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大運營商“卡位”流量卡槽

年底了,一向“高冷”的中國移動最近對網上的兩張圖片動了怒。

簡單來說,圖片的內容就是中國移動準備用1000億元的巨額補貼來“占領”雙卡手機中的第二卡槽。移動很快做出了否認聲明,並表示流出的圖片證據亦不屬於中國移動公司。從根本上來說,中國移動對於多模多頻全網通的態度都是積極的。

這並沒有打消產業間的雜音。

在昨日舉行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移動針對手機終端產品公布的新市場政策中,有關於定制機的變化並不小。據記者了解,中國移動將推動合作型、深度合作型以及戰略型三類終端合作模式。

阿里通信的一名高管在其自媒體中對合作模式做了更詳細的解讀:明年開始,所有入戰略庫和深度庫的定制機,五模及以上手機在雙卡雙待情況下,只支持移動卡作為主卡,副卡不具備數據功能。該人士稱,流量卡槽的爭奪,對電信、聯通可以說是最後一次機遇,所以中國移動此次新政正是針對卡槽之爭。

正如阿里人士所表達的,卡槽之爭背後正是運營商對於流量蛋糕的覬覦。在傳統語音和短彩信成為過去時後,三大運營商早已經把轉型的主力放在了流量經營上。

在此前的流量交鋒中,三大運營商員工之間已經有諸多摩擦。

比如在一些競爭激烈的省份,移動定制的全網通手機很多都插著電信的卡。電信在推出寬帶套餐時,不時地會贈送各種流量卡給消費者。聯通也有相應的政策。聯通曾經和騰訊推出了大王卡(面向江蘇、福建兩個省)。每月月租19元,騰訊應用流量全免,而大王卡特權是1元/500MB的當日省內流量。此卡推出後,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秒殺移動和電信的輿論造勢。

而到了明年,當載波聚合、VoLTE等時代到來時,哪家運營商對於流量更加“玩得轉”,哪家運營商就越容易獲得用戶。

雖然過去在基礎網絡建設上,移動走在了聯通和電信的前面,但後兩者並沒有放松,特別是隨著4G通信的普及,聯通和電信紛紛流露出了對2G低頻網絡重耕利用的意圖。

今年7月,中國電信的800MHz頻段重耕申請獲工信部批準,12月15日,中國聯通在900MHz頻段進行重耕的申請獲批。而在不久前,中國電信還宣布計劃在2017年成立18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補貼終端廠商,以鼓勵支持800MHz乃至全網通的4G終端設備的研發和生產。

換句話說,電信和聯通已經在流量經營通道上憋足了勁兒。所以說,一個移動號用來做基礎卡接替語音電話,一個電信或者聯通號用來上網,打視頻電話,這樣的情景相信移動並不願意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13

5G窗口已打開 運營商有了更多競爭對手

“能力開放”是這幾天在中國移動合作夥伴大會上聽到最多的詞,它的高頻出現,極力表達著移動轉型的決心。

“三年前我曾經做過一個很簡單的預測,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除了手機以外,會和周邊的很多事物發生聯系,包括汽車、冰箱、各種各樣的控制平臺和控制網關。如果一個人所聯系的東西是10個點,在中國有10億移動客戶,就會有100億個連接等著我們去解決,而到2020年我們在這100億連接中找到10億個連接並非難事。”在現場,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表示,5G將以萬物互聯的模式推進所有垂直行業的深度整合。

言外之意,未來的通信不再是解決人與人的通信問題,而是解決人與物的通信問題。而移動轉型後的角色就是希望承擔起“大連接”的責任。李躍給出了一個目標,即2020年中國移動的連接總量要超過17.5億個,比現在翻一番。

此番言論贏得了產業鏈夥伴的支持,在萬物互聯時代來臨之際,各種企業都在找尋自己的定位,以謀得先機,抱著“運營商”這棵大樹顯然又將成功的概率增加了幾分。

但能否為物聯網破局可能還言之過早。

對於運營商來說,雖然有著天然的網絡和用戶優勢,但體制的牽制與既得利益的羈絆讓自己總在和互聯網廠商的競賽中顯得慢了那麽一拍。

“和OTT公司相比,我們最大的差別是什麽呢?是業務的敏捷度,簡單地說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業務開通的時間太長,規則非常的複雜,也許OTT幾分鐘能開通的業務,在我們那兒可能需要幾天,甚至更長,比如說企業開通一個國際專線可能需要兩三天,比如說租一個2G的帶寬可能最少租期要半年。”華為輪值CEO郭平在現場直戳通信企業的痛點。

而讓運營商可能更為緊張的是,在更多的領域企業之間的合作已經開始跨越運營商網絡通信的屏障。

比如一些通信設備企業已經在和歐洲主要汽車廠商討論五到十年以後汽車要裝8根天線,而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垂直行業的前期介入、生態範圍內的聯合創新慢慢已經成為了生態。這些在生態鏈上的廠商不需要再等5G的到來,等運營商搭建好網絡,在目前的生態模式下,已經可以驗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了。

而互聯網企業更是高歌猛進,阿里巴巴此前發布了自身的物聯網平臺,該平臺融合了雲上網關、規則引擎、共享智能平臺、智能服務集成等產品和服務,打通了從端到雲再到APP之間的“任督二脈”,創業者能夠在這個平臺上輕松實現全球快速接入、跨廠商設備互聯互通,從而快速搭建穩定可靠的物聯網。

對於運營商來說,轉型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但跑道上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只有熟悉的那幾家。

不過,李躍強調,運營商在大數據領域仍具有服務、連接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塊金礦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中國移動未來將致力於把這些優勢變成新服務、新產品和新價值:“我相信雲計算、大數據特別是未來的人工智能,一定為我們產品的推出和創新、用戶的服務和企業價值提升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通信能力為例,移動已經可以通過通信線上化,為用戶提供全新的通信升級和基於手機號的實名制社交體驗。

移動目前的通信開放平臺已經累計調用API量達20億,合作夥伴數量超過5萬家。此外,移動也在大會上宣布在統一認證、OneNET物聯網以及智能家庭網關上開放自己的關鍵能力。

那如果遇到和自身業務競爭的情況呢?

“這事兒,夫妻吵一架還得有點冷戰時間呢,更別說我們各自利益不同,競爭是你死我活,你拿了我就沒了。所以這可能是一種心態的挑戰,要能過坎兒,要有氣度。”一名通信行業的高管如是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85

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成立 三大運營商等先投300億元

1月22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今日上午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在京成立,並與有關企業和金融機構達成多項戰略合作協議。國家網信辦、財政部負責人出席成立儀式並致辭。

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由國家網信辦和財政部共同發起,基金規劃總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設立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是推動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的有力舉措。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將秉持“專註專業、引導引領、扶優扶強、共享共贏”投資理念,堅持國家戰略導向、市場化運營、專業化管理,聚焦互聯網重點領域,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互聯網創新發展,為優秀互聯網企業助力,為網絡強國戰略服務,推動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在基金成立儀式上,還進行了多項戰略合作簽約。其中,與中國工商銀行、中信國安、中郵人壽、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6家戰略出資企業簽署合夥協議,基金首期300億元資金募集認繳到位。與中國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3家金融機構簽署投貸聯動協議,為基金所投企業提供銀行授信、金融服務等一攬子支持舉措,授信總額達1500億元人民幣。

成立儀式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中信國安3家基金戰略出資企業負責人分別作了發言。來自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國資委、國家工商總局、證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互聯網企業、雙創代表等近200名嘉賓出席成立儀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38

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簽署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要求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承諾持續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對違反實名登記要求的各級公司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從嚴進行問責。

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鄭重承諾,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政策要求,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對委托代理渠道的監督管理,完善技術措施,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確保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完成實名制各項工作目標。同時,對本企業出現的電話用戶實名制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印發的《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要求,對違規較輕的,對相關省、市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違規嚴重的,對相關省、市主要負責人進行警告、記過、記大過等行政處分,切實督促各級電信企業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主體責任。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切實履行《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措施,嚴格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各項要求,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28

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簽署承諾書 嚴格落實電話實名制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簽署承諾書,嚴格落實電話實名制。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簽署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要求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承諾持續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對違反實名登記要求的各級公司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從嚴進行問責。

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鄭重承諾,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對委托代理渠道的監督管理,完善技術措施,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同時,對本企業出現的電話用戶實名制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要求整改,切實督促各級電信企業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主體責任。

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切實履行《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措施,嚴格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各項要求,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65

人民日報:手機實名制落實難 部分運營商“睜只眼閉只眼”

2月8日消息,《人民日報》今日發表評論稱,實名制管控讓大部分手機進入了“白名單”,但“跑冒滴漏”卻始終存在。部分運營商對實名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考慮的更多是利益。同時評論也指出,監管打擊手機實名制落實難,明察暗訪必不可少,而結合號碼黑名單進行溯源追責,也許能夠讓監管工作變得更加精準有效。

進入2月,連續兩則關於手機實名制的新聞吸引了人們的關註。

其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規範電信服務協議有關事項的通知》開始正式施行,不提供實名就將被斷網。

其二,工信部組織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了抽查暗訪,被暗訪的186個營銷網點中,違規網點達22個,涉及14家虛擬運營商。

一邊是監管部門的明令禁止,一邊則是部分運營商的“跑冒滴漏”,兩則新聞對比著來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業現狀顯而易見。

過去的2016年,雖然運營商承諾新入網用戶百分百實名制,且落實了上億用戶的實名補登記,可這涉及公眾人身財產安全的手機實名,顯然還有漏洞。

無利不起早,部分運營商對實名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顯然是利益考慮。相比不法利益的誘惑,如果只靠自上而下的監管,很難實現對遍布各地的營銷網點的管控。這個時候如果換一個思路,對未實名手機號的來源進行監管,在操作上或許會更容易。

比如,無論是公安部門還是一些互聯網企業,都對處於活躍期的涉及不法行為的手機號碼進行了標記,甚至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號碼黑名單。如果對這些號碼進行溯源追蹤,毫無疑問會追查出漏洞的源頭。

此外,據媒體報道,在一些不法交易中,還出現了實名手機卡、身份證、銀行卡等全套材料一起售賣的情況。這些“張冠李戴”的實名制手機,隱蔽性更強,危害也更大。這個時候進行溯源打擊,不僅堵住了手機實名制的漏洞,也保護了公眾的信息安全。

最近幾年,趨嚴的實名制管控讓大部分手機進入了“白名單”,但“跑冒滴漏”卻始終存在。打擊不會停,但打擊的精度和效率,應該成為監管部門優先考慮的問題。而結合已有的號碼黑名單,對涉及不規範操作的運營商進行溯源追責,也許能夠讓監管工作變得更加精準有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32

美運營商推出無限流量套餐:月超22GB可能會被降速

2月14日消息,據《財富》報道,美國第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周一開始提供Verizon Unlimited套餐,客戶同時可以享受不限時的語音通話時間、流量和短信。盡管時長和流量完全無限制,不過Verizon表示當用戶月流量超出22GB時,移動數據網絡的速度可能會被降速。想要使用Unlimited套餐,用戶必須註冊自動轉賬和無紙化結算。

Verizon證實,Verizon Unlimited套餐單月資費80美元,四口之家優惠為每個號碼45美元,雙人套餐每人每月70美元,三人套餐每人每月54美元。每月80美元的單人無限套餐包含了20美元的線路接入費。

Unlimited套餐還允許用戶將手機的流量分享給筆記本電腦或其他設備。需要註意的是,有10GB的高速數據供初期共享,在共享流量超出10GB之後,移動熱點將降級到3G網絡,速度會稍微變慢。

到墨西哥和加拿大旅行的Verizon Unlimited用戶還可在旅行期間每天免費獲得500MB的4G LTE流量。Verizon還在套餐中提供無限制的高清視頻流播服務。

Verizon是美國四大電信運營商中最後一家重新推出無限數據套餐的運營商。此前,Verizon和AT&T這兩家美國最大的運營商多年來一直在避諱無限流量套餐,認為通過有上限的小型套餐,它們能夠更好地服務用戶。“人們其實不需要無限套餐。”Verizon首席財務官Fran Shammo在9月份一次投資者會議上說。

不過批評者認為,設定數據上限只不過是公司多賺錢的手段。當客戶流量超支,運營商就賺取超額費用。一些用戶堅持使用他們若幹年前簽下的無限流量套餐,運營商為了轉化這些頑固用戶煞費苦心,甚至反複提高無限流量套餐的價格。

在Verizon和AT&T店大欺客的同時,一些較小的運營商開始用無線流量套餐來吸引客戶。T-Mobile和Sprint均提供無限流量套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73

視頻紀提速雲化戰略 華為“重構”運營商業務

雖然華為手機近幾年受外界關註度較高,但運營商業務依然是華為營收占比最大的業務,份額達到59%,其2015年的收入為2323億元人民幣,增速21.4%。

這一數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這幾年運營商業務增速放緩卻是不爭的事實。語音短信等核心業務的下降迫使運營商轉型的同時,也意味著過往依靠“直銷”模式賣設備的華為需要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2月底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是全球通信企業聚集的行業大會,也是各家企業每年戰略布局的風向標。在13日舉行的MWC預溝通會上,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演講中表示,華為今年(展會)最大的變化,是從客戶角度,從運營商商業角度展示方案,關註運營商的商業成功,而不是從技術角度展示自身產品。

“2003年的時候,華為在MWC上沒有展臺,就在海邊搭建帳篷,拉客戶,但現在我們可以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進行數字化轉型。”徐文偉在演講後對包括第一財經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本次華為將在MWC上發布超過10款全雲化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為最終用戶提供ROADS體驗,包括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All-online、服務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

華為的轉變

對於華為而言,在雲計算正在改變和重構傳統企業信息系統架構的關鍵時期,“不作為”也許比“試錯”更為可怕。

“雲計算將會像過去十年IP技術改變電信網絡一樣來改變IT行業,華為如果不做商業模式以及技術模式的變革,那將來怎麽辦?”談及為什麽華為要進入公有雲市場,徐文偉做出這樣的解釋。他表示,到2025年,全球的聯接數將達到1000億,85%的企業應用上雲,100%的企業會聯接雲服務,工業智能的普及率將超過20%。全聯接進程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無限商機,行業的縱深超出想象。

基於對市場環境的判斷,華為在七年前就進入了IT領域,使得這家原本只做電信基礎設施的公司真正同時具有IT和CT的能力。“如果不下決心進入IT領域,我們今天都沒有資格,運營商不會找我們談網絡的轉型問題。現在來說,我們已經有能力引領運營商往這個方向轉型。”徐文偉對記者說。

事實上,在雲化的大機會面前,互聯網廠商似乎走得更前。如谷歌、亞馬遜、滴滴、Airbnb等公司,目前已經利用雲技術、雲架構實現了資源共享,並且顛覆了酒店、出租車等傳統行業中。此前,IDC分析師唐偉對記者表示,在機會面前,運營商受制於體制問題,速度相對沒有那麽快,並且也受既有利益的羈絆。

但徐文偉認為,盡管電信運營商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增長的挑戰、競爭對手的挑戰和OTT的市場侵蝕,但仍有著巨大的發展機會。

“現在運營商的網絡就是巨大的資產,通過現有的網絡探索未來的增長方式,我們發現機會很大。”徐文偉向記者表示,運營商可以用雲服務的方式為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計算存儲、網絡、IoT、視頻等業務,特別是視頻領域,網絡的能力將比互聯網廠商更具優勢。

而華為則致力於把雲化技術引入和延伸到運營商基礎網絡的各個領域。

華為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做出進一步解釋,硬件資源池化、軟件分布化、運營自動化的領先雲化理念支撐著數字化轉型的ROADS體驗,華為今年在MWC上展示的解決方案將包括雲化接入與連接(CloudAIR&CloudRAN、CloudFAN、CloudCampus、CloudEPN)、雲化城域與骨幹(CloudMetro、CloudDCI)、雲化基礎設施平臺(融合電信雲)幾大部分。

“雲本來是一個生態系統,我們的邊界第一聚焦在laas層。在雲計算領域與運營商合作依然是最佳的合作夥伴,華為提供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運營商運用它的品牌、經驗、銷售能力向企業進行服務。”徐文偉說。

視頻業務或為突破口

在未來商業機會中,華為認為,視頻將成為運營商的基礎業務,娛樂視頻、通信視頻和行業視頻產業加速發展。

“運營商將進入視頻為王時代,垂直行業數字化將給運營商帶來萬億級美元的空間。”運營商BG副總裁彭威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的視頻網站付費用戶和收入兩年增長了8倍,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視頻付費,該業務將成為電信運營商在語音、短信、數據之後的第四種基本業態。

最明顯的趨勢是高清視頻的普及。數據顯示,網絡流量中70%是視頻,比例還在上升,除了娛樂視頻,還有更廣泛應用場景的通訊視頻和行業視頻,視頻傳遞信息的效率是語言文字的幾何倍數,在教育、醫療和相當多垂直行業的應用都基於視頻。

以四川電信為例,四川電信於2015年發布了“想家“業務,基於ITV智能機頂盒加載攝像頭,實現電視對電視、電視對手機之間的視頻通話。該業務同時也將電視通信使用場景延伸到其他領域,如超女海選、政務新村、分級診療等。上線至今已突破530多萬用戶。

這些顛覆性新技術催生的新業務背後,如何提升管道能力、進行靈活經營,這是運營商的新機會所在。

華為認為,視頻會成為未來,下一代通信的“微信”一定是基於視頻。除此之外,未來還有更多物體連接需要“看到”視頻,例如無人駕駛技術,需要把攝像頭采集到的信息直接傳遞給機器,進行分析決策;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都需要視頻進行實時傳輸。

“未來無論是VR還是AR,只有運營商的網絡才能支撐它,到了4K以上的視頻,現在的OTT就解決不了了。”徐文偉對記者表示,視頻未來將為運營商帶來700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這也是運營商的機會,運營商增長了,才能帶來華為業務的持續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79

軟銀要放手?消息稱美國運營商Sprint和T-Mobile可能合並

據路透社報道,消息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計劃放棄對Sprint的控制權,以促成Sprint與德國電信旗下的T-Mobile美國的合並。

軟銀尚未就該交易與德國電信展開任何接觸,因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制定了嚴格的反共謀規定,禁止競爭對手在頻譜拍賣期間進行溝通。

消息人士還透露,在今年4月結束拍賣後,雙方有望開啟談判。

兩年半以前,由於遭到美國監管部門的反對,軟銀放棄Sprint收購T-Mobile美國的計劃。而這筆交易若達成,軟銀將擁有合並後公司的控制權,德國電信則持有少數股權。

消息人士稱,德國電信CEO Tim Hoettges在最近幾個月內曾表示,該公司不想再剝離T-Mobile美國。這迫使軟銀探索新的戰略方式來實現潛在的合並。

軟銀持有Sprint 83%的股權,但卻苦於Sprin無法在美國市場實現大幅增長。該市場目前正由Verizon和AT&T兩大巨頭主導。消息人士表示,雖然軟銀仍對其他談判選擇持開放態度,但該公司現在願意割讓Sprint的控制權,在與T-Mobile的合並中持有少數股權。

軟銀、Sprint、德國電信和T-Mobile美國均拒絕對此置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86

三大運營商10月1日起將全面取消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3月6日,據國信辦官方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三大運營商表示,今年10月1日起將全面實施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三大運營商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介紹。

中國移動表示,在提網速方面,一是圍繞客戶感知,持續打造精品4G移動寬帶網。在完善覆蓋水平基礎上,重點保障和優先解決高速度、高流量、高層建築等特殊場景下用戶感知問題。二是加快提速進程,打造高品質有線寬帶網絡。新建寬帶全部采用光纖到戶。抓緊推進光纖到樓存量用戶提速改造,打造“百兆能力、千兆示範”的有線寬帶網絡。三是履行社會責任,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將電信普遍服務工程所需資金納入年度投資計劃,保障資金投入。切實加強工程建設、政府補貼資金等規範管理,積極推進建設工作,切實提升農村及邊遠地區信息化水平,縮小數字鴻溝。

降網費方面,一是盡快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快完成相關業務支撐系統的改造,加強宣傳和客戶溝通,10月1日起全面取消國內手機長途漫遊費。二是降低國際長途資費。下調重點方向直撥國際長途資費。三是降低企業接入專線價格。推出“雙創寬帶”產品和優惠套餐,降低“雙創”企業互聯網接入成本。四是下調“一帶一路”國家語音和流量漫遊資費,將“一帶一路”沿線全部64個國家和方向的漫遊語音資費下調至0.99元/分鐘。

中國聯通表示,將認真落實提速降費工作部署,強化創新與合作力度,大幅度提高流量消費感知,大力扶持雙創企業,積極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固網寬帶帶寬翻番,實現“寬上加寬”。在大中城市有高帶寬業務需求的區域,將目前的100兆接入能力提高到200M及以上,實現帶寬翻番。積極開展千兆業務試點,打造千兆示範區,以更加寬廣的信息高速公路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是4G網絡速率翻番,實現“快上加快”。實施精準建設,推進無線網絡提質增效,改善覆蓋質量,擴大覆蓋範圍,提升網絡體驗,對重點場景、熱點區域,將峰值速率由300Mbps提升至600Mbps,實現速率翻番,保持網絡速率感知的領先位置。

三是通信消費優化組合,實現“惠上加惠”。中國聯通自2017年10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機長途與漫遊費;進一步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與國際漫遊資費水平;大幅度降低面向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的同時,充分發揮4G網絡流量資源、信息化建設“一點接入、支撐全網”的服務支撐等優勢,深化產業合作,創新業務產品,給廣大消費者帶來新的、更大的驚喜。重點是圍繞青年、學生、網民等流量需求大的消費者,加大數據業務定向優惠力度。從通信產品“供給側”入手,以流量消費為重點,全面推出系列產品業務,創新消費模式,一是解決好對流量“渴望用”“不敢用”的問題;二是創新資費模式,解決好對流量“不夠用”“不經用”的問題;三是創新服務模式,解決好對流量“放心用”“方便用”的問題。

中國電信表示,一是新增千億投資,打造智能化高速網絡。2017年計劃總投資約1000億元。一方面,持續加大光網投入,年底前基本實現南方區域鄉鎮以上光網全覆蓋,行政村光網覆蓋比例提升到75%;同時規模開展百城“千兆示範”活動,在主要區域實現千兆寬帶接入能力。另一方面,持續加快移動寬帶網絡建設,打造全國連續覆蓋的4G精品網,並建成覆蓋全國的高清語音VoLTE網絡和新一代物聯網(NB-IoT)。

二是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今年10月1日起將全面實施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三是助力雙創,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同時,將推出量身定制、價格更優惠的商務專線,提供安全專線(互聯網專線+“雲堤”)和國際精品專線等個性化優質服務,並在此基礎上提供高品質的雲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視頻會議及各類行業信息化應用產品,在降費同時提升服務品質。

五是降低國際及港澳臺長途通話資費。中國電信將於今年年內下調北美、歐洲、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是加快推廣六模全網通手機,讓用戶得到更多實惠。2016年,工信部將六模全網通作為國家標準廣泛推廣,既降低了手機成本,又使用戶在選擇運營商時不再受手機制式的約束,全年中國電信的用戶購買手機節省63億元。通過行業共同努力,中國的六模全網通已被國際標準組織GCF采納,在成為全球領先的認證標準的同時,也為國內手機廠商提升國際競爭力、助力“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六模全網通標準的有效推廣是落實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國電信將進一步加快推廣,為廣大用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和更多實惠。

六是踐行信息惠農,進一步開展精準扶貧。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參與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在農業部指導下,加快線下益農服務社的建點和線上益農服務平臺的推廣,開展農民手機培訓和農技推廣服務工作,讓農民不出村、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務;通過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助力產業扶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