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地產圈大事不斷。
處於重大重組之際的招商地產(000024.SZ),忽然宣布免去賀建亞擔任的公司總經理一職,而他的“董事”職務也被提議免去。另有傳聞稱,其本人已被控制,但尚未得到招商地產方面的官方證實。
8月27日晚間,招商地產發布公告稱,據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建議,因賀建亞的個人原因,公司董事會決定免去其擔任的公司總經理職務,授權公司董事長孫承銘代為行使公司總經理職權,授權有效期不超過2015年12月31日。與此同時,上述公告還稱,據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建議,因賀建亞的個人原因,公司董事會提請股東大會免去賀建亞的董事職務。上述議案是在8月27日當天,招商地產以“通訊”方式召開的第七屆董事會 2015 年第八次臨時會議上作出的。需要註意的是,賀建亞本人未出席該會議,與會的10名董事通過了議案。到底賀建亞是個人的什麽具體原因,公告中並未做出詳細解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相關消息源獲悉,賀建亞或已被有關部門控制,截至記者發稿時,招商地產董秘劉寧一直未能就此回複本報。而在過去幾天招商地產的重大活動上,有說法還稱賀建亞未露面,不過這一消息也沒有得到招商地產方面的確認。
賀建亞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此後也前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繼續深造,獲工商管理碩士。他的工作經歷與招商局密不可分。個人簡歷上看,從蛇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系統主任做起的他,曾有過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企業管理室副主任、主任的經歷,隨後一路晉升至深圳招商房地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招商地產副總經理等高管職位。2011年2月15日,招商地產第六屆董事會第19次會議上,公司正式公布了他就任招商地產總經理一職的消息。
賀建亞一度是招商地產的“實權派”人物。2013年7月時,林少斌不再擔任招商地產的行政總裁(CEO)、招商地產黨委書記等職務,保留了招商地產董事長一席(後由孫承銘代替);賀建亞雖辭去了紀委書記,但繼續擔任招商地產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職務,據稱那時他就為招商地產的第一責任人,主持全面工作。
與低調沈穩的招商地產前董事長、總裁林少斌相比,曾為招商地產總經理的賀建亞顯得較高調、激進。他上臺後,就對外喊出招商地產要實現“千億銷售,百億利潤”的宏偉藍圖,即在2018年實現銷售規模突破千億元、凈利潤創100億元的目標。2014年,招商地產營收為434億元,歸屬凈利潤42.6億元。
資料圖:劉健 (東方IC/圖)
空缺了三個多月的中海油總經理終於有人選了。
8月24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官網發布消息稱,公司24日上午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中組部有關幹部局負責人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任命劉健為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一職。同時,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決定,劉健擔任中海油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
據財新網消息,自今年5月三大石油公司董事長大調整以來,原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楊華升任董事長,總經理一職已空缺超過三個月。有接近劉健的人士表示,劉的性格低調務實,進入中海油工作後主要負責采油業務,在調任北京總公司之後主要分管油田生產管理和安全。劉健並非石油專業科班出身,但已在石油天然氣行業擁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
根據公開資料,劉健,出生於1958年,1982年加入中海油,2010年5月任中海油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目前還兼任中海油旗下兩家上市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此,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全球低油價的現實情況下,縮減開支仍然是石油企業渡過油價“寒冬”的重要方式,而在上遊、油服等方面進行工作流程優化、縮減成本,擁有專業工作及管理經驗的劉健都是不錯的人選。
早在今年初,中海油便公布了其2015年戰略展望,計劃資本支出約為700億—800億元,較2014年預計實現的資本支出降低26%—35%,為近三年來最低。“2015年在低油價的市場環境下,公司將維持審慎經營的原則,對資本開支計劃作出相應調整。”中海油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凡榮在當時的戰略展望會上表示。
此外,7月11日,中海油發布2015年中期業績預警公告,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油田服務行業持續低迷,市場情況進一步惡化,公司大型裝備使用率和服務價格進一步下降,相關資產(和商譽)出現減值跡象。受此影響,預計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 80%左右。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其實“三桶油”的日子都不好過,但兩年前宣布以151億美元將尼克森攬入懷中的中海油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據了解,尼克森已經有好幾年難以從油砂中開采出原油了。
據新京報消息,分析人士認為,總經理往往身負經營業績的重任。但中海油近期經營壓力較大,國際油價的持續低迷,更是給依賴石油上遊勘探開采的中海油以沈重打擊,新任總經理擔子很重。
騰訊財經已經從接近中信資本的人士處得到確認,資深投資人張海鵬博士(筆名“馮唐”)已經獲得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私募股權投資部門(CITIC. Capital Partners)任命,將擔任該部門高級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醫療領域投資。
據媒體此前報道,在麥肯錫任職期間,張海鵬通過幫華潤做咨詢項目,開始與前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有所接觸,“後來也是在宋林的邀請下,張海鵬得以在2009年7月加入華潤。”2011年10月,張海鵬當選為華潤醫療集團有限公司CEO,後離職。
張海鵬1990年-1998年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獲臨床醫學博士,婦科腫瘤專業;其後就讀美國戈伊祖塔商學院(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獲工商管理碩士。
成立於2002年的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主攻另類投資的投資管理和顧問業務,管理資金超過46億美元,核心業務包括私募股權、房地產基金、結構融資、資產管理及創業投資。該公司旗下私募股權投資部門CITIC Capital Partners目前為超過60 名國際投資者管理總額達 26 億美元資金。
|
||||||
從一個單純的系統工程師做起,王天義在進IBM三十三年後,成為IBM大中華區新任總經理。能登上這個位置,她靠的是「人」為核心的帶領團隊方式,讓所有人都對她非常服氣。 撰文•孫蓉萍 七月三十一日,IBM宣布由王天義擔任大中華區總經理。如果從全球組織架構來看,王天義的頂頭上司有三位,一是大中華區董事長,另兩位則是全球集團董事長和資深副總裁,在這家擁有四十萬名員工的百年超級大企業裡,王天義爬到了「三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但是在此之前,王天義的名字卻沒有太多曝光。「我加入IBM三十三年以來,沒接受過人物專訪,因為個人的成績好,全都該歸功於團隊。」王天義說。 這不是一句官話!三十三年來的一步一腳印,王天義不是只靠個人賣命打拚,而是團隊管理。 一九八三年,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雙碩士之後,王天義加入台灣IBM,從單純的系統工程師開始,很快地就被提拔為管理階層,在過去十九年駐點中國的經歷中,她管理過的團隊包括系統整合,乃至於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金融服務等各個領域。 從一個系統工程師,成為管理成長潛力雄厚的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天義如何能帶領兩岸三地這麼多不同的團隊創下佳績?關鍵全在於「讓人服氣」。 招牌會褪色 人心歷久彌新「一個人,會決定加入一家公司,往往是看上這家公司的名氣;但當他最後選擇離開這家公司時,通常是因為不喜歡他的主管,或者是團隊裡的氣氛。」在一次IBM全球大會上,王天義聽到這句話,也啟發了她對「管理」的深層理解。 她補充說明:「一位好的經理,會讓員工捨不得離開這個團隊。即使是IBM,隨著你在這家公司工作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三個字的影響力可能愈來愈弱; 愈來愈強的影響力,來自於職場周遭的人。」王天義很清楚,在「留住人才」的層面,管理者比公司品牌更重要。成功的管理者要能讓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地感到服 氣,而非只是利用主管的權威,不斷下達「使命必達」的僵固指令。 讓人服氣的基本功,是讓下屬清楚「你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主管」。 「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小業務,她已經是資深經理了。」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回憶當年,「我的案子遇到一點困難,問她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客戶那裡聊一聊,沒 想到,她立刻答應。」就以往慣例,已位居要職的王天義,其實最多只需要在大方向上給予適度指導即可,「但她知道我的難題之後,不但細心地進行各種沙盤推 演,甚至親自跟我拜訪客戶,順利解決我這個小小業務的大難題。」沒有階級之分地協助解決團隊問題,讓黃慧珠對她印象深刻,從此對她服氣。 台灣IBM軟體事業處總經理賈景光,同樣也對王天義心服口服,而最讓他折服的部分,是王天義的兩個管理特質:充分掌握下屬工作,也勇於為下屬承擔失敗結果。這兩者,具有某種程度的因果關係。 「我之前負責台灣金融事業群,王天義是我的督導。記得曾經有一個專案,在執行的過程中,王天義一直緊盯我們,也充分掌握進度。但是到了最後兩個禮拜,發生 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狀況,導致專案無法如期完成。」解決團隊問題 沒有階級之分如期完成,是IBM對客戶最重視的承諾、是IBM的鐵律,「當時我非常自責、帶著忐忑不安的心,在電話會議上向人在北京的她報告。沒想到她竟 然沒有責備,只是耐心聽完我的解釋。」電話那頭,王天義這樣告訴賈景光:「我很清楚,所有人類能做的事,你們都努力試過了,那就讓它發生吧!你們不要有壓 力,接下來趕快把進度趕上,明天上班重新變成一條好漢再來打拚。」她一肩扛下了這個專案延誤的責任。 賈景光說:「她其實一直掌握我們的進度,也知道意外有時就是會發生,她看到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所以沒有苛責,只是繼續討論如何把事情趕快完成、把傷害降到 最低,讓我訝異又感動。」掌握進度,是每位主管必要工作,王天義做到徹底,除了因此能夠有效管理各項工作執行狀況之外,也能清楚畫出一條分界線,「何時應 該責備、何時應該以鼓勵代替責備」。 說到進度掌握,在王天義底下做事,其實也有一定壓力。「我不要每個人都說我好,即使會冒犯別人,我也要堅持做對的事。」王天義強調,她一旦發現工作進度可 能出現問題,就會二話不說地立即召集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釐清真相與問題點,務必討論出一個具體的處理方式之後,再授權給同事,接下來繼續追蹤進度,需要 時伸出援手。 從她口中,說出了這樣一套治軍嚴謹的標準作業流程,但在操作這套生冷SOP的過程中,她還是會賦予某種鼓勵人心的溫度。 管理者有溫度 讓軍心穩定王天義說,當團隊遇到極大的壓力時,她通常會面帶微笑地對著大家說:「這有什麼難的?我們慢慢來,一點一點做。」王天義目前在北京的特助則說, 「有她在,難的事情就會不一樣,大家的心會安定下來。」這就是王天義的另一個管理特質,她要做一位有溫度的管理者。前IBM大中華區全球服務事業部電信媒 體事業部總經理葉啟仁透露,王天義曾經這樣分享管理者的形象拿捏:「你們要夠聰明,但不要顯現出你太聰明;你們要夠精明,但不要顯現出你太精明;你們速度 要夠快,但不要顯現出你的急躁。你們要夠強,但要把強項藏於內心,不要讓人覺得有侵略性。」這已經到了一種藝術層次,一種由管理者所發出的、近似「曖曖內 含光」的溫度與亮度。既有值得信賴的暖流,又不至於帶著侵略性,於是,團隊成員可以勇於分享他們的想法創意,而不用擔心被主管指責思考不夠成熟;當問題發 生時,團隊也不必擔心會被咆哮痛罵,而能在第一時間向上反映。 如果下屬必須「猜測你的情緒」才決定要向你報告哪些事情,那就不是一位好主管。王天義說:「在一個團隊中,不只自己要好,還應該一起幫助團隊的人,彼此鼓 勵,不論順境或逆境,都能一起向前邁進。」而且她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要能創造一種溫度、一個氛圍,讓每個人每天都進步。 讓下屬倚靠、讓下屬安心、讓下屬進步,這是王天義「讓人服氣」的管理特質;賈景光認為,這些特質讓王天義總能打造一個「軍心穩定」的團隊,在這個充滿變動的年代,「人心容易浮動,而她正可以讓人安心、信任」。 如今,IBM已經賦予王天義重任,而她的許多特質,也值得每位管理者細細地揣摩思考。 王天義 現職: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經歷:IBM大中華區副總裁暨行業及價值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大中華區金融服務事業群總經理等學歷:紐約州立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雙碩士家庭:已婚,育有兩子變成一人大將軍時,該如何自處? 在IBM的職涯中,王天義曾經有過那麼一次,從原本管理上千人的主管,一夕調至「一人部門」,變成必須獨力開發新業務市場的「一人大將軍」,一個人,處理所有事情。 別人看她都覺得擔心和不捨,但是她當時卻保持正面思考,並且對自己非常有信心。 首先,她自告奮勇,特地選擇去開拓一個自己不熟、難度又特別高的市場,她覺得「我要在大企業下練習虛擬領導力,單槍匹馬見客戶,測試我的市場價值。我一身 武功,當然要做難的事,如果我成功了,就證明了我的實力,如果我失敗了,我相信公司沒有其他人能做得成!」就是這種骨氣,讓她後來成功拿下一個系統整合的 案子,專案金額高達1600萬美元,證明了她的能力,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出路。 圖說:王天義(左2)業務目標明確,但沒有架子,溝通管道順暢。 |
服飾作為消費者網購頻次最高的品類,在天貓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增高,服飾商家對平臺的服務要求也不斷攀升。為此,天貓切入服飾的供應鏈上遊,利用消費者大數據,從商品研發開始,到新品上市、次新品折扣、尾貨清倉等,提供淘寶、天貓、聚劃算、儷人購等平臺的綜合解決方案。
天貓服飾總經理劉秀雲表示:“服飾商品的生命周期經歷“介紹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時期,天貓會根據各個時期的特點,為服飾商家建立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同時利用全渠道的運營思路,充分融合線上線下,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
據易觀智庫《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 B2C市場服裝交易規模達120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1%,其中天貓占據69.9%市場份額,保持絕對領先位置。
因此除了創造更多的場景,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天貓在商家端也在發力。劉秀雲表示,天貓會幫助服飾商家實現全渠道運營,將數字商業和實體商業充分融合,為消費者帶來PC和移動端之外的購物全新體驗,具體體現在: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線上下單,門店發貨;線上下單,門店自提;線上下單,門店自提、試穿、退貨;線上下單,門店完成銷售,退貨到需要的門店;線上線下會員打通、聯合營銷。
劉秀雲認為,天貓今年更強調零售本質,更看重結構調整帶來的內涵式增長,在不斷引進國際大牌的同時,也積極攜手傳統品牌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建設全渠道,此外,還為國內具有原創設計能力的品牌提供資源和技術,進行孵化,助其發展,從而為天貓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具特質的商品。
前不久,天貓與全球110多個集團160多個服飾品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覆蓋國際品牌、線下傳統品牌、設計師品牌、淘品牌等不同層次的服飾品牌,其中20多個品牌與天貓為獨家合作。劉秀雲還在論壇上透露,美國輕奢品牌COACH近期也來到天貓開設品牌旗艦店。這也標誌著天貓全球化、全渠道、全場景的服飾行業打造。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房時代。這給地產經紀業務帶來巨大的機遇,2014年這一領域的合縱連橫尤其劇烈。3月份,鏈家和德佑合並。這兩家大地產經紀公司分別是北京和上海市場最重要的玩家之一。合並後德佑更名為上海鏈家,並在此後的六個月內實現了4倍以上的門店擴張。
上海鏈家總經理邵非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存量房時代將產生萬億級的經紀平臺。他認為,這個市場最終的老大只會有一個,而鏈家的競爭對手機會不大。
“停一停”
日報:在和北京鏈家合並後,原德佑地產,也就是現在更名後的上海鏈家實現了迅猛擴張。現在有多少家門店?
邵非:我們年初大概有220家左右門店吧,現在大概在1050家左右。本來今年的目標任務是實現1000家門店,我們今年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了。
然後,今年大致就保個數量。現在主要(要做的)是加強管理,提高我們的市場占有率。
日報:按照與北京鏈家合並之後的發展勢頭,有哪些不及預期,哪些超越了最初預期。
邵非:在整個市場做的拓展過程中,比我們想象的要順利。
在人才儲備上面和在系統流程的梳理上面我們做了很多的儲備,德祐有很強大的後臺,一家公司從200家店開到1000家店,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無論對前臺後臺,其實我覺得對後臺的挑戰是更大的,對後臺的管理團隊,對我們的系統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有挑戰的檢驗。
今年的話,我覺得完全有能力開到1500家店,但是我們希望停一停。能夠把我們的內部的管理再提升一下。能夠有時間讓員工成長。把基礎夯實,然後明年再做到2000家店。
日報:大合並賦予了你們快速擴張的能力麽?
邵非:(之前德佑自身沒有大擴張)主要還是資本緊張。作為民營企業,利潤率其實是有限的。上海的地產經紀業務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企業靠賺的利潤然後去發展,發展過程中還要做好抵禦市場波動的準備。
對於德祐來說,過去的12年的發展過程,完全是沒有借助外力的,完全是自己的體內循環。賺到的錢再來發展,還要留夠足夠的準備金。十幾年來資本是一直制約我們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我們有了這個外來資本的支持以後,我們得到的是快速的發展。而且在一千店的規模下,現金流還是正的,還是能保持盈利。
能力圈
日報:上海地產經紀業務的格局是怎樣的。
邵非:上海地產經紀業務其實整體比較分散。每個商圈都有比較專業的行家,對特定商圈非常的了解,而且經營很多年,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每個商圈的商圈專家。其實從這個規模上和這個占有率上面的話,我們要遙遙領先於後面幾家中介公司。我覺得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夠在每個商圈里面能夠吸引到最優秀的行家加入我們的平臺。
從業務來說,鏈家涉及到金融、新房、二手房這些生態鏈。這些業務可以打通,我覺得會給同行比較大壓力。
比如租賃之後的就是買賣,租客也可能變成買方,原來把房屋出租的業主,他將來也可能賣房。金融業務也可以促成交易。現在鏈家的金融行業主要是做過橋貸款,幫客戶解決資金問題,未來我們可能會做首付貸。上海這種城市,第二套房購房需求還是蠻大的,可以說90%以上的客戶,甚至是100%的客戶都是需要這種金融服務的。首付貸這種金融服務,對房產交易其實有推動、促進。
日報:金融業務和原來的經紀業務相去甚遠,是不是已經超出了你們的能力圈?
邵非:沒有。比如說二手房的首付貸,只有我們公司在做。其他(經紀)公司是不能做的。只有我們能切的進去,其他公司他們不參與交易,而且切入場景不對。
比如客戶看上一套房子,這個房子超出預算了。按照現在的規定,貸款首付必須要付七成,購房者拿不出這麽多錢,但又想買:這個場景就比較適合(鏈家切入)。交易也是我們來掌控,何時交易鏈家也是知道的,買賣雙方的情況也清楚。所以說,就是經紀行業最適合做這塊的。
誰是老大
日報:存量房時代,對經紀業務帶來怎樣影響?
邵非:總量上,全國房地產成交十二萬億的總體成交金額。
中國已經進入了存量房時代,現在二手房和新房的成交比例大概是6:4。而上海和北京的市場加起來相當於全國三分之二的地產成交市場份額。
鏈家在北京市場的目標是百分之六十的市占率,上海市占率的目標是明年年底能夠達到北京的規模。
而且,在存量房時代,一定會有萬億級別的經紀平臺出現。
日報:除了鏈家,誰還有可能成為這樣級別的平臺。
邵非:我個人認為很難再有一家企業做這個事情。一個城市的MLS(MultipleListingServices,房產信息登錄系統)一定是會集中80%的房源。不大可能出現一個平臺網站占據50%份額,另一個平臺占據50%份額,或者三個平臺網站各30%左右份額的情況。這樣邏輯上也不合理。
最理想的情況是,購房者在一個平臺網站可以找80%的房源。未來超級平臺只會有一個,老大最終只有一個。
去年至今,席卷國內各大汽車企業的“反腐”風暴仍在持續並深入中。
11月2日下午15點30分,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稱,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朱福壽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調查。
就在數月前,東風汽車原黨委副書記範仲、東風汽車總經理助理及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任勇皆涉嫌了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因而,朱福壽也是繼前兩人之後,被相關部門調查的“東風系”另一大高管。
此次涉嫌違紀的朱福壽,出生於1962年10月。他於1984年7月入黨,22歲時從安徽工學院動力機械系畢業並獲工學學士;2001年6月,他拿到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1994年11月至1997年5月,朱福壽任東風汽車公司下屬車輪分公司的副經理,後繼續升至副總經理、董事長兼總經理。此後,他又擔任過東風汽車股份公司輕型車廠廠長兼黨委書記。
目前,朱福壽身兼多職,他既是東風汽車公司的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也是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黨委常委,與此同時自2013 年 12 月,他為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的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
據中央統一部署,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27日,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對東風汽車進行了巡視。2015年2月4日,中央巡視組向東風公司黨委反饋了巡視意見。
中央第十三巡視組組長朱保成指出,東風汽車不斷加強紀檢監察工作,但幹部群眾也反映了一些問題:部分領導幹部的親屬違規經商辦企業、與東風公司存在關聯交易,“靠山吃山”;領導幹部親屬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愈演愈烈;公款出國(境)旅遊問題突出,管理失控,出國(境)辦理公務審批管理不嚴,任務重複、超天數、超人數現象普遍。同時,巡視組還收到反映一些企業領導人員的問題線索,已按有關規定轉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及有關部門處理。
在巡視組到來並提出問題後,東風汽車也召開了多次教育大會,並加強了公司的內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2015年7月,該企業曾通報了收受賄賂案件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案件9起,違規選人用人案件1起,違反廉潔從業規定案件1起。5人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
近來不少台灣航空公司大手筆購機,顯得生機勃發,但航空業在國際競爭舞台上,仍有不少關卡,已經不是單一航空公司能解決;《今周刊》專訪長榮航空總經理鄭傳義,為台灣航空業把一把脈。 二○一六年正式拉開序幕,回顧一五年,當科技業界陷入紅色供應鏈危機時,航太產業卻是動作頻頻,航太產業大老們高喊:「航太為產業升級之母」。製造面有漢 翔領頭整合航太供應鏈,運輸面則有復興航空、長榮航空先後大手筆購買客機;而桃園機場整修十個月的北跑道,也終於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提前啟用,大大解除 「塞機」之苦。 在台灣航空業顯得生機勃發之際,《今周刊》專訪長榮航空總經理鄭傳義,針對桃園機場、兩岸中轉(中途地點轉機)、聘雇限制等提出觀察與建言。他直言:台灣航空業的競爭對手是韓國、日本及新加坡,以前都靠業者自立自強,但國際競爭進入肉搏戰,更需政府助一臂之力。
關卡一:桃機不夠用 內需不足 應放眼轉運市場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估,一五年全球航空旅客突破三十五億人次;在未來二十年內,也就是二○三四年時,航空旅客將倍增至七十億人次,且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帶動下,未來亞太地區占全球客運量的比率將增至四二%。 「台灣才兩千三百萬人口,卻有這麼多家航空公司,內需不足,一定要仰賴全球轉運市場。」鄭傳義指出,為此,長榮航空在一三年加入星空聯盟,又在一五年一口氣花了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千六百億元),添購二十六架新機,預計在二二年交機完畢。 鄭傳義強調,台灣坐落東亞區塊的絕佳地理位置,除了是兩岸中轉的最佳地點,五小時內航程即可抵達東南亞主要城市,亦是東南亞航空公司飛往北美的理想中轉點。 但東南亞轉運北美的競爭對手眾多,台北、香港、首爾、東京都是中轉點,未來北京也勢必加入戰局。 他話鋒一轉,直指桃園機場的作業機坪、過夜機坪、跑道容量及航廈運能不足,導致飛機起降受限,甚至讓長榮航空從二二年起的購機計畫皆因此暫時擱置,「至關 重要的第三跑道,依桃機規畫要二○三○年才能完工,從現在起的十五年內,卻未見其他跑道容量提升計畫,叫業者要怎麼爭取轉運市場?」事實上,桃園機場與各 航空公司都有共識,機場每年運能至少要從目前的三千萬人次,提升到一億人次,台灣才有資格爭取亞太營運樞紐的地位;而桃園機場也已提出第三、第四航廈,以 及第三跑道的增建計畫,但對航空業者來說,實是緩不濟急。 鄭傳義說,「第三跑道預定地選在桃園機場北邊,還要經過漫長的土地徵收與環境評估流程;而南邊現有一座廢棄的海軍基地軍用機場,跑道長度足夠,政府為什麼 不用?」但據了解,在桃園航空城的討論中,桃園市長鄭文燦曾明確表態,若第三跑道移向原海軍基地,則飛航管制區將朝桃園都會區移動,影響範圍廣大,可能不 適合。 對所有航空公司來說,所屬國家的主要機場就像是飛機的家,「眼看長榮、華航、興航、遠航都在擴編機隊,桃機要怎麼應付未來國內航空公司的成長?政府一定要 出力協助。」鄭傳義建議,短期內桃園機場可在現有範圍內增建作業機坪,長期則是加速擴建航廈與第三跑道進度,「航班時刻資源是綜合性指標,跑道、航廈、機 坪容量皆須同時配合,缺一不可,交通部應出面與民航局、桃園機場協調航班時刻資源,才能滿足業者需求。」 關卡二:盼全面開放中轉
亞太營運中心欠缺的拼圖 兩岸之間為全球航線與航班數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也構成兩岸成為區域轉運中心的優勢條件;二十年前「亞太營運中心」構想因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缺了中國這塊拼圖,亞太營運中心也功敗垂成;但兩岸中轉仍是國內航空業者最想吃下的一塊大餅。 一月五日,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傳來好消息,為落實「馬習會」成果,開放江西省南昌市、雲南省昆明市、四川省重慶市為首批試點城市,中國居 民在此三城市,可持護照、聯程機票和赴第三地的登機證,經桃園機場,進行不出機場的中轉,「陸客中轉」終於露出一線曙光。 目前立榮航空有桃園飛重慶的航線,華航則是飛航桃園至南昌,國內航空公司皆樂見試點中轉,未來可望載運陸客經台灣轉機,赴北美、東南亞及紐澳;鄭傳義則說,希望試行成功後,能盡快開放擴及其他城市,也對兩岸政府的努力與具體作法,表示高度肯定。 鄭傳義指出,中國至北美的旅客人數持續成長,一四年有二一九萬人次,美國商務部預估,二○年就會成長至五百萬人次,「這些旅客目前都在香港、首爾、東京,或是北京、上海、廣州中轉,但一級城市越來越壅塞,台灣若能加入轉運點,也能紓解運量。」 關卡三:外籍聘雇限制多
國際化趨勢才能助攻產業 長榮航空現有的客艙組員約為三千名,其中包含泰國籍、越南籍與日本籍組員,隨著二十四架波音七八七客機與兩架七七七客機引入,預計未來六年將新增五千個就業機會,其中仍有許多客艙組員需要到外國招募。 但依台灣現行的《就業服務法》規定,本國籍航空公司任用之外國籍空服組員,無法在國內聘雇,必須回到其原始國聘雇,因此外籍空服員在抵達台灣後,只能以臨時入境備勤名義進入台灣,最多僅能停留七天就得離開。 「呼籲政府要站在扶持航空產業的立場,放寬外籍客艙組員無法在本國聘雇的限制,這對所有航空公司都有幫助。 」鄭傳義指出,全球一流的航空公司都配備有外籍空服員,目前中東、香港、新加坡與中國籍的航空公司,在招募台籍組員時,都能於當地聘雇,即不受限短期居留限制。 除了放寬聘雇限制為國際趨勢,許多航空公司也極力朝上下游產業發展,鄭傳義說:「國泰航空(屬香港)和新加坡航空都在做產業(向上下游供應鏈延伸),新航 規模雖小,但維修能量大,它們都是國家重點扶植產業。」漢翔總經理徐延年回憶,一九九九年時,漢翔還曾組成顧問團赴韓國提供諮詢,短短十五年內,韓國航太 產業的規模已經是台灣的數倍,「日本、中國、韓國都是由國防產業來支持航空產業發展。」而航空公司更是民航產業的火車頭,足以牽動整個產業。 目前,長榮航空自身已藉由轉投資成立長榮航太科技、長榮航宇精密,跨足飛機零組件與維修領域,九八年成立的長榮航太,客戶更已遍及全球四十多家航空公司, 第三方維修業務占七成以上比重,印證了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所言:「長榮不只要做航空公司,更要做完整的航空產業。」迄今,長榮的航空周邊事業橫跨空廚、 航勤、倉儲與維修,下游則有長榮桂冠酒店,堪稱全球上下游整合最完整的航空公司,鄭傳義再次強調:「我們已經發展到這個規模,但接下來決定長榮航空成功或 失敗的關鍵,卻是在政府手上。」「航太產業這麼大,我們都想奮力一搏,業者願意做,但政府的牛肉呢?」對於這個問題,業者心急如焚等待答案,也期待新領導 人上台後,能夠給出明確方向。
撰文 / 鄧寧 |
從電子工程師轉行當菸草業務,王孝倫發現單純把工作做好是不夠的。他提升工作標準,並從公司角度審視自己,讓他在十年內升官七次。再次轉職後,也改變全球最大酒商帝亞吉歐的慣例,成為首位由台灣內部升任的總經理。 第一次見到王孝倫,對他腦子快速運轉、反應極快又善於分析的印象深刻,簡直像個工程師。這位全球最大酒商台灣分公司第一位台籍總經理王孝倫,過去的確是位電子工程師。 退伍後,他在製造業工作幾年之後轉換跑道,一九九五年在菸草公司應徵了市場業務一職,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王孝倫花了兩年的時間調整自己,努力達到公司要求的KPI,升遷一路順遂。 幾年後,有個中階主管的缺,他自認表現亮眼,但最後升官的卻是另一位同事。 「這件事情我整整反省了半年,思考為什麼高層會做這樣的決定。」他得到的結論是:「在自己位置上時,必須把標準往上提高一階,並且時時問自己,『我這麼做,老闆會不會覺得我很好?』這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他過去一直忘了從公司的角度看自己。 於是他訂定了新的做事原則,也讓他在工作上大幅進步,十年任職中從最基層的業務,一路升到通路經理,十年升官七次。此時他轉換跑道,到酒商帝亞吉歐擔任區經理。
了解客戶 注意市場變化 「酒是替代性很高的商品,消費者會因為不同的場合與對象,有不同的選擇;加上台灣又是全球第三大威士忌消費國,每家酒商都有自己的策略,因此銷售數字變化相當大,須全心投入在客戶身上,直接去了解市場變化與客戶的想法。」王孝倫很快就抓到竅門,並全心投入。 戰鬥個性鮮明的王孝倫只花了八年,在一四年,從帝亞吉歐的區經理爬上總經理,他也是第一位由台灣內部升任的總經理,改變了過去由總部直接調任其他地區高層來管理的慣例。 王孝倫上任一年多,根據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的零售調查,約翰走路(Johnnie Walker)零售營業額較同期成長○.九%。 而英國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公司(IWSR)報告則指出,約翰走路一四年台灣總銷售量為二十五萬一千箱,為台灣調合威士忌銷售之冠;以一五年酒類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整體有四%衰退的狀況來看,台灣分公司銷售成績相當亮眼。 「魔鬼藏在細節裡,帝亞吉歐是個架構完整的組織,想要成長與改變,就要在細節上執行得更徹底。」王孝倫說。 經歷兩任總經理領導風格差異的行銷總監張維揚便表示:「前任總經理是行銷背景出身,思考縝密,會不斷與同事辯證與思考,較為宏觀與沉穩;現任總經理是本地 基層業務背景出身,與同事間沒有距離,且對市場動態瞭若指掌。」張維揚說:「一般新上任的總經理,通常都需要花一至三年的時間了解台灣市場,但現任總經理 一上任便很上手。每周業務會議或與經銷商會議時,也都親自參與,與業務同仁並肩作戰,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王孝倫表示,他的作法是先從內部開始改變。由 於自己對公司有相當的了解,與各部門溝通上相對簡單很多,他針對每個部門做了大幅的修正,除了嚴格要求每個部門執行的細節、將自己部門最大的優點展現出來 以外,也想方法激勵員工在能力上有更好的突破。
改變內部 展現部門強項 王孝倫親臨現場的認真態度,對於台灣帝亞吉歐有著相當正面的轉變。例如一五年九月十六日,帝亞吉歐總部發表了最新的約翰走路新形象,除了過去大家所熟知的 keep walking之外,又注入了「Joy Will Take You Further」,並在全球各大媒體以廣告、YouTube上傳微電影等方式,不斷進行新形象在概念上的定義。 然而對於這個跨越兩個世紀的品牌,世代銜接的問題必然存在,帝亞吉歐又如何讓這個老牌子能在新生代中持續存在,而且地位不曾動搖? 「約翰走路一直都是前進的象徵,上個世代全球都經歷了戰爭的動盪,和平後,keep going就是一個正面又積極的態度。新的世紀中,我們發現在過程中獲得快樂,才會走得更遠。因此這個世紀約翰走路的品牌核心理念,我們希望融入『Joy Will Take You Further』,像這次我們最新拍攝的微電影中,就邀集了十位在全球各地各個領域上有成就的人,例如英國冠軍賽車手Jenson Button,葛萊美獎得主美國OK GO樂團、中國影后趙薇,以及英國影星裘德洛等,藉著影片傳達,他們儘管遭遇各種困難,卻仍舊面對問題,迎向未知,也是我們希望為這兩百年的調合工藝注入 的新活力。」但是未來酒類市場應該會越趨複雜與競爭,專家們對一六年的全球經濟復甦也不抱過大期望,他會怎麼應戰?王孝倫說:「約翰走路從進入台灣烈酒市 場開始,經銷與末端售價幾乎都能維持穩定,這在台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是非常難得的。未來我們的策略,應該也如同此次的最新形象概念一樣:保持快樂、感謝的 心,自信地努力往前衝。」 王孝倫
出生:1971年 現職:帝亞吉歐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經歷:英國BAT菸草公司通路經理學歷: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 婚姻:未婚 官階躍進心法 王孝倫大公開 1. 掌握關鍵數字: 掌握公司所有部門的關鍵數字,並牢記腦海中,方便與各部門溝通。
2. 隨時換位思考: 不要以現況為滿足,事情告一段落時,便要站在主管立場,審視自己的做事方式。
3. 永遠站在第一線: 親臨販售現場,與消費者及經銷商面對面,確實了解消費者喜好。
4. 激發同仁潛力: 就同單位同事們現有的能力,協助做更大的突破。
整理:高靜玉
撰文 / 高靜玉 |
美國大文豪愛默生曾說:「世界會讓路給有方向的人!」職涯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名商專畢業生,以漢堡店的基層作為起點。儘管起點低,為何他會比別人爬得高? PUMA台灣區總經理於保羅,憑著「三十五歲前當上總經理」的志氣,留下職場奮鬥的印記。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有一首著名的詩是這樣寫著:「黃樹林裡有兩條分叉路,而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那一條,使得一切多麼的不同!」職場就如同進入了一處容易讓人迷路的樹林,你常常得面臨要走哪一條路的抉擇。抉擇不是件容易的事,碧草如茵、平順好走的路未必不好,但卻可能是人生的「舒適圈陷阱」。人跡罕至、布滿荊棘的路看似不好走,但卻可能是通往成功之路。 興趣比待遇重要 放棄速食業高薪,轉從基層業務做起知名運動品牌PUMA台灣兼香港兩地區總經理於保羅,他總是選較難的路走。選擇的當下,讓他看起來像個傻瓜。然而,這當中蘊藏的職涯考量智慧,卻具有耐人尋味的啟發。 一九八○年代,速食產業和航空業是年輕人職涯熱門選項,於保羅從台北商專企管科畢業,當兵退伍後,追隨潮流進入「哈帝漢堡」擔任儲備幹部。他從打掃內、外場職位開始做起,從儲備幹部、襄理、副理升到店經理,僅花了兩年的時間。 就在他準備被拔擢成區督導之前,他已是管理近百人、月薪四萬元以上的店經理,於保羅卻在此時遇上了一個機會:「朋友告訴我,有一家代理國際名品的貿易商瑞士海外公司在找業務員ㄟ,月薪一萬九千元,要不要去應徵!」一邊是管理近百人的管理職、月薪四萬元,而且還有機會進一步登上區督導高位,另一邊是基層業務員,月薪是一萬九千元。大部分會「計算」的人,會挑哪一個工作,答案應該顯而易見。 然而,於保羅卻有不一樣的思考。他說:「當時我才二十五歲,職涯還長得很,應該有很多可能性,不想就在速食業定下來。」「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我很嚮往精品業,對國際貿易也躍躍欲試,覺得這一定是個很棒的挑戰與歷練。」至於薪資的落差,於保羅是這麼看的:「待遇是重要沒錯,但做有興趣、可以累積經驗、學習到更專業技能的工作,對一個年輕人,應該比待遇更重要吧!當時我還沒有家庭負擔,自己過得去就好了。」「我要的是經驗累積,前一份工作那麼快變成主管,我覺得太早,所以想從頭開始。」「就傾聽自己內心熱情所在的聲音,不要想太多,往前衝吧!」 把業務流程摸透 對職場技能「貪心」,是升遷最佳動機進入瑞士海外公司,於保羅被分派到批發業務。所謂批發業務,是指與店家接洽聯繫,類似於今日的B2B業務性質。做了兩年,於保羅自認為已經熟悉這塊業務,他主動向主管爭取管理店面的「零售業務」經驗,企圖更直接地接近終端消費者,把精品產業的業務流程摸透。 有人可能會認為於保羅犯了台語俗諺「吃碗內,看碗外」的貪心毛病,問題是,對一個奮發向上的職場鬥士而言,身處在一個產業,想要具有更高視野,獲得更好的升遷機會,對相關領域業務保持學習、探索的「貪心」,往往是最強的成就動機! 於保羅說,「我每次換工作時都會想,這個工作做了,對我未來有什麼幫助。例如我要做主管,我需要什麼經驗,所以我從業務開始,下一階段你欠缺什麼,你要留意那方面的機會。」於保羅雖把自己的零售業務搞得有聲有色,然而,一名成功者總是有很強的反省能力,即使在別人的掌聲中也能看見自己的不足! 「我在瑞士海外公司逐漸往上爬,成為中間幹部,與高層接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他感嘆:「外語能力在外商公司很重要,當時公司的高階主管多是瑞士人、德國人,英語講不好就不被認同,阻礙向上發展機會。」公司只要有新的品牌經理職缺,多是交給毫無經驗,卻沾過洋墨水的海歸派(海外留學歸國學生),他說:「你會覺得鬱卒,我不是能力不好,卻總是沒辦法被肯定。」於是,於保羅二十八歲那年,辭去待了四年之久的瑞士海外公司工作,到美國紐約求學,與二十多歲的年輕小伙子一同拿學士學位!「我離開瑞士海外公司時,老闆勸我,與其花這麼多錢和時間,不如待在公司多熬幾年,也能爬到高階。」「但是對我來說,學歷、經歷這種東西是一輩子帶著走,你在這家公司,只是給你這樣的工作經驗。」 訂出心中的目標 補足專業能力,為自己的職涯拼拼圖就像拼拼圖,於保羅為他的職涯,陸續補上的專業(屈就低薪轉到貿易公司)、實務(批發與零售)以及外語及學歷上的種種不足。他特別提及長輩的一句話起了關鍵作用,他對我說:「保羅啊,衡量一個人在職涯上能不能有番大作為,就看他能不能在三十五歲前當到總經理!」「當時我覺得不太可能,但心裡卻暗暗地把它當一個目標。」從美國拿到會計學學位後,於保羅回老東家瑞士海外公司擔任瑞士精品BALLY的零售經理,接著跳槽到英國著名男性時尚品牌dunhill,兼任零售與批發主管一職,完成邁向總經理的最後一哩路。 三十五歲那年,美國休閒品牌Tommy Hilfiger剛進入台灣,於保羅被獵人頭公司挖角,應徵成為台灣區總經理。 他花四年的時間,讓Tommy Hilfiger從零開始,到他離職前擁有約三十個專櫃,營收達三億元左右。 不到四十歲的於保羅已是一家精品集團台灣區總經理,而且業務蒸蒸日上。「當時的我,連自己也覺得自己很行。」如同《聖經》所說的:驕傲在毀壞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於保羅怎也沒想到,接二連三的挫敗,竟從這個時候開始等著他。 在獵人頭公司挖角下,於保羅跳槽到新加坡精品集團,擔任台灣區總經理。「F J Benjamin是比Tommy Hilfiger更早好幾年進入台灣的外商,我接的時候業績正走下坡。我想以我的能力一定可以振衰起敝的!」 跌倒後再站起來 催生螢光夜跑,引發亞洲連鎖效應於保羅無奈地表示,「但結果證明我沒那麼行,我還是無法挽回下滑的業績。」「最後,上頭找我去談,指示台灣區必須走上組織重整一路!」而重整就是我待在這家公司「最後的任務」。於保羅在完成最後的任務之後,選擇離去。 離開F J Benjamin才只是挫敗的序幕而已!於保羅興起創業念頭,與朋友共同引進美國知名內衣品牌Jockey,幾乎投入所有積蓄,苦撐三年後,血本無歸,黯然退出公司。 「那是他最沮喪的時刻,但我對他的能力從未懷疑過!」於保羅的妻子、同時也是義大利精品Salvatore Ferragamo總經理的張憶芝表示。她接著說:「我相信上帝不會餓死我們,就算沒錢,也可以去不會排斥中年人的麥當勞打工。」機會永遠會再度交到奮戰不懈的人手上。四十四歲,於保羅再度被獵人頭公司找上,成為PUMA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台灣最夯的「夜間馬拉松」,參賽者高達一萬八千人的「PUMA螢光夜跑」正是由他催生,甚至引發「亞洲連鎖效應」,連馬來西亞、新加坡區PUMA都相繼效法! 「PUMA螢光夜跑人數在全台灣可以排前五名,而且夜間馬拉松在台灣算很獨特!」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副理事長郭豐州分析。 PUMA螢光夜跑參賽人數從○七年的一千人增加到去年總參賽人數一萬八千人,旗下Running 系列產品,貢獻營收從二%晉升到四○%,成績斐然,去年PUMA德國總部將於保羅晉升為台灣區兼香港總經理。 美國名作家愛默生曾說過,「The world makes way for the man who knows where he is going. (世界會讓路給有方向的人)」於保羅的職場奮鬥記,為這句話下了最佳注腳! 於保羅 出生:1963年 現職:PUMA台灣兼香港總經理經歷:Tommy Hilfiger總經理、dunhill批發經理、 哈帝漢堡儲備幹部 學歷:台北商專、 美國佩斯大學 會計學士學位 於保羅幸福小錦囊 傾聽內心的渴望,選擇有興趣的工作比好的待遇更重要。 勇敢向上司爭取機會,不放棄每次能夠歷練的機會。 訂定職場遠期目標,全世界都會合起來幫助你實現夢想。 傾聽自己內心熱情所在的聲音,不要想太多,往前衝吧。 於保羅(前排左三)帶動螢光夜跑風氣,PUMA10年來參賽人數飆升近20倍。 撰文 / 黃家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