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 重創航空航運業 紡織服裝出口 暫獲「喘息」
1 :
GS(14)@2014-05-07 14:24:3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7/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年初人行為了對抗熱錢,擴大了人民幣匯率波幅。但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在人行和市場一眾參與者始料不及之時,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首季人民幣兌美元貶值2.6%,令持有大量美元債的航空、航運等企業首季業績幾近全線見紅,令本已低迷的市更顯蕭條。相反,連年受匯兌損失困擾的紡織、服裝等出口型企業則獲得短暫的「喘息」。
航空業近年因環球經濟波動,經營利潤已大幅下滑。由於需要大量美元購買飛機設備,航企擁有大量美元債,國航(0753)、南航(1055)和東航(0670)這國內三大航空公司的美元債佔總債務比率均超過七成。 往年幸得人民幣升值,匯兌收益很大程度掩蓋了航企經營業務虧損的事實,但今年首季情發生大逆轉,可謂「冰火兩重天」。
南航財務費用激增150倍
以南航為例,去年由於票價下跌等市場因素,全年經營利潤按年大跌七成。但由於人民幣升值令匯兌收益從2012年2.67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9億元,拉動去年純利僅按年跌24%。但今年首季,由於人民幣貶值,財務費用從去年首季的900萬元,激增150倍至今年13.75億元,導致由盈轉虧,從去年首季賺5700萬元,到今年蝕3億元。東航今年首季財務費用按年增6倍,令虧損擴大56%至2億元。在三大航中美債佔比最小的國航,是首季唯一錄得盈利的航企,其副總裁樊澄早前表示目前貶值風險可控,國航自去年起逐步增加人民幣債比例,以減低風險。
有歐資航空分析員表示,若撇除匯兌收益的影響,今年首季內地三大航的核心盈利有所改善。從行業狀來看,儘管票價仍未見回升,但載客量均錄得約一成的按年增幅。全年來看,市場氣氛預計會繼續好轉,人民幣貶值成為今年航空業最大的風險。
中集首季外匯合約巨虧3.6億
同樣需求大舉美債的航運公司亦是人民幣貶值的重災區。中集集團(2039)首季因外匯遠期合約巨虧3.6億元,拖累公司純利按年跌42%至1.28億元。中國遠洋(1919)亦由於匯兌損失,財務費用亦按年升五成至7.77億元。此外,在內地有業務的零售商,亦受到人民幣貶值的衝擊。佐丹奴(0709)星期一發盈警,稱由於人民幣及東南亞貨幣貶值,以及當地需求持續疲弱,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將大減。不過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就認為,人民幣短期內雖然會持續貶值,但幅度不大,「年初至今,也僅是跌不足4%,若零售商盈利大跌,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更大」。
明報記者 魏嘉儀、廖毅然
2 :
GS(14)@2014-05-07 14:29: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7/news/ec_eca2.htm
人幣低位反彈0.5% 料續貶值
2014年5月7日
【明報專訊】人民幣連跌數月,自5月起出現反彈象。但有分析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趨勢在短期內仍會維持,年內難升破「6」大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年初至4月底,累計貶值3.3%。但5月以來出現反彈,累升0.5%,最新報價6.2265。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人民幣單邊升值已經持續多年,年初人行擴大匯率波幅,市場短期內必會通過調整匯價來平衡供求關係,預計未來數月人民幣仍會持續貶值。
另外,他認為由於資本帳和往來帳均仍有盈餘,宏觀經濟亦算良好,預料人行暫不會干預,預計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將會在6.2至6.25範圍波動,但升破6就缺乏動力。人民幣貶值對相關行業的盈利衝擊已有所顯現,但從本周一落幕的廣交會成績來看,對出口企業的利好效應未如想像中強勁。
據主辦單位統計,今屆廣交會與會採購商只錄得18.8萬人左右,按年減少7.23%,成交額更按年大跌12.64%至1912億元人民幣。主要交易國家方面,歐盟與日本等傳統市場成交額錄得微跌,顯示復蘇乏力,新興市場需求亦疲軟,金磚四國成交額按年下降近13%。有參展商家表示,人民幣貶值雖緩衝了訂單價格壓力,但匯率未來走勢未明,在擔心下半年會反彈升值的考慮下不敢大幅加價,貶值利好難體現。
工業總會﹕減成本效果微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指出,目前港商手頭訂單沿用去年底匯率,「估計最快要到6月談新一輪訂單時才會體現好處,但前提是要繼續貶值到那時候」。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則表示,最低工資一加就是雙位數,人民幣至今只貶值3%左右,對減輕港商成本的效果很輕微。
3 :
GS(14)@2014-05-07 14:30: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7/news/ec_eca3.htm
內房外債高企 小心踩「地雷」
2014年5月7日
【明報專訊】航空、航運等行業已相繼發布首季業績,受人民幣的影響已為市場所了解。相比之下,沒有發布季度業績的內房股,由於外債比例漸增,對市場來說是個地雷。
過去兩年內地政府對房地產實施調控措施,迫使它們「走出去」借外債,當中主要為美元。
恒大外債佔比 去年增至20%
以恒大地產(3333)為例,其美元借貸佔總數的比例,便由2012年的14%,增至去年的20%,但集團仍然沒有訂立任何重大遠期外匯合約,以對其外匯風險。
LGT皇家銀行(香港)首席投資策略師Stephen Corry便指出,愈來愈多內房企業尋求外債,將會受人民幣貶值所拖累。不過,他認為內房股近期表現差更多是因為內地房產市場疲弱,而且由於普遍已下跌不少,股價已達到合理水平。
除運輸、石油、零售及內房外。
建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指出,人民幣貶值對紙業股亦有影響,因為紙業股的外債亦普遍較高,而且原材料如紙漿等主要依賴進口。
不過,業務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則受惠人民幣貶值。以紡織股為例,申州國際(2313)以採購國內棉花為主,近年承受人民幣升值壓力,但今年將有所紓緩。Stephen Corry亦指出,過去常出現匯兌虧損的利豐(0494),由於向內地採購再出口歐美為主,因此會是人民幣貶值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