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5月一手註冊量 中原:勢破萬宗
1 :
GS(14)@2019-05-26 10:30:0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377&issue=20190526
【明報專訊】中原地產研究部指出,截至本月22日,2019年首5個月一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登記暫錄9,809宗,總值1,075.6億元,宗數已經超越2018年上半年的7,591宗,按年高出29.2%,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預計,今年首5個月一手登記可達1.05萬宗,反映一手空置稅將至,刺激發展商加快賣樓,積極推售新盤及貨尾所致。
至於按月登記數字,截至5月22日,本月一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登記暫時錄得1,802宗,總值191.6億元,預期本月全月約有2,500宗及250億元,將較4月的2,757宗及275.4億元,按月下跌9.3%及9.2%。
5月二手暫錄3217宗 總值305億元
二手登記數字方面,截至5月22日,本月二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登記暫時錄得3217宗,總值305.8億元,預計本月整月登記可達4,500宗及涉420億元,將較4月的4,623宗及435.2億元,分別下跌2.7%及3.5%,反映新盤銷情暢旺,拖慢二手屋苑交投步伐,而5月份中美貿易戰局勢惡化的影響,將於6月的登記數字中反映。
活化工廈變身過渡房屋零申請 投資者:5年後發展存疑 難控成本
1 :
GS(14)@2019-05-27 16:50:0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344&issue=20190527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重啟活化工廈計劃,其中包括由民間主導改裝整幢工廈作過渡房屋建議,以解房屋供應燃眉之急,惟如意算盤未能打響。過去曾贊同此發展方案的「舖王」鄧成波之子、陞域集團主席鄧耀昇,更轉軚不支持,指工廈改作過渡房屋不超過5年,僅屬短期發展,5年後發展存疑,增加發展風險,決定放棄有關發展。
明報記者 甘潔瑩
就新一輪活化工廈計劃申請,本報曾向地政總署查詢,該署回覆指,2018年施政報告公布的新一輪活化工廈計劃涵蓋6項措施(見表),當中4項分別為重建、整幢改裝、擴闊緩衝樓層的准許用途,以及改裝以提供過渡性房屋,需向地政總署申請。到目前為止,該署接獲2宗重建的申請,同時已就5宗有關重建的規劃申請及1宗有關整幢改裝的規劃申請向規劃署提供意見,即至今尚未接獲改裝作過渡房屋的申請。
鄧耀昇轉軚不支持
資深投資者鄧成波孻仔鄧耀昇,旗下陞域集團於首輪活化計劃中共遞交20個申請,當中19個獲批,尚餘1個申請尚待處理文件,可謂積極參與活化工廈。過去鄧耀昇極力支持改裝工廈作過渡房屋,但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這發展方向是他獻計給政府,因他發現公屋申請宗數高逾20萬個,若將工廈改作過渡房屋,市場定能消化一批排隊輪候公屋的申請人,認為「做得過」,一個工廈能改裝為600至900個房間,能有效協助政府增加房屋供應。
不過,在新一輪活化工廈計劃中,有關工廈改作過渡房屋的措施,除租期不超過5年外,亦未有提及5年後的發展方案,鄧耀昇表示,「曾建議政府批出過渡房屋許可之時,同時批出酒店發展的申請,好讓過渡房屋租期完結後,可保留有關設施作經營酒店之用,但政府未有回應這個建議。」正因為過渡房屋租期完結後的發展存疑,亦不能確定改裝成本能否在租期內回本,令發展風險增加,故在新一輪活化工廈申請中未有選擇此發展方案,但整體而言,是次活化工廈措施屬多元化和具彈性。鄧又透露,是次計劃遞交約10個申請,目前正預備相關文件,對於申請數目較首輪計劃大減一半,他不諱言,物流業對倉庫需求大,出租工廈亦屬不錯的投資。
麒豐資本:補地價磋商時間較長
另一工廈投資者麒豐資本,其共同創辦人洪英偉亦稱,過渡房屋方案租期僅5年,難以控制及計算成本。對於其他的措施,他認為有部分細節不夠清晰,如整幢改裝項目,當中有10%樓面須作政府要求的特定用途,但未有具體說明特定用途;重建工廈能予以增加地積比率,但當中需要補地價,與政府磋商補地價的時間可能很長,從而增加發展成本。雖然如此,但麒豐資本仍會物色合適發展的工廈項目。
陸振球﹕「磚頭民族」與「金融民族」的碰撞
1 :
GS(14)@2019-05-27 16:50:17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294&issue=20190527
【明報專訊】上周六獲浸會大學邀請為一批中港MBA同學演講,主要分析大灣區樓巿前景和對貿易戰加劇的看法。筆者在演講中指出,最近的中美貿易戰,不要單從經濟利益角度分析,也要思考可能涉及中美的文化差異,彼此的碰撞因子早已存在,並引述第一太平戴維思的一份分析中美兩國人民財富構成的差異的研究報告,反映兩國人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差異,值得細讀。
該報告表示,以2018年統計的數據得出,美國人財富中逾七成屬金融資產,中國則只佔不足四成,同一時間,中國人均的財富中約六成屬「磚頭」,美國則只佔兩成多,另美國人的負債比例也較中國人高。
筆者指出,金融資產一般價格較波動,持有者會較願意承擔風險,負債較多也是願承受風險的印證。相對下,喜歡「磚頭」的會較保守和不喜歡冒險,做人處事,也可能較溫和,加上金融資產很多時是零和遊戲,只有我贏你輸(或相反的我輸你才贏),所以在談判時往往不留餘地。大家看看特朗普在中美貿易戰是如何談判,喜歡採用極限施壓,不留情面,而中方則往往強調希望互惠共贏,較多採守勢或靜觀其變,就算做反制行動也相對克制低調?
在貿易戰開始後,美股表現明顯較中國股巿強,但中國股民比例也較美國小,所以股巿大跌後暫也未對經濟和民生構成重大衝擊,樓巿更是稍稍受壓又再回升,政府更加減少樓巿的調控措施,根據上述的推論,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