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籽人話】有故事嘅的士佬:「我揀客,快上快落密密做!」
1 :
GS(14)@2018-01-08 00:29:49的士佬兩年前開了個facebook page叫「的士佬奇遇記」。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由我開始揸的士,就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來來去去都只跟家人分享,好像也太悶了。」在兩年前開了個facebook page叫的士佬奇遇記的他,每隔幾天就上傳一篇文字,嘻笑怒罵,諷刺時弊,像把車廂中的的士司機帶到了網上一樣。
自稱為的士佬的他,說話不拖不急,說故事的口吻像鄭子誠。問他開的士最深刻的是什麼時候,他說載過一位女士,一上車就說要去瑪麗醫院,聽到她講電話已經感覺是去趕見最後一面,所以問女士是不是最重要快,她說對。這故事沒什麼起伏,一切也是大家都能想像到的事,但的士佬說:「這就是對我來說最深刻的事。」
的士佬說他會篩選客人,但是有禮貌的做。
每天都只帶著一個收入的目標,做夠了就回家陪家人。
的士佬喜歡快上快落,但也要安全至上。
的士佬主要開工至12點多,每天都只帶着一個收入的目標,做夠了就回家陪家人。他開車跟說話一樣,君子有禮,他覺得所謂的士司機開車沒禮貌,只是因為的士數量多,馬群易出亂馬。
的士佬客人的故事多得讓他開了個專頁。
其他的士很喜歡不打燈cut線,的士佬說自己很禮讓,既然別人趕就別人先行。
的士車尾貼了張笑臉的貼紙。
撰文:Justin Lun/ATUM Images攝影:Terry Wong/ATUM Images剪接:Terry Wong/ATUM Images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9/20248710
【果籽人話】逼遷逼到入巷仔 理髮師:手作冇感情,冇永遠!
1 :
GS(14)@2018-01-08 00:43:00都成理髮廳因舊舖被收購後,搬進了對面的後巷繼續營業。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我對住剪刀對了幾廿年啦,暴動前,63年我已經在做師傅了,當年試過轉行做保安,被太多人管了,轉不成,最後走回來拿剪刀。」上海理髮廳髮型師趙春暉說。年過半百的趙春暉,過去做貿易腳印遍佈全球,俄羅斯、西德、美國、法國、瑞士,遊歷過後還是回到老本行,在紅磡一家小巷中的理髮店做師傅。生活不急不趕,客人不算多,剛好體力也捱得到。
好景不常,這幾個年頭有地產公司一直在黃埔街一帶大展拳腳,收樓重建,毫無疑問,趙先生的落腳地同樣遭此一禍,因而由本來在大街的店面,搬進來後巷位置,人流比平常少很多,但趙春暉的心境依舊正面。
趙春暉小時候跟老爸從上海來港。
趙春暉當理髮師傅已數十年。
都成理髮廳位於黃埔街的舊舖,貼上了叫客人前往新舖的指示。
「沒有永遠的店舖,再大的公司也會倒閉。」他看了看現在在巷裏的店面,也直言這裏也會有這一天,就像上次被逼進來,其實不算逼,是大勢所趨,若是固執不走,那就是「阻住地球轉」。 「你不要以為剪髮很容易,你要很熟練,習慣了才行,你見人剷髮好像很簡單,但肯定你也剷不到,手要定,拿刀要準。」他自幼已跟從父親在跑馬地理髮廳打工,小時候跟老爸從上海來港,在北角蘇浙公學念至中三畢業。
新舖的面積不大,剛好放到四張理髮椅。
面對店舖因被收購而搬遷,趙師傅依舊保持正面的心境。
沒有客人時,趙師傅便會坐在店內看報紙打發時間。
趙師傅視手的技能為養生之道。
每日都會有兩位理髮師駐店。
趙師傅說剪髮手要定,拿刀要準。
他坦然過去的人找工作是以技能為主,做學師是為了讓自己手藝更精,「還要帶個母親出來被人罵」;但現在的工作都要看薪水,做學師都要看薪水福利。然而,他不是以老人家的態度來責怪,他也說小朋友這樣無可厚非,現在的生活環境轉變了,不是說比以往艱難,是薪水比以往看得重,理髮這行又未必是大好前途,沒新人入行也是不能怪人的。
不用剪髮時趙師傅也會與其他客人閒聊。
剪髮用的工具不算多,但卻講求熟練。
縱使已過退休年齡,趙師傅依然沒有放下剪刀,繼續理髮工作。
採訪:Justin Lun/ATUM Images攝影:Terry Wong/ATUM Images剪接:Terry Wong/ATUM Images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2/20251849
【小企鵝×果籽】無所事事的幸福
1 :
GS(14)@2018-01-15 03:28:49【文化籽:小企鵝】聖誕新年假期,大家都忙於安排活動、外遊或出席聚會派對,比上班日子還忙碌!很多人認為放假若無所事事是一種浪費,甚至因為在假期中「無事可做」而生出罪咎感,我們養成繁忙的生活習慣,總想在最短時間內做最多事,有計劃、有目標當然好,但凡假期都要「早機去晚機返,玩足全程」,實在累人嘛!
今天同大家分享一本關於無所事事的繪本《On a Magical Do-Nothing Day》,中文譯本《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此書剛成為去年度美國的暢銷作品。故事始於一個下雨天,雨下個不停,灰濛濛的畫面,身上穿着醒目橙色雨衣的男孩跟媽媽在度假小屋,媽媽忙着寫作,男孩窩在沙發獨自玩遊戲機,這個畫面大家都會覺得毫不陌生吧。媽媽轉頭看見男孩全副精神玩遊戲機,便把它沒收起來,他只好到屋外轉一圈,回來後,他瞥見媽媽隨手掉在角落的遊戲機,心中暗自得意,不動聲色拿回它,計劃躲到屋後繼續他的玩意,卻忽然腳步一陣踉蹌,狠狠跌了一跤,緊握的遊戲機就這樣掉入了池塘,天啊!池塘的漣渏很快回復平靜,但手上唯一的玩具已經掉進水裏,實在叫人氣餒!他覺得「好像全世界的無聊都聚集到這個院子裏來了」。男孩沮喪極了,嘩啦嘩啦的大雨,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雨水令人心情越來越煩躁,想着想着不禁大哭起來。忽然,他被不遠處的一頭生物吸住了目光,原來是蝸牛,雨後,列隊而行的蝸牛陣跑出來了,他大着膽子伸手摸摸蝸牛的觸角,天啊,它們就像箒喱一樣柔軟,男孩隨着蝸牛隊伍進發,走過小徑旁長滿紅色飽滿的蘑菇叢,男孩將手伸入土壤,「種子、結晶、果核、土塊、樹根、漿果……有一個我看不見的迷你世界……但是我可以摸得到!」畫師筆下的地底世界,生命蓬勃,用不同色彩帶出的笑臉,泥土裏的種子還長着迷你小腳,竭力伸長手腳等待發芽,頂着向上竄生的頭髮,待着要衝出泥土。雨停了,小男孩抬頭望向陽光穿過雲層,感受到自己像鼓聲一般的心跳聲,內心又注滿力量,他細心觀察吊掛在樹枝上昆蟲,用舌頭接雨水,跳進水窪裏,盡情體察大自然所有動靜,再躺在山坡看雨後彩虹,眼前一切脫離了日常生活,充滿奇趣。他從日常生活框框中,走出一條讓他探索生命的軌道,身邊的事物顯露全新面貌。故事結尾小男孩全身濕淋淋的回到屋裏,他原本迫不及待想告訴媽媽外邊的經歷和感受,但最後甚麼也沒說,只和媽媽默默對望,嗅着手上那熱朱古力發出的香氣,讓自己沉浸在奇妙的氛圍裏。今天,我們生活在手機主宰的時代,你是否早已忘了體察空氣中的脈動?走在雨中,你可有感受雨點滴落在身上的氣息,而不是正急急忙忙趕往腳下另一個目的地?還記得上次細聽雨聲是多久以前的事嗎?嘗試端一杯茶坐於窗前,品嚐一下茶葉的味道。不要說沒時間啊!你只需放棄不斷查看手機的衝動,讓自己回到當下,自然可以得到生活的觸感。為生活留白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種態度,留白不是有沒有空閒,而是一種不被外在要求、訊息佔據的狀態,由自己掌控時間。這則小故事喚醒了我們心底沉睡的某個部份。
故事結尾是小男孩嗅着手上那熱朱古力發出的香氣,讓自己沉浸在奇妙的氛圍裏。
畫師筆下的地底世界,生命蓬勃。
撰文:鄺穎萱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8/20265964
【果籽人話】幼稚園Miss打泰拳減24kg 「我怕痛但會克服佢!」
1 :
GS(14)@2018-01-22 05:29:59外表溫柔嘅Eva,係一位全職幼稚園老師,都係一位業餘拳手。
相信好多女仔為咗減肥都無所不用其極,飲食方面就會食代餐節食,而做運動方面,泰拳絕對係最受減肥人士歡迎運動之一,但因為咁而做埋拳手就好少,而Eva就係其中一位。
今年29歲嘅Eva係一位全職幼稚園老師,但好多人一定估唔到平時外表溫柔嘅佢,另一面竟然係好勇鬥狠嘅業餘拳手。Eva坦言最初接觸泰拳,純粹只係為咗減去嗰個令自己連影張相都無自信嘅笨重身型。泰拳不但令佢由80公斤,減至宜家大約56公斤,泰拳更加令佢搵到人生目標,佢話就算有幾怕痛,都會去克服,就算有幾辛苦,每日放工要由牛頭角趕去元朗拳館,打至凌晨再趕尾班車返將軍澳嘅屋企,甚至打到口腫面腫,傷及容貌,都絕對唔會有任何怨言,因為條路自己揀,點都會堅持落去。
在擂台上,Eva非常勇及狠,就算有幾辛苦,佢都會去克服。
泰拳令佢由80公斤減至56公斤,更加令佢搵到人生目標。
而且佢仲會更加努力訓練,同參加更多比賽令自己進步,因為當中所得嘅經驗係好寶貴,佢又會冷靜應付對手,減少受傷,目的係為咗唔想辜負師傅對自己嘅栽培。當提到佢嘅終極目標,佢希望可以喺35歲前,拎到香港泰拳理事會冠軍賽A組冠軍。採訪:Asia@有種運動攝影:Asia and Vic@有種運動剪片:Asia@有種運動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0/20279968
【果籽人話】港女幫非洲難民組Band 主音:音樂令我忘卻煩惱
1 :
GS(14)@2018-01-22 05:53:58香港人Camy極力幫助在港非洲人,希望能減少歧視,故非洲人十分尊敬她,稱她「First Lady」。
元朗錦田橫台山有一個小稱號,叫「小聯合國」,全因這裏多非洲人聚居。這裏的非洲人大多是難民,因自己國家政局不穩而逃離家園,來港申請政治庇護。在這裏,不時會聽到節奏明快、感染力強的音樂,這就是非洲音樂!非洲人喜歡用音樂作為社交活動,事無大小都唱歌跳舞;非洲音樂以敲擊樂為主、聲音響亮,容易吸引旁人圍觀,甚至加入一同跳舞,好不熱鬧。
五十多歲的土生土長香港人Camy,早前在錦田從事二手回收場,因店內時常有非洲人出入,不知不覺間就和他們多了接觸,還成了好朋友。最初,Camy先被他們的音樂文化所吸引,「佢哋啲音樂好有節奏感,聽完個人會好開心,我有時都會跟住佢哋跳埋一份,哈哈。」Camy憶述,最初這班非洲朋友因為窮,沒錢買非洲鼓或其他樂器,只好就地取材,拿店內回收得來的廚具、茶杯、叉直接敲打出聲音,敲着敲着,大家就會圍起來,一起跟着節奏唱歌跳舞。這種簡單的開心,對在香港長大的Camy而言是少見的。Camy當時有個想法,既然這群非洲人這樣喜歡音樂,自己何不幫他們一把?結果,Camy不但出錢為他們購置樂器,放在店內,讓他們可以隨時來Jam歌,還用行動來支持他們,先後成立了「Akunne African Arts」樂隊及非政府組織「香港非洲人協會」,希望可以透過音樂,讓更多香港人了解他們的文化,減少歧視。故此,Camy經常被樂隊成員尊稱為「Mama」或「First Lady」,「你唔好聽佢哋講呀,佢哋把口啷過油。」Camy笑說。樂隊名「Akunne」有「知足」、「富足」的意思,可惜所有樂隊成員不但不富足,來港原因亦令人心酸。來自來尼日利亞的樂隊主音Samuel,三年前因被當地政府官員追殺,本來在當地是薄有名氣的表演歌手,都被迫離鄉保命。「當年我離開家園係迫於無奈,政府殺咗我爸,若果我同家人唔走的話,我哋就會被殺。結果,我哋分別逃到唔同地方。依家,只剩低我一個。」Samuel用柔弱聲音解釋自己淪為難民的原因,跟他高歌時雄亮的聲線截然不同。獨自來到香港,和其他樂隊成員一樣,走難時萬般帶不走,唯一可帶來香港的,就只有家鄉的音樂。「每當唱歌,我就感到好開心,音樂會令我唔記得所有問題同煩惱,所以每次唱歌,我都唔想停落嚟。」因為音樂,Samuel在港找到了一班好兄弟,從此不再孤單一人。但Samuel坦言,在港生活需要面對嚴重的歧視。因為語言不通或膚色不同,要結識本地人是很困難的。Samuel直言曾在街上問路時,當面被人視而不見,惟獨在表演時,人們才會被他的歌聲和節奏強勁的音樂吸引,主動上前圍觀,「我希望終有一天,我同我嘅樂隊可以上電視表演,俾其他人見到。」除希望被人接納,Samuel更想入鄉隨俗,上年農曆新年時Samuel在街上見到有人打鑼打鼓、舞龍舞獅,「呢啲應該係香港人音樂,如果可以,我都想學!」現時Camy正積極替樂隊舉辦不同活動,例如到老人院或一些社區表演,希望用他們的音樂感染更多香港人,讓他們看見節奏中那種「簡單的富足」,願意去接受這班在港的非洲人。
來自尼日利亞的Samuel昔日曾是歌手,但因保命逃離家園,隻身來港。
香港非洲人協會過往多次參與大型社區表演,希望有更多港人接觸到非洲音樂文化。(受訪者提供相片)
製作:方嘉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8/20277593
【果籽人話】40+肥師奶狂做gym 身形fit晒贏越野跑亞軍
1 :
GS(14)@2018-01-28 18:35:35做運動令Lena練得一身靚線條。
個個媽媽生完小朋友就會開始有幸福肥,41歲嘅Lena亦一樣,生完兩個小朋友就變咗個肥師奶,到底呢個41歲媽媽係點樣由一個肥師奶,變做越野競技障礙跑比賽亞軍呢?
Lena唔甘心自己生完小朋友後身形變晒,於是開始做運動改變身體線條,慢慢發覺自己體能越嚟越好,就膽粗粗同教練一齊參加比賽,挑戰自己,透過足夠訓練同不停進步,佢甚至能夠喺比賽中攞獎,接受訪問前兩個星期,仲喺澳洲攞咗斯巴達錦標賽(Spartan Race)亞太區亞軍!家庭方面,Lena丈夫一開始都唔支持佢,但Lena用行動證明自己改變決心,最後竟然感染埋全家人,一齊愛上運動,丈夫亦身體力行,陪伴Lena飛到唔同地方一齊比賽。身體素質改變後,Lena希望改變更多人,所以成立facebook專頁「Lena Mama,運動女人40+」,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生活點滴,鼓勵其他人愛上運動,要話畀人知,佢可以實踐目標,其他人都一樣可以。
Lena開始做運動後,體能越來越好。
有兩個小朋友嘅Lena,靠做運動,由肥師奶變成fit爆媽媽。
Lena早前去咗澳洲參加斯巴達錦標賽,仲攞到亞太區亞軍。
Lena原本身形瘦削,但生完兩個小朋友就變成肥師奶。
採訪:Asia@有種運動攝影:Chris、Vic、Asia@有種運動後期製作:Chris@有種運動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5/20284704
【果籽踩場】發呆大賽3月中環舉行 同事率先落街預賽!
1 :
GS(14)@2018-02-04 23:58:19星期五,Happy Hour之前,有乜好得過發呆等放工......
去年12月香港人陳棨豪在台北舉辦的第五屆國際發呆比賽中奪冠揚威海外,今年終於嚟到香港,於3月31日假中環 AIA Vitality Park舉行,80名參賽者於90分鐘之內不能說話、不能笑、也不能睡,只能發呆,競逐發呆王稱號。
由韓國行為藝術家Woops Yang2014年創立的發呆比賽,以發呆作為比賽項目的概念,希望能讓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中的城市人,透過徹底放空來釋放壓力。不要以為放空沒有難度,其實賽事亦有規矩要遵守,比賽歷時90分鐘,每15分鐘會由工作人員測心跳,參賽過程中不能說話、睡覺、大笑、玩手機等等,假若違規兩次,便會被發紅牌出場。現場觀眾可投選10名出線選手,而心律最平穩的三位會成為頭三名。
為表參賽誠意,我們挑選了5位具備發呆潛質的呆同事,參與先由果籽舉辦的發呆預賽。
發呆大賽源自韓國,旨在推廣在百忙的都市中發呆放空減壓。
官方稱比賽於2月開始接受報名,我們向大會查詢,稱要到2月中才會公佈報名詳情。但果籽一班扮工同事已經急不及待,圍威喂自發落銅鑼灣進行預賽,仲畀大家投票選出心水同事,票選結果直接影響最後我地派邊幾位出賽!記者:莊芷君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3/20293791
【小企鵝×果籽】袖手旁觀的遺憾
1 :
GS(14)@2018-02-13 01:51:09【文化籽:小企鵝】今次介紹的童書年代久遠,是1945年的美國得獎童書作品《一百件洋裝》(The Hundred Dresses),故事源於作者艾蓮諾.艾斯提斯的童年往事,此事令她深感後悔,決定記下作為自己年輕時愚行的懺悔。
汪妲生於一個貧苦的波蘭單親家庭,她擁有一個奇怪的波蘭姓氏,生活環境欠佳,長年累月穿着一件褪色的藍色連身裙,跟班上其他衣着光鮮的同學相形見絀,當中尤以佩琪和她的好友瑪蒂戲弄她最為嚴重。有次女孩圍在一起七嘴八舌討論彼此的服飾打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嬉嬉鬧鬧,汪妲突然說上一句:「我擁有一百件洋裝,它們都整齊排列在衣櫥裏。」她突如其來的一句,換來女孩們竊竊私語,誰也不相信,恥笑她每天穿着相同殘舊衣服的人,怎麼可能擁有一百件衣服?自此,批評變得更嚴厲更不客氣。汪妲的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服裝繪圖比賽,在汪妲沒來之前,這個獎項必然是佩琪的囊中物,今年呢?得獎的竟然由汪妲奪得,大家對賽果都十分驚訝,她完成了一百件設計,款式新穎獨特,明顯花了不少心思,讓各人合不攏嘴!她所說的一百件洋裝原來就是參展的作品。就在這時,汪妲靜靜的退了學,一家人更搬走了。不久之後學校收到汪妲父親寄來的信,信中提到汪妲在校內受盡白眼,不單是女孩對她評頭品足,還取笑她的波蘭姓氏,認為她屬於貧窮寄人籬下的一群,所以一家上下最終決定離開搬到大城市去。佩琪和瑪蒂獲悉後,都變得沉默寡言,一改以往囂張跋扈,一直被汪妲視為好友的瑪蒂更覺得無地自容,非常懊悔,她後悔自己當目睹同學欺凌汪妲時選擇袖手旁觀,只會躲到一角任由事情發生。當佩琪公然取笑汪妲的時候,她默不作聲,她的冷漠成為了大夥兒欺凌行為的沉默幫兇。瑪蒂視而不見,原因是擔心如果沒有汪妲當成眾人欺凌的焦點,自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針對的目標。這些人性的表現,曾幾何時,在我們孩童時代可能亦出現過,那些偏肥偏瘦,高度不及格的不是被小鬼拿來作笑柄嗎?這些你我都不會陌生吧!作者最後讓故事得到一個圓滿結局,大家集體寫了一封道歉信給汪妲,也收到汪妲的回信,更送上為各人設計的洋裝,畢竟童話世界是比現實美好,大家又回復好朋友關係。《一百件洋裝》表面看當然是一通孩子世界吵吵鬧鬧的小事一樁,其實是借波蘭女孩受欺凌帶出當年德國人對猶太人大屠殺袖手旁觀的悲劇,但童書總要避開血淋淋的真實。我們只要將鏡頭拉遠,逐一思考每個人或每件事代表的意義,會得到另一層次的解讀。大家不妨檢視身旁,總不難發現,永遠有置身事外、凡事不沾鍋的一群,他們不願成為爭端中的一方,甘願放棄是非對錯的判斷,說穿了就是選擇明哲保身。實際上這樣的旁觀者佔據着整個社會的大多數,選擇漠視社會各種不公義,既拒絕與上層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也不願與下層共同對抗崩壞的制度,日復一日地如常生活,不動如山,偶爾流露出無關痛癢的憐憫、流一點毫無幫助的眼淚,這些大概你我都遇過。
汪妲完成了一百件服裝設計,款式新穎獨特,明顯花了不少心思。
這些冷眼旁觀的中間分子,卻是任何一場運動的成功關鍵,原因是他們代表了大多數。無論天晴陰雨,日子還是要過,我總認為悲觀及憤怒不會帶來改變,始終相信生命改變生命的道理,以身作則讓自己走出comfort zone,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一人多走一步,以身教作示範,總有一天可以改變,不信?看看你身邊的人同事,你自會明白!
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撰文:鄺穎萱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5/20293574
【果籽人話】自拍+跳舞是命根 70歲關玲玲:探戈醫好我的中風
1 :
GS(14)@2018-02-13 03:14:54無論在街頭還是室內,在世界各地,關玲玲聽到阿根廷音樂便會翩翩起舞,誰想到兩年前的她曾中風,現在半身也是麻痹?
在東半山家中的客廰,關玲玲遠眺着窗外繁華的維港黃昏,喝着她從阿根廷帶回來的瑪黛茶(Mate)。她喜歡加一粒從巴黎買回來的黃糖,沖第一泡,瑪黛茶夾雜香草和糖的甜味,像港式奶茶一樣可口;第二泡糖喝掉大半,茶甜中帶甘;第三泡打後,茶基本上只剩下苦味兒,但她反而越喝越起勁。「這是先甜後苦,沒有苦哪記得甜的滋味?」逾七旬的關玲玲像看破紅塵的說。茶是苦的,她的笑容卻是甜的,縱然她的人生,早已像窗外的晚霞,光熱撒盡但餘暉未滅。
聽完以下關玲玲的故事,你會相信她最有資格說「先甜後苦」的道理。兩年前,她在郵輪上中風,過了一星期船泊岸時才被送入巴黎醫院治療。「當時我走不動、吃不下、說不出話來,半身肢體僵硬。」留院七天,她問醫生第一個問題不是病情,而是:「我可以去阿根廷跳舞嗎?」然後,她便逃離醫院,飛十多小時到阿根廷跳舞去,七十歲的人任性起來彆扭過七歲小孩。「我就不相信,中風後一定要坐輪椅。」關玲玲倔強地說。奇蹟出現了,她半身麻痹的身軀,聽到激昂的探戈音樂竟不自覺的動起來。「全靠跳舞和聽音樂,我康復得很快。跳舞是我很想做的事,我不可以不做,一定要去做,慢慢我從沒有平衡力變成稍有平衡力,到現在重拾平衡,現在我半邊身不能動,你也不察覺吧?」她潛進阿根廷大街小巷的舞會(Milonga),用眼神邀舞(Cabeceo),男伴們不知她中過風,以為她是初學者,所以舞步帶點蹣跚。
這部相機是她的命根,過去曾替她拍攝無數名人美景。
中風後,關玲玲帶着相機和三腳架全世界自拍,再用軟件創作具藝術感的作品,如今作品正在展出。
關玲玲中風後沒有自怨自艾,反而霸氣拋下一句:「我就不相信,中風後一定要坐輪椅。」
康復不等於沒事發生。關玲玲的肌肉晚上會痛醒,有時身體仍會麻痹,但她卻認為中風這兩年是她最開心的歲月。「我不怕,不怕,也不怨天怨地。中風後我有個得着,我忽然覺得任何事發生在我身上都是注定的,也是為我好的,我便覺得很安樂。任何人對我好或者不好我都接受。」關玲玲說,或許這是大部份經歷過大病的人,都會感同身受。「每件事我都看得很開,甚至有人對我不好,我只是同情他。」眼前樂天愛笑的關玲玲說,以前的她並不是這模樣的。在美國UC Riverside唸數學的她原是個很犀利的女強人,在地產界和商界打拼,女婿為著名燈光設計師關永權。後來她學習攝影,並成為人像油畫攝影師,不少名人的家族都由她操刀,包括1986年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成立的紀念特刊及毛澤東孫子一家等,退休後享受生活,最愛跳阿根廷探戈、旅行和攝影。
關玲玲到處飛,更有不少時間住在阿根廷跳舞,還正在當地籌建私人博物館。
年逾七十,關玲玲仍到處求學,實行要舞到骨頭不曉動。
關玲玲把人生最愛的探戈和攝影結合,再加上梵高feel的藝術感,創作出別樹一格的畫作。
「以前我在大街放好相機,中間有人走來走去我會嬲,罵路人,現在我不會,覺得行人也是風景之一。」女強人變成小鳥依人。「中風後這段時間我反而很開心,我是克服而不是征服人生。電視話:打波先來下雨,我不會這樣想,落雨嗎?我會說明天再來吧。」這兩年她帶着相機和三腳架,走到世界各地旅行和自拍,由選景、拍攝、剪輯,都是由她自己一手包辦,更決定首度開展覽「La Vie En Rose」,近乎傳教似的告訴世人,正能量可以克服困難。「我的使命感是要鼓勵身邊人,無論在甚麼年紀、遇上甚麼事情,都要積極面對,活出更好的自己。」關玲玲說。
在大街上她慣了以三腳架和傻瓜機自拍,懶理途人投以奇怪目光。
關玲玲曾跟布宜諾斯艾利斯收費最貴、年逾80歲的阿根廷名師Ra㶭l Bravo學跳舞。
關玲玲個人相展「La Vie En Rose」日期:即日至2月8日(星期四)地點: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撰文:鄭天儀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7/20297445
【果籽人話】儲十個月人工買相機 得獎菲女:我們不只是女傭
1 :
GS(14)@2018-02-13 03:17:31逢星期日,Joan揹起相機就在香港由朝走到晚,拍有趣的Street Snaps;為朋友們拍人像照;上攝影課、甚至跟中文大學合作做研究,跟工作截然不同的生活,充實得很。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
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上星期首屆在香港舉辦的《2017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結果公佈,13個國家地區共收到3,518個參賽作品。以香港為題,大部份獎項都由港人獲得,其中「香港人和事」組別的亞軍作品,則由自菲律賓的Joan Pabona獲得。傳媒紛紛邀約她訪問,然而約訪問時她千叮萬囑希望不要以她外傭身份為題,「我們不只是菲傭!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想法,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有些人看我是外傭就好驚訝,驚訝我有部專業相機,驚訝我們拍照。這多少有點歧視的感覺,其實好多人來香港之前,都有不同的特長的。」
Joan讀書時已起喜歡攝影,2013年來港工作,逢周日與大伙坐在街上食飯吹水無所事事,覺得浪費時間。2015年她接觸到NGO組織Lensation,由專業攝影師,免費為外籍傭工上攝影課。重新執起相機,生活360轉變。現在一放假,她與一班同學就揹着相機周街行、影街拍、行山影風景或在中環開壇為同鄉免費拍人像照,「相機好貴不是人人有啊,我都儲了十個月人工才買到,我們正好當作人像練習,她們又可以有靚相傳回家。」
Joan特別愛拍街頭Snapshot,因為只要你靜心觀看,看慣看熟的街道總有有趣事發生。「攝影對我而言是可以減壓的。我喜歡看人的情緒變化。有一次我在街市拍一個工作中的魚販,他抬頭時想罵我,我就快手影相,然後跑掉。」Joan有點尷尬地笑,邊在手機找相片:「他是生氣我拍他吧,但他表情好好,這相片我好喜歡啊!」這次的得獎相片,是她在雇主八樓的家拍攝的,建築工人在與遍地如潮水的安全網糾纏:「那工地就在我們家樓下,那是十月初烈日當空的時候,氣溫三十多度。我天天看,拍了十多張相片,看到都覺辛苦!」作品名為《Sacrifice》(中譯犠牲),除感激工人們日曬下工作外,隱隱還覺得跟自己同病相連:「當然,我們不如他們辛苦,可是我們為工作遠離家人,也是種犠牲吧。」她隨時都揹着相機,有時為了一個漂亮的陰影,合適的人影,飛得靚的鴿子,等上一小時。去年她的一張街頭相片,也被挑選納入本香港街頭風景的相冊裏。今天氣溫攝氏7至13度,我們跑上IFC天空花園,幾個穿短裙的姐姐抽起衫袖,給她的朋友以Marker在手臂上「紋身」。Joan:「她來港前真是位紋身師啊!」也許賺夠了錢,她回去就可以開自己的店了。所以最近她開始拍攝許多姐姐背後不為人知的特長:「有些人是能自彈自唱的歌手,有個女生能用廢物包裝袋製作舞台服,這位是紋身師,應該還有更多吧,而我跟同學們也許也是未來的攝影師啊!」
《2017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香港人和事」組亞軍作品《Sacrifice》,得獎者Joan Pabona。
在IFC天台花園,我邊影邊流鼻水,但幾位攝影班的同學圍着盛裝的朋友,又反光板,又爬高爬低影相,齊齊研究Pose光圈與快門,好熱血。
關於人物攝影,是她跟同學們的研究目標,大家都希望有日回家,可開創自己的攝影事業。(Joan Pabona作品)
她儲了十個月人工買相機,但有時遇上一些人,驚訝地問她為何有部貴價相機,彷彿她只能是個女傭,除煮飯洗衫外就不該有件「奢侈品」,就有被歧視的感覺。
雖然激嬲了魚販,但她好喜歡人們生活中這些微妙的情緒變化。
為了這張白鴿圖,她在公園守了50分鐘,等這張白鴿飛得靚的作品。
記者:陳慧敏攝影:張志孟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8/2029849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