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走佬視后:雯女北上 可頤跳槽

1 : GS(14)@2015-05-27 08:52:14

鄧萃雯


胡杏兒在11年憑《萬凰之王》首嚐視后滋味,今年7月約滿的她外闖影壇,現無綫餘下的視后級藝人可謂所剩無幾。



李司棋(07年《溏心風暴》)

去年12月約滿無綫,今年3月播放的《水髮胭脂》為其告別作,現自由身接劇,有傳她將接拍劉家豪和梅小青的now TV劇《黃金風暴》。



鄧萃雯(09年《巾幗梟雄》、10年《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兩奪視后的雯女前年拍畢《金枝慾孽貳》後離開無綫,現主攻內地市場。


張可頤

張可頤(03年《九五至尊》)

12年約滿無綫後轉投港視,去年播放的《來生不做香港人》,成功活演劇中的女強人角色,大獲網民推崇。



宣萱(99年《刑事偵緝檔案IV》)

11年與無綫結束18年賓主關係,現自由身接戲,最近應老友陶大宇邀請,任有線節目《我愛煮食男》嘉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27/191614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08

恒生兩基金北上 委建行代銷

1 : GS(14)@2015-07-06 16:17: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6/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繼中銀香港(2388)後,恒生(0011)亦宣布迎戰基金互認,其全資附屬公司恒生投資旗下兩隻基金「恒生指數基金」及「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已經向中證監申請註冊並在內地銷售,並由建行(0939)負責代理及分銷,成為恒生首批北上的基金。

南下基金未有落

恒生指出,早於基金互認開放申請首日(7月1日),上述兩隻基金已經「搶閘」透過建行向中證監遞交申請。恒生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表示,建行為恒生的QFII內地託管人,亦是恒生投資的RQFII的內地託管人,兩行合作超過10年,基金互認令雙方擴大合作。不過,恒生在南下基金似乎未有落,僅表示正與內地基金公司洽談中。

資產總值共逾600億

據恒生資料顯示,「恒生指數基金」早於1998年成立,截至今年6月底,其資產總值逾23億元。至於另一隻北上基金「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則為聯接基金,於2003年成立,單一投資在「恒生H股指數上市基金」。雖然截至今年6月底,前者資產總值達10億元,但後者資產總值則接近6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85

港醫生稱不宜切除 家人盼冷凍療法有效 18歲仔長巨瘤 北上尋生機

1 : GS(14)@2015-09-14 19:21:22

■醫生曾替腹部腫脹的俊仔開刀,惟發現腫瘤不宜切割,令其腹部留下長疤痕。張鼎和攝


【本報訊】剛考完DSE的湯俊峰(18歲),今年5月腹部突然長出拳頭般大腫瘤,其後腫瘤以幾何級數生長,現時已長成逾10吋巨瘤,服藥未能縮細。其姊引述醫生指他患罕見侵略性腫瘤,因胃部被腫瘤壓住致暴瘦,加上腫瘤附有很多血管,若動手術有流血不止危機,生存率不足2%。家人昨決定帶俊仔出院,前往廣州求醫,希望爭得一線生機。記者:金敏琍 張鼎和 周子惇



經過半日舟車勞頓,俊仔昨傍晚抵達廣州一間腫瘤醫院時已十分疲累,他感謝讀者的關懷,家屬今日將會見醫生。據知其家人日前到該醫院問症,得悉可用冷凍療法醫治腫瘤,希望一試。其實俊仔日前在本港威爾斯醫院留醫時曾患肺積水,院方替他插喉醫治,至昨晨肺積水病情好轉,家人即安排他出院北上。俊仔高高瘦瘦,原本體重129磅,腰圍28吋,但現時增至149磅,腰圍暴增至40吋,其二家姐欣欣稱過去4個月因巨瘤壓住胃部致無胃口,現時面頰,雙手,背部瘦至見骨,所增加20磅來自腹部巨瘤,巨瘤更影響血液循環致雙腳腫脹。



全港僅13宗同類個案

今年5月,俊仔考畢DSE(中學文憑試)不久,感肚脹不適到私家診所求醫,醫生指疑是胃氣脹,但他服藥後未有改善更感腹痛,由家人陪同到仁濟醫院求醫。「家姐帶我去仁濟睇急症,照到肚有個拳頭咁大嘅瘤」。其姊稱,俊仔6月底接受手術,但開刀後醫生發現腫瘤長有很多血管連着腹部,擔心手術中流血過多會有生命危險,立刻縫補傷口,現時他胸口至下腹,留下長逾10吋粉紅色的疤痕。「仁濟幫我開刀,醫生見到個瘤,話太多血管黐住,割唔到,驚一開刀會整爆啲血管,流血不止」。其姊又引述醫生指俊仔患上的是罕見的侵略性腫瘤,全港只有13宗同類個案,俊仔其後獲轉往瑪嘉烈及威爾斯醫院,腫瘤亦於過去3個月極速增生數倍,其姊指醫生評估切除腫瘤手術風險高不宜進行,若做切除手術,生存機會低於2%,建議服藥令腫瘤變細再切除。



「點解18歲發生咁嘅事」


可是腫瘤每日長大,本月初還是9吋長,5吋闊,但10日後暴增至10.5吋,更壓住胃及肺部,「食乜嘢,嘔乜嘢!」7月DSE放榜,俊仔成績不理想,但面對日漸長大的巨瘤,原本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亦一度失望。家人指,俊仔一向健康,亦無不良嗜好,只愛打乒乓球,他曾向家人透露希望從事飛機維修工作,一邊進修一邊工作,在發病前他常去小童群益會義教小朋友打波,所以當發現腹部腫瘤越來越大,十分徬徨。俊仔之前一直服藥,但腫瘤不受控制不減反增,他亦感氣餒,其姊哽咽說:「細佬一開始都好似冇嘢咁,個個喊佢都冇嘢,但佢噚日喊,話驚自己有事,問點解18歲發生啲咁嘅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914/19294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79

胎兒分解被母體吸收 盈盈流產園方24小時監察 會否北上再繁殖待研究

1 : GS(14)@2015-10-08 07:13:10

■盈盈流產後仍有懷孕反應,須留在房內休息未能與遊客見面。海洋公園提供圖片


【本報訊】宣佈懷孕不足一周,海洋公園昨證實大熊貓盈盈流產。據最新超聲波相片顯示,盈盈體內胎兒已無心跳,身體結構受破壞並停止發育,部份結構更被母體吸收。四川大熊貓專家指現時未有科學證據解釋原因,僅指情況並不罕見,認為各項準備措施充足。園方稱會繼續24小時監察盈盈狀況,明年會否再北上參與繁殖計劃則有待研究。記者:佘錦洪



原預期本周內分娩的大熊貓盈盈前晚驚傳胎兒不保,海洋公園昨日下午急忙召開記者會,正式確認流產。海洋公園獸醫李富康表示,昨晨為盈盈進行超聲波掃描時,發現胎兒由日前見到清晰頭部及臀部形狀,變得不明確及明顯有分解現象。他指胎兒結構受到破壞並停止發育,亦再無心跳,部份組織懷疑被母體吸收,斷定胎兒已失去生命迹象。



獸醫稱之前無異樣


李稱盈盈一直由專人24小時監察,其間配合檢查,有定時抽血、驗尿及照超聲波,形容發現有問題前是「Nothing has gone wrong(之前無異樣)」。專程由四川來港協助分娩的卧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獸醫主管王承東亦指,多年來一直與海洋公園合作,認為整個團隊已為盈盈提供最好照料,「如果發現有問題早就指出了」。王承東引卧龍中心多年經驗指,母體吸收在大熊貓身上並不罕見,每年各國照顧大熊貓機構交流會上都有分享相關案例;但由只能在分娩前18天方可經超聲波檢查得到胎兒,他們現時仍缺乏足夠科學數據解釋母體吸收的成因,亦難有確實數字去界定發生機率。他又稱母體吸收不影響日後懷孕,胚胎能成功着床已證生育機能良好,將留港與海洋公園團隊密切監察盈盈情況。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部執行總監蔣素珊指,盈盈從送往四川參加繁殖計劃到完成回到香港,一直由專家團隊作評估,確保盈盈無受任何壓力及保持鎮靜,不認為運輸過程是導致母體吸收的原因。她料盈盈可於短期內恢復,不會影響明年發情期,但會留港抑或再次參加繁殖計劃,則要由團隊與四川研究後再作決定。



繁殖期可至18歲


海洋公園動物部高級館長祝效忠亦指出,盈盈雖未能成功產子,但經繁殖計劃後已學習到自然交配經驗,算是完成其中一個目標。他又稱大熊貓一般繁殖期可至18歲,相信盈盈仍有機會懷孕,會繼續安排人手24小時照顧盈盈,惟因仍經歷懷孕反應,目前仍需留在後勤基地,亦會限制熊貓館人流使其靜心休養,但未知幾時可再與遊客見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08/193248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80

萬南 二五中環 金融界組團 北上睇NBA

1 : GS(14)@2015-10-18 23:19:04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93185&search=1

好多香港人鍾意睇NBA,但現場睇就未必有機會,難得上星期日快艇同黃蜂兩隊深圳打季前熱身賽,再加上籃球之神佐敦兼黃蜂班主都有到,所以門票晨早賣晒,情況就好似Madonna演唱會飛咁一票難求。
萬南有個上市公司老闆,怕且都係炒十幾張靚位門票返,預埋小弟上去睇,張飛面價都要三千幾銀人仔,可能好多觀眾唔熟NBA規矩,所以大會透過熒光幕介紹打法,感覺相當奇怪。
萬南入到去四圍望,發現唔少財經演員聯同幾位上市公司老闆齊齊上睇波,感覺就好似喺中環咁不停撞到朋友。講番場波,因為有靚仔華人林書豪在陣,每逢佢出場,零舍多女粉絲狂叫,而佢老闆佐敦更勁,包括萬南在內好多粉絲見到佢同觀眾揮手,已經開心到飛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21

港資北上開養老院 港式服務吸客

1 : GS(14)@2016-01-25 01:50:40

2016-01-01 HJM

中央政府全面推行「普遍二孩」政策,地產巨頭紛紛進軍養老房產,醫藥保健類股票基金不斷升 人口老化是棘手挑戰,老有所養則蘊藏商機,《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高達106萬億元人民幣。內地銀髮市場龐大,有港人出資1500萬人民幣在廣州開辦養老院,用5年時間引入港式專業護老服務。負責人認為,發展養老產業是長線投資,先有社會效益,才有經濟效益。

「環境清靜,社區醫院齊全,護工態度親切,而且院內經常組織舞蹈、讀詩等活動,很熱鬧,」88 歲的越南籍華僑劉婆婆對廣州市紅升僑頤養老院贊不絕口。4 年前丈夫離世,加上子女長期在外工作,她選擇到老人院安享晚年。

方便和舒適是劉婆婆最為看重的元素。「郊區的養老院雖然空氣好、設備新,但離市區太遠;而有些院舍雖設在市區,但服務質素差。」她說,比較過後覺得紅升滿足了這兩方面的需求,「從老人院出發步行5 分鐘就有地鐵和巴士,附近有商舖和市場……我剛做完胃部手術,吃不了飯,院長就吩咐廚房特地為我煮粥,很貼心。」

某程度上,劉婆婆的話可反映

全院210名老人的心聲。2010年9 月開業,紅升僑頤養老院在一年多後便已滿額,連續四年爆滿。院長劉麗瓊表示,「養老院生意關鍵靠口碑,服務用心,老人家會幫你一傳十十傳百。」

港資難落地 穗團隊解困

港人獨資,是這所養老院的最大亮點。在《CEPA補充協議四》(允許港資在廣東省開辦養老機構)實施3年後,香港投資者白玉潔女士有感於中港兩地人口急速老化,且養老床位供不應求的現狀,於是北上尋找商機。「撇開經濟因素的考慮,她更多是本着愛心來經營這個項目的,她心裏清楚,做養老院,想回本甚至盈利要很長時間。」劉麗瓊如是解釋創院初衷。

雖有資金,外加政策支持,但不熟悉內地事務的白玉潔仍不知從何入手。經朋友介紹,她找到有多年辦院經驗的劉麗瓊。雙方商定以「港人投資+穗人運營」的形式創辦養老院舍。然而,即使熟悉辦事規則,劉麗瓊在申請獲批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不少困難,單單申請一個食品衞生許可證就花了一年時間。「我按照相關部門在官網上的要求準備好資料,沒想到去辦理時卻被告知還欠某個文件;當我補齊文件再去申請,對方又說需要提供另一份證明。」而在辦理稅務發票時,她又遇到稅局人員懷疑投資者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要延長審批時間。「不過,香港投資者若想進軍內地養老市場,最佳落地辦法還是找當地的成熟機構合作,畢竟內地機構懂得各種遊戲規則和辦事流程。」

移植港式服務 建無牆院舍

護工照顧不周、管理方式落後是內地老人院經常受詬病的地方,建院之初,白玉潔和劉麗瓊就達成共識,要引進香港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從而形成競爭優勢。

多次到香港參觀學習,劉麗瓊認為香港養老服務最大的特色是有社工參與,他們能照顧到老人家的情感需求,並能幫忙協調老人、家屬和院方三方的關係。「香港有專門的《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當中要求只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註冊人員方可申請養老機構專業崗位。」但內地社工行業仍在起步階段,要找專業人士進駐老人院並非易事,劉麗瓊想到從香港請導師過來陪訓員工。「我們向聖雅各福群會購買了社工督導服務,資深社工會定期舉辦講座和工作坊,如探討照顧老人情緒、開展臨終關懷服務等,加深員工對照顧老人的理解。」如今,養老院給每位老人都設立了健康檔案、情緒檔案,員工每隔兩三個月會與老人進行訪問談話,及時了解他們的最新想法和需求。

另一香港特色是將院內的養老服務向社區進行延伸。比如有老人跌傷在家,養老院雖沒有床位,但可以派護工上門照顧;部分日托服務會開一輛車把社區的老人統一接到養老院照顧,傍晚時分再把他們送回家。借鑑這些做法,劉麗瓊在養老院所在的東山口社區建起了一個以15 分步行鐘路程為半徑的社區養老圈:與社區醫院合作,醫院給養老院提供臨時床位,養老院則購買醫院的醫療服務,實現資源整合;開設社區長者食堂,為區內老人提供便宜午餐;護工入戶服務也在積極籌備中。「我們希望能打造一個無圍牆的養老院舍,養老院就是要扎根社區,服務社區。」

港老人難留下 盈利仍需時

近年來,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積極興建養老院,路程不遠加上入住費相對便宜,吸引不少港人北上頤養天年。憑藉港人投資這個光環,紅升僑頤養老院在開業之初也有過20 名港籍老人入住,可當身體出現大毛病後,他們都選擇離開,因為醫療保險在內地不適用。

與紅升僑頤養老院的情況相似,位於肇慶市、由賽馬會出資建設的伸手助人護老頤養院,其入住的香港老人從最多時的60 多名下降至26 名(截至2013 年)。香港社會福利署的數據顯示,2009 2010 年度至2013 2014 年度期間,參加「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的人從2985 人降至2096人。

劉麗瓊表示,雖然香港政府在2013 年推出「廣東計劃」,讓在廣東居住的長者毋須回港住滿60天也能領取每月1135 港元的生果金,但與內地較高的醫療費用相比,這筆津貼只是杯水車薪。「在香港公立醫院看病,老人花100多港元就有不錯的治療,但在內地,一個感冒也得花300 元人民幣。另外,香港老人也不太相信內地的醫療質量,有病還是回港治療。」

紅升僑頤養老院目前收費為3000 4000元人民幣/月,價格在當地算中等水平,港式服務讓院內床位長期爆滿。但即使如此,養老院開業至今仍未回本,只是日常收支自2013年起實現基本平衡。

「做酒樓,一天下來結數就可知賺了多少;但做養老產業都是先實現了社會效益,才有經濟效益。如果社會不認同,再漂亮的院舍也沒人幫襯。」劉麗瓊表示,目前養老院也在籌劃增加額外服務以補貼日常開銷,如提供有償的導師培訓,對前來參觀的兄弟院舍收取一定費用等,「這些收費僅用於維持社區飯堂的運營,養老院要實現真正盈利,仍需要全社會對養老產業加以重視和支持。」

中國未富先老 地產商轉攻養老

「5年後,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可達8萬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市場供給量4500億的18倍!」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早前在香港出席社企民間高峰會,他對國內龐大的銀髮商機十分看好,但同時指出,老人經濟蓬勃也反映社會對人口急速老化的恐慌。

人口老化快 養老產業滯後

「有別於一般發達國家『富國老民』的步伐,中國現在是『未富先老』。」徐永光表示,按聯合國標準,一個國家60 歲以上人口佔比達10% 即為老齡化,而中國於2011 年佔比已達13.3%,「再過10年,佔比會達到20%以上」,預計2033年佔比將擴至27%。

有「老人國」之稱的日本,老齡人口佔比為20.5%,徐永光坦言中國老化速度快,「目前某些地區都已經超過20%,例如長三角。因為經濟發達程度較高,且獨生子女政策執行較好,比例更見突出」。

然而,養老產業明顯滯後,「基本上沒有思想準備」。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2 年養老產業的市場需求約為1 萬億元,而實際只能滿足1000 億元。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每100 名老人需要5張養老院床位計算,全國共需養老床位800萬張,而目前僅能供應266萬張。

徐永光指出,中國非得把養老產業迅速發展不可。「一、相關服務供不應求;二、國家經濟增長放緩,面對產能過剩、污染嚴重,製造業空間有限,只能大力發展服務業,養老正是社會剛需。」

老人地產可平價拿地哪裏有商機,地產商就插足哪裏。當恒大、萬達、富力投資體育產業之際,萬科、保利、綠城則進軍養老地產,有些更與保險公司或醫療、養老機構實行跨界合作,在全國各地布局建造老人公寓或大型綜合養老休閒項目〔見表〕。

「剛需太大了!顯然有大量資金湧入養老產業。」徐永光說,政府也「開綠燈」,「去年關於養老的文件就有約10 份上報至國務院各部委」,目標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如果你搞養老地產,就不會按市場價拍賣,改為通過協商取地,投資成本也可以降低。」

香港也有類似長者住宅項目。房屋協會早年推出富貴長者屋計劃,位於北角丹拿山的「雋悅」項目剛於去年底落成,提供500 多個單位,區內開設醫療中心,並以「終身租約」形式租予60歲以上長者,租住權費最平為172萬,最貴高達近2000萬。

徐永光說:「這類項目普遍靠近市區,方便子女探視、上下班都可打個招呼。」而且多數具醫療配套,「有寧波房地產商推出2000套老年公寓,起初市場反應冷淡,後邀大型醫院進駐,公寓即全部售出,因醫院令子女放心。」

硬件齊服務缺 老人不買賬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指出,隨着老齡人口的增加,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老齡房地產業市場。不過社會對養老地產項目的反應現時不算熱烈。據內地媒體報道,上海親和源老年公寓實行會員制運營模式,一次性入門費高達45萬至85萬元人民幣,遠超一般老人和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北京東方太陽城專案屬於度假型產品,但老年客群僅佔三成。

紅升僑頤養老院院長劉麗瓊曾到上海、杭州等地參觀過多個養老房產項目,她認為,當下的養老房產多是以養老為名行售樓之實,並未真正從老人角度出發。「某大型老人樓盤建造了一個娛樂中心,裏面的電影院有400個座位,但我去參觀時,看到只有4名老人家在看電影。我心想,為何不節省資源搞些迷你影院呢?」

她指出,很多開發商都只關注硬件配套,做很多體驗館,疊加養老元素,如在房間增加扶手、平安鐘等設施,目的是把房子賣貴一些。「可對於老人來說,設施倒是其次,關鍵是有懂他們需求的護理團隊提供護理服務,這正是目前多數養老房產項目欠缺的。養老不應是一個噱頭,而是一種關懷。」

房商試水社區養老 收支平衡考驗大去年7月底,保利地產的「和熹健康生活館」進駐廣州保利花園,成為全國首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成為保利進軍養老房產的突破口。據悉,保利將在未來3 年於全國270個社區建立類似的健康生活館。

該館面積約600 平方米,裏面劃分為閱讀文娛區、保健區、養老產品展示區和餐廳區。場館負責人楊澤權介紹,目前館內只有3名員工,館內提供剪髮、沐足、全身按摩等服務,只要成為會員,則能以十幾塊錢享受各種服務,「館內還提供老人營養餐,一餐收費20元人民幣。」

他解釋,收費低廉是對老人的優惠,但收入肯定無法覆蓋日常開支。「我們也在思考該如何運營下去,有打算開設興趣班和提供醫療服務。管理層其實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發展方向,一切都在探索中。」

記者於下午3 時逗留至5 時,只見四五名老人進館。65 歲的陳伯表示,生活館設施挺齊全,但很多服務還沒完善,如理髮師、醫生每周只來兩次。「而且我們都是小區居民,吃飯都會在家,應該很少機會幫襯這裏。」

骨灰安置有市場 台灣經驗可借鑑

銀髮商機也可以是「先人」商機!隨着人口急速老化,未來數年,內地和香港兩地的自然死亡人數將大幅增加,社會對殯葬服務的需求也將迎來高峰。華人向來講究生前死後皆能安居,骨灰安置服務有望成為下一個香餑餑。

酒店模式 主題多元

在殯葬業相對發達的台灣,骨灰安置場(當地稱納骨塔)的生意龐大。據台灣內政部統計,全台納骨塔共有458 家,其中約有200家是私營性質,空置塔位多達500萬個,足夠台灣未來15 年的社會需求(按每年34萬死者作估算)。

面對同行的激烈競爭,經營者都各出奇謀吸客。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福田妙國,將整個場所打造成酒店模式,內按不同主題劃分區域,其中有四個隔間分別以四季花卉做點綴,春櫻粉嫩、夏荷嬌紅、秋菊澄黃、冬梅雪白,置身其中不會有局促之感。龕位板的設計也可看出經營者的心思,既有傳統的佛像浮雕,又有鑲嵌碎鑽寶石的心形。

從事納骨塔設計多年、在台灣殯葬業頗有聲望的謝明勳先生表示,近年來,台灣民眾對處理親人的身後事愈發重視,希望能給往生者最好的祝福,「因此也就催生了五花八門的樣式,許多龕位更是設計成前後兩格,後面放骨灰缸,前面則擺放死者生前心愛之物的微縮模型,以表達家屬的思念」。

明碼標價 豐儉由人

台灣納骨塔的另一特點就是價格透明化。無論是公營還是私營,每家納骨塔都會把價目表貼在顯眼位置,上面列明不同龕位的價格(以位置區分)和管理費。據謝明勳介紹,台灣的骨灰位價格上下差距較大,「最便宜的是公營納骨塔,平均5 萬台幣(其中2 萬為管理費)就有交易,而豪華龕位可高達上千萬台幣,不過那些多是給大家族使用。在台灣,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富豪,都能為自己afford一個離世後的安居地」。

善始善終 香港可期

骨灰安置服務在台灣遍地開花,反觀香港長期面對骨灰龕不足問題。去年初,嘉里物流向城規會遞交申請,欲將旗下柴灣貨倉大廈改建用途,打造骨灰安置所「港島紀念中心」,惟計劃遭到區內居民強烈反對,政府部門也擔心項目會對交通和環境帶來不良影響。

「我們後來提出新計劃,將原有的12 萬個骨灰位減少至8.2 萬個,並將以智能系統實施三重人流管制,提供免費穿梭巴士接送市民,中心亦不設燃燒蠟燭冥鏹,對環境不造成污染。」港島紀念中心項目規劃總顧問張量童表示。

項目顧問關志元分析,目前香港每年有8000多名死者無法分配到骨灰龕位,而排隊等候公家位置的先人已有20萬。「很多人的骨灰只能放在廟宇或紅磡的私人殯葬公司內,這其實對死者很不尊重。」他希望香港能借鑑台灣的經驗,鼓勵建立更多私人骨灰安置所,以解決目前一位難求的尷尬局面。

內地資本紛紛進軍養老地產

文、圖 黃中柱、李潤茵 本刊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93

北上吸金冧大媽 財演苦練 普通話

1 : GS(14)@2016-02-03 14:03:42

2016-02-02 EW

內地有錢人多,大媽炒股更加勢凶夾狼,吸引不少本港財經名嘴北上掘金。由於幾年前股評人曹仁超接受內地訪問時,其普通話發音令人「百看都笑」,前車可鑑,一眾新晉財演為了冧內地大媽,近月齊齊苦練普通話。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最近為公司拍攝普通話版本的財經資訊短片,加上平日要與內地客溝通,為此狂操普通話。他說,公司兩年前已為員工提供普通話課程,平日會用普通話跟員工溝通,最愛看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的youtube視頻偷師,「我要行多一步,學得更地道,希望有日可以講到有京腔味道。」本港愈來愈多普通話財經頻道,自稱普通話很「普通」的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不惜花錢找私人老師惡補,「自從光大收購後,更加需要進修,跟老闆開會,以及為內地同事提供培訓課程,都會用到普通話。」至於最近極速上位的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剛去完上海同濟大學授課,三月又會到重慶出席富昌金融的研討會,他笑稱:「我懶上堂,但手機打字用普通話拼音,所以好熟悉讀音!我講普通話條脷捲到上鼻,屬於北京周口店猿人口音,保證你不會笑!」

撰文:李淑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112

南下基金獲批數目遠超北上

1 : GS(14)@2016-02-08 02:25:05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互認開閘以來,香港證監會累計批出24隻南下基金,但內地證監會迄今僅批出3隻北上基金。南下基金獲批的數目遠超北上基金,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梁鳳儀表示,審批基金的速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她相信中證監會按照自己的既定程序。她透露,至今香港證監會收到近40份南下申請。



南下審批速度 港證監「自己掌握」

梁鳳儀又指,正積極與中證監及業界商討如何改善政制。包括改善與中證監的重要信息傳達機制,及逐步回應業界的訴求,例如研究簡化審批程序,放寬互認的產品範圍。至於會否放寬異地銷售額佔基金總規模最多50%的限制,要視乎基金互認能否穩步推進,以及業界是否有需求。

另一方面,梁鳳儀希望制訂清晰指引,讓基金在香港能夠善用互聯網的渠道銷售。同時,亦與港交所(0388)及業界保持溝通,研究能否在交易所買賣基金。她指,本港多倚賴銀行分銷基金,少有券商參與,?且要交易所設立新系統,需要付出成本,故理解交易所立場及考慮方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5/news/ec_eca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36

蔡健雅叫港迷北上捱轟

1 : GS(14)@2016-05-08 14:54:06

新加坡唱作歌手蔡健雅(Tanya)日前在facebook開post,指上次香港站演唱會因感冒而取消,但紅館又訂不到期,希望fans到深圳灣體育中心體育館睇騷。留言惹來港fans反感,有人留言:「很介意把地方不是定在香港,然後拿香港當作賺人民幣的藉口。」蔡健雅昨回應:「希望第二場就能讓香港的朋友們便利一點的看到,所以先安排深圳的場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08/19602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096

早產星B:黃伊汶囝囝趁爹哋北上搶閘

1 : GS(14)@2016-05-21 13:13:35

胎兒一般預產期是在第38至42周,早於37周出世的嬰兒會視為早產嬰,近年有不少星級BB都急不及待於38周前出世見父母。



黃伊汶

黃伊汶擇了在今年3月27日剖腹產子,怎料胎兒趁爸爸陳國坤北上工作時,突然作動出世,比預產期早了近四星期。



Kim Kardashian

美國饒舌歌手Kanye West的太太Kim Kardashian,在去年12月誕下細仔時,比預產期早了近三周。



梁政珏

去年9月,梁政珏懷孕至35周時作動,由於懷孕初期出現胎盤前置及過低,要即時剖腹誕下4.2磅兒子。



陳自瑤

2012年4月,陳自瑤與王浩信的囡囡至37周做產檢時,發現胎兒有臍帶纏頸迹象,提早剖腹誕下女兒。



陸永太太

2012年2月,陸永的太太Rainah陀長女至36周時,突然作動被送院,陣痛一日後,醫生決定剖腹產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18/196159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