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机器人来了,看大佬们如何重新定义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0/150931.shtml


机器人时代如何定义?刚过去的“机器人来 了”论坛聚集了业内众多大佬,包括日本机器人产业专家、知名机器人企业高管、供应链专家及投资人等,对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时代如何划分等问题进行了探 讨。硬蛋副总裁刘宏蛟一语中的:机器人发展到今天可分为3个时代,代表分别是控制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和情感机器人。


 


刘宏蛟:这些都算是机器人


究竟什么是机器人?百度百科的解释: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工种。


相比较而言,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似乎会更胜一筹:“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又有一种说法:机器人就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实际空间运行工具。这个观点已经将机器人提升到了类人类的高度。


所以刘宏蛟称,对着这三个定义,不止“大白”、“奥创”、“擎天柱”等等是机器 人,不止工厂里伸着长臂、张牙舞爪的机械装置的是机器人,不止能做家务、能做饭的自动化设备是机器人,就连具有语音控制、能给家人提供关爱和陪护的智能设 备也是机器人,还有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这些都算是机器人。


 


机器人3.0时代:情感机器人


现在看来,情感机器人应该分两种,一种是像Pepper机器人那样真正具有情感的机器人;一种是主打情感牌的机器人。


第一种情感机器人就是被赋予了人类式情感的机器人,它具有表达、识别和理解喜乐哀怒的能力。


SenseTime的CEO徐立认为,首先情感机器人,需要对人的情感识别才能有互动。


刘宏蛟称,情感机器人时代要具有三个要素,即硬件、软件和体验。


她表示,硬件主要体现在传感控制技术,软件最主要的是算法,不管识别云技术、云计算的能力还是人脸的识别以及情感识别等等。还是核心的,就是体验和情感,这是属于消费和互联网东西。


 


2


 


机器人2.0时代:智能机器人


从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出第一台智能机器人算起,距今也有半个世纪了。从这次上海国际机器人展看,大部分机器人开始智能化了,包括部分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自不必说了。比如,有可以和人对弈五子棋的机器人,有为用户抓糖的机器人。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机器人智能实验室主任张文强教授认为,智能机器人要包含四个方面,即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云计算和终端。


图灵机器人CEO俞志晨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分为三个层次:操作层、感知层和认知层。操作层比如工业机器人看到很多产品,工业机器手臂是操作层的东西,感知层包括很多视觉产品,更多是传感器,真正在未来核心是认知层。


刘宏蛟称,智能机器人则更多依赖于背后所谓的感知系统、传感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结合了很多背后的算法,用普通用户理解说让背后的数据有更多算法,让这个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变得更加智能了,这就是所谓的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1.0时代:控制机器人


从机器人发展历程上看,最先成熟、最先大规模得到应用的也是工业机器人,因为他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是在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所以,硬蛋副总裁刘宏蛟把机器人1.0时代归结为工业机器人时代,也可称为控制机器人时代。她认为,这类机器人没有感知系统,没有控制系统,不需要特别复杂,只需要在既定的程序下,完成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了,比如点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漆机器人、汽车装备机器人等等。


所以,也有人把这个时代的机器人成为操作机器人。


机器人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包括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四大部分。


刘宏蛟认为,这类的机器人核心是机械系统和驱动系统,没有复杂的算法,没有智能的存在。


 


当然,把机器人划分为三个时代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很多人就不认同工业机器人是1.0时代,也有人认为情感机器人还是属于智能机器人的范畴。但不管怎么样,机器人一定是未来会普及,像家电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47

阿里重新定義展會O2O 或助力中小外貿企業困境突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898.html

阿里重新定義展會O2O 或助力中小外貿企業困境突圍

一財網 關健 2015-12-10 19:06:00

能否獲得阿里巴巴平臺的信用擔保,是這一流程中的重要一環。

外貿不景氣已經不是一兩年的現象,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4年進出口數據創下了近幾年外貿增速的新低——2.3%,遠低於去年年初制定的7.5%目標,這已經是中國第三年未能完成外貿目標。大量外貿公司在這個宏觀背景下掙紮。

為解決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公司的出路,互聯網+的力量開始滲透到國際會展領域。12月10日下午,阿里巴巴B2B事業部和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會展公司亞洲博聞(UBM)簽約合作,後者每年在全球舉辦大量商貿展會,覆蓋16個垂直領域。

這種合作會給外貿公司帶來什麽?首先,絕大多數中小外貿公司是沒有能力參加國際展會的,也無法給海外買家提供信用保障,對海外買家的拓展接洽上就少了一個重要的中介渠道,阿里巴巴相當於給平臺上的外貿商家提供背書,幫助它們拿到這些展會的入場證。另一方面,會展公司掌握了大量垂直領域的流行動向,比如今年國際家具市場流行什麽木材的家具等等,這些風向標式的寶貴信息可以通過阿里帶回來,給國內外貿公司做參考。

此外,雙方正在針對展會開發一款App,阿里通過多年做賣家交易匹配的一整套底層數據和技術系統,提高參展的買家買家之間的匹配效率。比如,海外買家不用再像過去那樣逛展碰運氣,而是在手機輸入需求,讓後臺推送匹配的參展賣家。上述這種O2O式的展會方式將從明年3月份前後開始試水。更重要的是,通過線上平臺,商家可以不再局限於展會承辦那幾天去洽談生意、開拓買家。

不難看出,能否獲得阿里巴巴平臺的信用擔保,是這一流程中的重要一環。長期以來,阿里巴巴的出口批發業務(即阿里巴巴國際站,alibaba.com)扮演的是一個貿易信息平臺的角色,而非交易平臺角色。也就是說,國內的中小商家和海外買家在該網站上撮合交易,而實際交易環節在線下通過傳統貿易方式進行。這樣帶來的一個結果是,B2B平臺沒辦法像淘寶、天貓C2C平臺那樣掌握交易數據。

從去年開始,alibaba.com大力推進線上交易,線上交易的規模在迅速提升。與此同時的一個背景是,與阿里B2B業務合作多年的深圳外貿服務公司一達通被阿里全資收購。一達通的業務範圍是幫助外貿公司做通關、退稅、國際物流、金融等一系列進出口工作。這樣,除了在alibaba.com平臺進行線上交易的外貿公司選擇一達通的服務外,越來越多的非線上交易外貿商也開始找一達通合作。

為吸引更多外貿公司入駐,阿里和一達通此前推出過“一美元補三分”的出口補貼,以及“一美元貸一元”的純信用流動資金貸款。同時,各地政府也在推廣一達通,它目前在深圳總部之外已經建立了山東和浙江兩家分公司,外貿數據是各地政府爭相搶奪的信息資源。

這樣,與過去線上完成撮合、再通過傳統線下交易的模式相比,一達通可以幫助alibaba.com沈澱大量出口數據,這是阿里給中小外賣企業提供信用背書的基礎。去年,阿里B2B平臺上線信用保障體系,根據各種維度的外貿交易數據給優質商戶提供擔保,像淘寶商戶的“星冠鉆”一樣獲得金盾標誌,阿里給這些商戶授信,最高可提供數百萬美元的擔保,一旦發生延期發貨等行為,平臺會先行提供賠付。

阿里巴巴B2B事業群負責戰略投資及商務拓展的董錚12月10日下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alibaba.com線上交易環節不是最重要的,平臺方最看重的其實是數據和金融。也就是說,外貿交易線上化的目的是讓平臺方掌握更多數據,以此為基礎針對海量外貿商家建立一套動態的信用體系,再以此提供更豐富的外貿和金融服務。

可以預見的是,在阿里出口批發業務不斷向海外拓展的進程中,UBM不會是唯一一家合作方。類似這種在國際線下商貿業務中的領先者都可能是潛在合作方,是O2O中的第二個O,alibaba.com扮演的是前一個O和中間的2,跨國界的線上線下結合會愈發頻繁。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28

更新@11 Aug:重新上路

目前組合:


股份 比重
買入重點
Hutchison (13) 14.4%
業務國際化,上半年業績理想
Oriental Overseas (316) 11.7%
航運業應進入復甦周期,剛公佈業
績理想
Sinotrans (598) 10.4%
物流及重組概念、首季業績理想
China Power (2380) 8.3%
受惠煤價下跌,估值相當吸引
FE Consort (35) 7.6%
年度業績理想,股價對資產淨值
仍有大額折讓;澳洲房地產資產仍可令人憧憬
China Resources Gas
 (1193)
7.3%
燃氣股,近日股價重拾動力,且估值
仍在相對合理水平
Huadian Fuxin (816) 7.2%
首季業績理想;多元化的發電項目
、核電會是未來看點
China Taiping (966) 6.0%
保費增長良好,早前已發盈喜、估值
相對便宜。二線內保股的表現遠跑贏一線內保股
NCI (1336) 5.8%
保費增長良好,早前已發盈喜、估值
相對便宜。二線內保股的表現遠跑贏一線內保股
United PV (686) 5.1%
光伏發電,早前的盈喜預告業績將
理想
Cash 16.2%



 Year to date 回報:4.1%

今天收到元征(2488)的紅股,終把這隻流通性甚低,並拖累近月組合表現的股票甩掉。雖則仍實現了近20%的利潤;但和高峰時期的逾倍利潤相比相差一大截,當是發了一場夢(之前紅股未到手,眼看股價急升後急跌,但當中根本沒辦法沽出)。

近一個月組合落後大市甚多,在整頓組合後,加入較周期性及和大市相關性高的股票。對中港股市能否擺脫持續數年的上落市形態,展開中長線升市仍有保留。但有時要適度尊重市場,調整自己看法。至少以環球及中線投資角度而言,資金從太平洋的彼岸移往大中華區的趨勢是頗明顯的。


重點 watch list:
安踏(2020)及其他體育用品股 - 安踏的中期業績已反映行業正踏入復甦途中

華電國際(1071 ) - 受惠煤價下跌,估值相當吸引;早前盈喜已表示中期純利有逾55%增長,母公司有注入資產的可能性

太陽能股 
興業太陽能(750) - 受惠政策上對光伏安裝目標的提高
順風光電(1165) - 光伏發電量明顯增加,近日的企業併購動作較多,中期業績將轉虧為盈

合生元(1112) - 留意抄低的機會

洛陽鉬業(3993) - 國際鉬價回升,擬收購力托位於澳洲的Northparkes銅金礦80%權益,中期業績理想

大家樂(341) - 正積極拓展其他餐飲品牌線

融創中國(1918) - 在內房股周期下滑期間,銷售表現仍出眾

AIA(1299) - 中期業績良好,新興市場有不俗增長動力(今天已購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36

6月份月結:中小型股重新上路

目前組合:

 
股份
比重
買入重點
Hutchison (13)
14.0%   業務國際化,能受惠環球經濟復甦,資產價值尚未被充分反映
China Gas (384)
10.7%   燃氣股中盈利預測獲上調動力較強者、
俄羅斯向中國達成供應天然氣恊議,是最大受惠者;剛公佈的年度業績理想
Sinotrans (598)
10.0%   物流及重組概念、首季業績理想
Launch Tech (2488)
9.1%   車聯網概念
China Animal Health (940) 8.6%   疫苗生產商,國際龍頭 Eli Lilly入股並成主要股東;給予投資者信心及增長憧憬
Singyes Solar (750)
7.6%   能直接受惠國家對光伏安裝目標的提升、13年業績理想、今明兩年的光伏安裝量續會大幅增長、加強對下游發電的投資
Manulife (945)
6.9%   美國退市及加息的受惠者、首季業績理想
Huadian Fuxin (816)
5.3%   首季業績理想;多元化的發電項目、核電會 是未來看點
Le Saunda (738)
5.3%   其業務受自由行倒退影響較少,剛公司的年度業績優秀,且估值吸引
Beijing Water Enterprise (371)
5.1%
水務及北京市政府背景
FE Consort (35)
5.0%
剛公佈的業績理想,股價對資產淨值仍有大額折讓;澳洲房地產資產仍可令人憧憬
Sunny Optical (2382)
4.8%
近月公佈的付運量理想、新的鏡頭應用如remote touch screen及車蛓鏡頭等
Cash
7.5%


6月份回報: 5.7%
6月底year to date回報:6.9%
最新year to date回報:9.0%

經4個月的整固後,投資組合於6月份終有較佳表現;除了選股及買賣決定大致正確外,期內二、三線股重拾上升動力也是重要因素。
 
至於選股監測名單方面,老實說近日沒有什麼靈感;不外是在現有的持股名單中增持,以及從近月買過的股票中,再行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38

馬斯克重新定義了火箭 再度增持的安邦將決定萬寶勝方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23/153430.shtml

導讀 : 霧霾天來了,這次,經過“精心”調研,發改委得出了“網店沖擊就業”的結論。此外,“萬寶之爭”到了白熱化階段,安邦將決定這場之爭的勝方是誰。昨日,小米也發布了手機以舊換新的消息,但是給出的回收均價中,小米1只值10塊錢,10塊錢做什麽?叫個外賣恐怕都不夠吧!米粉們能買賬嗎?同日,從美國傳來了驚天動地的消息,馬斯克憑借SpaceX超越中美俄,成功實現了將火箭回收到地面。

行業新聞:

1. 安邦再度增持萬科,站隊方向將決定誰是勝者

12月22日消息,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根據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寶能系旗下的鉅盛華於15日再增持萬科A股1.184億股,此次增持後,寶能在萬科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3.52%。同時,安邦也於17日增持萬科A股股份10535萬股。目前,萬科的股權結構已形成多方割據狀:寶能持股達23.52%,萬科管理層的盈安合夥、華潤、劉元生、萬科工會委員會構成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21.1%,安邦持股6.18%,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及中小股東。安邦倒向任何一邊都將決定這場“萬寶之爭”的勝方是誰。

2. 發改委罕見表態:網店沖擊就業

12月22日消息,霧霾天一來,國家發改委又成為主角了,這次不是因為成品油調價,而是因為它給中央的建言報告里,牽扯到最近爭論激烈的“網店導致失業”議題。

據“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披露,這兩天,中央正在召開2016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國家發改委在分析明年經濟形勢中提到:“盡管網上商品零售、快遞等新興業態創造了部分新的就業崗位,但也必須註意到網店對實體店帶來的沖擊和顯著的替代效應。”

但這次不是信口之言。國家發改委這次可是調研過的:“圖書、服裝、家電等產品的實體店受到沖擊最大,部分實體店經營困難甚至出現了關閉潮。部分傳統的百貨商場也受到較大沖擊,經營景氣度持續下降,這對相關群體就業帶來較大影響。”

3. 小米推以舊換新:小米1抵10元

12月22日消息,小米手機官網微博今日下午宣布小米以舊換新服務正式上線。小米與愛回收網達成合作,為米粉量身定制舊機換新服務。

在回收方式方面,小米表示,支持全國順豐到付包郵,北上廣深部分地區工程師可上門服務,還可在當地小米之家或合作夥伴門店1對1完成回收。相比其他廠商推出的以舊換新,小米的特色是可以網上估價,用戶換取的是小米代金券,代金券需要在小米網購買產品才能消費。

小米官網顯示,在各機型中小米1回收均價最低,為10元,回收均價最高的是小米4C,為707元,

4. 大大集團涉非法集資已立案 賬面僅剩1億多元

12月22日消息,一直處於在被調查風波中的大大集團,當日於官網發出一封“奇葩”聲明,直言上海申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企業三證和公章於2015年12月19日已遺失。而新浪財經從警方處最新獲悉,大大集團涉嫌非法集資已經被立案偵查,且賬面僅剩1億多元。

目前位於長泰廣場的大大集團總部,已經停止運營,一樓的電梯口被封,現場數十名保安維持秩序,眾多投資者集聚在一樓大廳填寫客戶登記表,包括產品名稱、合同編號、購買及到期日期、客戶姓名等信息。

5. 日月光擬再收購矽品近25%股份

12月22日消息,據臺媒報道,日月光宣布將從12月29日起,以最高收購金額為423.5億元(新臺幣,下同,約為83.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公開收購矽品24.71%股份。

若此次公開收購完成,加上之前的公開收購,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的股份將達49.71%,最高收購金額為423.5億元新臺幣,此次收購行為將持續到明年的2月16日。

6. 馬斯克憑借SpaceX超越中美俄

12月22日消息,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了,真的是驚天動地,天空都是火焰的顏色,享譽全球的商業火箭機構 SpaceX進行了“獵鷹9號”火箭的第20次發射。

光在今年就是第6次發射,不過這已經不是什麽新聞了,人們甚至不關心他們成功了沒(當然是成功了)。真正的大新聞是:他們實現了完整的從軌道回收火箭。

這件事之所以那麽令人震撼,是因為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機構,不但沒有成功回收過火箭,甚至也沒有嘗試過——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我們看到那一團巨大的火球,漸漸減速顯現出火箭的輪廓,而後降落在陸地上,它的火焰一點點消失,整個世界回歸平靜的黑暗,背後是全世界所有人的歡呼。我們仿佛看到,這個曾經被認為是最接近喬布斯的人,已經不再以喬布斯目標了:他的未來是鋼鐵俠。

7. 谷歌與福特組建無人汽車公司

12月22日,據國外媒體報道,據3名消息人士爆料稱,谷歌與福特將組建合資公司,共同研發使用谷歌技術的無人駕駛汽車。這是兩家公司向自動化共乘服務領域邁出的一大步。

據悉,福特公司將在1月份的CES大會上宣布這個合作計劃。通過與谷歌合作,福特在無人駕駛軟件開發方面將取得重大進展。福特已經測試其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系統多年,直到12月份才透露其開始在加州街頭進行公開測試。谷歌目前在加州和得克薩斯州擁有53輛測試車輛,已經自動行駛了近200萬公里。

而通過與福特結盟,谷歌可以避免花費大量資金和時間研發自己的汽車制造技術。今年年初,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曾表示,谷歌正尋找制造業合作夥伴,以便利用其開發的無人駕駛系統。據信,這種技術可以挽救美國公路上每年高達3.3萬名車禍遇難者的生命。

8. 亞馬遜德國工人聖誕前大罷工

12月22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繁忙的假日購物季節即將全面展開之際,德國電商工會Verdi號召亞馬遜德國物流中心的員工舉行罷工,以便向亞馬遜施壓,要求其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這已經是Verdi連續第三年在聖誕節之前呼籲工人舉行罷工。

但是亞馬遜堅決抵制Verdi的罷工號召,宣稱其已經為員工提供了“誘人”的補償協議。亞馬遜堅持稱,罷工不會推遲假日購物季期間包裹和禮品的出貨。亞馬遜發言人稱:“我們的客戶可以信賴我們的交貨承諾,絕大多數員工不會參與工會罷工行動,他們都在全力工作。”

自從今年以來,亞馬遜股價已經上漲了115%,令其成為世界上價值最高的零售商。投資者也為亞馬遜用戶群大幅增長興奮不已。但是亞馬遜也因員工生活與工作失衡而遭到許多批評。

融資消息:

1. 高考圈獲天使匯等數百萬種子輪融資

2. 邁可麗兒獲中以股權基金、宗申產業集團、英飛尼迪1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

3. “指南設計”獲得北極光創投等千萬元A輪融資

4. “時速雲“獲朗瑪峰創投數千萬元A輪融資

5. 贊那度精品旅行網獲騰訊領投的8千多萬人民幣A+輪融資

6. i-EVER美課美妝獲常春藤資本領投的500萬美元B輪融資

大佬聲音:

魅族李楠:性價比是有毒的

魅族近日送出了最後一場溝通會上,魅族李楠在會上拋出“性價比有毒”的說法,這種調性和此前“MakeLove,NotWar”保持一致。會上,魅族李楠表達了自己一些看法。關於未來,魅族仍舊會保持“貴一點好一點”的態度,並聲稱會保護好渠道的立意。設計會更好,產品體驗服務更過關,以好產品帶動銷售一直是魅族一直強調的一部分。在猛沖銷量的同時,魅族在明年也會以這種策略做產品,因此,銷量初步定在2500萬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983

零利率告終 全球資產重新定價 深度解讀》 美國升息的蝴蝶效應不可輕忽

2015-12-28  TWM

升息後,美股榮景竟只有首日曇花一現,後連跌兩日,是否由盛而衰?新興市場資金撤出,恐掀金融風暴?後續效應持續發酵,將成為二○一六年不可知的最大變數。

行政院前院長、總統府資政陳沖最近出席一場金融研討會,被問到如何看二○一六年經濟,陳沖表示,這是最難預測的一年。他認為,美國升息、歐洲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及油價波動,是決定一六年全球經濟的三大主軸,而這其中最大的關鍵因素,一定是美國升息。

席勒大膽預測

股市、房市 下跌機率大增十二月十六日,美國聯準會正式宣布升息,聯邦基金利率上調○.二五%,從○至○.二五%調升到○.二五至○.五%,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恐怕非同小可。

聯準會主席葉倫女士的升息動作,也引來學界不同面向的評價,最具代表性的是曾應《今周刊》之邀來台演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chiller),他說:「歷史上從未發生零利率那麼久的狀況,因此沒有人能預料,一旦升息會發生什麼事!」他認為,危機發生的機率一定存在,零利率告 終,一定會引發資產價格「重新定價」,股市和房市下跌風險升高。

同樣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克魯曼,則批評聯準會升息時機不夠成熟。他認為,現在升息可能使經濟面的好消息從此終結,這比通膨溫和上升的後果更嚴重,因 為不確定聯準會一旦犯下錯誤之後,是否還能補救?末日博士魯比尼也說:「如果更審慎一些,將升息時機延後,結果就算經濟過熱,聯準會仍能加速緊縮。」他認 為,看到通膨出現後,再扣扳機也不遲。

美國新債王Jeffery Gundlach認為,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仍微弱,商品價格仍低迷,金融市場仍緊縮,企業融資成本升高,勢必會影響一六年全球經濟,使得明年經濟衰退壓力升高。

多數專家都認為,葉倫過度高估美國經濟復甦力道,也高估了通膨的風險,債王葛洛斯(Bill Gross)認為,美國通膨仍處於很低的水平,聯準會升息將減弱美債的吸引力;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仍十分低迷,原物料仍疲軟,油價屢屢創新低,新 的資產泡沫吹破,可能使美國升息只是曇花一現。

儘管葉倫強調聯準會會逐步升息,明年底聯準會利率區間會到達一.三七五%,也就是明年有四次升息機會,但市場仍充滿了疑慮。

漸進式升息

有足夠時間 評估金融風險葉倫這次啟動近十年來美國聯準會首度升息的舉動,她的談話大致有五個重點:一是她認為美國勞動市場有顯著改善,失業率這一年從五.七%降到 五%,她也確信通膨率在明年中可回升到二%的目標值,所以她認為升息條件已經滿足。二是她不斷重複「漸進」的概念,升息速度會慢得有足夠時間讓聯準會評估 金融狀況,及消費市場承受的風險。三是升息反映聯準會對美國經濟有信心,儘管全世界經濟發展不均衡,但經濟正處在有效改善的狀態。四是聯準會對新興市場已 妥擬對策,全力防範升息造成的溢出效應。五是聯準會將對升息負面效應,做出積極防備。

全球金融市場在聯準會升息後一周,大致出現幾個效應:一是股市僅首日曇花一現開高。道瓊指數上漲二二四.一八點,此後連續重挫兩個交易日,大跌六二○.五 四點;歐洲股市也都出現下跌走勢,只有中國股市逆勢上漲。美國股市在去年底以一七八二三.○七點收盤,若以廿一日收盤一七二五一.六二點來算,今年跌幅約 三.二%。○九年QE以來,美國股市連漲七年,今年可能首度出現跌勢,美股是否盛極而衰?恐會是一六年大家思考的焦點。

二是美國升息,大家看好美元走勢,在美國升息前夕,美元指數一度揚升到一○○.五一;美國升息後,美元指數回落到九八附近。照理說,美國升息,全球資金勢必回流美國,但美元太強勢,又會影響全球經濟,所以美國升息與美元強勢是對沖的。

原物料衝擊大

油價、貴金屬 恐續下探

不過在美國升息前後,新興市場的狀況可能是下一個必須注意的焦點。十二月以來,南非五天之內三度更迭財政部長,祖馬領導的政府不得人心;再加上原物料,包 括金價長期下跌,南非經濟出現負面訊號,南非幣一度暴跌到一五.九五二。另一個是阿根廷,新任總統上任立刻宣布解除外匯管制,阿根廷披索隨即從八.九三八 急跌到一二.八。美國升息首當其衝的是新興市場及原物料市場,而這兩種是環環相扣的。

陳沖院長提到的最不可預測變數是油價,在美國升息後,紐約油價(WTI)寫下三十四.二九美元新低,北海布侖特原油也創下三十四.八美元新低價。油價下跌 有地緣政治的因素,也有供需的問題,從頁岩油開發,到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協議不減產,沙烏地阿拉伯態度異常堅定,到解除伊朗石油禁運,在在衝擊 原油的價格,高盛甚至喊出石油每桶會跌到二十美元的目標價,震撼全球市場。

除了油價長期低迷,貴金屬價格也每況愈下,例如鎳價最低跌到八二六七美元,銅價跌到四五八六美元,如果對照鎳價在○七年創下的五一八○○美元天價,跌幅高達八三.五%,銅價跌幅超過五成。最慘烈的是鐵礦石與燃煤,跌勢深不可測。

這可從運載乾貨的波羅的海運價(BDI)指數暴跌看出端倪,三年前BDI指數一度漲到一一七九三點,這一周居然寫下四七一點新低;散裝航運運價暴跌逾九六%。美元強勢增加了原物料的壓力,也意味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微弱。

陶冬博士先前提到二○一六年面臨的四個低:低的GDP成長率、低出口成長、低利率及低通膨,看起來,美國升息、美元走高的態勢會愈演愈烈。

儘管聯準會預告美國經濟好轉,但全世界經濟仍在探底。歐洲央行、日本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仍繼續堅持走寬鬆的道路,美國跟其他主要經濟大國政策相反的現象,可能是一六年最大變數。

明年四「低」成形

全球貿易低成長 將常態化另一個是從原物料價格的急跌,可以看出二○○○年以來金磚四國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大顆的引擎,尤其是中國。現在中國經濟開始進行調結構,龐大建設已 完成,這是原物料大跌最重要的關鍵。今年全球多數國家出口都衰退,進口衰退更超過一五%以上,這意味了全球貿易總量正在萎縮,貿易萎縮也透露了全球經濟很 難高成長的訊號。也就是說,未來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全世界經濟可能是低成長或負成長,而這個低成長可能常態化。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美元強勢、原物料價格走低,原物料生產國經濟可能會持續低迷或惡化。從匯價來看,除了南非幣、阿根廷披索暴跌外,這兩年巴西里拉兌美元 匯率,從一.六八急跌到四.二四四,可以看出巴西經濟雪上加霜的窘況。以原物料出口為主的加拿大,加幣也創下一.三九九的新低,澳幣、紐幣這幾年跌幅也很 可觀。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升息擠壓到的是新興國家資金的外逃,會不會又上演一齣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戲碼?這是二○一六年主要的經濟變數。

今年是新興市場遭遇到一九八八年以來,最顯著資金淨流出的窘況。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顯示,從○五年以來,約有九兆美元流入新興市場,讓這些國家的債務 與GDP比,升高到一六○%的空前水準,而這些債務多數累積在非金融業的企業,這些企業目前負債約二十四兆美元,約占新興市場GDP的九○%;而一般家庭 也在這段期間大量借貸,債務約八兆美元,約GDP的三○%,美國現在收緊貨幣政策,恐讓新興市場信貸更加緊縮。

資金撤出新興市場

信貸緊縮 再掀金融風暴?

國際金融協會預測,過去十年新興市場資金淨流入現象已開始出現逆轉,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一直是整體新興市場最令人擔心的問題,如今隨著本土貨幣貶值,再加上美國升息、美元升值,類似九○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會不會重演?這也是一六年必須觀察的另一個焦點。

亞洲信貸緊縮,今年衝擊到馬來西亞與印尼,尤其是馬來西亞,今年除了總理爆發貪汙醜聞,加上橡膠、油價等資源價格大跌,馬幣今年兌美元急貶一九%以上,寫 下四.四七八的新低。馬來西亞的外匯存底占外債比率只有三三.一%,印尼也只有四八.七%,相較於菲律賓一○七.四%,韓國九○.一%,都顯得相對脆弱; 印尼盾今年一度慘跌到一四七九三,今年也貶值一八%。這些現象都可隱約看出亞洲信貸收緊,已浮現出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子。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新興市場可能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可能面臨經濟放緩的新時代,但它們現在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像過去十幾年前那般的脆弱。信評機構穆迪也表示,美國升息對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影響最大,主因是它們的國內問題,導致匯率與金融市場的不穩。

除了新興市場的潛在危機,這些年把低風險的政府債移向企業高收益債的風險投資也出現崩跌的現象,美國兩檔具代表性的高收益債:代號HYG及代號JNK,都 出現暴跌現象,這是不是又意味了全球隱藏了另一次金融危機的前兆,風險性資產受到拋售,這是一六年另一個風險變數。畢竟從○八年爆發金融海嘯後,又過了七 年,過去這七年用QE搭建起來的平穩金融市場,如今美國把梯子拿走,全球增加了不可預測的風險,這是二○一六年最大變數。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4

(年終特刊)滕泰:供給側改革重新凝聚改革共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007.html

(年終特刊)滕泰:供給側改革重新凝聚改革共識

一財網 王玉鳳 2015-12-30 20:07:00

滕泰認為,在這個時間點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不但抓住了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而且起到重新凝聚改革共識、扭轉經濟頹勢的戰略性作用。

最近幾個月以來,“供給側”這個經濟新名詞頻見報端,中央層面也多次提及供給側改革。有觀點稱,這意味著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思維已經出現重大轉向。

供給側改革強調從供給環節發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動力。那麽,供給側改革的內涵是什麽?如何為解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問題提供新的思路?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新供給主義經濟學代表人物滕泰。

滕泰認為,在這個時間點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不但抓住了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而且起到重新凝聚改革共識、扭轉經濟頹勢的戰略性作用。

他說,供給側改革旨在刺激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應該放開金融抑制,對企業大規模減稅,增加企業的活力,並且打破壟斷,促進市場自由競爭。

未來在五大“軟財富”領域

第一財經日報

:對於不少人來說,“供給側”還是個比較新的概念。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和推行路徑是什麽?

滕泰:

刺激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這是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微觀理論基礎,也是供給側改革的基本出發點。

未來的新需求和新供給在五大“軟財富”領域,即知識財富、信息財富、文化財富、金融財富以及其它的社會服務業。

這五大軟產業的主要財富源泉不是地球資源,而是人類的思維和活動,這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這五大軟產業在美國整個產業中占79%,而在中國只占49%,差30個百分點,未來我們大有可為。

硬財富的制造業也要通過轉型升級,培育更多的軟價值。全美國的公民都開著底特律生產的汽車,但是底特律的經濟一片蕭條,而與底特律汽車相關的產業,比如說汽車裝潢、汽車4S店、汽車金融、汽車廣告都在賺錢。

不過,奔馳和特斯拉這兩家汽車商是賺錢的。因為與傳統汽車制造業不同,這兩家企業與其說賣的是交通工具,不與說是藝術品,是環保和時尚,這就是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案例。

針對產能過剩的現狀,有效的做法是通過“放松供給約束”的系列政策大幅度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打破生產銷售僵局,讓市場通過成本價格傳導機制快速消化過剩產品,在較短時期內恢複均衡,並通過要素轉移更新供給結構。

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不僅在宏觀上是恢複經濟均衡的必然循環,在微觀上也一樣。比如iPhone手機,在喬布斯創造出iPhone手機之前,世界對它的需求原本是不存在的,而一旦iPhone手機面世,新的需求就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一旦資本、資源、勞動開始向新供給集中,老產業的產能過剩將自然消除,整個經濟不但恢複均衡,而且將開始新的增長。

日報

:近期,中央層面頻頻提及供給側改革。在你看來,在此時間點強調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有哪些?

滕泰

:這是扭轉經濟頹勢、重聚改革共識的戰略選擇。2008、2009年兩年,中美兩國的經濟都比較艱難,但為什麽在2010年以後,美國和中國的經濟走勢出現了明顯的不同:美國經濟迅速走出衰退,中國經濟卻連續五年下行。

實際上,盡管美國搞了量化寬松,但真正推動美國經濟走出衰退的,是以蘋果產業鏈為代表的新供給、新需求、新動力。2010年以後,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產業和移動互聯進入全面的新供給擴張階段,帶動了美國消費、投資的複蘇以及出口比較大的反彈。所以2010年以後,美國經濟逐步走出了衰退,走出了危機,進入一個上升周期,重新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反觀中國,2008年推出了以“4萬億”為代表的需求擴張政策。雖然2009年短暫快速反彈,但是2010年以後就進入了持續5年的經濟下行周期。中國經濟欲振乏力的原因是太多的產業處於供給成熟和老化的階段。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大家對改革充滿了期待,但是搞了兩年以後,很多人對未來改革的方向有一點迷茫,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都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無論是土地流轉,還是人口戶籍制度、科技創新體制、金融體制的改革,或者壟斷行業的改革,都沒有達到兩年前的預期效果。

這個時候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不但抓住了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而且也能起到重新凝聚改革共識,扭轉經濟頹勢的戰略性作用。

放松供給約束,打破壟斷

日報

:供給側強調從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以解決中國宏觀經濟遇到的問題。中國當下的供給處於什麽樣的情形?如何改變?

滕泰

:當前中國經濟受到三大供給約束:高行政成本、高融資成本和高稅收成本。

2013年上半年,我們重點呼籲放松高行政成本約束,主張讓政府減少行政審批,放松壟斷、放松管制。新一屆政府近年來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力降低企業居民生活和創業的行政成本,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在放松壟斷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3年“錢荒”以後,新供給主義的政策主張重點轉向降低融資成本。2014年5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來降低融資成本,11月份真正降息。不過,從今年3月份到7月份,才開始看到融資成本有所降低,但與國際比較的話,仍然偏高。

此外,應該大規模減稅,放松高稅收成本約束。在李克強總理的座談會上,我提出減稅3萬億,減輕企業負擔,激發投資和消費活力;同時發債3萬億,吸納社會閑置成本,解決現在資產配置荒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在未來還債時降低經濟過熱,熨平宏觀波動,可以說是“減稅發債,借力未來,一箭三雕”。

日報

:供給側改革如何破解備受關註的就業、房價和醫改等難題?

滕泰

:關於房價問題,應該擴大房地產的有效供給,包括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增加房地產土地供給、改善房地產供給結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居民住房問題。

就業、醫改等問題的根本解決辦法,是公平分配、打破壟斷、促進市場自由競爭。要遏制公共權力直接或間接參與財富分配。從未創造任何財富的行政權力參與財富的分配不僅是腐敗的源泉,也會影響到其他要素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要減少壟斷對財富的瓜分。很多看似利潤豐厚的企業,其實是靠壟斷獲取財富,這也是非常嚴重的收入不公平問題,所以反壟斷、放松管制,促進市場自由化、產權民營化,不僅是“放松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必要措施。

控制利用公共資源過度獲取個體收入的現象。比如對於在經濟制度不健全的階段通過各種方法占有的土地和礦產資源、公共設施資源、海洋空間資源等等,應通過以資源稅為代表的稅收政策予以調節,促進公平和效率。

對於創業企業或雇員人數、銷售收入較小的小微企業應大範圍免稅。比如,可以考慮對符合某些條件(如雇員在20人以下、銷售收入在100萬元以下)的創業型企業在一定的創業期限內全部或部分免除所得稅。只有這樣才能刺激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扶持大批小微企業成長、做大以後,政府的稅收總額甚至還會增加。

像醫療、教育、能源等供給抑制和壟斷、管制越厲害的地方,供給側改革就越有意義。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日報:

如何看待及破解制造型企業及其他企業的發展難題?

滕泰

:除了減稅之外,還要放開金融抑制。目前,我們的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全世界第一,利率卻偏高。有民營企業家以親身經歷比較了中美兩國的制造業成本,最便宜的國內借款成本為年利率6%,是美國的2.4倍。

每個企業都有地租成本,但是現在土地價格高漲,使得很多企業背負了沈重的壓力。有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末,全國105個監測城市的地價,綜合地價已經達到了240萬元/畝,商業用地447萬元/畝,住宅用地361萬元/畝,工業用地也有50萬元/畝,在北京一般用途的土地價格有很多達到每畝千萬元以上。這麽高的價格,企業很難負擔得起。

此外,企業社保保險等成本偏高。假設企業給員工發2萬元薪酬,可能到他手里只有1.4萬到1.5萬,那幾千塊錢在當期就沈澱下來了。經濟低迷的時候,卻又有大量當期收入沈澱在社保或保險賬戶,變成幾十年以後才能使用的消費,對企業和整個經濟來說都是損失。如何降低企業在社保或者其它方面的繳費比例,也應該進行研究。

日報: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正在用數量化的貨幣政策代替財政政策,你能談談中國的情形嗎?也有觀點稱,財政政策取代貨幣政策將成為趨勢,你的看法呢?

滕泰

:西方國家和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基礎設施完善,呈現“大市場和小政府”的格局,政府的財力有限,財政政策的空間不大。這兩年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和日本,都是靠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

而中國由於有龐大的中央財政,赤字率比較低,所以過去幾年利用財政政策擴大投資比較多,而且西部的基礎設施投資還有很大的潛力。

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都屬於擴張需求的政策,不屬於新供給主義的範疇。不過,供給側改革不能同需求側的改革對立起來。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能發揮作用,但是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未來要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要發揮必要的作用,但是要結合供給側改革做些必要的調整。比如說財政政策的重點是推進中西部基本建設投資和民生工程,而貨幣政策的重點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如何通過各種方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02

新制重大疾病險 投保攻略大公開 重大疾病重新定義 理賠將分「輕」、「重」

2016-01-25  TWM

新的一年開始,若想要購買重大疾病險,須特別留意投保的是「甲型」或「乙型」商品;金管會針對重大疾病項目及定義修正,二○一六年起,為避免理賠申請橫生枝節,或因籌措醫療費而耽誤治療黃金期,投保前一定要看仔細。

你有投保重大疾病險嗎?自二○一六年起,只要涉及七項重大疾病項目的個人及團體保險,未來都將適用新定義。新制上路,以後買到的重大疾病險,理賠內容將會與過去「很不一樣」;除部分重大疾病項目名稱調整外,最大差異,在保險理賠時,將有「輕」、「重」等級不同。

昔日舊制爭議 多是理賠難認定「過去,重大疾病險理賠爭議,不少來自認定問題,其中又以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最常見。像心肌梗塞理賠,必須診斷同時具備三項條件,包括有胸 痛症狀、最近心電圖異常變化,及心肌酶異常增高。」磊山保經通路長林世德直言,這不就是要患者發病時,身邊剛好有儀器,且能立即做心電圖檢查;若先服藥處 理,就很難有異常檢測圖,常造成理賠困難。

「還有,舊制定義的慢性腎衰竭,是指『兩個』腎臟,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若是只有一個腎臟進行治療,就無法理賠。而何謂定期,在實務上也常有爭論,這次修正就將兩個腎臟改為『腎臟』,定期改為『長期且規則』。」林世德說。

事實上,自重大疾病保險商品引進國內後,已超過二十五年未曾修改過定義。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治癒率及存活率提升,金管會參考國外重疾定義,以符合目前醫療 實務用語,讓項目及定義更明確,避免理賠爭議;「保險業統一標準,對民眾未來申請理賠,也更有保障依據,可降低模糊、混淆空間。」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副總 經理廖運宏指出。

其中,將重大疾病分級給付,以過去重大疾病定義,歸類為重度,另設計輕度疾病定義,可讓早期(輕度)重大疾病患者,也能獲得保障。

廖運宏舉例,像心肌梗塞部分,舊版重疾條款一定要有胸痛、心電圖異常,及心肌酶異常增高,但依目前醫療技術,若先投藥處理,便很難有心電圖異常檢測圖,之 後都必須透過其他病歷佐證,及第二、第三專業醫師協助判讀;「新制上路後,不論輕度或重度急性心肌梗塞,三項條件中只需要符合其中兩項就可理賠,而重度還 須另一項檢查報告『發病九十天(含)後,經心臟影像檢查證實,左心室功能射出分率低於五○%』,新版修訂後,將可降低這部分爭議。」因此簡單講,這次「重 大疾病項目及定義」修正,目的在更清楚地定義重疾。「四項重大疾病中,包括心肌梗塞、癌症、腦中風與癱瘓,區分為輕、重度等級。另三項重大疾病,則是配合 醫療實務進行調整,像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將理賠定義,自現行『須心導管檢查並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修正為『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慢性腎衰竭,則調 整為『末期腎病變』;而重大器官移植手術,則新增造血幹細胞移植。」國泰人壽副總經理吳俊宏補充。

他指出,新制重大疾病險不但符合時代變遷,理賠認定標準也更明確;未來民眾在投保時,有四點要特別注意。「第一、確認所投保的重大疾病險類型;第二、癌症 將分輕、重度,保障範圍要看清楚;第三、造血幹細胞移植僅限異體移植,自體移植不理賠;第四、發生有進程的重大疾病時,要注意保險金理賠範圍。」保險因應 新制 類型區分甲乙型「新制將原七項重大疾病中的四項(新制名稱:急性心肌梗塞、癌症、腦中風後殘障、癱瘓),再區分為『重度』及『輕度』兩等級,未來保險商品 設計方式,就會因保障範圍不同,而區分為『甲型』與『乙型』兩種。」中國人壽行銷企畫部協理許鴻儒解釋。

他表示,「甲型」是針對上述四項重大疾病項目,提供定義達「重度」等級的重大疾病保障;而「乙型」重大疾病險,則是同時包含「重度」及「輕度」定義,民眾 購買新制重大疾病險時,一定要特別留意保單條款中,對重大疾病的定義標準,確認自己投保的是「甲型」或「乙型」商品。

舉例來說,購買重大疾病「甲型」險種,一旦發生「腦中風後殘障」輕度等級定義,即肌力評估標準為三分(以一到五分計,分數愈低代表殘障程度愈嚴重),仍無法獲得理賠,須達到「重度」等級定義,才算在保障範圍內;但若是投保「乙型」,則不論是輕、重度皆能獲得理賠。

癌症有分輕重 保障範圍看仔細「新制將癌症險分為輕、重度,許多常見的第一期癌症,因治癒率高,存活率提升,就算經醫師確診罹癌,投保的若不是輕、重等級都涵蓋的「乙 型」險種,未來也不能理賠。」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陳維新表示,過去重大疾病險意義,在提供被保險人死亡前有一筆錢可使用。但醫療技術進步,癌症險理賠 規定也不再是「不分輕重、統統都賠」,而是依據定義,輕型等級以減額給付方式理賠。

陳維新舉例,輕度癌症定義,包括第一期乳癌、第一期前列腺癌、第一期子宮頸癌等十項癌症保障,但不包含原位癌等三項除外項目;而重度癌症,則是以除外方式 (保險不理賠項目),提供輕度癌症定義,及三項除外癌症以外的癌症保障。因此,投保乙型(輕度加重度)理賠範圍較廣,理賠金額約在一○%至二○%;投保甲 型(重度),除外項目包含輕度癌症共十三項,理賠門檻相對較高。

「值得提醒的是,有進程的重大疾病,各家保險金理賠範圍可能不同,投保時一定要問明白。」吳俊宏解釋,以國泰人壽為例,若罹患的重度重大疾病,為輕度重大 疾病的演進,那麼投保乙型重大疾病險,就能一併領取輕、重度保險金。也就是,若經初次診斷,確診罹患第二期乳癌,因第一期乳癌也是十項輕度癌症之一,被保 險人就能同時獲得輕、重度的重大疾病險理賠。但因各家規定不同,建議投保時最好先釐清。

精算投保額度 可先保家族病史最後,選擇保險類型仍應考量自己的狀況,選擇適合的保障範圍與額度。「例如,有相關家族病史或風險時,就應為自身建構較高的重大疾病保障,並留意保險等待期間規定,仔細審閱保單條款。」廖運宏提醒。

吳俊宏則指出,現在市面上綜合型保險商品種類多元,像特定傷病險(如:肝硬化、帕金森氏症、紅斑性狼瘡等)、終身醫療險,可能包含重大疾病項目;未來,在 投保類似商品時,也應注意其涵蓋範圍。「很多重大疾病險,會同時加入特定傷病,讓一般人有項目多等於保障多的錯覺;若要真正提升保障完整度,應針對特別著 重的保障補強,將多餘預算放在其他險種,才能達到較佳效果。」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89

《太子妃》重新上線 已為樂視帶來4100萬會員收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7/154000.shtml

導讀 : 據樂視方面透露,《太子妃》的會員播放量達到了3.99億次,為樂視吸引新增樂次元會員220萬人,帶來了4100萬收入。

i黑馬訊 1月27日消息,樂視今日在北京舉辦《太子妃升職記》(簡稱《太子妃》)慶功會。樂視方面表示,《太子妃》經過處理之後,已經重新上線。上周,《太子妃升職記》疑因尺度太大被有關部門要求下線。而另一方面,《太子妃升職記2》和大電影也即將開拍。

借著這部火熱的IP,樂視將推出樂1S手機太子妃版,定價1099元,獨享第三版結局。更為奇葩的是,為了突出定制的特點,只有樂1s太子妃版用戶才能觀看正版新結局,其他渠道都無法觀看。此前,樂視還曾發布過《羋月傳》定制版超級電視。

據樂視方面透露,《太子妃》的會員播放量達到了3.99億次,為樂視吸引新增樂次元會員220萬人,帶來了4100萬收入。而這部劇本身的投入只有90萬元。而樂視的另一個熱門IP——《羋月傳》的全網播放量則突破了200億,為樂視帶來了超過30億的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772

收購生變?萬達稱西班牙大廈正在重新評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279.html

收購生變?萬達稱西班牙大廈正在重新評估

一財網 蔡胤 2016-01-28 11:48:00

多次商量無法達成合作意向,上周西班牙媒體傳出萬達集團已經開始解散位於馬德里的項目辦公室員工,但萬達不作任何說明,消息傳出馬德里市長馬上出面辟謠稱,萬達不會走,大廈改建問題還在商討中。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今日(1月28日)發表聲明稱,今日環球網關於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怒斥馬德里市政府“像對待狗一樣對待我”的報道,嚴重失實。萬達在聲明中稱,報道中提到的萬達與馬德里市政府的談判並不存在,“王健林更不可能發表如此言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環球網看到,1月27日晚間《環球時報》發表報道《外媒:萬達與馬德里政府多次交涉改建方案 均無果而終》稱,自萬達集團於2014年買下馬德里西班牙大廈之後,就如何改建一直和馬德里市政府進行商討拉鋸戰,但是雙方對改建的方案所持意見距離相去甚遠,萬達集團要推倒重建,而馬德里政府回複:絕對不行。多次商量無法達成合作意向,上周西班牙媒體傳出萬達集團已經開始解散位於馬德里的項目辦公室員工,但萬達不作任何說明,消息傳出馬德里市長馬上出面辟謠稱,萬達不會走,大廈改建問題還在商討中。

馬德里地標建築西班牙大廈(資料圖)

報道還援引西班牙歐浪網27日的報道稱,王健林對於西班牙大廈的改建和馬德里政府進行過多次交涉,但都是無果而終。媒體用懷疑的口吻稱:馬德里市長卡梅娜和她的政黨正在想盡一切辦法確保萬達集團在馬德里超過千萬歐元的投資,並且將會帶來幾千個就業機會嗎?每一個事件背後都有自己的黑暗面。

“在26日的談判中,王健林在西班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恥辱。他稱‘一生中都沒有如此糟糕的時刻!’,馬德里市政府’像對待狗一樣對待我’。”該報道寫道,“媒體稱,愚蠢的女市長和她的團隊最終讓萬達集團完全放棄西班牙大廈的改建項目。”

“西班牙大廈”位於西班牙馬德里市中心,為當地地標性建築,建成於1953年,共25層,高超過107米,占地面積4600余平方米,為新巴洛克風格,是西班牙20世紀建築的典範。鼎盛時期西班牙大廈具有住房、寫字樓、酒店和商業中心等多種功能。大廈建成初期曾多年保持西班牙和歐洲的最高商住建築的地位。有說法稱,西班牙大廈的正面外墻是紅黃兩色的西班牙國旗的顏色,因此格外得到西班牙人的喜愛。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該大廈走向沒落,之後幾經易主。

2014年6月,萬達斥資2.65億歐元(約22.5億元人民幣)收購西班牙大廈,計劃重新發展為有200間客房的豪華酒店、高級零售空間及大約300個住宅式公寓的綜合物業,預期建築面積約為8萬余平方米。據新京報報道,2014年3月,王健林到西班牙考察時看中了西班牙大廈,於3月19日與馬德里方面達成初步協議,西班牙項目將是萬達歐洲成立後,第一個收購的項目。根據王健林當時的規劃,未來8~10年,萬達將在境外10個主要城市建立萬達酒店,原則上都會采用開發投資酒店這種模式,而不是單純的買酒店。

本報記者註意到,2015年9月9日,環球時報曾綜合外媒信息報道指出,自王健林斥巨資買下西班牙大廈,一直和馬德里政府就重建與否僵持不下。該報道稱,據西班牙電視臺4頻道8日報道,7萬余名馬德里市民聯名上書政府,表示堅決反對王健林拆除重建西班牙大廈的計劃。隨後的9月10日,新華網報道稱,西班牙大廈修複和裝修申請正在合法有序地進行,預計2019年底全部相關工作竣工。該報道還援引萬達集團西班牙項目總經理喬檑表述稱,萬達 將嚴格遵守當地法律,尊重當地文化和歷史遺產,以最安全可靠的科學方法完成好這個項目的修建工作,既保留該建築原有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元素,同時滿足整個建築的節能、低碳和安全的要求。

在今日上午發表的聲明中,萬達表示:"萬達西班牙大廈項目正在重新進行全面評估。"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