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指市盈率逼9.4倍 超過大時代
1 :
GS(14)@2017-10-08 23:44:09【本報訊】H指市盈率(PE)逼9.4倍,超大時代水平。恒指破位在望,但H指仍距2015年港股大時代收市高位逾3000點之多,但H指年初至今累計升約21%,推動其歷史PE由去年第四季的不足8倍急升至現時的9.36倍,超大時代時的9.22倍。
H指ETF本周成交增
至於今年升幅累計近三成,較H指更凌厲的恒指,周三收市價縱然距離28442點的大時代紀錄還差數十點,但其歷史PE去年起已升越大時代高位11.92倍,最新報14.13倍。不過預測PE方面,恒指及H指分別報13倍及8.8倍,兩者均低於歷史水平。而倘按市賬率(PB)計,恒指及H指於大時代期間PB曾分別達1.41倍及1.28倍,現時兩者各報1.38倍及1.1倍,仍未及當年高位水平。另外,恒生H股指數ETF(2828)周二及周三均錄逾163億元的巨額成交,是兩個月最多。有外電引述分析指,雖然因內地本周休市令市場對H指的強勢存疑,但仍傾向相信指數今季可望展開新升浪,當中零售投資者更為H指提供不少支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6/20174136
美日市盈率更高 分析﹕港股縱跌小於美
1 :
GS(14)@2018-01-15 02:25:33【明報專訊】港股熾熱,但論估值遠較美國、日本等外圍市場低(見表),美股未來一年預計市盈率高達18.54倍,有市場意見認為美股估值偏高,擔心美股出現較大型調整。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認為,美股累積上升4年,港股至2017年才有較大的升幅,而且港股有一半的板塊與中國有關,雖然港股同樣會跟隨外圍下跌,不過幅度不會大於美股。
美國聯儲局去年第四季起漸進加快縮減資產負債表,同時繼續加息周期,有意見認為會減少資金供應,或影響港股市場,不過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指出,這是「一個myth(迷思)」;聯儲局雖然減少貨幣供應,不過銀行的貨幣流通速度才是影響物價變動因素,而貨幣流通速度正在上升,因此市場上的資金未必有所減少。現時市場上存在過剩資金,所以即使「收水」也不會影響資產價格。
另一方面,林少陽認為,美國通脹難以上升,會限制加息步伐,因為人口老化、貧富差距擴大減少消費需求,生產技術提升亦使供應增加。他預料,是次加息周期的高位會低於2007年高位,投資者毋須擔心利率大幅上升令資產價格急挫。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10&issue=20180111
拆局:市盈率低於過去高位 成分股間差距大
1 :
GS(14)@2018-01-15 02:25:37【明報專訊】恒指雖然逼近2007年歷史高位,但恒指的成分股組合與當年有很大不同,企業盈利亦與當年相差很遠,故不能單以點數作比較。最適當的指標是市盈率,即價格除以盈利。而現時恒指的預測市盈率為12.5倍,不但較過去12年的平均數12.7低,亦低於2015年「大時代」高位的13.7倍,亦遠低於2007年高位的22.4倍。
分析認為,2015年港股一度大升是因為「北水」南下的消息,2007年的高位亦是因「港股直通車」的消息而創下的,相反近一年港股的牛市並沒有特別利好消息,而是受惠於經濟復蘇,令企業盈利有實在的增長。
騰訊港交所40倍 工行建行五六倍
不過,不同的恒指成分股當中,市盈率有很大差距,例如騰訊(0700)及港交所(0388)的預測市盈率達40倍,但一眾內銀股卻拖住後腿,工行(1398)及建行(0939)等只有5至6倍,以市帳率計算更不足一倍。資源股亦較為落後,中海油(0883)等油股的市盈率僅約11倍。峰澐基金集團主席兼投資總監李灝澐指出,內銀股及資源股在過去一年的股價亦是大落後,但今年內銀會受惠淨息差上升,油股則受惠油價回勇,預計盈利將有可觀增長。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指出,今年投資策略將是「雙頭馬車」,一方面科技股繼續領跑,另一方面,加息及經濟復蘇都利好金融股,令該板塊的估值有上調空間。
明報記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33&issue=20180111
陸振球:樓市「市盈率」40倍 遠高股市
1 :
GS(14)@2018-01-20 11:23:4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868&issue=20180120
【明報專訊】本周不論港股恒指或中原樓價指數都齊齊創了新高,有分析指雖然恒指升穿了2007年的高位,但現時恒指的巿盈率只有約15倍,比較2007年股巿最瘋狂時市盈率高達20多倍,現時遠低於當時水平,亦即現時港股雖不廉宜,卻有盈利支持而非太瘋狂,所以仍有上升空間。那麼,若以巿盈率這一概念來分析樓巿,現時香港的樓價是否太高?
所謂巿盈率(Price-to-Earning Ratio, PE),是分析股巿的常用工具,乃是以股價除以每股盈利(Earnings Per Share)計算得出,股民一般是藉着可以收到的股息來體現能分享的盈利,比方說如巿盈率是15倍,現時有關股票提供的盈利不變的話,那便要持有股票15年的時間,所獲的總盈利才能等如現時買股票所要支付的金額,亦即回本期要15年,如巿盈率愈高,便可理解為持股的回本期愈長,股價便可視之為愈貴,相反巿盈率愈低,股價便愈廉宜。
假如持有一筆現金,不去買股而轉為投資物業的話,那應如何計算物業的巿盈率?投資物業,主要的盈利來自租金收入,如假定未來租金不變,便可以將每年的租金總收入除以樓價,得出的比率便可視之為物業的模擬巿盈率。
單靠收租如租金不升要40年才回本
近年隨樓價升得快過租金,令到香港一般住宅的帳面租金回報率不斷走低,以現時約2.5厘的租金回報率計算,香港的住宅模擬巿盈率高達40倍!遠較現時恒指約15倍的巿盈率高(圖1),若單以此標準計算,似乎香港樓價遠遠貴過股巿!
低回報仍買樓只因低息
當然,股巿的盈利不斷變化,可增可減,物業的租金也可升可跌,長遠而言租金也應是上升居多,不過,如物業的摸擬巿盈率竟高達40倍,即如租金不升,單靠收租便要40年才可回本,這也實在太久了。還要留意的是,說現時的住宅帳面租金回報有2.5厘,但現在買樓收租,先要支付15%印花稅,已等同不見了約6年的租金收入,再扣除業主要付差餉、管理費和負責維修等,實際租金回報率可能只有2厘,那住宅的模擬巿盈率便可能高達50倍,更加拋離相對乾手淨腳的股市收股息的巿盈率!
文首說巿盈率往往被用作分析股巿或股價是否偏高、偏低,還是合理?而香港現時住宅的模擬巿盈率高達40倍,是否偏高,讀者自可行判斷,不過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美股看似偏貴,但因低息口,便仍會有支持。現時香港的住宅帳面租金回報率雖低至2.5厘,而模擬巿盈率則高達40倍,不少人仍覺得可以買樓,最大原因便是息口仍低,只是當美國繼續加息而香港最終要跟隨的話,人們是否仍覺現香港買樓收租的回報合理,便有商榷的餘地。
二手居屋呎價過萬 有違政府原意
香港樓價是否偏高?美聯物業綜合房屋委員會資料表示,去年居二市場成交宗數錄得1628宗,當中實呎逾1萬元個案錄217宗,比起2016年同類個案僅15宗大幅上升約13.5倍(圖2);相反實呎5000元或以下個案則顯著減少,由2016年342宗大減約90.9%,至去年只有31宗;至於實用呎價逾5000元至1萬元的個案亦由1876宗減至1380宗,按年下跌約26.4%。
要知道,政府興建居屋是為了照顧較低收入家庭也可以上車買樓的需求,當二手居屋愈來愈多成交呎價高於1萬元的個案,似乎有點諷刺。
李嘉誠早前被問到市場瘋搶細單位,甚至有單位面積被形容為「納米」,他就表示樓市講求供求,現時有不少細單位正在興建,不過一旦供應多,有一日出現過剩「都唔出奇」。
細單位售出率減少
原來,根據美聯物業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顯示,統計2017年推出的51個全新新盤項目(不包括村屋及全幢物業等)中,400平方呎或以下細單位售出率(以各新盤售出單位佔該項目單位總數計算)約63.6%(圖3),比起統計2016年推出的45個全新新盤的400平方呎或以下細單位售出率86.8%明顯減少,此一數據是否反映納米樓出現供過於求的時間,可能提早出現?
劏房人均面積62.4平方呎
說到納米樓,便不得不提居住面積也往往是超細的「劏房」。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的全港劏房數據,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估計全港約有9.27萬個劏房,近21萬人棲身,原來香港居住在劏房的人均面積僅約62.4平方呎,月租中位數為4500元,租金與收入比率中位數比率約為31.8%。另外,香港約有17,086個年齡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居住在劏房,佔住在劏房的總人口約8.2%,此一現象值得關注。
[陸振球 樓市解碼]
蘇國堅﹕市盈率30倍股份勿高追首季持股 交銀洪灝:第二季再定策略
1 :
GS(14)@2018-01-22 04:58:29【明報專訊】恒生指數今年僅用了11個交易日便大升逾6%,並且創下收市新高,證券界人士認為後市仍然有機會進一步做好,這給予仍未趕及「跟車」入市的投資者追入的機會。但始終大市已經處於高位,業界人士提醒,在更高位時切記做好風險管理。
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聯席主管蘇國堅指出,最近留意到資金已經從汽車、通訊科技股流出,轉追相對增長潛力較低的電訊類股份,反映投資者擔心大市升幅過急;同時在美元走弱、人民幣呈強下,內地地產股亦見追捧。他提醒投資者在當前市况下,不要高追市盈率已達30至40倍的股份,並且宜在升見34,500點之後,進一步做好風險管理。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則認為,當前市况下,首季仍然可以持有股份投資,但進入第二季時則視情况再定投資策略。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相信,港股有力再上,尤其市民仍關注樓市多於股市,反而有更多空間醞釀大牛市。不過,他認為,若沙特阿美來港上市,同時阿里巴巴又回歸香港上市的話,所有市場炒賣藉口盡現下,到時或出現反高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36&issue=20180117
港股預測市盈率不足12倍
1 :
GS(14)@2018-02-20 20:49:17【本報訊】市場近月調高港股盈利預測,恒指未來12個月預測市盈率(PE)不足12倍!獲調高盈利預測港股自上周起不斷大插,目前已插穿29500點水平。不過,根據彭博綜合分析員預測,市場對港股企業盈利看法似乎甚為樂觀,自去年12月起持續調高恒指盈利預測,目前恒指未來12個月企業盈利增長達20.31%,相當於預測市盈率達11.4倍。根據彭博數據,恒指目前市盈率約為13.7倍,而經過分析員調高恒指企業盈利增長預測後,未來12個月預測市盈率為11.4倍。當中,恒生金融分類指數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預測為28.86%、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盈利增長預測為16.66%、恒生工商業分類指數盈利增長預測則為32.07%。不過,市場預期地產行業盈利或錄負增長,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預測為負22.81%。星展唯高達研究部董事李聲揚表示,分析員或因大市不斷上揚而調高盈利預測,屬正常現象。但他補充,由於相關調整略為進取,故相信恒指明年企業盈利增長預測或因而輕微調低。他續指,不少股票近來遭投資者拋售,料保險、投資銀行、證券行,以及其他從事投資企業的盈利或受衝擊,至於非金融股的盈利表現則應不會受近來股市大拋售影響。
H指估值較恒指吸引
H股指數方面,現時市盈率為9.3倍,未來12個月企業盈利增長預測為26.2%,相當於7.37倍預測市盈率。李聲揚表示,H指估值較恒指吸引,故維持其今年跑贏大市之預測。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3/203041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