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史玉柱抱怨光伏難做:“政府收指標轉手倒賣電站路條”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663.html

史玉柱抱怨光伏難做:“政府收指標轉手倒賣電站路條”

一財網 王佑 2015-02-12 19:39:00

未滿周歲的、史玉柱投資的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綠巨人”),似乎在這條光伏的道路上走得並不順暢,該公司已在運作的三個光伏電站,有兩個出現了問題。

    未滿周歲的、史玉柱投資的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綠巨人”),似乎在這條光伏的道路上走得並不順暢。
    就在今天下午5點半,史玉柱於自己的微博上大聲抱怨光伏產業難做。他的言下之意是,投資十億以上的三個光伏電站,有兩個項目命運坎坷並可能已經“夭折”。其中一個光伏電站項目,已被當地政府收回指標並轉手給了倒賣“路條”的人。綠巨人公司一位高層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確有一個位於內蒙古的合作項目暫時停止了。
     綠巨人是史玉柱的香港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宜山路700號的巨人網絡大廈,其主要從事光伏電站及電力資產開發、並購、建設等,其以光伏電站資產為基礎,力爭成為一家可再生能源的大型供應商。
    此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專訪綠巨人高層時了解到,這家光伏公司成立於今年7月,由史玉柱個人投資。而在約半年的時間內,綠巨人投資了3個電站,全部設立在內蒙古,有望2014年年底並網。
   今天傍晚,史玉柱在自己的“史玉柱大閑人”微博上說,“綠巨人已開張,只幹一件事:建設清潔能源發電站。用自有資金投資11.6億,在阿拉善荒漠,已並網發電兩個太陽能發電站,150兆瓦,年發電2.8億度。按節約火電燒煤算,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0噸、煙塵霧霾1050噸;但綠巨人瞎掉一個:在內蒙另地,建好電站後發現,市政府把指標收回並轉給倒賣路條的人了。”其所謂的“路條”,是指有關部門同意開展項目前期工程的批文。
   對於上述說法,綠巨人一位高層稱,史玉柱可能把情況說的有些嚴重了,“但後面那個項目,現在沒有操作是屬實的”。他表示,該項目位於內蒙古臨河,是綠巨人與其他公司合作的30兆瓦電站。而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後面一個所謂“政府收回指標並轉賣”也並不是史玉柱所說的那樣。“該項目之所以中斷,是因為電站的賣方在電站報備的流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本來屬於綠巨人和合作夥伴的項目,中途被政府拿回,導致綠巨人沒有能正常接手。但政府是否轉手給倒賣者就不清楚了。”不過該人士的說法,尚未得到綠巨人前述高層的直接回應。
  作為投資界的奇才,史玉柱的一舉一動也就得到了諸多人的註意。而他使用自有資金成立的光伏公司綠巨人,從創立至今也有風波出現。去年,就有傳聞稱,其公司的離職人員超過一半,因國家對於“路條”的買賣有了新規,部分職員被要求離開綠巨人。但這一傳聞被綠巨人高層否認,“部分人員的離開,是因為業績不達標而導致的,並非因為路條新規。”
   綠巨人總裁李維濂也曾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表示,目前公司在手的還有7到8個項目,包括一些有意向的,但還沒有拿到大“路條”的項目。
同時,綠巨人也希望建設一批光伏農業項目,而不會去涉及光伏屋頂電站,因為後者的產權歸屬、屋頂所有者的經營狀況都難以預料,反而農業光伏更有保障,李維濂說:“我們可以向農民租地,再建設光伏,穩定性要比一般的屋頂高很多。當然農業光伏也需要解決一些問題,這得有一個過程。”

 

編輯:王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19

光伏跟蹤系列之九:光伏技術路線哪家強? 菜園子

http://xueqiu.com/7425414346/37860833
隨著股價扶搖直上,$漢能薄膜發電(00566)$      的市值已超越光伏上市公司市值之和,逼長實,近特斯拉,成功擺脫了媒體對其關於影子銀行、與母公司簽署的有爭議合同的詢問,現在誰還能做空中國的馬斯克?
        當前,光伏的技術路線主要有四種:晶硅、薄膜技術、聚光和鈣鈦礦技術,也有人將其分為三代技術,見仁見智。2009年之前,薄膜電池發展很快,因為當時晶硅非常貴(遙想$*ST天威(SH600550)$      的牛氣轟天),當年薄膜市場份額約16%,晶硅約84%。後來隨著晶硅逐漸價值回歸,從400美元巔峰墜落至20美元的谷底;同時受益於晶硅的轉化效率快速提升帶來的度電成本降低,隨後5年間,薄膜電池的市場份額下降到9%,晶硅上升至91%。
        在多種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中,目前已經產業化的主要有3種: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CdTe)和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CIGS)。硅基薄膜雖然最早實現產業化,技術成熟,成本較低,但是存在轉換效率低和組件衰退快這兩大弱點,已基本不具備競爭力。CdTe具有較低的溫度係數和優良的弱光響應,比晶硅電池發電能力要高出5%~10%。,已被證明是一種適合於大規模生產的高效廉價太陽能電池,目前實驗室小面積電池效率已達20.4%,組件全面積效率已達14.2%。FirstSolar佔據了CdTe薄膜電池98%以上的市場份額。CIGS具有很好的材料特性,易形成好的背電極和高質量的PN結,而且較容易做成柔性組件。CIGS的實驗室效率已達21.7%(德國Manz集團),組件全面積效率已接近16%。CIGS薄膜電池技術是目前行業內公認的最具工業化前景的薄膜發電技術,更被國際稱為下一時代最有前途的廉價太陽電池之一,其佔全球薄膜電池產量的比重從2011年的20.5%迅速上升至2013年的40.39%。
        晶硅與薄膜的技術爭論由來已久。2013年11月,李河君在所著《中國領先一把》中說道「如果晶硅是黑白電視,那薄膜就是液晶電視」(李首富的營銷術從今年政協會上做廣告可見一斑)。雖然薄膜路線一直受到各種質疑,但漢能全球收購薄膜研發企業(Solibro、MiaSolé等),與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充電站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人類的想像空間。2014年9月,光伏眾大佬隔空喊話事件,最終以李河君 「晶硅和薄膜是兄弟關係,我希望$保利協鑫能源(03800)$      、$英利綠色能源(YGE)$      這些晶硅企業做得更好,因為我們根本不存在競爭關係」而收場。確實,首富的目標是太陽能汽車、移動電源、BIPV等民用光伏領域,對賣組件興趣不大。不難想像,紙一樣的厚度讓未來薄膜電池得以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實,這兩種技術都是光伏產業裡面蓬勃發展的技術,都在往前走,有競爭才有進步,但不是相互排斥。任何產業都是如此,需要一批人勇敢進入,也需要一批人勇敢退出。
        以BIPV為例,光伏建築一體化是將光伏組件作為建築材料而成為建築有機體的集成技術。該技術可使建築實現多功能化,不僅能實現系統發電,緩解供電壓力,而且可以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達到夏天散熱、冬天保溫的效果。據估算,全國可用來建設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築資源約為1.2萬平方公里,可提供可替代30%左右的用電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3億噸。若只計算顯性收益,光伏建築一體化的投資回收期是8-12年,所以其大規模商業推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如果把隱形收益也計算在內,光伏建築一體化會表現出更好的市場前景。清潔能源行業,尤其是光伏產業,要想在市場上有好的表現,關鍵是成本,成本,成本。因而時間和大勢都尤為重要,時間是技術創新的必要條件,行業大勢則為資本入場提供了想像空間。
         言歸正傳,一枝獨秀的漢能在香港,A股有什麼直接相關的標的可供扒拉?五天漲幅近50%的$哈高科(SH600095)$      風光無限,源自於持股31%杭州普尼太陽能,其CIGS膜發電技術實驗室轉化率最高21.1%。世界上首條銅銦鎵硒(CIGS)一次性濺射成型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落戶的$廣東榕泰(SH600589)$啟動以來漲幅也過30%,$四方股份(SH601126)$      去年公佈「一種柔性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阻擋層的製備方法」,前幾天公佈設立北京四方創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加大在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應用領域,其它揩油的如$樂凱膠片(SH600135)$      和$乾照光電(SZ300102)$      漲幅也不輸於前幾位。市場的炒作一方面是因為漢能的連續飆升所樹立的旗幟,另一方面是因為晶硅路線個股幾輪炒作下來獲利盤豐厚,$陽光電源(SZ300274)$      、$隆基股份(SH601012)$      、$愛康科技(SZ002610)$      幅已達8倍、7倍和6倍,市值最大的$中環股份(SZ002129)$      離新高也只有一步之遙,解放軍不是活雷鋒。
       對薄膜感興趣的朋友,這裡有個彩蛋值得跟蹤。2014年10月,全球建材行業排名前兩位的中國建材集團與法國聖戈班所屬Avancis公司簽署資產交割協議,中國建材集團所屬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正式併購Avancis公司。此次併購目標是要在3~5年內,打造成世界第一的以銅銦鎵硒為主導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製造企業。Avancis公司是聖戈班旗下從事太陽能薄膜和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的企業,其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居世界前列,經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證實,該公司創造了光伏薄膜組件轉化率的世界紀錄。中國建材旗下有兩個重要的科研院所,即蚌埠院和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前者控股$方興科技(SH600552)$ 、參股$洛陽玻璃(SH600876)$ ,惦記著$*ST超日(SZ002506)$ 洛陽的晶硅資產;後者控股$瑞泰科技(SZ002066)$ ,兩個科研院所改革方案已完成上報。@方舟88 @小權 @海鷗一期 @沒幹貨不廢話 @唐史主任司馬遷 @最後遇到你  @大楊         
最後,請北極星電力編輯高抬貴手,薄作謝絕轉載,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82

超預期光伏年度規劃令市場全線飄紅 難題仍不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633.html

超預期光伏年度規劃令市場全線飄紅 難題仍不少

一財網 王佑 2015-03-18 22:42:00

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17.8G瓦全年新增光伏建設目標後,3月17日的光伏企業股價全線飄紅。不過,熱鬧的背後,行業內也有一些難題仍需解決。

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17.8G瓦全年新增光伏建設目標後,3月17日的光伏企業股價全線飄紅。不過,熱鬧的背後,行業內也有一些難題仍需解決。

股價暴漲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無論是A股還是H股、美股市場,幾乎所有的光伏公司都一片大好。

昨夜,美股市場率先發飆,大全新能源(DQ.NYSE)、晶科能源(JKS.NYSE)、加拿大太陽能(CSIQ.NSDQ)、晶澳太陽能(JASO.NSDQ)等一線廠商股價都全部躥升,且幅度為近日來較大,其中大全新能源強勢上漲10.43%,其余公司漲幅皆在6.86%以上。

緊接著,今天上午AH股市場也滾動了起來,興業太陽能(00750.HK)、協合新能源(00182.HK)、向日葵(300111.SZ)、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江蘇曠達(002516.SZ)、愛康科技(002610.SZ)、陽光電源(300274.SZ)等都有很大波動,上述企業收盤時的漲幅在3.86%到11.95%之間。

多位行業分析師表示,新利好當然是《國家能源局關於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新通知”)所帶來的,而且這也遠

超人們此前的預測。由於這一利好涉及到的是整個光伏產業鏈,所以與光伏相關的無論是組件、電站,還是多晶矽、矽片等公司,都會有市場需求,無疑對股價帶來正面影響。

長江證券分析師張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的17.8G瓦相比去年更理性,從各地的配額分配來看就較合理,充分考慮了不同地區並網條件的影響,而融資環境又有改善,隨著商業銀行、信托資金對光伏電站認識的加深,銀行等金融資本也對光伏電站支持力度增加,從而會解行業的資金瓶頸。

申萬宏源分析師韓啟明則稱,“2015年,行業的增速估計將超過50%;降息通道和油價反彈也會利好電站運營公司,限電地區的指標調節態度明顯,未來並網不會成為主要瓶頸。”

更激進一些的國金證券報告則認為,二季度國內光伏終端市場就會異常火爆,組件和逆變器等設備的同比需求增速可能會超100%,這主要是因為4月底就會要求各地上報2015年的建設方案和擬建項目清單,避免把項目(延期下半年)導致紮堆、帶來電站質量的隱患。

陽光電源副總裁鄭桂標對本報記者說,市場火爆時,對一些逆變器和組件等大廠來說更有好處,因為擴產和招人都較方便,小廠則可能接不到訂單。

舉例來說,一家工廠在接到大量訂單後勢必要尋找新工人。在小廠里,新人需要進行全流程的參與,培訓至少1年時間,“他要看得懂圖紙、學會程序控制等諸多內容。”但大廠則不同,一些公司在企業規模小的時候,就對前後道工序做了安排,工人在師傅幫助下,半小時後就可上手,效率提升會很快。”這也是為何去年下半年行業複蘇且出貨量增大後,大小廠“冰火兩重天”的緣由之一。

難點仍不少

然而,光伏市場的火爆背後,也有人持謹慎觀點,認為行業發展存在其他難點。

一位光伏行業內人士就透露,“融資現狀,會令17.8G瓦的光伏建設目標未必全部完成。此前的2014年,國家定的14G瓦目標最終落實的是近11G瓦。當然,14G瓦和11G瓦的兩類數據之所以有差異,也可能與統計方式有關。但今年完全達到17.8G瓦的光伏建設目標,需要銀行力挺。” 目前,銀行還是更傾向於地面電站,對分布式項目有保留態度,“經過多年的摸索,銀行也有更多完整的項目投資評價標準,有專業人員參與評估。但2年前,光伏市場的惡劣、多個大型公司倒閉的案例,依然提醒著銀行從業者在放款時不可大意。”

該人士稱,商業銀行的態度會更好一點,人們要求國有大行有足夠資金量來劃撥到光伏項目上,特別是屋頂、集中分布式等,還有一定困難。

鄭桂標也表示,目前整個行業處於一個資金饑渴的狀況,“資金的騰挪空間並不是很大,會對目標的完成產生一些障礙。”

在國外,款到發貨的情況是存在的,但國內的電站投資方與供應商之間的付款方式都分階段性操作,會從預付款、到貨前、到貨後、調試至質保金等這些環節來實施。

他也說,雖然市場很激進,而且部分競爭對手可能也會調整自己的策略,但陽光電源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步伐來走,“一是繼續保持較高的研發水平和投入,二是進行產品運營維護和改進。”

他還透露,現在陽光電源的市場份額在30%以上,今年估計還會領跑,“但市場占有率也不是首要目標。我們仍要使回款資金到位,否則企業的風險會很大。去年,我們雖然和一些客戶簽訂了上百兆瓦的訂單,但最後發了幾十兆瓦,就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

鄭桂標還提到,去年下半年雖然市場不錯,但整體來看逆變器的價格,同比2013年也降了不少,可見逆變器市場的競爭之慘烈。與此同時,企業又不能盲目去搶市場份額,畢竟要有資金作為後盾才行。“在一個熱鬧的市場中,怎樣尋找平衡點也是很重要的。”

編輯:王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67

興業太陽能(0750.HK):被低估的光伏EPC龍頭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44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9 14:15 編輯

興業太陽能(0750.HK):被低估的光伏EPC龍頭
作者:洪榮華


本報告導讀:
     公司EPC業務受益於國內裝機高增長,將進入爆發期;傳統幕墻加工和綠色建築業務維持穩健增長。相比a股可比光伏EPC/運營商,公司估值優勢突出。

摘要:
 首次覆蓋,增持評級。基於EPC/BOT項目的快速增長和幕墻加工及綠色建築業務海外市場的拓展,我們預計公司將維持穩健的增長,預計2015-2017年EPS為1.12\1.26\1.39元(不考慮可換股債券帶來的攤薄),對應2015-2017年PE為10/9/8倍。2015-2016年a股可比光伏EPC/運營商的平均PE為35和24倍,PB為5.2倍。而公司目前股價對應2015年PE 10倍,PB 2.2倍,僅為a股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的1/3,估值優勢明顯。基於公司的競爭力和估值優勢,給予增持評級。

受益國內裝機高增長,公司EPC業務將進入爆發期。3月17日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2015年光伏新增建設規模17.8GW(+78%),大路條提前發放,項目儲備更加充裕,有利於光伏EPC和運營商兌現裝機目標。公司在手EPC項目儲備超過300MW,計劃2015年新增EPC項目600MW,包括300MW分布式和300MW地面電站,我們認為兌現的確定性較強。同時,2015年EPC項目的路條和項目資源主要由公司獲取和開發,毛利率會提高到30%左右。

 持有部分電站運營,增長持續性更強。2014年公司持有170.8MW電站,已開發但未完工103MW電站有望於2015年中期並網。公司計劃2015年新增300MW電站,到2015年底並網項目有望接近600MW。除了90.8MW金太陽項目會考慮出售,其他優質電站傾向於持有運營。公司開始轉型做運營是一個積極的變化,兼顧短期和中長期收益。

 受益一路一帶,海外市場快速增長。幕墻加工的海外訂單高速增長,目前已拿到5億元海外訂單,分布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地區,預計傳統幕墻和綠色建築業務2015年仍將維持15%以上的增速。光伏EPC業務在2015年也將布局海外市場(如中亞和東亞市場),打開了優質項目渠道來源。

 風險提示。EPC競爭激烈導致盈利能力下降,光伏新增裝機不達預期


1. 受益國內裝機高增長,公司EPC 業務將進入爆發期

2015 年國內光伏裝機有望沖擊17.8GW 目標。3 月17 日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2015 年光伏新增建設規模17.8GW(同比增長78%),顯著超過2015 年1 月討論意見稿提出的15GW 目標,再次表明政府支持光伏決心。政策對分布式規模不做限定,各地可靈活調配;加強項目監測和考核,4 月底大路條有望落地;給予光伏扶貧省份1.5GW 指標,地面分布式將快速上量,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落地將驅動行業沖擊17.8GW 目標。



國內光伏EPC龍頭,厚積而薄發。公司於2007年首次進入光伏EPC市場,通過傳統幕墻業務與建築所有者和開發商建立廣泛聯系,積累了大量的項目資源,在光伏EPC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力。受益於金太陽示範工程,EPC業務過去5年實現年均40%左右的增長,2013年EPC業務收入已超過傳統幕墻及綠色建築業務。

2015年光伏EPC有望迎來翻倍以上增長。2014年由於項目工程推遲,EPC只兌現了240MW。公司計劃2015年新增EPC項目600MW,包括300MW分布式和300MW地面電站,我們認為兌現的確定性較強。邏輯:(1)由於年初能源局制定17.8GW裝機目標,路條提前發放,項目儲備更加充裕;(2)公司在手EPC項目儲備超過300MW,主要分布在廣東、山東、河北、江蘇、陜西、遼寧等地區,資源儲備充足。

預計EPC盈利能力將企穩回升。2014年部分電站項目工期延誤影響毛利率,2015年EPC項目的路條和項目資源主要由公司獲取和開發,毛利率會提高到30%左右。

2. 持有部分優質電站運營,增長持續性更強

由純EPC 工程商轉“EPC+運營”。截止2014 年底,公司持有170.8MW電站(80MW 地面電站和90.8MW 金太陽項目),2014 年開發但未完工的103MW 電站有望在2015 年中期並網。公司計劃2015 年再新增300MW 電站,到2015 年底並網項目有望接近600MW。除了90.8MW金太陽項目會考慮出售,其他優質電站傾向於持有運營。假設公司到2015 年底持有500MW 電站運營,不考慮2016 年新增電站的貢獻,存量電站在2016 可貢獻1.5 億元以上凈利潤。

我們認為,光伏運營利潤穩定,以保有量增長為核心的電站運營的增速高點會晚於以新增量為核心的EPC,運營商的增長持續性更強。公司開始轉型做運營是一個積極的變化,兼顧了短期和中長期收益。

3. 幕墻及綠色建築業務穩健增長,受益一路一帶

公司的幕墻業務專註於公共工程、工商樓宇幕墻建設,在建築幕墻領域擁有豐富的承建經驗,過去幾年維持穩健的增長,由於光伏EPC 業務的快速增長,幕墻和綠色建築收入占比由2010 年的43%下降至2014 年的33%,毛利率相對穩定,維持在15-16%。綠色建築能通過節能和自動化控制減少傳統能源利用(每平米電耗為傳統建築的1/3),發展前景較好,由於國內已實施多項綠色建築的扶持計劃,公司將重心轉向綠色建築領域以尋求新的機會。2014年幕墻和綠色建築收入16.8億元(+22%),我們預計2015年仍將維持15%以上的增速。


幕墻和光伏EPC受益一路一帶,海外市場快速增長。公司幕墻加工業務的海外訂單高速增長,目前已拿到5億元海外訂單,分布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地區。此外,公司的光伏EPC業務在2015年也將布局海外市場(如中亞和東亞市場),打開了優質項目渠道來源。

4. 相比A股光伏公司,有顯著的估值優勢

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基於EPC/BOT項目的快速增長和傳統幕墻及綠色建築業務海外市場的拓展,我們預計公司將維持穩健的增長,預計2015-2017年EPS為1.12\1.26\1.39元(不考慮可換股債券帶來的攤薄),對應2015-2017年PE為10/9/8倍。2015-2016年a股可比光伏EPC/運營商的平均PE分別為35和24倍,PB為5.2倍。而公司目前股價對應2015年PE 10倍,PB 2.2倍,僅為a股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的1/3,估值優勢明顯。



5. 風險提示

EPC競爭激烈導致的盈利能力下降。目前進入光伏EPC領域的公司越來越多,存在利潤下降的風險。 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大幅低預期。目前市場預期2015年新增17.8GW光伏裝機,最大的變數在於屋頂分布式裝機是否能順利兌現。

(來自國泰君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06

保利協鑫能源(3800)產業鏈上謀篇布局,光伏巨頭再次起航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70

保利協鑫能源(3800)產業鏈上謀篇布局,光伏巨頭再次起航
作者:魯衡軍

投資要點
全年經營業績扭虧轉盈,符合預期,合並451.HK報表。保利協鑫能源(3800)3月26日公告2014年經營業績:其中營業收入約372.25億港元,較2014年上升45.8%;毛利約76.51億港元,同比增長151.7%;綜合毛利率從2013年11.9%提升至2014年的20.9%(不包括451.HK業務);股東應占利潤約19.55億港元(去年同期虧損6.64億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約12.62港仙。光伏產業在2014年繼續呈複蘇態勢,公司經營業績持續改善,毛利率大幅提升,凈利潤扭虧為盈,業績完全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期(我們預測營收332.9億港元,凈利潤21.4億港元。營收超出預測原因之一是煤炭銷售增加33億港元,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預測中未並入451.HK的業績預測,而公告的業績並表451.HK的財報,2014年451.HK的營收10.24億港元,凈利潤虧損1.75億港元)。
光伏材料業務的經營業績大幅提升。2014年光伏材料(包括多晶矽和矽片業務)分部業務收入為254.6億港元,同比增長40.5%;凈利潤實現22.56億港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12.59億港元;光伏材料毛利率從去年11.9%增長至20.9%。公司的光伏材料業務的經營業績靚麗,貢獻了公司2014財報的大部分凈利潤。
多晶矽、矽片業務滿產滿銷。2014年公司多晶矽和矽片業務滿產滿銷,其中生產多晶矽66,876噸,同比增長32.6%;對外銷售多晶矽15,443噸,同比減少5.4%,因公司自身矽片業務持續擴張導致更多比例的多晶矽料自用;矽片產量13,098兆瓦,同比增長51.7%;矽片銷售12,909兆瓦,同比增長38.9%。公司多晶矽全球市場占有率28%,矽片全球市占率為29%,均列世界第一位。
光伏材料毛利率大幅提升。2014年,公司多晶矽平均售價為每公斤21.7美元(去年同期為每公斤17.4美元),而多晶矽的生產平均成本則由去年同期的每公斤17.3美元下降至15.5美元;矽片平均售價從2013年0.21美元/瓦提升至2014年0.22美元/瓦,而矽片加工成本繼續降至0.08美元/瓦。生產成本的持續下降受益於技術革新、原材料成本控制、降低生產能耗和規模經濟效益及流程簡化,同時產品銷售價格企穩回升,雙方面因素引致光伏材料板塊毛利率從2013年的9.3%提升至23.4%。
矽烷流化床法(FBR)大幅降低多晶矽生產成本。公司2014年9月矽烷流化床法生產多晶矽生產設施一期試運營,2014年生產了約500-600噸,矽烷流化床法設計總產能2.5萬噸。預計2015年生產5,000-8,000噸,全成本可控制在8美元/公斤,品質全部達到電子級。
自備電廠投產日期再拖延。江蘇中能自備電廠項目一再拖延,公司稱因國家有關環保部門不斷提出新的環保標準和要求。2015年1月27日,此項目已獲得國家環保部環評許可,其他報批工作推進順利,管理層稱確保今年5月底之前投運。
電力業務收入大增因煤炭銷售收入增加,凈利潤下降。2014電力業務實現收入100.57億港元,同比增長52.9%,主要是煤炭銷售量增長所致(煤炭銷售從去年9.95億港元增加33.29億港元至43.24億港元);分部凈利潤3.91港元,同比下降29.5%,下降原因主要是:公司旗下徐州熱電廠關停,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7.4%至5,526小時,天然氣電廠燃氣成本提升等;因為煤炭銷售大幅增長,而煤炭銷售毛利率較低,整個板塊毛利率由2013年的18.0%下降至2014年13.3%。2014年電力銷售量為59.0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6%,蒸汽銷售約860萬噸,同比減少2.6%。
收購451.HK平臺,控股股東協鑫集團全產業鏈進行謀篇布局。2014年5月9日,公司以14.4億港元代價通過認購新股而持有協鑫新能源(451.HK)已發行股本的67.99%。451.HK經第二次配股後,3800.HK持有其股權比例降至62.28%,因此在2014年3800.HK的財務報表中並表451.HK。2014年451.HK業務收入貢獻主要還是之前的線路板印刷業務,因光伏電站多在2014年年末並網。451.HK在2014年營收約10億港元,凈虧損1.75億港元。451.HK業務定位在光伏下遊市場,主要為開發、建設和運營光伏電站。截至2014年底,451.HK已建成並網光伏裝機量615MW,其未來裝機目標宏大,計劃2015-2017年分別新增光伏裝機2GW、2.5GW和3GW。隨著451.HK的電站業務快速推進,我們預計當前在3800.HK上市體內的現有光伏電站業務最終會轉移到451.HK上市平臺,451.HK的電站運營有望成為公司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另外,3800.HK的控股股東協鑫集團還控股整合了A股上市公司2506.SZ(“超日太陽能”已更名為“協鑫集成”),2506.SZ已是3800.HK和0451.HK的業務關聯方。2506.SZ定位於光伏中遊平臺,生產高效組件和進行光伏系統集成業務。
維持“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3.26港元,較現價有50.23%的上升空間。根據公司最新的業務架構和發展規劃,我們預測2015-2017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79.0、429.6和474.0億港元,股東凈利潤分別為28.1、39.6和47.0億港元,EPS分別為0.18、0.26和0.30港元。考慮到光伏行業的持續複蘇、公司的光伏巨頭地位以及451.HK未來電站運營將持續對公司貢獻業績等因素,我們給予3800.HK未來12個月內目標價3.26港元。目標價相當於2015-2017年PE為18.0、12.8、10.7倍,目標價較現價2.17港元約有50.23%的上升空間,維持其“買入”的投資評級。


附:3月23日電話會議紀要
1、今年自備電廠進展狀況?
自備電廠去年就建成了,由於政府部門在審批的批文中不斷提出新增條例,我們在不斷滿足中國環保部門的一些新規定,跟著他的條例不斷完善,在今年上個月所有文件都具備了,目前正在調試過程中。因為自備電站項目是新能源原材料供電項目,我們要把電廠做成完全清潔、接近零排放、沒有任何無汙染的項目,並且利用日間動力產能的能源綜合利用的項目。項目是為多晶矽和太陽能下遊材料制備提供清潔、零排放、低碳的能源。只有這樣,我們整個產業鏈在一個低碳、零排放的基礎生產,這樣生產出來的材料,在應用市場中才能創造世界品牌。我們不能做一個前面有汙染、後面去清潔的事情,我們要對社會負責任,對人類生存和環境極度負環境負責,要做負社會責任的企業。關於這個電站,確保在5月底左右建成,就是可以投運,試驗也沒問題,我們想做成一個低碳零排放的企業。
2、今年多晶矽的成本,可以在什麽樣的水平?
今年多晶矽下半年做到成本11.5美元/公斤左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目前我們現在能做到的現金成本是13.5美金左右,自備電廠上來後下降2美金左右,應該說11.5美金是完全可以做的到的。這里提到的都是現金成本,但並不包括FBR生產的成本在內。全成本在15.5左右美金/公斤,自備電廠電廠投產後可降低2美金/公斤,其他方面再進一步降低成本,應該可以做到13出頭一點的全成本。關於矽烷法FBR的生產成本,一旦裝臵連續運營起來,8美元沒問題的。
3、矽片的加工成本實際上達到了什麽水平?
關於去年年底的加工成本,我們經過去年的努力,2014年的矽片加工成本和2013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去年年底我們矽片的加工成本大約在0.08美元/瓦左右。
4、FBR顆粒矽的42014年產量? 2015年多晶矽的生產計劃,包括原有西門子法生產線和新FBR生產線各多少?
關於FBR的情況,和我們之前說過的一樣,目前我們FBR的質量完全可以到達電子級的要求,我們的裝臵也一直在運行,這個流程已經全部打通,因為我們的FBR的量級的反應爐在全球是第一臺,去年我們的顆粒矽產量在5-6百噸左右。
關於FBR的產能問題,2.5萬噸總計劃沒有改變。2015年顆粒矽的產量規劃在5,000噸左右,根據情況也有可能到8,000噸。關於原有西門子法多晶矽產量提升,技術上能力上做到7.5萬噸完全沒問題,今年計劃排產在7萬噸主要考慮了檢修和市場需求因素。從產能實際情況來看7.5噸完全沒有問題。
5、矽片出貨中有多少是OEM的出貨量,有多少是自己生產的?
原則上不做OEM矽片,只是考慮一些戰略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需要我們協助的時候,我們才會考慮這個問題,所以你們會看到每一年我們在OEM上的矽片占總產量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6、今年矽片的生產量計劃多少?
2015年我們矽片產量會在14年的基礎上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根據我們的產能情況來看,應該可以多1G瓦左右是沒問題的,也就是由去年的13GW做到14GW。
7、有沒有單晶矽的擴能擴充計劃?
關於單晶矽的擴展計劃確實有安排,至於說做多大規模,什麽時候做,我們正在計算,因為我們要做肯定要做技術含量最高的,最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矽片,普通的單晶我們是不會做的。
8、每瓦矽片大致需要多少克的多晶矽?
大約4.5克/瓦左右,由於現在的瓦數提高了,矽片切的更薄了,原來4.5-5克/瓦之間,計劃今年做到4.5克/瓦左右。
9、多晶矽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的主因?
關於成本降低的原因有幾方面:1、我們的產量提升了,產量提升會攤薄一些費用。2、2013下半年開始,我們整個GCL制造體系,在各個環節加強成本管理,員工增強了成本的管理意識。3、通過一些技術改造,降低了電耗,這是我們成本降低的第三個原因。
10、矽料和矽片價格未來走勢?
關於矽片和矽料2015年的價格走勢個人是這麽認為的,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比去年四季度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從我們這個的行業情況來看,一季度是淡季價,下降有一定的必然。從這個行業的情況來看,特別是多晶矽,8月31號我們國家會停止進口的原料加工,到時進口矽料就堵死了,勢必會導致進口矽料的減少,多晶矽價格一定會回升。
第二方面,進入到五月份後,行業旺季開始出現,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很多電站估計在5月份或4月份就開始安裝。
第三個方面,從我們這個的行業情況來看,政府補貼的減少是大趨勢,也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那麽對於很多電站來講,特別是國家公布了一個17.8G瓦的裝機容量的數據,很多的電站的建設,一定會搶在今年年底之前,把所有指標全部完成。因此從我們所了解的情況來看,從5月份往後,無論是晶片還是多晶他們的矽價格回升,在下半年會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
11、按照公司預計國內的總的需求是16G瓦,為什麽相對政府指引顯得保守一些?
國家規劃確實是17.8GW,因為根據我們過往的經驗,每一年的項目並不能全部在年度竣工,要拖到1月份、2月份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根據經驗取相對保守數字,或者是比較接近實際的數據。
12、公司光伏電站的投資資金怎麽考量,會不會有再融資的計劃?
關於太陽能電站這塊的資金支持,公司正在和國外的投資者聯系,另外抓國內降低融資成本,擴大金融產品研究,減少財務成本。公司購買451.HK後,極力整合財務平臺,昨天有公告,我們也考慮加大451.HK本身對於光伏電站的投資。
13、關於公司和超日之間的關系,因為提到超日將來可能會從公司能大約購買多少?
2015年開始,超日已經改名為協鑫集成公司,國內的上市002506.SH已經變成3800.HK和0451.HK的關聯方,以後有關所有他的交易我們都需要審批,審核交易過程。三家451、3800、2506,都是獨立的上市公司,我們三家所有的交易都需要我們的獨立董事和審計師去審核交易過程的,在這一方面是可以放心的。
14、關於協鑫集成的產能是多少?001451做的話是多少?
2506是獨立的上市公司,我這邊不方便講。0451是3800的獨立子公司,今年大約2G瓦左右的預算。
15、我們的光伏電站看上去收益降低的原因?
光伏電站收入低了,包含出售海外項目的資產6個億,這樣看上去我們光伏電站的收益是降下來的,去年有一個銷售6個億的,今年我們海外光伏電站還做了一點幾億多的撥備,所以看起來虧損。



來源:興證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93

新能源行業: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保持良好態勢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6

新能源行業: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保持良好態勢
作者:孫勝權


3月全社會發電量下降3.7%

事件:國家統計局本周三發布的經濟資料顯示,2015年3月份全社會完成發電量4511億千瓦時,下降3.7%。這是自去年8月份同比增速為-2.2%之後,發電量資料再次出現負增長,也同時為五年余以來發電量同比增速的新低值。

評論:今年1-2月發電量同比增速為1.9%,而3月份資料下降幅度之大超出普遍預期。發電量負增長反映出中國經濟形勢不佳,而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亦構成不利影響。中國對新能源發電的電價補貼資金主要來自於傳統能源的附加收費,而新能源發電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需要補貼的金額也快速增加,僅2014年新增裝機可能就需要130億元/年的補貼,同時近期火電上網電價下調亦增加了需要補貼的額度。電力需求長期疲軟將影響補貼資金來源。

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保持良好態勢

事件: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CCCME)公布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與光伏元件出口總價值高達144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17.3%。在出口總價值中,亞洲占比鄦高,達54.5%,價值為78.6億美元,較2013年激增42.7%;歐洲占比僅為18.8%,價值27.1億美元,下降15.9%。2015年1-2月,中國太陽能電池與元件總出口額增長15個百分點至26.0億美元。

評論:中國是光伏制造和應用大國,每年生產的光伏產品大約有三分之二用於出口。雖然近年來飽受貿易爭端的不利影響,但中國光伏產業仍然保持了較快的發展,而今年前兩個月的出口資料也顯示出行業較好的發展態勢。

本周多晶矽原料跌幅縮小

自去年12月份以來,光伏產品出現連續下跌,本周多晶矽原料/多晶矽片/電池片/電池模組價格變化幅度分別為-0.42%/-0.24%/-0.34%/-0.68%,自上年12月初價格高點以來,各種產品累計變化幅度-19.0%/-6.8%/-9.2%/-6.6%。本周多晶矽價格本周下跌幅繼續減小,而下遊產品價格仍小幅下跌,預計光伏產品價格自5月份開始複蘇。


光伏發電行業

光伏級多晶矽原料在4月15日的現貨價格16.68美元,周環比下跌7美分,環比下跌已經連續21周,近兩周跌幅縮小
6英寸多晶矽片現貨價格為0.82美元,周環比下跌0.2美分;每瓦多晶矽電池片價格為0.295美元,周環比下跌0.1美分;模組價格0.58美元,周環比下跌0.4美分,自去年12月份以來,光伏產品價格維持弱勢

多晶矽原料2015年2月進口7558噸,月環比下降18.8%和年同比增長34.9%,環比降幅較大的原因是2月僅有28天,且為中國農歷新年,工作天數減少;2015年以來,自韓國進口的多晶矽占比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美國、德國兩國的總和


風力發電行業

1-2月風電設鄠累計發電285億千瓦小時,年同比增長22.0%,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5.3個百分點;風力發電量占社會發電量的比例為3.3%,比去年同期增加0.4個百分點

1-2月全國風電設鄠平均利用小時629小時,同比下降39小時;1-2月份風電設鄠平均利用小時302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2小時,反映出在電力總體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風電獲得了優先上網的權利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風電整機出貨量23.2GW,同比增長44.2%,累計裝機容量114.6GW,同比增長25.4%。其中,行業龍頭金風科技雖然出貨量也有所增長,但市場份額有明顯下降,市占率由2013年的23.31%下降到2014年的18.99%,而其他前十名廠商除了華銳風電外,市場份額都有所增長。前十名的市場份額總和有所提高,由2013年的77.77%上升到2014年的80.13%。

新增裝機排名前十位的都是央企級能源企業,前十總占比72.2%。華電集團取代國電集團,成為新增裝機鄦多的企業。Top10的市場份額從2011至2014年分別為75.7%、75.0%、73.7%和72.2%


來源:交易國際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13

中民投150億元投建2GW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7677.html

中民投150億元投建2GW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

一財網 楊柳晗 2015-04-19 10:38:00

4月18日,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民投”)寧夏(鹽池)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開工奠基儀在寧夏鹽池舉行。

中民投寧夏(鹽池)新能源綜合示範區,此次總投資約150億元,將建成2GW(20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占地累計約6萬畝。這將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項目。

中民投總裁李懷珍指出,寧夏(鹽池)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項目開工,是繼去年12月26日寧夏同心縣200兆瓦項目開工後,中民投落實與寧夏自治區政府2014年8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中民投加快寧夏新能源示範區全面建設的又一個重要舉措。

據記者了解,中民投寧夏(鹽池)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基地還將建設風、光、生物質、儲能多元互補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綠色現代牧業養殖示範基地、綠色現代牧草種植示範基地、全球最大光伏旅遊基地等項目。

中民投認為,寧夏作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範區,資源優勢突出,在國家能源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中民投參與加快寧夏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建設,與寧夏共同打造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推動光伏產業轉型升級。這有利於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減少碳排放探索新路徑;有利於為我國民營資本與社會責任融合、實現資本、人才、技術勞動力三要素重組,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積累新經驗;有利於通過創新能源綜合開發模式,為中西部內陸地區先發劣勢轉變為後發優勢,為發展無汙染GDP、提高發展質量,解決當地脫貧創造新模式。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61

聯合光伏發可轉債融資,電站項目自有資金到位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0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3 14:42 編輯

聯合光伏(0686)會議紀要:連發可轉債融資,所謀非小
作者:魯衡軍


事件:2015年4月21日下午,聯合光伏(0686.HK)CEO李總,CIO羅總,新聞發言人姚總通過路演網系統就公司公告近期的發行可轉債及公司的經營規劃與投資者進行了溝通交流。

我們的觀點:聯合光伏作為招商新能源控股的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商,從招商局各子系統單位獲得電站開發的大力支持。今年公司從過往的純收購電站後運營轉向收購與自建項目並行。當前公司光伏電站項目儲備2GW,今年計劃自建和並購電站1GW(自建300MW),公司通過向多家知名機構發行可轉債獲得項目資金近30億元,投資的1GW電站項目自有資金到位,其余資金將通過銀行融資。公司積極進行管理創新和金融跨界創新,率先在業內進行電站開發的資金眾籌模式,建議投資者密切關註公司電站並購進展的公告情況。

公司近期公告:

1、聯合光伏4月17日公告,公司與濤石公司訂立認購協議,公司有條件同意發行而濤石公司有條件同意認購金額為港幣12.6億元的可換股債券。發行可換股債券年利率7.5%,期限3年,初步轉換價港幣1.03元,如果全部轉換為股份,將發行12.23億轉換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25.8%,籌得所得款項凈額約港幣12.59億元,所得資金將為收購透過特殊目的實體目標公司提供資金。同時,董事會建議增加法定股本100億股股至200億股股份。

2、聯合光伏4月20日公告,公司向招商基金發行港幣524,803,198.80元可換股債券,基於初步轉換價每股轉換股份港幣1.03元,可換股債券可轉換為509,517,668轉換股份,相當於截止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的10.75%以及本公司經配發及發行轉換股份所擴大已發行股本的9.70%。

3、聯合光伏4月21日公告,公司向複星國際發行1500萬美元年利率為7.5%的有抵押可換股債券。假設按初步轉換價港幣1.03元悉數行使轉換權,將發行共計112,864,077股轉換股份,占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的約2.38%及經配發及發行轉換股份擴大後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的約2.33%。

會議要點:

1、公司未來獲得收購資金的可持續性?
未來我們會跟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大銀行洽談合作,我們相信我們的資金獲取能力具有極強的可持續性,也請大家密切關註我們的公告。

2、公司2015年自建電站和收購電站的規模?公司的儲備項目數量?
2015年我們電站並購和自建規劃總數1GW(自建300MW),這是一個保守的數字,我們手上已有2GW的項目儲備,目前1GW項目建設及收購資金有了,當前我們正在跟內蒙古、青海、寧夏、甘肅、和新疆一些公司洽談2016年的合作項目。目前公司掌握超過2GW電站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其中也有一些分布式的電站,在東部有一些農光互補式電站。今年重點在分布式電站上有突破,目前在徐州有農業大棚電站運行非常好,在河北、山東建一些農光互補式電站,也會在北京市建分布式樣板項目。

3、公司項目收購進展以及自建項目投產日期?
光伏電站已安裝好的大約有15家企業正跟我們在洽談,他們把並網後的電站給我們收購,但是鑒於敏感性信息,具體進展需要等到公告。我們現在正派出我們的競標團隊,只有通過了競標,風控團隊才開始審批,在不久的將來大家會很快看到我們的並購進展公告。我們的自建開發團隊今年開始啟動,自主開發的電站在年底才會有建成。

4、W1GW的項目的資金需求?
發的幾個BCB資金是否足夠?1GW的電站投資量需要看不同的情況,高原的地方金額就比較高,包括用工、材料的運輸成本都比較高,當然現在成本下降也比較快。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在東部地區,成本在8元左右,包括收購成本。但是在高寒地帶,會上升到10塊左右,但高寒地帶發電小時數會接近1,700-1,800小時,在東部地區發電小時數在1,100-1,200左右。已發行的4個CB就可以解決今年1GW項目資金需求,1GW總投資90億元的話,資本金只需要30個億,剩下的都是銀行的貸款資金。

5、BCB轉股在香港市場上有期限約定嗎?
現在對招商基金、平安,複星和東方資產發行的CB,我們的設臵都是有半年期的限制,在半年後,三年內在任意時間可以轉股。

6、可轉債BCB的利率定在7.5%的水平?
CB的利率定在7.5%,因為我們的全投資收益率是9%,自己開發項目在12%左右,對於全投資項目來講也是有利潤的。更重要的,CB發行對象是針對在中國有影響力的企業,像濤石背後的平安,光伏的推廣需要有影響力的機構的進入。目前的7.5%的利率可以接受的,隨後的跟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利率已經在降了。公司的融資成本在在7-7.5%之間。並購基金成本這一輪利率是7.5%,但是接下來會持續下降。

7、使用銀行資金杠桿後,光伏電站的收益率可以做到多少?
我們經過測算,杠桿率是70%,自有資金收益率會達到10%左右,或者超過10%。

8、電站陸續收購後,如何保證能克服整合難度並及時產生經濟效益?
電站收購後,不存在整合難度,因為電站都是新公司不是舊公司,並網後就可以立即產生現金效應。現在的光伏電站都是現代化的系統,都是無人值守的,但是我們的光伏電站都配備了一定的人員,但數量與傳統火電相比具有相當大的差距,比如說在青海的一個電站只5-6人,所以我們的電站能夠非常迅速的整合在一起,產生規模效應。

9、今後光伏電站投資成本趨勢如何?
未來光伏電價下調?光伏電費補貼的下調要根據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綜合考慮,這個國家會有監控。國家補貼讓光伏這種清潔能源能夠走進千家萬戶。今年三月新環保法正式實施,傳統能源的生產成本會不斷上升,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新能源的發電效率則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此長彼消,在不久的將來會進入光伏電價平價上網的時代。

10、公司目前主要通過可轉債融資,如果BCB未來換股後現有股東的股權會被大幅度攤薄,請問公司未來資本開支的計劃以及融資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比例?
實際上就是15、16年我們會有一定的融資,等到公司有總計5GW的項目,規模效應就產生了,我們有75個億的售電收入,差不多利潤會接近20個億,如果拿10個億的現金用於擴大投資,資金就會比較充足。我們在現在進行快速的擴張就是電站裝機量不斷提升,需要用資金把電站的規模迅速的擴大,成為中國、世界上前幾名的電站運營商,這是最重要的東西。

11、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光伏並網超過5GW,量比較大?
今年一季度能增加這麽多,是因為去年沒能趕上並網,拖到今年第一季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次光伏的發展正式列入國務院的發展報告當中,這是歷史性的時刻,中央從上到下做好了進入環保時代的準備,這是一個分水嶺。

12、公司所擁有電站是否遇到限電問題?
大部分項目沒有限電的問題,因為我們並購的時候考慮到這個問題,避開了限電嚴重的地區,但是嘉峪關的電站遇到了這個問題。據我們收到相關的信息,今年嘉峪關有一個變電線路要通過驗收,相信今年年底就會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看到國家包括能源局、電網都做了史無前例的迎接新能源大規模應用的準備。

13、公司的股權激勵?
去年12月份,我們有一個股權激勵的公告,具體的金額查看聯交所的公告。

14、招商局對聯合光伏的態度如何?
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招商局在去年12月份增持公司股份,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共同持有的招商基金也跟我們簽了協議,同時昨天公告5.2億元現金已經到了公司賬上。另外也可以去招商局的官網看去年11-12月的公告,我們跟招商物流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中包括招商物流幫助聯合光伏在全國開發電站,甚至在一路一帶海外市場幫助聯合光伏開發電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招商地產也跟我們聯合光伏在洽談,包括在招商地產未來的樓盤當中,包括社區項目中,推廣我們聯合光伏的產品,我們也希望通過招商地產全國的低碳社區、樓盤里面把我們的光伏的小型發電系統,光伏瓦進入到千家萬戶。這些都體現招商系統各種資源的整合,更重要的銀行已經正式出錢支持我們,包括正式洽談合作成立基金。招商集團是否會進一步增持公司的股權是敏感信息,一定要等到相關的信息公告,我只能說不排除各種可能性。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因為招商資本正在成立新能源並購基金,可以幫助我們收購更多的優質電站資源,也是變相的增持公司的股份。

15、如何看中節能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是公司直接的競爭對手嗎?
中節能是國內專業的太能能電站的運營商,也有自己的產品,對於我們這種純粹的電站運營商來說,他們和我們不在一個層面,我們沒有任何的工廠。第二,我們看到了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電站總數是17.8GW,這個市場這麽大,我們才做1GW多,這個市場非常巨大,我想不存在競爭的關系。

16、會不會在公開市場進行股份配售?
我們在公司的內部達成共識,在未來12個月內不會在公開市場配售,但是會向知名企業定向配售,這些知名企業是要對全球的節能環保和中國的億萬民眾起到表率作用,對於這樣的一些知名的機構投資者,才會考慮定向配送。

17、公司如何看待蘋果公司進入中國光伏電站市場?
中國市場正變成全球最亮麗的光伏市場,我相信不光是蘋果公司,還有更多的國企巨頭會看到這個市場,我希望更多的國際企業與光伏企業合作建立光伏電站,這是他們體現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的最好方式,這也是蘋果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提升品牌的一個好案例。

18、銀行對光伏電站項目的資金貸款態度?
銀行對於光伏電站資金支持方面,政策性銀行像國開行是支持的,商業銀行現在正在逐漸放開,也有一些商業銀行已經做了對光伏電站的信貸支持,逐漸放開是一個好的趨勢,我們預計多數商業銀行會放開對於光伏電站項目的融資貸款。對於我們來講,收購電站和自建項目的銀行貸款沒有明顯的差別,因為貸款的額度都是總投資額的70%,自有額度30%。

19、公司與華為合作開發管理系統以運營光伏電站進展?
與華為合作已經進行了差不多兩年,目前我們兩家在蛇口建立了智能運維中心,這個系統由華為幫我們做整體設計,這個系統將來會管理聯合光伏在國內的電站,乃至在海外的電站。

20、公司分布式項目和光伏電站的比例?
分布式是未來國家的一個重要的方向,聯合光伏作為專業的電站運營商,需要保持均衡的發展態勢,也就是在西北地區,地面電站會保持比較大的比重,也同時開始在東部進行分布式電站的布局。

21、光伏產業鏈成本下降看法?
我們很歡迎成本的下降,這是讓綠色能源進入千家萬戶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也包含我們融資成本的下降,我們看到剛剛央行降準,未來降息也會到來。

22、如何評價漢能和其薄膜技術?
我們不評價其他公司的技術問題,我們作為電站運營商,我們從電站投資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歡迎新的太陽能發電材料層出不窮,未來是創新的時代,我們希望更多創新層的公司出現,我們歡迎他們跟我們洽談電站合作。

23、公司會收購分布式電站嗎?
我們也收購分布式電站,但是對小型的分布式電站,我們需要整合,因為一個小的分布式電站收購過程和大的項目收購流程是一樣的,我們歡迎有分布式電站的開發商跟我們合作,最好是有一定的數量規模

24、聯合光伏的競爭優勢?
首先,我們的管理在行業中是領先的。不光是在光伏行業,在董事會、業務管理、信息管理上都有招商局派過來的人,在風控系統,現在並購用的都是德國的TOB系統,他們這些國際機構使得電站質量達到國際頂級水平,我們還用了國際排名第一的審計機構PWC。

第二,技術創新和金融創新,我們有世界第一個數據監測App系統,大家可以在AppleStore和安卓上下載,下載註冊後,大家可以查看我們在全國每一個電站,包括實時的監測數據系統和無人機的監控影像,所以我們是行業中能夠跨界創新的領先企業。同時我們也有金融創新,我們創辦了第一個眾籌的金融創新,我們推出了VIP眾籌,可以通過監控把他們的名字傳給大眾,我們馬上會推出萬家眾籌,我們把金融跨界和技術整合在在一起,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創新,更多的技術跨界整合。

第三個我們的儲量非常豐富,我們手上有2GW的電站儲備,其中差不多有300多兆瓦是我們自己團隊開發,從去年的並購形成了並購和自助開發並行的模式。最後,資金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的第一大股東-招商資本已經在設立投資基金,將會幫助我們解決資金的問題。同時我們看到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成立的招商基金的資金已經到位,用於收購了新疆電站。因此,很多的金融機構也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紛紛跟我們合作。



來源:興正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02

從身價400億元到破產,光伏“梟雄”彭小峰40歲再賭互聯網金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04/149762.html

黑馬說:彭小峰,原江西賽維董事長,其經歷頗富傳奇色彩:從一個小小的業務員,到身價上億的勞保用品老板;從改道“太陽能”登上中國富豪榜,到遭遇“雙反”被申請破產。彭小峰的人生跌宕起伏、悲喜交加。

這次,彭小峰攜“綠能寶”卷土重來。這種能源互聯網金融模式從一開始便獲取了許家印、史玉柱等諸多大佬的投資支持。他能夠借助互聯網模式再次撬動新能源產業嗎?


文 | 本刊見習記者 劉成偉
編輯 | 王瑞


深夜,彭小峰身著筆挺的西裝越過馬路,走進一家小店,要了一份羊湯和兩個火燒,然後狼吞虎咽。

 

這位吃晚飯的中年人,曾經是中國光伏領軍企業江西賽維LDK的董事長,也曾經在2007年胡潤中國富豪榜上名列第六(當年的身價是400億元)。如今,彭小峰再次歸來,其身份是美國場外交易市場(OTCBB)掛牌企業——SPI(Solar Power,INC)董事長。SPI斥資5億美元創立了一個以實物融資租賃為依托的互聯網金融品牌——“綠能寶”。

 

吃完第一口燒餅之前的幾個小時,他餓著肚子在北京電視臺錄制一檔財經節目,解答“互聯網+光伏”這種新能源金融模式之下的諸多問題。

 

這場討論異常火熱。來自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的曾剛、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以及中國資深融資租賃業專家沙泉三位合圍彭小峰。

 

彭小峰不善言辭,沒有一點氣場,不到他說話,他便悶著。該他回答的問題,他都盡可能地滴水不漏。

 

 

折戟者的瘋狂

 

雖然並不張揚,但業內沒人懷疑彭小峰內心的瘋狂。

 

2015年4月3日,彭小峰以SPI綠能寶集團董事長身份參加了“中國光伏電力投融資聯盟成立大會暨2015中國光伏投融資論壇”的成立儀式。這是他去職賽維LDK之後重歸光伏行業的大峰會。在峰會上,“綠能寶”成為行業避不開的話題,人人都好奇他會折騰出什麽讓人驚訝的事情來。

 

至今,“綠能寶”推出了兩款租金收益類產品——“美桔”和“美橙”系列。根據介紹,基於待建光伏發電項目的“美桔”產品,投資者最低投資1000元,即可每年獲得10%的收益,超出許多互聯網理財產品。

 

“美橙”產品則是基於已建成或即將建成的太陽能電站項目,用戶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向太陽能電站運營商購買太陽能光伏組件,並委托江蘇綠能寶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將其回租給上述太陽能電站運營商,同時收取租金。這是一種“委托融資租賃+售後回租模式”。

 

不得不承認,彭小峰內心過於強大,幾經起伏的經歷似乎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改變。他直挺著腰板坐在沙發上,雖然眼神流露出來的是平和,但這位曾經“最年輕”的新能源首富已過不惑之年。

 

2011年與2012年,美國與歐洲接連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雙反”。完全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猝不及防,很多“聚富”神話像泡沫一樣銷聲匿跡。

 

彼時,賽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彭小峰不斷應對困難,最後不得不解聘員工。2014年3月31日,美國對沖基金Apollo Investment Asia Limited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申請文件,要求彭小峰進入個人破產程序——這是2012年底賽維陷入公司破產危機以來的又一個標誌性危機,彭小峰個人也面臨破產。此前,彭小峰壓上了個人資產為公司做擔保,當賽維違約,自然追溯至彭小峰身上。

 

這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劇情”考驗著彭小峰的意誌力,但是他沒有像外界認為的那樣沈寂下去,而是努力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也是史玉柱欣賞並投資他的原因之一。顯然,史玉柱和許家印的投資為彭小峰做了背書。這些大佬的舉動或許是出於“幫一把”的道義,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其中的商業價值。

 

經歷變故之後,彭小峰也逐漸成熟,把目光更多投向了未來。交流時,他會時常談阿里巴巴、談騰訊,談那些已經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彭小峰正在不斷借鑒它們的經驗,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模式。

 

 

光伏遭遇互聯網金融

 

2015年1月20日,在北京大飯店地下一層會議廳,彭小峰出任SPI董事長5個月之後,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線中。這次,他將能源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引進太陽能光伏行業,意圖重整旗鼓。

 

據SPI提供給《創業家》的數據顯示,SPI是賽維LDK的參股公司,早在2011年1月,賽維LDK就以約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OTCBB(美國場外交易系統)掛牌公司SPI70%的股份。當時,SPI(美國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光伏電站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太陽能公司。

 

SPI品牌總監周峻告訴記者,美國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算是陽光動力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的前身,兩家公司有著相同的英文字母簡寫“SPI”,所以中文名字變更之後,英文縮寫依然如故。

 

過去十年,光伏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貸款,在這一輪的應用上,最大困難還是融資。彭小峰很清楚這一點,他將SPI定位為提供金融服務的平臺,“綠能寶”是一種新型的融資租賃理財產品,可以讓電站投資方獲得資金,而普通投資者又能獲得穩定的電費及補貼收益。

 

彭小峰說,他之前差不多涉及過整個光伏產業鏈,未來十年,他的精力將放在太陽能應用的推廣上,而分布式電站的新投資形式 “綠能寶”則是其目前的主要表現形式。

 

“綠能寶”是集光伏發電、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為一體的產品。融資租賃業專家沙泉表示,在“綠能寶”中,光伏產品成為進入資本市場的載體;融資租賃開辟了直接融資方式,解決自身資金來源;互聯網金融則通過融資租賃讓投資人直接投資實體經濟,分享光伏產業的租金收入。

 

這是彭小峰所熱愛的生意和所鐘情的太陽能。

 

 

成功的變數

 

在曾經的商場上,彭小峰總是想著往前沖,忘了如何防守。這一次,面對記者的提問,遇到不喜歡的問題,彭小峰會少許反駁或者幹脆沈默。

 

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到太陽能光熱行業的老大皇明集團考察過,甚至對太陽能光熱產生過濃厚的興趣。後來賭性使然,彭小峰執意進入了資本需求龐大的光伏產業,皇明則更多專註於光熱。因為這個選擇,彭小峰經歷了大起大落。

 

皇明集團許多人已經不記得這件事。在他們眼里更多的是新能源首富彭小峰、然後就是破產的彭小峰。

 

宴賓客、起高樓、樓塌了,這種故事在光伏行業發生得太多,一點都不鮮見。“都以為他被打趴下了,結果他竟然站起來了。” 原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如此評價彭小峰。

 

彭小峰能在所有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並且發揮潛力。22歲那年,因為準備留學的錢不夠,他就用這筆錢做了生意。從那時開始,他習慣於一個人背著電腦包,約客戶在兩岸咖啡談生意,和客戶一起吃10塊錢的盒飯。即便身價幾十億美元的時候,他也不帶秘書、不帶保鏢,獨來獨往到處跑業務。這種作風一直保留至今,跟當年的業務員彭小峰一樣。

 

一位業內人士說,關於彭小峰,其實有兩個故事:一個是“屢戰屢敗”的故事,一個是“屢敗屢戰”的故事,你更願意相信哪一個,取決於你的世界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彭小峰是一個變數,內心充滿躁動。

 

這次,他能再次煥然一新嗎?

 

 

附:彭小峰創業史

199318 彭小峰畢業後在江西做外貿業務員

199722 在蘇州創立柳新集團,制造勞保用品

200227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班畢業

200429 柳新集團出口達到10億元,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勞保用品生產企業

200530 在江西新余創建賽維LDK,從事太陽能多晶矽片制造

200732 賽維登陸紐交所,成為當時中國新能源領域規模最大的IPO

200833 賽維年銷售128億元,投資120億元建立馬洪矽料廠

201136 歐美雙反,賽維虧損

201237 賽維陷入債務危機,負債高達300億元

201338 賽維分拆多晶矽業務上市計劃失敗,辭去賽維CEO,投資非凡定美

201439 非凡定美業務受挫,辭去賽維董事長,任SPI董事長

201540 綠能寶上線,9個月融資3.2億美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成偉,由王瑞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一財網 王佑 2015-05-08 13:47:00

拔萃投資的股東包括金欽良、高聖民、金建新和孫新榮等四人,沒有馬雲的名字。拔萃投資公司副總裁孫偉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他們公司是要與聯合光伏合作,但拔萃投資是“馬雲旗下基金”的說法是市場誤讀。對於拔萃投資中,哪位股東是阿里巴巴的最初創始人,其並沒有詳細透露。

5月7日晚,關於“馬雲旗下基金攜手聯合光伏殺入電站投資領域”的消息不脛而走。而5月8日,多家行業媒體、網站都仍然在以“馬雲、阿里巴巴旗下認購聯合光伏可轉債”等標題,作為新聞發出。

原來,香港上市公司~聯合光伏(00686.HK)5月7日晚一紙公告稱,擬向拔萃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拔萃資本”)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配售500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即可轉債),換股價為1.3266港元,集資用於聯合光伏收購中國太陽能電站上。部分網站的標題會讓人覺得,拔萃資本就是外星人馬雲、或者阿里巴巴旗下的基金。

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雖取消了巨額投資光伏的計劃,但觀察史玉柱、蘋果公司等大咖仍在註資該產業的這一點不難發現,似乎光伏行業中已經在受到些許投資、科技界大腕的青睞。而馬雲說不定真的也會關註到該領域,投筆錢進來練練手。市場對於“馬雲和聯合光伏”的故事也很買賬,截止記者發稿時,5月8日上午收盤期間,聯合光伏的股價大漲4%,報1.3港元。

那麽,馬雲真的造訪光伏企業了麽?拔萃資本跟阿里巴巴、馬雲究竟是什麽關系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做了一番調查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對於所傳的馬雲旗下基金投資聯合光伏等不準確的消息,截止記者發稿時,聯合光伏並沒有做出澄清。

拔萃資本與馬雲無關

聯合光伏近期一直在密集尋找可轉債的合作方。 該公司相關人士今天中午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2015年,截至目前,聯合光伏已配成和擬配的總額約在30億元港幣,涉及的公司包括東方資產、複星國際、平安保險、招商基金、中國華融和拔萃資本。

而根據聯合光伏的昨日最新公告,拔萃資本或購入的5000萬美元可轉債配售項目還處於意向階段,沒有簽訂最終的認購協議。

“拔萃資本”的背景到底是什麽呢?為何會把它與馬雲放在一起?

公告中提及:它是由原中國工商銀行香港分行行長孫新榮攜手阿里巴巴集團的部分創始股東聯合創立的,主要從事投資業務及資產管理。更詳細的內容沒有涉及,但會讓人聯想到拔萃資本的創始股東中有馬雲身影。因此,“馬雲、阿里巴巴旗下基金攜手聯合光伏”的傳聞也就出現了。

而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投資聯合光伏的公司名為“杭州拔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拔萃投資”),法定代表人為孫新榮,成立日期為2013年7月15日,其經營業務包括投資管理、投資咨詢(除證券和期貨)、企業管理咨詢、經濟信息咨詢,目前在杭州、香港、上海、北京、廈門等地設有辦事機構。

拔萃投資的股東包括金欽良、高聖民、金建新和孫新榮等四人,沒有馬雲的名字。拔萃投資公司副總裁孫偉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他們公司是要與聯合光伏合作,但拔萃投資是“馬雲旗下基金”的說法是市場誤讀。對於拔萃投資中,哪位股東是阿里巴巴的最初創始人,其並沒有詳細透露。

對於外界誤傳的說法,聯合光伏是否要發澄清公告呢?聯合光伏未正面回應,其公司稱“已詳盡表述”了拔萃資本的背景。

實際投資人到底是誰?

拔萃投資的實際投資人背景,是怎樣的呢?

根據公開資料,其大股東為孫新榮,他為中國工商銀行(下稱“工行”)的元老。其1989年9月加入工行浙江省分行,先後做過國際業務科長、副總經理等,2000年被派往工行新加坡任分行副行長,2004年被調到工行香港分行並擔任副行長、香港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等,2005年接手香港分行行長一職。而2009年時,他也出任了新華聯合冶金控股集團總裁、2011年到2013年12月又擔任了廈門京道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創始合夥人兼總裁,現為拔萃資產管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廈門京道基金創始合夥人等。他本人是拔萃投資的大股東,出資額為600萬元人民幣,其余股東出資額在100萬~200萬元之間。

而據拔萃投資官網顯示,其已投資了包括亞洲鉀肥集團、北大之路、廣東廣電網絡等。在2014年年底,它還設立了專註於新能源的“清潔能源基金”。該基金已完成了對某太陽能光伏企業的投資,後者的核心業務是光伏陶瓷瓦的銷售,光伏發電項目EPC整合和屋頂、地面發電項目的投資與運營。而被投資的企業,目前已與多個地方政府、公司開展合作,致力於發展成為中國的“first solar +solar city”。

孫偉表示,該企業不是聯合光伏,是一家擬上市的光伏公司。後續,拔萃資本還會與該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推出光伏基金固定收益產品等。

據拔萃投資自己的官網稱,其基金的下一步將會把目標投向垃圾焚燒發電裝備行業,最近已經跟一家頗具發展潛力的環保公司溝通,完成盡調並確定了具體的投資方案。目前該項目正在募集中,贏得諸多投資人的興趣。

把馬雲、阿里巴巴與光伏行業聯系起來,這並不是第一回了。2014年1月下旬就有傳聞稱,阿里巴巴即將推出余額寶的二期項目“定期寶”:阿里巴巴正在與某大型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商洽談,期望將光伏電站資產金融證券化,並且通過即將推出的“定期寶”會結合該運營商的強大央企聯盟和電網資源,開辟認購光伏電站資產的綠色通道,但隨後被余額寶否認。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