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
1 :
GS(14)@2010-12-31 09:40:11不少於500萬都可在投注站領獎,為何還有人傻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821570
2010年本港騙案急增,訛稱中六合彩、打電話「猜猜我是誰」……騙徒手法層出不窮,說穿了,就是利用人的貪念和同情心行騙。警方提醒市民要時刻提高警覺,保持冷靜、不起貪念,是免墮圈套的最佳方法。警方的忠告耳熟能詳,《警訊》亦不斷重演各種騙案警惕大家,無奈受害人竟是一個接一個。新一年,是時候學精一點了。
記者:謝明明 羅日昇
【本報訊】年近歲晚,有騙徒看準市民想發橫財過肥年的心態,利用偽造水平高超的假六合彩中獎獎券,訛稱無香港身份證或無時間,以瓜分獎金利誘行騙目標代領獎金。受害人要先支付 2000至 5萬元不等的抵押金,短短 5個月已有 8人中招,共損失逾 18萬元。馬會強調,任何年滿 18歲、能出示有效中獎獎券的人均可領獎。警方警告,持偽造獎券領取獎金,隨時觸犯偽造文書罪。
警方西九龍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徐睿聯接受訪問時表示,騙徒以上一期二獎號碼購買最新一期六合彩獎券,以電腦竄改攪珠日期及期數,然後在投注站附近找尋行騙目標,訛稱持雙程證來港、無香港身份證,又或無時間等,以瓜分獎金為餌,游說目標到投注站代領獎金,部份個案甚至以「買斷」方式將獎券賣給受害人,但受害人需先付一筆抵押金,金額 2000至 5萬元不等。
清一色女騙徒
徐睿聯指出,全港今年 7月至 11月共發生 8宗以這種新手法行騙的假六合彩獎券騙案,其中 7宗在旺角及深水埗區投注站發生,另一宗在東九龍的藍田區投注站發生。假六合彩獎券偽冒技術高超,一般人要細心檢查才會發現竄改痕迹,而且六合彩二獎獎金一般不會太高,減低受害人疑心,結果 8名年齡介乎 50至 81歲的市民中招,拿假六合彩獎券到投注站領取獎金時被馬會職員揭發,共損失逾 18萬元,至今未有人被捕。
徐睿聯稱,根據受害人口供及馬會閉路電視紀錄, 8名騙徒全為女性,年齡 40至 70歲不等,身形瘦削至中等,操本地口音。
部份受害人對受騙過程不清楚,也不知騙徒如何竄改獎券,增加警方的調查難度,但警方已掌握情報跟進,暫不肯定背後是否涉及犯罪集團,亦無證據顯示新手法騙案與馬會六合彩獎券改變紙質有關。
徐睿聯指出,被騙的 8名市民除損失金錢,更可能被控偽造文書,因此市民切勿因一時貪念,誤中騙徒圈套。
馬會也提醒市民,不要在投注站以外地方購買六合彩獎券,包括聲稱中獎的六合彩獎券,以防受騙。馬會重申,中獎者只須年滿 18歲及出示有效中獎獎券,不論是香港人、內地人或外地遊客,均可領獎。
2 :
GS(14)@2010-12-31 09:40:35「猜猜我是誰」來電搵老襯
2010年本港騙案急增,訛稱中六合彩、打電話「猜猜我是誰」……騙徒手法層出不窮,說穿了,就是利用人的貪念和同情心行騙。警方提醒市民要時刻提高警覺,保持冷靜、不起貪念,是免墮圈套的最佳方法。警方的忠告耳熟能詳,《警訊》亦不斷重演各種騙案警惕大家,無奈受害人竟是一個接一個。新一年,是時候學精一點了。
記者:謝明明 羅日昇
【本報訊】內地流行的「猜猜我是誰」電話行騙手法入侵香港!本港今年共錄得 1,950宗電話騙案,較去年增加約三成,近半騙徒都是利用這種靠估呃錢的手法。騙徒先漁翁撒網式致電給受害人,叫對方估自己身份,騙得受害人信任後,翌日始再致電騙財。被騙者由 20多歲至 70多歲都有,更有專業人士被騙去 40多萬元人民幣。警方呼籲,市民接到陌生電話要多懷疑及多發問,切勿存錢入陌生人的戶口。
警方指出,今年電話騙案較去年增加三成,共 550人受騙,單是第 4季已有 345人,佔全年總數 63%。內地行騙集團近期漁翁撒網式從內地致電本港市民的手機,通常開腔第一句就是:「我呀」,接電者問:「邊個呀」,騙徒便答:「記唔記得我呀」,若接電者猜出一個名字,騙徒即乘機答是,跟着寒暄一番,博取對方信任。
翌日才要求滙款
騙徒通常在翌日才再致電行騙,如聲稱被內地公安扣押,要求接電者將錢滙到內地指定戶口營救,有市民就這樣上當。以往電話騙案受害者多在 50歲以上,但在行騙新手法下,青年、中年也中招。一名 50多歲的會計專業人士更先後 6次滙款,將 42萬元人民幣存至騙徒戶口。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署理總督察關頌賢稱,電話騙案於 05年開始流行, 06至 09年每年錄得 1,400至 1,700多宗,但今年已達 1,950宗,第 4季更有激增之勢, 10月有 43宗、 11月有 93宗、 12月至今有 170宗。
關頌賢稱,今年有 882宗「猜猜我是誰」新手法騙案,佔電話騙案總數 45%,損失金額達 1,100萬元。他指出,早年電話騙徒多於辦公時間致電長者家中固網電話,先傳出一聲救命,再聲稱叫救命者是該長者的兒子,指他因欠債或做擔保人被扣押,要長者將錢存入本地戶口。
至 08年,騙徒改為要長者將現金交往指定地方,由騙徒親自拿取。現時騙徒多從內地致電來港,相信涉及內地行騙集團。
關頌賢又稱,今年共有 15人涉及電話騙案被捕,分別為 11名內地人及 4名台灣人。東區法院前日就審理一宗電話騙案,騙徒被判入獄 48個月。警方將與內地公安聯絡,堵截騙徒將錢滙到內地,並凍結騙徒的內地戶口。
防範電話騙案須知
•要多向來電者查問,以確定對方身份
•切勿向來電者透露子女、親友或朋友名字
•切勿輕信來電者的說話,要致電子女、親友及朋友求證
•若來電者稱脅持子女或親友,應立即報警
•切勿將金錢存入陌生人戶口或放在公眾地方
•提醒家中長者小心受騙
今年電話騙案統計
電話騙案總數
宗數: 1,950(+30%)
涉及金額: 2,400萬元
被騙人數: 550
新手法個案
宗數: 882
涉及金額: 1,100萬元
被騙人數: 345
*增幅與去年比較
資料來源:警方
3 :
GS(14)@2010-12-31 09:41:14記者昨晚接正騙徒電話
2010年12月31日
* (4人)
* 瀏覽人次:11,500
* 回應:0
* Facebook
* Twitter
* 轉寄朋友
* 文章回應
【本報訊】「喂,係我呀」、「你係邊個」、「你唔知我係邊個咩?」昨晚 8時許,記者埋首處理這宗電話騙案新聞之際,手機突然響起。一名操純正廣東話的男子不停地說:「係我呀。」記者多次追問:「邊個呀?」他說:「我換咗電話,你就唔知我係邊個呀?」他其後見記者未有中招,匆匆收線。
蔓延內地 160縣市
記者翻查手機來電顯示,發現是個內地號碼,放是按號碼回電。對方又說:「係我呀。」記者隨意講一個名,他竟答:「係呀。」記者問:「你搵我乜事呀?」騙徒隨口說:「無乜事。」之後立即收線。
警方昨公佈的「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手法,據稱發源地為廣東茂名, 06年就開始在內地流行; 08年高峯期時,受害者遍及 17個省 160多個縣市,犯案地遠至西藏、新疆,甚至有副省級官員受騙。過去 4年廣東省公安共接獲 17,751宗該類騙案,受害者共損失達 2億多元人民幣。
今年 10月中,中山石岐區姓梁女子接聽電話時,對方直呼其暱稱後叫她猜他是誰,她答不知,對方提醒她說是從廣州打來的,她就問:「係唔係姑丈呀?」對方笑說:「係呀,我換咗電話,呢個係新號碼。」兩人聊幾句就收線。兩日後,「姑丈」致電梁女士稱,他與同事在珠海嫖妓被捕,每人罰 5,000元,還欠 1.3萬元,不敢向姑母要錢,希望她借錢解困。梁女士依對方提供的銀行戶口入數後,對方又來電稱因妓女藏毒,每人加罰 1萬元,還欠 6萬元,梁女士惟有再轉賬。數天後她致電姑丈家中,才驚悉墮入騙局。
關於欺騙百人之粉皮的豪華騙局一事
1 :
GS(14)@2011-06-22 07:58:01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052d2f082a25-582485
細價股暴瀉 賊喊捉賊
撰文:蘇麗珍
欄名:投資博客
現時金魚缸充斥股價暴跌後的蟹貨,若是有基本因素支持的大價股,仍有望返回家鄉,但若是擺明投機炒概念的細價股,恐怕還是狠心沽出了斷最好。
散戶無端白事走去買細價股,絕大部原因都是以為自己從朋友聽到「堅料」,信到十足十才會真金白銀下注。但若股價暴挫後想找朋友問究竟,朋友往往不是熄電話拒絕接聽,就是大呻自己都是受害者,自言輸了幾多幾多,而會坦白承認根本是騙局的,相信極之罕有。
做莊散貨 變被老闆散貨
市場近日就流傳一個賊喊捉賊的故事。話說有某細價股離奇急跌,有捧場客周圍問點解,更走到老闆面前查問發生何事,只見老闆表現異常激動,聲言自己也是受害人,哭訴公司股票可能遭炒家舞高弄低。
但實情是早幾個月前,有人聯絡了一批經紀,透過枱底交出一批幾千萬股票,另加兩三千萬現金,叫他們透過代理人戶口,利用「搓波仔」方式每日交叉買賣,製造成交將股價炒上。其後經紀們發覺,每日買入的股票愈來愈多,問題是細價股多年無炒作,街貨照計不多,沽盤從何而來?老闆自然最大嫌疑。
經紀連同一眾人頭戶口,幾個月下來接了過億元的貨,最終招架不了要斬倉,觸發細價股股價暴瀉,有份搞作的經紀據講幾乎輸身家。原本自己做莊家去散貨給散戶,最終卻是被老闆散貨給自己。
2 :
Wilbur(1931)@2011-06-22 09:32:07成個老x樣
仲裝模作樣,七情上面

3 :
草帽(1253)@2011-06-22 10:09:04邊個?


4 :
rickyhui(8346)@2011-06-22 11:10:22周圍的人都講緊佢...睇下周大師呢2日d post便清楚了!
5 :
idsdown(1658)@2011-06-22 21:04:12殘陣倉?
6 :
GS(14)@2011-06-22 21:19:333樓提及
邊個?

標題話了畀你聽,講下去就誹謗
7 :
GS(14)@2011-06-22 21:20:414樓提及
周圍的人都講緊佢...睇下周大師呢2日d post便清楚了!
星期二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日前有奸人告訴了我一家證券行的股票,幸好我沒有買,逃過了一劫。但它還有餘波,現在由本專欄特派記者周顯向大家報道。
話說在上星期,有朋友向我哭訴,說在這家證券行的股票當中,輸掉了數百萬元,問我怎去應付。過程不詳述了,但我因而向四方八面收風,研究股票的死因。
8 :
GS(14)@2011-06-22 21:22:09以下文章是作者個人看法,本壇不負上任何責任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近來的股市像吃了瀉藥一般,不停下跌,真是黃腫腳不消提了。我也沒有興趣看股票機,所以根本想談股票也無從談起。有一條幾準的線叫我買時富金融(0510),我也沒有落搭買入。因為在今日這種氣氛之下,實在還不適宜買股票。
9 :
idsdown(1658)@2011-06-22 21:27:05原來hkdailynews個幾星期前有人推
10 :
GS(14)@2011-06-22 21:31:459樓提及
原來hkdailynews個幾星期前有人推
你唔覺得自從第一次爆後間公司一大堆消息出來咩?
11 :
idsdown(1658)@2011-06-22 21:34:4410樓提及
9樓提及
原來hkdailynews個幾星期前有人推
你唔覺得自從第一次爆後間公司一大堆消息出來咩?
點止, D人都唔同左一部分
其實我無乜點留意呢間嘢
12 :
GS(14)@2011-06-22 21:36:0511樓提及
10樓提及
9樓提及
原來hkdailynews個幾星期前有人推
你唔覺得自從第一次爆後間公司一大堆消息出來咩?
點止, D人都唔同左一部分
其實我無乜點留意呢間嘢
股東定牌?
13 :
idsdown(1658)@2011-06-22 21:38:5512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9樓提及
原來hkdailynews個幾星期前有人推
你唔覺得自從第一次爆後間公司一大堆消息出來咩?
點止, D人都唔同左一部分
其實我無乜點留意呢間嘢
股東定牌?
無留意過股東
14 :
idsdown(1658)@2011-06-22 21:40:54quot返D推介先
時富金融跌市首選
http://www.hkdailynews.com.hk/finance.php?id=161851
15 :
GS(14)@2011-06-22 22:02:0413樓提及
12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9樓提及
原來hkdailynews個幾星期前有人推
你唔覺得自從第一次爆後間公司一大堆消息出來咩?
點止, D人都唔同左一部分
其實我無乜點留意呢間嘢
股東定牌?
無留意過股東
原來兩次爆破恰巧半年
http://webb-site.com/ccass/chldc ... t=chngdn&issue=2725
16 :
龍生(798)@2011-06-23 01:44:59為出貨真的無所不用其極....
莊家散戶通殺
17 :
GS(14)@2011-06-23 21:47:22唉,間野早該消失啦,這老闆經營都唔係幾好
財技騙局
1 :
GS(14)@2011-07-23 20:31:39今日買了,值得睇
2 :
Sunny^_^(11601)@2011-07-23 20:35:40作者係唔係:許利特(Howard M. Schilit)、裴勒(Jeremy Perler) ?
3 :
pcp7838(1616)@2011-07-23 20:45:33是一本書嗎?之前未聽過.
4 :
GS(14)@2011-07-23 20:52:443樓提及
是一本書嗎?之前未聽過.
翻譯做一套兩本的中文書,剛借了一本給人
5 :
GS(14)@2011-07-23 20:53:12http://www.hkej.com/template/sho ... te_id=0&prod_id=424
無錯,是呢本
6 :
reference(1610)@2011-07-23 21:27:25我曾在一個課程做客席,當時內容就是以Financial Shenanigans做主軸
7 :
GS(14)@2011-07-23 21:47:16我覺得這本部分例子在合法的框架上面做了技術上的處理...但國內的問題應該遠遠較這個複雜
8 :
Wilbur(1931)@2011-07-24 00:12:06CFA課程讀物之一
9 :
GS(14)@2011-07-24 13:17:418樓提及
CFA課程讀物之一
是咩? 如果考中文都唔難
10 :
Wilbur(1931)@2011-07-24 13:31:149樓提及
8樓提及
CFA課程讀物之一
是咩? 如果考中文都唔難
當然係講緊英文原著

11 :
greatsoup38(830)@2011-07-24 13:33:06英文是mc都算易過,但是驚考幾次都無開始到
BBC交易員訪問疑為騙局
1 :
GS(14)@2011-09-29 10:39:26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5286&d=1588
英國交易員Alessio Rastani(圖)日前在BBC節目上,指交易員都渴望另一次經濟衰退,從而賺錢,言論惹譁然。但Rastani的交易員身份昨天受質疑,據其Twitter顯示,他目前並沒有受僱於任何大行,更有網民懷疑他是惡搞組織The Yes Men的成員,該組織專揭企業家及政治家醜態,相信Rastani上BBC節目是希望「整蠱」對方,BBC否認上當。
2 :
GS(14)@2011-09-29 12:28:1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57283
講到敢言,咱們香港都有一個代表──辣媽胡孟青,對於拉斯塔尼嘅「豪語」,青姐話,交易員頭腦好簡單,個個都淨係想搵錢。雖然交易員買上買落都可以搵到錢,但家造上就死硬,所以拉斯塔尼先會講埋啲咁嘢,諗住造低個市搵錢!青姐仲話,拉斯塔尼唔算黑心,皆因家個個都唯恐天下不亂。
話說,拉斯塔尼呢段 3分鐘嘅訪問,喺網上瘋傳。有人覺得佢講出唔少交易員心聲,讚佢坦白兼勇氣可加,但亦有人懷疑呢位「交易員」係假嘅。雖然 BBC同拉斯塔尼本人已經澄清自己身份,但都畀外國嘅「高登」友起底。笑佢講到咁勁,原來只係住喺倫敦南部一間值 20萬英鎊(約 244萬港紙)嘅屋仔,間屋仲要係佢女友個名。
內地人倫敦金騙局
1 :
GS(14)@2011-10-01 11:29:2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64135
王婦說,他們一行四人做代表,周三抵港後,翌日到軒尼詩道 288號英皇集團中心英皇金融集團的辦公室理論,但撞正打風,遂改於昨早 10時再試,要求履行合約交回七成本金,但無果。
王婦稱,當時曾見到「羅總」在辦公室出現,事件僵持至下午 4時許,警方接報上址有人想跳樓,其後證實只是糾紛,調查後發現一男二女曾在辦公室內發難搗亂,弄毀水杯、水晶擺設、手提電腦及金飾擺飾等財物,總值 6,700元,英皇方面表示要追究,遂將三人拘捕。
本報昨晚聯絡英皇方面查詢,但至截稿前未收到回覆。根據資料,早前寧波曾出現炒金騙局,有人利用香港英皇集團網站的國際金價吸引當地人投資黃金,實際與英皇並無關連。
2 :
GS(14)@2011-10-01 11:30:39
三名到英皇集團中心理論的內地女投資者,由警車帶返警署,各人仍有說有笑。 梁偉權攝

其中一名內地男投資者(中)事後亦被警員帶署調查。
3 :
honey(6546)@2011-10-01 12:21:01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4 :
200(9285)@2011-10-01 12:24:52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5 :
honey(6546)@2011-10-01 12:31:444樓提及
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個大叔有3個女伴,睇落真係錢多個頭‧
6 :
200(9285)@2011-10-01 12:33:00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個大叔有3個女伴,睇落真係錢多個頭‧
不過似係村姑來的‧
7 :
honey(6546)@2011-10-01 12:38:26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個大叔有3個女伴,睇落真係錢多個頭‧
不過似係村姑來的‧
正所謂鹹魚青菜各有所愛,佢選擇到自己心儀的伴侶
8 :
crocodiles_food(35554)@2013-01-09 09:51:16大家做倫敦金/銀投資時要特別小心!設勿將閣下的該投資戶口密碼交給任何人呀!包括閣下的經紀呀.因為閣下要對閣下的投資負責任呀!而且投資前要問清楚呀!請勿心急呀!即使閣下的經紀催促做買賣決定下也先停下來,想清楚呀!小心做金融大鱷點心呀!
有人在2010年中不幸幫襯天譽國際金業有限公司( Prestige ) 的經紀後出事啊.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QQ : 4006762425
網址:
http://www.prestigegroup.com.hk/index.php
有人在那裡投資倫敦金,被那公司姓陳及姓林兩女經紀遊說交密碼使她們代為投資,但原來她們投資經驗好差,好容易就輸清光.所以做倫敦金買賣就不可以假手於人呀,要親力親為呀!
之後竟然被自稱那公司男職員電話警告不可以投訴啊呀!
希望那公司加強監管經紀啦.
花旗爆龐茲騙局罰600萬
1 :
GS(14)@2011-10-04 22:04:20是咪有數就唔理佢?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11PR120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譴責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Asia Limited(Citi Asia),並對其處以600萬元罰款。證監會又暫時吊銷發給陳倩雯(女)准其出任負責人員的批准,而陳的牌照亦被暫時吊銷八個月,由2011年10月3日起至2012年6月2日止(註1及2)。
Citi Asia亦同意向因受其前持牌代表所操作的欺詐計劃影響的客戶,就他們所損失的本金作出賠償。
上述紀律處分行動源於證監會對Citi Asia一名前持牌代表X先生的涉嫌失當行為所進行的調查。調查發現,X先生負責操作一個涉及13名Citi Asia財富管理客戶的疑似欺詐計劃。有關客戶透過X先生進行投資,並相信他們的資金會被匯集起來用以買入美國國庫債券和其他產品(註3及4)。
X先生的計劃自2004年開始操作,直至2009年2月當Citi Asia在對其涉嫌的失當行為進行調查期間為止。之後不久,X先生因其嚴重行為失當而被Citi Asia解僱。
但是,Citi Asia當時並無根據《操守準則》及時向證監會報告X先生的活動(註5)。
在首度向證監會報告X先生已因嚴重行為失當而遭解僱後,Citi知會證監會其正進行內部調查,但其實當時已有一份初步報告,揭露了有關X先生的疑似欺詐計劃的重要資料。Citi Asia直到其外部核數師完成跟進調查後,才將該報告呈交予證監會。
在證監會收到上述報告時,X先生已離開香港,之後並再沒有回來。儘管這並非Citi Asia的原意,但因為Citi Asia延遲向證監會就欺詐計劃的詳情作出報告,導致證監會及其他執法機構沒有機會與X先生進行面談,或在調查尚未結束之前,都無法得知X先生的下落。
證監會又發現,Citi Asia對X先生的監管不足,以致儘管已出現很多"紅旗警報",理應可促使監督X先生的人員對X先生作出調查,但X先生的欺詐計劃最終仍沒有被偵察。在關鍵時刻,陳是X先生的上司兼Citi Asia的負責人員。證監會的調查發現,陳雖然注意到很多"紅旗警報",原應可更早察覺X先生的疑似失當行為,但卻並無就此採取足夠行動(註6)。
Citi Asia已同意聘請證監會指定的外部核數師,負責審核受影響客戶的帳戶,並評估向該等客戶作出悉數賠償所需的金額。Citi Asia亦會聘請外部專家,就Citi Asia的證券業務在遵守所有適用的監管要求和法律規定方面的情況,檢視Citi Asia私人銀行部的內部及外部偵察、向上級匯報及通報的作業方式和政策,包括:
所有涉及受規管活動的職員對紅旗警報的識別和處理;及
參與監督進行受規管活動的職員的所有人員的工作表現管理,包括關乎監督職能的酬金計算。
Citi Asia將會執行外部專家提出的所有建議,並願意接受證監會在今日起計兩年內所擬訂的任何時間,對其所有關於偵察、向上級匯報、通報、紅旗警報的作業方式和政策所進行的突擊審查。
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先生(Mr Mark Steward)表示:"Citi Asia不僅錯失機會以致未能偵察公然在它面前進行的一場龐氏騙局,更沒有及時向證監會報告,加上X先生被Citi Asia解僱後決定離港,導致這宗案件的調查工作更為困難。"
施衛民先生續說:"中介人應該知道一旦發現任何不當行為時,有責任即時向證監會匯報,而並非在查根究底後才匯報。延遲匯報只會令違規者得益。這次公開譴責淸楚表明證監會極度不滿延遲匯報的做法。"
完
備註:
1. Citi Asia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從事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第6類(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及第7類(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受規管活動。
2. 陳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從事第1類(證券交易)及第2類(期貨合約交易)受規管活動,並自1998年12月1日至2011年6月14日止隸屬Citi Asia。於2005年5月31日至2011年6月14日止,陳亦是Citi Asia的負責人員之一。
3. X先生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從事第1類(證券交易)及第2類(期貨合約交易)受規管活動,隸屬Citi Asia,直至他於2009年2月16日被Citi解僱為止。他於從事上述行為時任職於Citi Asia的私人銀行部。
4. X先生看來曾向受影響客戶表示他們的本金會獲得保障,並保證一定有回報。不過,所謂的回報全部或部分來自其他因X先生的陳述而被誘使進行投資的受影響客戶的資金。事實上,X先生看來一直在經營一場龐氏或馬多夫式的騙局,即給予投資者的高回報是來自新加入投資者的資金。龐氏騙局的策劃者招攬新投資者的常用手法是,承諾將資金投進聲稱有極高回報但卻沒有或只有很低風險的項目之中。
5. 根據《操守準則》第12.5段,持牌人或註冊人應在其本身或其僱用以替客戶進行業務的人士,發生嚴重違反、觸犯或不遵守任何證監會執行或發出的規則、法例、規例及守則的情況時,立即向證監會報告,提交該等違反等事宜的詳情以及有關資料和文件。
6. 例如,X先生以Citi Asia的名義發出提及保證回報的通訊文件,違反了Citi Asia的內部指引。陳留意到其中部分文件,但陳接納了X先生的解釋而沒有作任何資料性的查證,以找出X先生代Citi Asia客戶買賣的真正性質。X先生的通訊文件提及的保證回報很明顯是一個紅旗警報,當時應該立即檢查以核實Citi Asia的客戶所投資的美國國庫債券及其他產品是否真正存在。
2 :
GS(14)@2011-10-04 22:04: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004/News/ea_gaa1.htm
證監未有披露X的身分,而根據《南華早報》今年6月的報道,印度籍的花旗私人銀行前高級副總裁Ramesh Sadhwani,涉嫌誤導本港投資者進行投資,被證監調查,花旗發言人當時證實Sadhwani因嚴重行為不當,於09年2月被公司解僱,Sadhwani當時處理的客戶資產高達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
高級副總裁被炒 證監拒證實身分
報道引述消息稱,Sadhwani於2004至08年間,向一批投資者推介聲稱年保證回報達7%至18%的投資產品,其後被證監調查後,他由香港逃到印度。
證監昨日拒絕評論Sadhwani是否就是涉嫌經營龐茲騙局的X先生,也沒有透露涉案具體金額。據了解,由於證監內部對涉案人仍在展開法律程序,故不能披露X先生的身分。證監譴責花旗亞洲,並處以600萬元罰款,是因為花旗前持牌代表X先生,向13名花旗亞洲財富管理客戶宣稱,透過X進行投資,資金會被匯集起來買入美國國庫債券和其他產品。據悉,13名客戶大多是X的印度裔宗族人士(見圖)。X曾向有關客戶表示,他們的本金會保證有一定回報。不過,所謂的回報全部或部分來自X其他客戶的資金。換言之,X懷疑在經營一場龐茲或馬多夫式騙局。
根據證監披露,X於04年開始上述操作,直至09年2月花旗亞洲調查其涉嫌失當行為為止,X不久後因嚴重行為失當而被解僱。時間上正與Sadhwani在09年2月被解僱♣合。
3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4 23:10:36六佰萬擺平咗,香港真係提款機
4 :
honey(6546)@2011-10-04 23:25:58疑犯利用客戶對佢既信任犯案,違反誠信,案件極之嚴重。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理由容許呢d事情發生,當局不能坐視不理。
事件亦反映銀行內部監控系統有漏洞。
5 :
GS(14)@2011-10-05 10:54:10那條友都是給美國金融監管局罰幾千美金了事
6 :
GS(14)@2011-10-05 10:54:37http://webb-site.com/codocs/FINRAsadhwani110420.pdf
那條友
7 :
200(9285)@2011-10-05 11:44:52呀清姐話是呀差呃呀差也‧
8 :
GS(14)@2011-10-05 16:27:177樓提及
呀清姐話是呀差呃呀差也‧
古惑的印度佬
尼日利亞騙局苦主 抄橋呃 50萬
1 :
GS(14)@2012-02-05 14:01:1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41456
【本報訊】
移居加拿大的男子衰貪心墮「尼日利亞 419」騙局,收到白撞的騙財電郵,誤信可繼承巨額遺產,按指示交出筆生積蓄作律師費兼辭職來港索款,但遲遲未成事。山窮水盡之際,竟讓他在澳門偶遇賭錢敗北的同路人,遂自製另一騙局,自稱 20億元生意資金遭海關扣押,需措籌律師費解決,成功游說對方找來兩名好友加入「泵水」,騙走 50多萬元。 記者:陳美珊
由苦主變被告的李競賢( 30歲)昨承認三項欺詐罪。他本來生活美滿, 96年與家人移居加拿大,在當地大學畢業後從事文員,但前年 5月收到一個聲稱來自尼日利亞銀行的電郵,改變他的一生。
稱 20億資金被扣
電郵指他是一名石油商人 20億元款項的合法繼承人,他雖有懷疑,但抱着一試無妨的心態,故按指示把 20萬加元(約 150萬港元)存入外地律師行作行政費,期間獲銀行及律師行提供多份證明文件確認。
五個月後,對方指示被告來港收取款項,又指一名英國律師會來港協助他,被告遂辭職來港,來港後卻一直無下聞。去年 7月,被告在澳門賭場輸清光, 40歲裝修工人張颷上前搭訕,二人一見如故。被告向張訛稱投資外幣賺了 4,000萬元,之後在尼日利亞經營石油生意,市值約 20億元,不過有人在美國偷了他的款項轉賬至香港,款項現遭海關扣押,他需籌措律師費贖錢。
承認三項欺詐罪
被告游說張出資,並答應會支付 100萬元報酬,張更說服兩名友人加入,三人前後共支付逾 50萬元。被告曾向事主出示有關文件,但因最後向事主索取逾百萬元「手續費」,引起事主生疑,最後報警。
被告在去年 7月 27日被捕,他向警方聲稱自己也是受害人,事主被騙的 50多萬元款項已全數轉往外地律師行,所有款項無法追回。李競賢昨承認三項欺詐罪,案件下周五判刑。
案件編號: DCCC1182/11
2 :
honey(6546)@2012-02-05 14:09:12罪行嚴重,利用事主既無知同信任行騙。之前被騙唔係借口
3 :
GS(14)@2012-02-05 14:11:072樓提及
罪行嚴重,利用事主既無知同信任行騙。之前被騙唔係借口
咁其實最初他都蠢蠢地先的
尖沙嘴 Model騙局
1 :
GS(14)@2012-02-13 23:50:47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64946
事後再有少女中招,任職文員的 25歲姓林少女表示,上周四下班途經金馬倫道,遇上一名自稱星探的女子從後拍膊頭,聲稱尋找「中碼模特兒」,認為她有潛質接棒,力邀上樓到寫字樓詳談,對方還一度吹噓任職兼職模特兒,時薪及日薪分別高達 250元及 2,000元,價錢高得令人心動。然而雙方談及細節,女星探隨即原形畢露,指她皮膚質素欠佳,化妝技巧亦有待改善,推介她到同街另一間樓上美容中心進行美容纖體療程。
網上結識另一受害人
林女被帶至美容中心內,女職員先要求她在 100項沒有標示價格的美容療程表格中選取其中一半,幾經交涉才同意減至 30項,結果她經不起職員連番疲勞式轟炸,同意透過信用卡分期支付一萬元,但刷卡後始獲告知已收全款,職員反稱:「你自己去信用卡公司搞分期啦!」
2 :
abbychau(1)@2012-02-14 13:13:17少少錢當買個教訓, 下次企硬d
3 :
GS(14)@2012-02-14 21:48:192樓提及
少少錢當買個教訓, 下次企硬d
唔理佢其實無事
4 :
idsdown(1658)@2012-02-15 00:00:48又係橋唔怕舊.
呢條死人橋爆左好多次啦
5 :
龍生(798)@2012-02-15 00:27:58呢條橋既歷史, 我諗可以同佳寧既年代相提並論....
6 :
肥B(18468)@2012-02-15 11:09:56應該睇多D益力多廣告嘛.....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