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業績顯示 中證金最多持股2.99% 中央救市4600億掃國企 重兵金融

1 : GS(14)@2015-11-01 22:20:1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31/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隨着國企昨天完成公布第三季度業績,在今年夏天作為「救市奇兵」的中證金與中央匯金兩大國家隊究竟掃入哪些上市公司的A股也浮出水面。在本港87家有內地A股的H股當中,獲得兩隊青睞的分別有69隻與61隻,總共獲得約4591.62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投入。惟其後A股仍一路下挫,即使現在已告企穩回升,國家隊粗略計算仍虧損高達502.05億元,其中大額虧損多來自內銀股。

明報記者 尉奕陽 陳子凌


本報翻查87家A、H股的季度業績,再按各公司十大持股股東名單中中證金及匯金的持股,去計算在第三季兩支國家隊增持了多少股份,並按這些公司A股在7月6日開始「暴力救市」到8月底的平均股價,計算出兩支國家隊共花了多少錢去救市。再與上周五收市價比較,計出在每公司持股的帳面盈虧。

帳面料仍蝕500億

依板塊看,包括四大內銀、保險、中石油與中石化等A股權重股均獲得中證金過百億元投資。數據顯示,中證金及匯金在7、8月救市期間,集中火力掃入中資金融股,其中買得最多的是中國銀行(3988)的A股,兩者合共斥資478億元增持。第二是中國平安(2318),兩者斥362億元增持,而工商銀行(1398)則排第三,共斥339億元增持(見表)。

此外,從投資策略上看,中央匯金並未從表面上體現出明顯的投資額度,增持部分所佔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皆在2%之內。反而在69隻獲中證金入股的公司中,有32家公司一致獲得中證金購入2.99%股權,並有8隻在2.7%至2.9%之間,顯示中證金「救市」時以不超過個別上市公司3%股權為底線。其所屬行業不乏石油、內銀、鐵路、航空等諸多大型國企。

中證監是在今年7月5日晚,公布會透過中證金救市。以對上一個交易日7月3日滬深300報3885點,及上周五收市報3534點計,A股尚未能返回中證金開始入市時的價位。

料8月底已鳴金收兵

至8月中,中證監發言人表明中證金在今後若干年內不會退出,當市場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中證金會以多種形式維護市場穩定。滬深300指數在8月26日跌至3025點之後見底回升,所以市場人士相信中證金及匯金入市操作,到8月底應該已鳴金收兵。

另外國務院宣布,將委任人大校長陳雨露出任為人民銀行副行長;同時任命方星海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國務院同時免去劉新華的證監會副主席職務。
2 : GS(14)@2015-11-01 22:21:0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31/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為救A股,國家隊不惜工本入市,近期A股已見喘定靠穩,入市資金會否退市及何時退市,又再成為關注點。

內地經濟學者、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前主任易憲容表示,首先中證金及匯金肯定不會突然及大規模退市,因這樣違背了當初入市維穩的目的;另一方面,曾有傳退市方案有3種選擇,一是按出資比例分給各券商;二是將股票留在證金公司作以後融券業務的證券池;三是將股票換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給券商。


A股未復元 從長計議最合適方案

易憲容認為,這些方案都有問題,因為部分證券公司既是國企亦有上市,會涉及利益輸送問題,亦關係到這些上市券商的投資者利益,情况比較複雜;再者,無論是任何一種方案也好,首要條件必須做到是不會引起市場動盪,做不到這點就任何方式退市都不會被考慮。

易憲容續稱,中證監曾承諾中證金所持股票若干年內不會退出,另再觀乎中證金之前曾將部分救市時買入的股票轉讓予匯金,由於匯金屬於金融業的國家隊,其策略是長期持有,加上A股只是喘定,並未復元,因此估計有關部門現階段不打算退市,亦不允許隨便退市,一方面要讓市場恢復健康,好獲得較強的退市抵抗力,另一方面也讓部門有更充分時間去研究最適合的方案。亦因準備長期持有,故相信中證金及匯金不會在意於短期的股價高低賺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02

滬指跌穿「救市底」 A股陷技術熊市

1 : GS(14)@2016-01-16 10:55: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16/news/ea_eaa5.htm


【明報專訊】A股昨日再度跳水,上證指數單日下跌3.6%,雖然最終險守2900點,惟已擊破去年中央救市時8月最低收市位2927點。新年僅過兩周,滬指就已跌約18%,較去年12月收盤高位更跌逾20%,A股由此進入技術熊市。

上證指數昨日收報2900點,下挫3.55%,至此國家隊股災後因救市所刺激的股市升幅已全部蒸發。深成指數亦再跌穿一萬點關口,全日下滑3.35%至9997點,兩市共成交約5383億元人民幣。由於2015年股災時期A股孖展額較高,市場一度憂慮其被強制平倉後會引發「踩踏型」下跌。昨日中證監於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融資融券業務整體維持擔保比例遠高於平倉線,風險整體可控,尚未出現大股東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而平倉的情况。

中證監:兩融業務仍高於平倉線

據《人民日報》旗下《國際金融報》報道,面對大規模質押風險潮,上海部分銀行已通知不再接受中小股及創業板股份股權質押,滬深300成分股質押率由常規50%下調至35%至40%。若出現違約,銀行將要求於次日10時前必須補齊,否則強制平倉。在擔心市場資金「乾塘」之下,A股昨天急跌。

此外,離岸人民幣匯率在經歷人行「挾息」後昨日小幅回落,報6.61水平,惟較在岸價6.58水平差價仍不足0.5%。香港離岸人民幣銀行同業拆息(CNH-HIBOR)隔夜利率昨日已回落至2.102厘,惟一周與一月拆息仍處8.2至9.3厘高位。穆迪昨日發布報告稱,由於香港銀行的資金主要來自存款,對人民幣拆借市場依賴有限,故當前CNH-HIBOR飈升只會「輕微影響」香港銀行業的流動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88

中央頻出招救市清庫存

1 : GS(14)@2016-03-02 15:01:41

官媒發聲警告稱一線樓價非理性上漲,直指有人「炒作」。然而,內地樓市向來為「政策市」,樓價急升,全因中央自2014年下半年、放寬限購城市救市至今,不斷出招力谷樓市,冀為內地發展商減壓,清理庫存,加快房企資金回籠,以拉動房地產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但有關舉措只帶動一、二線城市樓價急升,庫存積壓嚴重的三、四線城市,樓價依然紋風不動。故市場相信,中央未來救市的力度將有增無減,一線城市樓價易升難跌。內地樓市政策市味濃,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一年半內中央已祭出的招數包括減息、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來「放水」、降低首次置業及換樓的首期比例、減契稅等,長線政策亦有鼓勵農民入城購房、開放二孩。但政策熱力至今卻仍未傳導至三、四線城市,故市場憧憬中央未來救市力度將有增無減。有內房分析員指,谷樓市政策的邊際效應正遞減中,加上偏遠城市人口減少,買樓意欲不大,致庫存積壓,形容該些庫存「就似件難看的衣服,打95折你也不會買」。分析員又指,政府已由原來希望為房企減壓,再拉動投資,現改為只想穩守,因二、三線地皮仍賣不動,故不寄望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只望別拖累整體增長。今年1月內地銀行新增貸款金額創歷史新高,中信證券指出,未來內地政策將續加槓桿(即增加借貸)去庫存,雖然內地樓價不低,惟每戶的貸款比例仍處於低位,內地傳統買樓觀念強,料北京、上海、武漢、南寧等地樓價繼續向上爬。記者方楚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2/195128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49

暴力救市周年 國家隊輸5000億 學者:暴露強行干預弊端 令外資卻步

1 : GS(14)@2016-07-06 07:16:44

【明報專訊】去年7月4日,中證監召開緊急會議,展開「暴力救市」序幕,事隔一年,雖然滬指昨日升至2988點,但距離救市首日的3775點水平仍有一段距離,更遑論股災前5178點高位。仍未收復失地之下,當日50家券商的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及國家隊約2萬億元的救市資金,估計合共已蒸發掉5000億元。有內地學者表示,暴力救市暴露監管機構強行干預市場弊端,連帶阻礙了註冊制等市場化措施的推行,打擊國際投資者對A股的信心,這些「暴力救市」後遺症,難以在短時間解決。

明報記者 陳子凌

A股昨日做好,滬指一度升穿3000點,收報2988點,升1.9%,踏入7月後連續3個交易日錄得升幅,但跟去年6月12日A股最高位比較,滬深兩市總市值已蒸發35%,以內地共1.067億股民計,過去1年,平均每名股民虧損了23萬元左右。

每股民平均蝕23萬

中證監於救市期間,先後號召50家券商入市,金額達到2200億元,加上中證金、匯金等國家隊再出資約1.5萬億元,以及申購公募基金的2000億元和為券商提供流動性支持的2600億元,動員救市資金總量接近2萬億元。據招商證券測算,截至5月底國家隊帳面虧損已擴大至23%,即4600億元,至於券商,以去年7月6日至昨日滬指跌幅計,帳面亦虧損達462億元。

「暴力救市」一年過去,出現不少變化,當中因股災而加快落實的熔斷機制在今年1月1日正式執行,結果因引發新一輪暴跌,僅4日便被腰斬,早在股災期間已被詬病的主要倡導者肖鋼,亦於2月下台,由農行(1288)前董事長劉士余接替。而救市期間多次傳出「內鬼」泄露作為掃貨目標的股份,多名相關官員及券商亦曾捲入調查,至今仍未明確。

學者:A股最缺市場化規範化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錢軍表示,A股目前最缺的不是反彈,而是市場化和規範化,因為過去監管部門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激情」的措施救市,結果是干預市場正常化運作,令投資者對政府「人為造市」缺乏信心。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更表示,要恢復信心便要先讓股市回歸最基本功能,但中國已因此錯失了推進新股註冊制的重要時機,救市措施又未能找到合適的退出機會,結果令投資者對A股有保留,MSCI三度拒A股於門外,某程度上就是國際投資者對A股開放程度信心不足所致。他又稱,從劉士余表態「國家隊」未有退市時間表,延後註冊制等處理手法來看,目前中證監意在先穩住已脆弱的市場信心,相信短時間內暫不會在其他方向下工夫。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48&issue=20160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44

降槓桿債轉股 中央開出救市良藥

1 : GS(14)@2016-10-16 07:35:18

【明報專訊】上周一(10日),國務院公布《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希望以債轉股(主要是指,將實體經濟企業的負債轉為銀行等債權人的股權)的方式救活一批企業。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包括產能過剩行業在內的一批殭屍企業將退出歷史舞台,一些暫時遇到財務困難的高成長優質企業將度過難關,不良貸款風險日增的銀行可以化解風險,充足的社會流動性會找到出路、不必繼續糾纏於面臨泡沫化風險的房地產,可謂皆大歡喜。

殭屍企業退出 優質企業可獲救

中央出此對策之時,經過多年的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計劃,內地社會流動性充足,內需無法消化龐大的產能,企業槓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過快、負擔不斷加重。更糟糕的是,經濟處於下行周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內地企業債務總規模、負債率,迄今尚無官方統計資料,但不同的研究機構近期相繼發出警號。根據一家北京智囊機構的研究成果,截至2015年底,內地債務總額168.48萬億元,全社會槓桿率為249%。其中,居民部門債務率為40%左右,金融部門債務率約為21%,政府部門債務率約為40%。

鋼鐵煤炭出口企經營壓力大

根據歐美發達經濟體相比,三者所佔比重都不算高。但與之相伴的是,非金融企業債務(通常被理解為實體經濟企業)債務高達131%。2016年內地交通運輸、電力、鋼鐵、煤炭等行業的到期債務規模較大。作為基礎設施的交通運輸、電力,大都掌握在大型國有企業手中,除了擁有13億人的龐大市場支撐,背後還有政府財政支持,債務風險集中爆發的可能性較低。但鋼鐵和煤炭行業的日子卻不好過,產能過剩、市場價格低迷,債務違約風險不斷積聚。

除了鋼鐵、煤炭,近年來其他領域的實體經濟尤其是出口行業的許多企業也面臨經營壓力。內需無法提供過往出口每年動輒兩成增速所需的市場空間,實體經濟面臨資本損失,為維持運營,向銀行借雞生蛋。不幸的是,雞蛋的收益追不上母雞的成本。國務院下令各地降低企業槓桿率後,一家內地大型商業銀行的退休高管希望,今後可以回歸「將本求利」這一最樸素的經營理念。

盡快培育拉動經濟新產業

但知易行難,在金融資產日漸龐大、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高企甚至面臨泡沫化的今天,無論企業還是個人,能有幾人願意固守「將本求利」這一原始理念?

如今,最大的隱憂或許並不是企業債務率、銀行不良貸款率有幾高,而是整體經濟處於下行周期。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內地也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不良資產處置。幸運的是,當時內地經濟處於上行周期,風險被成功化解。

當務之急,或許是要盡快培育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用內地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26&issue=20161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1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