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定格服装创业 越另类越赚钱

1 : GS(14)@2010-10-02 12:38:0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30/154015.html
 在服装界,9月是个忙碌的季节。纽约时装周刚刚结束,伦敦这边又华丽开走。在国际时尚的舞台上,东方元素一直是设计师们百用不厌的经典。纵观中国服装市场,紧跟低碳经济的步伐,创业思路在复古与创新之间游走自如。既有时尚潮人大胆的手绘T恤,也有中规中矩的定制职业套装,更有雷人小伙在网上卖起了内衣。  塑料风潮带来低碳着装新主张
  在今年的南非世界杯上,NIKE利用废旧塑料很有创意地制造出了更轻更薄的比赛用服。NIKE从全世界回收了1300万个塑料瓶,溶解后制成可以做生产服装的纱线。无独有偶,Dolce&Gabbana凭借一个设计灵感,把一个大号的垃圾袋变化出30款不同的服装。用垃圾袋就能DIY塑料晚礼服,时尚潮流再也不必花上千元去购买。时尚圈里的"塑料风潮"不仅带来低碳着装新主张,更是创业的金点子。
  手绘服装"钱"景看好
  无论今年流行的服饰适不适合你,毫无疑问,肯定有会人与你“撞衫”。面对千篇一律的休闲服饰,订做个性化、标新立异的服饰已经成为生活时尚的体现。运用手工绘画进行自我改良的个性服饰受到时下年轻人的追捧,不管是T恤、鞋子、帽子还是包包,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用特色吸引眼球的同时,更成为年轻人充分展示个性的方式。
  网络订制明星服饰
  几年前,动漫的流行刮起了一股动漫服饰流行风,其服饰的高利润吸引了众多商家介入,形成了动漫星城这样的动漫服饰批发零售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从最初的仿制,逐渐走向了自有风格,由华丽的宫廷风格向生活化、平民化演变。明星服饰的平民化,正好给明星服饰订制创造了环境。时下在年轻群体中十分流行的电视剧、明星服饰网络订制由此而催生。
  卡通服饰围捕85后消费
  今年夏天,美邦服饰推出的卡通系列T恤产品MTEE。截至今年8月,MTEE系列服装累计销售量已近300万件。几乎可以肯定,卡通T恤成了服饰行业上半年最闪亮的明星。马达加斯加、HelloKitty、黑猫警长等多款T恤的动销率(售罄率)都在90%以上。这说明市场对卡通服饰的接受度相当高。早在2009年,美邦大打"变形金刚"动漫牌,4个月卖出100余万件T恤。卡通已经成为服装行业的新风尚。
  定制女性职业套装
  选择专门制作女性职业套装,既有一个巨大市场,又能避开服装行业激烈的竞争。市场调查发现,在保险、房产汽车销售、酒店等行业中,对女性职业套装的需求量都很大,但是长久以来,这些行业使用的女性职业套装不是质量一般,就是款式缺乏区别性和创新性。这样的职业装显然无法满足女性白领的着装要求。针对各个行业设计女性职业套装,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70

酷绅服装:个性定制三项“密码”

1 : GS(14)@2010-10-09 20:25:43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08/155010.html
 用电子商务解决个性化定制和标准化生产的矛盾。  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量体裁衣、服装个性化定制已经渐行渐远,但这种需求却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男装,看上去标准化的品类其实很难满足个性化人群的需求。但因为这种零散的需求很难形成规模,这些个性化定制被成衣生产企业主动抛弃了。
  怎么才能把海量个性化集成起来,形成规模,并用较低成本实现生产,这一直是服装行业摸索的方向。北京酷绅服装有限公司(下称“酷绅”)总经理黄岳南经过十年的摸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一套虚拟量体裁衣的方法,解决了海量个性化的规模生产问题。
  量体裁衣成定制软肋
  王涛是一位公司中层,身高170厘米的他体重超过80公斤。他平时最大的苦恼是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尤其是正装衬衫,不是袖子过长,就是肚子太紧。最近他发现了一个名为型牌男装的定制网站,可以为自己这种体型的人定制服装。他试着在网站上输入自己量得的三个数据,订了一件衬衫。两周后他收到的衬衫果然很合适。自然,王涛成为该网站的忠实用户。“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因为平时很难买到合适的,所以就固定在这儿买了。”王涛表示。
  黄岳南介绍,生活中像王涛这样属于特殊体型的人群占到了总人群的7%,还有部分体型标准的人也有颜色和款式上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但他们的这部分需求在现实中往往被成衣生产企业放弃了。因为这种个性化需求量并不大,企业掌握不好生产量就容易形成库存。传统成衣企业更愿意把服装号型和颜色集中在最宽众的人群上。
  有需要自然就有商机,关键是如何低成本地实现生产。男装的个性化需求催生了一些个性化定制的公司。定制往往需要量体裁衣,而量体裁衣就需要开设实体店。可是如果实体店太偏僻,则无法体现高档定制的档次。于是,市场上的男装定制往往开在高档商圈或者写字楼区,而地租的高昂使得成本不得不均摊进服装中。恶性循环是,高价格又使得店面顾客很难形成规模,没有规模无论在面料采购还是打版或者是人工上都无法形成优势,最重要的是没有规模的订单而在一些小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品质很难有保障。于是,目前量体裁衣的定制要么就走向手工定制、奢侈消费的小众路线,要么就以低品质而勉强维持。
  数据库分析提炼“密码”
  酷绅服装是北京最大的团体服装定制企业之一,每年接到许多机构团体工装的上门量体裁衣业务。团体定制业务虽然稳定,毛利率却不高,竞争也非常激烈。黄岳南一直想转型做个人服装定制。可是个人定制怎么才能解决量体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后来,黄岳南看到一篇服装学院的教授写的文章,批评现在的成衣制造企业。文章认为,人的体型千差万别,但服装的号型却只有几个,不可能人人都合体。文章还给出了调查数据,以男装为例,商场里有64%的人可以买到合体服装,29%的人在商场买衣服只是将就能穿,另有7%根本买不到合体的服装。
  文章启发了黄岳南:既然现在有的服装号型偏少,多做一些号型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可是问题又来了:多做号型必然意味着SKU(最小库存计量单位)的增加,也必然面临着渠道成本和库存风险的增加。传统渠道的路肯定行不通。
  那就走互联网渠道!黄岳南建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开始进行个性化男装定制,他还给这个网络品牌起名为“型牌”。通过电子商务个性化定制是个不错的路线,但是目前互联网上的个性化定制还大多数停留于在T恤上印上用户选择的个性化图案,或者在服装上绣上名字等浅层次个性化阶段。而黄岳南想解决的是量体裁衣的问题。让顾客自己量体显然不现实,在黄岳南提供的团体定制量体数据单上《中国经营报》记者看到,一件简单的工装,就有十几项数据,领围、肩宽、胸围、袖长等等,让非专业的顾客把这些数据一 一测量出来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经过十几年的团体服装定制,黄岳南累积了100多万量体数据。黄岳南开始系统分析这些数据,把这些数据矩阵化,最后找出三个最简单的数据,用这三个数据去对应其他的十几项量体数据。以衬衫为例,用户只需要量出身高、领围、净胸围(要是肚围比胸围大则以肚围为准)就可以了。这对于用户就简单了,除了身高数据,用户只需要找出所量部位最粗的位置量出数据就可以了。用户把数据输入定制页面后,在前台和后台就生成了一个号型,这个号型在后台自动对应专业量体人士所需要的十几个其他数据。
  经过测算,这三个数据的不同组合出来的服装号型达到了1000多个,可以做到98%的人着装合适。这个比例是经过多年服装生产积累得来了的。黄岳南把这种方法叫作密码定制法,用户用三个简单的数字就对应了后台各种专业的量体数据,实现了虚拟量体。
  海量个性化的标准化生产
  互联网的特点是能整合海量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黄岳南看来,个性化的需求都需要标准化和规模化实现,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保障品质。
  记者在酷绅的打版间看到,前台顾客输入三个数据在后台生成的十几个数据都会出现在打版师的电脑里。根据这些数据,自动化裁床将布料裁成服装的各个部分,每片布料上都已经画好缝线的位置,流水线上的工人只需要按照缝线位置生产就可以了。
  黄岳南表示,这样的工作流程对于流水线的工人来说,无所谓个性化和非个性化。目前,通过型牌网站接收的订单每个月都在翻番。最初订单少时,只需要将这些订单加入流水线就可以了。随着订单量的加大,可能会开新的生产线。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型牌男装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面料供应商。黄岳南指着样版间的几个花色的衬衫告诉记者,这种面料和花色的衬衫在商场里定价至少在2000元以上。目前,型牌把各种面料商资源整合起来,甚至还可以给用户免费邮寄面料小样供顾客选择。那些在市场上买不到的颜色和款式都能在型牌网站上实现。
  当然,这样的生产过程使型牌的单价并不低,每件单价在300元~800元不等。但是令黄岳南欣喜的是,顾客的黏性非常高。网站建立不到一年,没有做任何推广,如前文所述王涛已经在型牌网站上消费了几千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73

NE·TIGER定制服装的“奢侈”级供应链

1 : GS(14)@2010-11-20 18:03:28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0/168292.html
    从戛纳电影节到中国国际时装周,穿过东北虎高级定制礼服的明星数不胜数,这些高级华服的创造者张志峰一直很低调地经营着NE·TIGER高级定制事业。
               
           从戛纳电影节到中国国际时装周,穿过东北虎高级定制礼服的明星数不胜数,这些高级华服的创造者张志峰一直很低调地经营着NE·TIGER高级定制事业。与标准批量生产的服装不同,高级服装定制从设计到打版、制样再到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都有其独特的供应链流程管理。
  而通过采访,我们也见证了明星们身上那些独一无二的高级礼服是如何制造出炉的。
  把制衣车间搬进会所
  “会所分为3个空间,一个是展示厅,一个是设计室,最忙碌的部分则是打版和制衣车间。对于标准化生产的批量服装品牌而言,将这3部分合并办公显然是不可能的。”
  北京,王府井写字楼,一个数百平方米的空间——很难想象,这样的闹市里隐藏着NE·TIGER的豪华会所,没有太多的生产线,只有几间打版制衣车间。
  NE·TIGER目前是中国最大一家从事华服定制的企业。由于华服定制的价格从几万到数十万不等,其目标客户基本上都是中国的影视明星和注重穿着的富豪级人物。也正是由于如此,定制服装最大的问题就是既要做到制作环节随时沟通修改,比如,设计师要随时与打版师和车工保持沟通,并指导工艺,又要让客户登门时随时了解到服装的制作流程、工艺和工序,还要适当地控制成本。
  通常,客户在重大场合,需要穿着华服之前,要提前3个月预订。而这中间完整的定制过程会历时两个月,所有预约的客人都首先会收到定制流程通知书:通知书上会有根据其需要所建议的定制流程,一般分为:初次见面、再次见面和试衣三个步骤。初次见面时,客人将通过面谈,选择款式、面料。设计师将客户的要求制成草图交给制版师傅考虑技术细节。从色彩、质地、完整型性及后续处理几个方面来确定与创意相吻合的面料及辅料。
  再次见面的时候客人就会见到NE·TIGER的设计师、工艺师等,这时候客人就能看到成果图样并试穿初次制作出的白坯样衣及高级定制礼服半成品,就在这第一次试身的时候,客人将与设计师、工艺师沟通进行修改。而最后再次到来客人就可以试穿高级定制礼服成品了。据记者了解,NE·TIGER的会员有6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少则做5到6套衣服多则做十几套甚至几十套。
  记者在北京王府井的NE·TIGER看到,会所分为3个空间,一个是展示厅,一个是设计室,最忙碌的部分则是打版和制衣车间。对于标准化生产的批量服装品牌而言,将这3部分合并办公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华服的打版和制作间内,人形模特被分为3个号码4、6、8号,当客户确定好样衣后,设计师会为客户进行细致地量体,然后在人形模特身上,进行薄厚贴布,最终把人形模特“克隆”成客户的身形。
  这些“模特”站在制作间里,最终形成一种很有趣的画面,有的小巧纤细,有的腰身臃肿,面对不同的制作者,人形模特慢慢地穿上华服。在批量生产的工厂中很难看到这样精细制版的场景。
  但是,客户第二次来到会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件华服成品,而是一件由白布制成的样衣。由于华服所用面料极为昂贵,因此用普通面料制作样衣可以让客户再次设计和精确修改节约成本。
  专门团队把控民间艺人
  “同一个主题,民间艺人每次绣的颜色都不一致,每次绣的图案也会随着自己的灵感而改动。这样时常会出现与整件衣服的色彩和主题甚至款式不相符的局面。”
  事实上,对于定制服装的流程而言,最难把控的不是机器而是人。华服与普通的晚礼服不同,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中国元素。此外,设计师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在原有样衣的基础上,为华服增添个人元素。
  而对于高级华服定制而言,带有中国元素的绣片是整件服装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体现附加值的所在。华服上的刺绣多数是由民间艺人在绣片上完成刺绣,再将绣片缝制在衣服上。为了保持刺绣的原汁原味,设计师会给民间艺人一定的制作空间——可以在家中完成刺绣,在色彩搭配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是,很快,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同一个主题,民间艺人每次绣的颜色都不一致,每次绣的图案也会随着自己的灵感而改动。这样时常会出现与整件衣服的色彩和主题甚至款式不相符的状况。
  对于高级服装定制而言,“人力”的成本无疑是最高的,“为了2011春夏高级定制华服系列的发布,我们创新了具有千年古羌韵味的羌绣,为此我先后两次前往汶川羌寨。”NE·TIGER2011年的设计主题是天干地支,引入了羌族的刺绣工艺。设计师在与顾客达成设计一致意见后,就要向远在四川的羌寨下达刺绣设计方案,随后,民间艺人会根据北京设计师的想法,绣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张志峰在设计中,一直在强调手工刺绣,这样可以保持刺绣的原汁原味,避免工业化的雷同。
  然而,在整个定制流程中,与民间手工艺人的沟通成为了最难把控的环节。
  “我冒着公路塌方的危险,去汶川羌寨,做的事情,就是沟通工作。”张志峰说。
  NE·TIGER的工作人员,先是在羌寨找到了刺绣手工艺最好的老艺人。她们为NE·TIGER组织起了一支刺绣队伍,按照订单进行刺绣。
  “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些民间艺人对羌绣的观念。”张志峰说,“这些民间艺人已经从事刺绣很多年了,但是他们的刺绣作品多数是旅游纪念品,非常粗糙。我最先要告诉他们的是,我们要的是精品,这一理念的灌输也非易事。”
  于是,东北虎皮草支付给这些老艺人更多的制作费用,希望他们能够绣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但仍旧很难,老艺人们会觉得很奇怪,她们认为唯有慢慢绣,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对于高级服装定制,“精细是非常重要的,我一再告诉他们,要保留粗狂的风格,但是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更加精细地处理。对这一点,他们很难理解。”
  这些民间手工艺人,往往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并不识字,甚至不会看图纸,“于是,我们把图纸给了他们,技术差一点的人,并不懂得在刺绣的时候放大图案,比例常常出错。”张志峰经常为此头痛,“后来,干脆我们从北京快递寄去同样比例的图纸,甚至连刺绣的框架都已打印出来了。”但是,这也不能足以解决问题,在刺绣配色上,还是经常出错,为此,公司要承担很大的损失。此外,在山区快递物流等环节上,也不尽如人意。
  最后,张志峰做出了成本最高的决定——成立专门的团队,负责绣片的流程管理。“我们会有专人定期登门拜访老艺人,对他们的刺绣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仅能够把控绣片品质,还能够把控绣片的制作时间。”由于民间艺人只在自己的家中完成工作,因此,工作团队得逐一前往老艺人家中,才能实现最直接的沟通。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NE·TIGER2011春夏高级定制华服系列刚一发布,十几份订单便递到了张志峰手中。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看过时装秀后,给了张志峰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位小提琴家喜欢穿着华服演出,因为华服上的刺绣能让他在拉小提琴的时候,手臂动作更加优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89

动漫服装厂 开业3年月入10万

1 : GS(14)@2010-12-10 17:37:3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0/172984.html

    随着动漫在我国市场的逐渐火爆,很多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行业,付乘龙正是看到这个巨商机,他的动漫服装厂员工不足10人,却月接订单数百份,月销售额近十万元。
               
           
   随着动漫在我国市场的逐渐火爆,很多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行业,付乘龙正是看到这个巨商机,他的动漫服装厂员工不足10人,却月接订单数百份,月销售额近十万元。
  员工都是“动漫迷”
  付乘龙说,自己也是日本动漫的忠实“粉丝”。
  “之前只是单纯喜欢,因为动漫交了很多朋友。最近几年动漫展越来越多,‘coser(扮演者)’们对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的付乘龙,于2007年底投资建厂,他的动漫服装厂,位于武昌民主路的一处民巷。
  “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岁。”付乘龙说,是动漫让自己和员工们走到了一起。“年轻人思路开阔,许多新点子用在设计上,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开业至今,最多的时候一天赶制服装上万件。
  用“专业精神”做生意
  “做动漫生意,既要真心热爱,又要有专业精神。”付乘龙认为,正是因为对动漫比较感兴趣,才会考虑开发动漫服装市场。
  “传统服装厂对动漫缺乏了解,只求样式和颜色符合订单要求。”付乘龙说,自己的团队有专人负责研究动漫资讯。制作中,不但会顾及服装的面料,还会在设计上与客户反复沟通。
  “接到订单后,采购、设计、生产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动漫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每个环节都要尽力做好。”收集订单、赶制服装、订购面料,付乘龙一天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5个小时,他笑言:“有时候感觉像是在坐牢。”
  据付乘龙介绍,服装厂主要通过网络接客户订单。目前,厂的外文网已经上线,正在进行宣传推广。“网络推广的成本不高,与国外服装相比,我们在价格上有优势,想尝试开拓海外市场。”
  店面数据:
  前期投入:2万元(主要用于设备采购)
  每月房租:1000元
  每月支出:约3万元(包括原料采购、物业、水电、员工工资)
  每月收入:营业额约10万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81

以賣服裝方式賣家具 車建新擁百億元身價 小木匠變身中國家具通路大王

1 : GS(14)@2010-12-17 17:43:55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2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22

人民幣貶值 重創航空航運業 紡織服裝出口 暫獲「喘息」

1 : GS(14)@2014-05-07 14:24: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7/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年初人行為了對抗熱錢,擴大了人民幣匯率波幅。但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在人行和市場一眾參與者始料不及之時,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首季人民幣兌美元貶值2.6%,令持有大量美元債的航空、航運等企業首季業績幾近全線見紅,令本已低迷的市更顯蕭條。相反,連年受匯兌損失困擾的紡織、服裝等出口型企業則獲得短暫的「喘息」。

航空業近年因環球經濟波動,經營利潤已大幅下滑。由於需要大量美元購買飛機設備,航企擁有大量美元債,國航(0753)、南航(1055)和東航(0670)這國內三大航空公司的美元債佔總債務比率均超過七成。 往年幸得人民幣升值,匯兌收益很大程度掩蓋了航企經營業務虧損的事實,但今年首季情發生大逆轉,可謂「冰火兩重天」。

南航財務費用激增150倍

以南航為例,去年由於票價下跌等市場因素,全年經營利潤按年大跌七成。但由於人民幣升值令匯兌收益從2012年2.67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9億元,拉動去年純利僅按年跌24%。但今年首季,由於人民幣貶值,財務費用從去年首季的900萬元,激增150倍至今年13.75億元,導致由盈轉虧,從去年首季賺5700萬元,到今年蝕3億元。東航今年首季財務費用按年增6倍,令虧損擴大56%至2億元。在三大航中美債佔比最小的國航,是首季唯一錄得盈利的航企,其副總裁樊澄早前表示目前貶值風險可控,國航自去年起逐步增加人民幣債比例,以減低風險。

有歐資航空分析員表示,若撇除匯兌收益的影響,今年首季內地三大航的核心盈利有所改善。從行業狀來看,儘管票價仍未見回升,但載客量均錄得約一成的按年增幅。全年來看,市場氣氛預計會繼續好轉,人民幣貶值成為今年航空業最大的風險。

中集首季外匯合約巨虧3.6億

同樣需求大舉美債的航運公司亦是人民幣貶值的重災區。中集集團(2039)首季因外匯遠期合約巨虧3.6億元,拖累公司純利按年跌42%至1.28億元。中國遠洋(1919)亦由於匯兌損失,財務費用亦按年升五成至7.77億元。此外,在內地有業務的零售商,亦受到人民幣貶值的衝擊。佐丹奴(0709)星期一發盈警,稱由於人民幣及東南亞貨幣貶值,以及當地需求持續疲弱,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將大減。不過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就認為,人民幣短期內雖然會持續貶值,但幅度不大,「年初至今,也僅是跌不足4%,若零售商盈利大跌,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更大」。

明報記者 魏嘉儀、廖毅然
2 : GS(14)@2014-05-07 14:29: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7/news/ec_eca2.htm



人幣低位反彈0.5% 料續貶值


2014年5月7日





【明報專訊】人民幣連跌數月,自5月起出現反彈象。但有分析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趨勢在短期內仍會維持,年內難升破「6」大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年初至4月底,累計貶值3.3%。但5月以來出現反彈,累升0.5%,最新報價6.2265。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人民幣單邊升值已經持續多年,年初人行擴大匯率波幅,市場短期內必會通過調整匯價來平衡供求關係,預計未來數月人民幣仍會持續貶值。


另外,他認為由於資本帳和往來帳均仍有盈餘,宏觀經濟亦算良好,預料人行暫不會干預,預計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將會在6.2至6.25範圍波動,但升破6就缺乏動力。人民幣貶值對相關行業的盈利衝擊已有所顯現,但從本周一落幕的廣交會成績來看,對出口企業的利好效應未如想像中強勁。





據主辦單位統計,今屆廣交會與會採購商只錄得18.8萬人左右,按年減少7.23%,成交額更按年大跌12.64%至1912億元人民幣。主要交易國家方面,歐盟與日本等傳統市場成交額錄得微跌,顯示復蘇乏力,新興市場需求亦疲軟,金磚四國成交額按年下降近13%。有參展商家表示,人民幣貶值雖緩衝了訂單價格壓力,但匯率未來走勢未明,在擔心下半年會反彈升值的考慮下不敢大幅加價,貶值利好難體現。

工業總會﹕減成本效果微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指出,目前港商手頭訂單沿用去年底匯率,「估計最快要到6月談新一輪訂單時才會體現好處,但前提是要繼續貶值到那時候」。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則表示,最低工資一加就是雙位數,人民幣至今只貶值3%左右,對減輕港商成本的效果很輕微。
3 : GS(14)@2014-05-07 14:30: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7/news/ec_eca3.htm
內房外債高企 小心踩「地雷」


2014年5月7日






【明報專訊】航空、航運等行業已相繼發布首季業績,受人民幣的影響已為市場所了解。相比之下,沒有發布季度業績的內房股,由於外債比例漸增,對市場來說是個地雷。


過去兩年內地政府對房地產實施調控措施,迫使它們「走出去」借外債,當中主要為美元。





恒大外債佔比 去年增至20%

以恒大地產(3333)為例,其美元借貸佔總數的比例,便由2012年的14%,增至去年的20%,但集團仍然沒有訂立任何重大遠期外匯合約,以對其外匯風險。

LGT皇家銀行(香港)首席投資策略師Stephen Corry便指出,愈來愈多內房企業尋求外債,將會受人民幣貶值所拖累。不過,他認為內房股近期表現差更多是因為內地房產市場疲弱,而且由於普遍已下跌不少,股價已達到合理水平。

除運輸、石油、零售及內房外。

建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指出,人民幣貶值對紙業股亦有影響,因為紙業股的外債亦普遍較高,而且原材料如紙漿等主要依賴進口。

不過,業務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則受惠人民幣貶值。以紡織股為例,申州國際(2313)以採購國內棉花為主,近年承受人民幣升值壓力,但今年將有所紓緩。Stephen Corry亦指出,過去常出現匯兌虧損的利豐(0494),由於向內地採購再出口歐美為主,因此會是人民幣貶值的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21

不能減價 本地服裝陷兩難

1 : GS(14)@2014-08-15 10:04:1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15/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本港服裝零售品牌近年面對貴租及外國快銷品牌激烈競爭的雙重夾擊,除了佐丹奴大嘆被租金逼到關舖,其他本港品牌如思捷(0330)和堡獅龍(0592)均面臨門店增長放緩甚至逐步萎縮。有分析稱本港服裝品牌的營業額和毛利率同步下降,處於「賺不到錢,又不能減價促銷」的困境。

摩通:佐丹奴中港盈利續受壓

摩根大通報告稱,佐丹奴香港、內地等主要市場的盈利,中短期仍會受壓,消費意欲低、租金居高不下和亞洲貨幣貶值等因素暫見不到消退象。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佐丹奴的問題在於產品設計無特色,其中低價的定位亦有很多對手,加上一眾外資服裝品牌具競爭力強,導致佐丹奴無法順利度過零售業嚴冬。

「在行業低谷時期,業界常用的方法是減價促銷,但佐丹奴的毛利率已經持續下跌,一旦減價,銷量未必如願谷上去,但毛利率必定難看」,李惠嫻預期像佐丹奴這樣缺乏產品特色的品牌,在未來幾年的香港市場都會難捱。

分析:應力改善品牌結構

不過,李惠嫻稱,即使處於行業低谷,仍有企業見到改善趨勢,「I.T.(0999)經過大力清庫存和調整產品結構,已經初見成效」。她認為,市欠佳下,佐丹奴等本港品牌都應該力改善產品結構,如清晰產品定位和進軍中高端市場,才有可能突圍。但她表示這個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目前暫未見到佐丹奴、思捷等何時可出現轉折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058

利邦藉碧咸抗零售寒冬 注年輕智能元素 先推男童服裝

1 : GS(14)@2015-09-19 19:34:3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8/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中港零售市道持續疲弱,零售商要使出「渾身解數」渡過難關。擁有多個高檔男裝品牌的利邦(0891)日前宣布請來「萬人迷」碧咸助陣,旗下品牌Kent & Curwen可以使用碧咸商標推廣和銷售。利邦行政總裁高顯仁對本報稱,大約半年後將有新產品面世,首批產品可能會是男童服裝。

根據協議,Kent & Curwen產品在推廣、設計、製造及分銷過程中可以獨家使用碧咸商標。高顯仁稱,已經聘請了一批新的設計團隊,將會向「碧咸新品」注入更多年輕、智能的元素,例如採用冰棉(Ice Cotton)等新材料,以及在運動褲上附上監測身體指標的裝置等,均會在設計中考慮。

看重內地市場 或率先滬發布新產品

他表示,使用碧咸商標的產品,會陸續面向各年齡層,而首批產品可能會是男童服裝,但現時仍未最後確定。目前Kent & Curwen品牌在內地平均價格約2000元人民幣,未來的「碧咸系列」會維持相若水平。至於新產品發布時間表,他表示將會在約半年後向市場展示產品,真正可以在店鋪銷售,則需要近1年時間,「內地市場是Kent & Curwen很重視的市場,當碧咸新品面世時,可能會選擇率先在上海發布」。

高顯仁表示,從微博「粉絲」數字計算,碧咸在中國的粉絲超過500萬個,「而且碧咸是難得的一位獲得所有年齡層買家喜愛的明星」,很期待碧咸的「威力」可以令Kent & Curwen在內地的增長提速。他坦言現時中國市場的零售市道疲弱,Kent & Curwen在內地的店舖亦感受到零售寒冬的衝擊,「是次大中華區的零售市場放緩,並非短期調整,將會成為新常態,只有創新產品才能令品牌生存」。

碧咸全程參與 至少公開亮相10次

除了使用商標,高顯仁稱碧咸是全程參與,包括揀選產品、品牌定位等細節的探討,亦是品牌的形象大使。他笑稱為了令內地的粉絲有更多機會見到偶像,在未來3年碧咸將至少在內地的公開活動中亮相10次。除了公司新品的推介活動,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碧咸,亦可能會參加內地足球學校、慈善機構等的活動。

利邦旗下還有Gieves & Hawkes和Cerruti 1881等男裝品牌,但高顯仁表示暫時不考慮邀請碧咸和它們合作,因為相比之下Kent & Curwen的「英國血統」、更具運動氣息等特質,和碧咸的形象更合襯。

明報記者 魏嘉儀
2 : GS(14)@2015-09-19 19:34: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8/news/ec_ech2.htm
業主拒減租 港不開新店
  2015年9月18日

【明報專訊】萬人迷碧咸的加盟令利邦對逆市增長信心滿滿,未來2至3年計劃在全球建20間新店,網絡將擴展至大中華區以外,以捕捉內地客外游消費的新商機。不過,高顯仁稱暫時在香港沒有開店計劃,主因是業主不願和商戶「共渡難關」,堅持高昂的租金水平。

高顯仁表示,即使近期本港零售市道下滑,很多業主仍非常「tough(強硬)」,不願減租。他稱旗下品牌的店舖面積較細,抵抗貴租的承受力更大,有信心可以堅持不關舖,但沒有計劃再在香港開新店。現時考慮在中環置地廣場尋覓一個新的舖位,「純粹因為現時的舖位過細,影響客戶體驗」。

但在內地和海外市場,利邦仍積極尋找拓展機會。目前Kent & Curwen在大中華區共有113間店,他表示未來2至3年大部分新店將開在倫敦、米蘭、紐約等海外市場,但並非為吸引當地客源,而是瞄準內地人外遊增加的趨勢,希望吸引內地遊客在海外旅遊熱點亦購買Kent & Curwen的產品。

京滬機場開店 因內地經常誤點

內地市場方面,他稱新店的潛在選址將會在西部和北部的主要城市。另外,他笑稱發現另一個「抗周期的新商機」:在機場開店。他稱Kent & Curwen在香港機場的店舖錄得不錯的銷售表現,希望盡快在上海、北京等繁忙機場開店,「當乘客候機無事可做的時候,購物是一大消遣,特別在內地航空管制經常造成嚴重航班延誤的情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59

紐約服裝區面臨清拆發展商廈業界反對迫遷

1 : GS(14)@2017-04-29 23:24:39

紐約市曼哈頓過百年歷史的服裝區(Garment District),面臨被清拆危機。市政府提出放寬現時區內工廠土地的用途限制,騰出土地發展商業大樓,並建議眾製衣廠搬到距離曼哈頓約50分鐘車程的布魯克林。製衣業代表紛紛反對,大叫遭受迫遷。有工廠東主認為,曼哈頓服裝區配套集中,如被搬離市區,行業難以繼續生存。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位於曼哈頓市中心的服裝區,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時裝生產地,但隨著工廠外移,規模已逐漸萎縮。紐約市政府上月提出,開放區內土地用途限制,容許業主把工廈改建商廈,引起製衣業界及時裝設計師不滿,擔心開放土地用途後,業主將趕走租金較低的工廠,興建投資回報更高的酒店、寫字樓等。自80年代在區內經營製衣廠的港人老闆Ida在一個行業諮詢會上向《蘋果》表示,「紐約生產」時裝成本向來高企,如果要更改土地用途,在新建商業大樓的夾擊下,工廠租金將無可避免大幅上漲,「根本承受唔到,最低工資2年後會加到15蚊;如果租都加埋,真係唔駛做」。雖然市政府提出,在距離曼哈頓約50分鐘車程、布魯克林日落公園區(Sunset Park)另覓土地及提供資助,讓製衣業重新落戶。但經營戲服生產的Steven Epstein指,曼哈頓除了租金受保護外,配套充足亦是一大優勢,「一天內我要5次往返製衣廠及劇院,區內布料、鈕扣等配件應有盡有,搬到布魯克林根本不現實」。但服裝區聯盟(Garment District Alliance)主席Barbara Blair則支持政府建議。她反駁,近年區內自然流失逾千個製衣業相關職位,而廣告、傳媒、服務業等行業職位則增加近3萬個,「我們只想均衡地、讓有潛力的行業發展」,強調政府不會「迫走任何一個人」。不過,她的言論遭台下觀眾批評,指她只顧業主利益,「從來沒有諮詢租客、工人」。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時裝設計師Yeohlee Teng認為,不論在布魯克林還是曼哈頓,她希望政府一視同仁,「政府說要支持製衣業,所以在布魯克林提供資源,為甚麼曼哈頓不能有同等待遇?」她指,曼哈頓服裝配套密集的環境,對新入行設計師至為重要,「你不可能搬走所有人,(搬走後)大家都不能捱下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8/200047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38

亞馬遜拓服裝零售 免費試穿

1 : GS(14)@2017-06-22 07:47:19

【明報專訊】繼進軍實體雜貨店業務後,電商巨擘亞馬遜又挑戰服裝零售,推出可讓Prime會員在家免費試穿新裝7天的服務,無論對傳統服裝店,還是網上零售商均面臨威脅。亞馬遜昨早段股價微升。

傳統百貨千方百計吸引顧客上門消費,試身是門店壓倒網店的賣點。不過亞馬遜推出名為Prime Wardrobe的新服務,為顧客找到不用去實體店試身的理由。亞馬遜Prime會員將可以從網站挑選3件或以上的服飾在家試穿7天,然後把不想要的產品免費寄回。試穿期間毋須為商品付費,如果試穿後決定購買,最高可享八折優惠。

衝擊Nordstrom等購物網站

亞馬遜的Wardrobe服務提供的商品已達100多萬件,服裝品牌包括Levi's、Lacoste及Adidas等。業界分析指,亞馬遜新的衣櫥服務將衝擊傳統零售商,因為實體店和網店之間的差別在於試身室。這項服務亦會對其他購物網站帶來挑戰。例如Nordstrom旗下Trunk Club,還有Stitch Fix這類初創公司,主要賣點就是把大量服飾送貨上門讓顧客試穿。Nordstrom和Gap股價昨早段微跌。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51&issue=20170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