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人民幣匯率上演暴跌景象。28日上午,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開盤報6.1275,開盤後一路暴跌,上午11點10分左右暴跌至6.1808。和週四收盤價6.1284相比,貶值幅度超過500點。儘管28日下午,人民幣兌美元價格重新回升,但此次暴跌已再度刺激了市場對此次貶值的猜測和關注。
近來人民幣兌美元一直保持上升趨勢。但是,近期則連連下跌。一週來,人民幣即期匯率累計下跌800多個基點,跌幅超1%。2月26日,中國外管局曾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當前外匯形勢答記者問》,公開回應稱,此次人民幣匯率連續走低是市場主體調整前期人民幣交易策略的結果,屬於正常波動,不必過分解讀。
不過,據華爾街見聞網報導,眾多分析都把本次人民幣的突然升值背後推手指向中國人民銀行,稱央行此舉是為了打擊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使投機熱錢有所忌憚,為日後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及匯改鋪平道路。德意志銀行此前曾對此發表評論,稱人民幣走低背後更可能是中國央行正在打擊長久以來建立在人民幣只升不貶預期上的套利交易。
據證券時報網報導,對此類猜測,業內確有專家認為,此輪人民幣貶值對套利資金將有明顯的擠壓效應,客觀為人民幣匯改提供了利好時機。
一商業銀行國際結算部人士表示,不少做出口貿易的企業主,對外匯市場非常敏感,且由於近年來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強烈,匯率波動極小,投資者常將人民幣單邊升值視為穩賺不賠的買賣,借高槓桿積累了大量多頭。
有長期從事匯率研究工作的專家認為,本外幣正利差加上匯率低波動是套利交易形成的基本原因,破解的途徑便是增強匯率雙向波動彈性,減少投機。
「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範圍中表現為一枝獨秀。長期看來人民幣仍有走強的趨勢。不過,在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過程中,人民幣雙邊波動可能加大。」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陸磊表示,這種既不敢繼續大幅做多人民幣、又不大幅看空人民幣的市場情緒,正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有利條件。
而據新浪網報導,針對人民幣28日早盤暴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分析,人民幣下跌原因有三:一是最近中國的出口貿易額下降,這種出口貿易的差額影響了匯率走向;二是樓市降價等市場唱空聲音導致逃離資金獲利回吐;三是美國QE退出,資金回流。
她解釋,這次央行並未從一開始就出手止跌,允許這種情況存在近一週。直到過去兩天,市場交易匯率才降至央行確定的每日指導價下方,「打破了人民幣匯率的部分單向押注,出現雙向波動,這是匯率市場成熟的表現。」涂這樣說。
涂永紅表示,未來人民幣走勢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馬上將公佈的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如果好於市場預期,那麼人民幣匯率會回升,如果不足或走平於預期,那麼起伏波動可能性很大,還會加速資金外流,導致股市波動;另一個則是看歐美貨幣走向,「畢竟人民幣已經走向國際化了」。
對比過去人民幣連續上漲不止一週的情況下,涂永紅認為,此次人民幣下跌並不需要擔心,其中可能會存在部分投機者買入賣出,導致短期內人民幣的波動,但從長期而言,一定是趨向於穩定。她預測,人民幣未來跌幅大概會維持在3-5%之間,因為去年的漲幅也是如此,每週大概1-2%的上揚幅度。
據前述證券時報網報導,在市場影響方面,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最近連跌,對於穩定出口形勢、抑制套息資金流入有利。但如果人民幣繼續示弱,金融市場波動趨勢還將延續,即黃金繼續上漲、股市繼續下跌、期市裡的工業品品種繼續回落等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外部環境變化,美國量化寬鬆推出、周邊國家貶值,我們為什麼不隨這種趨勢降一點?未來還會有波動,人民幣自然浮動降一點是非常好的,去年人民幣持續升值給我們造成沉重壓力,企業出口壓力很大,國際競爭力下降,今年如果有下調,那對出口是非常好的。」更具體一點來說,人民幣匯率走低,對紡織服裝業、鋼鐵行業、航運業、化工行業、汽車行業五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積極因素。
過去兩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和即期市場價連續走低。儘管官方表示近期匯率波動屬於正常情況,市場人士仍然認為這是央行打擊套利交易,主動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此舉意在降低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在兩會期間接受路透社和財新傳媒採訪時均表示,如果分寸掌握不當,這種干預可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央行干預下的人民幣貶值,不是抑制套利資金的根本辦法。由於是逆市場趨勢操作,持續時間不會太長,貶值幅度也不可能太大。
從本週一開始,人民幣暫時中止了貶值步伐。今日早盤一度大漲0.24%,下午漲幅收窄,人民幣即期報6.1185,較上日昇值97個點。
現在尚無法判斷人民幣反彈會持續多久,在上週五人民幣暴跌533點之前,人民幣也曾終短暫中止六連跌。央行「引導」匯率貶值的最終效果效果仍難確定。但從短期來看,連續貶值可能導致了近期市場流動性的激增。
通常而言,人民幣的投放與外匯佔款有關: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外匯佔款新增4374億元,創下近三個月新高,且為連續第六個月正增長。外匯佔款以及一系列季節性因素成為年初銀行體系流動性超常寬鬆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自交通銀行研報)
但最近人民幣貶值可能也是導致流動性寬裕的重要因素。
如何理解其中的邏輯呢?先來看看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在財新網專欄文章中給出的解釋:
(圖片來自徐高的專欄)
從上面這張人民幣貶值初期的離岸、在岸人民幣匯率走勢對比圖可見,在岸人民幣剛開始出現大幅貶值的時候,離岸人民幣表現平穩,儘管隨後離岸人民幣也跟著大跌,但這顯示出在岸人民幣在引導跌勢。離岸市場主要由市場力量主導,規模較小,匯率會受在岸市場的影響(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市場如何互動請看這裡),而人民幣在岸市場由央行主導——央行是匯率中間價事實上的設定者,也是這個市場中最大的參與者。
這些都透露出人民幣市場出現「有形的手」干預的痕跡。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曾提到(相關文章看這裡):
因為人民銀行買入更多的美元,這自然創造了在岸人民幣的流動性,導致回購利率走低。這解釋了為什麼在岸人民幣領先走勢。
同時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現貨市場波動要遠大於遠期市場,這都顯示了,這是一次國內投資者驅動而不是外國投資者驅動的行情。
也就是說人民幣貶值壓力僅僅表現在在岸市場,主要的推動力是央行拋售人民幣,購買美元,那麼市場上的流動性自然會增加,銀行間利率滑落。
最近貨幣市場利率的走低印證了這一點。3月3日,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逾九個月來首次跌破3%關口,本週四(6日)的7天Shibor報2.4860%,大跌131.20個基點,7天質押式回購同樣大跌129個基點。
而為了避免市場流動性過剩,央行一直在實施正回購回籠資金。本週中國央行淨回籠700億元,此前三週,央行在公開市場中分別淨回籠4500億元、1080億元和1600億元。
《華爾街日報》引述大華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全德健的觀點稱,如果想要降低中國經濟的槓桿水平,就需要維持高利率和偏緊的流動性。如果允許人民幣貶值,那麼流動性將增加。這兩個目標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要看央行希望實現哪一個目標。
由此而言,至少從當前來看,後者要優先於前者。但允許人民幣貶值可以一箭三雕,一是可以打擊海外投機,二是警告影子銀行的參與者(包括銅融資在內的套利交易最終的資金都是投向了影子銀行,進而流入房地產等行業),三是為人民幣擴大波幅做準備。
但另一方面,市場短期融資成本過低容易引發資金再次投向房地產、融資平台或者影子銀行的擔憂。這也是去年以來市場資金一直維持「緊平衡」的原因。
而且,如果市場仍然堅持人民幣長期看漲,也不排除有投機者會選擇在當前的低點買入,這將加速熱錢加速的流入。包括野村、高盛在內的眾多投行認為,長期來看人民幣還是會升值,高盛在新近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所有基本面都支持人民幣走強:龐大的外匯儲備,巨額貿易盈餘,相當數量的FDI(外國直接投資)以及正在開放的資本賬戶。
余永定認為,抑制熱錢流入、維護金融穩定,根本辦法還是中央銀行停止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讓人民幣一次升值到位。彼時,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會自然形成。
| ||||||
二月二十一日這天,一堆專業投資機構與精打細算的投資人,都忙著搶兌換人民幣。「這是因為,從去年底以來,這次難得能以不到新台幣五元就買到人民幣一元。」合庫財務部協理黃鈴翠觀察。 以當天人民幣收盤價六.○九一四元兌一美元計算,人民幣當週貶值幅度,等於去年全年升值幅度的近一成五。累計從一月中高點至今,人民幣兌美元的波段跌幅高達約一%,只有二○一二年上半年美元兌亞幣狂暴升值時,差可比擬。 為什麼貶?總體經濟面雖有新興國家匯率弱勢、代表製造業需求的二月中國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不佳等負面因子,但市場對大貶的共識就是:官方強力促貶。促貶的背後理由,竟反而更堅定了外界對人民幣長期穩步升值的看法。 錢荒解除警報,貶值嚇游資 理由之一,從史上罕見的急貶走勢來看,這明顯是對外匯高度管制的中國官方,想藉由放大升值、貶值幅度,逐步建立人民幣浮動機制。令外界對人民幣自由化進程更樂觀。 理由之二則是大陸錢荒現象解除警報。鉅亨網金融發展中心經理林洸興指出,當中國民間缺錢,中國人民銀行就放手讓人民幣升值,吸引熱錢流入;當游資過多,則促貶嚇走一些投機資金。 林洸興分析,去年十一月人民幣兌美元在六.○九元附近盤整好一陣子,之後才突破壓力,在今年初升值到六.○五元。由此看來,這次已經貶到堅實的支撐區,再往下也不會偏離盤整區太遠。 觀察這幾年人民幣走勢,也可發現固定模式。在五一、十一、農曆春節長假前,以及六月底、十二月底財報結算前夕,人民幣總會因為資金需求而升值,等假期與結算日過後,則明顯回貶。預估這波在五一長假前就可見到匯價起漲。「所以說,現在進場的確是個好主意。」林洸興說。 目前包括渣打、星展等外商銀行都預估今年人民幣升值漲幅將有二%水準,而且台灣各主要銀行也都推出三%以上的人民幣優惠利率定存,升值與利息兩者相加,報酬率至少五%。這也是為什麼此次急貶,成了專家眼中人民幣穩步升值途中,難得的進場好時機! | ||||||
日前行政院高喊要讓台灣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但強敵環伺,香港、新加坡、倫敦皆來勢洶洶,加上台灣本身的法規制度、產品問題、政治考量,都讓台灣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版圖,仍有不少難關待克服。 撰文‧張舒婷 二月二十日,行政院長江宜樺聽完金管會報告「發展具兩岸特色金融業務計畫」後表示,將持續鬆綁法規,以利台灣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一時之間,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議題,再成焦點。 「台灣人好像(對於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比較悲觀,可是其實台灣的潛力不比香港少。」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獨排眾議,主要就是看好兩岸強勁的經貿往來關係,以及讓香港瞠乎其後的人民幣存款成長速度。 但江揆的發言,早已不是政府官員第一次高喊的目標了,只不過,什麼是人民幣離岸中心?對一般民眾、金融業乃至於企業界,又有何影響? 簡單來說,「人民幣離岸中心」就是中國政府認可和擔保的海外大宗人民幣交易地點;尤其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設定海外特定區域成為主要的交易中心,如此才能養成一定規模的資金池,所有人民幣的相關業務要啟動,都得從這個蓄滿水的池子開始。 優勢:存款成長速度快 事實上,早在二○一○年,中國就正式宣佈香港成為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領先起跑的香港,如今各方面表現都領先主要競爭區域;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已來到八六○五億元,是目前台灣的四倍多。 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有成,其他國家也積極搶進成第二個離岸中心,除了台灣,主要試點城市還有新加坡、倫敦。 相較於香港、新加坡,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不過也有急起直追之勢。前年八月,兩岸簽署《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開啟新台幣與人民幣清算機制;去年二月六日又開放DBU(國內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存貸業務。 不過台灣最讓其他試點城市羨煞的,除了人民幣存款驚人的成長速度,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去年一月兩岸金證會時允諾的人民幣一千億元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不僅高於新加坡五百億元、倫敦八百億元,甚至比「第一站」香港試點初期的七百億元還高(一二年十一月又增加至兩千七百億元),代表在人民幣尚未全面開放的階段,中國已率先准許台灣的資金匯入,進行投資,而且可投資的規模僅次於香港。 此外,自台灣開放DBU辦理人民幣業務以來,各家銀行爭相提供人民幣高利存款優惠活動,也讓存人民幣成顯學。 根據央行統計,去年十一月底,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一五五一億元;人民幣DBU存款也來到一一七三億元,這是香港六年半(○四年至一○年下半年)才達到的水位,而台灣只花了短短十個多月。 至今年一月底,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達二一四五.二二億元。日前渣打、星展銀行分別發佈預測,今年底台灣的人民幣存款可突破兩千五百億元、三千億元;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更在法說會上自信高喊,達到四千億元不是問題。 包括業者、外銀專家如楊宇霆,都看好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但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語重心長說:「台灣有台灣的優勢,但眼前還是要承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挑戰一:產品面不夠多元 主要癥結點何在?一是產品面不夠多元。今年一月,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吳斐娜(Fiona Woolf)訪台時,直言「台灣沒有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能力」,就是看到台灣境內人民幣相關產品及服務不足的問題。 目前一般民眾除了人民幣存款、基金外,選擇甚少。雖然去年十二月政府陸續讓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及建設銀行來台發行寶島債,但僅限專業投資機構法人購買。 曾銘宗說,目前金管會已在研究引入更多香港、倫敦的人民幣理財商品,包括基金、保單、其他衍生性商品,也會考慮雙幣別的ETF(指數型基金)和股票。「產品要多樣,才有辦法成為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日後政府可發行雙幣別債券,或和不同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合作,開放人民幣商品相互掛牌,一起把餅做大,但以台灣目前產品太少、連寶島債都不開放一般民眾購買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挑戰二:欠缺回流機制 第二點,是所有業者最大的痛處:沒有人民幣回流機制。談到政府要將台灣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時,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陳祖培不假思索回答:「回流機制當然最重要!要讓人民幣可以自由流出流入嘛。」人民幣離岸中心就像一個水池,為了保持這個池子的水源源不絕,水位低時,人民幣應當及時注入;如果水位太高了,也要有回流管道;如此一來,這個池子才能長保水源不絕,這也正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實際意義。 殷乃平也認為,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重點根本不在RQFII額度多寡,而是人民幣資金是否活絡,但目前國銀DBU的人民幣存款,高達半數以上缺乏去化管道,「是靜態不動的,簡直是一灘死水。」即使崑山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有特定的回流機制,但並非全面開放,只適用零星個案,形同杯水車薪。 「國內的人民幣存款成長速度太快了,而且人民幣不是全球流通的國際貨幣,如果人民幣無法回去,統統卡在我們這裡,怎麼可能不出問題!」某位公股行庫主管相當擔憂。 該主管分析,銀行吸收存款後的資金運用,攸關其整體營運能力,但目前狀況是:國銀吸收如此多人民幣存款,多數卻都轉存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賺取三%多利息,非但不利營運多元化,日後支付龐大存戶利息時,恐難以承受。 就連二月中旬,瑞信證也罕見地發表報告,警告國銀人民幣存款激增,擠壓了其他存放利差更高的外幣(例如美元),導致人民幣業務龍頭業者例如兆豐金、中信金,外幣存放利差均出現逐季下降趨勢,並非台灣銀行業之福。這一切問題,皆源自於沒有人民幣回流機制。 挑戰三:開放額度受制政治第三,還是兩岸之間無解的問題:政治考量。雖然中國允諾台灣一千億元RQFII額度,但其實這些條件都與《兩岸服貿協議》綁在一起,走出立法院審查後才算數,只是︽服貿協議︾卡關太久,導致RQFII額度遲遲無法啟動,更遑論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 不少等不及的金融業者,多次主張應讓金融業與︽服貿協議︾中的其他服務業者脫鉤,只是這樣的建議,也許礙於其他考量,並沒有被行政院採納。如今,在外患內憂不斷的市況下,江宜樺再提「人民幣離岸中心」,面對眼前僵滯的人民幣市場,人民幣究竟是台灣金融市場再起的活水,還是流過門前的過路財神,就看政策鬆綁的時程了。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三贏藍圖 人民幣離岸中心 1.所謂「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指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後,陸續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交易的地區,提供非中國居民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一般包括外匯兌換、存款、貿易結算、人民幣債券等2.目前中國開放香港、台灣、新加坡、倫敦四大城市試點 一般民眾 1.投資外幣時,多了人民幣可選擇,目前以存款、基金為主,今年3月可望再增加保單 2.換匯更便利快速 企業界 1.目前台商在中國,慣用美元來計價或結算;若改用人民幣,則可節省匯兌手續費等成本,還可更快取得中國外銷退稅2.可望享有更進一步的人民幣金流、融資、理財等服務3.有人民幣資金需求的台商,可以透過更多管道籌資 金融業 1.從人民幣存款,創造外幣衍生性商品的新需求,激發金融創新2.可創造更多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續費、TMU(金融商品行銷)等 | ||||
遊戲玩的不錯,所以認識一些富二代和所謂「人民幣玩家」。樓上很多說的太虛,我講點朋友身上的發生過的事兒。遊戲的內容和人物身份我會作些處理,請不要跟我較真。
我要說的這款遊戲,非主流,有點類似私服。設置了類似於WOW裡的陣營——不同陣營天生敵對,不能通話。每週一次國戰;有些即時戰略成分,每位玩家可以招英雄,帶兵作戰。遊戲開始,玩家擁有類似帝國時代的場景,需要自己建造建築(建造時間很長,每個建築20級,升一級大約1天左右)。
這是一款屬於人民幣玩家的遊戲,簡而言之:要裝備?買!快速升級?買!和敵對陣營講話?買(1塊錢1個的那種大喇叭,網遊玩家都不會陌生吧)!進副本?買!
=================
第一段故事:
玩家A:男,50歲左右,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國企高層。我認識唯一一個這般年紀還在網遊裡和年輕人較勁的。自稱老婆管得嚴,只有私房錢(他顛覆了我對私房錢的概念)可以玩遊戲。進入遊戲後,覺得等得不耐煩,買加速卡,2小時內把城中所有建築科技升滿(大約5000RMB)。當時他處於我的敵對陣營,在服務中相對弱勢。大概看他好勝心比較強,對面的人開始鼓動他刷裝備參加國戰。
稍微解釋下遊戲裡的裝備設定,一人10個英雄,每個英雄身上10件裝備,可以花錢把裝備從+0提升到+20,每級成功率大約是50%左右,一旦失敗從頭開始。而裝備又是決定實力的唯一因素。一般而言,一件裝備加到頂大約需要2000~3000RMB,取決於運氣。
這位大叔,非常不巧,第一天充了3萬塊錢,除去升級建築和其他亂七八糟,2萬多塊錢砸一個頭盔,最後只到了+11……這可怎麼得了?第二天,大叔紅著眼睛取出另一部分私房錢,開始了砸裝備之旅——自稱一共又砸了5萬塊左右,反正裝備是比較牛逼了,可是一看英雄最高才40級(滿級100),有好裝備也穿不上呀。
100級是個什麼概念呢?在那時的版本,一個不沉迷、正常作息的玩家,大約需要1到2個月才能將1個英雄練到滿級。遊戲裡練級全程需要手動控制,裝備耐久需要手動修復,所以各種外掛、按鍵精靈根本不起作用。
於是那段時間,大叔請了一個代練工作室——沒錯,整個工作室玩一個號,一天24小時手動練級。大約半個月後,大叔號裡幾個英雄等級齊刷刷地上去了。大叔倒是挺開心,稱代練比想像的便宜多了,每個人工資只要千把塊。
接著,我們眼睜睜看著大叔一週幾萬塊的砸。作為自己陣營國戰的指揮,不止一次被問到:Ruki姐,大叔要是參加國戰了,我們怎麼辦?我只能回以呵呵二字,心裡還不覺得有什麼,畢竟自己玩的比較久,戰友都挺熟悉,大家操作也很默契。
在大叔積累到一定程度——大約30到40萬的時候,他試探性地參加了國戰。
然後,這一段故事該講完了,因為,我們在一夜之間被滅了國。
=================
第二段故事:
大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一人之力統一了全服。之後深感高處不勝寒,邀請一幫不打不相識的年輕朋友(我有幸作為其中之一,所以會對上面的故事如此熟悉),去一個更為火爆的新服共創未來。
大叔理所當然地當了公會會長,公會理所當然地茁壯成長,照例一番人民幣砸下去發展之後,迎來了新服第一場國戰。
這時,敵對陣營出現了玩家B:
準確地說,是一群玩家,現實中的朋友,俗稱的富二代。平均年齡25左右,主職泡妞副職夜店,領頭的稱為B好了,經常和我哭窮,說一個月零花錢才2萬多塊,玩遊戲都不夠。
如果說大叔是以一人之力帶領全國走向共同富裕,這些年輕人,從經濟實力來看,簡直可以當大叔他爹。開服第一場國戰以慘敗告終,那晚,YY裡大叔的咆哮聲與吼叫聲讓全公會的人都沉默了(我還被罵哭了)。
大叔是個十分急性子的人,決定抓住一切機會復仇雪恥——隔了幾天,運營商出了一個活動,3天(還是5天來著,我忘了)內充值最多的玩家,可以得到全服務器唯一一把,屬性驚人的,史詩級的刀。大叔疲憊的聲音一下子精神了,問我:小x,你覺得充多少錢能拿那把刀?我弱弱地說:我覺得4,5萬差不多了吧?……大叔又激動了:你懂個屁,這麼點錢服務器前10都排不到,我每天充個5萬看看好了。
第二天,大叔遲遲沒有上線,直到半夜——我擔心的問:x叔,您沒出什麼事兒吧?大叔衝我吼:我x,不會用網銀,只能買實體卡。平時幫我刮點卡的工作室今天有事,我只能自己刮卡密,累死了。(該遊戲充值卡最高面額為500RMB)
活動結束的前2個小時,大叔又神秘地告訴我:我又充了點錢,最後衝刺,肯定能拿到刀,干爆那群小兔崽子!
第二天,活動結果出來了,充值排名第一的是B,第二是大叔,而且差距不小。
活動的坑爹之處在於,第一名的獎勵是把無敵裝備,而第二名的,則是可以人民幣直接兌換的刀——當然,兌換需要3萬塊。相當於大叔花了N倍的錢,買了一把自己根本用不著的刀。
大叔真的憤怒了,直接把刀丟給NPC,在YY裡罵了幾句娘,之後再也沒有上過線,直到銷號。
=================
第三段故事:
大叔走了,故事還沒完。
第二天,B發大喇叭問:這遊戲要怎麼加裝備啊?過了一會,他發:操,沒放寶石,刀被我弄爆了(消失了)。
全世界沸騰了。
過了幾天,我看到那把刀加了20,裝備在他的英雄身上,便問:你逗別人玩,刀根本沒爆吧?B輕描淡寫地來了句:我打電話跟GM投訴,他們同意我花同樣的錢再買一把。
全世界又沸騰了。
(在充值遊戲中排行第三的,是內部玩家,俗稱的托——過了很久之後,B告訴我,本來托打算拿走第一的那把刀,他私下談了很久,才把刀搞到手。當然,衝進去的錢可都是真金白銀。)
=================
第四段故事:
玩家C:和我一起玩過很多遊戲,一直在一個公會,30出頭,個體戶,腦子不太好使,典型人傻錢多速來(認識他的人都會好奇他的身家是如何掙來的)。
大叔走了之後,C自告奮勇當了會長,並且不時虛心向公會的同志請教技術問題。那時我比較沉迷,經常自作聰明的給些指導,久而久之,C無論買什麼都要先問一下我。
適逢遊戲的快速圈錢期,裝備更新無比迅速,經常是今天出了3000塊一件的套裝,明天出7000塊一件,屬性更牛逼的。10件一套喲親,還要花錢一件一件加到20。
出3000套裝的時候,C問我,這東西牛逼不?我說,當然比你現在1000塊一件的牛逼。C哦了一聲,隔兩天買了全套,衝到高等級;過了兩週,7000套裝出了,C問:這東西和我現在的哪個牛逼?我說,比你現在的牛逼。C說:那我不是買虧了?我說:你現在裝備不錯了,在服務器也能排前幾,知足吧。C不語,默默去買了一套7000的。
接著出了15000一件的套裝,接著之前套裝的屬性被削弱了,出現了新的3000、7000、15000……C為了保持實力永遠不落後,不遺餘力地收齊了每一種。
=================
第五段故事:
有網遊的地方,就有交易。無論是錢還是人,只要能換到裝備,似乎便是達成了交易。
少女D:和我一樣在英國留學,90後,聲音甜美。
在一個全是雄性生物的YY頻道,這種女生注定要成為眾人的焦點。進入公會不久,她便和公會另一個富二代——稱為E吧,形影不離。公會YY頻道人少的時候,會聽到D甜膩膩地和E撒嬌,或者唱歌給他聽。E倒是毫不避諱,還會笑著問我:小x,我老婆聲音好聽吧?
與大多數網遊情侶一樣,E負責了D的全身裝備,不過據我目測,一個月1到2萬左右,遠遠比不上上面那些揮金如土的神人們。
之後E特地飛來英國看了D,然後兩人大吵一架,分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PS:他們之所以對我毫無興趣,一是我聲音很man,二是我玩網遊時爆粗比男人還男人。
=================
最後:
說到這裡,似乎沒什麼好說了。後來,遊戲出了名人堂,按照實力裝備排序——我們都以為以C的傻氣和花錢速度,必定進的了。結果,C只排到了很後面——排行第一的,在隔壁服務器,10個英雄,每人一身最高等級的套裝閃閃發光。自稱只花了200萬。
後來,在論壇上,看到某玩家不停憤怒地刷屏,大意是他為了玩遊戲,瞞著家人把車賣了,小幾十萬投到遊戲裡,結果賬號被盜,竹籃打水一場空。GM為了保持和諧,集體噤聲,採取刪帖處理。由於不在一個服務器,並沒有追蹤事情最後結果如何。
我也漸漸擺脫了這種虛幻的沉迷,最後一次上線,告訴朋友們我AFK了。
而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送過我他們淘汰裝備的大佬們,不是一天到晚在公會頻道和我開玩笑的小弟弟,而是一直木訥沉默的C。他說:以後國戰聽不到你在YY爆粗口,我會不習慣的。
有點離題了,一下想起太多,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