受惠,包括TPK宸鴻、鎧勝、牧德都是他持續看好的股票。

另外,中國收成股可參考產業集中度高且市占率領先的汽車零組件廠商宇隆、汽車用印刷電路板敬鵬、成衣上游廠商東隆興,都是值得留意的標的。至於雲端運算概念仍以網路安全為首選,其中彩富則有機會搭上安全監控產業升級換機潮商機。

「其實,股市不是賺偏財、橫財,是正財、是恆財!」在蕭非凡的股海字典裡,「投資是藝術,也是哲學。」好為人師的蕭非凡,喜歡教學也喜歡寫作,目前的著作包括《沒人教你的基本面投資術》、《散戶升級的必修課》等書籍,並且在網路上以暱稱﹁股海奇兵﹂經營他的﹁史坦部落格﹂,廣受好評,甚至開設股市教學課程,希望以教學相長的方式,分享他多年的投資心得。

蕭非凡

出生:1963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台股會客室」講師學歷:台大商研所、交大資訊工程系著作:《沒人教你的基本面投資術》、《散戶升級的必修課》

蕭非凡

成功選股6心法

心法1 股本小於30億元甚至10億元。

心法2 產業成長動能明確。

心法3 近三年營收或獲利成長率高於產業同業,且獲利呈跳躍式成長,至少是30%~50%以上,甚至是超過100%以上者尤佳。

心法4 營益率至少接近或大於10%。

心法5 產業具領先地位,在技術、通路等競爭力中,至少有一項領先。

心法6 股價在20元~30元者優先布局考量。

蕭非凡從基本面持續看好的5檔個股個股 5月7日收盤價(元) 看好理由

F-TPK宸鴻

(3673) 599.00 產業競爭力強,具有「贏者全拿」的基本面優勢。

F-鎧勝

(5264) 175.00 受惠供應鏈洗牌的利多,股價仍有上漲空間。

牧 德

(3563) 60.60 受惠自動化資本支出增加的利多,本益比相對偏低。

敬 鵬

(2355) 37.75 業績持續看好,本益比相對偏低。

東隆興

(4401) 55.00 成衣上游廠商基本面持續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6

東協就業具「三力」 贏在起跑點 語言、文化、地域性 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5-12-28  TWM

當台灣經濟停滯不前時,東協卻正在快速發展。想到東南亞各國力拚高薪,除了勇氣之外,還需要具備語言力、適應力、移動力。

從胡志明市,搭下午兩點的飛機,傍晚就回到台北了。」凱撒衛浴副總經理陳威志形容,到越南上班其實沒有想像中遙遠。

確實如此。勇闖東南亞,離家約三千公里,飛行三小時至四小時半,每兩、三個月回家一次,說著英語或當地語言……,這樣的工作形態,已漸漸成為許多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常態。

三十歲的黃暐婷,就是其中一例。一年前,她在曼谷就業,目前是泰國三大百貨集團之一Siam Piwat的女裝採購,負責引進年輕時尚的新品牌、發掘有潛力的亞洲設計師。

黃暐婷畢業於台北大學社工系,取得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創意管理碩士之後,曾在台北一家顧問公司上班,後來工作遇到瓶頸,決定追隨泰國籍男友,到曼谷工作。

東協人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專家認為,語言力、適應力、移動力,是海外工作必備的三種基本能力。

語言力》建立人脈

英語是必備 再學當地語

「在泰國找工作不容易,語言是最大的阻礙。」花了一年時間學泰語,最後在百貨業找到工作的黃暐婷坦言,她原本也想在曼谷找行銷及創意管理相關工作,但語言上仍有障礙。而採購工作,主要是用英語與國外設計師溝通,因此泰語門檻相對較低。

黃暐婷認為,到東南亞工作,除了英語要好,還要多學一種當地語言,才方便與人溝通。「開會時,除非與我的案子有關,他們會盡量用英語,否則都以泰語為 主。」對黃暐婷來說,無法掌握泰語,就要花更大的力氣建立人脈,並了解當地消費者習慣。所幸曼谷是國際觀光大城,百貨業以觀光客為主,讓黃暐婷有了發揮空 間。

根據一○四資訊科技發表的「二○一六年職場十大趨勢」,其中一項就是,隨著東協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效應發酵,東南亞語已經躍升為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

一○四資訊科技副總經理陳嵩榮分析,目前一○四網站上,工作地點在東南亞的,共有一七五○筆職缺,其中,九十七筆要求越南語能力、五十五筆要求泰語、三十一筆要求印尼語……。可見企業對於語言力,要求趨向多樣化。

「過去十年,上課學習泰語和越南語的民眾,約有三千多人次,近三年就占了一半。」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語言訓練組組長周秀安指出,東南亞語近年來的報名狀況明顯熱絡,而且多半以商務需求為主。

以越南語課程為例,二○○五年開設至今,剛開始每年上課人數最多不超過兩百人次,但從一二年以來,平均每年修課人數達四百至六百人次,是原本的二到三倍,甚至比法文、西班牙文等歐語人數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東協十國「各說各話」,在學語言前,必須先想好要去的國家。周秀安指出,目前最熱門的東南亞語包括泰語、越南語、印尼語等。

此外,無論是在曼谷百貨公司擔任採購的黃暐婷,或者在建設公司上班的林順曼,由於他們所在的公司擁有很多中國客戶,因此,懂中文也成了在東協工作的優勢之一。

「在全球化的時代,上班族最好忘記自己的國籍。」一○四資訊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近年來,台灣人才南進的趨勢成形,有別於過去以製造業為主,南進的第二波已轉向金融、連鎖餐飲和服務業。

適應力》提升效率

練就在地化 懂同事思惟

除了克服語言問題之外,外派到東南亞,也必須練就文化適應力。

晉麗明建議,若要到東南亞闖蕩,就必須學會「當地化」,以開放的心態和冒險精神去面對異國文化,否則很難走出舒適圈。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工作近一年的徐芳雅也認為,「具彈性,喜歡接觸不同文化」,是到海外工作的基本心態。曾留學美國的她說,即使同是黃種人,習性卻不一樣,而學習一起共事,是個重要課題。

派駐越南十三年、國泰金控越南茱萊分行總經理阮豐利,經常需要和越南央行官員打交道,深深體會到:「和越南人講話,須用當地人思惟,否則很可能會錯意。」他舉例說,越南官員會講官話,打電話詢問時,他們既不會明確拒絕,也不會明講,就說「照規定」。

然而,越南仍是人治的國家,規定有很多灰色地帶。「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讀法規,就會有落差。」阮豐利表示,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台灣人和當地同事工作時,須花很多時間往返、反覆確認,而且變數多,抗壓性要很強。

移動力》把握時間

交通頗費時 先心理建設

到東南亞工作,須具備的第三種能力是,移動力。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都地域寬廣、基礎建設欠佳,幾乎都要開車或搭飛機,即使是市區內移動,卻因塞車嚴重,往往浪費很多時間在交通上。

在越南工作六年多的王佑鑫,早已習以為常,他在胡志明市開車,一個月就開了五千公里。

目前外派東南亞,多以業務為主,更需要克服長途移動的壓力。在曼谷當鋼鐵公司業務的姚俊吉,必須到偏遠地方拜訪客戶,不僅工作時間動輒十二小時以上,舟車勞頓也是一大身心考驗。

家庭因素,也是移動力的一大考驗。陳威志認為,在東南亞工作,需要花時間適應當地生活,還須克服離鄉背井的心情。

「到東南亞工作,前面兩、三年往往是關鍵。」陳威志指出,凱撒衛浴每年招攬三、四名儲備幹部,根據過往經驗,在越南待了三年之後,大概有一半的人會選擇留下來。

「未來最大的市場,就是工作之所在。」曾出任駐印度代表、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表示,過去台灣人把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中國,打拚二十多年,累積了財富。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思考自己的戰場在哪裡?翁文祺說,答案很明顯,就是崛起中的新興國家東協和印度。

當國內經濟停滯不前,東南亞發展正當火熱,對年輕人來說,到海外工作,勢必是一條新出路。你準備好了嗎?

黃暐婷掌握至少三種語言,包括泰語、英語和中文,讓她順利在曼谷當地的百貨集團找到女裝採購工作。

東協物價高!

大馬印尼相對低

——台灣月薪4.5萬元,

到東協要領多少才相當

國家 大麥克價格

(美元) 物價倍數

(與台灣比) 需領月薪水準

(新台幣)

馬來西亞 2.01 0.79 35500 印 尼 2.29 0.90 40500 台 灣 2.55 1.00 45000 越 南 2.75 1.08 48600 泰 國 3.17 1.24 55800 新 加 坡 3.44 1.35 60750 菲 律 賓 3.61 1.42 63900 註1: 大麥克價格是指在不同的國家,可用多少錢買一個大麥克漢堡。

註2: 以主計總處104年9月底平均薪資為基準。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 整理:洪依婷東協怎求職?多元管道報你知

台灣求職網站

104人力銀行東南亞工作專區1111人力銀行東南亞工作專區

東南亞求職網站

Jobstreet(http://www.jobstreet.com) JobsCentral(http://jobscentral.com.sg)JobsDB(http://id.jobsdb.com/id)

其他培訓管道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