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新向中國商務部申請,高通將恩智浦收購截止推遲到7月

4月19日,高通宣布將重新向中國政府提交申請,希望批準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的交易。同時,高通和恩智浦將這筆收購交易的有效期從4月25日延長到7月25日。在此之前,雙方已經多次延長這筆交易的有效期。

高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兩家公司已經將他們的協議截止日期推遲到紐約時間7月25日晚上11:59。如果到時依然沒有獲得中國政府批準,高通就將按照之前的協議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分手費”,結束這筆金額超過400億美元、耗時近18個月的交易。

周四,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目前,商務部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對高通公司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股權案進行審查。由於該交易在行業內將產生深遠影響,對市場競爭可能不利,調查機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調查取證和分析,並已就此交易向高通公司提出競爭關註,與高通公司就如何消除交易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磋商。

高峰說,對於高通公司已經提出的救濟措施方案,調查機關進行的市場測試初步反饋認為,高通公司方案難以解決相關市場競爭問題。4月16日,高通公司申請撤回申報,並已重新申報。我們將繼續按照《反壟斷法》規定,依法公開、公平、公正地做好該交易的反壟斷審查工作。

2016年10月,高通原本期望以創紀錄的380億美元將恩智浦收入囊中,不料卻在一年後在各方壓力下水漲船高,達到440億美元。這筆並購交易對高通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和吸引力,不僅將增強高通在5G技術領域的領導力,推動高通業務多元化,減輕對智能手機的依賴,以進軍汽車、安防行業等,還能加強其抵禦博通等相關方敵意收購的能力。目前,該筆交易得到全球8個國家和地區的批準,這意味著,僅剩中國反壟斷機構未做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71

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推迟IPO至2011年底

1 : GS(14)@2010-12-31 23:49:4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31/177532.html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推迟IPO时间到2011年底。29日,Groupon公司获得9.5亿美元融资。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推迟IPO时间到2011年底。29日,Groupon董事会已经授权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9.5亿美元。
  Groupon在本周二宣布,该公司已经被授权进行最高达9.5亿美元的融资,而这将成为自1995年的Pixar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股权融资。Groupon在提交给特拉华州的材料中表示,该公司计划以每股31.59美元的价格来进行股权融资。
  Groupon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此前,全球最大在线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谷歌公司曾向Groupon提出6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但遭到了后者的拒绝。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多家大型投资机构已经开始争相向Groupon注资,这其中包括富达基金、摩根斯坦利及T. Rowe Price等知名机构。
  Groupon美国业务非常强劲,但国际业务相对疲软,因此它可能利用募集的资金强化国际业务;尽管在团购市场上占有相当高的市场份额,但这一业务进入门槛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类似服务,Groupon将利用募集的资金开发技术,扩大针对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
  由于Groupon采取与Facebook、Twitter相似的策略,推迟IPO(首次公开募股)时间,巨额融资将使早期员工和投资者能通过非公开交易市场套现。
  Groupon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对记者表示,他对公开上市并不太感兴趣。他表示:“我完全专注于打造一种非常好的产品,我只会选择支持这一目标的投资者。金钱从来就不是促使我建立这个公司的动力,我认为金钱是个二元的简单问题:你要么有足够的钱,要么没有。而Groupon的募资可以使我们兑现公司很小比例的股票,获得足够的钱,彻底解决这个金钱问题。”
  分析人士称,尽管Groupon在美国市场获利丰厚,但在海外市场表现平平。这笔资金可以帮助它拓展海外业务。此外,团购网站的纷纷崛起,已经给Groupon造成了挑战。Groupon可以利用募集的资金开发更先进的技术,获得更大优势。
  美国私募股权咨询公司Nyppex发布的数据显示,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团购网站Groupon目前的估值为48亿美元,该公司在6月30日至12月1日期间估值提高303%,或36亿美元。(编辑 谢振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63

IPO推遲許家印暫別「首富夢」恆大地產(3333)宣佈將IPO計劃推遲,待股市恢復穩定後再考慮新的上市計劃

1 : GS(14)@2011-04-16 14:02:22

2008-3-21 每經
恆大地產(3333.HK)推遲首次公開募股計劃(IPO)。記者昨日獲悉,由於國際資本市場現時的不穩定及嚴重動盪低迷,加上恆生指數反覆下跌、香港近
期部分首次公開發售的交易表現欠佳,恆大地產集團及其全球協調機構(承銷商等)決定將IPO計劃推遲,待股市恢復穩定後再考慮新的上市計劃。
BY劉小慶每日經濟新聞
恆大地產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通過郵件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自恆大上市路演以來,儘管受到全球性股市下跌的影響,仍有許多投資者對公司表現出極大興趣和認同,在此一併致以衷心感謝。」延長髮售期IPO之路崎嶇恆
大地產原本計劃以每股3.5~5.6港元發售29.6億股,募集資金103.6億~165.76億港元。儘管上市前恆大地產在香港做了大量推廣活動,鋪天
蓋地的廣告令恆大地產的IPO顯得十分高調。不過,自公開發售開始,恆大地產的IPO之路就顯得格外崎嶇。
按原定發行計劃,恆大地產從3月
13~18日中午期間接受散戶公開認購,3月28日於主板掛牌。但是在公開招股尚未結束之時,市場便傳出消息稱,恆大地產可能會以發行區間下限每股3.5
港元定價。恆大地產原定昨日公佈發行價,而一般新股發行定價消息也至少在公開發售結束之後才有風聲,恆大在招股期間便傳出下限定價消息較為罕見。
更罕見的是,恆大地產18日宣佈,將公開發售期延長一天至19日中午。一般新股發行日期只有3天半,而恆大地產此次有4天半。當然,此前錦江酒店
(2006.HK)在2006年發行時也曾延長招股期,但當時是事先安排,與恆大突然延長招股期區別較大。當時市場對於恆大延長招股期的解讀是:可能與
IPO招股反應欠佳有關,招股日期多一天可以獲得更多認購。
許家印首富猜想「暫告段落」恆大地產的上市之所以廣受關注,除了它是今年首家赴港上市的內地房地產商之外,公司主席許家印身家極有可能成為內地新首富的概念更為誘人。
截至昨日收盤,去年內地首富碧桂園(2007.HK)大股東楊惠妍的身家約
587億港元。如果恆大正常發行,其IPO最多可募集資金165.76億港元。按照IPO發行股份一般佔總股本20%估算,許家印的身家最高將超過800
億港元,達到829億港元。即使以發行區間下限3.5港元定價,許家印的身家也能達到518億港元,在內地新首富的爭奪戰中也頗具競爭力。
許家印的首富夢想是要「暫告段落」了,其他市值富豪們的日子也不好過。碧桂園昨日收報6.17港元,公司市值1009億港元,持有95.2億股碧桂園的楊
惠妍身家已經跌破600億港元。這一數值僅為碧桂園股價高峰時期的一半。2007年4月20日於港交所掛牌的碧桂園在上市後股價表現一直不錯,並於去年
10月攀升至每股14.18港元,楊惠妍身家最高時曾達到1349.9億港元,是目前的2.3倍。
2006
年因玖龍紙業(2689.HK)上市而爆冷成為內地首位女首富的張茵同樣面臨身家大幅縮水。玖龍紙業在公佈2007年年報後,因公司毛利率下滑,股價在業
績發佈當日暴跌40%,昨日收報6.56港元,張茵目前持有31.19億股玖龍紙業股份,市值約205億港元。去年9月底,玖龍紙業股價一度漲至
26.75港元,當時張茵的紙上財富超過800億港元。
開源不成恆大強調節流
市場一直認為,恆大地產對資金需求迫切,加上要償還債務,所以此次上市不容有失。但恆大最終還是選擇「急流勇退」。目前市場關注的是:恆大此次延遲上市後,如何解決對資金的需求?
恆大地產內部人士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時表示,「恆大地產絕大多數項目分佈在省會城市及其他城市,業務前景和盈利增長潛力十分明顯,我們將繼續發揮在規
模、產品結構、成本控制、團隊執行力、品牌等多方面優勢,加快各地項目的開發及銷售進度。一旦時機合適並成熟,我們會重新公佈新的上市計劃。」在簡短的回
應中,恆大一直強調其成本控制優勢,但對於負債率普遍偏高的房地產開發商來說,「開源」的功效要遠遠高於「節流」。
該公司招股文件顯示,恆大的土地儲備高達4578萬平方米,僅次於碧桂園。在公司目前全部的78個發展項目中,46%的項目計劃在今年完成。不過,龐大的
土地儲備對於恆大地產來說也是個「甜蜜」的負擔。恆大去年前9個月的融資是41.859億元,同比增長1550.8%,主要是為了撥付房地產項目收購資金
和投入建築資金而導致的銀行借款增加,恆大去年前9個月的負債率已達46%。
恆大在招股書的風險披露文件中坦言,銀行借款是公司進行業務開發的重要資金來源。但由於CPI高位運行,從緊貨幣政策不僅將延續還有可能加強,從銀行獲取資金的難度會增大。所以跟其他地產商一樣,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是破除資金瓶頸的最佳途徑。
根據恆大原來的計劃,將IPO募集資金中的53.6%用於支付土地出讓金及現行項目所需資金;約23.1%用於收購額外土地儲備;約
7.5%用於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土地使用權的額外現金代價;約1.7%支付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項目的餘下代價;約9.1%償還部分從瑞信借取的結構擔
保貸款。
許家印
1958年生,河南人,漢族,中共黨員,武漢科技大學冶金系畢業,本科學歷,管理學教授,全國勞動模範,現任恆大地產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曾獲「中
國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
「中國民營經濟十大風雲人物」「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十大傑出貢獻人物」「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十大慈善家」等稱號。
許家印1997年創立的恆大地產集團,已躋身於中國房地產企業10強、中國民營企業20強、中國企業500強。
原因分析
地產股在港普遍遇冷
據報導,因擔心內地房地產市場陷入蕭條,香港投資者對恆大地產的申購極為冷淡,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的申購量還不到最低發行量的一半。
凱基證券分析師蔡鐵康指出,對於香港投資人來說,並沒有太多興趣認購恆大地產。首先,內地房地產行業一直處於宏觀調控的風口浪尖,自去年11月以來,內地
房地產股股價整體走下坡路,不少股份距當時高位已經回落超過四成。其次,恆大地產的IPO作價並非十分吸引。根據恆大的招股書,公司預計2007年每股盈
利0.073元,發行區間對應的市盈率達 43~70倍。當初內地土地儲備最多的碧桂園IPO發行市盈率僅20倍。
在香港IPO市場被冷遇的也不只是恆大地產一家,今年1月,同為內地房地產公司的昌盛中國,就因市況動盪取消了1.45億美元的IPO計劃。新鴻基金融日
前發佈報告稱,今年前兩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增加 24.3%,高於市場預期,令投資人對內地推出更多緊縮政策的憂慮增加。
知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近日的一份研究報告更加打擊市場信心。標普表示,政府收緊信貸之舉和普遍預期中的下滑等因素,將惡化內地房地產商的運營環境,導致一部分地產商不再有能力維持其增長動能,另一部分地產商更將面臨滅頂之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83

滬港通再推遲 A股難納MSCI

1 : GS(14)@2014-10-28 12:57: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曾成為市場炒作藉口,惟突然無限期推遲,港交所(0388)及一眾券商股齊齊捱沽。不過,對於內地A股借計劃欲走出國際,無疑更是一大打擊。兩大國際指數公司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明晟及富時指數,目前仍按兵不動,美銀美林及國泰君安則預計滬港通可於今年內開通,惟MSCI明晟指出,如年底前仍未有進一步消息,明年將肯定不會納入A股。


市場曾預計滬港通有利兩地交易所的成交量,明顯有折讓的A股市場,自消息公布後跑贏本港股市,同時A股被納入國際大型指數亦變得順理成章。不過,MSCI亞洲研究總監謝征儐昨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稱,如滬港通今年底前未有消息,到明年6月進行檢討時,則該指數不會納入A股。

MSCI﹕年底前無消息 明年不納A股

他表示,因要觀察情及給投資者適應,故明年首6個月會是觀察期。「即使計劃在觀察期內推出,MSCI亦不會納入A股,因滬港通包含的股份、額度及利得稅仍未有清楚指引。」富時指數發言人亦以條文未清晰的理由,暫時仍在觀察是否將A股納入指數內。

美銀美林﹕未來兩月可開通

不過,部分券商對今年內「通車」感樂觀,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分析主管崔巍昨日稱,滬港通料於未來兩個月開通,因未見致命原因。「除非年內無法通車,否則對資金流失影響有限。不過,開通後短期內未必是好事,反而會增添大市下行壓力。」他解釋,開通後會喪失想像空間,故初期中港股市,表現不會如預期般強,成交量亦不多。

國泰君安(1788)主席閻峰接受《匯港通訊》查詢時,同樣估計今年內「開車」,因計劃需要6個月準備,但當局未有講明6個月後開始,故相信現時仍按照計劃推進,與佔中示威的關係亦不大。中港股市昨日或受消息所累,恒指及上證指數分別跌0.7%及0.5%。

滬港通以來A股升兩成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在報告內稱,A股受惠滬港通及貨幣政策放寬概念而熱炒,尤其是A股對比H股有折讓,令內地股市在9月份跑贏港股。然而有關計劃煞停後,有機會令A股市逆轉,短期內會出現調整。實際上,今年4月份傳出消息後,上證指數一度由4月底的2003點,升至10上旬的2389點,累升逾19.3%(見圖)。

(滬港通動向)

明報記者 岑豪、顧冷冰
2 : GS(14)@2014-10-28 12:58: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2.htm



李小加籲學生 考慮光榮撤退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對於有聲音指佔中令滬港通未能如期開通,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未有正面回應,只稱滬港通開通需要各主要機構一致同意,而香港所有的重要發展都是考慮因素之一。他強調滬港通對中港兩地都極端重要,開通只是時間問題。


李小加表示,滬港通的基本準備已經全部完畢了,但沒有收到通車的指示,還在進一步等候。他說,基礎設施已經完善,但是按鈕啟動,須由各級主要監管當局全面考慮之後決定。目前,港交所和上交所均已完成準備工作,但是自己不可以代表政府機構的意見。被問及佔中是否是延遲因素,他回答:「香港在內地的、在世界上的所有的重要發展都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吧。」

「劃時代項目 關係未來繁榮」

他稱,滬港通對中國而言,「是第一次在這樣大的規模上,這樣的深度和廣度上,把內地市場和國際市場連接起來」,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也有極大意義,即使對香港而言,亦關係到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繁榮。滬港通有很多複製的可能性,將是劃時代的大項目。他否認市場不穩定是延遲的原因,指出佔中對香港的生活、零售、交通有比較大的影響,但對於金融的影響暫時有限。「金融是香港的心臟,目前對心臟沒有實際的影響。」

談及佔中,他指出,各種各樣的道理都已經說了,多說已經沒有意義了,關鍵是要聽。他認為,學生說的全社會已經聽到了,現在該聽聽大家的,還得聽進去。「退後一步海闊天空,光榮撤退實際上是很光榮的」。他說,警察在佔中問題上沒有嚴格執法,並非瀆職,而是希望給事情找到解決空間,警察的撤退是很光榮的,孩子們也可以考慮光榮撤退。
3 : GS(14)@2014-10-28 14:10: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3.htm



港交所回落 券商看法兩極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推出無期,港交所(0388)早已開始由高位回落,股價自4月10日傳出消息後,由當日收市130.9元,一直炒高到8月18日收報184.5元,其間累升40.9%。然而,昨日下跌4.7%至166.2元,按8月份收市高位計算已調整9.9%。其他受惠概念的券商股,昨日齊齊回吐逾4%以上,國泰君安(1788)及海通國際(0665)等5隻股份,連同港交所的市值,單日已蒸發逾111億元(見表)。


傳出通車後累升逾四成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認為,滬港通推遲令港交所回吐至現水平已合理,「除非最終真是取消計劃,否則現價吸納仍有上升空間,阻力位為184元。」他又指出,如大市成交額回升至每日平均800億元水平,則有利港交所股價,但要升至200元以上有難度。

瑞穗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則指出,即使港交所調整近10%,但估計仍有下跌空間。尤其是滬港通未能在11月「開車」,投資者或決定沽售港交所,如現在買入則有點早。「港交所的估值仍處於高位,之前股價是由氣氛帶動向上,但預料後市會將焦點放回基本因素,即是成交量及季度盈利增長等。然而按目前環球市場情,短期內未必能夠做到。」
4 : GS(14)@2014-10-28 14:10: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4.htm



內地官媒:不會擱置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致電發改委金融司長徐林(圖),他表示發改委支持滬港通,但為何推遲,要問中證監。內地官媒如人民網及環球時報等,都報道滬港通是國家政策,不可能長期推遲。


徐林表示,滬港通可以提高融資效率,對於內地的資本市場開放也有好處。因而發改委的態度是支持的,他相信延遲是技術上的問題。

人民網援引資深人士稱,國家既定的政策不是兒戲,不可能無限制擱置下去,「滬港通的按鈕在國務院,推出時機是決策者判斷時間點的問題,目前滬港通推出不存在任何障礙。」

《環球時報》﹕兩地皆利好

另外,《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援引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稱,就制度、技術、各項測試而言,滬港通前期準備比較充分;從市場發展和市場開放來說,擴展新的投資渠道對兩地都是好事情,滬港通應該盡早開通。該報稱,如果滬港通可以開通,利好將是雙邊的,一方面香港股民能夠買到內地的股票,相當於進入了一個更大的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內地人可直接買到香港股票,可以獲得與國際市場迅速接軌的機會。
5 : GS(14)@2014-10-28 14:10: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5.htm



內地不乏阻力 借佔中發難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未能如期在10月開車,有熟知情的消息人士說,香港跟中國內地一直談滬港通,雖然人民銀行及中國證監會都全力支持,但有其他官員有意見,敏感的地方包括兩地監管機構對跨境內幕交易案要交換調查資料等。原要推滬港通已不是容易的事,香港一個月前佔中啟動,令到內地要求延遲開通聲音更加響亮,而令到滬港通未能完成臨門一腳。


滬港通現時尚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如投資者買A股獲利是否要繳交資本增值稅。雖然國稅總局未就此事有公布,但一般認為應不致於會攔阻滬港通推出。有消息指出,雖然兩地證監會已簽訂備忘錄,列明一旦有跨境調查,須向對方通報案件的基本情,有必要時向對方提供所需資料,但香港證監會若發現有內地投資者在港股進行內幕交易,需要中證監提交資料,還要得上海交易所配合。當中牽涉不少利益問題,中央政府內,對是否完全向香港證監開放內地敏感買賣資料,亦有不同意見。有熟知情的人士說,滬港通始終是內地向外開放資本市場的一大步,要面對新的風險,在香港政局出現不明朗因素下,中央自然多一重顧慮。

兩地刑罰差異 需研究解決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回應本報稱,兩地監管機構確實有不統一的地方。譬如,中證監若要向上交所查詢交易資料,必須立案偵查,即掌握部分證據且認定涉嫌內幕交易。其次,內幕交易在內地定性為刑事犯罪,刑罰很重,不僅要坐監,還要沒收全部財產。他又表示,這些差異需要雙方共同研究解決,但如果雙方目標一致,解決司法、技術問題並沒那麼困難,這也不是很大的衝突。
6 : GS(14)@2014-10-29 14:16: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9/news/ec_eca1.htm



滬港通需過三關 MSCI方納A股
佔新興指數一成 1.2萬億追入

2014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MSCI亞洲研究總監謝征儐接受本報專訪指出,滬港通將解決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的三大難題,不過必須過三關,即順利開通、額度充足及投資者廣泛採用,才能將其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若A股全數納入,中國佔新興市場比重將由兩成增加至三成。按目前有1.5萬億美元的資金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計算,增加一成比重,相當於為A股注入1500億美元(等同1.17萬億港元)資金。


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採用最多的基準指數,目前共計有1.5萬億美元的資金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3月開始諮詢將A股納入旗下。不過,謝征儐表示,由於投資者對於資金流動性和監管風險有保留,再加上稅收未清晰,因而,6月評核時,決定繼續諮詢一年。

初步納入A股市值5%

他續稱,即使滬港通「準時」在本月27日開通,也需要時間觀察其發展,再與國際投資者商討,未必能在明年獲納入指數。他認為,投資者並不會第一時間進入滬股通,而是需要時間觀察。

投資者想知道明確的開始起點,成功推出後,若額度充足,國際投資者廣泛採用渠道,才有可能納入指數。謝征儐指出,初步會納入A股市值5%,最終若全部納入A股,中國在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會從20%增加到30%。

解決境外投資者稅務風險

謝征儐說,滬港通將會解決QFII、RQFII面臨的三大難題。首先,滬港通只有總的配額,操作上先到先得,解決了QFII、RQFII下,小型機構投資者由於沒有配額,無法進入A股市場的問題。第二,QFII不能做到每日的流動性,RQFII流動性只局限於開放式基金,比如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滬港通沒有資金流動的限制,股票賣掉可以即時得到現金,投資A股不設鎖定期。第三,QFII、RQFII下,稅收問題從未清晰釐定,滬港通啟動可能一次過解決困擾境外投資者的稅務風險問題。

限制投資機會 渠道需完善

不過,他指滬港通也極待解決下列問題,第一,運作上,滬股通須於交易前一日把欲出售的股票轉至券商一方,才能在當日賣出,投資者對此多有異議;第二,到底誰是最終的投資股票收益人?內地與香港證券法律有差別。舉例而言,如果香港交易所託管方倒閉,按照中國證券法令,是否承認外國投資者是最終受益人;第三是渠道完整性的問題,目前滬股通只可以投資568隻上海股票,有限制性的投資機會,渠道完整性需要改善。

明報記者 顧冷冰、岑豪
7 : GS(14)@2014-10-29 14:19: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9/news/ec_ecc1.htm



周松崗:不會胎死腹中


2014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香港是一個絕對安全的城市。」當被問及香港是否安全的時候,港交所(0388)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周松崗這樣回答。他昨日出席貿發局在巴黎的推廣活動,坦承也有外國投資者關注佔中會否影響滬港通的推出,「他們希望有個清晰的說法。」


「一向沒確實啟動日期」

周松崗在會後再和記者談及滬港通的問題,他重申,滬港通在10月份啟動只是市場的期望,一向都沒有確實日期,所以現在大家說延期是「捉字蝨」。至於有報道指出,中央憂慮佔中,因此滬港通將無限期延遲,周松崗卻認為滬港通絕不會胎死腹中。

「中央曾經明確指出,要促進金融市場雙向交易及人民幣進一步開放,憑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是最適合的地方、以最低的風險幫助中央推出各種改革。」他指出,中央對香港仍然充滿信心,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是在最少監管制度改變下作出改革,完全符合政策需要。

港交所環球市場科聯席主管羅力表示,即使撇除地理上的優勢,香港擁有健全的交易系統,能夠滿足滬港通的要求。「與香港互聯互通,中國可以達到改革的效果,同時繼續控制貨幣流動,這是倫敦和新加坡都做不到的,我不認為中央會有B計劃。」

滬港通篤定無法在10月啟動後,周一恒指下跌,但昨日即回升377點。周松崗表示,這反映市場跟2007年截然不同,現在是更為理性、穩定,同時亦代表市場相信政策不會改變。他強調,技術上已經準備就緒,只待解決資本增值稅及配股問題,一旦當局明確給出啟動日期,所需的最後準備時間將少於早前所說的兩星期。「只待滬港通啟動,我們就可以處理下一步的工作,包括討論『深港通』,及商品上的互聯互通。」
8 : GS(14)@2014-10-29 14:20:5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9/news/ec_ecd1.htm

貿發局:佔中無損外商興趣


2014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貿易發展局昨日開始在法國巴黎及意大利米蘭展開「邁向亞洲、首選香港」的推廣活動,貿發局總裁方舜文表示,在巴黎舉行的論壇有多達1700人登記,遠多於該局原先預計的約1000人,認為佔中行動已持續一個月,並沒有影響香港的投資環境,外國中小企對香港依然感到興趣。


巴黎論壇1700人登記 超預期

今次是香港歷年在法國舉行的最大規模推廣活動,共有5個商貿團隨同貿發局出訪歐洲,涵蓋服裝、食品、酒業、科技及數碼娛樂等行業。方舜文表示,法國企業的反應遠超預期,現已安排了超過500個商貿會議,讓法國企業與來訪的香港企業會面。方舜文又援引法國領事館提供的數據,表示現時在香港設立分公司的法國公司,已多達1000家,比5年前只有約500家,多近一倍。

港電子展4100個參展商 歷年最多

10月及11月是香港傳統的展覽旺季,佔中對展覽業務是否有影響,可從數據反映。方舜文指出,早前剛完成的電子展,4100個參展商是歷年最多,全部都如期參展。買家數目為9.5萬個,較去年少5%,但廣交會同期舉行的電子展,買家數量下跌超過一成。剛在本周一展開的燈飾展,2500個參展商沒一個缺席,首日人流與去年相若。

她表示,在電子展開始前,確有不少參展商查詢佔中對展覽的影響,尤其關注交通問題。貿發局亦因此與港鐵及天星小輪溝通,為展覽增加地鐵及渡輪的班次,而以往只有大型公開展覽如書展,才會有類似安排。她相信今年餘下時間的展覽都不會受佔中影響。

拓東盟市場 重印尼財富管理業

至於未來在外國的推廣活動,方舜文表示,「邁向亞洲、首選香港」的推廣活動明年會在芝加哥及多倫多舉行,之後會進行檢討,並把眼光轉向東盟,因為東盟共同體或將在明年成立,「香港的角色要擴闊一點,除了作為內地走出去的平台,也可作為東盟國家走出歐美的橋樑。」

她指出,東盟國家有6億人口,很值得關注,香港可與新加坡一較長短,並以年輕中產人數正大幅上升的印尼市場為主。她表示,早前的調查顯示,印尼人對香港的娛樂、飲食、服裝及金融業很感興趣,尤其是金融業,由於印尼的財富管理業並不成熟,香港可考慮在這方面尋找機會。

明報記者廖毅然巴黎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43

財經八一八: 一汽整體上市勢推遲

1 : GS(14)@2015-03-23 16:39:29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財經八-八-旭茉jessica-run-2015-220000008.html



籌備整體上市達8年之久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亦即行內稱為一汽的上市大計或許又要再拖,皆因其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暨全國人大代表徐建一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據一汽相關人士透露,徐建一落馬事件可能持續發酵,不排除有其他人員牽涉其中,集團的整體上市大計當然要一拖再拖。

話說中央第13巡視姐去年曾對一汽集團公司進行專項巡視,並於今年1月30日發布關於專項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當中披露一汽集團諸多腐敗問題,包括部分領導幹部插手4S店審批,直接參股或擁有4S店,為特定關係人謀取利益;關於一些領導幹部直接插手採購業務的問題,以及一些領導幹部親屬從事零配件生產經營問題;一些領導幹部與私營物流企業有利益關係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28

為何越來越多公司推遲公佈業績-香港經濟日報20150330 王雅媛victoria

1 : GS(14)@2015-04-12 17:22: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2vjbs.html\r\n\r\n最近不少中型企業推遲公佈業績的時間,何為中型企業?就是市值近乎或超百億的公司。市場對於推遲公佈業績時間非常敏感,往往認為是一間公司爆煲的前兆。說白了,會計就是把公司的帳目來個分類,好讓投資者瞭解公司的財務狀況。但是天下生意類型何其多,一套標準的會計制度根本沒可能把所有的帳目都分類清楚,為了兼顧實用性,分類上保持了一定的靈活度,這樣就存在了會計上的灰色地帶。\r\n\r\n\r\n\r\n市場共識是不喜歡投資僱用不知名核數師的上市公司,道理在於不知名核數公司很有可能為了生存,把接受灰色地帶的底線降到很低,這樣自然提高了出事的機會率。而這次一時間出現那麼多推遲公佈業績時間的中型上市公司,很可能跟核數公司同時把接受灰色地帶的底線提高有關。上市公司在新規則下自然需要更多時間跟核數師溝通。\r\n\r\n\r\n\r\n而為什麼核數公司有這樣的改變?可能性之一是經過金融海嘯後,監管機構對於金融上失誤的懲罰進一步加重。現在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供應過盛,尤其是核數師人數,導致核數上市公司的工作酬金下降。工作酬金下降,但錯誤時的懲罰加重,導致從業人員更偏向於自保而不是冒高風險,自然把接受灰色地帶的底線提高。\r\n\r\n\r\n\r\n可能性之二是中國經濟放慢,導致很多上市公司的水份維持不了。之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身邊都是機會,即使帳目上有些水份,都能找到資源去填補。但是現在經濟放緩,資源越來越稀少,「十個茶煲九個蓋」終有一天是會出問題的。即使核數公司的底線沒提高,但是上市公司帳目的質素變差,核數師亦自然需要更多時間來應付。\r\n\r\n\r\n\r\n可能性之三是沽空機構的出現。沽空機構的沽空報告除了是挑戰上市公司本身的誠信之外,亦等同於是在質疑核數師的專業性。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當一間上市公司被沽空機構點名後,核數師對此公司的底線一定會提高。筆者認為很多時候沽空機構指出的問題,對於核數師來說可能是早已知悉的事實。但是一旦問題被沽空機構揭發後,核數師就不能再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去對待。\r\n\r\n\r\n\r\n最好的例子可能是桑德國際(967),2月份公司被沽空機構狙擊,兩星期後復牌附上一大篇澄清公告,而當中更指出公司曾與其核數師德勤進行討論,德勤確認其並無撤回公司日期為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二日的招股章程中會計師報告內的審計意見,以及其對公司截至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一年、二零一二年及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財務報表作出的審計意見。隨著公司連續發出幾份有誠意及詳細的澄清通告,股價亦一度升回十分接近停牌前的水平。\r\n\r\n3月3日公司發出通告,宣佈將於3月15日舉行董事會會議,以考慮及批准(其中包括)將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網站登載的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之年度業績公佈,並考慮派發末期股息的建議。但到了3月15日公司卻再宣佈,由於集團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年度業績尚未編制完成,故董事會會議將延期舉行並有待其後公佈和停牌。\r\n\r\n\r\n\r\n港交所規定上市公司年終報表需在年結後的3個月內公佈,如果桑德是一早知道業績需更長時間編制,正常來說他們可選擇接近3月底才舉行董事會會議及宣佈業績的。因此,在3月3日前公司應該是很有信心能及時完成審計的。那就是說在3月3日到3月15日期間出現了公司沒預期的狀況。而筆者相信狀況就是桑德沒有想到被沽空機構點名後,核數師不能再以舊底線來行事。後者為求保障自身的利益,對公司提出了更嚴格的審計要求。\r\n\r\n\r\n\r\n\r\n\r\n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19

日無加碼量寬 通脹目標推遲半年

1 : GS(14)@2015-11-01 22:30:1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31/news/ec_ecn1.htm
【明報專訊】日本經濟面臨環球增長放緩影響之際,日本央行昨維持貨幣政策不變,暫未擴大買債規模。不過央行下調了經濟增長及通脹預測,把實現2%通脹目標的時間,由之前預期的「下年度上半年左右」(即明年4至9月)推遲至「下年度下半年左右」(即明年10月至2017年3月)。日圓昨日上漲,美元兌日圓跌0.5%至120.5水平。

美元兌日圓跌至120.5


日本央行昨在經濟及物價形勢展望報告,把通脹預計達標的時間推遲,主要因為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減速、原油及材料價格下跌,以至日本經濟復蘇停滯,擺脫通縮的前景變得不明朗。報告把本年度消費者物價(生鮮食品除外)的升幅預期,由0.7%下調至0.1%,並把下年度的升幅預期由1.9%下調至1.4%。昨公布的日本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鮮食品除外)為103.4,按年跌0.1%,連續兩個月按年下滑,主因是能源價格下跌。

電價下跌之際,食品等生活必須品持續漲價,企業把日圓貶值而增加的進口成本轉嫁到零售價格上。9月住戶平均消費支出減少,必需品漲價可能導致消費低迷。

GDP增長目標下調至1.2%

與此同時,央行把本年度GDP增長預期,由1.7%下調至1.2%,並把下年度GDP增長預期由1.5%下調至1.4%。央行下調經濟增長預測,反映受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等影響,日本的出口和生產增長乏力,消費遲遲尚未恢復。

此外,美國9月消費開支降溫,個人消費支出(PCE)按月僅增長0.1%,是今年1月以來最低增長。美國9月個人收入按月亦僅增長0.1%,增幅為今年3月以來最低。由於消費是美國經濟支柱,為GDP貢獻逾三分二,令數據備受關注。

聯儲局用以衡量通脹的PCE數據亦遜市場預期。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僅增長0.1%,創今年4月以來最低的增幅。

(綜合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09

A股註冊制推遲上交所:冇聽過

1 : GS(14)@2016-03-05 01:20:08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出席政協會議時接受內地傳媒訪問,對於內地A股新股註冊制改革的準備方面,桂敏傑表示準備得很好,很順利。至於傳聞指註冊制可能推遲,他反問道:「誰說推遲了?」對於戰略新興板會否推遲推出,桂敏傑同樣表示「沒聽說」。市場有意見認為,內地新股註冊制可能推出,是拖累A股的原因,這是因為市場憂慮註冊制一旦實行,將會有大批企業於A股上市,分流了A股市場的資金。因此面對早前A股下挫,有消息傳出內地A股新股註冊制將會推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4/195157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66

港交所擬推遲創業板改革待上市架構諮詢有結果才討論

1 : GS(14)@2016-09-29 08:01:14

【本報訊】上市架構諮詢遇阻,港交所(388)擬推遲創業板改革諮詢。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表示,待上市架構諮詢有完整結果才適合討論創業板改革,意味照原訂計劃,年底推出改革創業板諮詢機會極微。現時當局只能靠現有規例和行政手段「執正」問題,算是未正式改例根治問題的過渡方案。記者:黃翹恩



市場對改革上市架構反響極大,令諮詢限期由原本的9月,延遲兩個月至11月18日平息業界反對聲音,及有更多時間收集意見,亦令原先預告的連串監管改革諮詢步伐有變。改革創業板原訂於第三季「摸底」,第四季正式諮詢,連帶討論設立「新板」吸引新經濟公司上市。



新股上市要求暗提高

李小加昨日表示,「等前面的諮詢(上市架構改革)完了以後,後面兩個問題(創板、新板)就可以比較容易談。」現時仍會進行創業板改革的前期準備工作,但與監管機構就此全面溝通和諮詢仍未開始,意味照原訂計劃,年底前推出「大執」創業板、清理門戶的諮詢,甚難實現。創業板去年「啤殼」上市、股權集中令股價輕易被瘋狂舞高弄低的情況極猖獗。銳意根治問題的連串監管改革諮詢,卻因上市架構諮詢「塞車」而被迫推遲,此前只能採取過渡方案堵塞漏洞。就防啤殼方面,除早前傳聞的6大招數提高創業板上市要求外,有中資投行高層透露連主板要求亦暗暗提高,「上主板要三年5,000萬盈利,但實際起碼要6,000萬先有機會;以前只需交過去三年嘅會計紀錄,而家最好準備埋再前兩年嘅數」,行內已當成不成文規定。此外,最新消息指一海外公司原本希望以介紹形式來港上市,但當局暗示有「越洋啤殼」的憂慮,故公司須改以公開發售集資形式。對於市面上逾50間長期停牌公司(停牌3個月以上),明年初才諮詢似乎亦「等唔切」。若公司不再適合上市,聯交所可將其除牌。


逐宗個案決定加快除牌

據了解,針對加快除牌程序諮詢,目標是通過修例,解決現時只能處理一種長期停牌公司的窘局,但在修例前,只能逐宗個案決定能否加快除牌。如造假數的中金再生,證監會已完成調查並公佈結果,故有明確證據判定該股不適合上市。有市場人士同意,等上市架構改革有結果才展開其他諮詢合理,因上市架構改革關係到證監會與聯交所權力分配,若在兩大「老闆」權力未搞清楚前,聯交所輕言啟動由其牽頭的創業板諮詢及相關的第三板討論,會令業界感混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9/19785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520

日央行或再推遲通脹達標時間

1 : GS(14)@2016-10-22 22:32:31

【明報專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昨表示,由於物價增長疲弱,央行有可能在本月底召開的政策會議,推遲在2017財年實現2%的通脹目標,預期有可能推遲至2018年度以後。過去5份央行展望報告,實現2%通脹的時間已被推遲4次。

近5次報告 4次推遲目標

對於利率的合適水平,黑田表示「很難認為會立即發生變化」,並暗示可能放棄加碼寬鬆。美元兌日圓下滑0.3%至103.59左右。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否認會「突然收水」,歐元偏軟,美匯指數連續第3周上升。

黑田表示,由於新興市場經濟好轉和政府推出經濟刺激措施,2017年度經濟增長速度將高於2016年度,這對物價有正面效應,但他認同物價最近的升幅陷入負值區。

對於將政策目標的重心由貨幣供應量轉移至利率,黑田解釋,若10年期日本國債孳息跌至遠低於零水平,央行將可能減慢買債速度,但目前沒有大幅減少買債的可能。日央行前官員白井早由里稱,央行改變貨幣政策框架的做法,實際是「隱形縮減QE」,未來央行政策將會趨緊。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68&issue=201610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